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野生茶王树

找到约37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云南“野生茶王树”之乡茶叶飘香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群山起伏,古木苍苍,蔽日遮天。原始密林里,有一株树高25.6米的野生茶树,经专家考证,树龄约2700年。这棵古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美称。

如果你体力不支,无缘感受“野生茶王树”风姿,可前往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主题街区的千家寨博物馆,隔着屏幕邂逅“野生茶王树”。这座以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随时欢迎四方来客。

有“野生茶王树”“压阵”,近年来,有着38万余亩茶园的镇沅县以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契机,茶产业扶摇直上,今年上半年,当地实现茶叶总产量达到4071.8吨,综合产值超过12亿元。

镇沅“立下鸿鹄志”:力争到2025年,茶叶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产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推动现代茶业强县再上新台阶。

位于“千家寨”主题街区的巨大茶饼。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镇沅有茶农有7万多,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左右。家住者东镇马邓村的刘清是那7万多分之一。

马邓村种茶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路过此地时兵马被困,寻得茶汤解困,诸葛亮赐名“马登茶”,后称为“马邓茶”。

传说属实与否,刚迈入不惑之年的刘清无从知晓,他只晓得,自己走上种茶这条路并不轻松。

刘清以前四处打零工,几年下来没存到什么钱,后来回乡种茶,怎奈价格不稳定,他亏了十几万元,没办法,再次外出打工。

还清债务后,刘清再回家乡种茶。如今,他承包茶园两三百亩,茶叶远销广西、广东,形成了茶叶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

几十公里外的按板镇罗家村,一大早,迎着薄雾,魏勇便和妻子扛着锄头到茶园忙活。

罗家村是老乌山古茶山的核心区,这里的茶叶形如辫、枝似藤、韵如柳,被人称为“藤条茶”“杨柳茶”。

魏勇家有20亩茶园,自己建了初制所,杀青、揉捻、晾晒等工序自己完成。去年一年,他家靠卖茶收入20多万。

茶农增收,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策略: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刘清说,自己第二次种茶时,听说县里的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免费培训想干事创业的人,他专程跑去学习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学成后回村,刘清有不懂的就打电话咨询老师。一次,老师还专门来到初制所,给他和员工入厂培训,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太感谢了!”如今,有村民上门取经,他倾囊相授,“大家一起富,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茶产业要向前,得抱团发展。在党委政府引导下,2018年,和魏勇同村的魏启荣发起成立茶叶合作社,6户茶农的茶叶统一采摘、加工、销售,后来合作社持续壮大,发展到社员48户,覆盖茶园面积800亩。“一个拳头打出去,比用一指头顶出去力量大多了。”这是他的观点。

镇沅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茶园。人民网记者徐前摄

绿色发展坚定信心

抱团发展,镇沅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当地有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3个,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4户,茶叶初制所143个。而茶产业要走得长远,打造品牌是趋势。

“野生茶王树”位于哀牢山深处的千家寨,2020年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云南镇沅“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推出。

何为区域公共品牌?简单来说是指在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品牌。

如何让品牌叫得响?当地建立“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规范“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制作标准,提升生产加工技术,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

来到位于城边的加工研发中心,两条生茶熟茶生产线上,从熟茶发酵、生茶精选、压制、内外包装、仓储全是智能化作业。

“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里,工人们正在加工茶叶。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打造品牌,茶叶品质是关键。“每一块茶饼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加工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志刚拿着一块茶饼说,中心搭建了区块链追溯平台,整合茶产品种植、生产、检测、流通、消费、监管等相关信息,能实现茶叶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

记者扫码一饼茶,能看到原料产地信息、检验报告、茶叶鲜叶采摘的过程照片等,供消费者知悉参考。李志刚介绍,截至目前,加工研发中心已实现产值1200万元。

茶叶品质要再升华,绿色有机是必由之路。

来到位于恩乐镇五一村的镇沅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夏日里茶园绿意盎然,蓝天白云相伴,香樟、冬樱花等覆荫树点缀其间,置身茶园,就像飘荡在绿色的海洋。“基地占地面积2700亩,都是有机茶。”公司总经理李跃升说。

有机茶园咋管理?“茶园里不用除草剂,用割草机或者锄头代替;防虫用黏虫板,蜘蛛甚至用手捉……”李跃升一一列举。在他看来,有机是公司的生命线,只有严抓茶叶有机化管理,才能实现茶叶高质量发展。

有机路上,企业并不孤独。今年5月,云南省2021年度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拟奖补名单出炉,镇沅县18家茶企业拟获奖补资金519.76万元。目前,这批资金经公示后已陆续兑付。“这坚定了我们走绿色有机路子的信心。”李跃升说。

放眼整个镇沅,当地正主动融入普洱市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强市”的战略大局,加快有机茶园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步伐,已有38家企业、合作社获得有机茶园认证6.34万亩,10家企业21个产品获得有机茶产品认证证书。当地计划,到2025年,全县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占比达到茶园总面积七成以上。

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茶叶加工技术培训。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兴茶以茶促旅

无论抱团发展、搭建品牌,亦或绿色有机,茶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让老百姓靠产业增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据此逻辑,镇沅县延伸茶产业产业链,通过走茶旅融合之路,发展观光农业,带着老百姓走“以旅促茶、以茶兴旅”的振兴路。

“镇沅在茶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2700年的‘野生茶王树’就是见证;还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里,茶饼就沿着蜿蜒小路,奔赴万水千山;是多民族聚居区,有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哀牢山负氧离子浓度高,是名符其实的天然大氧吧……”镇沅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孝忠一一介绍。

以绿色为底色,近年来,当地挖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来到位于县城西北方向的“千家寨”主题街区,浓浓的历史感弥漫四周。一块直径20米左右的茶饼雕塑立在显眼位置,一面是镇沅的各大茶叶产区地图,另一面是茶马古道上路线图,游客们不时来此合影,记录美好瞬间。街区西南侧,以茶叶采摘、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品茶8道普洱茶传统工艺为内容的人物活动场景雕塑活灵活现。

镇沅38万余亩茶园中,古茶林占比高,野生茶树居群面积23.77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居群面积3.08万亩。“古茶树是茶产业的核心资源,保护好古茶林,就是保住茶农的‘饭碗’。”罗孝忠颇为动情地说,古茶林一旦遭到破坏,别说发家致富,就连不少茶农的生计都难以维系。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加大古茶树保护力度。很多村子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毁坏国有林和集体林地、过度采摘古茶树等纳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宣传带动,既让村规民约公开明了,又使村规民约入脑入心。

来到老乌山古茶园,一株株古茶树高低错落。村里的老人们记得,过去,无人理会散布山间的古茶树,间或采摘一些,在自家灶上架口锅,炒一下,揉一下,然后晒干,很随便。“没人想着卖,就算卖也值不了多少钱。”

现在,古茶树正重塑着村民们的劳作与生活,村民们也通过茶联接起了外边大世界,而镇沅乃至云南的茶产业,也在一次次的联接中发展、壮大,进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书院熟茶巴达贺松:千年野生茶王树庇佑之地

  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第六十七期巴达贺松熟茶

  【原料】巴达贺松

  【采摘季节】秋季

  【发酵时间】2019年11月

  【发酵地点】勐海

  【发酵用水】勐海山泉水

  【发酵时长】50天

  【发酵数量】400公斤

  【发酵方式】竹筐发酵

  贺松,隶属勐海县西定乡曼佤村,东邻章朗村委会,南邻曼迈村委会,西邻缅甸。曼佤村下辖曼佤老寨、曼佤新寨、巴达、贺松等4个村民小组。

  说起贺松就不得不提到在巴达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两棵野生茶树。巴达山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是勐海众多野生茶树基因库中最有代表性的样本,而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兑、曼帕纳等各个布朗族村寨。贺松村位于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边上,虽然并不具有名气,却也是世界最大野茶王树曾经生长过的地方。

  据《中国古茶树》记录:大黑山的两棵野生茶树被科学研究者标为1号和2号。1962年发现的野生茶树1号,树高23.6米,基部干径100厘米,海拔1960米,为野生型乔木;2号大茶树树高32.1米,干径82.5厘米,海拔1954米,同样为野生型乔木。1号大茶树被发现时已近1700年历史,是贺松村甚至整个勐海县引以为傲的“巴达山野茶王树”,可惜的是在2012年9月27日茶王树因树干朽空倒塌而死亡。

  随后经过考察又在大黑山内发现了6000多亩原始茶树群落。贺松茶树就生长在大黑山原始森林周围,当地村民认为这是茶王树庇佑的地方。因地处偏僻,深山绿影,溪流汩汩,茶山生态环境极好。

  与野生茶王树为邻生长的贺松茶,是否骨子里也会带有野韵?开汤品鉴之后,我们一起揭晓。

  生茶口感:

  开汤香气高扬,第一泡入口杯香浓郁,茶汤顺滑。2-4泡茶汤饱满,公杯蜜香浓郁,茶汤入口舌面后段苦感停留时间稍长,回甘、生津迅速。汤水落喉香气迂回在口齿间。5泡后汤感细滑,滋味变化显得灵动,活泼;

  生茶汤色

  特点:前段苦稍长,微涩,后段汤水细滑,喉韵留香。茶质略薄;

  生茶叶底

  熟茶品鉴

  熟茶口感:

  汤质略薄,茶汤入口顺滑,暗含香气,纯净的木质香。2-4泡略带淡淡的苦底,有回甜感,但持续时间短。汤色红亮澄澈,是一款中规中矩的熟茶。

  特点:滋味略显平淡,汤感滑润,茶香清明。

  品饮建议:作为一款日常品饮的口粮熟茶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品鉴融合度尚欠缺,假以时日转化,汤感会有更好的提升。

  品评语录

  品鉴人:杨先生

  盖碗冲泡,投茶量8克;

  干茶条索:细长、紧结;

  汤色:红、透亮,特别漂亮;

  香气:陈香

  口腔回馈:微微回苦涩;

  综合评价:看着漂亮,喝着温柔,回过来清苦;

  审评冲泡,投茶量3克;

  第一泡5分钟出汤,糯滑感明显,融合度良好;

  第二泡3分钟出汤,汤感柔,融合度良好;

  第三泡3分钟出汤,汤感淡雅,融合度中等;

  特点综述:茶汤干净,柔雅;

  品鉴人:张小姐;

  干茶外观:条索细而长;

  汤色:红浓透亮;

  汤感:滑;

  香气:公杯有淡淡的清香,甜香;

  口腔回馈:生津稍微差了一点,甜度也不是很高;

  综合评价:整体感觉内涵物质不是很高,后期转化不是太理想;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出汤,汤感滑、厚度不是很好;融合度一般;

  第二泡3分钟出汤,汤感滑,茶汤很薄,汤感不是很好;

  第三泡3分钟出汤,汤水有点甜,没有滑度,带水味;茶水分离;

  特点综述:此款茶内质不是很高,茶汤饱满度不是很好;

  品鉴人:致和

  干茶外观:条索黄褐,偏细长;

  汤色:红亮,通透;

  汤感:入口轻盈,顺滑;

  香气:无明显堆味,一般的熟茶香气;

  口腔回馈:清甜,微带苦感,齿颊有涩感,甜度弱;

  综合评价:不耐泡,滋味略平淡,茶汤润度还不够;

  审评冲泡:

  第一泡5分钟出汤,重闷之下茶汤没有很浓,入口有清苦感,舌面有附着感;融合度一般;

  第二泡3分钟出汤,茶汤干净,显水味,清甜,微涩;融合度弱;

  第三泡3分钟出汤,无汤感,无滋味,水味明显;

  特点综述:茶汤无明显堆味,但不够干净,滋味无明显特点;

  本次品鉴结束

  书院熟茶——千堆古树熟茶发酵计划

  书院熟茶从成立伊始,一直致力于古树熟茶的发酵工艺拼配方案以及仓储条件的研究开发。

  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发酵各个茶区的名山名寨和微小产区的古树茶。

  空前的覆盖普洱茶全茶区(包括境外缅甸果敢地区和老挝的古树产区)建立普洱熟茶发酵及仓储最强最全数据库。

  书院熟茶,此次发酵计划旨在了解各产区发酵后的特点和区别,并试图找出与每个产区相对应的最佳发酵方式和仓储环境,我们已经在临沧和勐海试验了近两百个古树茶堆子。

  书院熟茶作为一家专业熟茶公司,有的不仅仅是好熟茶,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为熟茶为普洱茶作出一些微小的贡献。

  所以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发酵数据库,为以后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熟茶发酵支持和口感特点拼配方案,让熟茶突破固和传统制茶观念,走上信息化数据为王的时代,并能真正做到成品前的口感预判和按照预设口感进行生产,让熟茶都能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循,有案可参。

  未来我们将在第一个两年计划内完成全茶区细分山头的小堆发酵实验(计划截止目前以实现五分之一)并在行业内实现技术和数据共享。

  第二个两年,我们建立的大型可调控仓储设备进入试运营阶段,全面模拟全国大区域仓储环境,配合发酵计划,填补并完善全茶区熟茶仓储转化过程的数据空白,我们同样会共享这方面的数据。

  好熟茶不再是靠好运气,好原料需要正确的好工艺,好味道应该一直延续下去,好仓储定不负好时光!

  以上茶树资料参考来自《中国古茶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那棵树龄1700年的茶王树又火了!(陈升号与茶王树的故事)

  近日,中共勐海县委宣传部

  发布了微电影——《茶王在勐海》

  无论是勐海父老乡亲,还是外界人士,纷纷叫好

  “勐海发布”公众号截图▼
  微电影情节紧凑,娓娓道来,集合了勐海县历史悠久的普洱茶文化、秀丽风景、民族风情等等,26分钟精彩不断!

  下面上视频

  播放后点视频右下角可全屏观看

  微电影以茶王树为线索,讲述了男主为了完成“七年之约”,孤身一人前往滇南秘境,寻找茶王树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美好的事情,最终获得了女主芳心,也感悟了“人生漫长,不必慌张”的道理,而这也正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看完视频,让人心潮澎湃!不只是男主与女主的美丽邂逅,也不只是因为勐海的好山好水,还有那棵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巴达山贺松村树龄17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是的!就是那棵现在保存在陈升茶业后山,供后人瞻仰的茶王树!

  陈升号与茶王树的故事
  1961年,云南省茶科所的专家,在西双版纳巴达山贺松村附近的大黑山里发现了一株树龄超17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该树树围3.2米,树高32.12米,被誉为“茶树活化石”。

  巴达野生茶王树的发现,经专家论文、媒体宣传等曝光,引发国际广泛关注,最终,推翻了当时“印度是世界茶叶原产地”的言论,有力地证实了——中国才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被载入《中国茶经》茶史篇。
  茶王树生前留影

  2012年9月27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茶王树不幸自然倒伏死亡。为避免茶树在野外因日晒雨淋而腐朽,当地政府多次商议后决定——委托陈升茶业进行永久保存。

  2013年1月3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贺松村——世界1700年野生古茶树王迁移陈升茶业仪式”盛大举行!至此,茶王树迁移至位于勐海县八公里工业园区的陈升茶业厂区内保存,功德圆满。



  2014年,陈升茶业捐资30余万元在茶王树原址修建“世界茶祖原址”纪念亭等,以延续茶王文化,寄托众人对茶王树的深情。
  2017年11月25日,陈升茶业十周年庆典期间举行“茶王树祈福仪式”。
  陈升茶业拟建“茶王宫”,将茶王树及当地普洱茶文化统一向外界展示,为中国普洱茶文化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为建成后的效果图)
  心系茶王情,陈升茶业定不负政府和全球茶人的委托,一定保存好茶王树,让后世的人们得以瞻仰其风貌,铭记住他为中国茶业作的贡献。

  《茶王在勐海》微电影内容丰富,其中也讲述了普洱茶的初制加工流程。




  还讲述了布朗族传统特色——酸茶(特色小吃,如酸菜)的制作。
  另外,画风美丽,让人难忘!







  出现了两次的背景音乐——《茶王在勐海》(与微电影同名,酷狗可听),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另外,微电影中还有古老的布朗族弹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听了还想听,看了还想看。

  人生漫长,不必慌张!如果你也喜欢普洱茶,喜欢勐海,那就来吧!勐海欢迎你!陈升号欢迎你!
  文/罗照清

  图/腾讯视频截图
找到约35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