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茶王大赛

找到约34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2023年蕉城区天山名优茶茶王大赛举办

6月9日,为提高蕉城区茶叶加工技术,提升茶叶质量,推动蕉城区名优茶发展,蕉城举办2023年蕉城区天山名优茶茶王大赛。

本次大赛的茶样均选用2023年春茶,总计天山绿茶22个样品,天山白茶36个样品,参赛茶品每款送样1000g,做好茶样封存及登记,并邀请省内茶叶评审专家苏峰、陈康、蔡烈伟、陈銮、陈百文、王芳、田洪武等组成评审组,对参赛茶样按照GB/T23776感观审评标准进行感观审评。

扦样、温杯、置茶、冲泡、沥汤......水雾蒸腾中,茶叶慢慢舒展,赛场上茶香四溢。面对不同茶样,评委们屏息凝神,赏外形、闻香气、观汤色、尝滋味、看叶底,认真捕捉茶汤每一处细微变化,辨别每一口滋味传递出的信息,几经斟酌后方才记录评分。

“这次大赛分为天山绿茶、白茶两个品类,蕉城区的天山绿茶品质优越,而蕉城的天山白茶是一个新型的茶类,香气滋味均属于优质白茶。目前,白茶是市场上较受欢迎的茶类,希望通过比赛能够让天山白茶逐步走向全国。”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高级评茶师苏峰说。

在历时半天的激烈比拼过后,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选送的“白马山牌天山绿茶”荣获“绿茶茶王”,“白马山牌天山白毫银针”荣获“白茶茶王”,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喜获双茶王。

“此次赛事为蕉城区广大茶企、茶人提供一个专业、权威的茶技艺交流及展示平台,形成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的健康茶产业发展氛围,通过把好茶赛出来,把好茶带出去,逐步推动茶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连光付说。

近年来,蕉城区将茶产业与休闲旅游、农耕文化、民族风情、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全力打响“天山白茶、天山绿茶、天山红茶”等茶叶品牌,已连续5年上榜“中国茶业百强县”名单,2022年全区茶园面积达13.3万亩,茶叶产量1.3万吨,茶叶抽样检测合格率达100%,全产业链产值41.4亿元,惠及茶农达23万多人,茶产业已然成为蕉城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来源: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对话钱塘“金茶王”,龙井茶这样炒制最鲜爽

拔山高峰溢富春,一锅春茶香杭城。富阳的春茶又要开采了,而这已经是陶宇军与茶叶度过的第26个年头。

01、茶农世家·情结龙井

陶宇军出生在杭州市富阳区拔山村一个传统茶农家庭里,从16岁开始炒茶。

烟火燎烧的炒茶声、与父亲忙绿的身影,是陶宇军对茶叶的第一印象。

几十年前,机器炒茶还没有兴盛起来,炒茶十分辛苦。忙碌的时候,爷爷和父亲两个人一人围着一台锅子,通宵达旦炒制茶叶。看着长辈如此辛苦,年幼的陶宇军决定帮忙炒茶,为家里减轻负担,这一炒,就是26年。

02、风雨淬炼·匠心制茶

走进陶宇军的茶叶商行,可以看到墙上挂满了奖状:富春山居2018斗茶大会金茶王、龙井茶十大炒制能手、富阳区乡村产业特技大师等等……对于如何炒出一锅优秀的龙井茶,陶宇军有着满满的心得。

“首先是原料,土质、茶地的朝向等等,都有关系。原料是第一关,采摘也是一个关键。蒂头很多的、采摘不匀称的也不行。

接下来是炒,最主要是人的心态一定要平静,如果心里有点浮躁、或者有其他杂念,那今天一定炒不出一锅好茶。哪怕是机器炒茶也是同样的道理,你一定要尽心去调试这个机器,心气浮躁肯定是出不了好茶的。”

03、坚守传承·扬帆未来

炒茶的门道变化万千,手艺的传承更是重中之重。从2017年起,陶宇军每年会带两到三名新人,亲手教他们如何种茶、炒茶、品茶和识茶,让这些传统的技艺得以代代延续。

陶宇军说:“虽然现在都是机器炒茶了,但实际操作中,仍需要人工干预,比如锅的温度,还有茶叶在各个阶段的一些细微变化,都要掌控得特别严格,几乎都要靠老师傅的经验来判断,‘机器换人’不是单纯地把人淘汰掉。茶叶要发展,离不开懂茶的人才,所以手工炒茶的技艺不能丢,恰恰相反,它还能促进茶机的不断改进。”

04、政策帮扶·求实创新

改革春风吹遍大地,吹过富阳,吹绿了拔山。炒茶最艰难的时期停留在了父辈,在国家政策帮扶下,陶宇军的炒茶道路越来越开阔。

一方面,国网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对拔山村进行农网改造,陆续投入数千万元,使拔山村的变压器从最初的1台发展到30余台,推动了电动炒茶的革新。

另一方面,富阳市农业局茶叶站站长丁永君身体力行发展茶叶市场,不仅严格把控炒茶技术,更亲自指导传承炒茶技艺。在他的带领下,富阳区炒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受到市场喜爱,茶农的炒茶技艺也日益精进,在2020年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艺大赛上,陶宇军在内的富阳区选手更是包揽了前三甲。

如今的陶宇军,承包了20亩茶山,拥有20多台电动炒茶机和一家自己的茶叶商行,每年聘请10多个采茶工采摘茶叶,还能抽出空余时间教教徒弟,传授多年来的炒茶经验。在未来,他还计划开一间工作室,专门炒制高端龙井茶。在他的身上,仿佛能看到许多炒茶人希冀的模样。

“茶给了我梦想,改革给了我希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像我父亲他们那样,一辈子守着茶。”陶宇军说,这也是许多茶人的心声。

大师寄语·获胜经验

1、心一定要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锅茶里面去,不能有其他杂念。

2、茶锅肯定是你不熟悉的,调整上面自己要控制一下。

3、比赛的茶一定要炒足,茶叶可以去过一下灰缸。以前手工炒茶都有一个灰缸,可以先去过一下灰。比赛的茶都是当天炒当天出结果的,茶叶的水分要炒到低于6%以下,滋味才会好。

源远流长的港式奶茶文化:和台湾奶茶有何不同?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2022年香港美食博览会日前举行。当中“金茶王”举办港式奶茶工作坊,与现场观众重温港式奶茶带来的怀旧滋味。从不同茶叶的配比开始,月光宝盒便已开启。焗茶、撞茶,直到白色茶袋被染至咖啡色,也见证着奶茶师傅的精湛技艺。香港,从一个小小渔村发展成国际都市,建筑会变,人会变,但情怀未变。一杯港式奶茶握在手,沧海桑田尽在不言中。

港式奶茶因茶袋像丝袜而得名丝袜奶茶,兰芳园就以丝袜奶茶驰名。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

报道称,香、浓、滑、回甘是港式奶茶给食客留下的第一印象。一杯港式奶茶加上一份西多士,一份简单的下午茶套餐陪伴了几代港人,成为香港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斯里兰卡出产的锡兰红茶打底,加三种以上的茶叶冲泡,再配以淡奶,一份经典的港式奶茶便出炉。然而,看似制作步骤简单的港式奶茶非常考验冲茶手法。从调配茶叶、煲茶、焗茶、撞茶的过程中,将味道不同的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充分留存。而最后的撞奶步骤,则是赋予奶茶回甘滋味。

港式奶茶源远流长

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主席黄家和说,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父亲黄桥已在香港成立一家贸易公司,进口茶叶和咖啡。有了这些原料,港式奶茶在三十年代开始流行。每天下午3点15分,很多人都会在茶餐厅喝一杯下午茶放松,香港也渐渐流行下午茶风气。

据报道,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人口的激增,为了解决市民的饮食和就业需求,大牌档应运而生,也让奶茶有了可观的市场规模。由于当时港式奶茶的消费群体大多从事搬运、建筑、海员等体力劳动,港式奶茶以多种廉价茶叶为原料烹制。然而,浓茶可提神醒脑,淡奶可补充热量,这让港式奶茶依旧成为备受食客欢迎的饮品。

回看港式奶茶的发展不难发现,港式奶茶的形成蕴含着时代印记和港人的独特智慧。将只供于上流社会的英式红茶改良成普罗大众都可享受的美味,港式奶茶为奶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港式奶茶的制作技艺在2014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

在黄家和看来,港式奶茶在市民心中仍旧有着重要位置。每一天,港式奶茶的销量可达到250万杯。除了香港,港式奶茶在内地市场也蓬勃发展。“我的公司基本上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合作关系。其中,大湾区可以饮用港式奶茶的店面已接近三千家,其中有两千家是茶餐厅,一千家是快餐店。此外,华中、华北、华西等地也出现不少茶餐厅。”

金茶王大赛参加者趋年轻化

报道称,为了推广茶文化,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联合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举办的“金茶王大赛”,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金茶王大赛起,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2010年,金茶王大赛增设了“金鸳鸯大赛”、国际赛及青年组别;2019年还举办了第一届“大湾区金茶王大赛”。

在金茶王大赛中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奶茶师傅,甚至有外国师傅的身影,这让正宗风味的港式奶茶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不少赢得金茶王大赛的师傅已经入行几十年。在黄家和看来,和其他手艺行当一样,奶茶师傅这一行也是易学难精。对于焗茶的火候掌握、不同茶的颜色和味道,都需要沉下心慢慢体会。

“不过在近几年,奶茶师傅也逐渐年轻化。”据黄家和回忆,最早几届金茶王大赛的参赛者普遍在50岁以上,而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二十多岁的师傅。“喝港式奶茶是可以感受到冲茶师傅的性格的。有一个在上海参加金茶王比赛的小姑娘只有二十几岁,依旧可以拿到比赛的冠军。”

随着港式奶茶影响力的扩大,北京、上海、内蒙古,甚至是海外的冲茶师傅都来到金茶王大赛中一决高下。黄家和回忆道,“我尝过内蒙古师傅用马奶制作的奶茶,别具一番风味。”

港式奶茶VS台湾奶茶风味大不同

据报道,香港和台湾有着几十年的奶茶文化。尽管香港与台湾之间交通便捷,搭乘飞机只需两小时便可抵达,但两地的奶茶历史、奶茶味道却各有千秋。

港式奶茶又称“丝袜奶茶”,这个名字里蕴藏着港人的生活智慧。黄家和解释道,当时,有一些人在香港的英式餐厅工作,看到厨师会用过滤器制作茶水。但这样很难将茶味充分释放,味道会很淡。此外,这其实不符合经济原则。因此,为了能够让茶叶重复冲泡,就演变成用茶袋制作港式奶茶。而染过色的布袋很像女性所穿的丝袜,又名“丝袜奶茶”。

而台湾奶茶的发展要晚于香港。台湾珍珠奶茶的“珍珠奶茶”原型应是源自东南亚的“西米圆子”,但由于引进价格较高,后期台湾民间改以番薯粉制作,并在其中添加树薯粉,使其不会黏在一起、适合加入冷饮。

而珍珠奶茶在台湾盛行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泡沫红茶的发明以及盛行,在类似于咖啡厅的店面中,商家用木薯粉制成珍珠形状,加糖滚煮后,变成口感Q弹的珍珠粉圆,为食客在喝茶时提供丰富口感的额外选择,这便有了备受喜爱的珍珠奶茶。

来源:中新网、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