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昌宁茶王树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昌宁 春到明华茶吐绿 大茶小茶“样样好”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让万物欢喜由心而生,让一切美好悄然开始。茶树把春日的阳光与雨露收藏在一个个鲜嫩芽叶里,与冬天的积淀一起,融合出芬芳馥郁的茶香。

清明刚过,澜沧江西岸的漭水镇明华村茶树吐绿、茶香四溢,茶农茶企起早贪黑,“锁定”春天的味道。古茶树上,爬树采茶的人们个个都是杂技演员,用巧手采下一枚枚鲜嫩的春尖。古茶树下,收购鲜叶的茶企人员小心地收拾,唯恐伤了刚采下的鲜叶。

老房子村民小组村民李光印家旁边,阵阵茶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明华村党支书记瞿学良说:“我们这棵野生型古茶树在我们明华村称之为茶后,因为它很特别,鲜叶一发就会散发出香气,远远地就能闻到。”

与茶树主人签订了定向收购合同的当地茶企业负责人瞿凤娟一会提醒树上的采茶人注意安全,一会又忍不住爬上一段树采摘几把鲜叶。“我们这边古茶树很多,在我们地方,野生茶叫小茶,栽培型的茶叫大茶,大多数情况是小茶树比大茶大,但无论小茶大茶品质都很好。”瞿凤娟笑着说。

瞿凤娟说:“这棵茶树我们家已做了好多年,每年鲜叶产量80公斤左右。鲜叶在树上就香,做出来茶更香,干茶乌黑油润,泡出来汤色透亮。这些年来我家都是做这样的古茶树,定向收购的有40多棵,客户非常认可我们明华古树茶的口感。”

“无论在漭水还是在整个昌宁,我们明华的古茶树不算多,树也不是最大,但我们的茶好在生态,好在自然,品质上有保证。”瞿学良介绍,明华村森林覆盖率75%,每年冬春季节都有江雾滋润,具有良好的宜茶环境,全村现有茶园1520亩,古茶树2147株,标准化茶叶企业4家。

瞿学良说:“因为数量少,茶园和古茶树基本是粗放式的管理,不使用化肥农药,让明华茶叶有了生态这个最大的优势,得到了许多茶商茶客的认可。2022年,我们的一家茶企参加全县斗茶大赛,古树晒青茶获得了金奖。”

“这棵野生茶是我们明华村的茶王树。看了它的叶子成长度,再过三至四天可以采摘了。”来到烟房村民小组瞿中志家旁边的一棵大茶树旁,瞿凤娟仔细查看一个个鲜嫩的春尖,“采摘野生茶树的鲜叶不是越嫩越好,而是要看它叶子的成长度,苞叶完全张开变色,一部分开始脱落的时候采摘才是最好的。”

瞿凤娟介绍,“茶王”树每年可以采摘鲜叶100多公斤,可以用来做白茶,也可以用来做红茶。因为这棵茶生长的环境非常向阳,做出来的白茶的鲜活度非常高,甜度非常饱满;做出来的红茶汤色是琥珀金汤,茶气足,有木质香,甜度非常高。

茶王树旁边的农家小院,许多栽培型的古茶树围在四周,主人瞿中志夫妻正忙着采摘鲜叶。瞿中志说:“我们家这些茶树大约已有一百来年,因为风向阳光好,很多人都喜欢,鲜叶已经有老板定好了,我们要赶紧把采下来卖给他们,价格定的是每公斤60元,可以说是我们家的‘摇钱树’!”

春天的茶山没有闲人,茶农双手如飞,茶企火力全开,买茶的客商“火眼金睛”。制茶企业里,红茶、晒青、白茶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知不觉便醉在其中。每到一家茶企,热情的主人总会把最好的茶拿出来冲泡,与到访的客人分享。

晒满晒青、晒红的院子里,茶企业负责人李明正在仔细查看着茶叶的情况。“我们明华地处高海拔,大叶种古茶树非常多,质量非常好,内含物质十分丰富,受全国广泛茶友喜欢。这几年,我主要做晒青和晒红两类产品,每一大类里又分不同的等级,基本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总体情况很好。”李明说。

说起茶,李明如数家珍:“这几年我也跑遍了云南的名茶山,做过喝过各处的茶。我觉得昌宁的茶并不比其他地方的差,在茶叶的综合性、均衡性上甚至比许多地方好,主要差距是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固有特点,因此在市场上名气不大。”

“既然无法让人一见钟情,那就努力让人日久生情。”对昌宁茶叶的未来,李明充满信心,“我会坚持在传承好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与所有同行一起努力,让明华茶、漭水茶、昌宁茶既符合市场走向,又不失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这个过程也许会有些长,但我会一直去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茶一定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成为更多爱茶人的理想选择。”

“对于我们的茶叶,我也充满了信心。”瞿学良说,“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与企业一起努力,带动茶农坚持生态化的种植管理模式,打好生态牌、安全牌,努力把小茶村变成名茶区,让广大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吴再忠 穆尚勇 罗宁姣

来源:昌宁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开采啦!昌宁栽培型千年古茶开采

时下,已进入千年茶乡昌宁千年古茶采摘最佳时节,全县48个古茶居群4.9万亩20余万株古茶树陆续采摘下树,滋润着茶乡儿女,各地茶商慕名前来抢购春茶,千年古茶香飘万里,温润世界。

4月15日,位于千年古茶第一村温泉镇联席村团山村民小组的昌宁县第006号古茶树迎来了2023年春茶开采,在10余米高的树冠四周搭满了架子,当地的采茶能手在茶树上来回穿梭,采摘这吮吸天地灵气的春之嫩芽。

第006号古树茶属昌宁县已发现的最大的栽培型茶树,树龄在1800年以上,树高15米,基部干围2.98米,树幅9×9米,树型乔木,为栽培型普洱茶种,可产鲜叶100公斤以上,味甜似糖蜜,香高绵柔,生津迅猛,醇和韵长,极具品饮和收藏价值。该树在《云南古茶树资源》和《昌宁古茶树图谱》等书中均有记载。

俗话说,云雾山中出好茶。善山善水出好茶。一杯香茶,除内在品质外,匠心打造更显重要,为了让这沐浴千年风雨的古茶充分释放其内在品质,让千年古茶香飘万里,提升茶叶知名度,茶树主人赵忠孝委托制茶师傅李宣明代为采摘加工。李宣明是昌宁县轩茗古茶坊负责人,年纪虽轻,但对茶叶情有独钟,潜心钻研茶叶加工工艺。

李宣明说:“我们千年茶乡普洱茶王树今年从品质到长势上来说都是非常的好,现在直观能够看出枝叶茂盛。现在我们对古茶树是进行保护性开采,以养树为主,每年采摘鲜叶60公斤左右。在加工上我们会请好的师傅,用好的工艺,用匠人精神把它打造出来。”

经过长期的宣传推介,温泉联席这株古茶树的知名度逐年提升,得到了外界爱茶人士、客商的追捧和喜欢。

一株古茶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必定有一个好的主人,赵忠孝从祖辈手中接过这个传家宝,积极向茶叶专家和书本学习管理古茶树的知识,他像照顾宝贝一样照顾着这棵“摇钱树”。

茶农赵忠孝说:“我们不定时的给根部灌溉一点点水分,给它补充营养。最近这几年经济收入比较好,我的目标就是把这棵古茶王管理好,希望我的子孙永远继承下去。”

因为这株古茶树,改变了赵忠孝的价值观,过去不善与人交谈的赵忠孝如今变得开朗大方,时时处处宣传推介自己的古茶树,向四海宾朋发出邀请函。

记者:刘子安|通讯员:禹志勇 王成林

来源:昌宁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走昌宁 看文旅:旅游+茶,等于什么?

10月15日,伴随着动听的昌宁民谣,由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和昌宁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云旅四季论坛暨昌宁县文旅品牌打造系列活动”之“走进昌宁”文旅定向活动相关调研小组前往天堂山,开启一段“旅游+茶”的行程和讨论。

天堂山是天然氧吧,原始森林资源丰富。沿途,经过河西水库。这是昌宁县最大的水库,水库大坝长230米,高45米,水面南北长2000多米,库容1160万立方米。一幅山水相拥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古茶王

来到天堂山漭水镇,古茶树遍布山野,沁人心脾。为了保护古茶树,当地村民每年只在春季摘采。大家穿过用蔷薇花做成的拱门,沿着阶梯往下,寻到了藏于天堂山深处的古茶王。古茶王树高19.8米,至少要4个人才能把它的树干团团围住。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杨帆说:“昌宁茶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要发展茶产业就必须与茶文化相挂钩。”同行专家认为要将茶文化和旅游行业相结合,推动旅游行业创新发展,对茶叶资源以观光、乡村等多种形态加以展现,赋予茶文化新的文化生机。

在天堂山高海拔地区还生长着一种独有的植物——心叶百合。当地人将它的根茎洗净捣碎,冲洗过滤杂质后,将沉淀出来的粉质在阳光下晒干,制做成心叶百合粉,搭配蜂蜜食用可防止咳嗽。心叶百合粉是当地的特色产品,为当地民众带来可观收入。

漭水镇黄家寨古茶公园

在漭水镇黄家寨古茶公园,栈道两边被郁郁葱葱的茶树包围,星星点点的白色茶花散发着清香的气息。同行专家表示,黄家寨以茶为业,坚持生态种养模式,绿色生态保护很有成效。

漭水镇人大常委会主席洪宝介绍,当地旅游开发以乡村旅游为主,目前虽处起步阶段,可效果显著。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并且对周遭环境的优化提升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来源:云南网 记者徐腾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