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漭水:沧江一水活春茶 源头古树“样样好”

清明前后,春风里的最后一丝寒意悄然消失,位居澜沧江流域优质茶区上游的昌宁,春茶叶绿染出了最美的风景,被称为昌宁“源头茶”的老茶树用一抹抹新绿,吸引着爱茶人的目光。

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高,滋味鲜爽,香气浓郁,口感润滑,为广大爱茶者的喜爱。昌宁的“源头茶”,因其不同于源于自然野生茶和近现代人工选育的栽培茶,更是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作为沿澜沧江分布的村子之一的漭水老厂,无论是在昌宁还是在云南的茶叶“版图”上都不太有名,却有许多古茶树藏匿于“深闺”之中。古茶树不管别人知不知道,每年春天总会如约吐出新绿,将大自然的灵气馈赠人间。

被称为老厂茶王的朱家地大茶树上,10多名采茶工人正爬在大茶树上,一边采茶一边有说有笑。看着满树嫩芽和工人,大茶树的承包者陈军开心地说:“这种茶既不同于大茶,也不同于小茶,是一种本地老品种,它的特点是发得比较早,芽叶黄绿,叶片较薄,制作出来的晒青茶,茶气没有大茶那么强,又比小茶强得多,甜度、香气都很好,很受欢迎。”

陈军话里的“大茶”“小茶”,是当地人对栽培型大叶种茶和野生型大理茶的称谓。据资料介绍,在大面积推广种植栽培型大叶种茶之前,如今昌宁的许多茶区种植的多为野生型大理茶,也有一些自然杂交或变异产生的茶,当地人多称之为“菜花茶”“老品种茶”“细叶子茶”之类,没有统一的名称。这些茶多次经专家鉴定,命名为昌宁大叶种,或以所在地加“原头茶”“源头茶”命名,均属地方有性群体良种。

“这棵茶我已承包采摘了20多年,正常年产量100公斤左右。”说到这棵“独树成林”的古茶树,陈军就有说不完的话,“刚开始承包那个时候,还没有古树茶这个概念,是因为它发出来的芽比较长,我就跟主人商量说承包,采摘‘长茶’卖给做茶的老板以求多赚点钱。后来古树茶兴起后,邻村凤庆平和的一位客商来看,说这是古树茶,我就供应给他原料。再后来,从重庆来的余老师来看了后,喜欢上这棵茶,我就专门负责管理并按他的要求采摘供应鲜叶,今年已经是合作的第八年。”

陈军说的“余老师”名叫余仁,是重庆一所大学的退休教授,因为喜欢茶,近年来跑遍了国内特别是云南的主要茶区,只为找到自己中意的茶,做好自己喜欢的茶。余仁说:“这棵茶虽然不是最典型的云南大叶种茶,但有它自己的特点,苦涩味轻、甜度高、香气足,在我所做的茶树中属于上等品,很受朋友的喜爱。”

“昌宁这个茶区我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古树茶,现在还在做。这里其实有很多好茶,缺的是名气,特别是这里的野生茶和这种自然形成的茶树品种,无论做晒青、红茶、白茶都很有特点。”一说到茶,余仁就会打开话匣,“我做茶,不会刻意去追求名山、名树,而是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茶。在昌宁,在老厂,我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茶。”

“我们这个地方的古茶树,品种相当多,在一个地埂的茶里就会有很多种,一棵跟一棵不同。这些年来,我们的古树茶鲜叶很多都卖给了邻县的茶商,这对于茶农没什么损失,却造成我们在产品方面没什么名气。”陈军说,他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古树茶鲜叶收购,有时候也根据客户的要求加工一部分成品,自己觉得所在的老厂、明华、明德这一个片区有许多好茶,只是需要有缘人来发现。

“我们老厂社区的茶资源和茶产业基础都很好,全社区基部径围15厘米以上的古茶树11067株,有茶园3373亩,现在古茶树基本都被人认领或定向收购。每年茶叶产业收入800万元以上,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老厂社区党总支书记禹加志说,“我们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努力提高综合效益,让茶树真正成为村民的‘摇钱树’,茶叶真正成为村民的‘金叶子’。”

轻拂春风里,感受着淡淡的茶香,不禁想起了宋代郑天锡的诗:“西江一水活春茶,寒谷青灯夜拨花。”如果诗人来到澜沧江畔,来到昌宁,来到老厂,一定会醉在古树春茶的醇香里,作出更好的诗篇,留下更多的佳话。

通讯员:吴再忠 穆尚勇

来源:昌宁新w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