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花茶的制作

找到约1,854条结果 (用时 0.039 秒)

古代文人雅士喝茶图鉴,藏在茶事中的风雅与浪漫 武夷山茶产业

著碗聚生花

[元] 赵原《陆羽烹茶图》

提到茶,就会想到著《茶经》、被后世誉为“茶圣”的陆羽。761年,《茶经》初稿完成,之后陆羽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如今我们看到的《茶经》全文只有7000余字,可谓是史上最短的一部茶学著作,内容却涵盖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造、使用器具、煮茶方法、品饮方式,其中还涉及茶的史料、产地,茶道的仪轨等。关于饮茶的一切他都想到了,而且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谈必言之有物,必从实践中来,可以说无一字多余。

素手啜新茶

[唐]佚名《宫乐图》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宫乐图》,创作者不明,但应该是出自受张萱、周舫风格影响的宫廷画家,也有人推测这幅画原本应是宫中使用的装饰屏风,后来被收藏者装裱成了挂轴。画面中十位贵妇宴饮,贵妇们高绾发髻,衣着华丽雍容,她们环案而坐,姿态各异,其中四位贵妇分别弹奏着琵琶、古筝、笙、筚篥等乐器在助兴,两名侍女站在长案边侍候,桌案下还有一只小狗似乎听得入迷。

一灯细语煮茶香

[宋]赵佶 《文会图》

对于多才多艺的宋徽宗来说,茶,也许不是最重要的,然而对于想了解宋朝饮茶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徽宗却十分重要。这个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以皇帝的身份写了一部茶书《大观茶论》,更在于这部茶书的专业性并未因是皇帝所写而大打折扣,反而因为这位艺术皇帝的“金手指”,让饮茶这件事呈现出了不一般的“气质”,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的茶事。

菊苗春点磨头茶

[元]倪瓒《安处斋图》

元代茶叶加工为今日做的另一大贡献就是花茶的制作和普及。唐宋时,人们增加茶叶香气的方法不尽相同。唐朝是煎茶时加入姜、薄荷、龙脑、胡椒等香料同煮,宋朝的蜡茶是在制茶环节就直接把香料、膏油加入茶饼。元朝,窨制花茶开始普及,这种以花来窨制茶叶的技术虽然最早见于南宋宗室子赵希鹄所著的《调燮类编》,但元时得到了改良。元代文人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记录了花茶完整的制作方法。身为“元四家”之一,倪瓒写景极简,极少画人,他画中有不少茶的踪迹。《安处斋图》右下方题诗透露出他的心迹 :

湖上斋居处士家,淡烟疏柳望中赊。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

细吟满啜长松下

[明]文徵明 《品茶图》

茶铛手自煎

[明]沈贞《竹炉山房图》

茗碗自赍持

[明]唐寅《事茗图》

竹炉茗碗泛清濑

《弘历观月图轴》

来源:武夷山茶产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界资讯播报第十一期:茶界再添8项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饮茶静人心,听茶观天下。大家好,茶友网给您带来最新茶界播报。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发布,茶界再添8项制作技艺!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公布。

  第五批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包含8项茶叶传统技艺,分别为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截至此次,共有37项茶叶传统技艺入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武夷山:“智慧茶仓”赋能茶产业发展

  为了指导茶企科学的储存茶叶,达到库存茶保值、增值和促进流通的效果,近年来武夷山市组织相关气象环境专家、茶叶专家开发“智慧茶仓”环境监控系统,在仓储环境监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茶叶气象技术、互联网等技术。

  “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对茶仓小气候的在线监测、远程智控、茶山到茶仓的产业链溯源、基地产品溯源码与智慧货架管理等功能。”武夷山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吴灰全表示,它将为茶叶的仓储研究和茶叶供应链建设提供大数据,助力科学仓储。

  茶艺师联盟、中华茶人协会等8家涉茶协会非法组织

  近日,为持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了427家“山寨社团”名单,其中,涉嫌为骗子的涉茶协会有6家,他们分别是:中华茶人协会、中国茶叶品牌协会、中国酒茶文化收藏协会、中国茶道国际交流协会、中国禅茶协会、中国茶道协会、中国茶叶协会。

  本期播报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茶友网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普洱古树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

现在古树茶已经成普洱茶的重要名片,也是普洱茶的两大热点和卖点。随着古树茶概念的火暴,市场上假古树茶、假古树熟茶大量出现。

更为可笑的是假的古树老茶也大量冒出来了。如果了解古树茶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就会知道所谓古树老茶一定是假的。因为古树茶概念和产品出现的并没有那么早。

古树茶概念较早提出的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时期使用古树茶制作的产品也开始出现,但是在包装纸上正式印上“古树茶”文字的,是2000年之后的亊情了。

在古树茶概念的提出和产品制作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何仕华,所以茶界也有称他是“古茶第一人”。他在1985年送检了原来认为不能饮用的“野生栽培茶”,证明可以饮用。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出现的古树茶概念文字的产品就是1997年何仕华制作的"澜沧景迈千年古茶"。当然这个产品上还没出现完整的"古树茶"三字。

97年何仕华“澜沧景迈千年古茶”

较早的用古树茶原料制作的普洱茶产品出现在90年代中期,港台茶人在易武、勐海用古茶为原料制作了真淳雅号和云海圆茶,并没有用"古树"、"老树"的文字。

真淳雅号

97年出现了定制的"老树圆茶"和"澜沧景迈千年古茶",还是没有"古树茶"字样。99年的绿大树和易昌号虽然用了古树茶原料,但仍没有"古树茶"字样。2000年前后一段时间,很多用古树茶原料制作的产品上,多数使用的是文字是"野生茶"或"野生栽培茶"。

97老树圆茶  

99绿大树

99易昌号

正式使用古树茶文字到包装上是2001年之后。2001年何仕华的茶包装使用了“古茶树茶”,2002年澜沧古茶公司包装使用了“野生古树茶”字样,之后“古树茶”概念和文字才逐步推开。

2001何仕华古茶树茶

2002澜沧古茶“野生古树茶”

古树茶的第一波推广与普洱茶的推广是同步的。在这个方面普洱市政府作出很大努力与贡献。普洱市政府推动的三个活动产生了重大推广作用:

2005年“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历经80多个县市,行程4000多公里;

2007年的“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迎贡茶车队历经9个省市,行程万里。

这两个活动时间长,涉及区域广,影响巨大。

2007年思茅市更名普洱市,普洱市成为以茶命名的城市。

2007年笔者出版的《品鉴普洱》一书介绍了乔木老树茶(古树茶)的品鉴方法并推介了二十多古树茶区,对推广古树茶起一定作用。当时书中将介绍的茶区统称为"乔木老树茶"。因为当时自已对古树的定义是300年以上,而所介绍的茶区中有好几个达不到300年。至于基本认同超过100年就算古树茶,是之后的亊情了。

2007年杨中跃著《品鉴普洱》 

2011年杨中跃著《新普洱茶典》

2007年普洱茶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不论古树茶还是台地茶,价格从突然暴涨几倍到暴跌几倍。大量资金投入收购炒作普洱茶,几十吨、几百吨的抢收,盲目的,不顾品牌品质的收。

07年以前云南所产的茶叶最多是制成绿茶,其次是红茶、花茶。07年大部分做成了普洱茶。由于原料供不应求,小叶种茶、绿茶很多混入普洱茶中。2007年全国存储下来了多少普洱茶无可计数。

2007年普洱茶暴跌后,市场的低迷推动了品质选择。品质优秀的古树茶开始突显地位,真正进入了古树茶的大发展时期。古树茶的价格也不断上升,每年涨价没有停止过。以老班章为例,05年是80元左右一公斤,07年暴涨到1000元一公斤。08、09年降到400元一公斤。2020年12000元一公斤。

而普通的台地茶毛料07年一度涨到近百元一公斤,之后大跌,时至今日,普通的台地茶毛料才二三十元一公斤。


找到约1,820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