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北京、河南、陕西)

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公布了五批,茶出现在每个批次中,包括了北京、河南、陕西、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15个省、直辖市在内的44个项目,其中传统制茶技艺39项,民俗类有5项。

2022年11月29日,从摩洛哥传来喜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15省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团申报、共同努力的成果,为增进大众对于该遗产项目的认知,接下来会共分五个篇章介绍15省44个项目,以凝聚民众共识,提高项目知名度。

北京

北京作为北方最大的消费中心、集散中心,把握着以西北、东北、华北的花茶消费市场。

北方人喜欢把茉莉花茶称作“香片”,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虽然北京不产茶,但却是北方茉莉花市场茶叶消费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张一元、吴裕泰这样传承百年的茶庄,有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2008)和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2011)分别列入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花茶制作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花茶是将鲜花和茶叶置于一处,经过多次窨制而成的茶类。清代末年,张昌翼在北京开办张一元茶庄,世代传承,专门制作销售茉莉花茶。民国年间,张一元名噪北京城。澡堂、戏园的常客喝茶几乎都点名要张一元,京剧名家裘盛戎、马连良、谭富英等都是张一元的老主顾。

张一元茶楼门庭若市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张一元茶罐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时采用福建烘青绿茶(春茶)为茶坯,该茶吸香性好,香、味清纯,与茉莉花的香型较协调。该花茶的制作有10道工序,为原料验收(茶坯、鲜花检验)、茶坯处理、鲜花处理、茶花拌和、静置窨花、起花(也称出花)、烘焙、茶叶夹杂物处理、提花、匀堆装箱。

其中,鲜花处理又分为饲花和筛花。饲花是指先将花蕾进行摊放,以除去水分和青草味,当花温接近室温时进行堆花,再等堆温达到38-40℃时进行翻堆散热,如此反复摊堆3-5次;筛花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茉莉花开放,并对鲜花进行分级,以便按级对茶配花。最终窨制的成品,茶味与花香融和无间,制成的茉莉花茶具有“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特点。


静置窨花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蕴涵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是老北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清代,茉莉花茶产业初具规模,北京的吴裕泰茶庄创建于此时,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流传至今。

茉莉花茶是经多次用绿茶做坯和茉莉鲜花窨制加工而成的。其中,吴裕泰茉莉花茶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原则,其技艺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选择、鲜花养护、玉兰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热、起花、烘焙、匀堆装箱等9道工序。吴裕泰茉莉花茶只采用春茶茶坯,坚持茉莉花“三不采原则”,在拼配中适当增加茶坯占比,并且运用“低温慢烘”等独门技艺,最终形成了吴裕泰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等特色。



吴裕泰茉莉花茶包装


窨制拼合

吴裕泰茉莉花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深深扎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营养价值。其特色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独有的香气被茶客亲切地称为“裕泰香”。

河南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南端,处于大别山、桐柏山结合部之北麓,淮河贯穿于该地区北部,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的中间地带,气候冷暖适中,适宜茶树生长。

据在信阳市固始县古墓中发掘出的古茶叶证明,信阳毛尖茶制茶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唐代,信阳茶即为朝廷贡品;宋代,信阳的茶叶交易总量占全国的1/5,成为当时的重点产茶区;清朝光绪末年,信阳先后成立了龙潭、元贞等八大茶社,茶市兴隆。1926年,信阳茶农改进了“熟锅”中甩条的手法和大茶把炒“熟锅”的方法,使信阳毛尖制作技艺更加成熟。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制作技艺)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采摘、摊凉、炒制、储藏4大步骤,其中炒制又包含生锅杀青、揉捻、熟锅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再复烘8大工序。信阳毛尖鲜叶采摘以清明前,且晴天上午10点以前为宜。

茶园

炒制中所采用的“熟锅”甩条手法和大茶把炒“熟锅”方法是该技艺的一大特色,在熟锅杀青中,用手抓茶叶向锅的上边沿甩动,在滚落中成条索。制成的信阳毛尖茶以细圆挺秀,满毫匀齐,色泽翠绿为标准,茶水以汤清色绿、香高味浓耐泡、滋味醇香为最佳。

熟锅

信阳毛尖茶去腻消食、颐养身心,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制作技艺融入了他们的日常发展中,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陕西

陕西茯茶历史悠久、制作考究,也因为一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播出,为更多人所知晓。剧中孙俪扮演的周莹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嫁入陕西泾阳的大商贾吴氏家族,而茯茶正是吴氏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陕西黑茶制作技艺即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产业发展,让茯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沿着“一带一路”远销中亚、西亚及世界多地。广大茶农及相关生产经营者也伴着茶香踏上了小康路、致富路,茯茶的传承发展“花好月更圆”。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咸阳茯茶源起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从汉代开始,咸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北宋时期,茶商无意间发现茶叶中长出了“金花”(冠突散囊菌),使得茶叶口感、功效明显改善,所以进行摸索试制,遂形成了“茯茶”这种独特的长花茶。

到了明清和民国时期,茯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茯茶起初是散茶,后来为了便于驼队运输,在咸阳压缩茶叶体积,逐步把散茶制成茶砖,俗称“咸阳茯砖茶”,又称“咸阳砖”。茯茶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00多年。

制茶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一般要经过30多道工序,其中“发花”是茯茶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经过发酵自然生成的“金花”是形成茯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它与茶叶滋味、香气密切相关。科学检测这种益生菌能将茶及食物中的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改善人体对油脂类食物的吸收利用,是一种纯天然饮品。

文:赵燕燕 崔雅

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