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的原产地

找到约6,655条结果 (用时 0.043 秒)

茶的原产地,为什么是云南?


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全世界都一致认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瑞典科学家林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将茶树的学名定为Camellia sinensis L.,“sinensi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中国。


但在1824年,英国人布鲁斯在印度阿萨姆的Sadiya发现野生茶树后,关于茶的原产地便产生了分歧,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


(1)茶原产于中国。从1813年法国学者Ganive所著的《植物自然分类》开始,后续美国学者Walsh的《茶的历史及其秘诀》、英国学者Willson的《中国西南部游记》,以及《植物科学》、《论野生茶树的进化因素》和日本茶树原产地研究会等,都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


(2)茶原产于印度。1824年布鲁斯在阿萨姆发现大茶树后,1838年,他又报道了在印度108处发现了野生大茶树,于是宣称茶树原产于印度。随后,英国学者在《阿萨姆之茶叶》、《茶商指南》、《茶》以及1911年版的《日本大词典》中,均认为茶树原产于印度。



(3)茶原产于东南亚。理由是缅甸东部、泰国北部、越南、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这一广大区域内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和繁衍。


(4)茶树原产地二元论。以印尼学者C.Stuart为代表,认为大叶茶原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及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小叶茶原产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


尽管存有争议,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茶树原产于中国。1922年,吴觉农在《茶树原产地》一文中,论述了神农氏以茶作药、中国历代对茶树的栽培和利用以及现代茶树的分布状况等,提出茶树原产于中国。并坚定地宣称:“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是茶的原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对茶树的科学研究和分析,为茶树原产于中国提供了更为可靠和更具说服力的依据。



(1)中国是最早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茶就作为祭品供人们利用了。陆羽在《茶经》里面记载,唐代已经有八个茶区,有了大规模的茶园。北宋时有35个州、南宋时有66个州产茶叶。


(2)中国西南部山茶属植物最多。据统计,全世界有山茶科植物23个属380多个种,中国有15个属260余种。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的北纬25度线两侧,集中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山茶科植物,这是原产地植物区系的重要标志。


(3)中国发现野生大茶树最早最多。早在1700多年前,我国就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市(区)200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米以上的大茶树就有十多处。


(4)中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5)云南茶组植物的种最多、变型最丰富、与山茶科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云南茶树在系统发育上具有从原始的形态结构到进化的次生形态结构的各种类型,形成了连续性变异,如树形、高度、叶片形态、花器官等。在茶组植物的34个种中,云南有21个种,3个变种,占茶种总数的66.7%。同时,云南的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兼备寒带、温带、热带三带气候,素有“植物王国”之称。

进一步推定,云南是茶树的地理起源和栽培起源中心。

“假茶”泛滥的原产地!论茶叶真产地的重要性?

这是个好问题,触及到如今茶行业本质的东西。

如今茶花开两表,一枝商品茶,一枝没名字,我们姑且叫小众茶(其实私房茶也不准确,还是大众称呼)。

商品茶,是不讲产地,或者即便讲产地也多是噱头。

这得从建国前说起,建国前姑且分三类茶:百姓茶、文人茶(士大夫茶)、贡茶,后两种有交叉,贡茶未必就比文人茶好(这个跟本题关系不大不展开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发展经济,作为茶独一无二大国的,当然首要发展,而且是可以打破封锁的发展。

但当时茶行业百废待兴,年产量低到历史低点。

多低呢?我举岩茶的例子。

武夷山在光绪年间,仅核心产区天心村一地,就能产150吨。而到1949年,武夷山全市也就58吨。

怎么办?这得感谢当年福建、广东、安徽、浙江的大佬们,没错,就是现在大多仙逝,你们耳熟能详的那一波。

他们先是极力恢复种植、采制、精加工等工艺,而后又想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工业化路子,开始大规模无性繁殖、工业化生产等,这大概是明朱元璋废团兴散的又一次大跨越。

这么发展到了改革开放初,武夷山可以达到350多吨。

这些都是为了质量换产量,否则经济如何发展,茶叶大国如何重起,茶农怎么生存呢?

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核心产地就那么一丢丢大,1989年核心产地也就1000来吨,做商品哪够?于是只能拼配。母树不够就无性,内山不够就洲茶。

与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产地的原生种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长得快、卖相好、滋味讨喜的品种,很多产区也开始了茶树种群交流。

产地概念,对于商品来讲就模糊多了。因为绝大部分人喝不出来拼配,年份拼、树龄拼,不同产地的同树种拼,哪怕是一批洲茶加丢丢坑涧,那也是坑涧气息。

就好比,现在很多人觉得锡兰红茶好喝,立顿红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味道,人家拼配牛,我们其实也不差。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的岩茶商品茶,更多代表一种工艺,甚至为了赶时间…不往下说了…

如果看客们喜欢看舌尖中国、美食中国之类,就明白中国传统美食讲究一个慢工出细活。其实西方也一样。

好的美食,工序极为繁杂,食材要求苛刻,等待时间长。

茶也如此。普洱讲原料,岩茶讲工艺。现代公认的两个到极致的茶,都是时间堆出来的。

普洱是靠原料的生长时间,喝的是原生态,制茶工艺相对简单。而岩茶的工艺复杂,所以家家卖弄“隔年陈”,指得是工序做完得2-3年。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产地都是XXX,比如普洱都是班章冰岛,而且动不动千年古树。

可能嘛??现在公认的三大古树王,也就是勐海南糯的800多年栽培型茶树王,勐海巴达树龄1700多年,别说古树了,你能喝到勐海县而不是其他滇毛青的就不错了。

滋味不够,不是正常嘛?同样出价格,人家真爱茶的或者内部贸易的,几十万包一颗树,从采摘到炒制全过程,数班倒吃喝拉撒寸步不离,就怕抓一把出去或者掺其他毛茶进去,老百姓喝个几百上千或者几万就是原产区了?

所以这个没办法,不理解我们看清人张潮写的《中泠泉记》,喝真正天下第一名泉的路子。

中泠泉,当时在镇江金山寺附近,名气太大很多人趋之若鹜。张潮写道:摩肩连袵,不下数万人,茶坊满不纳客。凡三往,得伺便饮数瓯。细啜之,味与江水无异。

像不像我们“双十一”?

于是他奇怪,说天下第一名泉不过如此,后来碰到一道人,带他跋山涉水,到郭璞墓附近的真泉眼取水,喝完感受是:就道人瘿瓢微吸之,但觉清香一片,从齿颊间沁入心胃。二三盏后,則薰风满两腋,顿觉尘襟涤净。

喟然曰:“水哉水哉!古人诚不我欺也!嗟乎,天地之灵秀,有所聚必有所藏,乃至拔而为山,穴而为泉,山不徒山,而峙于江心;泉不徒泉,而巽乎江水层叠之下。而顾令屠狗卖浆、菜佣伧父,皆得领兹山、味兹泉,则人人皆有仙气矣!今古以来,真才埋没,赝鼎争传,独中泠泉也乎哉?

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众喝的就是大众喝的,要是人人都喝到精华的东西,那人人都有仙气了。

产地也是如此,所谓真才埋没,赝鼎争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是日常喝茶,别太较真,一分价钱一分货,滋味喜欢就好。

你以为你喝到的,或者曾经喝到的,就一定是原产地的?你以为在原产地喝到的,甚至在山上喝到的,就一定是产自山上的茶青?

不好举茶,我举个别的例子。

新疆出和田玉,但是现在很多高级造假用俄料,真正的和田玉早就流往一线城市私人藏品了。

林芝松茸比香格里拉长白山品质还好,但当地市场卖的,大多数是从四川甘孜连夜大卡车送过去的。

怎么分辨?当地熟人带你采,林芝的松茸药香浓郁、有土腥味。

其实,往往原产地才是假货最泛滥的啊。

最后,产地太重要了,但商品茶别纠结产地,当然绿茶红茶会好很多,但也多数不是原生种了。

倒也不是橘生北为枳一言能尽的。

其实还有些别的感慨,总而言之一句话,探头往茶门里看,很多路早就有牛人走完了。

玩剩下的,没人带也够琢磨一辈子。大佬们只是把低端体系拿出来建个成龙配套,供世人耍玩而已。


朱芳对龙叙堂产品精准定位,源于她20余年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

我国有数万家茶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业内快速脱颖而出,成为茶企发展一大困境。国内知名茶叶连锁品牌龙叙堂为了寻求差异化优势,将产品精准定位为“名山茶”,示意为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龙叙堂品牌创始人朱芳女士表示:走产品差异化道路,专注业内细分市场布局是未来中国茶企的必然选择。

D:\服务公司\龙叙堂\照片\朱芳\微信图片_20200730111955.jpg

(图:龙叙堂品牌创始人朱芳女士)

朱芳女士凭借20余年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在龙叙堂产品研发上严苛把关。在上游,茶叶必须源自核心名山产地,对品种、鲜嫩、采摘都有严格标准。生产时,承袭传统制茶技艺,邀请各大名山制茶师层层把关,将丰富经验融入到制茶工艺、审评筛查等环节。在精加工时,严守多道挑茶工序、双重农残检验,全链条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D:\服务公司\龙叙堂\照片\形象图\bf843c43da42c5f2f4ade33d14e1fad_副本.jpg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孕育出富含天地之灵气的茶叶。茶叶是否正宗,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便是核心原产地。从大类而言,茶起源于中国,中国便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依小类溯源,中国名茶成千上百,每款茶的起始之地拥有不可复制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确保茶叶根脉纯正是龙叙堂的不懈追求。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桌面\龙龙龙\第四周\新稿件\图片\《寻茶之旅》中国名山茶品牌龙叙堂:十大名茶产地福鼎白茶篇\0066fu6ngy1gj25elcrumj31400u0dxx.jpg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这句话知易行难。说到龙叙堂的茶叶品质,任何一个单项都是“数字”的构成。龙叙堂在为期900天的寻茶中,朱芳女士率领十多名团队同仁行程数十万公里,踏遍全国二十余处核心茶叶名山原产地,拜访百余位制茶大师。在选茶时,更是每天喝一百多杯高浓度茶对比差异化。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桌面\龙龙龙\第四周\新稿件\图片\《寻茶之旅》中国名山茶品牌龙叙堂:十大名茶产地福鼎白茶篇\桐木关.jpg

数字,更是企业严控产品标准的体现,龙叙堂已经全面实现生产工业化、现代化。每款茶在历经数道采制工艺后,再运至精加工车间,开启最后的挑选、分级、除杂等6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每款成品茶将通过双重农残检测,只有完全符合标准的茶,才被允许送至终端销售。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桌面\龙龙龙\第四周\新稿件\图片\朱芳对龙叙堂产品精准定位,源于她20余年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6.jpg

在朱芳女士眼中,严苛的企业标准必须高于国标,才能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茶产品,可是说龙叙堂的每款茶都是历经层层选拔的“优等生”。龙叙堂从茶叶源头、茶园管控、采制工艺及筛选质检等全程实现“高洁净”标准。龙叙堂对产品的精耕细作,源于朱芳女士20余年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

找到约6,426条结果 (用时 0.03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