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昆明的滇红茶的功效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让科技引领云茶产业

作者简介:虞富莲,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主持建设国家种质茶树长期保存圃,保存了近3000份,数量和种类之多居世界之首,已筛选出一批优质资源供利用。发表论文30多篇。合编著有《中国农作物遗传资源》、《作物品质育种》、《中国茶经》、《中国古茶树》、《茶叶大典》、《茶树良种》等10余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先后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评为院先进工作者、“七五”期间院先进工作者。

云南号称茶树王国,茶树资源的多样性是发展茶产业的真金白银,可是,多年来,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云南茶产业并没有发生引人触目的变化,产量靠面积(2019年近700万亩,全国第一),产品靠茶饼(普洱茶,全国唯一),尤其在产品的多样化和品质优质化上,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关键问题是谁在引导着云南茶产业。

尽管各级政府对茶产业都非常重视,但只是在宏观上进行领导管控,真正左右着茶产业发展方向的还是商界,也就是说茶企、茶商们控制着云南茶产业的话语权。众所周知,商人都是以获取眼前最大利润为出发点的,他们趋利、偏执,为了倾销商品,都把主要精力花在经营上,有的不择手段进行虚假宣传、恶意炒作,不是把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当作自己的生命线,这样的后果只能导致茶产业停滞不前。至于炒作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同一产地甚而同棵树的茶,冠以乔木王野生茶、乔木王大树古茶、乔木王老树茶、乔木王古树茶、乔木王生态茶等,价格就可因名而不一样。现在一些著名茶山一夜之间都封了一批“千年茶王树”,所产茶都是“千年古树茶”,这样的标榜,既可卖高价,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至于是否如此,客户也不会去验证,只能听凭忽悠。不过,我在“野茶没有家茶好”“树龄乱象”等文章中早已阐明真像,在此不再赘述。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茶叶专家、茶文化爱好者也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山头爬完了,茶马古道也走到头了,再老生常谈,自己感到乏味,别人感到厌倦,对己对茶商人都无好处。一些始作俑者现在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话题 ——“藤条茶”, 似乎想以它神秘的名词博得买家新的兴趣。所谓“藤条茶”并不是是新品种,也不是新产品,而是一种强采狠采所导致的枝条像藤条一样的茶树。笔者亲见,一些茶农采茶,肩背两个茶袋,一个放嫩茶,一个放老叶,采摘时,除了枝条顶端留几片叶子外,其它芽叶全部捋下,形成像马鞭一样的枝条,美名曰“藤条茶”,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品质既无好处,对茶树又会造成很大损伤的强采狠采法,在建国前一些老茶区称之为“留顶养标法”,现在拿来炒作,还有积极意义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鉴于此,想提几点建议。

谁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引领潮流是硬道理,发展茶产业同样如此。要使云茶注入新的活力,更上新台阶,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科学,换句话说,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导向要控制在科技界手里。云南不仅有丰富的品种资源,而且茶科技队伍实力强大,已形成一条完整的茶叶科学研究体系,如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普洱茶研究院、西南林业大学、普洱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等,他们中的高科技人才如博士、硕士就有数十位,完全可以胜任各项研究工作。当然,这需要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分工,协同攻关。现阶段除了研究将现有产品进一步提升质量、提高安全性以外,可以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发新产品,扩大新领域。

从已掌握的情况看,云南茶树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质或特异资或超常规成分材料,如有的茶多酚含量高达35%以上,有的氨基酸含量高达6.5%,有的茶氨酸高达3%以上,有的咖啡碱含量不到1%,这些都是选育特异新品种或进行深加工的物质基础,可以开发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色产品,例如,人体有86种元素,茶叶中就有28种,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出不同功效的茶叶,如白领抗疲劳茶,防辐射的高酯多糖茶,防老年痴呆茶,女性减肥茶,儿童益智茶,欧美和欧盟市场需要的低咖啡因茶、自然花果香茶等等,有的茶多酚多一些,有的茶氨酸高一些,有的咖啡碱少一些。特别是被称作茶中“脑黄金”的茶氨酸,在双江勐库有的寨子茶树高达3%以上,在文山、红河州有的古茶树咖啡碱含量低于1%,这些都非常适合开发目前市场上很需要的新产品。这样将从根本上改变云南茶叶种类单一化、雷同化的格局,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第二,大力振兴滇红茶。“滇红”与“云烟”是云南并驾齐驱的金名片,早就蜚声国内外市场。随着乌龙茶、普洱茶的兴起,从二十世纪下半叶起,滇红茶逐渐淡出市场。但是“风水轮流转”,近几年喝红茶的又越来越多了,2019年全国红茶内销量达到22.6万吨,占内销比例11.2%,内销量已多于乌龙茶。因此,以此为契机,可大力恢复和振兴红茶产业。云南发展红茶有独特的优势,关键一是有品质优异的适制红茶品种如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和勐海大叶茶等,二是有精湛的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像滇红集团产的“中国红”“经典58”等工夫红茶品质超群,就是采用凤庆大叶品种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如果云南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红茶生产中,把“条索肥润披金毫,汤色红艳富金圈,香气鲜甜显花香,滋味浓厚刺激性强”的传统红茶品质奉献给消费者,相信滇红很快又会“霸占”国内红茶市场。但目前有一些企业采制的红茶还没有恢复到六七十年代水平,最好省里成立红茶生产技术协作组,负责指导、推广先进加工技术,把握好质量关。

第三,茶作为健康饮料,“国际茶日”的宗旨就是倡导饮茶。茶在我国虽为“国饮”,但全国饮茶人数还不到5亿人,说明茶叶消费潜力巨大。云南虽是茶树原产地、产茶大省,但饮茶人的比例也不会超过全国。云南年产普洱茶约15万吨(请核实),本省人喝掉的可能还不到1/3。据我多年观察,基层群众喝茶并不十分普遍,且多数人喝“大把抓”的晒青茶,问为何不喝熟茶,答曰:“有堆味,不喜欢”,因此熟茶都卖给广东等外省人喝。所以在云南看到喝熟茶的几乎都是城市里的人。说到处想起,普洱熟茶一味依赖于广东市场,担心潜伏着不确定性,插诨打科一下,广东茶人打个喷嚏,云南茶界会不会地震?所以要倡导本省人多喝茶,喝熟茶。熟普洱,适合于任何肠胃功能的人,本人深有体会,既无肠胃不适感,还能增加食欲,所以我在云南逛,到处喝熟茶。针对有些人不能接受的堆味问题,可从工艺上进行改革,现已有成功典例,像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生产的新产品“博君茶”,既无堆味、陈味,还有令人愉悦的蜜糖香,这样的熟茶,肯定会受到许多的人的喜欢。一句话,茶产品多了,消费者便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茶叶消费量也随之增加,这是双赢的结果。

注:内容来源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作者虞富莲,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涉茶数字有三个全国第一

2022年,云南涉茶数字有三个全国第一:茶园面积795.5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53.4万吨、居全国第一绿色有机茶园244.7万亩、居全国第一。7个县区入选2022年度、中国茶叶百强县,全省规模以上茶企业达158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有26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种茶、用茶、饮茶历史悠久。云南是中国茶业大省,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普洱茶的故乡。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芽一叶吐芳华。近年来,围绕“三茶”统筹发展,云南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从政策激励、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茶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全方位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云茶产业体系,云南正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阔步迈进。

传播茶文化焕活云茶内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竞争十分激烈。数据显示,中国茶叶种植接近5000万亩、产量超300万吨。云茶凭什么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世界各地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采访中,业内人士给出同一个答案,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越陈越香”正是普洱茶在茶领域独步天下的“武器”。

昔归忙麓山上采茶忙。记者 王淑娟 文/图

云南的先人们从茶鲜叶采摘开始,精心摊晾、揉捻、晒干(渥堆)、蒸压成型、干燥。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茶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压成型的普洱茶被静置于仓室中,在岁月洗礼下,经历漫长的氧化、发酵过程,因积累、变化、蜕变,口感醇厚顺滑、香味陈韵绵长。可以说,云茶之美,美在生态自然、美在天作技艺、美在时光雕琢、美在人文之光。

讲好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故事,云南不仅停留在已有成果上。

云南省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茶叶)专家组组长吕才有表示,“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特征及特性的具体体现,是普洱茶再加工链延伸的理论基础,因此延伸出普洱茶的贮藏理论与技术,但这些理论和技术大都还停留在经验的积累、工匠的打造,碎片化特色明显,无论是干仓、湿仓,还是各种以贮藏地命名的“广东仓”“东莞仓”“昆明仓”以及“原产地仓”等,还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体系支撑和技术支持。基于此,我们研究力度有待加大,要通过系统的、大量的、不同条件的样品,系统分析得出科学的、有效的、体系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神秘的普洱茶依然很神秘,神秘密码解锁工作依然在路上。

近年来,围绕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一特性,云南农业大学开展了多项研究,如贮藏过程主要物质的变化趋势、环境条件影响、智能化仓储等,取得了丰硕成果。

当然,普洱茶能讲好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澜沧江流域是茶文化的起点和发端,孕育了中华民族茶文化,也是孕育、产生、传播茶树物种的第一渠道。”西南林业大学西南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蓝增全说。

他认为,人与茶相遇、相识,发现茶的价值,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利用,这是茶文化的开端,也是茶文化的本源。讲好“澜沧江流域茶文化”的故事对云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云南省加大茶文化宣传推广、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等两项工作。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资源、名山古树资源和民族风情特色,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茶叶庄园建设为载体,融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作品、茶技能竞赛、茶事活动等,开发“茶+N”的特色茶旅精品线路,推进云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近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云茶产业上,将成为云南弘扬茶文化、讲好民族茶故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做好茶产业产区齐头并进

小小一杯茶,传承千年传统文化,也承载着当代乡村振兴的梦想。茶产业作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10+3”重点产业之一,以茶兴业、以茶兴旺,事关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古茶园里冒新芽。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介绍,云茶种植面积已达795.5万亩、居全国第一,产量53.4万吨、居全国第一,绿色有机茶园244.7万亩、居全国第一。

“三个第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云南省茶叶重点产区快速发展。

从云南地形图上不难看出,沿怒江、澜沧江而下的横断山脉,分布着云南省最主要的茶叶产区。其中自然条件优越的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集中了最优质的茶叶原料基地,也诞生了一批一线品牌茶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通过加强技术指导,搭建多渠道网络销售平台;举办各类茶叶品鉴会,提升品牌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聚集发展;抓好品质管理,提高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目前已拥有茶园143.1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252.4亿元。

将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的普洱市,不仅有文化底蕴深、原料规模大、产业服务保障全、品牌效应凸显等特点,还有着“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这一世界唯一的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走出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产值均位居全省第一。

临沧市是世界茶树重要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茶树资源丰富,是茶树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近年来,临沧以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深化茶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成全球最重要的茶叶产业中心、世界闻名的“红茶之都·天下茶仓”和“天下茶尊”。

2022年,云南省以茶叶生产加工为主的勐海工业园区、普洱工业园区和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加工量总计达2.87万吨,产值达87亿元,上缴税收达15亿元,入驻茶叶企业达153户。各地茶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茶叶加工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目前,全省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年产毛茶万吨以上的县(市、区)有20个,其中有11个县(市、区)产量达2万吨以上。2022年,全省30个茶叶重点县区茶全产业链产值达11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3%,占全省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的80.4%,其中有机茶园面积总和达147.7万亩,较上年增59.2万亩。7个县区入选2022年度中国茶叶百强县,其中勐海县、凤庆县、昌宁县、景谷县、临翔区、云县连续4年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县域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已成为云茶产业的一大亮点和趋势。

随着产区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云茶产业不断发展,普洱茶、滇红茶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出产的普洱茶近70%销往省外,云茶产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云茶产业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机认证总量(规模)大幅增加。2022年,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2.5%,成品茶认证产量占全省成品茶总产量的47.5%,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自2015年以来,稳居全国第一,绿色认证总量稳定增长,绿色茶园认证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0.4%。

古茶树资源保护不断规范。《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云南省古茶树保护进入法治轨道。林业行业标准《古茶树》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让古茶树资源保护有了技术规范。

茶企规模实力不断壮大。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茶企业158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26家,产值亿元以下1000万元以上的有130家。

云南省开展茶叶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以来,勐海、思茅、双江3个示范创建县累计产业投资达42亿元。2022年度,3县茶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47.5亿元,同比增长13.8%,茶农来自茶产业的平均收入达1.3万元,同比增长9.7%,较全省平均水平高近0.8万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兴旺也带动云南省茶农收入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省茶农人数442万余人,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0.5187万元,同比增长10.2%,自2016年以来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超过10%。

提升茶科技走出创新之路

如果说,云茶产业发展以茶文化为魂、以茶产业为基础,那么茶科技就是内生动力,为深入稳健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增添了活力。

景迈山古茶林,山林与茶园和谐共生。

10月13日,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将在昆明举行,展会以“绿色云茶·天下普洱”为主题,有来自云茶主产区的6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大益、陈升、澜沧古茶、祖祥等16家“10大名茶”企业将进行特装展示。展前,记者深入采访多家参展茶企,发现茶科技成为茶企最引以为傲的“法宝”及最吸引消费者的亮点。

“‘茶科技’就是帝泊洱赖以生存的核心。企业以全产业链创新为主线,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使传统的普洱茶实现了安全性、功能性、便捷性及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截至目前,企业已形成了一套速溶茶产业链科研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立了茶园种植、茶初制加工、普洱茶发酵、叶组配方、提取分离和包装等10个模块172项技术组成的帝泊洱产业链技术体系,形成了科研技术创新的长短期规划。”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销售计划部部长李欧介绍。

当“越陈越香”成为普洱茶一大卖点时,云茶人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吕才有表示,“越陈越香”说明普洱茶有耐贮藏性,因此赋予普洱茶时间性、收藏性、文化性。与此同时,没有科学依据的“过度”陈化也会给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在一杯老茶中找寻历史文化味道属小众消费,产业发展还需要定位在大众消费上。

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口味求新、保健意识增强、文化品位提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香气纯正、特点鲜明的普洱茶成为新时尚。从“古董”到“新宠”,科技赋能的作用也不断显现。

“澜沧古茶注重以创新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产业融合的创新理念和技术保障,积极参与到云南实施茶叶加工提质工程的事业中。企业结合不同地区的特产性食养品种,融合澜沧古茶50多年的制茶技艺、40多年的熟茶发酵工艺,把具有品牌特色的‘澜沧味’古树宫廷普洱与广东新会核心产区的柑果结合,研制开发出茶行业内第一款食养产品茶妈妈小青柑。”澜沧古茶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陈国宏说,茶妈妈小青柑这一爆款产品的出现,让小青柑成为行业热点,有力撬动了广东新会陈皮和云南普洱熟茶两大市场。茶妈妈小青柑的热销唤醒了市场对普洱茶熟茶沉寂已久的需求,形成了持续的、海量的增长;同时,结束了广东新会陈皮持续10年的行业低迷,促进了新会陈皮行业从产值规模不足10亿元到190多亿元的飞跃。

如今,茶科技已经远不止在云茶种植端、生产端体现,它也正在为“消费者运营”带来新的契机。

大益集团副总裁、新零售事业群负责人肖海军表示,大益集团正借力行业头部服务商进行全面升级,如依托SaaS服务商微盟在私域经营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茶叶产品的终端经营数字化,包括产品的线上销售、社交媒体营销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让茶叶更贴近消费者需求。

大益茶数字云店经营的微盟运营经理介绍,微盟与大益集团围绕私域直播达成相关合作,在微盟直播平台的第一场直播,就让大益实现了800万元营收额。

茶科技让精深加工拓展了消费边界,用不断创新来破解云茶产业面临的难题,推进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本届茶博会上,“三茶统筹”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多巴胺的原野等活动的举行,将汇聚业内专家、企业家为云茶发展再助力。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云南出台了《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在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坚持从绿色茶园基地建设、云茶企业高质量发展、云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云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发力,着力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高质量绿色云茶产业。

来源:云南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云南的茶外之“茶”

云南多种气候齐集,地形复杂多样,是名实所归的植物王国,也是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除了滇红、绿茶、普洱茶、沱茶等有名气的乔木、灌木茶叶属真正意义上的茶叶以外,民间还有许多称之为“茶”,但又与茶科、茶属无关的植物。

在云南,不管名字叫不叫茶,只要无毒,无异味,对身体又有好处的植物都可以拿来入茶。金银花、玫瑰、桂花、菊花、茉莉、百合、康乃馨、玉兰等花可以入茶。银杏、荷叶、蒲公英、车前草、三七、薄荷、竹子等植物的叶子可以入茶。决明子、枸杞、罗汉果、葛根、甘草、胖大海、山楂等果实或根茎可以入茶。在我的家里就随时备有这些异类的“茶”。在云南,还有些不是茶的植物就直接以“茶”来命名,如梁王茶、苦丁茶、小山茶、雪茶、石竹茶。甚至还有些偏僻地方的农村、山区,在铁锅里炒一把檽米、苦荞等粮食泡水待客也叫“茶”。

当然,在云南最有名气、也分布最广泛的茶外之“茶”还是“野山茶”,它按地域不同又叫小山茶、东紫苏、牙刷草、凤尾茶、小香茶等。这种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全省和贵州省西部的1200—3000米的山坡、灌木从中较干燥地带。春季由于干旱,植物低矮枯瘦,不好采收,雨季长得很快,到秋季可以长到20多厘米高,开白色或淡紫色的花,有淡淡的清香味,所以它又叫紫苏草。

由于这种野山茶生长在山上,以腐殖土为养分,不可能人工栽培,是完完全全的纯天然茶,也没有任何人为的污染。它含有人体所需较多的微量元素和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作为保健饮品食用,维C的含量更是高于市面上的很多饮品。所以它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饮品使用。不少当地的餐馆、酒店、茶室、居家都是以这种茶叶来待客。现云南好多地方农贸市场的土杂店里都有这种茶销售。卖相最好看的成品是在秋季里从地面带花剪切,用蒸汽杀青后,捆绑成小把晾干出售。由于有了市场前景,又是云南的特有植物,现已经有公司把这种茶叶经过精深加工,进行宣传包装后,作为原生态保健食品或茶叶推销到各地。

当然,在丰富的资源面前,我还是喜欢自己采摘、制作自己享用。每年农历七月半前后,我们这里有上坟的习俗,这个季节野山茶虽然还没有开花,但也还是可以采收了。山坡上这种植物很多,一大蓬一大片的在眼前出现。我们一家子就在上坟的空余时间顺便采摘一些新鲜的茶叶,带回家来自己制作。由于野山茶长得低矮,叶子和茎干上难免会有沙土或腐殖土。回家以后,我先把茶叶捡拾、清洗干净,再放到甑子里用蒸汽高温杀青几分钟,杀灭虫卵等有害物质,也去除一些苦涩味,然后在通风处晾干,就可以收藏起来使用一年了。

这种茶叶第一次浸泡的时候,味道会有些许清淡,第二次浸泡味道就完全渗透出来。无论是酷热难耐的夏天,还是心情烦躁的时候,野山茶都是很好的伴侣,味道清新淡雅,消热解暑。由于它是纯天然加工,没有相关配料,茶叶的苦涩味会较重些,所以一般不要放得太多。野山茶虽然不能与名茶相提并论,也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却确确实实的以茶的形象和名分进入人们的生活。

这种价格低廉的野山茶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中医药认为,它的性味苦、辛、平,归肺、胃、肝经。具有发散解表、清热利湿和功效。全草都可以做药,可治咽喉痛、虚火牙痛、扁桃腺炎、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眼结膜炎、肝炎、感冒、消化不良等病症。

野山茶,这是土名,它的学名应该是东紫苏中的一个种类,与茶属的茶叶毫无关系,但它却是我们云南人在茶叶外之最普通、最方便、最喜欢的“茶”。

【摘自2015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 汤云明(云南昆明)】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