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的了解

找到约29,081条结果 (用时 0.085 秒)

找茶农就能买到便宜的真古树

普洱茶新一季的春茶,在4月春风微拂,几阵春雨落下,沉睡的古茶树逐渐苏醒开始发芽中,拉开盛大序幕。

2008年山头茶大热后,令诸多爱茶人为之向往,像老班章、冰岛、昔归、薄荷塘、曼松等一线山头,作为普洱茶界的大咖,更是引无数人竞折腰。

加上这几年茶山的路大部分都修好了,可以让更多的人前往,或看茶树,或体验茶山风土人情,甚至是上手杀青一锅鲜叶……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买茶的情节。是不是有你?或者你正想这样干?

在这里友情提醒茶友:如果你没有了解清楚要去的山头信息,也没有熟悉的人带领,甚至没有认识的当地茶农,加上品茶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就贸然去到茶山和茶农买茶,这时你就是一个散客的身份——很有可能买到4000/公斤的老班章古树春茶还喜不自禁呢。(稍微了解一下老班章古树春茶的价格,你就知道为什么这么说了。)

——想要单独去茶山,请注意——

1、你对要去的这个山头有一点认识甚至是熟悉;

2、有熟悉的人(这个人一定要是个懂茶,并且和当地茶农熟悉的。)

3、要是你有当地认识的、相处相互信任的茶农最好。

4、你有一定的品茶经验。

5、对山头茶市场行情有点了解。

这一部分是针对非常想单独去茶山的茶友。

每年都有茶友要跟我们一起去茶山,而且已经说到可以免费提供车子和司机的条件,但都被我们拒绝了。主要原因一是茶山行太辛苦,担心茶友受不住;二是出于对茶友们的安全考虑。

“老板,你这儿有冰岛吗?”

“有啊,想要几百的还是几千的?”

“有什么不同吗?”

“贵的肯定是顶级。”

“那来贵的。”

……

“兄弟,来喝喝我在淘宝买的老班章。”

“这……似乎有点不太对。多少钱买的啊?”

“没多少钱,两三百。说是古树的。”

“兄弟,以我对老班章古树茶的了解,两三百是买不到的。”

“那我这个是什么茶,它还写着老班章的各种信息!”

“滋味上来说还是有点布朗山的风格的,但是具体哪里,也就不知道了。”

这样的情况发生不少,虽说普洱茶市场环境已经趋于良性发展,但是也会有极少数鱼目混珠的情况出现。

以正确的价格品到符合实际的茶品是每一个茶友内心所想的!

>>>>

如今,线下的、线上的茶店琳琅满目,该如何选择,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买到名不副实的山头茶呢?

——时刻谨记——

1、想用几块钱就买到价值几千块的东西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2、9块9的班章、冰岛什么的,就不要碰了。

3、不要盲目跟风,什么山头风大买什么山头,这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鉴于也时常有茶友问我:

“你给看看,这个是不是曼松古树?”

“老班章古树茶的滋味是不是就是苦重,气韵劲道?”

“买的时候说是冰岛,还很贵,挽月你给品品看。”……

结合了众多茶友的一些实际,为了能让茶友买到名副其实的山头茶,分享以下几个方法。

购买山头茶需知

1

选择可信任的品牌;

2

选择可以接触第一手原料的品牌,这个可以根据各类信息来甄别,比如向在茶行业的朋友请教(这个方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3

自己要在平日里的品茶上下点功夫。把所喜欢的山头茶相关的信息和茶品特性掌握熟练。比如,当你了解了老班章古树春茶的价格是在10000-15000元/公斤,那你就知道,用2、300块、800多块是不可能买到老班章古树春茶的。

4

喝茶有人引导是最好的,你可以跟着会喝茶的商家走,从他们那里学习一些品茶技巧,然后提升自己的品鉴能力。当你的品鉴能力提升后再去购买,就能规避一些坑。

5

去茶店喝茶时,多喝多问,再结合自己了解的山头知识判断。可以多去几次,也可以跟着会喝茶的朋友,等了解清楚以后再购买。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法,在购买山头茶时,还可能遇到真包装内里却是其它山头茶的情况(如,包装信息是昔归,茶却不是昔归茶)。正是为了规避这一点,才让你一定要去信任的商家、或者是能够接触第一手原料的商家。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普洱茶,而且是毫无经验的茶友,你可以追求山头茶,但是一定要记得上面所说的方法。在接触山头茶时,要保有理智。

当然,选择权在茶友自己,方法告知了,听不听、用不用就是各家之事了。

我们只希望,少收到一些像“谁谁谁茶友又踩山头茶的坑里了”,“谁谁谁茶友花了15000买到的却是老班章隔壁的“老班章”……”等让人心痛的信息。

如果你还不清楚如何甄别山头茶的好坏真假,可以添加经验丰富的评茶员挽月哦

六大类茶的特性各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字?

爱茶的朋友中,有不少人体验过,亲手制作茶叶的乐趣。

做茶的师傅是最懂茶叶品质的。

识茶、制茶、泡茶、品茶,一脉相承,我们普通人,多少了解一点做茶的工艺,可以更轻松地鉴定茶叶品质,泡茶、品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六大茶类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发酵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味特点,而发酵程度,正是通过不同的工艺去控制的。

01

绿茶“炒”

绿茶要炒,专业术语叫做“杀青”。

鲜叶下锅炒制,叶片中一种叫做“酶”的物质因为遇到高温死亡了,绿茶就没办法进行发酵,因此绿茶始终都保持着绿油油的外观。

经过炒制以后,鲜叶中原本的青草味就散去,演变成了绿茶特有的清香,有的还有炒栗子香。

此外,还有少量绿茶采用蒸汽杀青的。

02

白茶“晒”

白茶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不炒不揉、自然天成”。

白茶的工艺可以说是六大茶类中程序最少的一种,但也并不简单。

晒白茶,并不是让白茶在太阳底下暴晒,是根据天气情况,把白茶在室内外摊放晾晒。

日光强度、温度、摊放的厚薄都需要谨慎把握,晾晒到一定程度烘干即可。

在晾晒过程中,白茶微微发酵,产生淡淡的花香和纯净的甜味,还有日晒的香气。

03

黄茶“闷”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很相似,但是多了一个“闷黄”的步骤。

在黄茶的干燥前或后,趁热用纱布或草纸包裹起来,让黄茶在湿热的作用下进行轻发酵。

因此,制成的茶颜色明显发黄,带有闷制过的熟香,味道比绿茶少了一丝鲜,多了一丝醇。

黄茶加工难度很高,闷黄没做到位或过了头,都出不来黄茶的味道。

04

乌龙茶“摇”

把鲜叶稍微摊晾变软之后,就要用竹筛进行“摇青”了。

叶片在竹筛里摇晃碰撞发酵,产生浓郁的花香。

叶片的边缘比较脆弱,碰撞变红,而叶片的中心始终是绿的,最后形成乌龙茶“七分绿三分红”“绿叶红镶边”,这就是半发酵。

乌龙茶的摇青除了用竹筛手工摇青,还有放进一个类似滚筒的机器进行摇青的。

05

红茶“揉”

红茶是全发酵茶,相比半发酵的乌龙茶摇晃碰撞,红茶的发酵力度要更大一点,因此要“揉捻”。

鲜叶采摘回来,稍微晾一晾,叶片水分减少、变软之后更便于揉捻。

经过揉捻,茶叶的细胞和组织破损,茶汁溢出,酶与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接触,发酵得以快速进行。

其他茶类也有揉捻这个动作,但都多在把促进发酵的酶杀死以后进行的,因此主要以整理茶叶形状为目的。

06

黑茶“堆”

鲜叶经过简单的炒制,自身的酶在高温的作用下基本上已经失去活性。

接着便把叶片堆放在了一起,叫做“渥堆”。

无数沾染到了茶叶的微生物不停地繁殖代谢,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活性很高的酶。

在湿热作用下,促进叶片快速发酵,发酵非常彻底,形成了黑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色、香、味。

黑茶的渥堆发酵的过程,与酒、酱油、腐乳的制作原理极为相似,都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制茶跟做菜很像,每一个工序,都讲究“火候”的把握。了解了制茶工艺,更能懂得茶的色、香、味、形从何而来。

一杯茶里,凝聚了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的辛勤劳动,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

图/文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付出。

关于滇红茶的六大“谎言”

关于滇红茶的“谎言”,滇红茶作为文明遐迩的世界名茶,是不会说谎的,有意、无意说谎的是人,由于市场宣传的需要、其他人的误导、和认知的不足,导致一些错误的说法(我这里标注为加引号的谎言)也是难免的,其他行业也一样,理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包括我这篇文章,随着科研的深入和工艺的改进,可能也将会成为一个谎言,这些都是可能的,我们只要遵循内心的想法,只要当下我们的认知是这样的,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言归正传。一个一个按数字排列来。

1、滇红茶都是薯香。

错。高温烘焙的滇红茶才会出现薯香,按照我的试验,超过100度的高温、茶本身湿度不够和时间足够长,会出现薯香。市场上大部分的晒红、包括我们的晒红茶就几乎没有薯香的。

有人会说,你举的都是晒红的例子,烘干的滇红茶都是薯香。也错,烘干的滇红茶(以下简称“烘红”)可以完全没有薯香,也可以是花果香,不信你去找我们后月编号为900的烘红试试。

2、花香是有添加的。

错!

花香,或者说花果香,鲜叶没有明显问题如农残、或者长时间运输的闷坏,通过正常的红茶工艺,绝无任何添加,迷人的花果香自然产生。关于这个,可以喝喝外地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祁红、和云南茶区工艺正常的晒红包括我们后月第一款众筹晒红。

3、红茶是全发酵茶。

这句话的全文是:绿茶是零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青茶是半发酵茶。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不准确,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就开始发酵了,严格来说,按照目前各大茶类的工艺,就没有零发酵茶。

绿茶以龙井为例。我们来看看龙井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工艺的部分:

4.6加工

4.6.1加工器具: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灶或其他加工机械。

4.6.2加工工艺:鲜叶摊放、青锅、摊晾回潮、辉锅。

4.6.3加工技术:手工加工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传统手法。

龙井国标明确规定,工艺有鲜叶摊放。据我了解龙井的生产工艺,不少还有晒鲜叶这个环节,龙井鲜叶摊放,一般要走水20%左右,根据我的经验,20%的走水在自然常温条件下,约需4-8个小时,这么几个小时的摊放,发酵是难免的,而且发酵还算有一定程度。

以晒红为例,很多晒红冲泡品鉴时会有青杂味,就是发酵不够的结果。

以烘红为例,老红茶会越来越醇和,不少茶友就喜欢喝老红茶,你能说这些红茶是100%发酵的么?100%发酵,后期完全没有转化空间,其另外一个结果就只有变质。

从红茶的发酵工艺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做不到100%发酵。红茶发酵都是堆放成一小堆,常见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厚度大概10cm以上,发酵过程中就算翻堆,也是做不到完全均匀的,发酵快的部分发酵度够了,就要出茶去干燥,否则会有腐烂感,这个时候发酵轻部分其实发酵是不足的。

红茶发酵堆放中(没堆完)

所以红茶不可能是100%发酵的。

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修改为:绿茶是轻发酵茶,红茶是重发酵茶,青茶是中发酵茶。

4、滇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是古树茶做的。

错。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没有做到位,和是否是古树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红茶要具备红汤、红叶(底)的特征。

红茶的叶底

5、你看我这个条索这么粗壮,是古树红茶。

错。条索粗壮和工艺有极大关系,和是否是古树茶关系不大。

当然,如果相同的工艺,古树茶的采摘普遍偏老、古树茶鲜叶本身也略粗壮,做出来的条索会显粗壮一些。但市场上关于古树红茶条索的认知大部分都是为了误导消费者,为了以次充好。

红茶条索的对比

以上图为例,是不是下面的红茶条索更粗壮,上面的红茶显细?其实上面的是古树茶,下面的不是古树茶。红茶加工过程中,根据鲜叶的质量情况,需要调整鲜叶菱凋的程度、和揉捻的松紧度,揉捻的紧加压揉条索自然就会显细,揉捻不加压,条索就会显粗壮。

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抛条和紧条只和出汤快慢有关系,其他的都是为了忽悠,其实不是这样的,说明作者没有实际进入生产加工环境,没有真正了解抛条和紧条的用处。我举两个例子,用来发酵熟茶的生茶需要做成紧条,有发酵品质会更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减少发酵的损耗,做成紧条发酵出堆的熟茶碎末会少很多;再又我们在做红茶的过程中,如果加压揉会造成揉碎(和季节、萎凋程度都有关系),我们就会选择做抛条。

所以,条索粗壮的是古树红茶,是错的。

6,滇红茶茶汤越红越好。

错。结合上面这个问题,我们来说说红茶汤色的形成。

红茶的汤色主要是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构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分别为多酚类物质转化的不同阶段,而这三种物质不同的比例,决定了红茶的汤色和品质。

茶红素,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红茶中含量约6%-15%,茶红素溶于水,水溶液为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滋味甜醇。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极重要的作用。因为红茶素的存在,红茶的茶汤为“红色”。

茶红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其含量过高有损品质,使茶味淡薄,汤色变暗。

茶褐素,主要由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而成,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最为稳定。是茶汤为“红色”的又一个原因。茶褐素含量达到6%~8%,汤色可呈现红褐明亮的品质特征。茶褐素含量高对红茶的品质不利,含量越高茶汤越暗,茶底也会越暗褐。

所以,红茶的茶汤不是越红越好,而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三者的比例协调为最佳。红茶品质不仅要求汤色要“红”,还要“亮”,在自然光下,茶汤与杯子的接触表面带“金圈”。

红茶的汤色

所以,红茶茶汤不是越红越好。同样的道理,酒红色茶汤的红茶也不会是什么高级红茶。

——作者吕剑锋,就职于51普洱网,后月众筹茶发起人,云南后月红茶业有限公司召集人。


找到约28,672条结果 (用时 0.05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0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