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玻璃泡的绿茶摄影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tea’stone:成都街头当代“茶铺”,喝出中国茶“背后功夫”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无论是在作家巴金、李劼人的文学作品中,历史学者王笛、袁庭栋的学术研究中,还是老成都的街头巷尾中,饮茶之风一直与巴蜀文化相伴相随,难怪有民谚不无夸张地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而即便底蕴如此深厚,成都的茶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过去,人们聚在小茶铺里喝茶谈天,如今,不少成都人也偏爱去大商圈里的新式茶饮店打卡拍照,形式虽然改变,不变的是成都人对茶的喜爱。

来自深圳的tea’stone便是纯茶新零售品牌的代表,品牌创立4年以来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发了一场“纯茶的消费革新”,如今,西南首店终于落户成都万象城,为传统的饮茶之都带来了一股新风。

从空间到器物,再到喝茶方式,tea’stone全面又系统地营造出了一个“茶的道场”,不仅开创了“沉浸式体验新零售模式”,也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找到了落脚点。

打造沉浸式、情景化空间体验,

“让中国茶年轻3000岁”

在过去的成都街头,茶馆随处可见,甚至街边搭一个棚子就能坐下谈天说地。到了现代,街头的景观和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茶文化依然藏在成都人的精神世界中。

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强调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将之与西方的广场、教堂、咖啡馆相比较,可以说,茶馆这个空间承载了传统成都人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成都街头依然有这种传统茶铺,摄影:忧忧

时至今日,随着成都生活方式的变迁,成都人对茶馆也有了新的期许,除了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域之外,他们还希望在这里收获更多的生活美学体验。

tea'stone成都店的外观设计便以茶铺的“斜撑凉棚”为创作灵感,轻盈灵动的浅色方木撑,结合tea'stone空间DNA中经典的纯白无饰大招展棚面设计,形成兼具中国记忆与当代美学的标志性空间符号。

tea'stone成都店门头及室外花园,图片由tea'stone提供

走入tea'stone的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16米的大型情景化冲泡吧台,从汉唐炭火煮茶,到宋代盏泡,到明清紫砂壶冲泡和盖碗泡,再到现代智能化萃茶科技依次排列,是汇集古今经典茶法的专业泡茶台,也是一座展现中国千年泡茶史的情境舞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专业冲泡,现冲现泡,是tea'stone的一大特色。以吧台冲泡区使用的6种不同的紫砂壶为例,按照轻发酵茶、中发酵茶、重发酵茶的梯度分类,每种壶只对应冲泡一类茶,在利用紫砂材质优良的呼吸性充分萃取茶汤的同时不串味,保证每款茶口味的纯正与稳定。

在谈及设置情景化冲泡吧台的初衷时,tea'stone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石头解释道:“泡茶讲究的是‘温度’,这不仅指茶汤的温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无论是传自唐代的炭火煮茶,还是具有现代感的冰茶萃取,现场冲泡的感受都是不可取代的。而用不同的壶和冲泡方式做不同的茶,也是tea'stone专业度的体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在tea'stone,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不会遥远,在观看完情景化冲泡后,立马就能在另一侧的零售区找到这108种来自全国18个核心产区的纯茶。

茶客们不仅可以在茶柜上阅读到每一款茶有关历史、风土、风味的专业资料,在茶山装置墙上找到茶叶对应的产区,看到茶园伴生植物的实体样本,了解到茶叶产地的气候地貌,还能在茶叶展示台细细品鉴茶的外观、色泽与气味,沉浸式地体验到中国茶丰富而多元的魅力。

精益求精,

近乎执拗的产品观

成都人爱茶,峨眉山的竹叶青、碧潭飘雪,蒙顶的黄芽,宜宾的雀舌,都是成都人在凉棚下竹椅上的心头好,泡在盖碗里一遍一遍喝透,茶香佐着花生瓜子,采耳麻将,爱茶,爱的是茶气升腾的气氛,茶味儿笼着的巴适。

或许正因为这种坐得住,容得进,放得开的气质,近年来各种新式茶饮和精品咖啡纷纷落户成都,或从成都生长出来,同时,也可能成为专业多品类茶品牌落地生长的优良土壤。

茶是tea'stone的基本。tea'stone汇集了涵盖全部六大茶类的108种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多元的风味选择。

为了在浩如烟海的数千种中国茶中臻选出108种好茶,tea'stone团队经历了2300余次考量风土和制茶工艺,累计74000公里寻茶,亲口尝过11200余种茶味。

同时,tea'stone成立了茶的智能化供应链,在深圳大鹏落地一个集茶研发、生产、观光、体验、消费为一体的「茶产业现代综合体」——数字化智能观光工厂,并与中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深圳茶产业研究院以及深圳分中心。

联合国际领先的茶科学家级别的产品研发团队,开创茶叶数据化与深度标准化先河。同时已完成了全品类茶叶生产SC资质认证,每款茶都会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国标安全检测后才能上市,保证每一杯茶的安全和品质。

“身体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在tea'stone团队内部的表单上有约20多项严苛的评审条件,包括香气持久度、茶汤洁净度、入口回甘度等细致的要求,以确保选出来的每一款茶都是精品。

图片由tea'stone提供

有了茶叶,下一步自然是茶器,在这方面,tea'stone同样处于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地位。从最基础的一壶一杯,到“月亮瓶”、“窈窕杯”、“欢喜杯”等创意茶器,再到成都特供的“欢心杯·滚滚熊猫”,tea'stone的茶器呈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奇妙协调感。

tea'stone的茶器归根结底是为茶服务的,在靓丽的外观下,团队最看重的还是功能性,“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茶器-欢喜杯·抱抱虎,图片由tea'stone提供

tea'stone颇具代表性的“陶渊茗的壶”,团队花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以河北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砂器”为器型灵感,为达到流畅利落的断水效果,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壶嘴倾角定为47°;为了让这把专业的明火煮茶壶在烹茶时不串味,克服大量工艺难度进行内外双面施釉;在研发阶段摔破上千支样品之后,才达成一把兼具美学器质、东方意蕴与强大功能的专业茶器。

在喝茶方式上,tea'stone通过体验和创新来改变年轻人对纯茶的固有印象,让喝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杯纯茶就是从tea'stone开始的。”原来纯茶也可以年轻化,也可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tea'stone招牌首创冰茶t'xo系列,使用独家拼配技术,精选香醇清冽的茶叶调制而成,推出以来备受都市年轻人喜爱,成为茶饮市场现象级产品。低温下的茶香激发与萃取一直是行业难题,tea'stone通过拼配、萃取等一系列独家技术,让茶汤在保证冰爽口感的前提下拥有丰富而精彩的香气。

“这个冰茶的香气真好,低温下茉莉、兰花、桂花香的细微层次都出来了,而且融合得很不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权威专家品鉴后,对t'xo小香槟赞不绝口。

即便是传统的纯茶,tea'stone也在遵循既有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器物、饮用方式等变化打破常规。

使用“陶渊茗的壶”呈现的乌龙茶“千里香”,是事茶人使用经典小壶冲泡的方式将茶叶最好的几泡茶汤保留下来,茶水分离保证不过分萃取,再用持续燃烧的蜡烛保持壶身温度,做到了“人走茶不凉”,入口都是最好的风味。

用源自宋代的高足盏呈现霸气馥郁的“花王牡丹”,用原创玻璃器“水经注&竹节杯”呈现鲜爽翠嫩的绿茶,用独具现代与异域情调的“月亮瓶&山河杯”呈现洋酒范儿的冰茶......

而对于温度,tea'stone也很有讲究。泡茶时,绿茶使用85°C水温冲泡,保证鲜爽;红茶使用95°C水温冲泡,保证甜润不涩;白茶、黑茶、乌龙则用100°C沸水冲泡,以激发高香醇厚。喝茶时,热茶用加温烛炉保持茶汤在60°C最佳适口温度,冰茶则保持在8-10°C的最佳入口温度。

不同的茶叶搭配不同的器具和品饮方式,不同的茶品对应不同的温度,使得tea'stone真正实现了“百茶百味”,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味道。

与优质好喝的茶相配的是tea'stone自主研发的“东方新茶食”,东方食材加上西方糕点做法,入口清爽、姿态优雅。从川菜中汲取灵感的甜品“落花生”更大胆地将巧克力、花椒、海椒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走进一座爱茶的城市,

探索一种新鲜的茶生活

1935年的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铺总计599家,每条街巷都有茶铺。彼时的成都人口不到60万,茶铺每日接待茶客达16万,一市居民半茶客。

当代茶品牌tea'stone走出深圳之后,陆续在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出新店,如今走入成都。在带来美好的茶空间和时尚专业的茶体验同时,也在融入并探索在地城市的茶生活可能性,但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不变的是一杯纯正、专业、好喝的中国茶。

tea'stone落户成都后,不少成都本地的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都率先前去“尝鲜”,并带回了第一手的探店感想。

RUYI·OFFICIAL主理人如一用“ 深入浅出”来形容tea'stone,说其在“符合当下年轻人风格的‘年轻躯壳’ 里,竟然藏着一副扎根严究的学者灵魂。”

“对传统文化的深挖,和周到设计的表达,好让饮茶的人都体验到,了解到好茶的美妙,这在当下是很难得的事情。”

VOIMENT吾們品牌联合创始人雨蔓则为看到国内有这么用心做实体店,做茶文化的品牌感到开心,称tea'stone之旅“温暖了我的胃觉”。

事实上,近几年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的品牌并不少,但做到如tea’stone这么全面且具有创新价值和引领作用的却不多。“在传承和专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专业、创新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品牌价值,使得tea’stone无论是空间的感官体验,还是细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塑造一个新的消费与文化场景,并试图探索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

tea'stone对谈

成都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

Q:可以聊聊您第一次接触到茶文化的契机吗?

如一:自幼家中就有喝茶的习惯,虽多数饮用西南地区的本地绿茶,但茶香清冽干净,滋味悠然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去到宇治,看了茶山种植采摘等步骤,也是成人后第一次认真思考要面对这一份打小就存在的日常媒介。《长物志》中关于茶寮的记载也成了我后来研习中华茶道和钟情于置茶席的缘由,这样的方寸之地、日用之美,和滋养人身心的饮用文化,深得我心。

雨蔓:接触到茶是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深深地被英国红茶“种草”,加奶巨好喝。学会喝咖啡之前,其实先学会的是喝英国红茶。加上百年品牌包装做的好好,各种分装和礼赠的限量版,每次回国之前也会给亲朋好友买来作为伴手礼。

Q:您认为与过去相比,成都的茶文化氛围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一:我们以前把喝茶称之为“ 吃茶” ,和长辈在一起吃吃茶,晒晒太阳,是我们的慵懒惬意时间,也是小孩子与长辈之间无代沟的一种交流方式。现在喝茶,我感觉年轻这一辈更能结合其中之美,将吃茶的香,赏茶席氛围的美融合在一起了,这份美意对我来说更加顺手。

雨蔓:我心目中的茶文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且不说家中的日常不变。小时候印象中,长辈有去公园或者文殊院喝茶的习惯,现在,我们的朋友来成都玩也会想要找地方喝茶、采耳,依旧是男女老少,一盘花生、一地瓜子壳、一杯盖碗茶。外出喝茶就像是晒被子,也晒晒自己。

Q:您认为如tea’stone这样的品牌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积极作用吗?

如一:当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留意到tea’stone有很多精细又正统传承的用心,比如炭火煮茶,比如有专业事茶人将不同的茶用该茶适配的方法,期间事茶人还会为自己准备一个杯子,来评估自己的这碗茶是否泡得成功,都是令我惊叹的细节。而当人在饮用的时候,却不再需要繁琐步骤,轻松而美地饮用即可。我认为在tea'stone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体验茶的滋味,喝到正确口感的茶汤,也会纠正人们对茶因泡不好而觉得苦涩燥气的刻板错误印象。让人发现茶的甘甜可口,唇齿留香。

雨蔓:我妈妈是老茶客了,常买茶饼,但我觉得每次撬着很麻烦。tea'stone的薄片mini茶饼让我印象深刻,泡起来很方便。还有tea'stone的茶书,有科普、有温度,也有礼赠仪式感,很适合买来和朋友们分享。

这次在tea'stone的线下体验完全戳到了我这个90后,相信更多年轻人可以在tea'stone品味到不一样的茶味。

来源:一筑一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期茶与老茶 协调的智慧

一款好的中期茶或老茶口感特别协调,苦涩味经过时光的洗礼已转化得柔和,没有明显的苦涩味,更多的是甘甜,生津。如果是年份久远的老茶,还多了甜润顺滑的感觉,喝下去后身体会微微发汗,变暖。

在针对普洱中期茶与老茶(以下简称为中老茶)的话题讨论中有两类茶客特别容易针锋相对,僵持不下。一类是认为中老茶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显现出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本质,茶汤滋味醇厚,茶性温和对肠胃无刺激,对睡眠无影响,适宜任何体质的人饮用。另一类则认为中老茶大多出自珠三角沿海地区,带有某种特殊仓味,难以接受并强烈排斥。如何通过冲泡、品饮判断一款中老茶的品质,是这类群体最关注的话题。“市场中有部分不成熟的普洱茶消费群体对普洱中老茶有着很深的误解,也许是以前有过不愉快的品饮体验,或者被人误导,才会错误地认为霉味就是中老茶的味道,普洱茶通过一定时间的合理仓储,陈化与发酵后,很适合饮用。”东莞市春福润茶叶有限公司双陈普洱创始人陈永堂开门见山地说。

有着近二十年普洱茶仓储经验的陈永堂根据十几年的藏茶、泡茶、品茶经验,围绕普洱茶大叶种、紧压茶以及陈年的特点,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有理论体系,有实操指导的“普洱茶专业冲泡技术·双陈泡茶法”。从2007年开始,双陈普洱每年都会召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到东莞双陈普洱总部进行30~40天的内部培训与考核,包括普洱茶的年份审评、仓储审评、普洱茶冲泡、品鉴等内容。

选器与聚热量

清楚我们来意后陈永堂安排了一场茶会,一边喝茶一边细细解读双陈泡茶法。“双陈泡茶法只适合泡干净的茶,用紫砂壶冲泡会把茶优缺点表露无遗,茶稍微有一点不干净都能从茶汤中体现出来。”茶会开始前,陈永堂向我介绍道。

主泡师准备了一生一熟两款15年的中期茶,待铁壶烧好水,主泡师缓缓将沸水注入450ml的大紫砂壶中温壶片刻,紫砂壶均匀受热后倒出热水,投入干茶。“我们泡茶是为了把茶叶里的香、涩等滋味发挥到极致,冲泡中老期茶和新茶的最大区别在于聚热量,中期茶和老茶经过长时间存放和后发酵的程度,干茶纤维舒张比新茶难,因此冲泡时需要泡茶工具有更长的保温能力。我们用‘高低’理解水的温度,用‘多少’理解水的热量,在同一地区烧水,水的沸点和温度是相同的,但使用不同器皿烧水,水的散热量却不一样,比如用玻璃壶、陶壶、铁壶、银壶、铜壶等,实践证明使用铁壶、银壶、铜壶烧水能有效保持水温与热量,是比较理想的冲泡中老期茶的注水茶具。”陈永堂说。

茶具的选择对茶叶口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起较大作用,冲泡普洱茶的最佳器皿首选宜兴紫砂壶,泡茶前要观察普洱茶的工艺、年份、茶叶等级,再选择适合的紫砂壶。而紫砂壶有大、小、高、扁之别,通常器形大(350ml以上),身筒高的紫砂壶壶壁较厚,聚热量会较高,适合冲泡年份久或等级高的普洱茶;壶身扁或壶口较大的紫砂壶,散热快适合冲泡中期普洱茶;器形小(250ml以下)的紫砂壶通常壶壁较薄,聚热量相对较低,适合冲泡新茶。“我们今晚就选择了身筒高,腹圆、容量大、聚热量高的紫砂壶。”说完陈永堂递给我一把紫砂壶,除了壶身较大外,壶壁厚实拿在手上很有分量。

“有人问我难道用盖碗泡中老茶就不可以吗?我说不是,任何器皿都可以泡中老茶,但茶汤不均匀。我们用同一款中期茶做了无数次实验,用不同器皿冲泡茶汤滋味有很大差别。盖碗泡出来的茶汤爽口带甜,但茶汤的滋味少了很多,没有用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汤层次感丰富,因为水注入进盖碗散热很快,茶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张水温就下降了,茶溶解于水的物质少了很多。冲泡中老期茶的要点在于水的保温时间和热量,这样才能把茶中物质释放出来。冲泡40年以上的普洱茶,正常冲泡后其实还没有把茶中滋味完全泡出,这时候用煮茶的方式把剩余物质释放,你想花了40年时间存放的茶,只泡不煮多可惜。”

生茶、熟茶的选器与投茶量

不少喜爱中老茶的茶客会通过自媒体分享一些使用不同器皿,冲泡不同年份普洱茶的感受,对选器颇有心得的陈永堂分享了冲泡中老期生茶与熟茶的茶器诀窍。在相同条件下云南建水紫陶冲泡30年以上的老茶,与紫砂壶没有太大分别,但冲泡20年以下的中期茶汤感就有很大差别,因为建水紫陶泥料密度大,透气性比紫砂壶弱,茶汤中会带有茶叶闷味。年份越久的熟茶,需要质地细腻的紫砂壶冲泡,因为紫砂壶透气,相对封闭。15年左右的熟茶,用正常40目的紫砂壶冲泡。15年以上的熟茶用50~60目的细腻紫砂壶,茶汤会特别柔滑。

双陈泡茶法有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特点:一、泡茶选250ml以上的大容量紫砂壶,保温性强利于茶叶的舒展和滋味的溶出;二、投茶量足,每100ml水投茶4g~5g,使茶汤滋味丰富、饱满;三、泡茶不用过滤网过滤茶渣,呈现普洱茶原滋原味,茶汤浓淡度由主泡师掌控。“双陈泡茶法不仅对泡茶器皿要求较高,同时对主泡师技术和经验有较高要求,他们需要通过专业的分析和判断,采用适合茶品的冲泡方法,将每一道茶发挥好。你看我们现在喝的茶汤颜色,陈红透亮没有杂质,这与普洱茶本身的品质,和泡茶师的冲泡方法都有关系。”他拿起茶桌上的公道杯,对着灯光晃了晃,汤色油亮干净。

整块起茶

由于普洱茶的紧压性质,我们通常会沿茶饼边缘将茶分层撬开,双陈泡茶法对于起茶很有讲究。陈永堂认为,一饼完整的普洱茶,茶饼饼面和里面的陈化度是不同的,撬茶时尽量保持茶块完整,在同一位置上取上、中、下三层茶,这样取茶泡出来的滋味才会系统,如果分层撬开,喝到的只是同年份表面陈化的滋味,没有喝到茶饼中层的味道。

双陈为此做过很多次试验,一饼茶同样的水温、时间、投茶量和冲泡手法,但撬茶的位置不同,冲泡出茶汤的滋味就会不同,“撬茶如同采样,采集回来的样板不准确,滋味肯定有差异。一饼茶表面易陈化,内部陈化较慢故里茶与面茶的滋味就会有区别,普洱茶经过多年陈化后人们都希望喝到其完整的滋味,而不只是普洱茶其中一部分的味道。找一个比较松或有孔、缝的地方开始,针尖向前不要出现左、右手交叉现象,避免刺伤。茶针向着前插入茶饼后向前暗力推进,推不动时即可轻轻撬起完整的薄片。”陈永堂一边说,一边演示。

假如遇到压得特别紧实的中老茶,冲泡之前一定要先用开水温透紫砂壶,再把整块茶放进壶内15分钟左右,让中老茶在有湿度、有温度的空间里慢慢苏醒。

软水泡茶

除了泡茶工具外,泡茶的水也是决定茶汤口感的重要因素,为了选取适合的水泡茶,陈永堂买了全套测量水质的仪器。每次有人介绍哪里的山泉水好,他都会带着仪器去取水。“试了很多水,中老期茶适合选用软水冲泡,特别是PH值7.3左右的水。PH值是水的酸碱度,软硬度指的是水里的矿物质含量。水里含有钙镁离子含量不同其软硬程度也不同,含钙量特别高的水冲泡出的茶汤不好喝,很粗糙,不绵口。判断一款水的钙镁离子含量可以看烧水的不锈钢壶,如果烧几次水壶中就出现壶垢,说明不适合泡茶。”

从苦、涩味中识茶

品茶汤的协调性

因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特性,很多人认为普洱茶新茶只是初制茶,还没有完全具备普洱茶的特点,因为普洱茶的意义在于合理仓储之中的陈化与后发酵,而普洱新生茶还没有进入到这个必要环节。

新生茶基本带有较为明显的苦涩味。运用仓储技术是否能加速普洱生茶苦、涩味的转化时间是很多业界人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对此陈永堂大方分享自己多年的经验,“这个问题我保留个人观点,多年的经验累积我认为无论在哪一个地方存茶,除了大气候对茶有影响,仓储技术有差别之外,普洱茶的苦味不会因为仓储环境而加速转化。比如在昆明存茶,由于大气候条件决定了空气中含氧量偏低转化较慢,和南方仓储出的普洱茶在香气、汤色上都有很大差别,但茶本身的苦味是没有分别的,普洱茶中苦的滋味只会随着时间的递增而慢慢降低,不会因为存茶的地点和仓储技术加速茶中的苦味减弱。”

“判断一款中老茶的品质,最重要的就是茶汤的协调性。”陈永堂说,“一款好的中老茶口感特别协调,苦涩味经过时光的洗礼已转化得柔和,没有明显的苦涩味,更多的是甘甜,生津。如果是年份久远的老茶,还多了甜润顺滑的感觉,喝下去后身体会微微发汗,变暖。因为每人味蕾敏感度不同,对苦涩味的感受有不同,有些茶喝下去后的苦涩感是停留在口腔和舌面很久散不去,有的茶虽然有苦涩感,但很快就转化为生津,甘甜。切记,茶汤中的涩感会转化为润滑,生津。苦味转化出的就是甘甜。”

陈永堂之前在西北喝到一泡普洱茶,从汤色判断最多4~6年的普洱茶,但茶叶中的涩感在口腔里转化得很快,他认为是30多年的老茶,带回东莞储存后每过一个月,茶汤味道就越往老茶转变,最后证实这一款茶是40多年的老普洱茶。“茶叶的涩感由存放空间的干燥度决定的,比如仓储空间的湿度常年低于60%,不利于涩感转化,就会呈现出汤感不够滑,不够润,涩感只能随着普洱茶的真实时间而慢慢转化。因此,这也是鉴别一款中老茶真正年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普洱茶没有被消费者所熟知的年代,喝茶只讲究色、香、味三个要素,现在喝普洱茶多了一项色、香、味、气,但茶气是一种难以具象化的个人感受。

对于茶气,陈永堂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喝的每一种茶都有茶气,只是表现得明显与否,好比大家说绿茶有清香,普洱茶也有清香味,只是没有绿茶表现得那么强。同理普洱茶的茶气相对其他茶类很明显,如果一款中老茶具备色、香、味、气四个要素,我们就能判定这是一款好的中老茶。如果没有这几要素,那么可能是茶叶原料不好,或者存放出问题茶被放坏了。”

中期茶与老茶的时间轴

双陈普洱对于中老茶时间的界定,分两个概念,第一是成品茶,可以入口喝的茶,熟茶至少仓储3年以上,生茶仓储6年以上。陈永堂认为到了这个时间段普洱茶后发酵的特性才逐渐显现出来,否则还是普洱茶原料。他从口感协调性区分中期茶和老茶,将10年~25年之间的熟茶定义为中期熟茶,25年以上则是老熟茶。15年以上的生茶定义为中期茶,30年以上的生茶,归类于老茶,更稀有的则是印级茶和古董级的号级茶。

年份的综合审评

消费者怎样才能对一款中老茶的年份做出最基础判断是绝大多数茶友十分关心的问题。陈永堂在解答前把上一泡中期茶的叶底倒在白瓷盘里用茶夹铺开叶片说,“我们鉴定一款普洱中老茶的年份需要把多个元素综合在一起。第一、颜色,茶汤颜色越清透代表年份越久,颜色清透不是茶汤的深浅度,而是略带油光的透亮。第二、口感,之前谈到的口感协调性,排除仓储的问题茶汤口感越协调说明年份越久。第三、干茶,颜色向红褐色转变程度越高说明年份越长。第四、叶底,生茶:6年之内生茶的叶底基本呈现黄绿色;10年左右的生茶绿色渐渐褪去变成黄栗色;25年左右的生茶叶底呈现红褐色,红色多,褐色少。30年以上生茶叶底完全是红褐色。熟茶:5年以内的熟茶叶底大多为褐黑色,10年左右的熟茶黑色逐渐褪去呈现浅褐色。20年左右的熟茶成为褐红色,时间越往后,颜色越褐红。这四大元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判断一款茶的年份。由于熟茶的饮用特性,还没有存到时间就会被消耗,所以市面上有年份的好熟茶特别难找,但我还是要提醒读者,熟茶同样可以用涩感来判断年份,由于熟茶是全发酵茶,涩感没有生茶那么明显,熟茶转变速度也比生茶快。最后大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年份越久的熟茶叶底越来越像老生茶,年份越久的生茶叶底就越来越像老熟茶,生与熟的殊途同归。

回顾普洱茶中老茶的出现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时普洱团茶重现于世,那个忙于解决温饱的年代金瓜贡茶背后的价值似乎没有在内地引起很大反响。时光一晃近60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与价值逐渐被茶客们认可,不少内地茶客从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茶人手中高价购买普洱号级茶、印级茶。当然,能喝到一泡天价老茶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于是不少仓储10年~30年的普洱中老茶消费市场逐渐从小众消费进入大众视野,中老茶的消费市场也随之热起来,部分茶客的注意力已从哪一座茶山,哪一棵茶树,转移到眼前这杯经过时光历练后成熟的茶汤之中,品味时间留下的味道。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7月刊

作者|小妖楠

摄影|段兆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9年第七弹 :与茶缘定三生

第十三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征稿中!

      回望历史,让我们知道本源;展望未来,让我们预见美好。于是,这便成了我们把握现在的真正意义所在。

      茶,这片神奇的树叶,最早是由中国人发现并利用的。而红茶,却是作为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伟大发明,蕴藏着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它除了给人类带来健康,带来真善美,还曾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

      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红茶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的不只是灿烂辉煌的中华茶史文明,还是伟大时代的耀眼光芒。

      当代,涌动的时代洪流正推动着中国逐步实现从生产到创新、制造到智造的转变。红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制造”,亦是“智造”。因此,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红茶隽永之韵,始终历久弥新,引领我们背负梦想,不断向前。

      昨天,是过去的历史。今天,是未来的历史。传承红茶璀璨文化,智造中国红茶美好未来。共享红茶创客空间,携手复兴红茶事业,共同打造工夫红茶之道。

2007年首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新闻发布会

1月24日起,每周入选作品的作者就有机会参与本年度12月28日《盛典红茶日》"元泰杯"冠军的争夺战。快快参与投稿吧!

(投稿内容以围绕红茶文化与元泰产品展开)


本周入选作品

与  茶  缘  定  三  生

作者:许灵锋(云南凤庆)


说实话,我很少喝茶,只因肠胃不好。其实,茶水对于肠胃还是有治疗功效的。凤庆作为滇红之乡,我作为凤庆人,不能不喝茶。我平时还是很喜欢以茶为友,青灯下,泡一杯茶,在案桌边写字,边写边喝别有一番风味。


我最近莫名其妙喜欢上茶文化,去图书馆借书看,研究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凤庆茶文化也历史悠久。茶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茶文化包括饮茶人精神的自我修炼和人格完善的过程。茶是和、清、廉、洁的精神指向和永恒魅力所在。


茶为国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经常围绕茶叶说史、说具、谈艺论道,说茶俗、聊茶馆。


高优生态茶园


最近,凤庆县文联组织会员去参观古茶公社。它栖居为凤城凤梧路,里面有水塘,有钢架建成的亭子,有可容十多辆车的院场。房屋是用木料建造而成,有青石砌成的墙壁,灰白色瓦片,朱红色柱子,古朴庄严,又透着一股秀气、灵气。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失传多年的“太华茶”,颇能慰客,这太华茶与徐霞客游顺宁过高枧槽有关。


经营这家茶庄的是茶金祥总经理。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里面的对联,还是诗词,都是他精心挑选。木料、茅草、石料,都是他认真挑选过的,建筑风格仿古。他还打造了鲁史古镇的阿鲁司客栈,还有其他历史文化。他是以茶为归宿、以茶为友的生意人,自己也会作诗词,也是一个文化人。


在这个茶水人家,深深吸引我的太多了。无论是房子,还是品茶,我都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拥有3200多年栽培型茶祖的凤庆,与茶有关的太多了,马帮驮茶经过的有鲁史古镇、石头村庄、茶马古道,还有青龙桥、马店、马站等。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平时不怎么喝茶,却喜欢茶文化。凤庆的茶品种繁多,茶厂、茶馆、茶舍、茶人、茶园应有尽有。每一棵茶树都有一个故事,每一道茶都有一个传说。凤庆关于茶的故事、传说更是多得不可数。关于茶的民歌、歌谣也是很丰富的。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遍布十多省(区),其中有古茶树分布200多处。距今五千年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述,是最初把茶作为药用的记载。三千多年前的古巴蜀国的人们开始种茶于园圃,并把茶作为地方的特产进献给周武王。西周时代朝廷祭祀时已经用到茶。两汉魏晋时的文人写下了有关茶的诗文,许多文化思想与茶有关。唐代时,茶始成书,茶始销世,茶始征税,饮茶风俗、品饮、技艺已具形成,中唐时的陆羽《茶经》,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诗人的咏茶诗文,茶马古道形成于唐太宗后期。宋代时,形成茶学,有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等,《茶录》是宋代的茶学专著,民间出现“斗茶”、“分茶”。辽金元时期有关咏茶的调子也很多。明代顾元庆的《茶谱》、屠隆《茶说》、许次纾《茶疏》也很出名,朱权、唐寅、徐渭、喻政、张源、陆树声、徐献忠等名人喜欢写茶。清代有茶学研究,有宫廷茶礼、茶馆,有名茶品种40多种,如西湖龙井、普洱茶、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等。


采茶  2010年3月  云南凤庆谢凤娟摄影


茶区分一、二级,丘陵茶园分布很广,平地茶园却是更多。制茶工序分为杀青、萎凋、揉捻、发酵、渥堆、闷黄、干燥等。茶分红、绿、黄、白、黑等色的制茶工序。茶分新、陈茶,高山、平地茶,春、夏、秋茶,选茶要看色泽、闻香气、尝滋味、观外形。茶叶保藏要干燥、冷藏、无氧。


在茶具方面,有汉代原始瓷社、东汉的青瓷弦纹杯、东晋青釉盏托、唐代邢窑白釉碗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饮茶、品茶少不了水,水可分山泉水、江河湖水、井水、雪雨水、自来水、纯净水,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味不一样,以清、洁、轻、甘、冽为择水法。天下佳泉有茶圣口中第一泉庐山康王谷谷帘泉、扬子江中第一泉江苏镇江中冷泉、乾隆御赐第一泉北京玉泉山玉泉、大明湖畔第一泉济南趵突泉等。茶具可分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饮茶器、辅助器,可分不可材质的陶器、瓷器、漆器、玻璃、竹木茶具。


茶艺以人为主可分宫廷茶艺、民俗茶艺、文士茶艺,以茶为主体可分绿茶、白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以表现形式可分表演、待客型茶艺。茶艺有人之美、器之美、茶之美、水之美、艺之美、境之美等要素。


饮茶不分男女、老少,茶可治痢疾、降血糖、疗溃疡,与茶有关的书画、诗文、名人更是数不胜数。茶与戏曲、音乐、舞蹈、邮票、诗文、书法、楹联也不失去联系。茶馆、茶俗、茶道,各个时代各有自己的风格。


乡村茶园  2010年3月  云南凤庆许灵锋摄影


这辈子虽然还没有过完,与茶有缘,今生今世都要与茶在一起,永不离弃,与茶缘定三生,今生足矣。不管疾病健康,不论贫穷富贵,定要与你在一起。我们就这样缘定三生吧。



作者:许灵锋,笔名踏雪,1980年6月出生,云南凤庆人,回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凤庆县文联副主席,是临沧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沧市诗词协会会员、云南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等,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参花》、《西南作家文学》、《绝妙小小说》、《临沧日报》、《散文诗》、《云南日报》、《初雪》、《特别文摘》、《诗歌月刊》、《齐鲁诗歌》等刊物发表。著有诗集《花样年华》、小说8部等。多次投稿,多次入选,并获得国家、省、市、县级文学奖。2014年出版诗集《灵铁诗集之高原寻梦》。文章要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要有浪漫气息,但也不能失去现实色彩,不能华而不实,堆砌辞藻,要真实流露感情。

本文所用图片由本期作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