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碧潭飘雪水温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好一朵茉莉花,喝到美、留住美!

茉莉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智慧的劳动人民将花与茶结合后,创造出这种广受喜爱的再加工茶。

在各种花草茶中,茉莉花茶的香气含蓄清幽,香而不浮,爽而不浊,令人精神振奋。喝上一口,似乎口中绽放出了整个盛夏的芬芳气息,忍不住想多喝几口,让花香入骨。

喝花茶,可养颜,可健脾化湿。茉莉花茶,也兼具花与茶的双重功效,驱寒助阳,疏肝解郁等,对于上班族、女性、中老年人群来说,是安定情绪,舒养心志一剂良方。

茉莉花茶,养颜养性

茉莉花中,有一种叫茉莉酮的成分在发挥养颜的作用。

茉莉酮是茉莉花自身合成的天然酮,具有改善和滋养肌肤的奇特效果,是很多高级化妆品的重要成分。

茉莉花的芳香成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绿茶中富含的茶多酚是“人体的保鲜剂”,有着很好的抗氧化的功效,可延缓衰老;茶中的茶氨酸是天然的镇静剂,有提高注意力、松缓压力的作用。

由绿茶与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是一剂既能养颜又能赶走郁闷情绪的良药。

茉莉争宠,广西横县茉莉才是头牌

茉莉原产地不在中国,印度、伊朗及波斯湾地区是它的原生地。传入中国后也主要在南方种植。

《本草纲目》关于茉莉的一段写的特别清楚,言简意赅:“原出波斯,移植南海,今滇广人栽昔之,其性畏寒,弱茎繁枝,绿叶团尖,初夏开小白花……其花皆夜开,芳香可爱。”

广西横县夏季气候湿热、光照充足,土质疏松又肥沃,出产优质茉莉花。

花香入茶,既闻花香又见花形

许多人只喝过茉莉花茶,却不知道茉莉花是怎么窨绿茶的?

碧潭飘雪选用峨眉高山明前鲜嫩绿茶和广西横县伏天茉莉花蕾,经过六次恰到好处的窨制,清新淡雅,馥郁持久。

春季收茶,做茶,干燥存放。夏季,午后采花,太阳最辣、气温最高。茉莉在白天吸收阳光,在晚间盛开,这个时间段采含苞待放的花蕾,其精油浓度达到顶峰。

借了花骨,鲜灵在杯中绽放

茉莉易逝,花开仅短短十余个钟头。做成茉莉花茶,大概是留住茉莉花香非常深情的模式。

或许就是借了茶的骨,重新凝结出了极致鲜灵的花香。既闻花香又见花形,香远益清,透着自然的茉莉花香,让喜欢茉莉花的人没有一丝丝抵抗力。

茉莉花茶,包装一打开就满室芬芳。开汤冲泡,茶汤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泡过后,茶底柔软匀嫩,色润如玉。

国际花,香传天下

茉莉花茶早期是宋代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走向平民。

清代慈禧太后,酷爱喝的是那盏“万寿无疆”盖碗里的茉莉双熏。如今我们尝到的碧潭飘雪茉莉花茶,可是比当年太后的茶还要更好些呢!

1972年,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喝的也是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尝尝不露声色就站上了国际舞台。

最近一次举世瞩目的亮相是,特朗普的外孙女献唱《茉莉花》。小姑娘音色稚嫩,歌儿却唱得有模有样,这首歌在世界上的传唱度可见一斑,真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呀。

茉莉花并非艳压群芳,然月季之甜、桂花之香、兰花之幽、菊花之淡,莲花之洁、梅花之雅,莫不兼而有之。

泡茶有道

玻璃杯冲泡:水温90℃为佳,温杯后放入茉莉花茶再注水。注水完成后,一手托杯底,另一手扶杯,将茶杯沿顺时针方向轻轻倾斜转动约30秒,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即可闻到满屋子的香甜。

盖碗冲泡:用盖碗冲泡茉莉花茶时,可以选用“低中高”注水法,头泡低注,二泡中斟,三泡高冲。一般冲水至八分满为止,这样泡的茉莉花茶,花香飘溢,滋味鲜爽。

茉莉,爱情和友谊的象征

茉莉花,素洁、浓郁、清芬、久远,它的花语表示爱情和友谊。

茉莉茉莉,亦是莫离,莫要人间离愁,亦要留住美好。茉莉的谐音“莫离”讨人喜欢,“送君茉莉,请君莫离”,有着“白首不相离”的真义。

选一款碧潭飘雪茉莉花茶,送给友人、爱人,在芬芳中,共同享受美好时光。

尝一杯新茉莉花茶,喝的不止是一杯清鲜幽长,更是一种养生的态度,还有藏着一种天然的滋养秘密。

来源:天下茶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tea’stone:成都街头当代“茶铺”,喝出中国茶“背后功夫”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无论是在作家巴金、李劼人的文学作品中,历史学者王笛、袁庭栋的学术研究中,还是老成都的街头巷尾中,饮茶之风一直与巴蜀文化相伴相随,难怪有民谚不无夸张地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而即便底蕴如此深厚,成都的茶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过去,人们聚在小茶铺里喝茶谈天,如今,不少成都人也偏爱去大商圈里的新式茶饮店打卡拍照,形式虽然改变,不变的是成都人对茶的喜爱。

来自深圳的tea’stone便是纯茶新零售品牌的代表,品牌创立4年以来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发了一场“纯茶的消费革新”,如今,西南首店终于落户成都万象城,为传统的饮茶之都带来了一股新风。

从空间到器物,再到喝茶方式,tea’stone全面又系统地营造出了一个“茶的道场”,不仅开创了“沉浸式体验新零售模式”,也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找到了落脚点。

打造沉浸式、情景化空间体验,

“让中国茶年轻3000岁”

在过去的成都街头,茶馆随处可见,甚至街边搭一个棚子就能坐下谈天说地。到了现代,街头的景观和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茶文化依然藏在成都人的精神世界中。

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强调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将之与西方的广场、教堂、咖啡馆相比较,可以说,茶馆这个空间承载了传统成都人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成都街头依然有这种传统茶铺,摄影:忧忧

时至今日,随着成都生活方式的变迁,成都人对茶馆也有了新的期许,除了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域之外,他们还希望在这里收获更多的生活美学体验。

tea'stone成都店的外观设计便以茶铺的“斜撑凉棚”为创作灵感,轻盈灵动的浅色方木撑,结合tea'stone空间DNA中经典的纯白无饰大招展棚面设计,形成兼具中国记忆与当代美学的标志性空间符号。

tea'stone成都店门头及室外花园,图片由tea'stone提供

走入tea'stone的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16米的大型情景化冲泡吧台,从汉唐炭火煮茶,到宋代盏泡,到明清紫砂壶冲泡和盖碗泡,再到现代智能化萃茶科技依次排列,是汇集古今经典茶法的专业泡茶台,也是一座展现中国千年泡茶史的情境舞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专业冲泡,现冲现泡,是tea'stone的一大特色。以吧台冲泡区使用的6种不同的紫砂壶为例,按照轻发酵茶、中发酵茶、重发酵茶的梯度分类,每种壶只对应冲泡一类茶,在利用紫砂材质优良的呼吸性充分萃取茶汤的同时不串味,保证每款茶口味的纯正与稳定。

在谈及设置情景化冲泡吧台的初衷时,tea'stone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石头解释道:“泡茶讲究的是‘温度’,这不仅指茶汤的温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无论是传自唐代的炭火煮茶,还是具有现代感的冰茶萃取,现场冲泡的感受都是不可取代的。而用不同的壶和冲泡方式做不同的茶,也是tea'stone专业度的体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在tea'stone,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不会遥远,在观看完情景化冲泡后,立马就能在另一侧的零售区找到这108种来自全国18个核心产区的纯茶。

茶客们不仅可以在茶柜上阅读到每一款茶有关历史、风土、风味的专业资料,在茶山装置墙上找到茶叶对应的产区,看到茶园伴生植物的实体样本,了解到茶叶产地的气候地貌,还能在茶叶展示台细细品鉴茶的外观、色泽与气味,沉浸式地体验到中国茶丰富而多元的魅力。

精益求精,

近乎执拗的产品观

成都人爱茶,峨眉山的竹叶青、碧潭飘雪,蒙顶的黄芽,宜宾的雀舌,都是成都人在凉棚下竹椅上的心头好,泡在盖碗里一遍一遍喝透,茶香佐着花生瓜子,采耳麻将,爱茶,爱的是茶气升腾的气氛,茶味儿笼着的巴适。

或许正因为这种坐得住,容得进,放得开的气质,近年来各种新式茶饮和精品咖啡纷纷落户成都,或从成都生长出来,同时,也可能成为专业多品类茶品牌落地生长的优良土壤。

茶是tea'stone的基本。tea'stone汇集了涵盖全部六大茶类的108种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多元的风味选择。

为了在浩如烟海的数千种中国茶中臻选出108种好茶,tea'stone团队经历了2300余次考量风土和制茶工艺,累计74000公里寻茶,亲口尝过11200余种茶味。

同时,tea'stone成立了茶的智能化供应链,在深圳大鹏落地一个集茶研发、生产、观光、体验、消费为一体的「茶产业现代综合体」——数字化智能观光工厂,并与中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深圳茶产业研究院以及深圳分中心。

联合国际领先的茶科学家级别的产品研发团队,开创茶叶数据化与深度标准化先河。同时已完成了全品类茶叶生产SC资质认证,每款茶都会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国标安全检测后才能上市,保证每一杯茶的安全和品质。

“身体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在tea'stone团队内部的表单上有约20多项严苛的评审条件,包括香气持久度、茶汤洁净度、入口回甘度等细致的要求,以确保选出来的每一款茶都是精品。

图片由tea'stone提供

有了茶叶,下一步自然是茶器,在这方面,tea'stone同样处于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地位。从最基础的一壶一杯,到“月亮瓶”、“窈窕杯”、“欢喜杯”等创意茶器,再到成都特供的“欢心杯·滚滚熊猫”,tea'stone的茶器呈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奇妙协调感。

tea'stone的茶器归根结底是为茶服务的,在靓丽的外观下,团队最看重的还是功能性,“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茶器-欢喜杯·抱抱虎,图片由tea'stone提供

tea'stone颇具代表性的“陶渊茗的壶”,团队花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以河北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砂器”为器型灵感,为达到流畅利落的断水效果,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壶嘴倾角定为47°;为了让这把专业的明火煮茶壶在烹茶时不串味,克服大量工艺难度进行内外双面施釉;在研发阶段摔破上千支样品之后,才达成一把兼具美学器质、东方意蕴与强大功能的专业茶器。

在喝茶方式上,tea'stone通过体验和创新来改变年轻人对纯茶的固有印象,让喝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杯纯茶就是从tea'stone开始的。”原来纯茶也可以年轻化,也可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tea'stone招牌首创冰茶t'xo系列,使用独家拼配技术,精选香醇清冽的茶叶调制而成,推出以来备受都市年轻人喜爱,成为茶饮市场现象级产品。低温下的茶香激发与萃取一直是行业难题,tea'stone通过拼配、萃取等一系列独家技术,让茶汤在保证冰爽口感的前提下拥有丰富而精彩的香气。

“这个冰茶的香气真好,低温下茉莉、兰花、桂花香的细微层次都出来了,而且融合得很不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权威专家品鉴后,对t'xo小香槟赞不绝口。

即便是传统的纯茶,tea'stone也在遵循既有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器物、饮用方式等变化打破常规。

使用“陶渊茗的壶”呈现的乌龙茶“千里香”,是事茶人使用经典小壶冲泡的方式将茶叶最好的几泡茶汤保留下来,茶水分离保证不过分萃取,再用持续燃烧的蜡烛保持壶身温度,做到了“人走茶不凉”,入口都是最好的风味。

用源自宋代的高足盏呈现霸气馥郁的“花王牡丹”,用原创玻璃器“水经注&竹节杯”呈现鲜爽翠嫩的绿茶,用独具现代与异域情调的“月亮瓶&山河杯”呈现洋酒范儿的冰茶......

而对于温度,tea'stone也很有讲究。泡茶时,绿茶使用85°C水温冲泡,保证鲜爽;红茶使用95°C水温冲泡,保证甜润不涩;白茶、黑茶、乌龙则用100°C沸水冲泡,以激发高香醇厚。喝茶时,热茶用加温烛炉保持茶汤在60°C最佳适口温度,冰茶则保持在8-10°C的最佳入口温度。

不同的茶叶搭配不同的器具和品饮方式,不同的茶品对应不同的温度,使得tea'stone真正实现了“百茶百味”,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味道。

与优质好喝的茶相配的是tea'stone自主研发的“东方新茶食”,东方食材加上西方糕点做法,入口清爽、姿态优雅。从川菜中汲取灵感的甜品“落花生”更大胆地将巧克力、花椒、海椒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走进一座爱茶的城市,

探索一种新鲜的茶生活

1935年的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铺总计599家,每条街巷都有茶铺。彼时的成都人口不到60万,茶铺每日接待茶客达16万,一市居民半茶客。

当代茶品牌tea'stone走出深圳之后,陆续在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出新店,如今走入成都。在带来美好的茶空间和时尚专业的茶体验同时,也在融入并探索在地城市的茶生活可能性,但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不变的是一杯纯正、专业、好喝的中国茶。

tea'stone落户成都后,不少成都本地的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都率先前去“尝鲜”,并带回了第一手的探店感想。

RUYI·OFFICIAL主理人如一用“ 深入浅出”来形容tea'stone,说其在“符合当下年轻人风格的‘年轻躯壳’ 里,竟然藏着一副扎根严究的学者灵魂。”

“对传统文化的深挖,和周到设计的表达,好让饮茶的人都体验到,了解到好茶的美妙,这在当下是很难得的事情。”

VOIMENT吾們品牌联合创始人雨蔓则为看到国内有这么用心做实体店,做茶文化的品牌感到开心,称tea'stone之旅“温暖了我的胃觉”。

事实上,近几年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的品牌并不少,但做到如tea’stone这么全面且具有创新价值和引领作用的却不多。“在传承和专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专业、创新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品牌价值,使得tea’stone无论是空间的感官体验,还是细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塑造一个新的消费与文化场景,并试图探索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

tea'stone对谈

成都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

Q:可以聊聊您第一次接触到茶文化的契机吗?

如一:自幼家中就有喝茶的习惯,虽多数饮用西南地区的本地绿茶,但茶香清冽干净,滋味悠然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去到宇治,看了茶山种植采摘等步骤,也是成人后第一次认真思考要面对这一份打小就存在的日常媒介。《长物志》中关于茶寮的记载也成了我后来研习中华茶道和钟情于置茶席的缘由,这样的方寸之地、日用之美,和滋养人身心的饮用文化,深得我心。

雨蔓:接触到茶是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深深地被英国红茶“种草”,加奶巨好喝。学会喝咖啡之前,其实先学会的是喝英国红茶。加上百年品牌包装做的好好,各种分装和礼赠的限量版,每次回国之前也会给亲朋好友买来作为伴手礼。

Q:您认为与过去相比,成都的茶文化氛围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一:我们以前把喝茶称之为“ 吃茶” ,和长辈在一起吃吃茶,晒晒太阳,是我们的慵懒惬意时间,也是小孩子与长辈之间无代沟的一种交流方式。现在喝茶,我感觉年轻这一辈更能结合其中之美,将吃茶的香,赏茶席氛围的美融合在一起了,这份美意对我来说更加顺手。

雨蔓:我心目中的茶文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且不说家中的日常不变。小时候印象中,长辈有去公园或者文殊院喝茶的习惯,现在,我们的朋友来成都玩也会想要找地方喝茶、采耳,依旧是男女老少,一盘花生、一地瓜子壳、一杯盖碗茶。外出喝茶就像是晒被子,也晒晒自己。

Q:您认为如tea’stone这样的品牌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积极作用吗?

如一:当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留意到tea’stone有很多精细又正统传承的用心,比如炭火煮茶,比如有专业事茶人将不同的茶用该茶适配的方法,期间事茶人还会为自己准备一个杯子,来评估自己的这碗茶是否泡得成功,都是令我惊叹的细节。而当人在饮用的时候,却不再需要繁琐步骤,轻松而美地饮用即可。我认为在tea'stone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体验茶的滋味,喝到正确口感的茶汤,也会纠正人们对茶因泡不好而觉得苦涩燥气的刻板错误印象。让人发现茶的甘甜可口,唇齿留香。

雨蔓:我妈妈是老茶客了,常买茶饼,但我觉得每次撬着很麻烦。tea'stone的薄片mini茶饼让我印象深刻,泡起来很方便。还有tea'stone的茶书,有科普、有温度,也有礼赠仪式感,很适合买来和朋友们分享。

这次在tea'stone的线下体验完全戳到了我这个90后,相信更多年轻人可以在tea'stone品味到不一样的茶味。

来源:一筑一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茶叶有八大类,除了红茶、绿茶以外,还有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

这几种茶之间有交叉吗?乌龙茶和青茶是一种茶吗?黑茶和普洱是一种茶吗?

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分别?

营养价值上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是什么么?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原作者:王诺诺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