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吉白茶泡出来的图片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2021年度知识】经常被误解的茶叶,中国茶叶四大产区

  上篇给大家介绍了茶叶的基础分类知识,大体对茶叶有个基本了解,认识了基础茶叶的分类,但是有一些很容易让我们产生错误认识的茶叶知识本篇来纠正一下,要不作为资深茶友,说错了那可就尴尬自己了,比如安吉白茶不是白茶,君山银针克不是白茶哦,看完本文以后可别再误认了!下面我们来补充上篇的内容,盘点容易被误解的茶叶知识,再来认识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主要产茶地区以及几个茶叶强县。

  容易被误解的茶叶知识盘点

  安吉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吉白茶很多消费者都会误认为是白茶,因为名字太像白茶了,其实它是绿茶,意不意外?因为安吉白茶产于安吉县,清明前的嫩叶呈现灰白色的叶片,正是根据此特点取名为安吉白茶;另外安吉白茶采用摊放、杀青、理条、搓条、初烘、摊凉、焙干、整理的绿茶制作工艺而成型,所以安吉白茶是绿茶类。安吉白茶与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不同。

  普洱生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确有把普洱茶归为黑茶类,在安徽农大出的陈椽教授的《制茶学》一书中即作此分类。但是,业内对此存在异议,主要是其工艺和黑茶有异。特别是近年,争议更大,直到2006年出来的云南省地方行业标准里,把普洱茶定义为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茶制成的紧压茶及散茶,算是在业内达成共识——即普洱茶是一特种茶,不属于任何一种茶类。

  北港毛尖、沩山毛尖、鹿苑毛尖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茶一听名字感觉像是绿茶,但事实上它是黄茶,比如沩山毛尖、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在加工技术中,通过热闷措施的摧化作用,破坏叶绿素,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部分转化成可溶性,儿茶素类发生非酶性氧化和异构化作用,其转化产物与蛋白质水解的氨基酸结合,产生新的香味物质,达到茶叶黄化,香味鲜醇回甘。

  君山银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君山银针很多人误认为是绿茶或者白茶,看到银针笔者也第一想到绿茶和白茶,其实不然,君山银针属于正宗的黄茶。它是黄茶中独具一格的名茶,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边的君山,君山是一个小岛。

  大红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红袍看到很多小白茶友误认为是红茶,其实这是不对的,大红袍属于乌龙茶(青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中国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缙云黄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茶一听名字感觉像是黄茶,但其实人家是绿茶,比如今天的主角缙云黄汤。当地生长的缙云黄茶类似于安吉白茶,是茶树的变异品种,缙云黄茶是茶树黄化的变异品种,名为“中黄一号”,叶片鹅黄,汤色黄亮,因此被称为“黄汤”。实际上,缙云黄茶不管是从杀青工艺还是发酵程度上看,都不是黄茶,而是属于绿茶。

  南山寿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山寿眉笔者第一听到就认为是寿眉白茶,其实南山寿眉是白茶没有错,但是不是等同于寿眉,它是属于寿眉茶树中的一品种。茶似老寿星的眉毛,故名“南山寿眉。南山寿眉采摘制作:南山寿眉创于一九八五年。清明谷雨之前是采摘寿眉的最佳黄金时节。南山寿眉也是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为标准在经过独有的摊放、杀青、搓条显豪、挥锅四道独有的制作工艺技术而成。

  洞庭碧螺春产地

  洞庭碧螺春很多茶友联想到洞庭湖,其实碧螺春产地在江苏苏州。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铁观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认为铁观音是绿茶,但是铁观音其实是乌龙茶,半发酵茶,被认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纯正的铁观音泡开之后,有“歪尾桃”的特征。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中Black tea对应的是红茶,而不是黑茶;法语则同中文命名,红就是rouge,黑茶就是noir。六大茶类的英文名分别是:绿茶:green tea;红茶:baiblack tea;白茶:white tea;乌龙茶:oolong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普洱茶:Pu\'er tea;Pu Erh tea;Puu Eel tea。

  中国茶叶四大产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2021最新十大茶叶强县

  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发布了2020中国茶叶行业调查最终结果,“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分别是:贵州省湄潭县、福建省安溪县、湖南省安化县、云南省勐海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河南省信阳市狮河区、福建省福鼎市、浙江省松阳县、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湖北省赤壁市。

  文丨茶小弘

茶的“鲜”味要怎么理解?

  茶的“鲜”味要怎么理解?鲜味属于味觉之一。鲜味感受会让人愉悦。在很长时间里我们都认为人类只有苦、甜、酸、咸四种基础味觉,直到1908年,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才提出了「鲜味」这个概念。 

  产生鲜味的主要有几类物质
  有机酸—主要是琥铂酸;
  有机碱—主要是甜菜碱和氧化三甲胺(鱼腥味的罪魁祸首);
  游离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茶氨酸等;
  核苷酸—以5′-肌苷酸(5′-IMP)、5′-鸟苷酸(5′-GMP)和5′-腺苷酸(AMP)为代表(痛风催化剂);
  鲜味肽。
  对于茶叶而言,鲜味的来源主要是靠游离氨基酸,其次是少量的有机酸跟核苷酸。
  茶叶呈鲜物质的来源,其实是有两个。一个是茶鲜叶本身自带,另外一个是加工过程中产生。
  首先从鲜叶方面来看,茶叶本身是会合成出氨基酸、有机酸、跟核苷酸。
  对于茶鲜叶的氨基酸而言,影响它多少因素主要有两个:品种和环境。
  首先是品种,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含量是有很大的区别。
  普遍而言,小叶种的氨基酸含量占比要比大叶种更多。
  毫毛比较多的品种要比少毫毛的品种,氨基酸含量要高。

  而像近几年非常火的绿茶品种,黄金芽、白叶1号等,它们制得绿茶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品种高50%~100%。
  其次环境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氨基酸比例的因素。其实总得来说,就是光照、气温、水分。
  当光线处于漫反射状态,且不太强的日照条件下,更加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所以其实无论是人工遮阴,还是天然的遮阴(树荫或者是云雾),又或者是所生长的纬度不同导致光照的减弱,都是让茶叶更有效合成氨基酸的。
  而高山、高纬度下,整体环境的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这也是有利于茶树合成更多氨基酸。
  所以高山云雾这种条件下,实质上是让氨基酸更好地合成与保留。这样出来的茶,鲜味会更加凸显。
  除了鲜叶自带呈鲜物质会影响茶汤鲜味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鲜味物质,也是会同样影响到茶汤的鲜味。
  采摘嫩度的不同,茶叶的鲜味物质含量也不一样。
  譬如杀青前的摊晾、杀青,红茶的萎凋的过程中,蛋白质在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蛋白质的水解会产生游离氨基酸,从而提供了鲜味的物质。

  红茶、青茶的氧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会与氨基酸发生味觉的协同作用,让茶汤鲜味更加显著。
  黑茶渥堆的过程中,大量微生物的体外酶会让茶叶的蛋白质发生水解,形成大量的游离氨基酸,产生出一种类似菌类得鲜味。而像酵母菌会让氨基酸,天门冬氨酸等转化为琥铂酸等,进一步增进鲜味。
  所以对于茶汤的鲜味的来源,既有原料本身的因素,同时也有加工方面的因素,两者是缺一不可,共同作用而成。
  哪些茶鲜爽度高?
  1.特有品种—安吉白茶、黄金芽
  绿茶最明显的滋味特点就是滋味鲜爽,而在绿茶之中,尤以安吉白茶为最。
  安吉白茶属于特有的高氨基酸品种,白化时期的氨基酸高出普通绿茶2-3倍,茶汤鲜爽犹如饮“鸡汤”;同样属于变异品种的黄金芽,也以氨基酸含量高而著称。
  2.特有工艺—白毫银针、白牡丹
  白茶不揉不炒的工艺完整地保留了茶叶内大部分的活性物质,使其无论是氨基酸含量还是种类都高于其它茶类。

  尤其是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等级较高的白茶,芽尖中丰富的茶毫也是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重要原因。所以白茶喝起来不仅清鲜爽口、还带有一股特有的蜜甜、毫香。
  3.特有栽培—日本煎茶
  刚刚提到的日本煎茶则是通过遮荫的方法提高茶树的氨基酸含量,也是极为鲜爽的茶类代表了。
  图片
  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有以高香取胜的乌龙茶、有以醇厚耐泡为特点的黑茶,当然还有鲜爽清新的绿茶,正是这些各有特色的茶组成了中国茶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品种。


欧阳道坤:新时代贵州茶品牌发展的“问”与“答”

2月9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支持举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暨贵州茶品牌创新营销思享会在贵阳举行。

会上,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茶企领袖俱乐部秘书长欧阳道坤围绕《新时代贵州茶品牌发展的“问”与“答”》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现特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今天6位公用品牌代表和5位企业代表的发言,让我感觉到了大家充满着情怀和激情,尤其是上午凤冈的谢会长以及下午的龚总,我非常理解他们。

我问了一下凤冈的朋友,了解到谢会长是凤冈锌硒茶的开创者、推动者,大家对他非常有情感,我深受感动。

同时也听到、感受到大家的一种焦虑和一些困惑。

究竟怎么做?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我们现场的专家也做了一些点评和建议,都非常好,但还是得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应用。专家说的不一定全对,或者说专家说的理论上是对的,但不一定适合你的企业。企业老板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要善于识别,知识满天飞,专家满街走,到底哪些建议真正适合你的企业?你要去识别,不能听到建议就回去调整,今天向东、明天向西,这样经营企业反而是危险的。

今天下午主要交流的几家企业,我去看过三家,只有黄红缨茶业和毛克翕茶业没有去过。上午六个公用品牌地区,我只有“正安”没去过,其他地方我都去过,希望有机会能去“正安”参观学习。

今天大家都在说品牌,每人都讲了15分钟,我想如果用15分钟还没说清楚,那就说明你这个品牌本身有问题。什么叫说清楚了?就是让听众听明白了,能够明确、能够记得住、能够印象深刻。

如果这15分钟,只说一下客套话,说一些表面文章,大家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知道这个品牌是干什么的,那你怎么跟消费者说?消费者不可能给你15分钟,只会给5秒钟的机会,看能不能吸引到他,然后才有可能再听你说5分钟,这就到头了。这是我一个基本想法。

昨天上午参加理事会,在理事会上,我给大家做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分享,看到大家都充满激情、乐观、有干劲,我很感动、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2022年是中国茶业非常困难的一年,刚才林总也讲到,去年八马想了很多办法才实现微增长,没有出现下滑,而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下滑。

2022年茶业的总体情况,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大致是生产成本上升20%,市场销售下滑20%。这个情况有高有低,有很多企业下滑到撑不住了,退出了市场,也有很多企业上升了,比如说八马就没有下滑,而是上升了,龚总的正德号去年增幅还比较大。这是通过做一些调研后得出的全国总体情况,生产端的成本上升,市场端的销售下滑,处在中间的茶企、茶商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生产成本从短期看,一个是气候的原因,再一个是疫情的原因,使得我们采茶问题比较严重。比如说江浙地区的采茶工主要从河南来,疫情管控严格,河南的采茶工过不去或者因为出去以后成本很高就不愿意出去了。

从长期看,我们中国名优茶生产方式的成本要上涨是不可逆转的。上午凤冈谢会长讲到一个村里面有多少人,但是留在家里干农活没多少人,农村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所以说短期上是因为气候、疫情的原因影响了成本,长期来看我们名优茶生产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

去年这么困难,我们不少头部品牌的产品还涨价了,竹叶青的爆款产品“论道”从2280元涨价到2580元,唐总跟我说,没办法,不涨就顶不住了。成本上升推动了茶叶零售价上涨。

市场销售什么会出现下滑呢?从短期来看,因为疫情防控,把消费压下去了,门店销售遇到了困难,比如龚总的十家店,前后闭店了接近两个月时间,还有电商的物流,很多物流发不出去,很多地方不接货。

从长期来看,是经济形势的严峻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茶叶是一个非刚需产品。经济增长可能会长期低于5%,10%的可能已经没有了,大家不要想着明年、后年突飞猛进又到10%了,短期没有这种可能,能到5%就已经不容易。还有一个是消费者大规模的换代,原先喝茶群体是以“50后”“60后”为主力,现在是“90后”“00”正在成为消费主力,传统的茶文化、喝茶方式、茶产品的特点还是不是他们所喜欢、所需要的呢?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茶企、茶商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大家把茶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一定要思考这些长期的问题。短期的问题还不要紧,因为疫情防控已经解决了,天气问题可能今年就风调雨顺了,但长期的问题我们要多关注、多思考,甚至提早应对。

现在说品牌的问题。品牌有三个非常核心的要素体系,第一个是产品体系。产品体系是最根本的,如果产品不能稳定,品质不过关,那谈什么品牌?昨天买的一盒茶和今天买的一盒茶,喝的味道都不一样,怎么能叫品牌?所以说产品很重要,产品和产品线,整个产品体系,这些是基础,把基础做好才能谈品牌。产品做不好,产品不成体系,包装不忍直视,还谈什么品牌?这样的品牌花钱做广告也是浪费,所以说产品是基础。

第二个是语言体系。刚才很多专家说到“茶企业说了15分钟,但我没听明白”。在中国是用汉字来表达我们的品牌,我们茶行业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茶叶品牌不说人话,有时候假装自己很有文化,说一些文言文,或是大家听不懂的话,或是很高冷的话。在未来面对年轻消费者时,用一些大家能够听得懂的、带有轻娱乐性的语言,甚至可以用一些网络语言。我关注了很多头部品牌的官微,八马的官微做得就不错,有轻娱乐,转发量比较高,点赞量比较大,评论也比较多。我们有很多茶业品牌的官微,几乎是全0,没人转发、没人评论,没人点赞。

第三个是视觉体系。图片、色彩、视频、设计等都非常重要,这是审美的问题。中国产业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审美需要升级,我们不能“以老为美,以土为美”。什么叫以老为美?文言文、古文、书法设计,你的广告语、品牌名称等用的字体你自己都不认识,消费者又如何能懂?再一个以土为美,说我是山上的,我是少数民族的,我是边远地区的、原生态的,想表现“土”,结果弄成了“low”。历史、文化、生态、民族都可以用现代审美来进行表达,并不是越土越好,土也可以做得很好看,因此品牌视觉、广告画面、店面和包装等都要进行审美升级。

关于这三个系统,每个企业老板都应该对照一下自己企业的品牌,有没有相关的毛病,要自己提升。

关于贵州茶叶产业品牌类型,刚才大家说得比较多,中国茶业商学院专门对中国茶叶的品牌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贵州茶的品牌分为三个大的类型。一个叫区域公用品牌,比如我们上午说的六个品牌,就叫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个叫B端品牌,为我们下游的企业做原料供应、做OEM、做ODM。第三个叫C端品牌,大家下午说的就是C端品牌,面向消费者的品牌。

为什么这么复杂?多彩贵州嘛,贵州省那么丰富多彩,要想一个品牌全部统一起来很难。去年我跟徐秘书长也讨论过,湖南也遇到这个问题了,贵州品牌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认证品牌?将符合贵州绿茶3个标准或4个标准的茶,给他一个认证标签。比如说家电有个三C认证,不管什么家电,你必须符合条件才能给标签,消费者购买时就放心了。我们住的宾馆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它也是个认证,所以我们贵州绿茶有没有可能做成认证品牌?

上午讲的两个公用品牌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说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梵净山这个公用品牌的名称是有毛病的。我们的名优茶公用品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地名,一个是工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前面都是地名,后面都是工艺,梵净山茶是什么茶?凤冈锌硒茶,“富锌、富硒”要到什么含量才能称之为锌硒茶呢?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理论上6大茶类都可以做,消费者无从认知,就不能叫区域公用品牌,应该叫认证品牌。

还有正安白茶,我非常同意林总说的,福鼎白茶它是工艺,是六大茶的工艺的分法。像安吉白茶这样取名是有问题的,要跟消费者解释半天安吉白茶、福鼎白茶不是同一类茶,好在安吉白茶做了四十年的时间,有很多人知道了。贵州搞的正安白茶,刚才我都听的有点迷糊,正安白茶是工艺白茶还是品种白茶?后来知道了是品种白茶,和安吉白茶一样。但是安吉白茶取的名字有问题,他们后来也知道了,但是没办法,搞的时间太久了没法改了,当时应该叫安吉白叶茶,我跟安吉的朋友说,也许这比安吉白茶要好。所以我们正安白茶这个名字是有问题的,能不能退回去,重新取个名字,退一步再起跑,也许跑得更快。

B端品牌,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干这件事情了,就是产业链定位,比如我就做供应链,为下游企业做OEM,甚至ODM都可以。但是我建议不一定都要去做终端品牌,我们贵州不是提出来要成为名优茶的加工中心吗?什么叫加工中心?就是OEM、ODM,我就供原料,供原料也可以做成品牌的呀!比如说电器行业的富士康,一般小企业去找他,他还不给你干,雷军创业小米的时候找富士康,富士康就不给他做。十几年前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给吴裕泰供应信阳毛尖原料,我们是有话语权的,因为我们每年提供几百万合格的稳定的原料,他在其他企业找不到这样的供应能力。

贵州这个地方,可以通过像贵天下这样的企业,或者是政府引导来投资做贵州的原料交易所、交易平台,规范原料茶的交易,降低交易成本。让外地企业到贵州来采购原料,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家一家地去找企业、考察企业,我们当地的生产型企业也不用一家一家地去找客户,双方都找得很痛苦。从未来看肯定要这么干,印度和日本也是这么干的,交易很安全,效率很高。我们有可能的话,就去做平台品牌。

C端品牌分几个类型,我们商学院对此有专门研究,中国茶业C端品牌分为4个类型,应该说逃不脱这4个类型,这个内容我在贵州的一个研讨班上我讲过,一个叫渠道品牌。比如天福,大家可能知道的,北京的吴裕泰、张一元,现在我们龚总的正德号,八马,通俗来讲就是卖茶的,渠道品牌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茶叶每一个产品的品牌都不强,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渠道品牌。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大的连锁超市、国际性大超市,它就是个品牌。我进到超市里面那么多的产品,可以闭上眼睛买,为什么?因为我相信这个店是靠谱的。渠道品牌对中国茶业非常重要,如果说中国茶业未来有重大的机会应该就在渠道品牌。八马这个品牌就是,以前八马是个垂直品牌,单一做铁观音的,后来向渠道品牌转型。我个人认为还不够彻底,不够坚决,不够明确,有点依依不舍。我和王总也聊过这个话题,比如他用的广告语“认准这匹马,好茶买八马”指的就是渠道品牌。

横向品牌指的是跨茶类的。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小罐茶,小罐茶就是个产品的横向品牌,全国茶他都在做,虽然跨茶类,但它是个产品品牌,不是渠道品牌。我们企业也可以干这个事情,把贵州的各种茶,像湄潭栗香茶业的大地标产品,就是把贵州的几种名优茶集在一起,横向做。

垂直品牌就是做单一茶的,比如毛总的企业可以就做银球茶,做垂直品牌。

庄园品牌,刚才发言的黄红缨茶业,虽然没去过,但听很多人讲过,我认为你这个品牌可以明确定位成庄园品牌。这样逻辑就顺了,下午听了一下,黄总企业应该做个四个茶类,只有用庄园品牌的逻辑可以把它弄顺,要不然品牌逻辑不通。我们找机会去看看了再讨论,没亲眼去看,不能胡说八道。

我们商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国茶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中国茶叶的C端品牌只有这四种,没有第五种,不接受反驳。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我们私聊讨论。我们每个老板都要想想自己是什么品牌?每个品牌的逻辑不一样,产品线、产品结构都不一样,品牌价值也不一样,营销方法也不同。

贵州茶发展了二十多年,我们要回到原点想一想贵州茶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去年贵天下的龙总也跟我聊过这个事情,因为他原来不做茶,他的朋友圈很多人也不做茶,别人问他贵州茶究竟有什么特点?他只好把“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口号背下来,消费者听了还是懵的。这不是茶的特点,而是气候特点,是地域特点。那产品到底有什么特点?昨天会议上也在讨论这句话,最终这个产品呈现给消费者的是什么特点?它的特质是什么?别人有的不要说,只说我们贵州有的别人却没有的东西,看我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特点来。

有时候我们交流贵州茶,却找不出贵州茶的特质,说了半天消费者听不明白或消费者认为这不是你的特质。

找不到特色,产品开发出来不知道怎么说,品牌也不知道怎么说。昨天晚上和徐谦会长聊到,应该把主要领导办个小班,先让他们搞清楚、想明白,因为他们掌握着资源,引导着这个产业发展方向。

关于产品,贵州茶要认真思考,要把贵州茶的特色搞清楚,它跟茶叶产品的最底层密切相关,任何产品不管叫什么名字,不管什么颜色,用什么盒子装,消费者最终喝的是茶,最底层的始终是茶叶的特质,什么香气、什么口味。

往上走一层,是内包装方式。内包装方式很重要,有大桶装、大袋装、小袋装、银球状、饼以及砖等方式。如果是一块砖,消费者喝需要刀撬,像银球状的就很好玩,我回去泡过,一个一杯,不用勺子挖,也不用手抓,很雅观,也有标准,不会倒多了或倒少了。内包装方式跟冲泡方式紧密相关,用手抓是不靠谱、不雅观、不卫生的,也显得不高端,建议做品牌的企业,认真地去解决内包装方式这个问题。

再往上面走,才是外包装形式,是长的、方的、圆的、木的、铁的、铜的、竹子的、纸的、裱糊的还是卡纸的,装什么,这是外包装形式。最高层面的是要有品牌表达。产品本身就是媒体,产品包装设计得好,放在店里、消费者买来送朋友,或者消费者在办公室打开喝,自然而然就是媒体。有一次我在机场看见一个电子屏广告,看了半天不知道在讲什么茶,说什么品牌?外包装形式是我们品牌的调性,品牌的语言系统,品牌的视觉系统都可以在这上面表达出来,所以产品本身就是媒体。

这四个层次,很多企业就停留在了品牌表达和外包装形式两个层次,找人设计一个logo,想一句广告词,换个颜色,然后换个包装,底下的两层却没变。我认为大家要高度重视到茶叶之茶,这非常重要,产品究竟是什么香气、什么口味、什么外形以及什么颜色等,往上走才是讲究包装的问题。

关于广告语,刚才专家们点评了很多。每一个品牌想广告词都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主意,甚至拿钱买,买来的也还不满意。

我们广告语大致分为四个类型,没有哪个对哪个错,也没有哪个好哪个坏,具体看企业这么选、怎么用。

第一个类型是产品价值。比如说小罐茶的“小罐茶大师做”虽然饱受争议,但他说的就是产品,比如我们说茶园是原生态,产品是古法制作,这都是产品价值,也可以看其他行业,农夫山泉的“农夫山泉有点甜”,也说的是产品价值,也没毛病。要说得准、说得好,把价值抓出来,这个通俗易懂的价值就是消费者感兴趣的。

第二个类型是场景号召。像八马的广告用的“认准这匹马,好茶买八马”就是场景号召。“怕上火 喝王老吉”的广告你们还有印象吗?电视广告里吃火锅,吃得满头大汗的,这就是王老吉的场景号召。小罐茶的年迹品牌,杜总跟我说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年迹茶,做时间的朋友”,挺好,但好像还不够劲。后来他们几个人在办公室头脑风暴,想出了“老朋友,喝年迹”这句话,这就是场景号召,老朋友见面就喝年迹茶。

第三个类型是美好事物。我们茶用得最多了,喝这个茶享健康人生,喝这个茶品味人生,就是美好事物的联想,“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同样是美好事物的联想。如果你能想到一个好词,把产品、品牌跟一个美好事物联系上,就是很好的广告语方案。

第四个类型是价值主张。做品牌一定要有价值主张,比如贵天下,广告词叫“献给生命中的贵人”,其实这就是个价值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中的贵人有感恩之心,用行动去致谢生命中的贵人。

广告语大约是这四种类型,没有哪个对哪个错、哪个好哪个坏,都可以用,看是否适合产品的特点和品牌的定位,还有品牌的发展阶段,如果想不到好的广告语,就找人帮你想,找专业机构帮你想。

赖晓东、娄向鹏都说到了多和少、变与不变这个问题,什么叫多和少?做企业的老板们都会发现,一个广告画面恨不得说很多话,觉得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大字小字、上下左右到处都写满。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一定要找一个东西出来,只要一句话,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和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东西提出来。你会发现品牌广告上面的内容越多,这个品牌越小,品牌广告内容少的一定是大品牌,因为他说一句话就够了。

再一个变与不变。有的企业做品牌,今年一个广告词,明年一个广告词,老在变,本来就没什么钱,还让人记不住。要做品牌,能不能把一句话长时间地说,天天说、人人说,消费者不就有点印象了吗?本来就没什么钱,没多少能力投放广告,结果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那等于没说。做品牌的朋友需要特别注意这些。

再一个区域、受众、媒体、节奏的控制,比如说我们有些品牌就是区域品牌,你跑到区域外打广告,就是扔钱。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哪个地方做传播,选什么媒体,主要传播给哪些人,要将区域、受众、媒体进行组合,还要控制节奏。比如说做绿茶的朋友,过完春节广告就应该出来,提前一个月的时间把大家调动起来,新茶上市了就会形成销售。

很多做茶的老板,有一个特点——志向远大,我要做全球怎么样的,做中国怎么样的,于是到处打广告,这是不行的,做商业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想进入山东市场,山东1亿人口,你不可能山东全面铺开,这也做不到,先做济南市场行不行?在济南将产品定位卖给哪些人,选什么样的媒体去做,什么时间点去做,以及节奏问题,精心去设计,用有限的钱产生尽量好的效果。

广告其实分两种,一个叫品牌形象广告,比如黄红缨这样的品牌,有一个形象广告,就长期宣传,我就不指望他卖货,让别人知道我就行了。另外一个是品牌促销广告,春茶上市、中秋节、春节、公司10周年庆祝等,春茶上市搞一个春茶的活动,中秋节搞中秋节的活动,春节搞春节的活动等等,形成时间节点的促销,但是注意我们的品牌形象广告是不能变的。

区域公用品牌它不是空的,很多做品牌的朋友比较强调形象和广告词,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绝不是这么简单的,这是个系统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区域茶产业的问题。刚才娄总说要设计logo,这个我有不同的观点,logo的本质作用是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用汉字组成一个logo也可以,不是非要设一个标识,设计个标识消费者也不一定记得住,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黄红缨三个字就是个logo,贵州绿茶四个字也行,不一定非要设一个标识,还不如四个字简单直白。

区域茶产业是什么呢?要有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工艺,特定的规范与标准以及茶产品特征,才能够形成区域茶产业的公用品牌。比如贵州绿茶为什么难以成为公用品牌?贵州是多彩的,东南西北本身就很复杂,你想用一个品牌统一起来是很难的,工艺没法统一,标准没法统一,规范没法统一,出来的产品特征也是不统一的,很多省干这个事情都没能成功。

还有一个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今天上午讲有的地方开始管理区域公用品牌,不能什么人都用,要有标准、有准入条件、有监管、有处罚、有退出机制,把这管理好。什么叫特定?就是独有的,通过独有的茶产品风味特征呈现给消费者,要不然就没有特征。我们有些茶为什么能卖到全国各地?有消费者一看、一喝、一闻就知道,比如说岩茶,一喝这个味就是武夷山的茶,比如西湖龙井,扁扁的、黄黄的、有豆香的,就是典型特征。那我们都匀毛尖有什么特征?你一定要找出特征来,和信阳毛尖有什么差别?我一个行业内的人都喝不出来,消费者就更喝不出来了。

什么叫独有?第一是有没有独有的风味特征?第二是风味特征的辨识度高不高?一看一喝就能知道,第三是消费者喜不喜欢,这是决定性的,爱的人多不多,爱得深不深?有的人喝岩茶会上瘾,喝普洱茶上瘾,喝铁观音上瘾,喝龙井上瘾,爱得很深。

我们每一个区域茶产业,包括企业品牌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这个风味特征辨识度高不高,消费者能不能喝得出来,能不能让更多人喜欢,并且一旦喜欢上就离不开了,还和身边的朋友们推荐,这些做好了,那一定能成。

还有区域内单品类茶的1+N,茶产业单品类的1+N是什么意思?原先我们一个区域只制作一种茶,大概有十来年的时间开始在一个区域搞多样化,就是在单品种茶上面又加N个茶类,1就是有规模的标准化的,比如说都匀毛尖,都匀毛尖一定有一个产品线,能够做出规模并且很标准,同时需要N个个性化的都匀毛尖。举个例子,比如普洱茶里面,有几个大品牌的产品都是标准化、规模化的,但是也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东西在一块形成一个产品生态,来供消费者选择。比如普通喝茶的人,就选大品牌标准化产品,比较简单靠谱;有特殊爱好的,追求个性的,要易武、要老班章、要古树,就让消费者选择。所以大的是标准化的一个产品线。还有N个个性化的产品线围着它,把这个区域公用品牌撑起来,这就是单品类的1+N。

中国茶大家说得比较多,我认为如果不在一个框架下思考问题很容易发生争论、抬杠、互相怼起来。中国茶我们把它分为三层,为高、中、低,可以用三句话对应起来,琴棋书画诗酒茶,典型的文化茶;平常说的烟酒茶,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把它称之为社交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称为生活茶。

你的品牌究竟是做哪个茶?品牌不同的定位,做品牌的方式就不一样。用做生活茶的方式做文化茶行不通,用做文化茶的方式做生活茶也行不通,所以大家容易抬杠,互相怼。文化茶,我们就按照文化茶去做,其他茶就先不讨论,就要把文化茶说明白,产品怎么构建,品牌怎么建设,价值点怎么挖掘,怎么传播,广告语怎么设计。什么都想干,估计什么都干不好。

这个“1”指的是一个具有风味特征的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线,以中低为主,可能还有一些高端的。N个典型风味的个性化小规模产品线,以中高为主,也可以做一点便宜的生活茶。

不知道我表述清楚了没有,做茶的同学们大约理解这个意思,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有很多品牌、产区是没有搞明白的,就东南西北乱弄,我们做企业的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个区域内出现多品类,在贵州就很明显了,十几年前一个区就制作一种茶,后来搞多元化,为了提高茶园的效率,让农民的干活时间长点,收入高点,企业的经营产品多一点,发展成了多品类。

那么多品类和我们当地的主品类有什么关系?我们也通过1+N来看。都匀毛尖就是1,可能做都匀红茶,都匀白茶,还有黑茶都可以做,这些就是N。但是要把1做好,N才能做得好。1都没做好,上来就搞一堆乱七八糟的,肯定有问题。

中国产业的金字塔理论,我写的一本书中专门把它作为一个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框架,要不然我们永远讨论不清。我们朋友喝茶聊天,只要超过5个人肯定吵架,为什么?说的话都不一样,你说文化茶,他说社交茶,我说生活茶,肯定搞不到一块。如果统一,我们今天说文化茶怎么做,明天晚上约另外两个人说社交茶怎么做,后天约三个人说生活茶怎么做,就可以说得清。

一个主品类是都匀毛尖,高中低都要做主品类,再有N个辅助品类。在都匀做毛尖,要做个很高端的红茶是不靠谱的,中低端的是可以的。每一个产区区域内一定要有一个主力的品类,再加上N个辅助品类,看产品线怎么安排。

最后来说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分为四层,一个叫产业基础,你得有基本的产业基础,基本规模。第二个得有产品能力,产品要能把它做得出来,做得比较稳定,把它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比如贵州就有这个问题,有很多地方以前不做茶也不种茶,很多人都不懂,不像有的地方,祖祖辈辈种茶,小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第三个就是产品品牌,要呈现出产品品牌,最后才能够形成公用品牌。没有这三个,一上来就说公用品牌是不靠谱的。这就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方法论。

但每个地方应用方式不一样,一个区域公用品牌,N个企业产品,这需要一堆人做,一个人是做不起来的。需要很多人和企业来做,最好是有几个龙头企业在前面领着,后面再跟着很多小企业,这样才能撑得起公用品牌。

如果没有产品品牌的支撑,这叫区域公用品牌空心化,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刚才说1+N,我们1这个标准能不能做出来,同时具备多样性的能力。比如我做龙头老大,我一定做标准化,做出1来。另外一些创业者如果是小打小闹,就别做1了,做小个性茶跟在后面玩,有钱挣,生活过得不错就行了,要做1的人一定是要想办法做大,往前跑,做出规模。

再说到产业基础,贵州的产业基础很厉害了,一个县二三十亩的种植面积,种植规模比较大,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茶园结构和生产模式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有很多高山上东一块西一块的,还有很陡的坡,这以后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没法干了就要撂荒弃采,因为采下来的成本比卖得还贵,就没法采、没法干了。所以我们茶园结构和生产模式都需要注意,未来可能会出现专门为茶园进行第三方服务的公司,像河南、河北收割小麦的联合收割机,就专门有公司干这个活的,到你家收割多大面积收多少钱,农户不用买机器、不用培养操作工,也不用维护机器。茶园管理未来一定要走这个路子,第三方服务公司给你防虫治虫,你就不用操这个心了,他来告诉你什么虫来了,该怎么对付,除草、采茶都会由三方公司来服务。如果要一个茶老板懂防虫治虫,还有懂抗旱、防冻,还要去找采茶工,慢慢地你就搞不了,其他的农产业都在分工了,相信中国茶叶未来也一定会这样做。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院的原院长在六安的一个县里挂职做副县长时就做过实验,效果还不错。组织第三方给你做服务,你不要考虑那些专业问题了,施什么肥,第三方给你检测,再把肥料配给你,怎么防虫治虫,第三方告诉你,甚至帮你干,你就不用管了。

大家为了中国茶的发展,为了贵州茶的发展,能够在百忙之中坐在一起,花两天时间一起探讨,我深受感动。今天我就分享到这里,送句话给朋友们,让我们相约同行,希望大家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