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徽休宁茶厂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数字化茶厂的探索与启示——以小罐茶为例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支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广泛应用,鼓励“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创新,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农业、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等主要任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传统优势行业的茶行业,也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前沿技术,打破传统茶叶产业链格局,逐步朝着数字化、智慧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中国茶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经济发展潜力远未得到释放。长期以来,茶行业都是以农产品视角看待中国茶,导致茶叶从育种栽培、茶园管理,到初制、精制、分装、仓储及物流都处于相对传统的状态,茶叶企业面临着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难题,整个茶叶产业链的工业化和数字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当前中国整体的工业化和数字化发展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生产、加工、市场、终端消费的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寻找关键环节的突破口,逐步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

01

中国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1、品类繁多

中国茶叶资源丰富,品类繁多,四大茶区涉及18个省,各茶区缺乏统一的茶园管理制度和采摘标准,致使鲜叶质量参差不齐,即使制成同一种茶,也会存在品色不一、形味存异的问题;同一种茶在市场上的价格千差万别,斤价从几十元到上万元都有,消费者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学习成本,才有可能买到一款高性价比的茶。

2、规模受限

长期以来,中国茶的生产加工都以“手工制茶”“经验思维”为主导,这大大限制了中国茶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传统制茶技艺通常以“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形式延续,这种模式难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传承,使得茶叶在产量和规模上受到严重阻碍。我国茶叶的产业主体为各种类型的茶叶企业,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极少,绝大部分为数量众多、小而分散的企业,这也极大地制约了茶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中国茶行业的工业化水平滞后于果蔬、乳肉制品等农产食品业。

02

数字化茶厂的探索与实践

为找到中国茶品类繁多和规模受限的解决之路,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罐茶”)自2012年起,通过对传统中国茶进行了近4年的产业调研,带着对茶叶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思考,结合科技创新驱动的现代经济发展特点,探索出一条规模化的科学做茶途径——数字化茶厂。

在小罐茶数字化茶厂的建设过程中,技术团队将数控技术创新应用于茶行业的智能化生产线上,使产业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工人们只需要与数控设备进行简单的交互操作,即可实现高标准、大规模的茶叶生产,有效减少了人工生产的失误频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小罐茶数字化茶厂注重通过现代科技来提升茶叶加工环节的工业化水平和茶叶产品层面的科学研究水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茶业科技研发体系,全面推动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不断加强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力度,逐步在关键环节应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持续提升全流程信息化、数据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业化能力提升技术研究方面,公司不断提升制茶工艺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将大师的工艺要求数据化,实现大师工艺和智能设备的完美结合,建立全智能的初制、精制加工生产线。

1、数字化初制工厂

小罐茶在产业链上游的云南凤庆、勐海、福建安溪、武夷山、安徽休宁、广西横县投资建立了6个茶叶初制工厂,通过对制茶大师传统加工工艺和感官审评的数字化解码,完成了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的研发和应用,解决了用现代科技设备复刻大师技艺的行业难题,实现了茶叶品质的稳步提升。

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是小罐茶智能化生产的核心。将制茶大师的经验,如对杀青温度、时间、揉捻压力、发酵条件、焙火温度等的把控,设置为可量化的工艺参数,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大师则全程参与监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如此,茶叶的品质就不再飘忽不定,稳定性更有保障,标准化生产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小罐茶凤庆工厂在滇红工夫茶连续化生产线

2018年,小罐茶在凤庆工厂内率先研制了国内首条全自动、连续化的智能茶叶生产线,通过“产学研用”科技合作,小罐茶凤庆工厂在滇红工夫茶连续化生产和在线检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并因此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近红外光感测、仿日光萎凋、数字化揉捻机等行业领先技术。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滇红工夫茶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控系统的全面监测,形成了整套小罐滇红工夫茶的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鲜叶进、成茶出”的全程不落地生产。

此外,这条生产线还创新引入了鲜叶除杂水洗工序:鲜叶到达工厂后,先洗去杂质,然后经过多层履带式烘干设备进行除水干燥,再进入后续工序。多层履带式烘干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增加鲜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快速无损伤除水,让鲜叶完好如初地进入初制线,同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鲜叶的安全卫生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小罐滇红工夫茶智能生产线有效地解放了劳动力,确保了茶叶生产的稳定化、科学化、标准化,为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提供样板,同时也让茶叶制作非遗传承人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茶叶新品的研发中,为现代中国茶创造更多可能。

2、数字化精制工厂

2017年底,小罐茶与IBM、西门子等国际顶尖企业合作,在数字化运营能力构建、生产管理顶层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完成了一整套定制化的小罐茶数字化生产解决方案: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该工厂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全自动化于一体,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名优茶产品创新基地之一,实现了人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工厂与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的智能化链接,做到了最大化无人或少人的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和运营效率。

数字化生产系统

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的生产网络已触达所有数字化生产设备及公共辅助设备,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动力系统、空压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照明及指示系统。

集成生产SCADA系统、MES系统、EMS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数据可视化系统、电子指示及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全车间的数字化信息化覆盖。

结合自动、半自动采集系统,可实现实时的物料消耗、制程质量等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并通过可视化看板,将现场情况反馈给生产和运维人员,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节奏,也便于实时了解设备情况,进行预防性维护。生产数据和设备数据被采集后,可长期追踪,实现连续的优化调整,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

数字化生产技术

(1)AI除杂机器人

该技术与IBM合作开发,采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系统自学习模型算法,通过GPU图像运算,精准识别茶叶中的杂质,并将识别的杂质信息转化为坐标值,利用机器人将杂质快速精准地挑拣出来。同时随着机器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成熟,杂质识别能力将不断增强,挑拣能力也将随之提升。

每台机器人每天可以完成200kg毛茶的筛拣除杂工作,相当于50~60个挑茶工的工作量,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2)无人化自动立库

通过智能WMS仓储系统,收发货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实现生产叫料的自动调度,实际生产过程中“货找人、料找机”,实现了整个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

该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仓库平垛堆放货物及无系统操作的方式,解放了人工整理、寻找、转运货物的繁重工作,大幅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降低了人工转运的风险,保障了生产的安全、高效。

(3)拆码垛机械手

采用ABB四轴机器人,根据系统指令自动拆分卡板箱或自动码垛。按照实际生产需要,机械手拆垛后的单箱货物可自动进入生产车间或入库存储,或由机械手进行自动码垛,实现整托入库。机械手与视觉系统相结合,可应对各种垛型的拆垛和码垛,高效保证了生产的供料和仓储。

(4)无人化缓存库

由高速穿梭车、料箱提升机和换层提升机组成,保证整个生产系统快进快出的流水作业模式,整体速度可达220箱/小时。作为货物缓存空间,缓存库合理调整了立体仓储与生产物料输送之间的节拍,保障物料供应的稳定,同时能够吸收产线故障,缓解多产线并行时物料需求高峰的压力,保证生产线的快捷、高效、稳定。

(5)AGV穿梭小车

通过智能AGV机器人小车在生产车间内,将无人化自动立库或无人化缓存库的物料运输到生产线端、转运生产过程物料和成品回库,实现物料由库到线、由线回库的生产作业。AGV小车的站点和路线可灵活设置,取代了传统输送线的固性,实现自动化给料与回料,保证了生产的智能化。

(6)全自动灌装生产线

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可实现整箱自动上罐、自动除尘、自动进罐、自动上茶、自动称量、自动灌装、自动充氮、自动封口、自动修边、自动校验克重等功能,达到80罐/分钟以上的生产效率、±0.2 g以内的称量精度。

一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的产能相当于8台传统手工封口设备,大幅降低了人工制造成本,同时可使车间的使用面积减少60%以上,大幅提升了投入产出比和能效比。

(7)全自动切角包装塑封机

采用全自动封口包装技术,具有切角密接功能,可实现包装塑封盒热缩表面无折角、无褶皱、无堆积,达到“天衣无缝”的塑封效果。切角塑封能使切膜线与盒子开启线完全重合,加上创新易撕口设计,使消费者能更轻易的撕开塑膜,达到更好的消费体验感,彻底解决了传统塑封机无切角、塑封后盒子棱角膜堆积严重,影响美观度和牢固度的等产品质量问题。

(8)全自动袋装生产线

全自动装袋生产线,支持多种袋形的生产,可实现自动卷膜制袋、冷却冲刀成型,自动称量、自动灌装、自动充氮、自动封口、自动喷码、自动校验克重等功能,产能可达到60袋/分钟以上,称量精度可控制在±0.2g以内。

相比于传统手工生产,至少可节省13个人工,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9)全自动小罐装盒机

全自动装盒生产线,通过运用高速SCARA机器人+机械视觉双重定位技术,实现自动输送、自动装盒、自动合盖、自动喷码等流程,可实现500-600盒/小时的产能。

该技术取代了传统人工装盒,节省至少60%的人力成本,产能效率提升1倍以上,大幅降低了单位制造成本。

(10)工厂综合数据可视化

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IT与OT的深度融合(即ERP、MES、WMS、SCADA等),将软件系统与自动仓储、AI挑茶机器人、自动灌装、自动包装、中央监控室等设备的集成打通,实现对整个工厂的运营流程、产品工艺流程等进行可视化呈现。

3、数字化升级在上下游的延伸

针对上游农业,小罐茶通过培训茶农、加强茶园管理、以订单形式开展高标准茶园种植计划,从源头保证每一批次的茶叶产品都具有稳定、统一的高质量;在名茶产地与供货商进行深度合作,建立茶园、茶叶、茶农的数据化信息采集系统,让每一片叶子从被采摘的那刻起就有迹可循,实现产品可追溯和保证产品品质的可控性。

针对下游商业,小罐茶线下销售有专属的网络渠道,通过ERP客户管理系统、高效商务运营系统,实现商品流、信息流的双向有机整合,不仅缩短生产与市场间的沟通距离,实现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还可快速反馈终端销售信息,实现对产品需求的种类、数量的预测,使生产端通过灵活的加减法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正在策划的智慧门店和精准营销系统,也将更加精准的触达消费者需求,从而调配精准生产供给计划。

针对管理模式,小罐茶也不断进行数字化改进。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编码的原则建设,依据各个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如组织架构、人员信息、产品信息等等,建立OA、EHR、CRM、ERP、BI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与Oracle公司的合作实施了企业服务总线系统项目;通过主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将各个信息系统有机链接,既减少人工重复工作,又有效避免匹配错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在管理模式上的数字化实践,大幅降低了管理运营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为下一轮科技环境下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总结与展望

通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公司基本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布局,创造性的寻得一条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的科学做茶路径,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茶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但这只是中国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小步,要实现茶产业向数字经济的转型发展,还需要以全产业链的视角,借助数字化顶层设计,进行全渠道、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

茶企、政府和有关部门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可尝试构建茶叶大数据服务平台,推进茶叶产供销数据的进一步整合,实现茶叶生产和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升级转型,同时借助于信息链实现对茶产业供应链的改造和重构,加快推进茶产业结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让资源得到更为优化的配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拓展茶产业的休闲、文化等功能,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民宿、茶文化、电子商务、新零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的融合发展。

周成伟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工业装备部技术研发总监,特聘设备开发专家。第十四届IDC颠覆者奖获得者(获奖项目),AI技术引入茶叶加工行业开拓者;小茶饼系列裹纸-饼-码项目开创者。拥有实用新型发明专利6项。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2年第3期文章《数字化茶厂的探索与启示——以小罐茶为例》,页码:73-77,作者:周成伟,吴学进,芦坤,何文龙,房经川。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绿色珍珠”熙春茶

在中国近代的茶叶历史上,似乎没有一种茶能像“熙春”茶那样,产量之大,质量之好,价格之高,出口之多,畅销之广,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她的踪迹并留下了美好的声誉;也似乎没有一种茶能像“熙春”茶那样,在中国茶叶的出口外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茶叶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过程中,还是在引起美国独立战争的波士顿倾茶事件里,抑或是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茶叶发展、竞争与变革中;似乎都有“熙春”茶的身影……。所以说,“熙春”茶不仅仅是“绿色珍珠”,更可以说她是璀璨明珠;因为“熙春”茶走南闯北,飘洋出海,不仅成为欧洲贵族争相拥有的珍品并行销各地;同时,“熙春”茶更是以其优异的品质风靡世界、桂冠叠戴并谱写了中国近代茶叶外销史的辉煌篇章!

一、熙春溯源

“熙”,古同“禧”,福,吉祥。《说文》曰:仰熙丹崖,俯澡绿水。熙春,明媚的春天;同“熙春茶”。熙春茶(Hyson),源自“熙春”(hei1 cên1);也称贡熙茶(Hyson)。“熙春”这个名字,源于晋代文学家潘岳(247~300)的作品,在其《闲居赋》中有“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之句;意思是冬去春来、茶芽初发于早春采制而成。人们用形容春天的词语来描写熙春茶,是因为春天既是“熙春”茶的采摘季节,更因为春天的新绿也是“熙春”茶的颜色。至于后来“熙春”茶被称为“贡熙”茶,是为了夸耀“熙春”茶的名贵,也是因为“熙春”茶是进贡给皇室的“贡品”。还有一种附会的说法是,“熙春”茶曾进贡给康熙皇帝,所以就有了“贡熙”之名。

“熙春”茶是“屯绿”茶的一种,而“屯绿”茶则是来源于松萝茶;也就是说,“屯绿”茶的前身是松萝茶,当“屯绿”茶从松萝茶中分离出来的的时侯,“熙春”茶就自然而然地拔得了头筹。道理很简单,当用毛茶原料进行精制或精加工处理并提取出整齐匀净的成品茶(精制茶)时;无论是提取出长形或圆形的成品茶,在“屯绿”茶的产品结构中,都有“熙春”、“贡熙”等花色品类;这就是“熙春”、“贡熙”茶出类拔萃的先决条件。当然,“熙春”、“贡熙”茶和松萝茶不同的是,松萝茶问世后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而“熙春”、“贡熙”从松萝茶中分离出来后,却被人们誉为“绿色珍珠”。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先生主编的《中国茶经》记载:松萝茶的采茶技术,早在三四百年前就达到精湛的程度,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黄,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色黄。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于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屯绿”茶的炒制技术,就是在这种规范的基础上而发展完善的。

“屯绿”茶属眉茶,有珍眉、凤眉、特贡、熙春、贡熙等品名,主产地是安徽休宁、歙县、祁门、屯溪以及江西婺源等地;因历史上集中在安徽屯溪加工输出而得名;也是中国外贸出口之极品名茶。

茶叶专家陈宗懋先生在其主编的《茶叶大辞典》中对“屯绿”茶亦有介绍:屯绿,原产安徽省黄山市休宁、歙县、黟县、祁门东乡和屯溪区的长条形炒青绿茶,因历史上与本区相邻的婺源等地生产的炒青多集中于屯溪加工销售,故统称“屯绿”。据王镇恒、王广智主编的“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名茶志》记载:南宋以后,安徽江南茶区名茶生产全面崛起,明清时代达到鼎盛……。休宁松萝山松萝茶作为炒青型名茶的鼻祖,创制于明初,到明代中后期已远近闻名;明末清初松萝制法已传播到安徽南北和赣、鄂、闽诸省,成为一大宗茶品。松萝茶出口始于清康熙年间,至嘉道年间,出口兴盛,发明了松萝茶特别技术并逐渐演化为屯绿,分珠茶、雨茶、熙春三类,共10多个花色、品级。

珠茶:以其结构浑圆,形似珍珠而得名;分别按茶的大小和身骨轻重分为5个品级。

雨茶:以其形长似雨点而名,分别按茶型大小和身骨轻重分为5个品级。

熙春:结构为不规则的块状,多由芽头和肥厚叶子叠合而成,结成不规则块状;分别按茶块大小和身骨轻重分4个品级。

清道光年间的“屯绿”茶盛行二十四花色,即“十雨”、“八珠”和“六熙”。“十雨”是珍眉、凤眉、蛾眉、正雨、副雨、茅雨、眉针等;“八珠”为麻珠、宝珠、珍珠、园珠、虾目等;“六熙”指贡熙、眉熙、正熙、副熙等。

清同治年间的“大帮官堆”屯绿茶有“七珠”、“八蕊”和“三熙”。“七珠”是麻珠、宝珠、圆珠、虾目等;“八蕊”是蕊眉、珍眉、凤眉、针眉、香眉、雨前等;“三熙”是指贡熙、眉熙和熙春。

清光绪年间徽州歙县知府何润生在《徽属茶各条陈》中对屯绿茶也有介绍:“绿茶内分三总名,曰珠茶、曰雨前、曰熙春。熙春内分四等:眉正、眉熙、副熙、熙春;雨前内分五等:珍眉、凤眉、蛾眉、副蛾、茅雨;珠茶内分五等:暇目、麻珠、珍珠、实珠、芝珠。皆为洋庄(外销)。均内用锡罐,外装彩画板箱”。

“屯绿”茶从松萝茶中分离出来很多的花色品种,但基本制法与拼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是随着国际茶叶市场的需求而变化,在精制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进行花色品种的变化。而“屯绿”茶各花色品种,都是在反复的炒、筛分、风选、拣剔中产生,尤其是通过严格的筛选(园筛、转筛、扣筛、抖筛)、扇、撼等工艺后,才提取出各种花色品种茶,其长短、精细、轻重、形态、整齐匀称,甚至可以称为纯净。

二、熙春演变

“屯绿”茶为什么要从松萝茶中进行分离呢?茶叶专家说“成品茶中各种形态的花色组成,在过去称‘大帮’,就是产品结构”。而外销绿茶产品的结构,主要是指精制厂收购的毛茶原料,需要按其不同形态,通过复制作业(或称精制、精加工处理),分别大小、长短、粗细、厚薄、轻重,汰除杂劣,并分门别类,提取出来的整齐匀净的成品茶(或称精茶)。而收购的毛茶,顾名思义,是很复杂的,有香气滋味内质优次悬殊的,有形态大小不齐的,有烟焦劣变夹杂的等等。精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视各类毛茶原料,在分别内质品次、汰除劣异的基础上,整饬形态,提取相应产品,使之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这就是茶叶业内人士所说的,要“看茶做茶”;而内质特优的茶叶,为使外形整饬并能更好地衬托出产品的优美,就要特别细致的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好茶精做”。而有些形状粗壮的茶,内质不一定差,就要所谓“粗茶细做”。总之,都是为了发挥毛茶的自然品质优势,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屯绿”茶从松萝茶中进行分离、创制或改革,是徽州茶商经营理念的体现;从茶叶销售角度来看,也是徽州茶商坚持诚心为质、以义为利的销售理念的体现。如徽州茶商吴荣寿,在茶业经营的过程中就不断地进行革新,他以重金聘请制茶名家汪汉梁为总管,在选料与配方上融婺(源)、歙(县)两家为一体,制成了色香味焕然一新的“抽芯珍眉”和“贡熙”茶,从而在上海一举夺得绿茶评比魁首并誉满沪港等地。徽州茶商在经营茶叶时还注意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并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口味,不断地提高品位,这不仅体现了徽商的人本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徽州茶商经营思路之清晰和经营手腕之灵活。

据中国茶叶专家傅宏镇先生考证:“屯绿”全面创制或者改革是在1820年左右,当时徽州婺源东乡有俞德和、俞德昌、胡源馨、金龙泰等多家茶号,他们精心创制1000多箱高级绿眉茶,直运香港销给东印度公司;因为质量优、销路好、利润高,所以屯溪各家茶号立即仿效并全面经营、精制绿茶外销。

清光绪二十二年,黟县茶商余伯陶在屯溪长干坊设立“福和昌茶号”,以眉茶的制法为基础,精益求精地提取“抽蕊珍眉”运往上海出售,也受到了欧洲消费者交口称赞。而屯溪的一些茶号也在这一启发之下,在茶叶精加工时提取特等“贡熙”茶;而这些“贡熙”茶特别适合俄国消费者的嗜好;此后“珍眉”茶行销西欧,“贡熙”茶行销俄国,都成为了世界茶叶市场的畅销品。于是,在全国茶叶生产开始中落的清朝末年,由于徽州茶商的审时度势,并根据市场需求来不断地改进茶叶制作方法,从而给徽州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带来了新的生机,而那些大茶商们也从中获得了巨利。如徽州婺源茶商孙友樵,他继承祖业后在屯溪观音山扩大“怡新祥”茶号的规模,他尊重制茶师傅技艺的发挥和创新,他收购优质毛茶精制特珍、抽蕊、珍眉和特贡、贡熙等外销茶出口,所以,他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成为了茶界巨商。

据道光二十六年(1815)的相关资料记载,茶商江有科和其子江文缵,在歙县芳坑江氏祠堂以及漳漂等地租赁厅屋数间收购初加工后的毛茶,经过抖筛、减簸、拣茶、焙茶、风煸等多道工序,加工制作“松萝”、“雨前”、“圆珠”以及“熙春”、“贡熙”茶等品种,将成品茶装入锡罐并密封,外面还用彩画板进行包装,每箱装茶30斤至40斤不等;每年有200多担茶叶通过广州销往世界各地并获利颇丰。也正是由于徽州茶商知书识理,有较高文化素质,因此使他们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在拥有品质优良的徽州茶品的同时还具有十分灵活的经商手段,以至有了松萝茶和“熙春”茶的创新;从而浓墨重彩地写下了徽州茶畅销世界各地的历史,并在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开创了称雄世界茶叶市场的黄金时代。

清代是徽州茶叶辉煌的年代,茶叶种类迅速增加,红茶绿茶并驾齐驱;尤其是在松萝茶制作工艺和贸易兴盛的影响下,徽州遂成名茶荟萃之地;而祁门红茶、黄山毛峰、金山时雨茶等后起茶品之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致出现了祁红屯绿、毛峰称雄的局面。而“熙春”茶则是独树一帜,它以其美好的传说,优异的品质以及适合外国人的口味而畅销世界各地并风靡世界茶坛。有专家指出:徽州茶商能在海外贸易中一度执掌牛耳,除了具有徽商种种的优势,如有着悠久丰富的从商经验,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并讲究商业道德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血缘纽带与地域纽带在茶商的经营活动中发挥了特殊的效用。

正是由于徽州茶商的商业活动促使了地区生产关系的变革,也促进了徽州茶叶的兴盛和茶叶品种的增多以及茶叶品质的不断提高;所以,“松萝”、“熙春”茶在徽州茶商的贸易活动中频频崭露头角,最终得以行销世界各地。

三、熙春出口

“熙春”茶自诞生后很快就声名远播,她不仅为世人所重,争先恐后地购销于国内外市场,同时也成为世界闻名的茶叶之一。

早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我国绿茶中的珍眉、珠茶等还没有问世前,“熙春”茶就已经与松萝茶、武夷茶先后出现在欧洲并风靡世界。当时,出口的茶叶还没有经过后来称之为“精制”的工艺过程,但全都是国内已有盛名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所以,如同在国外文献上的松萝茶名被称作(singlo)一样,熙春被称为(Hyson);尤其是在中国茶叶风靡英国直至世界各地以后,有关中国各种名茶的名称,如武夷茶 (bohea)、熙春茶 (hyson)和松萝茶 (singlo)等;也就不断被英语借用;而tea 被英语借用后,就构成复合词如:green tea(绿茶)、black tea(红茶)等多达190 余个。

1610年,荷兰人首先从中国运茶到欧洲,而当地人对中国茶叶惊叹不已,认为茶叶是“灵草”也是“能治百病的药”,甚至把茶叶看成是“贡熙”(进贡给皇帝的佳品);很快,松萝茶和“熙春”、“贡熙”茶等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1660年,英国著名茶商托马斯•卡洛韦出版的《茶叶和种植质量和品德》一书说:“茶是很珍贵的一种饮料,价格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把它用作赠送客人的礼品”。尽管出口到欧洲的茶叶价钱昂贵,但是当地人只要能买到中国茶叶,也是“其价几何,在所不惜”;尤其是“熙春”、“贡熙”茶在大批出口后,欧美的商人将这种浑圆如珠的茶叶意译为GunPOwd(意为火药枪的子弹);也就是这种形似“枪弹”的茶叶,屡屡成为东印度公司采购单上的紧俏商品,成为西方商人掠取暴利的时髦饮品;所以说“熙春茶”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出口茶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传播到国外的名茶。

18世纪初期,“熙春”茶已大量输往国外并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当时,广州销到欧洲的茶叶,有红茶和绿茶两大类,其下名目繁多,常见的有松萝茶、珠茶以及熙春茶等。当时,“熙春”和“贡熙”茶在伦敦市场上售价甚高,“熙春茶”每磅卖价高达10先令6便士,因其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所以曾被人们美誉为“绿色珍珠”。到了19世纪中后期,“熙春”茶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年输出量约1万吨;输出初期以销欧、美为主,20世纪20年代起,以销西、北非为主。茶叶专家程启坤、姚国坤在《绿茶金三角及其优势》中指出;清代以松萝茶为代表的徽州茶出口量很大,清光绪年间其出口量约占全国茶叶出口量的90%;而早期输入欧洲的中国茶,是以绿茶为主。

依据英国东印度公司1702年的订单来看,其中松萝绿茶占了三分之二。从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的数字也可以看出,在1721—1730年间,东印度公司进口的武夷茶为336万磅,松萝茶为458万磅;因此可以认为,欧洲人早期饮用的茶叶是以松萝茶为主的炒青茶;如“熙春”、“贡熙”茶等。

1740年,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茶叶的账目中,就将进口的茶叶分为武夷、小种、松萝和“熙春”、“贡熙”茶等10种;而与松萝茶一同出口的“熙春”茶也是声名鹊起并风靡世界。在英国伦敦茶叶经纪人协会印发的报告中,有一种表格叫“伦敦茶叶进口、存货及提货之非正式估计中所用之平均重量”,就是对各种茶叶进行非正式估计时,所用之每箱平均重量。

如下表所示:

根据东印度公司的收购订单中关于红茶绿茶的分类统计,在1741年至1750年间,绿茶中的眉茶进口量是8029616磅,“熙春”茶进口量是1320166磅,珠茶和其它绿茶的进口量分别是161646磅和9338磅。通过这个分类进口统计,我们清楚地知道“屯绿”茶以及眉茶、珠茶和“熙春”茶其时的贸易情况,同时也表明了它们在茶叶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1750年瑞典“卡尔亲王号” 商船来华,随船牧师为瑞典博物学家彼得•奥斯贝克,他在《中国和东印度群岛旅行记》一书中,对于茶叶有着详细生动的记述;他在书中提到了十余种茶叶,并详细地记述了“卡尔亲王号”返航时运载茶叶的清单:如武夷茶(红茶)共 2885箱,1030642磅;工夫茶 1071大箱和288小箱,共96589磅;“熙春”皮茶共140箱,7930磅;“熙春”茶共31桶,2206磅;其他各种茶1720罐,3557磅。由以上资料可见,当时瑞典商船的运输货品中,茶叶所占份量之重。 而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所签订的1778年各船舱货合约中,购茶情况如下:从广州“十三行”潘启官那里订购的屯溪茶和松萝茶2000担,贡熙茶200箱;从瑛秀那里订购的屯溪茶和松萝茶2000担,贡熙茶200箱;从浩官那里订购的茶为贡熙茶100箱;从石琼官那里订购的茶为贡熙茶100箱。另外,英国东印度公司对1773年3月至1782年9月的10年中,公司在英国市场上所售出的茶叶进行了统计;屯溪茶、松萝茶1832474磅,贡熙茶218839磅。当时,英国市场的茶叶销售价格是:属于红茶的白毫每磅15先令,工夫茶每磅14先令,普通武夷茶每磅12先令;属于绿茶的熙春茶售价为每磅36先令,珠茶售价为每磅18先令,普通绿茶每磅15先令。

1784年,由于英国对茶叶的需求较大,英国东印度公司卖给本国茶商的茶叶价格也开始走高:如武夷茶每磅44便士,松萝、“熙春”茶每磅121便士;此时法国、荷兰、丹麦、瑞典的走私茶价是:武夷茶每磅19便士,松萝、“熙春”茶每磅69便士。而在当时英国伦敦的市场上,松萝、“熙春”茶每磅售价十先令六便士。1820年以后,“熙春”茶开始销往英国、俄国和美洲;到了1862至1874年间,“屯绿”和“熙春”茶外销竟多达十万引。

茶学专家陈椽在《茶叶通史》中说:“屯绿”茶自明末开始产生后,就成为主要的外销茶,至1821年至1850年时,“屯绿”茶每岁外销至五、六百万引(每引旧秤120斤),这还不包括走私茶和贡茶。到了1845至1846年期间,茶叶价格不断攀升,以绿茶“熙春”和小珠最高,每担可售银46两左右(含出口关税);其次是雨前绿茶,每一担约售40两,最低是屯溪茶和工夫红茶,每担约售24至27两。当年,茶叶平均售价为37两,其中“熙春”茶的售价比屯溪茶高出约一倍。

1751年,广州出口茶叶的价格为松萝每担20.66担,贡熙每担41.13两。至177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两艘商船所购的贡熙茶竟然高达每担58两白银。

而到了1790年,英国伦敦皮卡迪利大街212号售茶价格表明,红茶价格已经明显低于绿茶,所售价格最低的“绿茶每磅5先令6便士至6先令”,最低的红茶为“武夷茶每磅4先令4便士”,质量最优的绿茶为极品熙春茶,标价为14先令到16先令。

“熙春”茶在美国也有销售。美国华茶输入早期多为低级的茶,后来发展到输入较高级的茶;尤其是19世纪后,品类高的绿茶,如“熙春”、雨前、副熙茶的输入量开始增加。到了1837年,“熙春”等绿茶占进口茶总数的4/5以上。中美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所以中美茶叶贸易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鼓励,并制定了有利于茶叶输美的税收政策。1789年,美国开征茶税,红茶每磅15分,圆茶及珠茶22分,贡熙、雨茶(珍眉)55分。至1900年,广州尚有一部分“贡熙”及副熙茶输运出口。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清光绪年间徽州歙县知县何润生,在1896年撰写的《徽属茶各条陈》报告中说:“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一引为一百斤);歙、休、黟次之,绩溪又次之。这四县每年共计约销洋庄四五万引,均系绿茶。绿茶内分三总名,珠茶、雨前、熙春;皆为洋庄,均内用锡罐,外装彩画板箱。箱分三名:二五双箱、连罐计重不过一十一斛有奇;三七箱,连罐计重不过十二斛有奇;大方箱,连罐计重不过十五斛有奇。三七箱高一尺四寸,阔一尺二寸;二五箱比三七箱小一码,大方箱比三七箱加一码。胥有准式,每箱可装细茶四十余斛,粗茶三十余斛。徽州内销茶不及十之一二,专用篓袋盛储”。

四、熙春美誉

“熙春”茶叶底嫩匀,卷曲嫩绿,茶叶入水慢慢舒展,口感淡雅青涩;而上品“熙春”茶在谷雨前采摘,汤色金亮,色泽绿润,香味醇浓;其内质与相应品级的绿茶相比,具备味厚汤清,汁浓耐泡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风味和良好的品质,使得“熙春”茶出口到国外以后,不仅是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其身影和名声也在国外的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以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字记录。

“精艳彩瓷播清馥,青翠熙春注享客;诗人浸润玉液里,华堂满飘习习香”。这是爱尔兰每年举行的盛大“诗节”中无名氏的一首“品茶”诗,辑在1752年刊行的诗集中。这首诗出自于美国威廉•乌克斯所著的《茶叶全书》第488页(中译本漏译,是中国茶叶专家钱樑先生翻译的)。从那以后,英国名诗人如霍谷森、拜伦及荷美思等诗人,都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留下了关于“熙春茶”的吟诵和赞美。

1773年,苏格兰浪漫主义诗人费格森在赞誉熙春与武夷名茶时,写道“爱神永其微笑兮,举天国之芳茶而命之,沸煎若风雨而不厉兮,乃表神美之懿微……,女盖为神致尔虔崇兮,彼因胜之甘液,唯熙春与武夷”。而在艾默生的作品《色诺芬尼》第一节中,也有关于“熙春茶”的记载。

1785年,美国人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记载:英国保守党政客Rolle为英国自由党员数人所作的(《THE ROLLIAD》鲁里之流)诗中有一首云:“茶叶本多色,何舌犹能穷?熙春与武夷,此绿彼又红;松萝与工夫,白毫和小种,薰花真芳馥,麻珠更稠浓。”由此可知“熙春”茶在国外的影响。当然,“熙春”茶能作为外国诗人吟咏的对象,可以想见在它们成诗之前,已经是在当地社会流行得相当普遍和久远了。

16世纪末,许多欧洲人写的关于东方的著作中都述及中国茶叶的知识。当时,英国文化艺术界以茶为题材写了许多的作品,如1663年,瓦利向查理二世饮茶皇后卡特琳祝寿时写的一首茶诗,其中有“月桂与秋色,美雅与茶比……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去烦累”。 1771年,英国爱丁堡发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版“茶”条下有这样的记载:“经营茶的商人根据茶的颜色、香味、叶子大小的不同把茶分成若干种类。一般分为普通绿茶、优质绿茶和武夷茶3种。其它品种的茶似乎也都可以分成这3种。……“熙春”茶和珠茶等高价优质绿茶都属于此类。武夷茶比以上两种叶子都小,颜色比其它品种更深,有时发黑,口感、香味均宜,口感似乎是涩中带甜,绿茶好象都是紫花地丁的香味,而武夷茶则带有蔷薇花香。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及的是“熙春”茶、珠茶都是“屯绿”,而文中所指的普通绿茶和优质绿茶,应该是指“屯绿”茶和松萝茶。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经由纽约开往广州,开始中美茶叶的直接贸易,此后华茶源源入美;当松萝和“熙春”茶进入美国市场后,同样也是留下了值得我们回味、重视并研究的茶叶文献史料。

1803年,美国纽约晚报上刊载了一则茶的广告:“新到二百零五箱上等贡熙茶,华脱街182号Elljsuane公司启。”

1816年,在美国纽约报纸上又出现了茶叶拍卖广告,名松萝茶区所产者,由John Hone主持拍卖,地点在自由街Astor码头”。

1817年,清朝廷命官蒋攸锬在奏折中说;“闽、皖南人贩运武夷、松萝茶叶,赴粤省销售,向由内河行走;”禁止“出洋贩运”。

1836年,在美国菲列特尔菲亚市,报纸上又刊出一条关于中国茶叶的广告,全文如下:“茶叶——兹有大帮(文中的“大帮”是指“大帮官堆绿茶”。)茶叶专家钱樑先生说:“成品茶中各种形态的花色组成过去称大帮,就是产品结构”。)各种包装之贡熙、珠茶及圆茶出售,品质优良,如蒙光顾,请至Soutn Front街十三号,Osamuel M.Kempton公司启。”

美国医生、作家赫漠兹在《波士顿茶会谣》中,也写道了“熙春”茶;他说“……犹辨得熙春香气,自由之茶杯依然充沛,满常新之奠灵甘醴……。”

茶叶为西方贸易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以至历史学家普里查德认为“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而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徽州“贡熙”茶获得了博览会金奖。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在二十世纪以前西人所寻求的中国商品中,唯有茶叶在中西贸易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尤其是徽州的松萝茶和“熙春”茶,在长达几百年的中西茶叶贸易活动中,一直是拥有良好的品质、美好的声誉和绝对的话语权。

五、专家阐述

中国茶叶专家钱樑先生《论贡熙》(兼论外销绿茶的产品结构和发扬品质优势问题)文中,专门介绍了“贡熙”茶的溯源、演变以及在外销绿茶产品结构中的地位等等。1983年12月,中国茶叶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钱樑先生《论贡熙》这篇文章作为学会提供大会的论文之一;1984年,这篇文章还载于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第2期的《中国茶叶加工》杂志。

钱樑先生在《论贡熙》文中指出:1843年五口通商后,上海外商云集,不久即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尤其是因为上海接近产茶省区,就成为了茶叶对外贸易中心,出现了如1886年的空前大发展。经过长期积累的产销实践经验,外销绿茶已大都在生产集散地设立复制茶厂(茶号或称内栈)收购茶农毛茶,通过分类分档装箱后运到口岸,经过洋庄茶栈卖给洋行出口。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外销绿茶的货源已基本形成两大系列:一是路庄系列,称为路庄茶,另一是土庄系列,称作土庄茶,不论是路庄茶或土庄茶,长形茶或圆形条的产品结构中,都有贡熙或熙春、付熙等花色品类。

钱樑先生在《论贡熙》一文中还阐述了“贡熙在外销绿茶产品结构中的地位”,他明确指出:“这里所指的外销绿茶产品结构,主要是指精制厂收购的毛茶原料,按其不同形态,通过复制作业(或称精制、精加工处理),分别大小、长短、粗细、厚薄、轻重,汰除杂劣,并分门别类,提取出来的整齐匀净的成品茶(或称精茶)。钱樑先生还明确指出:“贡熙或熙春这个花色,在外销绿茶产品结构中,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任何地区的毛茶,不论是圆茶或是长茶地区,毛茶总是毛的,不可能纯净的。为整饬好长茶必须分离出团曲的原料;同样做圆茶也必须分离出长扁形和粗松的原料。不然,也用不到“精制”这个环节了”。“例如产制眉茶的皖南地区1938~1939年的路庄大帮构成,整个屯绿为抽珍(特别珍眉)占18%、珍眉占31%、抽贡(特别贡熙)和普通贡熙占33%、正副针眉占18%。祁门枭溪口大帮的构成为抽珍占17%、珍眉占37%、抽贡和贡熙占33%、正副针眉占16%;歙县大帮为抽珍21%、珍眉41%、抽贡和贡熙16%、正副针眉20%、虾目2%;婺源大帮为抽珍14%、珍眉22%、抽贡和贡熙38%、正副针眉26%”。 之所以举这些例子,是因为钱樑先生认为:“解放前的这段时期,因没有上海土庄茶的干扰,茶批最正常,且是钱樑先生在1938~1939年间亲自参加收购评价和在港主持外销的情况。成品茶品质较好的屯婺祁大帮,抽贡、贡熙产品都占30%以上,多到38%;较差的歙县大帮、抽贡、贡熙则只占16%。这说明抽贡、贡熙提取多的,眉茶质量也随之提高,而在总的价格上也有裨益。当时各花色收购价格都分五等九级,抽珍按品质高低中准价为每50公斤95元,高到120元,低限60元,不及格的还可降低;珍眉中准价为65元,高可到90元,低到49元;抽贡中准价为70元,高可到92元,低可到52元;普通熙春中准价为40元,上可到51元,下可到29元,有不少内质好的大帮中的抽贡、熙春价格比内质差的大帮中的抽珍、珍眉价格还要高”。

钱樑先生还根据自己保存的资料,披露了熙春茶在当时的卖价;他说:据我手中存有的资料,“贡熙中上级(抽贡)每50公斤111.25元,中级80.20元、中下级59.50元、普通级42.25元,而珍眉上级140元、中上级111.25元(以上为抽珍价)、中级82.50元(包括部分内质差的抽珍)、中下级71元、普通级53.75元,价格基本与抽珍、珍眉差不多。而当时的平水一号珠茶为60~82.5元,二号、三号珠茶为38~50元,就是说比平水珠茶的价格要高得多”。

钱樑先生说,“贡熙类产品50年代的价格也是最有利的,当时眉茶出口换汇率一般平均已在3元以上,珠茶为2.7元左右,但贡熙类产品都在眉茶、珠茶以下,特贡不到2元,是经济效益最高的出口绿茶品类”。

后 记:

“熙春”茶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身价不菲,并和“松萝”、“屯绿”茶一起创造了风靡世界的奇迹。也正是“松萝”和“熙春”茶厚重的历史积淀,让“松萝”和“熙春”茶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茶,同时也成为了中国茶叶品类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这无疑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 对于时今的茶人来说,如何把茶和民族文化、民族感情和民族气节深深地联系在一起,让国饮成为世界之饮,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综观“熙春”茶风靡世界的历史进程和巨大荣誉,我们应该从“熙春”茶中传承什么、得到什么、弘扬什么?想来,一方面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和敬畏之心,恢复、保护和尊重传统的中国茶叶;另一方面是应该利用人类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瞄准现代生活需求,打开创新思路,理性取舍得失,真正让茶叶这个天地灵物致富茶农、造福人类!

【摘自2016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郑 毅(安徽黄山),系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旅京同乡共襄盛举 徽茶扬名圣路易斯——从茶磁赛会公司说开去

提起世博会,人们一定会马上联想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以设施先进、理念超前、布展新颖而著名。而当时的中国,民国初奠,气象丕新,北京国民政府高调参展,赛品丰富,获奖众多,成果巨大。一直以来,国人视巴拿马赛会获奖为莫大荣光,沿袭至今仍以“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作为商品宣传的特殊符号,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嗅觉灵敏的国际会展商更是迎合国内商家的这种需求,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办了一届又一届,据称到2022年,就己经办到了第107届。

作为国际贸易大宗商品的茶叶亦复如是,“该茶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更是不绝于耳,似乎其他各种博览会奖项在“巴拿马赛会”那耀眼的光芒下都黯然失色。

不过,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早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举办之前,中国茶叶就已经走出国门,多次参加各类国际赛会、博览会并频频获奖。其中,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不仅中国茶叶备受国际商家青睐和追捧,还引出了一段包括祁门实业家与休宁状元郎在内的旅京安徽同乡共襄盛举,祁红徽绿扬名美利坚的茶坛佳话。

(一)

1904年,在圣路易斯安那举办的万国博览会,是美国政府为纪念1804年从法国人手中购得圣路易斯安那州属地而举办的百年庆祝系列活动之一。美国国务院向各国政府发出了邀请参展的官方邀请函。当时的晚清政府刚刚经历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略,内外交困,摇摇欲坠。“一种求生本能或王朝自救意识,终于把一个油干灯枯的颟顸王朝推上了改革之路”。主导“清末新政”改革运动实施的清朝政府非常希望借这个机会登上世界舞台,加强与他国敦睦邦交,一展大清国风采。

清廷外务部的一份奏折写道:

闻美国此次散鲁伊斯(“圣路易斯”译音)赛会,其国家拨给该会巨款以赞其成,各国均特派大员赴会,盖因此举与交涉邦交显有关系,而于商务尤为有益。中国物产甲于全球,徒以工艺未兴,商情涣散……亟应加意讲求,期于工商诸物,有所裨益。惟赛会一事,内可维持商务,外可联络邦交,虽当库藏奇绌之时,不得不勉为其难,力顾大局。

经慈禧太后允准,清政府决定受邀参会。这是中国首次派遣官方代表团参加世博会,其历史意义尤为重大。

1903年1月5日,朝廷委任贝子溥伦(1869—1925)为中国参展代表团正监督(注:即团长),首批留美幼童、耶鲁学生、候补道黄开甲(1861—1906),东海关资深税务司柯尔乐(Francis A.Carll,1861—1930)担任副监督(注:即副团长),委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等人协同办理一切赴美博览会事宜。3月20日,溥伦贝子提出的参展经费75万两预算报告,获慈禧的大力支持。在朝廷和各地方督抚合力之下,参加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有序进行。

几乎在同时,朝廷派遣庆亲王奕劻的长子、固山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署外务部左侍郎兼户部右侍郎那桐等率团赴日,考察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五届劝业博览会。大阪博览会的成功经验,直接促进和加深了清廷对于博览会展示、竞赛功能的认识,也无形地产生了一股拉力,牵动晚清政府对实业的革新。在载振贝子等人的奏请下,清廷决定成立商部,慈禧太后特降谕旨:“前因中国商务素未讲求,特设专官,振兴一切路、矿、农、工诸政,以载振才具开展,又经出洋留心考察,简派为该部尚书。”载振贝子成为中国商部的首任部长。商部的成立,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农与重商政策之间的一次重大调整。晚清政府这一次的重大职能转变,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图片来源:(美)居蜜主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中国参展图录》

(二)

随着新政的艰难推行,晚清社会心态和风气也渐渐从保守闭塞走向开放。西风东渐,海外办赛会的成功范例开始引起一批先知先觉之有识之土的关注和思考。据学者考证,为筹备参加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参展品主要由海关总税务司协调,由各通商口岸、地方政府及民间组织提供。但国内第一次出现了以参加博览会为目标而专门组建的公司,这一创新之举引起朝野各方的高度关注。赴美赛会正监督溥伦在为粤商创立广业公司事致外务部咨呈称:“据户部主事梁用弧、候选道邓廷铿呈称,窃闻美国在散鲁伊斯地方开设赛会场,并请中国派员招商办货赴该会陈赛。司员等生长粤东,本省商情较为熟悉,现招集粤商创立广业公司,约鸿资二十万元,办货到场会赛。”户部主事梁用弧、候补道邓廷铿募集二十万两招集粤商创立的“广业公司”,就是以专门招商办货参展为目的而组建的。由安徽同乡创设的“茶磁赛会公司”也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早在朝廷甫定参加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寓居京城的安徽籍在朝官员即开始联合商议参会事宜。台湾学者赵祐志在查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馆藏《外交档·各国赛会公会》后认为,“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候补知府王善荃认为茶、磁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中国欲制胜‘尔战’必以此二者为先,故与工部郎中苏锡第、刑部郎中苏宗秦、刑部主事汪守珍、刑部主事许世英、候选县丞黄立中、廪生许恩禔、内阁中书康达等创设‘茶磁赛会公司’。该公司不仅呈报商部请领执照、招商,更编写《制茶说帖》、《制磁说略》等,刊登于报章,并言将选派通西文者,赴欧美考察茶、磁等,参展后的心得也将公布于报章。”从目前手头可以查到的资料看,赵祐志所列参与创设茶磁赛会公司的人员,均为安徽籍人士。可以说,茶磁赛会公司是由安徽籍旅京官绅共同邀集而创。分省补用知府王善荃(1869-1923),安徽庐江县人,字仲芗,清朝拔贡。后任北洋政府福建闽海道道尹,署福建省政务厅长,安徽省会警察厅长兼全省警务处长,安徽省道局局长等职。工部郎中苏锡第(1874—1924),字慕东,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京都工部任职,深得工部尚书铁良器重。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常务次长。刑部主事汪守珍(1875—1946),字聘耕,安徽广德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光绪二十二年(1896)拔贡,任刑部主事、京师外城巡警总厅佥事等职。候选县丞黄立中(1871—1938),字执甫,安徽祁门人,同盟会员。辛亥后任伊犁临时政府财政部长,后转任新疆财政司司长。曾当选国会众议会议员。刑部主事许世英(1873—1964),字静仁,安徽秋浦县(今安徽省东至县)人。1892年中秀才,1902年任刑部六品主事。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是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福建巡按使、安徽省省长等。内阁中书康达(1877—1946),字特璋,安徽省祁门县南乡礼屋人。自幼聪敏好学,仰堂祖父康水心资助,于光绪十四年(1888)考入县学,十九年(1893)入安庆安徽大书院,二十二年(1896)转入北平通艺学堂,二十三年(1897年)获拔贡第一名,授内阁中书。因崇尚新学,作文犀利,痛砭时弊,为康有为等所器重。在北京时,康达先生结识了许世英、吕调元(安徽太湖县人)和许承尧(安徽歙县人)、黄思永(安徽休宁县人)等安徽同乡,并与许世英、吕调元结为盟兄弟。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清政府派固山贝子载振率特使团赴英祝贺新国王继位,顺道考察欧美及日本等国。1902年10月11日,刚刚结束访问回京半月的载振,即向光绪帝上递《敬陈管见折》。他在奏折中认为“赛会为商务最要关键,国家不惜津贴巨资,使商人挟赴他国赛会,收效至速。”建议各省选派官绅劝导“富商良匠”,积极准备参会。随后光绪皇帝谕命政务处、外务部对该折进行讨论议覆。政务处、外务部也都给与积极的肯定和回应。在得知该讯息后,经皖籍同乡商议,以祁门人、内阁中书康达名义着即上书载振贝子,恳请代奏设立茶磁赛会公司请旨饬官保护。为恳请代奏事,窃维中国物产富饶,甲于五洲,自互市以来,商战日绌,年甚一年。即茶磁两宗,为中国独擅之利,亦听洋商任意抑勒,莫可如何。其故,由于彼之所有能运之以来,我之所有独不能运之以往,遂使太阿倒持,漏卮外溢。洋商得以操纵自如,所以出口入口远不相敌也。伏读九月初十日,贝子爷所上《敬陈管见》一折,首以商务为亟亟,而于赛会一举,加意讲求,选派官绅劝导赴赛,并照通例免税,派船遣送,免收川资。种种维持,凡以振兴商务,收回利权。幸蒙圣明俞允,中外有识之士,无不同声庆幸,以此举为中国商战之一大转机。凡有血气者,宜如何黾勉从事,踊跃争先,庶无负此良法美意。夫欲制胜于商战,举中国所有者,应以茶磁为大宗,而茶磁之销路,应以欧美两洲为最畅。从先茶磁出口,皆洋商在华购买,其由华人自行运往者甚少,既无由悉其奥妙,亦莫能争自濯磨,故华茶日见减色。而英商搀入印度茶,乃反称上品。华磁不合西式,而东洋劣等之磁,反觉畅销。此可知今日茶磁两宗,不能广行于西国者,非工艺远逊彼之故,亦由经理未得其人也。职等不才,平日颇知究心商务,而于茶磁两事,尤所深悉。现在邀合两行殷实之家,业经商定,专办赛会公司章程,集有巨款,拟在祁门监制红茶,在景镇烧造磁器,务在翻新涤旧,择精选良,届期运赴美国会场,当场比赛,以期夺帜遐方,增光君国,于通商大局不无裨益万一也。惟是华商赛会,从前本属寥寥,今当创办,集款至数万金之多,且欲另行招股扩充。苟非奉有明文及一切保护之权宜,则亦未敢冒昧从事。不揣冒渎,恳请代为奏明立案,并请旨饬下商务大臣,照章优予保护,尽力维持,则所以抵制外来之货物。虽属有限,而其可以恢复已有之权利,实觉无穷,职等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资料来源:《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42下)第213—216页。

紧接着,分省补用知府王善荃于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1903年2月2日),也向清廷外务部呈递《创办茶磁公司届期运赴美国赛会恳批准发给文凭并请咨南洋大臣保护附呈专办出洋茶磁赛会章程由》。此时的清廷外务部即原来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了使自己的统治模式与西方列强趋同接轨,1901年7月24日,清廷颁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着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仍为朝廷主管外交、通商等事务的机关。

康达和王善荃分别呈送给商部尚书振贝子和外务部的禀文,内容基本相同。两份禀文均附有《中国茶磁赛会公司章程十条》。

章程第二条明确提出:“本公司茶磁既分两路,当择地分设制厂。茶以安徽之祁门为最,则制茶厂设于祁门;磁以江西之景镇为佳,则制磁厂设于景镇。相维相系,不蔓不支。所有两厂如何明定章程,布置一切,必须因地制宜,随时商定。”在章程第三条中还称:“本公司同志内有明于制茶者,另有制茶说帖;明于制磁者,亦另有制磁说略,均非冒昧从事,容缓必刊布报章,质诸海内高明。”

《清宫万国博览会档案》书影

王善荃致外务部呈文附件(1)

王善荃致外务部呈文附件(2)

梁启超先生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民丛刊》对此事曾有过报道:“中国以茶业为最大宗,而近日业此者多亏本,缘外国种茶日盛,中国种茶及制茶之法未能改良,故也。至于磁器,则外人首推中国。茶磁二业,苟悉心考究,推广利益,则中国商业不患其不进步也。现安徽绅士康达、黄思永创办茶磁赛会公司,禀请振贝子代奏。茶磁分设制厂,茶以安徽祁门为最,制茶厂设于祁门。磁以江西景德镇为最,磁厂设于景镇。刊布制茶说帖、制磁说帖。各设董理,互相维系,招商入股,具报通商大臣立案,将来亲赴美国会场会赛云。”康达等在邓实主编的《政艺通报》之《艺书文编》栏目内发表了《红茶制法说略》和《制磁说略》,并被当时颇具影响的《大公报》、《商务报》全文或摘要转载。

一百多年后,康达的《红茶制法说略》作为唯一一本有关红茶的专著,被收入郑培凯、朱自振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和朱自振先生、沈冬梅博士编著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中。

资料来源:《政艺通报》艺学文编卷一1903年第二卷第1期、第4期

不久,王善荃、康达等人的禀呈得到清廷外务部的回应。

1903年3月4日《申报》载:“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奉外务部批,据禀已悉,该守等拟创办茶磁公司,装载货物前赴美国赛会,系为振兴商务,挽回利权起见,自可准行。其所运出口货物,确系赛会之品应准。该公司届时报明件数若干,禀请南洋商务大臣照章发给凭照,准予免税,本部已照录原呈等件,咨行南洋商务大臣并知照赛会正监督矣。此批。”

资料来源: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档案02-20-002-02-001

由安徽旅京官绅动议创办的茶磁赛会公司得到了官方的正式批准。

(三)

拿到了官方的正式批文,茶磁赛会公司随即在上海虹口七浦路正式成立。众推休宁状元黄思永之子黄中慧为公司总办。黄思永(1842—1914),字慎之,号亦瓢,安徽休宁人。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状元。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投身实业,开办北京工艺商局,并投资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与江苏南通籍状元张謇一起被尚书载振聘为头等顾问,被时人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黄中慧(1870—1923),字秀伯,黄思永之子。早年曾赴美留学深造,受西方思想熏陶至深,在实业上亦颇有成绩。清末以分省补用道职随伍廷芳出使美国,任首席参赞。黄中慧毕竟受过欧风美雨的熏陶,具有超前的现代企业意识,接任茶磁赛会公司总办后,即公开在报刊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要求重新修改公司章程。当时的舆论普遍给予正面支持。汪康年主办的《中外日报》在节录登载黄秀伯说帖时,专门前加按语后附跋,强调意义,以示认同。按:茶磁赛会公司系寓京各官绅禀请外部批准,并咨行商务大臣保护免税,其立基甚善。惟闻总办颇难其人,尚未举定。该公司创办各董,现在京师会议,拟举黄观察中慧充其选。而黄观察因此事重大,为时又促,再三力辞。并闻黄观察拟将章程重行改妥,足孚众望,始肯接手。本馆昨见其所拟之说帖,于办事之条理极为周币,足为吾国近日办理公司之针砭。……故知公司非不可为,而多累于办理之未善,即贵于有一定权限严责成之章程,以除弊于未萌也。”根据黄中慧的意见,茶磁赛会公司对公司章程重行改订。上海《新闻报》于1903年5月2日和3日全文刊载了重订后的茶磁赛会公司章程:一,本公司为开风气与商务起见,于壬寅冬间由寓京各官绅联衔具禀创立,公司已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蒙外务部王大臣批准立案并咨南洋大臣商务大臣优予保护,凡赴会之品出入口岸,概行免税。二,本公司所办之事专以茶磁两项为主,各选精于此道,熟悉情形者为之董理以专责成。……十三,凡此次所订章程,一经刊布,即为定议,凡我同人皆当遵守。至有未尽未详之处,可随时设立问题,由股东公议施行。创办诸员及总办司事皆不得擅自纷更,以严权限。茶磁公司还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股书,募集资金。《招股书》一经发布,拥趸者众,引来各省官绅巨贾纷纷入股。茶磁赛会公司经黄岫北观察改订章程,法良意美,颇孚众望。各省闻风入股者颇多,如湘抚赵中丞尔巽汇到三千元,奉天增(祺)将军汇到一千五百元,两粤官场入股者尤众,颇有成数,而粤东方某代招至十余万元之多。赵尔巽(1844-1927),字次珊,号无补。奉天省铁岭人。曾任四川总督、湖广总督、东三省总督、清史馆馆长等职。增祺(1851-1919),字瑞堂,伊拉里氏,满洲镶白旗人。曾任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擢福州将军,充船政大臣,兼署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

清末重要政治人物的入股参与,使茶磁赛会公司平添了不少底气。

(四)

不久黄秀伯因故退出,因丧母而回原籍丁忧在家的太平(今黄山区)人苏慕东(锡第)被同乡推为总理。苏慕东接任后,立即根据赛会前方反馈来的信息,对公司征集的赛品种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扩充。如该公司“原仅设厂祁门制造红茶,嗣查绿茶在美销场更旺,已于徽州屯溪开厂制造,明年拟更推广在婺源添设茶场,多制精品以备赛会。并拟在会场建设中国茶楼,并多储名种,以备各国赴会之人尝茶品味,且多备小箱在肆出售,以广销路。”公司总董王仲芗(善荃)将调整事由专门向清廷外务部作了报告。据外务部档案载: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初四日收分省补用知府王善荃等禀称,窃职等创办茶磁出洋赛会公司已于光绪二十八年禀蒙批准咨行在案。惟原呈制茶说帖专指红茶而言,今经工部郎中苏锡第、刑部郎中苏宗秦、刑部主事汪守珍、工部七品小京官左坊考查美洲嗜好绿茶较红茶尤甚,出而集股与职等合办出洋赛会一切事宜。现已在出产绿茶最优之处加工选制,以备届时赴赛。……职等皆供差供职在京,惟丁忧工部郎中苏锡第熟谙商务,洞达外情,其上海茶磁赛会总工司一切事宜,由该郎中一手经理。所有公司添制绿茶,应恳批准归并前案办理,并恳再行咨明南洋大臣、商务大臣立案等因。苏锡第也就办理茶磁赛会添置绿茶等事向赴美国赛会正监督溥伦作了禀报,争取支持:前工部郎中苏锡第为禀请札派以便遵照而资保护事,窃司员前以承重内艰回籍,旋经创办茶磁赛会公司王善荃等充举公司总理,禀明外务部并蒙咨行南洋大臣、商务大臣准予免税在案。盖以茶磁两项均须考究,而出洋赛会之品,尤宜精益求精,不得不有人专理其事。当此请求商务之时,自应仰副国家鼓舞振兴之意。然事艰任重,未奉札饬,无所遵循。且内地运货以及将来出洋终恐有窒碍难行之处,事关赛会大局,实为中国工商之前途所系,除经王善荃等禀明外务部立案外,所有司员办理茶磁赛会缘由,理合具禀正监督台前,即乞恩准给札,以便遵照办理。谨禀。溥伦专门给外务部致函,除将苏锡第禀文转抄外,并称:

查该郎中呈请情形,与贵部先后咨称各节尚属相符,自应准如所请,除给札外,相应咨呈贵部查照可也。

资料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编:《清代外务部 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 中美关系卷 第6册 国际会议》,中华书局, 2017年第146-149页。

《新闻报》也以《茶磁禀牍述闻》为题作了公开报道。

资料来源:《茶磁禀牍述闻》,《新闻报》,1903年8月31日第2版。

可见,茶磁赛会公司征集赴赛赛品之事,得到了朝野各方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开赛日期的迫近,参赛的货物也陆续筹齐并运抵圣路易斯。《东方杂志》曾载,“中国茶磁赛会公司会员康君达章(注:应是康(达)特璋之笔误)现向江西景德镇定造各种瓷器一百二十四箱并

附带徽州所产金豆三十二石,转运美国圣鲁伊斯赴赛。”

(五)

1904年4月30日,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正式开展。由中国茶磁赛会公司选送的红绿茶叶在赛会上大受欢迎。据会场传来的消息:“自中秋后,各货逐渐销动,红绿茶则全行售罄,缘各国茶叶互相比较,独推中国为第一,现有可以奖给超等文凭之说,会场中播扬已遍。除零售外,尚有三万磅皆为纽约伯兰克茶行全数包销,更有其他茶行加价五百元至一二千元向公司争购者。该公司总理苏慕东部郎以信实为重,悉行谢去。伯兰克茶行重向该公司订立永远交易之合同云。”在家乡安徽,由陈独秀先生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万分,迅即在该刊《时事》栏目发表《圣路易赛会华茶的价值》一文,称:“圣路易赛会中国各样货物都是滞销得很,而且受人糟踏的事也很多哩,只有红绿茶,统概都卖罄了。因为和各国的茶叶比较起来,要算中国第一……这件事真是中国第一件有体面的啊!我们安徽省产茶的地方也很多的,各处种茶制茶的人听着,以后格外要顶真才好哩。”接下来的评奖,由推举的各参赛国考查员进行查考。“华历七月二十三日,美员公举考查品物之人,每国到有数百人者得举一员,中国人数不及五十,而竟得举七员,可谓破格优待矣。计京师工艺商局举三人,上海茶磁公司举二人,广东荣昌公司举一人,与是役者均给宝星一枚。”评奖结果公布,“商部茶磁赛会公司运往美国赴赛之茶磁,计所赛之茶,各国均甚推许,己得超等文凭。惟磁器则只得头等奖牌。闻赴赛苏部郎有函致康舍人,嘱其再行多备佳茶,以为运往比国赛会之用。”“上海茶磁赛会公司近接美国会场函云,除茶得超级文凭、磁得金牌外,总理苏慕东部郎亦得美国酬奖特别金章。”

据学者研究,本次博览会中国共有包括各口海关在内的 72 家参展单位提供展品,茶磁赛会公司提供了5类3775项的展品。“中国一共获得了191项奖励,其中超等文凭36个,金奖66个,银奖57个,铜奖32个。”茶磁公司的红茶、绿茶均获超等文凭。虽然公布的没有具体获奖的茶叶品名,但从组织赴赛茶品的区域及执行人推断,获奖的茶叶就是祁门红茶及徽州绿茶。可见,早在1904年,以祁门红茶等为代表的安徽茶叶就已经问鼎世界博览会,比众所周知的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整整提前了11年。

图片来源:李爱丽:《晚清美籍税务司研究 以粤海关为中心》附录二

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大奖牌正面

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大奖牌背面

图片来源:仝冰雪著《世博会奖牌收藏与鉴赏 1851-1958》

此次赛会对近代华茶发展有根本性影响的另外一个事件,就是上海茶磁赛会公司与美国纽约伯兰克茶行“订立永远交易之合同”。以赛会搭建的平台,中美茶商互信共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它开启了中国茶叶对外自主经营之先河。据上海《时报》、《新闻报》载:此次白兰克茶公司与茶磁公司订立合约计有要义二则:一系茶磁公司运至圣路易城万国大博览会场陈赛之绿茶红茶计五十八种,除在会场零售外,仍存四万余磅全数归白兰克茶公司一家独买。此项赛会茶叶已经万国评议官、农学博士等会同会场督办、总办考验评论,各茶分数均在九十五分以上,将来茶磁公司所得各式超等文凭、金牌应即照式制赠白兰克茶公司一份,以为白兰克茶公司之荣宠。再会场杂艺馆中国国家会场中茶磁公司陈列赛品处,应准白兰克茶公司悬牌告白,声明中国赛会茶叶现归白兰克茶公司一家经售。尚有一则系为白兰克茶公司愿充茶磁公司之美国中央各省总代理人,永远专销茶磁公司商标之各种茶叶,白兰克茶公司允愿俟会场完毕之后,即专销获奖超等文凭金牌之中国茶叶。该公司商业所占地面分列界址如下:东以盘塞维亚省为界,西至大石山,南至墨西哥国海湾,北至英属坎拿大,共占美国腹地三十五省地方。各该省中之都府商港,均由白兰克之支店兼任茶磁公司代理分局。至界外之东方纽约、波士顿等城,西方太平洋沿岸各商埠,均听茶磁公司另立经理处,与白兰克茶公司无涉。自此以后,两公司均应往返函电,消息灵通,考査报告中美两国逐日茶市情形,务使白兰克茶公司得以竭力推广华茶销路,在美国大兴茶业。1904年12月1日,美国圣路易城万国大博览会落下帷幕。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以官方形式应邀参会,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官绅商庶也呼应参与。康达、苏慕东、王善荃、黄思永等安徽同乡以茶磁赛会公司为平台,积极组织徽茶赴美参赛,并获超等文凭金牌奖。茶商们经过博览会的体验,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豪感,同时也意识到了华茶产制与他国的差距,振兴商务,复兴华茶的愿望更为紧迫。《申报》的一条消息颇具代表性:“安徽茶商近因中国茶市日坏,亏折日甚,急欲设法挽回,拟仿照日本中央茶业公司办法,以茶磁公司为枢纽,如何改良如何推广,均请苏慕东部郎锡第总理其事。据部郎所述,此次在会场亲见各国之茶实不及华茶之良,然其销路转旺于吾华数倍者,以魄力既大而又能实行推广之法也。如华茶整顿合宜,复继以畅销之妙用,则数年以后,定可操纵利权。但就美洲各地推算,较之今日销数可增一倍。惟日本某公司其政府既为保护,复为辅助,是以克全其功。今欲举一大公司,起初一二年间恐难遽收全效,又未知国家振兴商务之意实欲造至何等地位,故部郎筹议至今仍未允承其任云。”

但是,此时的大清帝国已经老迈不堪,行将就木,对于振兴实业,走向世界的正确主张已无余暇顾及,康达、苏慕东等以茶磁公司为枢纽,改良推广华茶的设想,终成虚话。

注释:

1.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3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宫万国博览会档案(第1册)》,广陵书社2007年,第187-188页。

3.江岳波:《晚清赴美参加圣路易斯博览会史料》,《历史档案》1987年第4期,第27页。

4.磁,本意指磁石。也指磁性、磁化。历史上“磁”“瓷”混用。本文中之“磁”同“瓷”,指用高岭土等烧制的材料,即瓷器。

5.赵祐志:《跃上国际舞台:清季中国参加万国博览会之研究(1866-1911)》,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期, 1997年6月,第323页。

6.(清)颜世清:《约章成案汇览》乙篇,卷42下,1905年,第213—216页。

7.《茶磁赛会公司》,《新民丛刊》第25期,1903年,第119页。

8.《申报》,1903年3月4日,第3版。

9.《中外日报录黄秀伯观察茶磁赛会公司说帖(附跋)》《湖北商务报》第138期,1903年,第4—7页。

10.《茶磁赛会公司重订章程》《新闻报》1903年5月2日、5月3日第3版。

11.《茶磁赛会公司之希望》,《鹭江报》第40期,1903年。

12.《茶磁赛会近闻》,《新闻报》1903年4月25日,第2版。

13.台湾“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档案号02-20-002-03-002。

14.《赴美国赛会正监督溥伦为前工部郎中苏锡第办理茶磁赛会事致外务部咨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编:《清代外务部 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 中美关系卷 第6册 国际会议》,中华书局2017年,第146-149页。

15.《赛会志略》,《东方杂志》第1卷第3期,1904年,第186页。

16.《茶磁赛会消息》,《北洋官报》第468期,1904年,第8、9页。

17.《圣路易赛会华茶的价值》,《安徽俗话报》,第16期,1904年,第3、4页。

18.《申报》,1904年12月5日,第2版。

19.《商部茶磁赛会之获奖》,《湖南官报》第936号,1904年,第5页。

20.《中国茶磁之声价》,《北洋官报》第492期,1904年,第9页。

21.李爱丽:《晚清美籍税务司研究 以粤海关为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71页。

22.《美国白兰克茶公司与上海茶磁公司订立之销茶合约摘要》,《新闻报》,1905年3月23日,第3版。

23.《整顿茶务》,《申报》,1905年3月27日,第16版。

来源: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