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徽名茶

找到约1,58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邀 请 函

为弘扬中国茶文化,推动安徽茶产业发展,全面展示中国及安徽茶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定于2021年5月14日-17日在合肥举办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本次展会面积共计43000平方米,诚挚邀请国内外同仁及各界人士汇聚一堂,共促茶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供销社、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安徽省商务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六安市人民政府、宣城市人民政府、池州市人民政府、安庆市人民政府、黄山市人民政府
指导单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产业联盟
承办单位:安徽中设国际会展集团、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安徽省茶业集团
支持单位:淮北市人民政府、亳州市人民政府、宿州市人民政府、蚌埠市人民政府、阜阳市人民政府、淮南市人民政府、 滁州市人民政府、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芜湖市人民政府、铜陵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安徽省茶业学会、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安徽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华夏国际茶博城、峨桥瑞丰国际茶博城
二、时间地点
时 间:2021年5月14日-17日(4天)
地 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三、展区设置(两大展馆,十大展区)
(一)主展馆
1.乡村振兴展区:展示我省主要产茶市、县茶产业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及供销合作社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振兴徽茶取得的成效;
2.安徽茶叶展区:合肥市、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等六市人民政府分别设置政府展团以及安徽茶产业的发展创新及安徽茶叶品牌企业;
3.省外名茶展区:安徽省以外的国内茶叶品牌企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各类有机茶等;
4.境外名茶展区:境外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品牌企业,茶叶主产国有代表性的茶叶生产、销售、流通企业(驻华机构或分公司);
5、其他展区: 设置茶空间展区、茶旅展区。
(二)8号馆
1.茶科技展区:茶标识防伪,茶叶微生物、农残治理,茶叶知识产权,茶树种培育,其他新型茶科技等;
2.茶酒、茶食、茶饮展区:茶酒融合产品、茶点食品、茶饮快消品等产品展区;
3.茶机械展区:包含茶叶加工机械、包装机械、检测仪器设备等;4.茶叶包装材料展区:茶包装设计、锡器包装、金属罐包装、礼盒、制作印刷等包装材料,以及茶空间设计;
5.茶文化展区:茶道品牌、高档茶器具及茶服、佛事用品、香道用品、古典家具、根雕红木、文房用具、书画等茶相关文化企业。
四、同期主要活动
1.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
2.签约仪式;
3.生态茶园、美丽中国—中国茶产业T20峰会;
4.系列品牌推介会;
5.云上茶博会;
6.安徽美丽茶村推介活动;
7.首届徽茶摄影视频大赛;
8.5·21“国际茶日”主题活动。    
五、展会优势
1.权威优势:政府主办,行业管理者参与,专业会展公司市场化运作,展出内容丰富,展品品类齐全,展会的交流交易效果显著;
2.宣传优势:展会将通过电视、电台、新媒体、行业杂志、行业专题网站、户外广告等媒体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并通过重点采购商专人邀约等方式进行地推;
3.产业优势:安徽作为产茶大省,茶产业是安徽省政府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茶叶主产区,安徽茶叶科技研发力量也在全国领先;
4.区位优势:合肥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猛,拥有多个展览馆,其中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过多个世界级或国家级的大型会展项目;
5.采购商优势:预计本届展会期间有超过50000名茶叶经销商、中大型企事业单位、茶叶爱好者等前来展会现场参观采购。大会专业采购商邀请工作组,预计邀请到会进行订单采购的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超过2000家,对于这些专业采购商大会将全程免费接待。
六、专业观众邀请
1.茶叶产业链类:茶叶组织、进出口贸易商、代理商、渠道商、创意营销机构、茶饮单位、投资机构、电商平台、茶媒体等;
2.用茶单位类:茶馆、茶楼、会所、宾馆、餐饮单位、房地产商、金融单位、4S 店、物业公司、企业采购部、政府及事业单位等;
3.其他相关类:专业茶叶市场运营机构,茶叶经营户,茶叶专卖店,商超、茶叶茶具收藏爱好者。
七、参展程序
1.参展对象提供合法有效的经营资格证,供组委会审核;
2.审核通过后,按要求提交报名《申请表》。申请表签订后,参展单位于三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费用汇入指定账户;
3.承办单位收到参展费后,确定展位,冠名/协办赞助单位可优先安排;
4.为确保会场整体效果,组委会保留最终调整展位的权利。
八、相关费用




用 展位类别 价格
特装空地 空地600元/㎡ (36㎡起租)
标准展位 4500元/个(9㎡ )
注: 1、标准展位:长3m×宽3m×高2.5m;配备一张咨询桌、两张办公椅、两只射灯;
2、特装空地为光地,不附带任何设施。

广


用 广告项目 价格 广告项目 价格
人行通道墙体广告 5000元/个 龙门架广告 35000元/座
注水旗广告 1000元/2个 证件广告 30000元
桁架画面广告 6000元/块 参展指南封底广告 30000元
室内地标广告 5000元/10个 手提袋广告 50000元/套
会刊封底广告 30000元 邀请函封底广告 30000元
会刊内页广告 5000元/P 活动赞助 80000元
指定用品赞助 50000元/项 高峰论坛冠名 50000元/场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吕玉兰
电 话: 18056075023
邮 箱:1431048801@qq.com
官方网站:www.anhuiteaexpo.cn

走遍安徽,谁才是绿茶之王?

安徽究竟有多少好茶?

01、100多年的优等生

安徽,是上帝的茶室。皖南和皖西两大中国顶级茶区,都在北纬30度线上,这是出产中国茶的黄金地带。

这些地方群峰竞秀,雨水充沛,山高林密,生态绝佳。上天的眷顾形成了安徽茶“品质高、感观强、香气足、口感好”的群体特性。而安徽人自古善制茶,茶随徽商行销天下,让品牌远播四方。

与很多省份茶园动辄几千亩连片不同,安徽茶园一般都是小面积,一片片分布在高海拔密林深处,懂茶的人,自然懂得这意味着什么。

群山环抱中的茶园

新中国成立后,每逢名茶评比,安徽必霸榜。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出中国10大名茶,安徽独占三席。此后全国10大名茶评比,要追溯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1959年,安徽依然有3个品牌入选,高居第一。1982年商业部茶畜局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名茶评选会,安徽有4个入围,全国第一。最近的一次评选,是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评出10大名茶。没什么悬念,安徽还是第一。

100多年来,安徽茶始终以卓越的品质,傲视群雄。

黄山毛峰

02、“佛系卖茶”

但今天说这么多,并不是表扬安徽茶,而是要谈谈安徽茶的突出短板——营销。

安徽名茶多,但论品牌影响力,吃的多是老底子。翻开典籍能讲几天,谈到眼下乏善可陈。相对于近些年云南、福建、浙江、贵州、四川在品牌营销上的高歌猛进,安徽差距逐年拉大。很多安徽人有个误解,觉得安徽这么多名茶,肯定销售很厉害。其实不是的。安徽茶大部分份额还是在省内,在省外的存在感并不高。

安徽茶界,普遍不善,甚至不愿搞品牌营销,小富即安心态浓厚。此外,因为大企业少,能力也不足。

前不久,东篱到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去拜访冯立彬。作为岳西翠兰的创制人之一、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立彬身上沉淀很多茶文化和历史资源,但很少看到关于他的报道,文化也没有转化为系列产品。比起有些省份围绕“非遗传人”炒作“大师茶”“签名版”的操作,老冯真是低调到有点萧瑟。

“前些年只知制茶。茶做好不就行了吗?”老冯这么说。

冯立彬

姚河乡香炉村,是岳西翠兰另一个发源地。1983年,香炉村人刘会根与冯立彬一起创制岳西翠兰。在他的茶园里,足足有100多棵树龄在300到500年的古茶树。古茶树,现今茶江湖最热的题材,这要是放在在福建或者浙江,肯定要讲出精彩的故事,开发“茶王”系列产品。但刘会根只把它作为普通茶卖,就是这么任性。

香炉村竹山茶园,树龄在500年的古茶树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安徽有4个全国性名茶,还有一大批地方名优茶,具备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别人没有都能编出来,还讲得神乎其神,但安徽人硬是不去讲、讲不好。

再一个原因,是产业发展不足。

2014年,省里曾在中央电视台安排搞一年的品牌集中宣传,一下选了4个,这在其他省份是难以想象的,难免传播力分化。在其他省说哪个茶是第一不算太难,排个前三前五一般没有争议,但是安徽自己评个十大名茶都头疼,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今天安徽的名优茶绝大部分还是手工制作

这从侧面也说明,安徽茶产业还在低水平阶段,发展不足,龙头企业少,无法把区域资源整合起来。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名单”,前20名中安徽只有一个企业上榜,排在第16位。大企业少,就没有人扛大旗、闯市场。

最后,安徽对茶产业虽然很重视,但真金白银支持不多,与浙江、福建、四川、贵州等“以全省之力”打造茶产业相比,力度小得多。

03、说出你的故事

即使是“佛系卖茶”,安徽茶依然有相当大的市场,特别是美誉度很高。这要感谢优秀的品质和祖上的阔绰。这也表明,如果把品牌营销做好,安徽茶产业提升空间巨大。

庆幸的是,安徽人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行动起来了。今年春茶季,几乎所有茶叶重点产区,都围绕公共品牌搞开茶节活动,宣传公共品牌。

4月23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十四届安徽茶博会将于5月14日开幕

去年开始,安徽省把举办了12届的安徽茶博会,从纯商业展会变成政府主导的大型博览会。去年底,徽茶集团也低调挂牌成立。近期,安徽又出台茶产业振兴意见,强调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走出去”战略,大力宣传安徽茶品牌,弘扬安徽茶文化。这是品牌赋能,提升知名度的主要手段。

安徽历史名茶多,不能再让这些资源沉睡了。

如今,提到歙县大方茶,能眼睛一亮,翘起大拇指说声“这是好茶!”的人,已经不多了。早在1955年,它便跻身中国十大历史名茶。歙县三阳镇岭脚村,位于天目山脉清凉峰下,是大方茶核心区。村民冯全根、冯鑫洲父子,是不多还坚持做大方茶的人。冯全根40多岁,祖上5代做茶。“大方茶创制于唐,兴盛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畅销,但如今已衰败多年。”冯全根说。

大方茶与龙井茶相似

品牌弱化,曾经威震一方的顶级名茶,最多只能卖4、5百元一斤。“大方茶是扁茶鼻祖,是西湖龙井的前身。但现在很多当龙井卖,价格翻几倍。”冯全根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重塑大方茶品牌辉煌。

在如今的中国茶江湖,众声喧哗,茶王纷争不休,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高价茶炒作,无非为博个眼球,树个牌子。而我们几百年沉淀的顶级品牌,如果弃之若履,就可惜了。

把故事讲好,必须有“带头大哥”。

一个品牌,一个产业的提升,必须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来带。省内来看,黄山毛峰有谢裕大,六安瓜片有徽六,太平猴魁有猴坑、六百里等。有龙头企业,品牌营销就相对较好,公共品牌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因此省里也强调,今后几年重点培育壮大新型主体,推动有实力的茶叶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组建大型产销集团。

猴坑古道,一家太平猴魁生产企业的加工基地

这里,东篱想多说几句。品牌知名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个人,一个厂在提高,而是需要一群人,一个地区同时提高,是产业的整体提升。这就需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区域的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行。政府要珍惜多年传承形成的品牌,不能任其弱化,甚至湮灭。一方茶人要胸有全局,不能以邻为壑。所谓龙头,不仅仅是自身体量大、资源多、能力强,更多还意味着牺牲,为全局发展牺牲的精神。

很可惜,安徽茶人在这个方面有欠缺。有些历史名茶发展不如预期,就是因为不团结。在跟茶界人士交流的时候,很多人对福建茶人很推崇,“他们甚至可以相互借钱渡难关,可以相互调配货源一起做大市场。”安徽茶人行吗?

安徽茶因为历史悠久,名茶辈出,也不免带着旧时期作坊风气,山里思维,以邻为壑,宁愿守着自己的传统客源和技艺,小富即安,也不愿与同行互通有无,切磋提高,做大市场。当前的茶产业,已经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大消费的趋势,技术的革新、营销的操作、市场的布局等等,都不是单枪匹马可以搞定的。

时代已走进枪林弹雨,你还要靠一把祖传宝剑闯江湖吗?有些茶人该反省反省,痛定思痛了!

云雾环抱的茶园张超勇摄

04、舍得

东篱把投入单独拿出来,说一说,是因为它也是安徽茶品牌营销上做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哥不是想低调,腰里真没钱……”

今年春天,东篱走访安徽多个茶区,听到最多的呼吁就是“茶产业是个富民产业,政府要重视”!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安徽被列为重点省份,全省共有10个市50余个县(市、区)产茶,茶相关从业人员300多万人。

采茶

最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调研中走进茶园,了解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真正做到“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因此,绝不能拿税收贡献的标准来衡量茶产业重要与否,而要看到它在带动农民增收,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意义。安徽皖南、皖西茶资源之丰富,堪称全国第一。茶产业涉及百万农户。这些地方多山区、老区、脱贫区,茶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做不好,对不起天赐之资源,也对不住百万茶农的殷切期待。

走访中,茶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表示,眼下需要政府牵头并给予实质性支持,组织安徽茶企抱团走出去,到省外去打广告、搞推广活动、开设门店,像曾经的徽商一样,让徽茶再次行销海内外。

政策千万条,投入第一条。我们期待,政策能够多一些干货,多一些真金白银。舍得,有舍才有得。

05、说茶王,谁是茶王?

极品、顶级、古树、国礼、老茶、年份……有茶的地方,就有江湖。今天,谁才是茶江湖里的王者?

鲜叶摊晾

其实并没有什么茶王或者王茶。推广适宜的优良品种和科学绿色的种植模式,以先进科技提升工艺,辅以现代营销手段,让茶叶安全优质、产业规模壮大、种植效益提升,带动更多茶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这样的茶,就是王茶。而为之奋斗的茶人,能团结最广大群体,带动整个产业加快发展的,就是茶界王者。循以节气,采撷稀有鲜叶,精心制作珍品,固然是茶人的追求。但茶之大道,在于普惠,为众人种,供众人饮,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1983年,岳西县决定创制名优茶。在确定标准时几经修改,有人提议标准搞高点,但最终定下了“一芽二叶初展”的标准。“如果标准太高,就失去了普遍基础,创制名优茶首先要讲社会效益。”刘会根回忆。

1985年,岳西翠兰首次跻身全国名茶之列。如今,它在岳西县种植面积已近20万亩,年产量超6000吨,产值超7亿元,带动全县15万茶农人均因茶年收入近5000元。

同样,在黄山、池州、六安、安庆、宣城、滁州,越来越多的农户受惠于茶产业的崛起。去年安徽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470亿元。漫山遍野的小叶子,已经成为山区群众走向全面小康的“绿色银行”。

这样的茶大概就是绿茶之王吧~

出品|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文字|史力彭园园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徽的名茶这么多 你喝过多少种

安徽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晋朝就有过记载:

东晋元帝(公元317~322年)时,温峤官于宣城,上表称“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文中对茶叶等级进行了划分,“茗”的等级要比“茶”高。)

这是安徽茶最早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一上来就是贡茶,这也侧面反映徽茶品质之佳。

唐朝以后宁国鸦山茶、天柱茶、休宁松萝等名茶不断涌现,到了清朝更是诞生了徽茶的四大金刚——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安徽茶为什么能够在这么多的产茶省份中脱颖而出呢,抛开几个产茶大省共有的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则应当归功于安徽西部与南部的两大山脉了。

高山云雾出好茶。

大别山与黄山山脉孕育了无数名茶。

烘青绿茶:

六安瓜片 舒城小兰花 桐城小花 岳西翠兰 霍山翠芽 天柱剑毫 六安碧毫 皖西早花 (大别山脉)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九华佛茶 黄花云尖 敬亭绿雪 汀溪兰香 东至毛尖 霄坑野茶 紫霞贡茶 爱民特尖 黟县雀舌 白岳黄芽 仙寓香芽 金龙雀舌 高峰云雾 横岩云雾 龙潭翠毫 (黄山山脉)

炒青绿茶:

金龙玉珠 金寨翠眉 天柱云雾 天柱弦月 舒绿(大别山脉)

休宁松萝 涌溪火青 金山时雨 屯绿 芜绿 老竹大方 瑞草魁 苍山春雪 黟县石墨 天竺云芽 龙泉玉剑 丹山翠云 蓬莱仙茗 碧色天香 贵池翠微 香山云尖 (黄山山脉)

安徽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多个茶叶进入贡茶序列。安徽名茶就包含了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松萝茶、霍山黄芽、汀溪兰香、涌溪火青等。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更是中国茶叶大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茶叶品类。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历史名茶,属烘青类绿茶。1875年,安徽茶商谢正安创制了黄山毛峰茶。当它走向市场后,不仅畅销茶市而且屡获赞赏,并在荣誉的光环下一直前行至今。1984年,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定为国家礼品茶。2007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将黄山毛峰送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

谢一平

黄山毛峰创始人谢正安第五代传人

安徽省级非遗项目绿茶(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创制于1900年前后,当时祖居猴坑的方南山、方先柜等方氏祖先采用传统的植茶方法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在猴坑一带精心挑选又壮又嫩的茶叶制成,平扁挺直,两叶一芽的太平猴魁,其色香味俱佳,因其为尖茶之魁首,取其产地猴坑之“猴”字,遂命名为“太平猴魁”,素有“绿茶王子”的美誉。

太平猴魁原产地黄山区(原太平县)猴坑一带,海拔700余米,坐落于太平湖畔,山岭纵横,峰峦起伏,坑峪幽深,山水相映,“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新明乡猴村、猴岗、颜家三个自然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太平猴魁核心产地。

方继凡

太平猴魁研制人之一、方先柜的第四代传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猴魁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祁门红茶

祁门工夫红茶,简称祁红,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被誉为“红茶皇后”。祁红地位之高,在于其独特的“祁门香”,这种香气很奇妙,难以描述,似花似果又似蜜,还有玫瑰或苹果的清香,馥郁持久,主产于安徽省贵池、东至、祁门、石台等区、县。

许多人以为祁红始创于黄山祁门县,其实在这里,小编不得不给你纠正一个错误,祁红始创于今天的池州地区。来历是这样的,1875 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辞官回乡,目睹红茶畅销多利,来池州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尧渡街茶号,仿效“闽红”制法,试制红茶成功。因祁门是最早的红茶集散地,为了便于出口,祁门、池州茶区所产红茶,统称“祁门工夫红茶”,简称“祁红”。

松萝茶

松萝茶,因产自黄山休宁县的松萝山而得名,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弘治年间。松萝茶分珠茶、雨茶、熙春三类,共10多个花色、品级。该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有色绿、香高、味浓之特征。古人曾评说:松萝香气盖龙井。

黄山松萝茶的创制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该茶问世后,声名雀起,徽州各地纷纷仿效,以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整个徽州地区绿茶的总称。

王光熙

中华匠心茶人、炒青大王

安徽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绿茶制作技艺(松萝茶)代表性传承人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是创制于明末清初的历史名茶珍品,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路过泾县,品尝了涌溪火青后赞道:此茶甚好,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之好,以后就喝此茶。涌溪火青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涌溪火青茶形似珠粒,掷杯有声;其色如墨玉,白毫显著;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香醇甘甜。

石其华

安徽省级非遗项目绿茶(涌溪火青)代表性传承人

汀溪兰香

汀溪兰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教授到泾县指导研制高档名优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以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100个鲜叶芽头制成12克—15克的成品茶,其典型特征为绣剪型、兰花香。泡在杯中尤如朵朵兰花绽放,赏心悦目,喝在口中,清香四溢,回味无穷。此样品经陈椽教授鉴评,赞不绝口,欣然题写了“汀溪兰香”四个大字,汀溪兰香由此而得名。

李自红

绿环兰香茶叶制作传承人

黄山贡菊

黄山贡菊又称“贡菊”,是黄山市传统名产,中国四大名菊之一。

虽然4月不是菊花的花期,但学习机会难得。我们依然会带领大家去黄山赏友茶业有限公司,参观公司茶叶展示馆、黄山有机贡菊种植基地等,学习黄山贡菊制作方法及品饮技巧。

来源: 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5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