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06兴海普洱王熟茶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老班章普洱老茶盘点:大白菜班章特二号、04年八角亭班章、06年兴海野生班章王,哪一款是你的最爱?

老班章普洱老茶,历经多年陈化后,究竟是什么滋味口感呢?众所周知,老班章普洱茶,因其浓烈的口感、生猛霸道的茶气,价格一路猛涨,在业界有“普洱茶王”的美誉。

老班章普洱老茶经过多年陈化,呈现出来的魅力,想必也十分让人着迷。今天,将为大家详细讲述3款老班章普洱老茶,并开汤品鉴。

一、2000年大白菜班章特二号

提起老班章普洱老茶,大白菜班章生态茶系列,应该是当之无愧的NO.1。想当年,福今何氏兄弟带着收购而来的老班章毛料,找到勐海茶厂,订制了这批后来闻名于世的“大白菜”珍品老茶。

2000年大白菜特二号

2000年大白菜班章特二号熟饼,是大白菜班章生态茶的代表作之一。此茶由福今在勐海茶厂定制,以班章生态茶为原料,精选老班章古树芽头压制,堪称业界第一的高端熟茶。

2000年大白菜班章特二号熟饼的渥堆发酵程度较轻,历经近20年的陈化,已进入适饮期。

2000年大白菜特二号条索

开汤后茶汤呈透亮栗红色,入口能感受到绝佳的稠度、厚度与滑度,被茶友形容为“绵柔、丝滑,如烟雨蒙蒙的感觉”。

继续品之,茶汤醇润甘滑,不断彰显出班章老熟茶特有的香气与霸气,几杯过后体感明显,手心及后背微微发热,其醇厚的内质让人淋漓尽致。

2000年大白菜特二号茶汤

老班章普洱老茶中,大白菜特二号熟饼堪称传奇。如今的班章茶,光是新茶价格便已推到天际,谁还会用如此昂贵的原料,冒险去发酵熟茶呢?估计在很长的一个时期,真正的班章熟茶,已成绝响。

二、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早春茶

老班章普洱老茶中,较为知名且品质优异的,就数这款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早春茶了。

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藏品普洱珍藏

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早春茶,是黎明茶厂早期高品质产品,由邓国先生拼配定制。熟悉黎明普洱茶的茶友,应该清楚“邓国定制”这块金字招牌的分量。

原件为竹笠包装,一共12提84片。早年一共只做了102件,16年时间,被消耗得所剩无几了,如今市面常见的多为散片或单提。

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藏品普洱珍藏

此茶精选老班章头春茶料制成,与大白菜系列相同选料,茶叶条索粗壮,芽头金黄,油亮肥厚,饼面陈香四溢,初闻干茶茶香,便心生愉悦。撬茶时有脆声,足见仓储优异。

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条索·藏品普洱珍藏

历经17年陈化,该茶已展现出王者班章的珍贵品质。老班章苦底明显,口感霸道,茶气刚烈,生津迅速,回甘立现,香气浓郁且持久耐泡。经过专业品鉴,我们认为此茶劲度和茶气,远胜现在的老班章新茶。

2004年八角亭班章乔木茶汤·藏品普洱珍藏

三、2006年兴海生态野生班章茶

2006年兴海生态野生班章茶,也是一款经典的老班章普洱老茶。茶品版面虽然写了“纯正”班章茶,但不是老班章核心产区古树茶,班章茶区是个大产区。

2006年兴海野生班章王·藏品普洱珍藏

这款06年生态野生班章王,是在2006年生产的,那时班章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门,毛茶价格不高,茶饼里班章料更纯粹些,放到现在也是望尘莫及的优异底料。

野生班章茶条索粗壮,叶形粗大,丰富茶油溢出,茶饼乌润油光。茶汤入口有苦底,但苦是活的,化得快,苦尽甘来,班章茶独特的甜润让人着迷。

2006年兴海野生班章王条索·藏品普洱珍藏

开汤品饮时,野生班章茶已转出迷人的果香,那种经典勐海茶的香气,在口腔里扩张,口感饱满有张力。茶汤偏甜,耐泡度高,尾水甜而不腻,回味悠长。

如果您也喜欢老班章普洱老茶,想感受一下老班章的猛烈、霸气、甜润,那么,这款06年兴海生态野生班章茶,可以作为了解班章茶的入门,日常喝还是很不错的。

2006年兴海野生班章王茶汤·藏品普洱珍藏

以上就是老班章普洱老茶盘点,都是早年比较经典的茶品,特二号的稠厚顺滑,04八角亭班章的劲道细腻,06野生班章王的甜润高香,哪一款是你的最爱?


峥嵘二十载,拾级而上 终可拿云——兴海茶大事记

2022年是兴海茶厂成立20周年,兴海茶已实现了从籍籍无名到赫赫有名的华丽转身,成为集普洱茶树种植、研发生产、营销推广、茶文化传播等相关板块于一体的新型普洱茶企业。这是兴海茶人沐风栉雨、砥砺奋进的成果,20年来,兴海茶人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才取得了如今的辉煌成果。回望来路,虽然几经起伏,但我们始终坚守初心,笃行不怠,我们坚信只要同心共进,更辉煌的成就只在不远的前方。

2002年3月22日,兴海茶厂正式成立,兴海茶品牌正式创立。

2003全国普洱茶评比中,兴海茶厂生产的一级、七级、九级散茶荣获优质奖。

2004年,兴海茶精心规划A、B、C、D四大发酵池,奠定了兴海茶行业领先的发酵技术,标准的“兴海味”自此享誉业界至今。同年,兴海茶厂被农业部设计规划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绿色食品编辑部评为“质量安全、信誉保障、绿色放心食品企业”。

2005年,兴海茶产品【班章王】(熟茶)在广州(国际)茶叶博览第4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茶王”金奖。

2006年初,兴海茶正式启用占地规模60亩、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的新型现代化花园式厂房。

2007年,兴海茶年产值达到3000余吨,成为西双版纳州龙头制茶企业和纳税企业大户,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同年,在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上,“兴海茶”被评为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

2008年,兴海茶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评为“2007年度茶叶产业纳税先进企业”。同年,【金色版纳普洱熟茶】获广州国际茶业展览会评为“茶王”。

2009年,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评为“2008年度茶叶产业纳税先进企业”,同年,【八八复古熟茶饼】在2009烟台首届国际茶业暨紫沙工艺博览会名优茶评选中荣获“金奖”。

2010年,兴海茶产品【勐海普洱源】、【兴海贡饼】(熟茶)经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组进行感官评审,荣获“金奖”。

2011年,兴海茶产品【魅力兴海】(生茶)、【兴海贡饼】(熟茶)、【乔木饼茶】(特级饼)作为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为云南省档案馆永久收藏。

2012年,兴海茶建厂十周年庆典,云南省、州、县各级领导及兴海厂全国各地经销商等逾千人观礼,各级领导对兴海茶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予以赞扬。

2013年,兴海茶产品【盛世班章】(熟茶)荣获2013年第二届中国(广州)茶文化精品博览会“精品普洱,勐海茶王”杯普洱茶评比“金奖”。

2018年,兴海茶与佳兆业茶业集团成功牵手后,快速完善组织架构,培养专业运营团队,重塑品牌,全面拓展市场。同年,兴海茶产品【兴海一号】荣获2018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 “金奖”。

2019年,兴海茶产品【锦绣山河】(生茶)、【锦绣山河】(熟茶)荣获2019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 “金奖”。

2020年,兴海茶被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评为“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品牌”。同年,兴海茶产品【1973】、【2002】荣获2020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全国名优茶推选活动“金奖”。

2021年,佳兆业·兴海茶在由人民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1(第八届)中国品牌影响力评价成果发布活动荣获“2021中国年度影响力品牌”、“2021中国品牌影响力产品奖”两项殊荣。

2022年3月22日,兴海茶建厂20周年庆典将于勐海举行,我们将立足于新的起点不负来路,不负光阴,勇往直前,为创造更辉煌的事业耀帆远航。

养地,打堆,开沟...一文了解普洱熟茶工艺流程 渥堆发酵专题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少有人能知晓熟茶渥堆发酵的全貌,一是因为渥堆发酵车间内的稳定菌群十分宝贵,往往会被茶厂设为机密禁地,严禁参观。

二是因为即使能进入参观,也很难跟踪性研究各个环节,毕竟整个渥堆发酵的周期长达几十天,包含洒水,翻堆和开沟等不同步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因为在渥堆发酵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难以察觉的微生物,因此渥堆发酵并不像现代制造业,有着标准化规程和可量化指标,而更像经验主义指导下的技术。

小到把控车间的温度,大到把握翻堆的时机,渥堆发酵中的很多工序都没有量化标准可言,每次发酵的成败,都非常依赖发酵师傅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带各位茶友了解,渥堆发酵的一般性工艺流程。

选择发酵场地

场地对渥堆发酵十分重要。由于发酵时要进行洒水,要求能保住部分水分,当堆温起来后,又需要及时释放多余水分,因此地面要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因此传统的发酵车间,往往是青砖地面,或粗糙的水泥地面,而且设计时会带有一定倾斜度,能够使多余的水分迅速流走,防止茶叶沤坏。

之前有些茶企出于食品卫生考虑,会在发酵池上贴上瓷砖,这种方式对沥水有一定影响,但瓷砖中间有缝隙,对整体发酵的影响并不算大。

而这两年的茶企,会采用更加卫生的离地发酵,有夹层不锈钢板发酵,木桶发酵等方式,陆离在之后的熟茶专题文章中还会着重讲解。

地面打好后,往往会带有一定异味,优势菌群也不明显,因此还不能马上进行发酵,而是先养地,一是去除异味,二是培养菌群,保证发酵茶的品质。

养地要先用之前生产的熟茶末和碎茶渣铺地(有茶友知道这一步的作用吗?)高度1cm左右即可,然后浇透水,等晾干后再次洒水,保持地面处于湿润。

等到水泥地面被浸润成黑色,茶末也失去茶味后,养地才算完成,不过刚做好的发酵车间很难做出好熟茶,为了减少损失,前几次生产建议用价格较低的原料。

而高端熟茶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原料的价格较高,为了保守起见,很多茶企会专门租用使用多年的发酵车间,保证微生物参与环节的稳定。

比如熟茶界赫赫有名的04年福今孔雀班章生态茶,俗称“福今ABCD堆”,就是在勐海茶厂发酵,在兴海茶厂压制的,口感醇厚,甜度饱满,备受市场追捧。


勐海茶厂改制后不再接受来料加工,何氏兄弟就曾借用兴海茶厂车间继续发酵班章熟茶,直到福今品牌创立后,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发酵车间。

而下面这款兴海2006年班章王普洱熟茶,正是在同一车间发酵的班章料熟茶,其口感醇滑细腻,还带有少许荷香味,性价比非常高,值得推荐。

受限于车间所在地的气候和环境,有时前几次的发酵情况都不够理想,这时就很考验负责人判断能力,要么重新进行养地,要么另寻它址。

堆茶与洒水

场地建设完成后,就该进行生产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堆茶,这里涉及到两处关键技术点,一个是茶堆高度,一个是打堆的毛茶数量。

一般来说,茶堆高度在50cm~120cm不等,数量上有100公斤小堆,也有数十吨的大堆。出入很大,一是各厂技术习惯不同,二是每次发酵的毛茶等级不同。

通常茶叶越粗老,打的堆子就越高,因此粗料的条索松大,透气性好,吸水性也好,而嫩料细碎紧实,透气性相对较差,这点在洒水时还会讲到。

堆好料子,就该洒水了。早期的洒水比较粗犷,是直接用水管接上水龙头,一个人捏着水管口对着茶堆喷水,一个人在旁边看着水表,等水量到点了就完成了。

当然,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现在大多使用喷雾器雾化洒水,为了让茶叶都尽可能地浸润,还会使用一个洒水,一个翻堆的方式。

这里涉及到一些细节,水往低处走,下方的茶就容易过湿,发生结块,因此如果是早上洒水,下午就要及时翻堆,明早还要再翻一次,让湿水尽量均匀。

洒水环节最重要的两个参数,一个是洒水量,一个是水质,影响洒水量的因素很多,有茶青含水量、茶青等级和制作季节等等,非常考验发酵师傅的经验。

通常毛茶和洒水的比例为3:10到5:10左右,其中毛茶含水量在28%~35%之间,嫩茶含水量大于粗茶,洒水就相对少一些;雨季湿度较高,加水就少一些。

水量决定发酵成败,而水质则影响发酵品质。由于勐海味的标杆效应,目前业界发酵熟茶时,大多参考勐海地区地下水的水质酸碱度和微生物含量。

抛开带有故事性质的“勐海一源井”不谈,勐海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地下水相对纯净,与发酵车间微生物的契合度高,的确是优异的洒水来源。

但考虑到其具有不可复制性,业界就需要找到一种通用度更高,使用成本更低的源水,如最新的科研成果显示,去离子水在熟茶发酵中具有良好的可适应性。

这里所说的去离子水,不是商家口中的保健噱头,而是专指除去呈离子形式杂质后的纯水,特点为不受植物细胞内的大分子吸附,能影响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这是因为茶叶内的水分含量,由自由水与结合水构成,而去离子水能与自由水结晶,还能使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从而保持“水分活度”(Wateractity)。

在以酒类制作为代表的现代食品业中,去离子水已经得到了广泛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大益智能发酵,也使用了去离子水,在未来的熟茶发酵中将得到更多应用。

渥闷与透气

均匀洒水后,就可以盖上发酵布进行第一轮发酵了,不过在此之前,要解决渥堆发酵最大的一个难点:协调好渥闷与透气之间的矛盾。

在保证茶堆的渥闷,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稳定环境,使堆子能起温和保温的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透气性,不影响堆内毛茶的正常转化。

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就需要精准把控洒水量,上面提到的毛茶与洒水比例,更精准的数据为:高等级原料的茶水比为2.5~3:10,低等级则为3.5~5:10。

其次,如果茶堆基数大,微生物活动会更加强烈,内部的温度会相对较高,就需要加强透气防止烧心,而堆得较低的茶堆透气性会较好,就需要加强渥闷。

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发酵布方面,大堆子可以用网眼更疏的编织袋,小堆子则用保温性更高的麻布,有时还要使用数张麻布将小堆子上下覆盖以保证渥闷。

有的茶厂还会在堆子上插一些中空竖长的小竹篓,用来增加堆子的透气性,使堆内的水分得到挥发,原理类似于制作新疆馕时,会在茶饼的表面扎孔。

最后,要根据毛茶等级适当调整堆高厚度,等级低的原料条索泡大,透气性好,可以适当堆高,而等级高的则需要堆得更薄更矮,同时不要太密集,保证透气。

数次翻堆

解决了渥闷与透气的矛盾后,洒过水的茶堆需要盖上发酵布,让茶堆的温度持续上升到50~65°C,这个区间的堆温保持一段后,就该进行第一次翻堆了。

翻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茶堆的透气性、降低堆温、加速水分挥发,同时让茶堆吸收空气的氧气,为下一轮发酵做准备。

翻堆的具体时机,也是渥堆发酵的难点之一,如果翻堆不及时,堆内的温度就会持续上升,造成茶叶碳化,也就是业界常说的“烧心”。

为了让茶友们更加理解翻堆的时机与重要性,陆离以一次传统的渥堆发酵为例,向大家解释说明。

“刚洒过水的这个大堆子高度有1.2米,但吸饱了水分的毛茶会逐渐收缩,茶堆的高度每天也会往下落,等到第四天,就只剩不到0.6米了。

第三天时,茶堆会逐渐发热,第四天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更加显著,茶堆开始“挂白霜“,等到第五天,堆内的温度已经高到很烫手,外面的茶叶也升着白雾。”

以前发酵时温度一切从简,茶堆温度全凭发酵师傅的手感,现在则可以在堆子上插个温度计来检测堆温,量化指标大约为不超过65°C。

这时的温度保持两天左右,就要开始翻堆了,翻堆的目的也是平衡茶堆的温度、湿度,为了保证均匀透气,还需要一些“结团”的茶块解散。

翻堆频率约为6~8天一次,夏天温度较高就翻得勤一些,冬天则慢些,此外要特别注意雷雨天气,这时气压变低,堆子也容易烧心,整个翻堆要持续4次左右。

刨散开沟

数次翻堆的过程中,堆高和堆温都会持续下降,第四次翻堆后就该开沟了,与翻堆相似,开沟的目的也是为了散热,降温和进一步挥发水分。

用木耙将茶堆刨散,再将茶叶犁成一条条类似于田垄的茶沟,尽可能地增加茶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帮助其散热降温。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刨散的茶堆尚有余温,此时不能立刻开沟,更不能等其完全冷却后再开沟,而是要在毛茶余温尚存时及时起堆,使茶温保持在合理区间。

把上一轮渥堆时位于外边的毛茶推到中心,再把堆子起到1米左右,盖上发酵布,堆温达到要求后,重复之前的翻堆、开沟、做堆。

等到整个发酵周期来到45天左右时,就可以将晾到常温的熟茶送去审评室测水分含量,如果茶叶的含水量低于15%左右,就说明这次的渥堆发酵成功了。

在早些年代,测水分的方式是将100克称好的茶样放进炉子烤成灰,再称量下灰的重量,即可得出大致的含水量,而现在会使用水分仪,测量会更加精准。

到这一步骤时,渥堆发酵的工序就全部完成了,但此时这些刚做好的这些熟茶,多少会带些堆味,而这就是制作熟茶的最后一道难题:尽可能地消除堆味。

消除堆味

堆味,主要是因为堆子起量大,毛茶吸水不均,导致底部的茶叶发酵过度,产生有机酸类物质,而这些酸又会腐蚀水泥地面,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盐类物质。

这些盐对人体无害,但会与毛茶混在一起,导致称量时的灰分含量升高,同时发酵不均也会使堆内的茶叶发酵过度,进而产生霉、腥、酸、馊等不良气味。

熟茶的“堆味”虽然让人很不愉悦,但却是无害的,和霉味,仓味等后期仓储不当造成的不良气味有着本质区别,也可以通过存放和醒茶等手段来消除。

而在之后的专题文章中,陆离也会为茶友们介绍,如今的新兴茶企是怎么通过创新发酵方式,来实现“无堆味”的制作技术的。

熟茶做好后,很多茶厂会进一步分筛,一是剔除谷壳、茶果等杂物,二是分出不同级别,丰富茶品的价格梯次,这也是用料细嫩的宫廷普洱的由来。

散茶分好后蒸压成型,就可以包装出厂了,自此,除了需要保密的技术细节外,熟茶制作的整个工序,就都呈现在各位茶友的眼前了。

当然,渥堆发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熟知以上各项理论,更需要多年从业经验,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茶友们能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对渥堆发酵的认识与研究上。

总之,渥堆发酵的实质,实际上就是车间小环境内的氧气、温度、湿度,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茶叶酶,以及各类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人为地控制水和温度,都可以加速,延缓,改变这些反应的进程和结果,从这些繁琐的步骤和各种细节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时至今日,传统的渥堆发酵,仍然非常依赖经验丰富的发酵师傅,仍然考验制茶人员的临场反应的应变能力,也仍然缺少可量化的具体措施与量化指标。

如何提高渥堆发酵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使整个发酵环节进入现代生物工程范畴,进而改变消费者的刻板印象?

下篇文章,我们聊聊业界在生产熟茶时的一些新突破。

来源:陆离茶寮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