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06年云南茶叶博览会纪念茶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巅茶天脉技术:小堆发酵的革命性突破

2018年2月9日上午9:00时,于巅茶茶业全国运营中心(广易茶文化广场)举行2018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唯一指定纪念茶——“如锦”签约仪式。巅茶茶业继2017澳门(中国)茶叶精品展唯一指定纪念茶“濠尚后,再次获得此殊荣。

图为熟茶4.0艺术智造之光

巅茶掌门人卢志明表示,巅茶茶业将继续砥砺奋进,以工匠致初心,为消费者打造有价值的,健康的,有能量的普洱茶!

这表明,巅茶十余年来潜心研发的竹筐小堆发酵工艺——天脉技术,受到了业界主流的认可并大力推介。可以预计,继2015年的古树熟茶热、2016年的小青柑热、2017年的轻发酵热之后,2018年小堆发酵熟茶将成为行业的一个热词。

小堆发酵的概念,在普洱茶界已经流行多年,许多人都在尝试小堆发酵。但这些年茶界已经形成一种顽固的共识:茶叶还是要大堆发酵的好,毕竟其是传统经典的发酵工艺。小堆发酵被视为一种营销噱头,白白浪费了古树茶之类的好原料,发酵出来的产品未必比得过传统大堆用一般的生态料来发。

这种偏见,一方面来自大家认识与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源自小堆发酵技术还有一些关键性的难题没有解决,从而拖了小堆熟茶品质的后腿。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小堆发酵的技术难题,早在2012年就被巅茶攻克,并于2013年申请国家专利,2015年获批。在2012年技术初步成熟的基础上,再经过四五年的进一步完善,一向被视为“茶界隐者”的巅茶,认为竹筐小堆熟茶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技术基础,故打算在2018年向业界系统性公布一系列竹筐发酵技术研发成果,以展示健康、卫生、环保、益生菌等多样性的人体健康价值取向,并放开技术平台,邀请有缘的各路朋友共同做大做强小堆熟茶产业。

天脉技术突破了小堆发酵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其对行业的贡献堪比1983年吴启英与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合作。那次合作搞清楚了大堆发酵的微生物机理,从而让熟茶进入了科技时代,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堆发酵经典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巅茶的一小步,却是熟茶发展史上的一大步!

“小堆发酵”开启熟茶高端艺术智造时代

熟茶发展史上的一大步,指的是竹筐小堆发酵技术的成熟,有助于开启“熟茶高端艺术智造时代”。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巅茶独创的“天脉TEM技术”,其解决了小堆量(如200KG)古树茶发酵难题:

这是“一种采用竹筐发酵的普洱茶制作方法”(专利号:ZL 2013 1 0493513.6),巅茶的此项发明专利针对的仍然是传统产品。它采用竹筐发酵工艺,能够快速提高发酵温度,不接触地面,使得发酵过程避免吸收地气与湿气;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以及茶叶基质间的氧化聚合或整体的酶促作用,使茶坯体形收紧,从而实现小堆量(如200KG)的古树茶也可以进行发酵。

相对于传统的大堆发酵熟茶而言,小堆发酵一直命运多舛,因为其发酵出来的品质远不及大堆,从而被人视为还处于不成熟的实验阶段,大堆发酵拥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现代熟茶的经典体系就是围绕大堆构建的。巅茶独创的“天脉”技术,解决了小堆发酵堆温难起,微生物菌群难以控制等瓶颈,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小堆熟茶的品质,比传统大堆熟茶显得更自然、细腻与健康,更能体现出茶叶本身的韵味。

大堆熟茶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适合大众品饮以及原料成本不是很高的熟茶产品。传统大堆发酵通过精细化生产以及改进与提升发酵技术,也可以做出精品熟茶,开发高端市场。但小堆发酵在高端熟茶与定制化、数控化、精细化、清洁化生产方面更具优势。

首先是高级的稀缺原料在某种程度上只适合小堆发酵。现在好的原料价格越来越高,尤其是古树茶这种稀缺资源,价高而且数量有限,其很难采用传统大堆方式,发一个10吨左右的堆子,往往一两百公斤起一个堆子,这显然要用小堆发酵技术来完成。

其次是后现代社会,除了满足基础需求的大工业生产之外,消费在升级,人们越来越追求小而美、小而精的东西,个性化定制也非常盛行。大堆虽然也能出精品,但小堆发酵更适合消费升级潮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大堆发酵以大众产品为主兼顾高端精品消费,小堆发酵专为精品而生,套用巅茶的话来说,“天脉技术系列产品,是熟茶界的LV”。

最后是因为小,可以当熟茶的艺术品来精心打磨,所以更容易慢工出细活,更容易把控品质,最具备熟茶工业4.0——智造熟茶之潜质。小堆熟茶在数控化、精细化、清洁化生产方面更具优势。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数控技术。大堆也可以搞数控技术,但其还是建立在效率优先、兼顾品质的思维上。小堆可以在品质第一的基础上来探索数控化生产,并将品质上升到产品艺术气质的高度。比如,可以把小堆熟茶当成艺术品来生产,用3D打印技术来打造熟茶艺术品!

从仓储陈化到渥堆,普洱茶后发酵技术的关键一跃

现代熟茶于上世纪70年代诞生,但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民国年间的“红汤茶”与筑茶工艺。50年代初,香港人通过洒水增温增湿来“做旧”茶叶,以达到快速转化茶叶之目的。其用毛茶来做旧,结果催生了其后的熟茶工艺,用成品茶来做旧就演变出仓储陈化技术。50年代后期,广东茶叶公司对香港人的毛茶做旧技术进行破译,在60年代初形成了广东普洱茶的发水工艺。广东发水茶工艺已经比较接近现代熟茶了。到了70年代,云南人到广东学习发水茶,并加以创造性的改进,从而最终形成了现代熟茶工艺。

熟茶的发展脉络就是:民国筑茶——香港人50年代初的“做旧”——广东60年代初的广式发水茶——云南人70年代研制出现代熟茶。

我们可以看到,熟茶的前史是从小堆开始,现代熟茶的研制实验也发过小堆,但长期以来成熟的熟茶工艺只跟大堆挂钩,小堆发酵被视为不成熟的工艺。

1939年李拂一先生在《佛海茶业概况》中,对号级“筑茶”工艺有过详细的介绍:

“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叶,通称为‘散茶’”。

民国筑茶,是在竹篓里堆积茶叶,竹篓所装茶叶有限,其无疑是小堆。筑茶的形态与如今的竹筐小堆发酵极为相似,都是将毛茶装在竹筐里,都是小堆子。但筑茶不能称为熟茶,只能归为生茶的较快后发酵范畴。虽然筑茶时要洒少量水(入篮须得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也只是起到加速生茶转化作用而已。因此,民国年间的“红汤茶”,是为期数年自然陈化的结果(从毛茶就开始洒水堆积加速自然陈化,到成品茶的自然陈化,其陈化过程较长),不是人工渥堆发酵造成的。

普洱茶作为后发酵茶类,熟茶采用人工渥堆后发酵,生茶采用自然陈化后发酵。虽然都有微生物参与后发酵进程,但熟茶是以一种最激烈的微生物形式进行后发酵,往往数个月,甚至45天就完成主要的后发酵过程(主要的后发酵进程结束后,熟茶还可以长期存放以缓慢的形式进行后发酵),而生茶即便采用最激进的湿仓方式,其主要的后发酵进程也要数年才能完成(按照港仓完整的一个入仓跟退仓流程,需要十年才能让茶叶后发酵到位),至于昆明干仓茶的后发酵进程就更缓慢了,生茶存放二三十年才进入到普洱茶的青年期。

渥堆与仓储陈化,虽然都是缘起于民国筑茶与香港人的发水做旧。但后来变成两个分支,一个是毛茶的渥堆,另一个是毛茶与成品茶的仓储陈化。其区别在于,前者是最激烈的微生物运动,在短短数个月,甚至45天之内让茶叶“成熟”(一般发到6.5成到9.5成,这样熟茶还有仓储转化空间),而后者是为期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一个比较缓慢的转化过程。

就微生物的激烈程度以及转化的快慢而言:熟茶>湿仓茶>筑茶>南方干仓茶>昆明干仓茶>西北干仓茶。

据笔者推测,民国的筑茶,其转化速度可能介于湿仓茶与干仓茶之间,因此其可以归为仓储陈化技术,而不是熟茶渥堆技术。

如果说,民国筑茶带有熟茶的一点影子,但其本质上还是转化得相对快的生茶,那么香港人在50年代初的毛茶发水做旧,已经有现代熟茶的雏形,而广东发水茶已经比较接近现代熟茶了。因为香港人与广东人研制的发水茶,已经在靠激进的微生物运动来改变茶性,以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茶叶熟化,只是在微生物控制方面还不成熟。云南人摸清了微生物参与激烈后发酵的机理,从而驯服了微生物,让其天量繁殖以加速茶叶转化,同时让益生菌大量生长,尽量减少杂菌与腐败菌,大幅度提升渥堆发酵茶叶的品质,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熟茶。

通过梳理普洱茶百年的后发酵发展史,为什么仓储陈化的历史远远长于渥堆发酵的历史,其原因在于,虽然仓储陈化与渥堆发酵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但前者以较缓慢的微生物作用进行,后者以最激烈的微生物作用进行。在微生物科学介入普洱茶之前,人们往往靠经验做茶与仓储茶叶,对于激烈的微生物运动驾驭不了,从而采用缓慢的微生物后发酵作用来转化茶叶。

湿仓茶是仓储陈化的一个异数,严格来说其介于渥堆发酵与缓慢仓储陈化之间,其的微生物作用也比较激烈,因此其过程往往不可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茶叶霉变,虽然经过退仓能在很大程度上将霉味转化掉,但还是多多少少带有不太清爽的仓味。由此可见,湿仓茶采用的是不太成熟的激烈微生物作用,因此其带有严重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人类驾驭激烈的微生物运动之难。

在靠老师傅的经验之时代,发展出了相对简单、安全可靠、转化缓慢的微生物仓储技术,而湿仓茶、香港毛茶发水、广东毛茶发水,都属于激烈的微生物后发酵模型,在人们对微生物了解不深,很难驾驭的年代,按这些技术模型做出来的茶品多多少少带有严重的硬伤。即便现代熟茶在1975年研制成功,其品质也有较大缺陷,质量也不稳定。为做出高品质的熟茶,1983年,吴启英与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合作,搞清楚了普洱茶发酵的机理,找到了发酵的优势菌种——黑曲霉,这才有了质量过硬、品质稳定的熟茶。也就是说,熟茶从研制成功,到真正的技术成熟,走过了十年左右(1975—1984)。

如果说,普洱茶的后发酵技术发展史,是一部从经验走向微生物科学的发展史,那么其发展脉络如下:

经验时代:民国筑茶——香港发水做旧

半科学时代(半实验时代):广东发水茶到1984年之前的云南普洱茶(这时,微生物科学实验已经介入,但不深,还是以经验为主)

科学时代(实验时代):1984年至今(1983年的普洱茶微生物发酵原理攻关,大致搞清楚了微生物的发酵规律。科学与老师傅的经验深度结合,催生了现代经典的熟茶工艺)

图为堆温显示57.12摄氏度

“难产”的小堆发酵技术

现代熟茶早在1984年已经技术成熟,为什么小堆发酵技术直到最近几年才成熟?

相比大堆发酵,民国的筑茶就是小堆生茶的自然转化;香港、广东乃至云南在最开始试制发水茶与熟茶的时候,应该也试验过小堆发酵,因为做实验用大堆成本太高,用小堆实验成本低。由此可见,小堆是仓储陈化的最原始形态,与做发水茶、熟茶的最初实验形态之一。但为什么熟茶会抛弃小堆实验,全力搞大堆发酵试制,并最终形成完善的大堆发酵工艺,而小堆发酵长期以来被归为技术不成熟,而上不了熟茶的台面?

其原因在于,按照传统技术,小堆更适合毛茶自然陈化,而用小堆渥堆发酵毛茶有个致命伤——堆温难起,以及菌群难以控制!

传统大堆空间大,有利于微生物大量繁殖,会带来堆子的温度迅速升高(微生物大量繁殖会释放热能),温度升高又让微生物繁殖得更快,由此可见堆温与微生物繁殖呈正相关关系。

而小堆空间小,微生物总量没有大堆多,造成堆温难起。温度不够,微生物繁殖速度慢,也就很难发挥激烈的微生物作用。微生物不活跃,就表明小堆发酵是不太成熟的熟茶发酵模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年试制熟茶时,大堆、小堆都搞过,为什么最终选定大堆发酵的原因——用小堆来发,结果堆温难起,而用大堆来发,温度起得很高!

在那个年代,普洱茶(特指熟茶)是大众健康饮品,大堆子能降低发酵成本,而且发酵过程容易掌握,发酵出来品质很受市场欢迎,大家也就没有兴趣去攻克小堆发酵堆温难起之难题。

到了90年代,台湾人玩起了“文化普洱”,普洱茶开始有了投资收藏价值。这时,在市场概念上,生茶开始回归普洱茶(真正的法定回归,是2008年的国标,生茶被归为普洱茶)。生茶的高端品鉴价值与投资收藏价值被挖掘出来了,而熟茶被视为一种中低档的大众口粮茶。

在90年代,喝生茶的观念才刚兴起,熟茶的地位还大于生茶,但到了21世纪初,普洱茶在大陆兴起,画风大变,生茶开始碾压起熟茶。

邓时海先生的“藏生茶、喝熟茶、品老茶”体系,说的就是熟茶是用来喝的,没多少品鉴与收藏价值。

于是,从2003年到20013年,无疑是熟茶失落的十年,其成为粗制滥造、不卫生、品质不好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古树茶纯料一统天下的2011年到2013年,喝熟茶被认为是一种不懂喝茶,没有品位的事!

这时连大堆熟茶都被边缘化了,大家只忙着降低熟茶的生产成本,靠价格取胜,于是这一时期熟茶粗制滥造盛行,更遑论去钻研生产成本高、要交高昂学费的小堆发酵熟茶了。

这里失落指的是,熟茶被归为中低档茶。2003年到2007年,熟茶还是非常抢手,有经验的发酵师傅非常吃香,但人们认为熟茶相比生茶虽然更有技术含量,但品饮价值不高。熟茶重新回到普洱茶的主流,并开启高端品鉴与收藏价值,是2014年以后的事,并引发了一直到现在一波接一波的熟茶热。

革命性的突破:从发烧友到小堆熟茶代表企业

历史很诡异,一方面生茶的崛起与碾压熟茶,让大家缺乏熟茶技术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又在极少数的玩家圈子里激发了探索高端熟茶的热情。既然大家把熟茶的地位贬得那么低,一些不信邪的发烧友就偏偏要做出品质足以媲美生茶的全新熟茶。

生茶的价值飙升,是源自选料的大幅度提升,以及精细化生产的结果。他们想,既然生茶可以用古树来做,为什么熟茶不可以?但古树茶没有量,价格越来越高,很难采用传统的大堆方式,自然只能用小堆来发酵熟茶。

当他们为小堆建立发酵模型时惊喜地发现,小堆量小更容易精细化生产,更容易慢工出细活。生茶初制有锅炒杀青与全程不落地的清洁化生产方式,相对于落地的大堆发酵,他们找到了全新的道具与清洁化方式。锅炒杀青是传统的普洱茶制程,他们也找到了传统的民国做茶工艺——筑茶。借鉴民国的竹箩堆积茶叶的形态,提出了竹筐小堆发酵形态。在清洁化方面,借鉴手工生茶的全程不落地工艺流程,打造了离地竹筐发酵技术。这样做,一方面让卫生程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杂菌与腐败菌的滋生环境,让发酵出来的茶叶品质优于传统大堆。

前文说过,在2003年之前,普洱茶是大工业化生产的产物,大堆天然具备大工业生产的气质,结果被熟茶选中,大堆发酵成为了熟茶的经典发酵模式。小堆没有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加上堆温难起,自然被大工业化的普洱茶时代所抛弃,大家也没有动力,像1983年那样对大堆熟茶的微生物发酵机理去攻关,以解决小堆熟茶堆温难起、菌群难以控制之问题。2003年之后,生茶开始碾压熟茶,传统主流熟茶界创新动力不足,更遑论去关心小堆的技术攻关问题。但2006年前后,一些非主流的发烧友对传统大工业化生产的熟茶不满意,他们想开发玩家级的非典型熟茶,结果一不小心撬开了小堆熟茶的大门。

他们开始也没有解决堆温难起的问题。微生物喜欢聚堆,大堆的空间大有助于微生物聚堆。微生物数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相约”一起开启快速繁殖模式,从而让堆温迅速升高,堆温高了更有利于微生物大量繁殖。由此可见,堆温不够的问题表面上是堆大堆小,其实是发酵初始的微生物菌群没有聚集到足够的数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可以在小堆中为微生物营造大量聚集的环境。有了这个良好的环境,微生物聚集到一定数量,就会大量繁殖。繁殖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热量,从而让堆温迅速上升。

堆温问题解决了,微生物能大量繁殖。接下来还要解决控制菌群的问题。湿仓就是菌群控制得不太好,故被笔者归为不太成熟的后发酵模型。传统的大堆发酵较好地解决了菌群控制问题,所以成为经典的熟茶发酵模型。控制菌群的核心要点,就是让益生菌大量繁殖,而尽量减少杂菌与腐败菌,这样就能获得高品质的既健康又好喝的熟茶。

巅茶作为小堆发酵的早期探索者与代表企业,起从玩家开始,到建立科技型的规范茶企,通过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不但解决了堆温问题,还实验出独创的控制菌群技术——半有氧发酵技术。其发酵出来的竹筐小堆熟茶,在某些方面,品质已经超越了传统大堆熟茶,代表了未来高端熟茶的一个发展方向。

随着“半有氧发酵技术”的出现,小堆发酵熟茶的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意味着小堆发酵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拿大堆发酵来对比,2006年可以说是大堆发酵的1973年。1973年有了试制熟茶的冲动,到了1975年大堆发酵模型试制成功,但还有许多缺陷,到了1984年终于攻克品质不稳定的难关,这标志着大堆熟茶发酵模型的成熟。那么,小堆发酵熟茶模型的技术成熟路线图如下:

2006年前后,普洱茶发烧友开始有了做小堆熟茶的冲动,并开始着手试制。

2008年,竹筐小堆发酵熟茶试制成功,但有许多缺陷,不完善。

2012年,以巅茶为代表竹筐小堆熟茶发酵模型初步成熟,解决了堆温与菌群控制问题。这无疑是大堆发酵技术攻关成功的1984,2012年是小堆熟茶技术突破性的一年。

2013年——2017年,以巅茶为代表竹筐小堆熟茶发酵模型进一步完善,提炼出“半有氧发酵”理论体系。

2018年,小堆熟茶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的基础。其将由神秘的幕后走向前台,由玩家品牌向产业化的规模品牌挺进,为普洱茶的大健康事业,做出最新贡献。竹筐小堆熟茶的创始与代表企业——巅茶,将围绕竹筐小堆发酵技术这个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以共享经济的形式与各路有缘朋友一起,做大做强小堆熟茶产业。

“茶痴”卢志明解读天脉核心技术

巅茶掌门人卢志明是业界的一个著名“茶痴”。其告诉笔者,其原在广东的白云山制药厂从事药剂的理化分析工作(这点很重要,用理工科的思维做茶,容易打造科技型实证茶企),因企业改制而于2002年出来变成玩家型的茶商。

既然玩茶玩到痴迷,那么其追求的口感就比较尖锐,市场很难找到让其满意的茶,那就亲自去做给自己喝的茶,并在同一志趣的发烧友圈子里流通。早在2005年,其就用古树料(当年的古树料便宜,制作粗放)试做小堆熟茶。就这样开启了为期十多年的竹筐小堆熟茶探究之路。这一路痴迷地玩下来,其也由超级发烧友变成了小堆熟茶的创始与代表性企业掌门人,可谓兴趣驱动型茶企的典范!

“茶痴”卢志明认为,天脉技术发酵的竹筐发酵熟茶的核心卖点是,只有茶香,没有发酵味,茶叶喝起来非常“甘·活”!

巅茶所做熟茶之所以“甘·活”,这要归功于竹筐发酵所营造的独特的半有氧发酵模型。

竹筐发酵在机理上为半有氧参与自然条件下产生发酵,作用的指向性表现为:部分茶氨酸得以保持,多酚类适度降解,分子适度裂解(因减少了腐败类菌群参与),那么最终的出品表现为“甘·活”,大大还原了茶叶自身的本质和提高了品饮与健康的价值,所以这一发酵技艺,在熟茶的制作史上是一种突破性的提升,因无法起到过去地面发酵的“掩瑕”作用,故原料的优越性尤为重要!

巅茶“天脉”竹筐发酵技术做出来的茶,是完全保留了古树茶的滋味和内质,“天脉”工艺做出来的熟茶用的是经检测过无污染的天然山泉水进行发酵,人体是很容易吸收的,每一款的熟茶都是充满能量。

图为巅茶位于勐海县勐宋的GMP标准无尘车间,被茶界资深人士誉为“艺术茶厂”

用商盟方式,把天脉系列打造成“熟茶界的LV”

“天脉技术是工匠精神创作出来的现代工艺,后技术成熟洐发为一项专利技术,直至成为一个产品,它的成功更多的来源于痴迷和经验。”卢志明说。

《天脉的由来:因为变革》一文中写道:

2013我们定位做一款高端古树熟茶,于是天脉1号诞生了,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狭小,是因为高端古熟相对于古树生茶及传统熟茶,其实真正见识过的人并不多,而真正敢用古树发酵熟茶的品牌也并不太多。这是因为利用纯料古树发酵熟茶的商业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投资量大,随着这几年茶界对山头古树的追捧,各山头古树动则上千甚至上万,而发酵熟茶为了保证堆头的起堆发酵温度需要至少几百公斤的原料,这是很大一笔资金,无实力者不可为之;

二是技术难度,传统的熟茶用的原料大多为雨水茶、谷花茶,原料便宜,容易大量收购,起堆发酵用传统地堆法比较成熟,但古树茶发酵受原料数量和投资量因素制约,一般起堆量少于1吨,从技术上来讲不容易起温,发熟发透需要相当的技术,这虽在N年前就不断有人尝试但太多以失败告终;

三是发酵周期长,传统地堆发酵需要4年以上才能去除渥堆味(泥腥味),这对于生产者推入市场无异于一只拦路虎:时间太短市场难以接受,时间太长资金周转压力太大,一般厂家都难以承担。

四是卫生洁净度,地堆发酵熟茶因为直接在地板上发酵,加以数量巨大,在翻堆过程中操作者和操作工具很容易带入杂物造成污染,在后期加工制作过程中渥堆味较难以去除。(传统地堆发酵起堆量大,容易造成外源性污染)

以上,造成了市场上对熟茶低端脏乱的不良印象。

天脉是一种高端古树熟茶的发酵技术,它主要解决了离地发酵数量少起堆难的问题,运用独一无二的竹筐发酵技术,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发酵温度和微生物菌群,缩小发酵周期,减少外源污染,从而使昂贵的高端古树原料小批量发酵成为可能!而更因为其原料的珍稀,技术的复杂且难以复制,所以天脉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高贵的血统,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也将通过用商盟的方式把天脉系列打造成“熟茶界的LV”。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亚太展讯】 2021春季广州茶博会5月27-31日广交会展馆C区举行

  5月21日上午,2021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春季广州茶博会)新闻发布会暨国际茶日品茗活动,在广州琶洲国茶荟文化广场举行。

   斯里兰卡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T. Priyangika Dharmasena(达玛森娜),老挝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Vanhpheng SAISOMPHOU(沙婉萍),越南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Mr. Nguyen Duy Phu(阮维富),广州市商务局会展处处长罗政,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广韬等领导和嘉宾,部分参展企业代表,新闻媒体的朋友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董事长胡卫红致欢迎词

  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致欢迎辞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介绍2020年全国茶产业情况及2021广东春茶产销形势

斯里兰卡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T. Priyangika Dharmasena(达玛森娜)

  斯里兰卡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T. Priyangika Dharmasena(达玛森娜)

广东省金融文学艺术联合会代表朱颂民介绍广东省金融系统“歌百年史壮阔诗篇 启十四五复兴宏图”主题作品展

  广东省金融文学艺术联合会代表朱颂民介绍广东省金融系统“歌百年史壮阔诗篇 启十四五复兴宏图”主题作品展

大会新闻发言人冯广博介绍展会筹备情况及亮点

  大会新闻发言人冯广博介绍展会筹备情况及亮点

大会唯一指定纪念茶签约仪式上,益武国际董事总经理李广韬和西双版纳明泽藏香茶业有限公司深圳运营中心总监肖亚林签约

大会唯一指定纪念茶签约仪式上,

益武国际董事总经理李广韬和西双版纳明泽藏香茶业有限公司深圳运营中心总监肖亚林签约

大会唯一指定用水 广州市凤安贸易有限公司

大会唯一指定用水广州市凤安贸易有限公司(椰树)副总经理骆广海谈椰树水的特点

  大会唯一指定用水广州市凤安贸易有限公司(椰树) 副总经理骆广海谈耶树水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210521143442

  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中国工夫茶大赛


微信图片_20210521143552

微信图片_20210521143508

微信图片_20210521143517

  国际茶日品茗活动

  2020全国茶叶产量达298.6万吨,广东茶叶产量约12万吨;预计2021全国茶叶产量产值进一步提升

  2020年,全国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同比增长率3.26%。全国干毛茶产量达到298.6万吨,比上年增幅为6.9%。 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增幅为8.69%。  2020年广东省茶叶年产量约为12万吨,同比增长7.5%。  预计2021年,全国春茶总产量约为160-180万吨,农业产值约为1700-1900亿元;据此推算,全国茶叶年度总产量约300-320万吨,农业产值约2700-2900亿元人民币,整体质量进一步提升。

  广州茶博会组委会全力筹备,落实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指示办好“茶博会”

  今年1月4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到广州市,深入茶叶市场等地调研。李希强调,要推动茶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茶农收入,加快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强化全国茶叶流通枢纽作用,不断提升广东茶叶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国际商贸中心的优势,持续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高水平办好广交会、茶博会等展会平台,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省委书记李希的指示,让组委会备受鼓舞,全力以赴办好广州茶博会。

微信图片_20210521143308

  据新闻发布会透露,本届展会规模60,000平方米, 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各产茶区500多家优质品牌企业参展。有很多茶产区组织参展团,如广东清远组团,潮州组团、大埔组团、丰顺组团,贵州黔南州组团、瓮安组团、贵定组团,云南西双版纳组团等茶产区组团。在广交会展馆C区共设中华品牌馆、经典普洱馆、国际名茶馆、茶具文化馆、活动展演馆等6个展馆。展品丰富,六大茶类的各品牌茶叶、紫砂陶瓷茶具、茶家具、茶服、茶食品、香道产品等,涵盖整个茶行业产业链。参展企业都是茶产业链中最有代表性的企业,都是茶产业最知名的品牌,这是是茶产业在今年春季的一次集中亮相。

  “红色茶旅”推介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接续推进红色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1春季广州茶博会将于5月27日下午, 举办 “从广州出发”2021首届红色茶旅推介会暨海珠区助力乡村振兴爱心慈善拍卖会。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全国广大的茶园旅游资源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充分发挥广州茶博会作为“中国茶业第一展”优势力量,探索打造切合当前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乡村生态度假需求和文化旅游需求、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旅游项目,宣传红色茶旅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助推茶业经济新发展。更是文商旅跨界融合搭建平台的一次实践。

微信图片_20210521143555

  三大赛事,提升行业水平

  本届茶博会,举办三大赛事。一是2021中国工夫茶大赛南方赛区初赛:“工夫茶”是中国现代茶艺的表现方式之一,是中国现代茶文化的精髓,是中国茶精致泡饮的民俗称谓。大赛联动全国,分为南(广州)、北(天津)赛区初赛,秋季广州茶博会11月举行总决赛。本届春季茶博会,5月28-29日举行南方赛区初赛:二是中华茶空间论坛暨第七届『君子四雅』茶空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大赛传承、弘扬、创新和传播茶文化,展现和表达多元化的茶文化内涵。 本届大赛决赛作品,在展会现场实景展示。中华茶空间设计论坛暨本届大赛的颁奖典礼将在28日下午举行,本届论坛上,广州美院的曹雪教授,将揭秘冬奥会吉祥物创作幕后的故事,论坛主题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诞生记——用设计传递中国骄傲」;三是2021中国精品茶具“金羊奖”评选活动。“金羊奖”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发展成为代表业界设计潮流、备受业界关注的权威奖项之一。评选活动邀请国家级大师、组成的专业评审,确保奖项权威、公正、公平。 本届评选活动由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联合主办。 5月28日将举行颁奖典礼。

  近40场无界茶会,不断推进茶文化跨界传播

  展会期间,各种形式的茶会,组委会组织的,跨界协会组织的,茶友组织的茶会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仅大会组委会组织的品牌活动“无界茶会”,就有近40场,大会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基金会,茶疗联盟,海珠区民协海珠区工商联,海珠区总工会,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专场,广东省书画专修学院,读书会,院校茶专业教学点等机构和组织,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会,有分享茶疗养生,有茶的诗词歌赋书画非遗项目赏识,有古琴,禅茶,瑜伽与茶文化结合分享,适逢六一的到来有亲子喝茶品读新书的茶会形式。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金融系统“歌百年史壮阔诗篇 启十四五复兴宏图”主题作品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省金融系统组织了专题展,汇集了全省金融系统的书法、美术、摄影、文学优秀作品近300件,是全省金融系统的一次文化盛事。

微信图片_20210521150727

  展会期间,茶产区政府将举办地域品牌推广活动,主要有:云南西双版纳推介会,贵州瓮安推介会,主题是从“广州出发,到瓮安旅游”,还有丰顺推介会。

  广州的历史,就是茶业贸易的历史,从“海上丝绸之路”,到清代“一口通商”,到现在中国最大的茶叶流通和消费市场,广州一直是茶业商贸第一城。广州茶博会2006年创办,2011年开始春、秋两季举办,除了2020年春季展因为疫情取消之外,到本届,正好是广州茶博会25届。

  这是一场集茶全产业链产品展示,行业趋势前瞻,文化交流,信息沟通,商贸交流,共享商机的平台。

  这个春天,来广州约茶。

最新活动日程表


第15届中国深圳茶博会圆满落幕,龙园普洱喜获茶王金奖

   12月18日,为期5天的第15届中国(深圳)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茶博会是由中国茶产业联盟、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年度茶业盛会,展品包含绿茶、白茶、红茶、普洱茶、黑茶、青茶(乌龙茶)、再生茶、茶食、茶服、红木、紫砂、陶瓷、国际精品茶器、香器、花器、文化用品、艺术品、美学空间设计、茶具工艺品、茶深加工产品、茶旅游、茶互联网+金融、包装设计等,覆盖全产业链。 

  茶博会展览面积82000平方米,共有1525家国内外知名茶企和13个茶产区政府展团参展,有成千上万种茗茶、美器等。

  作为90年代成立,2006年荣获“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2017年荣获“云南省普洱茶十大潜力企业”光荣称号的全国知名茶企,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龙园茶业)应邀参展。

  这是龙园茶业第四次在深圳茶博会上特装展出。

  受龙园茶业创始人、龙园董事长李正行先生委托,龙园茶业总经理李朝健、副董事长李朝康亲率龙园茶业营销中心(龙园品牌运营中心)有关人员参展。

  龙园号哈尔滨、温州、广州、东莞、深圳、昆明和西双版纳等地的合作伙伴全程参加了茶博会。

 

  云南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茶叶学会顾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誉副会长陈勋儒先生亲临茶博会龙园号展位指导!

 

  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云南省茶办主任王兴原、深圳华巨臣董事长杨文标莅临茶博会龙园号展位指导!

  

  茶叶专家邵宛芳、张俊、陈可可等莅临茶博会龙园号展位品茗交流!

 

  茶人戎家升、胡皓明、杨世华、丁启祥等莅临茶博会龙园号展位品茗交流! 

   茶博会上,龙园茶业全面展示了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龙园号系列产品。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龙园品牌形象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茶博会上,龙园积极参与了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茶博会组委会等主办的第七届鼎承茶王赛活动。

   龙园茶业参赛的两款产品是:荣获2016中国茶叶行业年度人物纪念茶——茶人正行(生饼)和龙园大班章(熟饼)。

 

  全国第七届鼎承茶王赛评委如下:

 

  邵宛芳(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原院长)

 

  吴晓力(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陈文品(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

 

  刘栩(中国茶叶学会学术交流部主任,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一级评茶师) 

  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斌(陕西省茶叶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三级)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

 

  朱旗(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拉马兹.钱图里亚(俄罗斯茶和咖啡生产商协会主席)

  经过专家评审组认真、专业地评审,龙园“大班章”熟普以98.93分(满分100分)这一所有参评茶类最高分,获熟普类唯一“茶王”!

   茶获2016中国茶叶行业年度人物纪念茶——茶人正行(生饼)获生普类金奖。

  在14日下午举行的茶博会颁奖会上,云南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茶叶学会顾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誉副会长陈勋儒先生和评审组专家、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陈文品先生分别向龙园茶业总经理李朝健、副董事长李朝康颁发特别金奖(茶王)和金奖证书和奖牌。

  17日下午,根据茶博会组委会安排,龙园茶业在9号馆舞台区组织了“四十年匠心制茶两代人龙园梦想”——龙园普洱深圳专场推介会活动。 

  龙园深圳专场推介会主要推介了今年生产的5款经典茶品。

  第一款:茶人正行生饼(金奖)。

 

  60余年人生路,40年茶路人生,李正行先生荣获“2016年中国茶叶行业年度人物”光荣称号,这对龙园茶业乃至整个云茶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为纪念荣获“2016中国茶叶行业年度人物”称号,龙园茶业特限量推出茶人正行纪念茶。

  “茶人正行”选用布朗山、勐宋古茶山等高海拔茶区优质的明前头春古树茶为原料,秉承普洱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并由李正行先生匠心制作。

  第二款:龙园号“大班章”熟饼(茶王奖)。

 

  匠心品质,大美班章。“大班章”普洱茶是龙园茶业新推出的一款经典名山古树熟茶,属龙园茶业统一发行的至尊熟普。

 

  “大班章”熟茶精选茶气霸气、香气浓郁的西双版纳勐海老班章、新班章、班盆、贺开、张家寨等大班章茶区古树毛茶为原料,由龙园茶人匠心制作而成。有独特的“班章味”,强烈的茶气,为此茶后期转换提供了充足的厚度,产量稀少,极具品饮和收藏价值。

  第三款: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茶——正行典藏。

    茶为国饮,盛世兴茶。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茶——正行典藏,是龙园茶业新推出的一款旨在纪念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经典名山老树茶,属龙园茶业统一发行的至尊生普。

  均选用西双版纳班盆、帕沙、新班章、老曼峨古茶区早春乔木老树晒青毛茶为原料,由龙园茶人秉承普洱茶传统工艺,匠心制作而成。

  饼形美观圆润,条索油亮紧结,汤色金黄透明,汤质醇厚饱满,茶气强劲猛烈,生津回甘突出,香韵渗入心头,满口留香,苍劲有力。限量生产,品质优秀。

  第四款:龙园号柑普茶。

 

  龙园号柑普茶是一款融合了两大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和勐海普洱茶精华的优质茶品。

  采用纯天然新会核心产区小青柑和在勐海陈放7年之久的宫廷熟普(春茶发酵)为原料,在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融合了新会老树柑清醇的果香味和勐海宫廷普洱熟茶醇厚甘香之味,柑皮(即陈皮)与熟普相互吸收精华,风味独特。柑普茶因其香气浓郁、滋味醇和、口感一绝,加之柑树生长环境生态、无污染、且数量稀少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第五款:勐宋古茶山生饼。

   精选西双版纳景洪勐宋古茶山纯料早春乔木晒青毛茶为原料,按普洱茶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景洪勐宋古茶山茶叶品质优良,在清代、民国时期就已是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基地。

  勐宋古茶饼条索粗壮,芽头肥大。汤色金黄透亮,水柔香甜,上额与舌面有特殊香味,回甘生津持久,层次感明显,耐泡度高。

  第15届中国(深圳)茶博会圆满结束,龙园茶载誉而归,受到行业内外高度赞誉!

 

  盛世兴茶,龙园正行。2018年是龙园茶业的“品牌推广年“,龙园茶业将赴武汉、昆明、郑州、杭州、济南、沈阳、太原、西安、深圳、广州等10个重点城市推介龙园普洱茶。

  相约2018,相约龙园普洱!

  普洱养生,龙园好茶。龙园茶——源自普洱茶核心原产地的健康好茶!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