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01年乾普洱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名茶、普洱老茶(四)

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老茶

普洱老茶是时空遗留的产物,因稀有而被惦记,相比只可观瞻的众多文物,与人的欲望接触更为亲密,可以进口入胃融于血液,给人予品饮历史的飘渺幻象。

陈云号

陈云号圆茶

“陈云号”成立于清中后期,是民国初年最大的普洱茶商之一,当时的老板陈石云,人称“陈半山”。云南省勐腊县易武乡张家湾的曼腊茶山有一半茶园都姓陈。陈云号最兴盛的时期是1900年--1933年,当地人都这样说,易武有刘癸光,曼腊有陈云山,一个南;一个北。

“陈云号”有自己的马帮,茶叶的原料以易武、曼腊茶山为主,生产出的产品运往越南的莱州,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及东南亚。

1951年陈云号生产了最后一批茶叶后,从此销声匿迹了。现在所提供的这款茶品,经鉴定应该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产品,现今为稀有物品,属难得一见的茶品。

宋聘号

红票宋聘

宋聘号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六年,总部设在易武镇,产品原料以易武山为主。民国初年与钱利贞(后改名为“乾利贞”)结为亲家,而改名为“乾利贞宋聘号”。合并后的宋聘号为了扩大经营和生产,开始生产一些普通的产品。

同期宋聘号也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生产的普洱产品为“福华号宋聘”,同时也代理运营总公司对海外销售的产品。现提供此样茶品,经鉴定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产品,现今为稀有物品,属难得一见的茶品。

百年 宋聘号·蓝标

数量:一片

总重量:约344克

年份:约1920年代

仓储:偏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宋聘号茶庄

估价:100万至160万港元

宋聘在号级茶中有“茶王”美誉。因掌号的袁氏家族中袁嘉谷为云南史上唯一状元,故时人称宋聘号圆茶为状元家茶。其茶汤透亮,略带药香,回甘悠长。蓝标宋聘现存世绝少,其备受追捧、价值连城,已成为茗界极品的专有名词。

鸿泰昌

鸿泰昌号

鸿泰昌茶庄创建于1926年,茶庄设在六大茶山----倚邦,创始人高鸿昌。茶叶原料主要以倚邦山为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鸿泰昌茶庄在泰国开设分公司,取号“鸿泰昌号”。同期也利用泰国的茶箐,生产普洱茶供应东南亚市场,堪称普洱茶历史上的第一个庞大的“普洱帝国”。

鸿泰昌茶庄在倚邦的总部一直延伸到解放初期,消失于人民公社成立后,而设在泰国的分公司至今仍然存在,是一个孤悬海外的普洱茶王国。现提供的此款产品应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无纸早期红印

红印圆茶

“红印”,这响亮的名字,在普洱茶界几乎是每个人都听过的“法号”,然而真正看过摸过或喝过的应该不到百分之一。

红印,因其茶饼内飞为红色八中印而得名。红印圆茶始创于1940年,范和钧创办的佛海茶厂。红印共分为:无纸早期红印、有纸红印、早期红印、后期红印。

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过生产,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从1940年到1955年之间生产的内飞为红色八中印者为正红印。现提供的这款茶品,经鉴定应该为解放初期之产品,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茶品。

上世纪50年代 红印青饼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2391克

仓储: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勐海茶厂

估价:380万至600万港元

一筒七片,干仓仓储,条索分明。茶菁来自易武茶山大叶种茶树,并渗有兰香或野生樟香味。历经一甲子的陈期,整片红印依旧呈现惊人的生命力,茶气十足,为红印普洱茶界中印级茶始祖,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上世纪50年代 金山楼旧藏 无纸红印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约2179克

仓储:纯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勐海茶厂

估价:180万至300万港元

香港茶市金山楼茶仓陈化仓储条件绝佳,其墙面、地下都弥漫着陈旧的普洱茶气。该无纸红印至今陈放超过60年,兼有兰樟之香芳,带有药香,绝对不逊于有包装纸的红印圆茶。经累年消耗,存世量较少,为收藏投资的佳品。

七子黄印大饼

黄印圆茶

黄印七子饼,产生于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是云南七子饼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现代拼配普洱茶工艺的始祖。

1959年,因侨销茶停产的缘故,中茶公司把茶饼的名称从“圆茶”改为“七子饼茶”(即“中茶牌圆茶”改为“云南七子饼茶”),生产单位也从“中国茶叶总公司云南省分公司”改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七子黄印品种有“八中黄印”、“七子小黄印”、“七子大黄印”、“绿字黄印”等等。

但一般茶人区分则按照外观特点区分为“大黄印”、“小黄印”、“认真配方”(内飞内多了“认真配方”四个字)等几种。此款茶因八中茶字为绿色,饼身比一般茶饼稍大,故称为“七子黄印大饼”。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上世纪70年代 小黄印(认真配方)

数量:一组七片

总重量:约2171克

仓储:自然

工序:生茶

茶厂:勐海茶厂

估价:80万至120万港元

上世纪70年代小黄印为印级入门茶收藏首选。其毫头多,陈化后都转变为金黄色,饼面条索级数高,茶汤通透润泽,喉韵醇厚,回甘明丽。

雪印青饼

雪印青饼

“雪印青饼” 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是台北一名姓黄的先生1999年11月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的是某一批茶号为7532的七子饼。从配方来看,面茶为芽尖毛茶,是青饼茶中最为细嫩的茶品,产量并不是很多,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此款茶经鉴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73大叶青

七三文革砖

“73厚纸大叶青” 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是台北一名姓黄的先生1998年12月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的是某一批茶号为7542的七子饼。从配方来看,面茶用3、4级幼嫩芽叶,里茶用5、6级叶(后期也出现过掺7、8级老叶的情况)。此款茶经鉴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产品,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广云贡饼

广云贡饼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精选上等的晒青毛茶为原料,并利用自己独创的工艺压制成普洱茶出口到港、澳、台及东南亚。因这些茶以云南、广东等地原料为主,由于融入了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独创的配方和工艺技术,具有广式韵味,台湾和香港的茶人又称之为“广云贡”,产品结构也分饼、砖、沱。

蓝印铁饼

蓝印铁饼

简称“蓝铁”,产生年代有两种说法:一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产物;一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代表茶品。“蓝印铁饼”为云南省普洱茶行业一个新的突破产品,它摆脱了以往用布袋包揉压制茶叶的繁琐工序,采用金属模子直接把茶青放入压制脱模而成,过程简单而快捷,缺点在于加工时压力过大,茶体太紧结不利于后期转化。“蓝印铁饼”采用的原料为易武乔木茶青。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茶品。

上世纪50年代 甲级蓝印青饼

数量:两片

总重量:约346克、365克

仓储:偏干

工序:生茶

茶厂:勐海茶厂

估价:68万至90万港元

甲级蓝印青饼是与红印并驾齐驱的印级皇者,采用勐海茶菁,饼面乌亮润泽,条索粗壮紧实,茶味层次丰富,陈香、樟香相互交织,饮毕满口生津。

上世纪50年代 蓝印铁饼

数量:3片

总重量:约323克、319克、331克

仓储: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勐海茶厂

估价:80万至120万港元

蓝印铁饼是中茶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经典代表茶品。其采用易武乔木茶菁为原料,叶面金黄;制作时用金属模子直接压制脱模而成,紧结如铁;经长期陈化,茶汤口感浓厚,茶期较强,气韵更足而充满活性。

上世纪70年代 原牛皮纸包装中茶牌简体字铁饼

(十七字版)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2346克

工序:生茶

茶厂:下关茶厂

估价:38万至60万港元

下关茶厂历年创制多种茶品,独具特色,闻名遐迩。此次仕宏秋拍选出上世纪70年代简铁和首批8653为代表。其中简铁即中茶牌简体字铁饼,是下关茶厂较典型茶品。其饼形扁平坚实,展现浓厚质感及强劲气韵,被誉为上世纪50年代蓝印铁饼的沿袭

八八青

八八青

“八八青”是香港一名姓陈的先生命名的,是一种俗称,指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某一批茶号为7542的七子饼。“八八青”的意思据陈先生说:为了纪念他的茶店开业的年期,其次是以广东人的口音8字是代表行运与发财的好兆头。“88” 者亦喻意发财后可再发的意思。目前此款茶是一款难得的普洱珍藏品。

上世纪80年代 厚纸8582青饼

数量:两筒(共14片)

总重量:约2354克、2476克

仓储: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勐海茶厂

估价:150万至220万港元

8582是上世纪80年代七子饼中最具代表性者,1985年由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向勐海茶厂订制。茶面用三至四级嫩芽叶、里茶用七至八级叶精制而成,经过30年陈化已富有印级茶的韵味。

老树圆茶(老班章)

数量:四筒(共28片)

总重量:约2590克、2513克、2512克、2509克

年份:2001年

仓储:纯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大益茶厂

估价:48万至80万港元

云南金瓜贡茶

金瓜贡茶

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港、澳、台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该茶生产始于清正七年(1729年),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延。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故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其制作时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此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厂,原料及初制出自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最高拍卖价格:350万元/公斤

锦绣茶王香竹箐以35万元/100克,一举刷新了普洱史上最贵的价格,相当于350万元/公斤。

被誉为“普洱茶太上皇”。但是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2007年被云南人民迎回普洱市时,单单投保金额都达到了1999万元。

该茶显然已经是一种“神茶”,只能供人们参观供奉了。现在市面上所谓金瓜贡茶,都是后来某些茶厂的跟风之作,不足以信。

一件2000年“班章珍藏青饼”

1800万

在2017年的广州茶博会上,普洱茶又一次成为了焦点。

一整件(84片)品名为“班章珍藏青饼”的2000年普洱茶,标出了1800万元的高价。

纯干仓96 紫大益青饼

数量:一筒七片

总重量:约2472克

年份:1996年

仓储:纯干仓

工序:生茶

茶厂:大益茶厂

估价:28万至40万港元

紫大益是勐海茶厂第一款使用“大益”商标出品的普洱生茶饼。其茶味强烈而有霸气。经20多年陈化后,该茶品已有相当有陈韵,值得收藏。

2018年 1801千羽孔雀

数量:六筒(共42片)

总重量:约15000克

工序:生茶

茶厂:大益茶厂

估价:38万至60万港元

作为价值连城的“六星孔雀”续作,1801千羽孔雀采用六大名茶山之一的布朗山所产古树茶叶为原料。其茶色金黄,汤质顺滑绵厚,入口散发出发酵期独有的微涩果酸香气,香韵持久,一试难忘。

百年 可以兴茶砖

数量:一墩四片

总重量:1520克

仓储:完美

年份:1930年代

工序:生茶

茶厂:可以兴茶庄

估价:220万至380万港元

说到这件珍贵拍品背后的可以兴茶庄,自然来头不小。1926年,可以兴茶庄在佛海(现勐海)曼嘎街创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云南著名百年老字号之一。上世纪30年代,为了运输方便,其首创每块重375克的十两砖,是普洱茶历史上唯一的“十两砖”。数据显示,20多年前可以兴茶砖留存量就仅为3件(每件160片)。

可以兴砖茶以四块为一墩,以白棉纸包成一体,再包以竹箬,然后用竹心篾条捆绑为一大而棱角分明的茶墩。如此包装的可以兴茶墩,现在市场上绝无仅有。可以兴的“十两砖”选用春茶为主料,条索粗壮,以出自攸乐茶山的上好勐海普洱茶菁制造而成。其茶汤呈栗红,香气浓郁,散发出野樟香;水性活而滑,回甘生津,茶韵悠长。它的茶质、茶气、茶韵,即便是印级茶也无法比拟。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承千年精粹 传岁月流光 2021跨年茶会圆满举办!

人生如茶,浓淡皆宜。

茶在时光流转的岁月中

辗转着千番滋味,

“承千年精粹,传岁月流光”

品味茶与时光的滋味

……

12月31日

2021跨年茶会——承千年精粹 · 传岁月流光

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厚街)圆满举办!

茶会现场群英荟萃,

百位资深茶友齐聚莞城,

共听余悦老师、朱澄老师倾囊分享

共赏最精湛的节目表演,

共品最顶级的典藏老茶!

数10家龙头茶企强势助阵,

带来36款共计价值百万的珍稀老茶,

与全国茶人一起共叙茶话,共享茶香,

共祝牛年鸿运、共享发展,迎接新年!

本次茶会共分为“缘、藏、味”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冲泡的茶都各不相同。

有深受茶友喜爱的陈年普洱茶,

还有备受追捧的老白茶、老六堡、老岩茶,

现场陈香、药香、槟榔香、岩骨花香,茶香四溢。

一首古琴/萧合奏曲目《碧涧流泉》,

将大家带入茶与音乐的世界,

通过音乐的力量为茶会不一样的精彩。

表演老师?古琴演奏家王可逊: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东莞琴会会长、当代斫琴抚琴兼善的古琴艺术家;萧演奏家刘汉超: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东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深圳华巨臣有限公司副总裁向飞先生的讲话,正式开启了跨年茶会、开启了茶缘……

随后,在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余悦老师的《跨年茶会,赏跨年之茶!——普洱茶的前世今生》的分享讲话中,各席茶友开始品鉴第一道茶,在茶香中感受云南之韵,东莞典藏的历史渊源。

第一道茶品鉴茶品:07定制饼(昔归)、班章孔雀四星饼王、九十年代白茶饼、2001年大白菜、2003年302批小白菜、70年代老六堡、2000年铁饼生饼、2004年野生熟茶、2005年老同志7578熟茶、2003年大红袍、2004年野生金瓜、班章二星大白菜青饼、“知竹”竹筒熟茶、80年代7452熟茶、04年易武顺时兴、2005年荣昌号金奖

取茶、倒水、冲茶,一起一落,尽显美态,令人如痴如醉……一场精彩的茶艺表演为现场增添了一份美感,也为“缘”这一环节画上句号。

表演者:第七届“茗星茶艺师”全国总冠军 ——欧新声

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朱澄老师的分享——《仓储,茶的第三生产车间》,将大家带到仓储的世界,让大家了解“东莞仓”,了解东莞藏茶文化。

第二道茶品:“东莞陈年普洱茶王争霸赛”的“七星茶王——云南景谷茶厂-润霖。此茶采用2009年深山古树拼配而成,条索肥壮显毫,色泽黄绿油润,是典型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采用传统手工石磨压制,饼型规正,松紧适中,经过十一年陈化,香气饱满浓郁,带干果香,汤色橙红明亮,滋味浓醇,富层次感,回甘持久,极耐冲泡。仓储干净无杂味,是市面上不可多得的一款口碑好茶。

茶之内功,无喧嚣之形,无激扬之态,一盏浅注,清气赋予,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是那一杯茶汤中的绵绵质感和无尽回味。为感谢现场为大家冲泡茶汤的席主,现场特设颁奖环节,为侍茶使者:邓秀珍、石柳霞、赖建国、黄汝斓、雷以伙、浄彗、萧慧欣、陈晓丹、郭燕妹、李君浩、曾庆霞、尹燕文、王玉红、陈东梅、叶梓荣、梁利云颁发证书。

余悦老师、朱澄老师为侍茶使者颁发证书

道雅素净的花艺点缀着美学世界,青翠欲滴的绿叶装饰着人间,以花艺倾诉“美”的感言、茶的深情……

表演老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讲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东莞基地负责人、国家级非遗传统插花东莞第一人——柳儿老师

品典藏老茶,听音尘绝,浸一片恬静,感受茶道、音乐的生活艺术。在小云老师、王可逊老师合作演绎下,第三道茶品鉴正式开启。

小云老师、王可逊老师合作演绎

第三道茶品:70年代陈年铁观音、1992年油光纸沱(稀有)、1999年布朗山乔木古树、2003年大红袍、1999年易武、13年大金九青饼、乾元、纪念中古建交60周年珍藏茶、05年敬业号易武正山青饼、2004的野生熟茶、2003年二星大白菜、90年代六堡、2002年思茅茶厂a字饼青饼、80年代老白茶白牡丹、98年甲级沱、中国白茶第一饼

大咖助阵,倾囊分享。大家以茶为媒,同席品茗;以茶会友,共享茶香。在欢声笑语中,茶会也步入了尾声。

本次茶会也通过现场品鉴、互动交流、跨界演绎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接触藏茶,了解莞仓茶,共同助力老茶的发展。茶会虽已落幕,但2020东莞茶博会的精彩依旧!

12月31日-1月3日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厚街)

2020中国(东莞)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更多精彩,等您发现!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华巨臣茶博会

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东莞市华巨臣展览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支持单位

好茶仓

荣昌号

语南堂

东莞市东城羽佳茶业

太高岩茶厂

名轩茶业

广东祈香福茶业有限公司

云南西双版纳古茶山茶叶有限公司(龙园号)

今大福茶业

大少普洱

东莞市誉莞茶叶商贸有限公司

东莞市二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东莞市老茶院舍茶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慈云雅道文化传播公司

赞助单位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原标题】承千年精粹 · 传岁月流光——2021跨年茶会圆满举办!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作者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天价茶”现象之我见 ——根据2021年6月3日农业农村部等“天价茶”专题调研座谈会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云南全省成品茶均价为104.1元/公斤,虽较“十二五”同比增长4.4%,但仍低出全国平均水平较多。云南向以普洱茶、绿茶和红茶生产为最主要,近20年来,又以普洱茶产业发展迅猛;市场上偶尔爆出的“天价茶”,则多与普洱茶中的“陈年茶”“古树茶”有关。

2021年6月3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总社“天价茶”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勐海茶厂综合部会议室召开

一、普洱茶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叠加

普洱茶是云南地方特产、历史名茶。清康乾盛世时始为贡茶;嗣后“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至清末民国时期,云南普洱茶内销川渝、京沪等地,边销康藏地区,外销俄罗斯等国,侨销港澳地区、南洋一带,名扬海内外。

盛世兴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茶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曾称19世纪是属于中国茶的世纪,但那时我国茶叶的总产量亦不过500万担上下,约合25万吨。如今,我国茶叶年产量约达300万吨;仅云南一省,去年总产量就超过46万吨。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兴起,与我国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

普洱茶的健康功能。当代科学家对饮茶促进人类健康的研究,大体可归为两大学说,即“自由基学说”(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辐射、调节免疫、改善记忆、抗抑郁)和“肠道菌群学说”(调节代谢: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降尿酸、减肥)。支持前者的主要是以多酚类物质含量较多的绿茶类;后者则以含有丰富多糖类物质的黑茶类为代表。而以云南大叶茶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生茶属于绿茶类,熟茶属于黑茶类,且内含物质较省外以小叶类茶为原料制得的成品更为丰富,因此广受追捧,并赢得“减肥茶”“美容茶”“长寿茶”的美誉。也正是因为黑茶产品普遍拥有的这种健康属性,在进入21世纪以后很短的时间里,黑茶就成长为我国第二大茶类,仅次于绿茶。

普洱茶的文化属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在我国有着千年历史,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基因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而饮茶不仅可以令自己身心愉悦,且有助于人际交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云南是茶的故乡,云南独具魅力的原始茶文化、边疆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自带吸引力。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文化是软实力”的概念。中国茶叶之所以自17世纪后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流行,并最终于19世纪成长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第一对外贸易商品,正是因为西方人士特别是上流社会对当时大清帝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所深深吸引和折服。可以认为,烙上滇文化印记的普洱茶,在云南不断开放的步伐中再度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勐海茶厂生产车间一景

二、“陈年茶”“古树茶”的由来及利弊之分析

基于上述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普洱茶再度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陈年茶”因为同时具有较好的品饮感受、更多的健康成分、深厚的地方文化和因“物以稀为贵”而进一步触发的投资功能,市场价值得到重塑并逐年以较大幅度攀升。2010年前后,“古树茶”开始受到市场追捧。其原因,一方面当时普洱茶刚从2007年的低谷中暂缓过来(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当时熟茶生产的卫生问题产生疑问引发),市场需要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生茶正式列入国家标准,而以古茶树茶菁为原料制成的普洱生茶(即“古树茶”),以其饮用上的安全性、滋味上的协调性和数量上的稀缺性,成为了消费者的“宠儿”。

21世纪伊始,云南为实施古茶树保护条例,将其定义为“树龄100年以上”,大抵是将民国以前栽种的茶树归入此类。茶树树龄目前尚无科学测定的准确方法,窃据个人对云南历史、人文详加考证后认为,云南现有人工栽培、连片的古茶园、古茶树近30万亩。其中少量树龄超过100年,散布于西双版纳州境内古六大茶山、勐宋山、南糯山及临沧市冰岛等较古老的茶区内;大多数树龄接近100年,广泛分布于现有各大普洱茶产区。若以每亩产量20公斤计,云南全省每年古树茶总产量约为6000吨;其毛茶单价,大体言之,平均约为1500元/公斤。

从植物科学的角度分析,可能是品种特性的原因,云南的古茶树通常树形高大、主干粗壮,故省外人士咸以为其树龄远超百年。20世纪60年代起,云南老茶人肖时英先生就在普文农场开始种茶,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科学实践表明,自然生长的云南大叶茶树,每年树高增长39cm,10年后高达466cm。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内1985年以茶籽播种、自然生长的云南大叶茶树,到2016年时,大多直径已达20cm~30cm(离地20cm处测量数据),其中较大的一棵,树高830cm,干围135cm(直径43cm)。

科研人员正在测量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内1985年栽种的茶树干围

云南古茶树之所以可以留存如此之多、保护如此之好,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30年代末起,特别是1949年后计划经济条件下,云南被国家有关部门划定为红茶产区,80年代后又侧重于绿茶的开发,普洱茶生产则主要是国营下关茶厂的边销任务,转口和自营出口的数量很少,因而采摘困难、产量较低、芽毫不显、滋味欠浓、叶底花杂的古茶树不受关注,改造后的老茶园和新植茶园成为当时主要的原料来源。

尽管如此,“陈年茶”“古树茶”为人诟病之处,堪称多矣。

直到21世纪初,云南省内尚以绿茶消费占最主要,不知普洱茶为何物者大有人在;以几大国营茶企为主生产的普洱茶,除边销藏区外,大多供应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等地市场。因此,所谓“陈年茶”的话语权,被销区而不是产区和茶企掌握,由此带来商品名称、生产年限的混乱,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对逐年高企的价格疑虑重重。

“古树茶”平均单价总体虽然不高、耐泡度亦远超其他茶品,但每公斤价格跨度从几百元至数万元,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于古树茶的鉴定和品饮,至今没有科学方法,没有统一标准,仅仅依靠社会评价及个人口味,既提高了普通消费者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同时又给不讲诚信的企业和经营者以可乘之机,进一步造成市场混乱。

据云南省统计局统计,2001年~2020年,云南茶叶年均产量约26.67万吨,但同期云南规模以上工业的精制茶叶产量年均仅约10.45万吨,表明云南实际上仅是茶叶的原料大省。若以此作参照物(实际上“古树茶”在云南规模工业中的精制率更低),可见每年收购和生产“古树茶”者,大多为家庭作坊、小微企业及省外爱茶人士、个体经营者,增加了监管和调控的难度。

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茶叶市场

三、关于“天价茶”现象的建议

加强产地和市场联动,促进交流,让“陈年茶”具备真历史,摒弃伪文化。

搞好基础调查,摸清“陈年茶”“古树茶”的“家底”,建档入户,形成可追溯制度;各级组织和个人不宜为“陈年茶”“古树茶”背书;建议相关部门对古茶树拍卖过程进行实时跟踪调查,若参与拍卖的单位和个人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处理。

呼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严禁以境外茶、野生型茶树原料加工生产“古树茶”,扰乱市场;同时,建议对该标准中已不能适应当前条件下普洱茶生产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

淡化“古树茶”概念,对全省20世纪80年代前实生苗栽种的、品质接近“古树茶”的约100万亩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将总量提上去、单价降下来;继续着力打造茶园绿色化、有机化,使传统的普洱熟茶生产品质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促进普洱茶总体消费和产业的平稳发展。

建议科研院校组织力量,针对市场需要展开科技攻关,培育出酚氨比适中即适饮性好且又兼具耐储存特点的适制普洱茶的茶树新品种。

来源:云南省茶业协会  郭红军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