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茶叶养生的认识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图说中国茶》一书。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完成在10多年前。"悦读茶书会"公众号从今天起,推送该书第三章:"功调五脏能益思"一一中国茶的养生保健功能。首先发送第一节"古人对茶叶养生的认识"。


 


“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中,我们得知,茶——首先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而被古人发现和利用的,在茶叶被利用的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是作为药用的。茶可以解毒,这一观点已被后代医药学家普遍接受。



后来经过人们长期实践,发现茶叶不仅能解毒,而且配合其他中草药,可医治多种疾病。


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上对茶的功用就有明确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神医华佗《在食论》中也云:“苦茶久食,益意思。”指出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有“茶治便脓血甚效”的验证。



盛唐时期,在朝廷命苏敬等编写的《唐本草》中云:“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下气,消宿食。理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著名医学家王焘“ 代茶的《外台秘要》第三十一卷中有新饮方”一节,详细记述了药茶的制作,使用和主治疾病,开创了药茶制作的先河。药王孙思邈编著的《千金《千金翼方》在食要方》、治节中称茶“令人有力,悦志”。宋代吴淑在《茶赋》中说:“涤烦疗渴,换骨轻身。效在不眠,功存悦志,惟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所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介绍:“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之毒,使人神思开爽不睡,此茶之功也。”明代顾之庆在《茶谱》中写到:“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出痤、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由于古时茶叶的作用主要是药用,所以类似的茶效之说还很多。比如梁代陶弘景的《杂录》中说:“苦茶轻身换骨。”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茶叶有强身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陆羽对茶的功效论述得更全面:“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闻龙《茶笺》说:用浓茶漱口可去烦腻、健胃、又可坚齿。清代汪汲庵在《本草备安》中说:茶能“解酒食、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



茶叶不仅有明显的药效作用,而且是比较完美的综合营养剂。正因为如此,茶叶才被称为延年益寿的良方。从古到今,人们都在盼望长寿,寻找着延年益寿的良方。而饮茶,正是人们寻找到的最有效的长寿良方之一。唐代有一个和尚130多岁了,身体还很健康,满面红光,步履轻盈,宣宗皇帝知道后,把他叫去问道: 你为何身体这样健壮,有何仙丹妙药?”和尚答:“ 性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饮百碗不厌。”皇帝又问:“ 生病否?”答:“何需魏帝一丸药,只需卢仝七碗茶” 老和尚认为 无茶则病,有茶则安”。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茶人也有也有这方面的论述。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在唐代先后两次来中国学习佛法,回国后写成《吃茶养生记》,他在书中写道:“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则长”。



我国古书中,有大量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记载。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古书中至少有四类61种书籍记录了茶叶的药用功能,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治病和养生延年保健方面的内容。在此,我们不一一列举。



以上所引述的茶叶的保健与药效,包括解毒清热、安神除烦、清头明目、醒酒解酒、利尿通便、生津止渴、清肺去痰、养生益寿等,都是古人凭借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例如,唐代《本草拾遗》指出: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虽说指出了茶叶的药用价值,但是,为什么茶叶能养身,能治病,却没有多少理论依著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的成果,使我们对茶叶功效的认识,更科学更理性。我们将会在下面的章节中讲述用科学观点来解释茶叶的保健作用和药效作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