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人对泡茶水的选择

找到约228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黑茶之声:泡茶用水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见其体。”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张大发《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出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的滋味、色泽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茶作为一种公认的健康饮料,其饮用价值是要通过水对茶的冲泡结果来实现的,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可见水质在泡茶时的重要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国古人对泡茶用水的认识。

我国古人非常讲究泡茶用水,甚至把“石泉佳茗”看作是“人生清福”。在古茶书中,有不少篇章和专著论及茶与水的关系,唐陆羽《茶经》中的“五之煮”中阐述了水的选择:“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并说取山中泉水时,要选择白色石隙中慢慢流出的泉水,喷涌而出或飞流直下的水“勿食之”,若常饮用“令人有颈疾”。不畅通的死水,再清洌也不能饮之。井水要用人们常来汲取的井水,江水要取离生活区较远的水。明张源的《茶录·品泉》,唐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和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明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清汤蠹仙的《泉谱》和陆廷灿的《续茶经》以及梁章矩的《归田琐记》等古书中对泡茶用水都有记述。

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大致可归纳为水质和水味两大要素,水质要求活、清、轻,即水要有源有流澄之无垢搅之不浊,水质要轻、浮于上歇味要甘和洌。其要点为:

一是水要甘而洌。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甘是指水含于口中有甜感,不苦不咸。水的冷测对泡茶也是有讲究的,清吴我鸥《雪水煎茶》中:“绝胜江心水,飞花注满瓯。纤芽排夜试,古瓮隔年留”描绘得十分清楚。

二是水要活、清而轻。这是古人对泡茶用水的基本要求。宋唐庚的《斗茶记》(1112年)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洌,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宋苏东坡《汲江水煎茶》中:“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深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说明茶不用活水冲泡就不能发挥其本身固有的品质。明田艺蘅道:“清,朗也,静也,澄水之貌。”饮茶用水清为首。古人对水之轻、重也有讲究,清代陆以《冷庐杂识》中说:乾隆每次出巡都带有一只精制银斗来精量各地泉水,精心称重,依次排出水质的优次,并以水比重的大小来作为水质量高低的科学依据,这与现代科学中硬水软水的说法有相似之处,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是贮水要得法。明熊明遇在《罗芥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明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于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败矣。”

茶的冲泡和饮用方法

  喝茶人人都会,但要冲泡得法,并非易事。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而且差异非常明显。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沏茶)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就总结了煮茶用水的经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之不可少者,品固有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佳也。”可见,要真正泡好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杯茶,既要讲究实用用性、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要从实际需要与条件出发,可以是冲泡一杯普通的“大碗茶”,也可以是冲泡一壶高贵的名茶;所谓“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艺术性”,就是要选用合适的器皿以及优美的、文明的冲泡程序与方法等。总之,要掌握好茶叶的冲泡,重点是要选择适宜的泡茶用水与器皿;同时,要学会科学的冲泡技术。

  泡茶用水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水质不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茶叶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杭州的“龙井茶,虎跑水”,俗称杭州“双绝”。“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名扬遐迩。名泉伴名茶,真是美上加美,相得益彰。

  对泡茶用水的认识

  在历代古茶书中,有不少篇章和专著论及茶与水的关系,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上面提到的唐代陆羽《茶经》中的“五之煮”,还有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和中清臣的《述煮茶小品》,明代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的《煮泉小品》,清代汤蠹仙的《泉谱》和陆廷灿的《续茶茶》中“五之煮”等等。

  古人对泡茶用的选择,归纳起来,其要点如下:

  一是水要甘而洁。宋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王安石还有“水甘茶串香”的诗句。

  二是水要洁而清鲜。宋唐庚的《斗茶记》记载:“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分析得更为具体,指出:‘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三是贮水要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进一步指出:“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洁瓶为佳耳。”明代罗廪在《茶解》中介绍得更为具体,他说:“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敞矣,水味败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饮用水(当然包括泡茶用水),已有条件提出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

  第一项为感官指标。色度不得超过15度,并不得有其他异色;浑浊度不得超过5度;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第二项为化学指标。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要求氧化钙不超过250毫克/升,铁不超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毫克/升,阴离子合成洗涤齐不超过0.3毫克/升。

  第三项为毒理学指标。氟化物不超过1.0毫克/升,适宜浓度0.5~1.0毫克/升,氰化物不超过0.05毫克/升,砷不超过0.04毫克/升,镉不超过0.01毫克/升,铬(六价)不超过0.5毫克/升,铅不超过0.1毫克/升。

  第四项为细菌指标。细菌总数在1毫升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在1升水中不超过3个。

  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也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

如何选择泡茶用水及品质

随着广大茶友茶艺的精进,不但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泡茶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好事,泡茶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古人讲过:“茶为君,水、器为臣”。必须君臣合一,方能泡出上等的好茶,所以好茶配好水,天经地义。

令初学者头疼的不是好水难找,而是专家说法不一,模棱两可,或者高深莫测。比如某些专家,你问他用什么水泡茶比较好,他一般都会照本宣科地告诉你:“最好用PH值6.5到8.5,总硬度不能高于25度,铁不超过0.3毫克/升,锰不超过0.1毫克/升等等。”咋一听那是非常专业的,但回去一想,专家说的都对,就是没用,难道我们每次喝水前还要测一下一款水的各种指标?不要说化验是费时费钱的事,等结果都要等很长时间,还要不要人喝茶?

专家不等于专业,你问的专家也许自己都很少喝茶,或者考了一个证书,从此就以师自居,言必正确。真正的专家,一定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陆羽倾注毕生精力的《茶经》,将泡茶水总结为:“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短短9个字,就把古代泡茶用水总结到位,而且很有实用指导性。至于更多的细分,又另有介绍,但更多就要靠自己去体会了。陆羽并非不懂细节,陆羽有一次受邀为一高官泡茶,高官便按陆羽要求嘱咐仆人到江心打水,仆人偷懒,就在江边取水而归,陆羽一喝便知非江心之水,于是唤仆人质问,果然是江边水,众人心悦诚服。这些细节陆羽并没有写入茶经,而只是告诉我们纲领,必须要实践去体会,才能有深刻的领悟。

随着环境的恶化,我们要得到好的泉水也越来越难。尤其是大城市的茶客,要得到新鲜的山泉水,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们现在的泡茶用水,总结也是一句话:买超市能买到的矿泉水,对比几种,择口感适合者常用。比如在西南一带,我们一般买农夫山泉,不是有点甜,也不是收了钱。而是对比之后发现农夫山泉峨眉山产区的矿泉水泡茶相对比较稳定。有没有比它更好的,一定有,但是要能随时买到,才能常用。我们也偶尔到野外煮茶,取新鲜的山泉水炭火煮茶,那真是极品,但不易得啊,成本不可细算。

如果想深入研究矿泉水的朋友,可以从:清、洌、甘、甜、滑、润、轻等角度去体会。当然,就算是知名的矿泉水,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优点,一定是有偏重或者独有的特色。比如森林中矿泉水,一般会比较甜润;山洞中石钟乳滴下的矿泉水,更加甘洌清凉;雪山的矿泉水,更加饱满丰厚。至于不同的水泡不同的茶,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也需要我们 的茶客朋友不断尝试,泡茶的乐趣就在其中。当我们发现一处干净的矿泉水,又正适合我们常喝的茶叶,那真是暗乐不止。

也有少数专家认为,用现代工艺过滤的纯净水泡茶会更好。首先,经层层过滤的纯净水口感会更加丝滑一些,比普通的矿泉水或部分桶装水会有更好的口感。过滤最主要是把一些杂质和直径比较大的细菌过滤掉,但同时也把一些营养过滤掉,但农残或部分化工业残留是过滤不掉的,这只能是现代工艺进步的一种折中,不反对,但也不赞同。因为过滤水除了滑,矿泉水的其它优点它都没有。当你得到一泡很好的茶时,你会选什么水泡?

这就是我们对泡茶用水的经验总结。矿泉水永远是第一选择。对比古人,我们的选择的确越来越少了,古人还有雪水、雨水、花露水、冰水等多种选择。对此种种,我们也只能是想想而已,除非我们生活在深山,还可勉强一试。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不知这个代价到底有没有底线,会不会一直恶化?

来源:古树迷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