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 │ 论喝茶,乾隆是高级玩家



清代的皇帝中,谁嗜茶并最为讲究?是乾隆,从他的茶舍和使用的茶器来看便知。清朝前期,国力强盛,官窑烧制了大量瓷器,其中就有不少颇为精致的茶器,包括青花、粉彩,还有绘画技术、胎釉都达到了历史高峰。


江南文人雅士云集,因此乾隆六次南巡的过程中,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在许多地方都建造了茶舍,有在紫禁城内,也有在皇城附近的园林、静寄山庄、避暑山庄等地,共十多处。


茶舍整体布置是乾隆十分注重的,包括周围景观,舍内装饰,茶器物的陈设均由他主导,连茶舍名称都与江南茶舍有关。位于玉泉山静明园的“竹炉山房”,就取自无锡惠山的听松庵竹炉山房,茶舍的煮水茶炉则直接仿惠山“竹茶炉”。还有香山静宜园的“竹炉精舍”、以及各处茶舍皆有“竹茶炉”的身影,可见南巡的品茗体验对乾隆影响之大。


董邦达《弘历松阴消夏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坐于石案旁,凝神静气,若有所思。侍童在挥扇煮茶。


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有述乾隆对于茶舍的茶器,均本人亲自指定样式下旨制作。茶舍必备的有竹茶炉、宜兴茶壶、茶托、茶盘、茶叶罐等主要茶器。还有冰盆、银杓、银漏子、银靶圈、火盆、铜畚箕、竹快子、瓷缸等辅助茶事的备水、滤水或备火之器,也会随茶具备全。




宜兴窑御题诗烹茶图阔底壶


茶舍用的茶壶与茶叶罐多用宜兴器,这些茶器上的主要装饰是一面“御制诗”,另一面绘画则由宫廷画家丁观鹏和张镐起稿作画,画的内容多与茶事相关,且必须呈览核准后才可制作。



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 》。乾隆身后茶具,最下层为炭匣,其上为磁缸(泉罐)随盖及水杓,再上层是茶叶罐及茶壶、盖碗、茶盘等。


乾隆对泡茶用水也十分讲究,荷露,玉泉山的玉泉水,雪水是他认为适合品茗用水。冬有雪水,夏有荷露,乾隆在诗中称它们为“仙液”,而玉泉水则是宫中日常用水,他以水的轻重为评水的标准,轻为贵,出巡时喜欢带上精制银斗量各地名泉,根据水的比重从轻到重,排出优次。在众多名泉之中,玉泉水斗重最轻,因此将玉泉山的泉水评为天下第一泉。


每次出行都会携玉泉水随行,但水的滋味容易随行程时间而有所下降,乾隆为此想出了奇招 —— “以水洗水”。具体方法是将玉泉水放置一大器皿,做好记号,再加入其他水搅拌,搅定之后,污浊物质沉淀下去,上面的水则清澈明亮,玉泉水重量轻,所以在上的就是玉泉水,只倒上层的水使用即可,下层的水弃去。该方法效果如何不知,但很有意思,只能说是玩水高手。




据故宫博物院王健华女士的采访口述,宫廷里的饮茶方式与我们现今一人冲泡分茶给多人品饮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皇帝制度下,皇帝几乎难以与他人平起平坐,即便是与身边人之间也不会有一壶冲泡分茶几杯的形式。反而一壶一杯才是主流,乾隆使用的紫砂壶或瓷壶,有专门配套的茶杯、托盘,只适合一人独饮。


而这种饮茶的方式其实也是明代文人的饮茶方式,只是明代文人可以与友人一同饮一壶茶,但皇帝若请别人喝茶叫“赐茶”,别人请皇上喝茶则叫“献茶”。比如举行茶宴,数人围坐,皇帝赐茶时多是一套三件式的盖碗,有专人续水,各喝各的。




最著名的当属重华宫茶宴,喝的茶为“三清茶”,它不是传统茶叶,而是由松实,梅英,佛手用沃雪烹制而成。茶宴上使用的是御制茶诗茶碗,景德镇御窑厂烧制,造型仿自明嘉靖青花茶碗,茶碗外壁则环绕御制诗装饰。


乾隆的茶舍包括所使用茶器物风格都带有江南文人雅士的质朴素雅,并没有一般想象的华丽,如茶器物上的御制诗。品茗写诗是乾隆生活一大爱好,他会将自己的诗文亲自或令他欣赏书法精湛的大臣誊写诗稿,作为画样,装饰于各类器物中,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以下为乾隆的茶舍名称、地址



end.


参考资料:


1、廖宝秀著作《茶韵茗事——故宫茶话》

2、故宫博物院王健华女士的采访口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