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高度重视农残管控工作 助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段时间来,保山大叶山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内,工人们抢抓时机,在茶园内套种茶枝柑。

茶园里,嫩绿的新芽在枝头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茶香。保山大叶山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昇一边指导工人如何正确套种茶枝柑,一边详细解释这样做的好处。他说,套种茶枝柑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还有助于防治茶树病虫害,实现茶园的生态平衡。

昌宁县是全国唯一注册认证的“千年茶乡”,是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县有茶园面积31.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26.6万亩,古茶树4.9万亩20余万株,有2.98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2023年,昌宁县实现干茶总产量2.98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67.6亿元。

近年来,昌宁县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还积极推广有机茶叶种植,鼓励茶叶生产者采用更加环保、健康的种植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农药的使用。

李忠昇说:“这两年,昌宁茶产业发展得比较好,我们企业在有机生态茶园管控中主要是不施肥、不打药,人工除草。同时,也会在茶园里套种像茶枝柑这样的经济作物,增加茶园的覆阴树,提高茶园产值,为后期的新品研发作准备,也为茶旅融合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茶产业发展中,昌宁县高度重视农残管控工作,积极采取开展生态茶园管理和农残管控培训,广泛开展禁用农药宣传,发布农药明白卡,与茶农茶企签订茶园生产管理承诺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昌宁茶叶产业的品质与安全水平,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环保,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茶叶鲜叶农残检测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保护消费者健康、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昌宁县专门建立了严格的茶叶农残检测制度,引进先进的农残检测技术,对茶叶进行严格的检测,不断提高茶叶农残管控的水平和效果,确保茶叶的农残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在前期的农残检测中,采样检测组先后前往漭水、翁堵等地,现场摘取了5个茶青样本进行检测,农残快检茶青样品合格率均为100%。接下来,昌宁县将继续加大茶叶检测力度,对全县13乡镇进行全覆盖抽样检测,全面掌握今年茶叶质量动态,加强茶叶安全监管,从源头上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为昌宁茶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下步工作中,昌宁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实施茶园农残管控问卷调查、“一诺十联”包保、绿色防控网格、茶叶质量安全宣传培训、茶园投入品行政执法、检验检测、茶叶质量安全“黑名单”、茶园套种试点、“检察护企”、优质优价市场倒逼十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构建“农户自觉参与、经营主体主动作为、村级监督落实、乡镇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实现全域茶园化学农药面源零污染,切实提升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县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杨晓华|通讯员:翁德富

来源:昌宁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