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昌宁县古树茶

找到约12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保山昌宁:古树茶芽吐新绿 缕缕茶香飘万里

清明过后,“千年茶乡”保山市昌宁县的一株株古茶树茶芽吐绿,进入了大量采摘的下树期。遍布各山坳古树茶鲜嫩的新芽发出的清香,不仅吸引了各地茶商争相前来抢购,也让当地的古树茶农迎来了今年鲜茶的第一个采收季。

在昌宁县温泉镇芭蕉林古茶树群落,茶农李金花请了5名工人忙活了一个早上,将自己家最大的一株古茶树上鲜芽全部采摘了下来。“我家的这株古茶树还没萌芽,古树茶就已经被茶商高价订购。”看着一篓篓采收下来的古茶树鲜芽,李金花笑得几乎合不拢嘴。“我们试验了很多年,发现这里的茶叶口感特别好,当地老百姓在保护茶树的时候保护得特别好。公司销售一些收藏级别的茶,主要销往海外,还有北上广会销售得多一些。”深圳茶商马嫣一边查看刚刚下树的古茶树鲜叶一边介绍说,近几年来,该公司来这里采收制作的古树茶产品最远销售到了欧美等国,可以说是昌宁古茶良好的品质决定了它的销路。

李金花家的这株古茶树当地人称野生苞红茶,树高16米,树幅3米×3米,基部径围300厘米,占地面积18平方米。今年一共采得鲜叶80.7公斤,比去年足足增加了18公斤,不仅产量高了,而且茶叶的外观、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我家有古茶树30多棵,一年收入30多万。平时我们管理全靠自己,不打农药不施肥,发现枯枝及时修剪,下边有草我们会人工清除。在采摘古树茶时会留下一叶到两叶。还有它的根部不能让它露出来,露出来的话茶叶的养分容易流失,以后水分慢慢吸干,会枯死。”说起古茶树保护,家住温泉镇联席村的古树茶茶农李金花头头是道。

据介绍,李金花只是昌宁县众多的古树茶茶农其中之一。近年来,昌宁县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制定颁布村规民约的方式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组织动员茶农积极做好科学管护古茶树体、合理采摘茶叶,全县范围内的古茶树长势越来越旺、古树茶品质越来越好,茶农的收入逐年提高。

昌宁县温泉镇宣传委员禹志勇介绍说,温泉镇共有古树茶74148株,古茶树分布非常广泛,资源非常丰富,茶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近年来,温泉镇为加强古树茶的保护,组建了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加强茶农的培训、宣传、引导,组织茶农留养结合、采养结合、护根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方面的防护措施,使得古树茶既得到有效的开发,又得到更好的保护。”

大量古树茶鲜叶下树,各茶叶加工厂开始忙碌了起来。昌宁县轩茗古茶坊负责人李宣明领着几位制茶师傅采用手工杀青、揉捻、晾晒等传统工艺昼夜不停地生产。“我们的原料全部选用古树,生产的产品有两个,一个是野生红茶,还有大叶种茶做生普,野生古树红茶原料以苞红茶为主。生普又以纯手工工艺来制作。目前带动周边100多户古树茶农户增收。”昌宁县轩茗古茶坊负责人李宣明介绍。

据了解,昌宁县现有古茶树群总面积近4万亩,其中地径在15厘米以上的古茶树有14.77万株,有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3类。据专家考证,昌宁县境内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2022年,昌宁县古树茶产量约为900吨,产值将超过1.5亿元。(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崔敏通讯员周应彪普文鸿王成林视频由昌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来源:昆明信息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昌宁:20余万株古树茶开始采摘

近日,坐拥31.4万亩茶园、20余万株古树茶的“千年茶乡”昌宁,已经陆续进入春茶采摘期。在大大小小的茶园里,茶农采茶、客商买茶,热闹非凡。

温泉镇联席村是昌宁县古树茶聚集群落之一,共有古茶树24586株,分布在芭蕉林、破石头、锡匠寨、罗家寨、施家寨5个群落,茶叶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主要经济来源。

4月17日,团山村民小组古树茶正式开采。为了方便采摘,更为了保护茶树,茶农赵忠孝早早地就搭好架子。“我家的生活开支全靠这棵普洱茶树,以后子孙后代还要靠它生活,我们一定会好好保护它。”赵忠孝像照顾宝贝一样照顾着这棵“致富树”。

据了解,赵忠孝家的这株古树茶,属昌宁县已发现的最大的栽培型茶树,树龄在1800年以上,树高15米,基部干围2.98米,树幅9×9米,树型乔木,为栽培型普洱茶种,可产鲜叶100公斤以上,味甜似糖蜜,香高绵柔,生津迅猛,醇和韵长,极具品饮和收藏价值。

在芭蕉林村民小组古茶公园,一棵将近20米高的古茶树上,5个茶农正在同时开工采摘茶叶。据茶农介绍,这株古茶树属于野生型古树茶,5个人不停的采也要四五个小时才能采摘完成。

随着古树茶的价格不断上涨,茶农们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目前我们的古树茶保护得相当好,不打农药、不施肥,每年通过人工来除草。从2007年开始,进来的老板很多,每年都来这里订制很多,因为他们感觉这边的茶叶相当好,所以我们现在根本不愁卖。”茶农李金花家共有古树茶16株,每年收入在8万以上,她对古树茶的保护很有心得。

除联席村的古树茶群落外,古树茶在田园、漭水、大田坝、更戛等乡镇均有分布。近年来,外界对昌宁古树茶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在不断提高,野生型古树茶鲜叶在80元至300元每公斤左右,普洱大叶种鲜叶在30元每公斤左右。

“我们县的茶叶产业实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不论是生态茶还是古树茶,都呈现了原料上涨、销售增长的趋势,茶农们都实现了增收致富。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到我们昌宁寻茶、买茶、找茶,昌宁茶已经“飞”向全国、“飞”向世界。”昌宁县原茶办主任张德恩说。

来源:云南网 记者 赵丽槐 通讯员 刘子安 杨茜琨 摄影报道

古树茶产量品质“双提升” 茶农茶企茶商茶客“四满意”

四月,是一年春茶采摘的关键期。从清明后开始,昌宁县的20余万株古茶树在春风里绽开新芽,渐次进入采摘季。目前,野生型古茶树鲜叶已基本下树,栽培型古茶树正是采摘加工旺季。

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和酝酿,古茶树新冒出的芽尖鲜嫩、青翠,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制作古树红茶和普洱茶的最佳原料。古茶树主人和承包采摘古茶树的茶企纷纷抓住最佳时节,采下一枚枚春尖,制成滋味醇厚的古树茶,满足市场的需求。

昌宁县漭水镇河尾社区老寨子村民小组村民禹光顺家旁的栽培型古茶树上,夫妻俩和请来的采茶人搭起架子、爬上茶树,一捏一提间,娴熟地采下古树茶鲜叶。

“我家这棵茶我家爹就说下给我,他们记得就有这么大,我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去玩。”禹光顺说,“现在我们每年也爬树采茶,每年都有人定着来拿,价格每公斤100元,每年的产量40至50公斤,今年虽然还没有采摘完,但看着产量也差不多。”

古茶树上采茶忙,茶企车间制茶忙,每个茶叶加工企业里,生产线不停运转,鲜嫩的茶叶经过不同的工序后,当天就可以制成红茶、晒青、白茶。村民于金祥依托当地茶叶资源优势,在家门口搞起了古树茶加工,既帮助茶农节省了鲜叶运输成本,又能及时生产加工,减少鲜叶损伤,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制茶人。

“我从2010年开始做茶,10多年来一直做老寨子片区的古树茶,前些年一直做晒青为主,近两三年又增加红茶、白茶,每年的加工产量都4吨左右。”于金祥说,“这些年来我做的茶基本没有库存,大多数都是定制茶,如果客人想买要提前预定,要不然有些茶叶是买不到。”

  

河尾社区作为昌宁县内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地方,茶叶是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近年来,社区通过强龙头、树品牌、带农户等方式,让茶产业成为了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金叶子”。

河尾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忠强介绍:“我们河尾社区是栽培型古茶树最多的一个村,有古茶树28140株,今年由于雨水、气候的原因,大量的古茶树在这几天集中采摘,目前下树80%以上,预计今年的收入能够占农村经济收入35%以上。”

同在漭水镇的漭水社区大竹林自然村村民王文登家的古茶树在同一天采摘,六个采茶人在树上有序采摘,王文登和订购了古树茶鲜叶的茶企负责人一起守在树下,提醒采茶人注意安全和采摘标准,不时从树上接下采好的鲜叶,小心地摊晾在旁边一片阴凉的地方。

订购鲜叶的茶企负责人于兴富说:“昌宁的古树茶我做着很多,我就喜欢大的树,听到哪里有大茶树我都要去看看。我们昌宁的古树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客户比较认可。像这棵茶树做出来的茶叶都是有人专门定制,我自己做好后最多也就能喝上一两泡。”

“我这棵茶连续四年都是承包给他们,每年三万块,我什么都不操心,就搞搞日常管理,到采摘时候他们自己找采茶工来采摘。”王文登说,对于茶农来说,古茶树就是他们精心守护的宝贝,每一棵古茶树都是“摇钱树”,每一片叶子都是“金叶子”,管理好、呵护好一棵古茶树,几代人都能够享福。

漭水镇将依托古树茶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在茶旅融合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由“单一业态”向“融合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漭水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德发说:“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着力打造古树茶产业,每年可以为群众带来了1500多万元的收入。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茶旅融合,增加古茶树的知名度。”

近年来,昌宁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立足古茶树资源优势,全面加大保护力度,引导企业和茶农合理利用资源,古树茶已成为昌宁茶的一张名片。今年,组织有关乡镇和部门结合古树茶生产实际,全方位开展古树茶保护、生产、加工和流通服务工作,有效提升古树茶的采摘和加工水平,拓宽古树茶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为促进茶农增收、茶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我们昌宁县20余万株古茶树正在大量下树,野生大理茶基本下树完毕,普洱种的古树茶正在大量下树。我们茶产业发展中心重点是做好茶农的古茶树保护、采摘,指导好他们的生产加工。”昌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洪斌介绍,由于前期雨水比较调匀,入春后气温持续上升,今年古树茶的产量大约增长百分之十左右,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据了解,昌宁县正立足于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在保护好古茶树的基础上,着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努力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来源:昌宁发布 吴再忠 李德权 穆尚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