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媒 以茶会友 以茶兴农 “普安红杯”第七届双手采茶技能竞赛开赛

秋天的普安县茶源街道茶神谷,入眼处依然是如春般的满目苍翠,只见万亩茶园生机盎然,一股股清幽的茶香扑面而来。


9月19日上午,来自普安县14个乡镇(街道)的200余名采茶能手走进茶园,采摘夏秋茶,展开一场指尖上的采茶技能大比拼。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收获属于这个季节的幸福,用幸福庆祝丰收节。

一大早,技能竞赛现场,采茶能手们在听取了有关茶叶采摘技术要求和比赛规则的讲解后,腰挎竹篓快速走进翠绿的茶园中,按照要求到达比赛指定区域。

“开采啰!比赛正式开始。”

随着裁判的敲锣声一响,比赛正式开始。大家神情专注、动作连贯,手指在茶尖上下翻飞,大秀采茶“功夫”:一捏、一提、一放,熟练地将一片片采摘下来的茶青放入竹篓中。  

根据规则,此次比赛在评分中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采茶时间为30分钟,以重量、嫩度、匀度、净度为比赛评定标准,合格茶青为嫩度、匀度基本一致的一芽一叶。

“在采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眼快、手快、脚快、心静。”经过30分钟的“指尖较量”,采茶比赛结束后,普安红茶技工劳务队的冉桂琴分享了采茶技巧。冉桂琴曾先后在省、州、县茶艺竞技中斩获“金手指”“铜手指”、一等奖等奖项和荣誉。


普安县采茶比赛已连续举办七届。双手采茶这一指尖艺术与劳动完美结合的赛事,不仅是为了比拼技巧,更是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点、以点促面,通过双手采茶让各乡镇(街道)茶农看到与其他优秀茶农的差距,激发更大动力提升采茶技能和采茶效率。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茶神谷参加比赛,每次进步都很大。以前都是单手采茶,速度很慢,今天在现场采茶,和大家共同交流,学到了很多采茶技巧,这对以后采摘品质好的茶叶有很大的帮助。技术得到提升,收入就会跟着增加。”从高棉街道前来参赛的岑凤祥说。

值得一提的是,采茶能手们均来自“普安红茶技工劳务队”。


近年来,普安县立足资源禀赋,积极盘活闲置劳动力资源,组织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体系,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形成县级统筹、乡镇共享、村级组建的劳务模式。

截至目前,普安县14个乡镇(街道)共建有普安红茶技工劳务队92支、队员6740人,在茶企、茶叶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劳动力之间搭建起种、管、采、制、销“一条龙”无缝衔接用工桥,实现“茶有人采、人有事做、户有增收”。去年,“普安红茶技工”获批为省级劳务品牌。


这段时间,普安除了开展采茶技能竞赛,还围绕“贵州绿茶”第一采主题,开展“我有普安一片茶”认养活动、2023年“普安红”经销商大会、普安红品牌日——普安红茶“两标一码”标准暨“茶源普安红·人勤春来早”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和赛事,进一步提升普安茶品牌和知名度。

眼下,普安县的10万亩夏秋茶迎来采摘高峰期,茶农、茶企同步迎来“大丰收”。茶神谷属于普安的核心产茶区,在这里,每年1月到11月茶农都有茶可采。靠着这一片片茶园,这里的村民的收入一年四季不断档。


作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普安的茶有着“早”和“古”的特点。

在普安,民间有“喝着春茶过春节”的说法,意思是每年农历大年之前,这里的春茶就可以采摘上市和品鲜了。据说,普安核心产茶区的春茶要比全国其他地方早20天左右。每年的1月1日,普安都会在茶神谷举行隆重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


普安茶的另一大特点,是历史悠久。普安有距今至少164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其中上千年树龄的3000多株,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印证了普安茶源地的说法。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兴农。如今,在普安,茶产业成为了富民增收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截至目前,普安县茶园规模达18.3万亩,投产12.5万亩,惠及带动农户1.8万户7万余人。


普安,凭着普安红茶著称于世,因为茶产业发展成效突出,先后获“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美誉,盛产的普安红茶被誉为“中华文化名茶”。普安茶衍生成独特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文/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邓忠胜 实习记者 岑亚 实习生 支程尧)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