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 中国茶的顶级资源

云南茶的资源是如此丰富,以至于让很多沉浸其中的人“无感”。它不仅茶园分布面积广,茶园形态多样,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还有悠久的制茶历史。

面对这样的“顶级资源”,如果将它们高效地转化为长期向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面前的课题。今天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我们在面对珍稀的顶级资源时更需要深入探讨和理解“普洱茶伦理”以及其道德规范。

茶是大自然本真的呈现

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藏有一缕茶香。这片神奇的树叶,滋养了我们数干年的文明进程,滋润了我们温润如玉的民族性格。在中国人共同的味蕾记忆里,情感依托中,茶始终温暖而美好。因为一杯茶里,始终有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是我们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我们与自然环境最亲密的接触,发生在我们把它吃下去的时候。”英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在其《吃∶食物如何改变我们人类和全球历史》一书中这样写道。

如果把这句话延伸到普洱茶,特别是古树茶上来,是最为恰当不过的。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让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唯有茶,还保持着大自然的本真,在钢筋、水泥、玻璃与汽车尾气间,将大自然的本真完整地呈现出来。

从雪峰之巅汨汨流下的澜沧江水,与云南这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地交融后,缔造出了茶这一神奇而美妙的树叶。数百万年前,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让茶树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茁壮成长。数千年前,生活在潮沧江中下游的濮人发现并驯化了野生茶。从此,茶香开始在澜沧江两岸延绵的山谷间飘荡。

如今,在这片苍茫而广袤的土地上,恣意地生长着数百万亩有着成百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聚群。这些古茶树,挟裹着莽莽群山间的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晨雾暮云、花木芬芳,通过一杯浅浅的茶汤将整个大自然呈现给我们。迥异而独特的百般风味,足以让每一个爱茶的人穷尽一生去细细品味。

古树茶独特而丰富的风味,是由澜沧江中下游特殊的地理、气候、自然生态和区域环境造就的。横断山脉阻断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使滇西南的古代气候成为最适合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大温室,为茶科植物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成为了世界茶树起源与进化的中心地带。

在延绵不绝的横断山脉庇护下,滇西南地区成为了大地母亲最为眷顾的宠儿。西部不太远的地方是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东部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西面来风温暖湿润,东面来风湿润温暖。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不仅隔断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同时在这一带形成了巨大的负压带。再加上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的“水汽通道”作用,犹如两台巨大的“加湿器”,把一个“舌状温湿带”向北拉动了足足4-7个纬度,生生把亚热带山地气候中下游的莽莽群山改变得具有热带气候特征,使这一地带全年四季如春、风调雨顺。

优良的地理气候条件,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让澜沧江中下游成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生活在片区域的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他们永葆一颗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留下了一片片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古茶林。

古树茶是云南的宝藏

古茶树是云南大地对人类的恩泽,是祖辈给后世留下的珍贵遗产。在现代普洱茶复兴的过程中,古树茶的兴起功不可没。当2007年普洱茶市场陷入调整后,正是古树茶热潮的兴起,让普洱茶产业很快走出低谷。

古树茶兴起的过程,是古树茶、山头茶价值被发现的过程。矗立的高山、深邃的谷壑,将澜沧江切割成一个个相互贯通又相互独立的小区域,给普洱茶带来了丰富的风味。普洱茶产区充沛的阳光照射、丰富的植物群落、优越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山川地理、特殊的制作工艺,让普洱茶在充满阳光味道的同时,也饱含着澎湃的自然气息。

生长在这样山川迥异的环境中,丰富性成为了生态古树茶最为突出的个性,无论是树龄、树种,还是滋味、香气。单是同一山头的古树茶,就给我们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风味,叠加上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树龄,古树茶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味觉世界,足以满足每个人的味蕾。

阳光味道和自然气息的融合,让普洱茶或刚中带柔,或柔中带刚,或刚柔并济,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品饮感受。再加上古树茶生长环境优异,内涵物质丰富,制成的普洱茶口感丰富,渗透力顺畅,滋味细腻绵长,香气深沉而厚重,使得近年来古树茶颇受追捧。也因此,七彩云南庆沣祥副总经理王晓群认为,古树茶是普洱茶的宝藏,是普洱茶市场的顶端资源。

让“茶德”贯穿普洱茶的一生

事实上,古树茶不仅是普洱茶市场的顶端资源,更是中国茶的顶级资源,即便放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也是唯一而珍稀的。正是古树茶、山头茶价值的被发现,过去10多年间,整个普洱茶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古树茶的价格也不断攀升。

然而古树茶毕竟是一种稀缺资源,每年的产量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日益上涨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古树茶、山头茶市场近年来乱象频出,甚至某宝上不乏有9块9包邮的知名山头茶。

茶界当然应该有茶界的规则,或者说是价值底线。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只发生在古树茶、山头茶身上,也不只发生在普洱茶身上。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诸多茶企和产业链上的人受益匪浅的同时,也让一些丧失价值底线的人成了规则破坏者,使得故事和忽悠在茶界从未缺席过。终端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名优茶、古树茶层出不穷,刚入行两三年就成为茶界大师,编个难以自圆其说的故事茶叶就身价百倍……当茶界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则体系,来规范伦理价值时,受害者不只是终端消费者,还包括整个茶产业链。

茶产业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永远需要建立在对规则的敬畏之上。面对古树茶市场的乱象,一些秉承初心认真做好茶的企业,从标准和规范入手推出自己的古树茶标准体系,建构通往消费市场的信任通道。

20世纪90年代起,从“公平咖啡”开始,咖啡行业就建立起“咖啡伦理”体系,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公平交易、道德采买、道德消费、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合理价格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在种植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构建起了标准和规范,让每个环节都有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

和咖啡相比,其实茶是最早建立起伦理理论的,也就是“茶德”。1000多年前,陆羽就提出“精行俭德”的基本要求。此后,茶开始从日常饮品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道德的代名词。

可以说,茶在从一片树叶被人们制作成饮料品饮的过程中,就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性。中国人将茶视为集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复合形态,而“茶德”就是其精神性的标志概念。但一直以来,茶德强调的基本上都是“君子之饮”,说的都是对饮茶者的道德要求,对整个产业链却没有提出系统的道德规范,茶叶伦理体系也就无从谈起。

游戏设计师伊恩·博格斯特,在他著作《玩的就是规则》一书中,曾经描述过玩游戏为何能让人沉迷∶“游戏的魅力不在于游戏的趣味性,而在于游戏所能带来的限制条件和划定的边界——要想玩游戏,我们必须接受游戏规则。”而对规则的敬畏,在缺乏相关标准、准则的情况下,主要来自于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觉性。为了解决茶界出现的种种乱象,近年来一些茶企进行开始引入各种标准和认证体系,从规则出发践行自己的“茶叶伦理”。因为,规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社会终究在进步,规则正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本文节选自

《古树茶 中国茶的顶级资源》

作者:段兆顺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6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