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制作
  • 建德苞茶的制茶工艺

    建德苞茶属于绿茶中的精品,历史悠久,茶品优异。我们知道,优异的茶品离不开优异的制茶工艺,对建德苞茶来说,其加工工艺是如何的呢?
  • 湄江翠片制作工艺

    湄江翠片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湄江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
  • 车云山毛尖制作工艺

    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也是绿茶的品种之一。产于河南信阳和湖北随州车云山,品质优异,所产毛尖,外形紧细圆直,锋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具有浓厚的熟板栗香;滋味醇厚,甜凉爽口
  • 黄竹白毫采制工艺

    黄竹白毫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于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黄竹白毫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黄竹白毫的采制简单可以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 南安石亭绿的制作工艺

    石亭绿毛茶色泽银灰带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有“三绿”之称,香气因季节变化,产生类似兰花、绿豆和杏仁的不同香气,誉为“三香”。于3月底4月初开采一年可采春、夏、暑、秋茶及冬
  • 天柱剑毫采制工艺

    天柱剑毫采制工艺:分摊青、杀青、炒坯、提毫、初烘、复烘、足烘、拣剔整形、包装等工序。天柱剑毫制造分杀青、做形、提毫、烘焙四道工序。
  • 云海白毫的制作方法

    云海白毫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国家级名茶。其产地生态环境优异,终年云雾缭绕,酷似云海茶叶挺直细嫩,身披白毫而得名。白毫茶采摘细嫩,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半开展或初
  • 南山白毛茶采制工艺

    南山白毛茶历史悠久,明代茶农所创,因产自广西南山且全身布满雪白茸毛而得名。由于受南山山高多雾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南山白毛茶风味独特。那么南山白毛茶采制工艺如何呢?
  • 周打铁茶制茶工序

    周打铁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杀青、清风、揉捻、炒坯搓条、滚炒足干等工序加工而成。杀青:锅温160—180℃,每锅投叶0.4—0.5公斤;杀青叶出锅后,放入篾盘内扬簸
  • 桂林毛尖制作工艺

    桂林毛尖产于广西桂林尧山地带,茶区属丘陵山区,海拔300米左右,园内渠流纵横,气候温和,年均温度18.8℃,年降雨量1873毫米,无霜期长达309天,春茶期间雨多雾浓,十分有利茶树生长。
  • 井岗翠绿的采摘标准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是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井岗翠绿就产自这里,是未经过发酵的一种绿茶。其采摘标准也比较严格,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
  • 井岗翠绿制作工艺

    井冈翠绿是一种绿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鲜叶采后,略经摊放,经过杀青、初揉、再炒、复揉、搓条、搓团、提毫、烘焙八道工序制成。
  • 古劳茶制作工序

    古劳茶因产地而得名,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
  • 古劳茶采摘技术

    古劳茶采自当地的古劳茶树,古劳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劳茶香气清高。古劳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
  • 象棋云雾采摘标准

    象棋云雾采摘严格,通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成品茶品质佳,具有条索紧细微曲,色泽翠绿油润,香高馥郁,伴有蜜糖花香,滋味鲜爽回甘,汤色嫩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的特点,是十分不错的
  • 白茶饼制作工艺:白茶压饼全过程图解

    白茶的压饼过程,其实和普洱的压饼过程,是总体一致,但又有细微差别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其讲究及长年的摸索而成。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详解白茶饼的压制过程。
  • 黎平雀舌是怎么制成的

    雀舌茶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单芽头,芽叶长度1.5厘米以下,通常加工500克特级雀舌茶需采4.0~4.5万个芽叶。要求芽叶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雨水叶,防止芽叶红变。采回的芽叶
  • 余姚瀑布茶制作工序

    由于历史久远,古老的瀑布仙茗加工工艺已无从考证,也有人认为已经失传。但梁弄白水冲村仍有民间传统的制茶工艺保留着。瀑布茶在谷雨前采摘,每斤约2万芽,瀑布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
  • 九华毛峰制茶工艺

    九华毛峰,产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区,是绿茶类名茶之一。从品质上说,九华毛峰仅次于黄山毛峰,是安徽的主要名茶。好的制茶工艺酝酿好茶品质,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九华毛峰的制茶工艺。
  • 墨江云针的加工工艺

    墨江云针以外形细紧似针而得名,为云南省名茶之一。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故原名“玉露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