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心饮茶房创始人袁安若女士采访手记

  接受采访前,安若刚刚结束在福州的首次茶会雅集,和现场的茶友们交流着心得,解答他们对心饮的茶席、茶艺、茶文化的各式疑问。一下午的活动让她的声音有些许疲惫,但她平静、缓慢、耐心的状态让人忍不住放下种种疑惑,用心倾听她的茶语世界。这就是袁安若——她把毕生的心血留给了茶,让自己成为传播茶文化的终身义工,把简单而纯净的生活,留给了喜爱茶的自己和他人。

  从2006年在三醉斋论坛聚水凝香版面的《断背山2》开始,煎茶日记版面的《巫婆的魔法学校》达到一个小高潮,五年的时间里,心饮茶房已经不断地壮大,这是令所有喜爱心饮的朋友感到很欣慰的。因为,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个具有完整的理念、哲学、教学和传承的茶道门派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这一切都来自眼前这位娇小却有些执着的女士。

  以茶润心

  出生于台湾,在美国长大的安若,正好经历了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时代,每天上学路上的噩梦曾经一度成为她最不愿回忆的时光。来自于当时并不强大的东方国度,被嘲笑欺负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面对这一切更多的时候是无奈,也正是如此小小的她便喜欢思考人生的哲理,我们的民族真的就差人一等吗,难道没有什么是可以让我特别骄傲的告诉这些外国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你们有吗?

  长大后学习了哲学和历史,这种自信慢慢被找回,在绚烂的历史长河里,我们的民族强大繁盛,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我们都领先西方数百年。在面对辉煌的历史过往里,安若发现即使那些平时不可一世的外国学者也有会低下骄傲的头,承认这不可思议的伟大。原来当你成为真正的强者的时候,你就不必担心被歧视讥笑,不用做任何讨好的卑微之举,信服的目光都会凝聚在你的身边。这时候的安若邂逅了古老文化使者——茶。

  由于对茶不甚了解,初次邂逅茶的安若有怀揣着“陪太子读书”的心情和朋友去听了一堂茶文化课。但就是这堂课,改变了她的人生。金春枝老师用心的讲述让原本对茶懵懂的她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尤其是老师布置的茶席,精致灵动和老师之前介绍的中国茶文化十分吻合,配上老师流水般的动作,犹如一幅流动的画作,一下子吸引了她。特别是课上老师的交代,“初接触茶席、茶艺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乱买茶具和茶席的配饰。因为当你真正了解了茶,了解了茶文化的时候,你会发现之前被表面造型所迷惑买来的往往都是些“四不像”,这样的茶器你不会使用,那样造成的浪费未免可惜。“老师的这番话深深的刻进了安若心中,茶是中华千年文化的承载者,各种表现形式便是中国的美学,一个能让西方人都折服的文化武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安若的心中有了一个计划:将中国美学继往开来,透过平凡的茶道开启一个安静的复兴运动,以茶人的角色尽力量为社会国家铺出一条芬芳道路,恢复中国人自古以来与天地贴近的灵敏天性,这就是心饮茶道的初衷。

  用茶养心

  与茶结缘的安若开始在浩瀚的历史书海里寻找茶的踪迹,不仅如此,她还深入台湾的茶区,与茶农一起生活学习茶,由种至摘到最后的制作泡饮都亲身体验。不仅如此,她还尝试着创作茶席,让人们通过实际的茶席布置和泡茶手法来体验茶、感受茶文化、锻炼自己的心智。几年下来,安若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茶人。因为茶,安若开始观察身边与茶有关的形形色色的人群,安若了解到千年后的我们对茶的解读已发生根本的变化。由最初的“药饮”和生活必需品到如今的享受型的“品饮”。茶叶在不知不觉中被披上了各式的外衣,成了某种符号,成为所谓品质生活的象征,但茶的本味和茶的本质却常常在杯盏间让人忽略了。安若回想在茶园感受的种种,还有在寻茶问道的过程中与志同道合的茶友们探讨的种种,她决定开始创建“心饮茶房”,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饮之道应该由追寻物质上的“品饮”需求,进入反璞归真心灵满足的“心饮”境界。

  在安若的眼中,手中的茶是有生命的,它生长于青峰之上,云雾之中,溪涧之下,经四季更替,受风雨洗礼,还有一位位精心耕耘的茶农朋友悉心呵护栽培,一芽一叶都经制作人用心摊晾、揉捻、包揉等等。这样的经历,茶会用它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透过茶人的手让饮茶之人读懂茶的本质。所以心饮茶人泡茶动作都尽量轻柔,不激荡茶叶茶汤,不把茶叶做过多的处理。人,退至茶的身后,让茶叶表现出它的经历,使人感动的是茶的本身而非强加与茶的“人性”。

  在安若的心中,纯正的茶文化圆融了所有的中国文化智慧,经验过就难以忘怀。她滋润身体与心灵,使我们通体舒畅、心生安定。她提升我们五官的敏锐感受、激发智慧与灵感,她让我们与地球同伴在一席茶饮之后,心灵契合产生一体共鸣,破除偏见与藩篱。

  无论怎样的文字似乎都难以表述心饮茶人对茶的认知和他们要变现的茶。一道茶在他们的手中是鲜活的,在茶仓、茶碗、匀杯、品杯之中的流转似乎就在讲述着属于它的故事。如初生婴儿般的温润泡、好似青少年般的二泡茶、成年熟味的三泡……一道茶便经历了人生一般“生老病死”都在盏中转圜。这是心之饮的魅力,也是这位读懂了茶的女人的心路。

  《海峡茶道》:心饮茶房一直以传播茶文化为己任,那么“心饮”秉承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茶道精神?

  袁安若:心饮茶人的定义就是以茶为学习人生之道的手段,以茶席的种种表现来陈述自己内心世界,借着练茶反观自省,透过茶事精进练心,透过习茶养护健康,终究是要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心饮茶人要关心的是,接下来茶文化往何处走?若不能掌握这点,最多是承袭过往,可至少要求要老老实实秉持着祖先留下的茶之道。

  今天的中国,如同茶缩影所示,正处在一个接下来文化会往何处走的历史时刻。国家已不再辛苦了,人人都预言她是未来的世界强国,吃饱穿暖以后,就可以顾到精神上的需求,就会想要知道,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外,人的意义何在?我们心饮茶道的茶人,企图以茶为手段来加入这场大思维,与其它众多重量级学问比起来,也许冷门,但绝不会逊色。心饮茶道的茶人认为茶世界的下一步,在满足了生活质量的“品饮”之后,进入物质过剩时代却渴求心灵自在的“心饮”。

  《海峡茶道》:在习茶和传播心饮茶文化的时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袁安若:在学习的时候,与茶为伴的日子里我了我很幸运,在当习茶人的日子里,遇到几位最优秀的茶文化老师。例如,启蒙的金老师养成我茶人的高度洁净要求和收藏器皿的纪律;人间茶话的唐隶民恩师我学习最久,她奠立了我扎实的泡茶技术并严厉规范,“茶人永远以茶汤好坏,作为最终的自我批判!其它都是陪衬!”唐盛的戴老师常提醒我,“不要流露做作的表演型茶人动作。茶,就是生活最真实的一部分,是有血有肉的活生命!”出国多年,每次回国再度见到老师们,他/她们的自在宽广气度,仿如昨日,让我深深以作为他们的学生,而自豪,以成为一个如他们般的茶人,而自期。

  传播心饮茶文化的心情,多少希望不负老师们所教。尽心教了学生,就难免期望他们能如我一般,不要把茶文化当一件风雅事,而是百年树人的严肃事业。我总觉得,中国穷苦很久,我们处于最有利的时代,应该为自己民族做一番大改善。所以,遇到只想开个小茶楼,赚赚小钱风雅风雅的学生,就觉得自己很失败,没有激发出他们更高尚的理想。

  《海峡茶道》:有人说中国的茶“有艺无道”,各式茶艺浮于形式,难称其为道。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的呢?

  袁安若:茶道,即是体现茶的方法之意(TheWayofTea),但隐含未说出来的是对宇宙秘密的疑惑,对生命意义的下工夫。这世上有这么一群人,在迢迢通向罗马的大“道”中,选择专注地以“茶”为手段,来追寻、实践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道”。

  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瑰宝,日式茶道很好的传承了传统却难有突破,因为没有原创所以被形式束缚的很深。中国的茶文化却是千姿百态的,不拘于所谓的形式,只要有了原创,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认清、回归到茶的本质,我们的泡制出的茶就会让人感动,让人了解茶的核心。

  “心饮四德”:

  1、以促进身心健康为方向,来正确选取茶叶与茶器;

  2、泡茶方式讲求气流与阴阳平衡,有如中国武术;

  3、找出逻辑合理的天然茶席轨道,呈现一席茶即一微观宇宙的茶道美学;

  4、唤醒无私贡献、服务众人的生命态度,以承接传递茶文化精神,延续茶文化香火为生命中的大乐之事。来源:海峡茶道

责编: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