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世界红茶产量

找到约2,10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世界红茶|中国红茶演绎碎茶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世界红茶|中国红茶演绎碎茶


(一)红碎茶品蓄势兴起

1、英人在印首创碎茶

自16世纪中至19世纪80年代,中国红茶和中国茶曾独占世界市场300多年。至1834~1856年,在英东印度公司和印度官方的操弄下,印度从中国引种茶树成功,并从中国引入技工,制成了印度红茶,1867年-1869年又在斯里兰卡等国引种成功。也开始产制红茶。自此,英国从印度、斯里兰卡进口红茶而后转口进入欧美及国际市场,至1886年后英国等西方减少了从中国进口红茶。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减少人力,为了提高茶汤浸出率,便于冲泡,他们在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开始适制红碎茶。1876年英国在印度应用切丝机,将半成品切碎成颗粒状的红碎茶片,进入发酵烘焙,制成“红碎茶”,从此正式出现“红碎茶”新工艺和新机具。随后输往西方茶市的工夫红茶逐被红碎茶所主导。1920年后,英人又在肯尼亚开茶园,建茶厂,发明了CTC新型红碎茶机械,在印,斯、肯尼亚推广生产CTC红碎茶,尤其是肯尼亚这个新型产茶国,从此产制CTC红碎茶为主。20世纪50年代后又诞生了洛托凡、LTP、CTC加工机械,大大促进了红碎茶的发展。

2、红碎茶生产的传播

19世纪,来自世界双遗产产地武夷山和中国茶区的一粒一粒茶树种子,已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来自武夷的一片片树叶已变成红碎茶在环球飘香!世界上产制红碎茶的主要国家是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越南、土耳其等国。红茶祖国——中国也有部分省产制,但发展上下起伏。现据江用文先生、阮逸明先生等发表有关资料将介绍的各国情况综述于下。20世纪,世界红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从亚洲扩大到非洲、拉丁美洲。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树,上述国家中绝大多数生产红茶。这些国家分布如下:

亚洲21个国家,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土耳其、孟加拉国、伊朗、缅甸、越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尼泊尔、菲律宾、朝鲜、韩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格鲁吉亚。

非洲21个国家,包括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尹旺达、马里、几内亚、毛里求斯、南非、埃及、刚果、喀麦隆、布隆迪、扎伊尔、罗德西亚、埃塞俄比亚、留尼汪岛、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津巴布韦。

美洲12个国家,包括阿根廷、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厄尔多瓜、危地马拉、巴拉圭、牙买加、墨西哥、玻利维亚、圭亚那和美国。

大洋洲3个国家,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裴济和澳大利亚。”

(一)红碎茶品繁延世界

1、 印度红碎茶第一国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产制分级红茶(红碎茶),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曾是世界第一大红茶生产国。自1834年始种茶至1850年后大面积发展,早先是引进中国武夷茶的制法(即小钟与工夫红茶制造工艺),于1938年产制第一批红茶,约160公斤,运至英国伦敦试销,获得好评。至1876年由英国发明了分级红茶制造机械,从此开始生产红碎茶。其后红碎茶逐渐取代中国工夫红茶的霸主地位,其生产量和出口量直线上升,曾位居世界第一。据阮逸明先生在《红遍半边天——漫谈红茶》一文记述:“印度于1930年创CTC(Crush,Tear,Curl;碎,撕、捻)碎茶机,1958年创Rotorvane揉切机,建立CTC碎红茶机械化生产模式,是红茶加工上的一大创举,配合袋泡茶的时代潮流,使印度红茶居世界领导地位。2008年印度生产97万吨红茶(占世界红茶产量40%),其中CTC碎红茶占90%,印度红茶以CTC碎红茶为主。

印度红茶以阿萨姆奶茶及大吉岭红茶闻名国际,阿萨姆是指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地区沿布拉乌普特拉河两岸广阔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红茶产地。阿萨姆红茶大多是CTC制法制作的碎红茶,所制的红茶呈深红色,汤色浓厚。阿萨姆红茶的特色是汤色红浓稍暗,滋味浓厚,口感强劲,适合加牛奶及糖调饮,习惯喝奶茶的人最喜欢阿萨姆红茶。

大吉岭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产于印度北部临近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沿海拔500-2000米的高地,日夜温差大且多浓雾,孕育出了风味独特的大吉岭红茶,大吉岭的红茶并非阿萨姆大叶种,而是十九世纪由中国引种的小叶种茶树的后代,以其独特的口味自成一派,受到红茶爱好者的喜爱。

大吉岭的红茶产制季节严格的分为春、夏、秋三季,各季所产红茶的滋味和香气也大为不同。在3-4月产制的初摘大吉岭红茶,汤色金黄,带有温和清新的香气,适合清饮,或佐以口味清淡的蛋糕、饼干、日式点心。5-6月产制者称为次摘(Second Flush)即夏茶,是产制极品大吉岭红茶的最佳季节。次摘大吉岭红茶,汤色呈琥珀桔黄色,滋味浓郁清爽既甘甜又有淡淡的涩,独特的麝香葡萄风味熟果香更为迷人,适合下午茶时间的清饮。在7-8月雨季结束后采秋茶,大吉岭秋茶汤色铜红色,滋味浓厚,涩味突出,适合加牛奶及糖调饮。

大吉岭红茶,以淡桔黄色的汤色,高贵典雅的熟果香,淡淡独特的爽口涩味,自成一派而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25]

到2010年,印度茶园面积达57.8万公顷,产量达98.85万吨,居中国之后,为世界第二位。红碎茶等茶叶出口量为19万吨,居世界第三位,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


2、 斯里兰卡红茶享誉

斯里兰卡原称锡兰,18世纪末以来曾多次从中国带去茶籽种植,均没获成功。1839年引入印度阿萨姆大叶种,延至1841年再次引入中国武夷小叶种茶苗,同时请去制茶技工指导。1866-1867年,用武夷种栽培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制造的红茶,经运销到英国伦敦市场,颇受欢迎,1873年后斯里兰卡新产的“锡兰茶”红茶,以其香气浓郁、汤色明亮享誉伦敦!这引起当地生产者及外国公司的重视,不断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和增加产量,红茶成为斯里兰卡国三大特产之首。

锡兰红茶加工方法,以生产传统分级红茶为主(占95%)适合壶泡,仅生产少量的CTC红茶适合袋泡茶。

斯里兰卡的茶叶主产地有:“乌瓦(Uva)、金柏拉(Dimbula)、努瓦拉爱利亚(Nuwala Eliya)及坎地(Kandy)”,其中乌瓦红茶闻名国际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乌瓦红茶产区,早晚雾气笼罩,孕育了乌瓦红茶的独特香气与滋味,是锡兰高地茶的代表,品质特佳,香气独特,淡雅的玫瑰香中带一丝薄荷的清凉,滋味醇厚带鲜爽的涩味,口感宜人,汤色桔黄色明亮,适宜清饮。“位于海拔400-500公尺米的坎地红茶属于低地茶,是斯里兰卡最早的红茶产地,早期种植的茶树是由印度阿萨姆引种。由于气候土质不同,虽然同为阿萨姆大叶种,但坎地红茶的滋味不像印度阿萨姆红茶般的浓厚强劲(涩味强),而显得较柔和,香气比较淡雅,汤色呈桔色明亮,适合制作冰红茶。”[25]

茶叶出口始于1872年。出口绝大部分为红碎茶中的传统茶(Orthodox)。1917年出口量为8.9万吨,超过中国,1965年出口22.43万吨,取代印度成世界第一出口国,2005年达29.88吨,次于肯尼亚为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斯里兰卡生产小包装茶和袋泡茶,至2004年占出口茶总量41%。2011年茶叶总产32.86万吨,占世界第九位,产红碎茶占世界第三位,红碎茶占世界第二位。


3、 新兴的肯尼亚红茶

肯尼亚,位处非洲大陆东部,它是20世纪新兴的以生产红碎茶为主的产茶国。1920年英国Brooke Bond及 James Finlay公司大面积开辟茶园及建立茶厂,开启肯尼亚规模性的茶叶生产。1963年独立后,在政府鼓励及支持下,茶业快速发展,是非洲的主要茶叶生产国(产量占全非洲的三分之二),以产制CTC红茶为主,现为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国(仅次于印度)。

“肯尼亚的茶园位于海拔1500-2700米的高原地带,属于草原性气候,全年气温稳定,一年四季皆可采制茶叶,品质最佳产季为1-2月及7-8月。肯尼亚红茶汤色红浓稍暗,香气柔和,滋味浓厚,涩强爽口,适合加入牛奶及糖调饮,也可调以水果、香草制成草果茶,甚至可以加酒(白兰地或威士忌)调饮而别有风味。清饮时可以巧克力、甜品、三明治、汉堡搭配。”

肯尼亚2011年茶叶总产37,79万吨,出口红茶量却达42.13万吨,为世界第一出口国。

4、 百年复兴越南红茶

越南从中国引种茶树已数百年,曾一度衰落。1900年,法人在越南大面积开辟茶园,开始引入印度、斯里兰卡的茶树栽培和红碎茶制茶机械,兴建茶厂,使红碎茶产制水平不断提高,历经百年的复兴发展,越南的茶叶取得长足的进步,产量和出口量不断增加。2011年茶叶总产量17.80万吨,占世界第五位,出口量为14.30万吨,占世界红碎茶出口的第四位。

5、 南亚岛国印尼红茶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南部的岛国,自17世纪后叶至19世纪后叶历经近二个世纪,先后四次引种茶树试种未获成功,最后于1892年试种成功后,1909年由一家英国公司在苏门答腊岛发展茶叶,产制红碎茶。2011年茶叶总产11.97万吨,出口量为7.55万吨,其红碎茶产量次于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土耳其。红碎茶出口量次于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越南。

6、 中亚的土耳其红茶

土耳其地处地中海和黑海之滨的中亚,19世纪末开始引种茶叶未成。1937年开辟第一个种植场,1947年,在Rize建立第一个红茶厂,开始生产红碎茶,但发展缓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以逐步发展。2011年茶叶生产总产量达到14.50万吨,位列于红茶生产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之后。土耳其是一个红碎茶主要消费国,出口量2011年仅0.37万吨。

2008-2017年度世界茶叶产销形势发展报告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世界】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2008-2017年度世界茶叶产销形势发展报告

发展报告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超出市场预期,但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且劳动生产率难有较快提升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的 " 黑天鹅 " 隐患和全球债务的 " 灰犀牛 " 事件将成为拖累 2018 年全球经济增长的 " 两大风险源 "。此外,还需高度关注 " 逆全球化 " 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重心下降、跨国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威胁上升等四大问题对 2018 年世界经济稳定和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可能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世界茶叶生产仍然保持上涨的态势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和世界茶叶产量连续十年上涨,产大于销问题依然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如果各茶叶种植国不适度控制茶园种植面积,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的管控,未来10年世界茶产业将继续面临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局面,茶叶出口平均单价也将持续下滑。据国际茶叶委员会最新统计,2017年全球茶叶种植面积高达489万公顷,茶叶产量为581.2万吨,全球茶叶消费量为557.1万吨


01

茶叶种植

据国际茶委会统计,2008-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见图1),2008年世界种植面积为342万公顷,到2017年达到489万公顷,十年间增长了147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了43.0%(见表1)。世界茶叶面积的增长,大部分来源于中国,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17万公顷,而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长了15.6万公顷,可以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增长部分的91.8%来源于中国。

图1  2008-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趋势图

 其中,全球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中国,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305.9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2.6%,其次是印度,茶叶种植面积为59.0万公顷,占12.1%,虽然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茶叶种植面积,但年增长面积不大,2017年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仅增加了1.3万公顷。紧接着是肯尼亚23.9万公顷,斯里兰卡20.3万公顷,越南13.4万公顷,印度尼西亚11.7万公顷。2017年全球十大主要产茶国的茶叶种植面积斯里兰卡、越南、缅甸、土耳其、孟加拉与上一年保持不变,印度尼西亚有所减少,中国与印度保持着不同幅度地增长(见表2),而乌干达增长迅速,2017年茶叶种植面积达4.4万公顷,首次超过日本,进入全球第十大产茶国。


02

茶叶产量

近年来,随着主要产茶国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茶叶利用率的提高和天气利好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茶叶产量连续十年保持稳定增长,而中国是世界茶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2008年世界茶叶产量为396.5万吨,到2017年达581.2万吨,增产了184.7万吨,增产了46.6%(见图2)。其中2017年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仍然是中国(260.9万吨),其次是印度(132.2万吨)、肯尼亚(44.0万吨)、斯里兰卡(30.8万吨)、土耳其(25.5万吨)、越南(17.5万吨)、印尼(13.4万吨)、阿根廷(8.2万吨)、日本(7.8万吨)和孟加拉(7.8万吨)(见表3),中、印两国茶叶产量仍遥居全球前列,两国茶叶总量达393.1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67.6%

图2 2008-2017年世界茶叶产量图

世界茶叶产量的增长,2017年贡献最大的是中国、印度和肯尼亚,除越南、印尼、阿根廷和孟加拉外,前十大产茶国都比上一年有所增长(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土耳其的茶叶产量逼近全球第四大的茶叶生产国斯里兰卡,而斯里兰卡茶叶每年的茶叶产量基本上维持在30万吨左右不变。斯里兰卡生产的茶叶主要以出口为主,而土耳其生产的茶叶主要在本国内消费,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土耳其的茶叶生产量很可能超过斯里兰卡

世界上主要生产的茶类是红茶与绿茶,2017年世界绿茶产量达201.8万吨,比2008年的116.4万吨增加了85.4万吨,增长了73.4%,2017年世界红茶产量为379.4万吨,比2008年的280.1万吨增加了99.3万吨,增长35.5%(见表4),虽然世界上主要是以红茶消费为主,但近几年来,世界绿茶增长幅度大于红茶的增长幅度,绿茶的消费比例从世界范围来看呈上升的态势。

每年的6月-10月是印度茶叶的高产季节(主要是北印度),印度有15个州(邦)产茶,其中98%的茶叶产量来自于以下四个地区:阿萨姆邦(Assam 52%)、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 26%)、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 15%)和喀拉拉邦(Kerala 5%)。而占印度茶叶种植面积28%小农户的茶叶占印度茶叶总产量的32%,在过去十年里,印度茶叶产量增长迅速,从2008年的98.1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132.2万吨,茶叶产量增长了34.1万吨,增长了34.8%

而产茶大国,印度尼西亚茶叶产量连续几年下降,从2008年的15.3万吨下降至2017年的13.4万吨,预计今年的印尼的地震和海啸将使印尼的茶产业再受重创。


03

茶叶出口

尽管全球经济持续低迷,2017 年世界茶叶出口为179.1万吨(见图3),比上一年的179.9万吨略有减少,减少了0.8万吨,减少了0.4%,但是茶叶生产国仅有30.8%的产量供出口(见图4),大部分都在本国内消耗,尤其是中国与印度。2017年世界绿茶的出口为38.8万吨,比上一年的36.2万吨增加了6.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饮用绿茶的人口呈上升的态势。2017年世界红茶出口为140.3万吨,比上一年143.7万吨减少了2.4%(见表5),但世界茶叶出口仍然以红茶为主,2017年世界红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78.3%,而绿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21.7%,虽然世界绿茶出口量少于红茶,但绿茶出口市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图3 2008-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趋势图

图4 2008-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

2008年世界茶叶出口为165.2万吨,到2017年达179.1万吨,与2008年相比,出口增长了13.9万吨,增长了8.4%,可以说,十年间,世界茶叶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个别年份出现些许波动,但是世界茶叶出口量与茶叶总产量的比例逐年下滑,由2008年的41.7%下滑到2017年的30.8%(见表6),这进一步证实了世界茶叶产大于销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更多的促销手段来扩大茶叶消费

目前,世界茶叶出口量排在第一位的仍是肯尼亚,达41.57万吨,占23%,其次是中国,为35.53万吨,占20%,第三是斯里兰卡,27.82万吨,占16%,印度24.70万吨,越南14.20万吨,阿根廷7.82万吨(见图5,表7),等等。中国茶叶出口再次超越斯里兰卡,跃居世界第二。除了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坦桑尼亚外,前十大出口国的茶叶出口比上一年都有所减少。

图5 2017年世界各国茶叶出口比例分布图

世界茶叶出口金额排名第一的为中国,为16.10亿美元,其次是斯里兰卡为14.59亿美元,肯尼亚为12.50亿美元,印度为7.29亿美元,越南为2.3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为1.14亿美元(见表8),等等,日本虽然出口量没有排在世界前十名,但出口金额排在世界前6名。2017年世界十大茶叶出口国中,除了越南和阿根廷外,其余国家的出口金额比上一年都有所增加。


04

茶叶进口

2008年世界茶叶进口量为157.0万吨,到2017年达172.9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15.9万吨,增长了10.1%(见图6)。十年间,除了2009年进口量较低外,世界茶叶进口同出口一样,保持平稳增长,全球茶叶进口增长幅度不大,主要在173万吨左右徘徊。

图6 2008-2017年世界茶叶进出口趋势图

2017年亚洲国家茶叶进口量为48.96万吨,茶叶进口量较大主要来于巴基斯坦(26%)、伊朗(9%)、阿联酋(9%)、伊拉克(6%)、土耳其(6%)和阿富汗(5%),这些国家的茶叶进口量占整个亚洲茶叶进口量的61%(见图7)。

图7 亚洲国家和地区茶叶进口比例分布图

2017年非洲国家茶叶进口量为37.00万吨,其中进口量较大的国家是埃及(26%),摩洛哥(19%)、南非(6%)、苏旦(6%)、利比亚(5%)、毛里塔里亚(5%)和加纳(5%),这些国家的茶叶进口占整个非洲国家进口量的72%,主要集中在非产茶国(见图8)。

图8 非洲国家茶叶进口比例分布图

2017年欧洲国家茶叶进口量为13.77万吨,其中进口量较大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33%)、英国(22%)、波兰(8%)和德国(6%)。

图9 欧洲国家茶叶进口比例分布图

2017年世界茶叶进口略有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仅比上一年下降了1.7万吨,下降了0.98%。从全球进口的国别来看,茶叶进口排在第一的仍然是巴基斯坦为17.5万吨,其次是俄罗斯为16.3万吨,美国12.6万吨,英国10.9万吨,埃及9.7万吨,伊朗6.3万吨,土耳其首次挤进全球第十大茶叶进口国,达3.9万吨(见表9)。

除了美国、伊朗和阿联酋外,全球前十大茶叶进口国比上一年进口都有所增长,美国主要原因是美元的升值对进口造成的一定的影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使伊朗的经济下滑,老百姓的购买力减弱,而石油的下跌,增加了阿联酋的管理成本,其转口贸易经济优势不再凸显,中东其它国家直接从产茶国进口的趋势加大,尽管俄罗斯进口比去年有所增长,但其增长幅度很小,其主要原因与俄罗斯经济低迷有关。


05

茶叶消费

虽然世界茶叶的产量逐年上涨,但是世界茶叶消费也保持增长的态势,尽管增长幅度较小。据国际茶委会的统计,2008年世界茶叶消费量为383.5万吨,到2017年达557.1万吨,十年间增长了173.6万吨,增长了45.27%(见图10)。

图10 2008-2017年世界茶叶消费趋势图

2017年,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达212.4万吨,居第二位的是印度,为105.9万吨。其次是土耳其25.0万吨,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连续四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三大茶叶消费国。除此之外,巴基斯坦的茶叶消费再次超越俄罗斯,达到17.5万吨,俄罗斯为16.3万吨,美国12.6万吨,英国10.9万吨,日本10.4万吨,埃及9.7万吨,印度尼西亚9.2万吨,(见图11,表10)。排在前十名的国家除美国的饮茶量有所减少外,其余的国家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尤其是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埃及的茶叶消费增长很快,独联体其它国家茶叶消费逐年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本国的经济下滑与政治不稳定。

印度人均茶叶消费量几乎停滞在750克/年,小型种植者的茶叶供应量的增加,出口的停滞不前等导致需求、供应失衡。通过调查发现,年轻人饮茶量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17-24岁的年龄组中,50%的年轻人(约2.5亿)每天饮茶不到一杯,未来十年,印度总人口的65%将低于35岁,因此,印度茶叶局和印度商务部向大学里推广新式茶叶冲泡方法——即冷饮调味茶,以此在年轻人当中推广茶叶。

中国新式茶饮激发了年轻人的饮茶活力,新式茶饮兴起从九十年代末茶碎加奶精的噱头,到2000年的香精加奶精的价格战,再到2007年后的手摇茶,再到2012年开始兴起的奶盖茶、水果茶等,经历了低质低价的洗礼以及各类品牌起起落落的大浪淘沙,逐渐开始回归品质、回归品牌,整个行业渐趋理性与成熟,目前,全国拥有新式茶饮店达15万家,并且呈上升的发展态势,这些茶饮店迎合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茶的消费。

图11 2017年主要茶叶消费国和地区的消费数量 单位:吨

在产茶国中,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消费大国,茶叶消费总量为318.3万吨,占世界茶叶总消费量的57.1%,而非产茶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英国、埃及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土耳其的市场消费潜力大,但由于土耳其高额的关税,其它国家的茶叶很难进入土耳其市场,欧盟市场的消费增长不力,一方面与欧盟的消费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欧盟苛刻的农残标准,产茶国的茶叶也很难进入欧盟市场。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前十大茶叶消费国,茶叶生产国占据五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土耳其、日本、印度尼西亚,其消费总量达362.9万吨,占全球茶叶消费总量的65.1%,可以说,茶叶生产国仍然主宰着全球茶叶消费。


06

茶叶价格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茶叶出口价格依然低迷,大部分茶叶原产国出口均价始终在3美元/公斤左右徘徊,根据世界各主要茶叶出口国的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日本的茶叶出口均价最高,达到27.37美元/公斤,而肯尼亚茶叶出口均价较低,为3美元/公斤,日本茶叶出口均价是肯尼亚的9倍(见表13),其次是斯里兰卡,茶叶出口均价为5.24美元/公斤,土耳其为4.82美元/公斤,而中国出口均价为4.53美元/公斤,中国出口均价的提升主要由于高档名优茶的出口拉升了出口价格,尤其是普洱茶和绿茶的出口。茶叶消费国再出口均价相对较高,如法国再出口均价为17.68美元/公斤,其次是德国,为9.82美元/公斤,巴西为8.94美元/公斤(见图12,表12)。

图12 2016年世界主要产茶国的出口均价图

而世界茶叶拍卖市场的价格更低,主要以出口茶叶原料为主,从2008年的218美分/公斤增长至2017年的280美分/公斤,十年间仅增长了28.4%,如果考虑到生产成本及通货膨胀指数,世界茶叶上的拍卖价格基本上无太大的变化(见图13,表13),而2017年拍卖均价比上一年上涨了22%

图13  2008-2017年世界各拍卖市场茶叶拍卖均价趋势图


结论

1.世界茶叶产大于销的矛盾依然突出,世界茶叶出口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比例,十年来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而世界茶叶增长的主要来自于中国与印度,因此,改善供需矛盾,除了要提高茶叶消费量外,产茶国应当适度控制茶园的种植面积。

2.在国际市场上,茶叶的销售价格仍然很低,在不考虑生产成本和通货膨胀系数外,十年间均价始终在3美元/公斤左右徘徊,茶叶生产国,除日本外,出口均价都很低,而茶叶消费再出口价格相对较高。

3.世界上茶叶出口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达179.1万吨,比上一年的179.4万吨略有减少,其中红茶出口140.3万吨,占78.3%,绿茶出口为38.8万吨,占21.7%,绿茶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金额排名世界第一,其次是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4.十年来,世界茶叶进口也保持相对平稳。2017年茶叶进口量为172.9万吨,其中亚洲国家茶叶进口量为48.96万吨,非洲国家茶叶进口量为37.00万吨,欧洲国家茶叶进口量为13.77万吨,进口量大的依然是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和英国,其次是土耳其进口上升很快。尽管美国在全球发起贸易保护主义,打起了贸易战,但对世界茶叶进口影响较小。

5.全球茶叶可持续发展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病虫害增多,影响茶叶品质;二是小农生产者收入偏低,影响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对各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全球茶叶可持续发展标准,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改善茶叶品质、保护茶园环境和提高茶农的收入。

6.大力推广有机茶。当前由于各国的有机茶执行标准的不同,因此出现了产茶国与消费国不同版本的有机茶标准,增加了茶叶生产国的认证成本,这需要世界各国在有机茶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全球标准,在对外贸易中,有机茶标准要得到各国之间的互认。

7.世界前十大茶叶消费国,茶叶生产国占据五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土耳其、日本、印度尼西亚,其消费总量达362.9万吨,占全球茶叶消费总量的65.1%,可以说,茶叶生产国仍然主宰着全球茶叶消费。因此 ,我们要积极有效地推进茶叶消费,需要在各国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尤其是在茶与健康,茶与改善人民品质方面,通过举办各种茶事活动,来引导人们科学饮茶,健康饮茶,推广茶文化,振兴全球茶经济。

作者介绍

朱仲海,男,汉族,中共党员,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本科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茶学专业。1999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首都机场仓贮保鲜中心、大北农集团等单位。2003年1月起,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工作,现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参与编写和出版专著《中国茶-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报告》、《普洱茶鉴赏收藏投资指南》、《中国茶道》等。


文章摘选自:《2018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鸣谢:来源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分享,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30年世界茶叶发展格局什么样?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发布了《2022年全球茶叶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全球茶叶市场的现状、前景及未来挑战。

——编者

过去十年世界茶叶发展形势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茶叶产业对农村发展、减少贫困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是数百万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和就业来源。每年,全球茶叶产量折合17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价值,而世界茶叶贸易额约为95亿美元,是产茶国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

茶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小农户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0%。重要的是,茶叶为农村地区提供了生产性就业机会,使家庭和社区能够满足他们的粮食安全需求并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

在过去10年中,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增长了2.5%,茶叶生产国的消费量明显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一直在推动需求的增长,东亚、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及近东地区引领了需求增长(见图1)。但是,在更成熟的欧洲市场和其它发达国家,茶叶的摄入量出现了下降。

推动茶叶创新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天然和有机的成分以及调配方式和口味的多样化。人们对具有特殊口味的更高品质的特色茶也越来越感兴趣。与此同时,绿茶、花草茶和果味茶在不同的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欧洲。同时,消费者对本地来源的有机优质茶的兴趣也在增强。创新和“优质化”是这个市场的特征,它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新兴中产阶级的年轻客户。然而,茶叶产业仍面临着重重挑战,关键是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要成功平衡好扩张的需求与可持续性发展。

若干因素影响了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包括价格、收入变量、人口统计数据(比如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文化背景)。在人口和收入增长的推动下,生产国茶叶的消费增长导致了过去20年出口量的下降(见图2)。然而,与进口市场相比,这些国家的人均消费量仍较低,应该进一步扩大需求来寻找市场机会。

三年疫情世界茶叶贸易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茶叶综合价格是指红茶的加权平均价格,包括蒙巴萨、科伦坡 、加尔各答和科钦四大拍卖市场拍卖的红碎茶和传统茶。2019年茶叶综合价格下降了12%,平均每千克2.42美元。2020年一季度下降到每千克2.28美元,原因是大量供应商和许多国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CTC茶叶报价下降。然而,从4月20日以来,价格恢复到每千克2.6美元,尽管2020年一季度茶叶消费量有所下降,但2020年全球平均价格仍高于2019年,达到每千克2.52美元,同比增长4.2%。2021年,国际茶叶价格下降到每千克2.44美元,这与受新冠疫情影响物流受阻有关,而肯尼亚由于生产过剩,以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出口茶叶。2021年四季度,价格有所回升,每千克2.62美元。在2022年的前3个月,一度增长到每千克2.72美元,并在4月份达到了每千克2.85美元,这是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高价格,增长原因是由于科伦坡拍卖市场出现了新高峰。作为重要的茶叶出口国——斯里兰卡,因国内面临经济危机,但国际上又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导致茶叶供应量异常紧张。在斯里兰卡对茶叶的供应减少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施的贸易限制放松后,世界对茶叶的需求增加,印度加尔各答拍卖市场上茶叶的价格也有所上涨。

茶叶价格和贸易也受到俄乌冲突的不利影响,因为俄罗斯是印度茶叶的最大进口国、斯里兰卡茶叶的第三进口国和肯尼亚茶叶的第五进口国。俄罗斯还是化肥的主要供应国,化肥供应量有限和价格上涨可能导致茶叶产量降低以及影响茶叶质量。

由于斯里兰卡、印度等一些主要产茶国的红茶产量从2020年的欠收中恢复,世界茶叶产量预计从2020年的630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650万吨。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47%,2021年达到310万吨,而2020年为290万吨。2021年,第二大生产国印度的茶叶产量恢复到133万吨,2020年为123万吨。

而在出口方面,2020年世界茶叶出口量小幅回升至大约180万吨,原因是肯尼亚和中国出口量的增加,以及来自第二大红茶出口国——斯里兰卡出口量的增加。过去10年中,全球茶叶消费量每年增长3.5%,预计2022年将达到640万吨,支持了主要生产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强劲需求(见图3)。

过去10年中,全球人均茶叶消费量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虽然欧洲、北美和俄罗斯等传统进口市场的茶叶消费量有所下降,在大多数情况下增加的不算多(见图4)。

2030年世界茶叶市场展望

绿茶、红茶持续增长

中期前景预测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茶叶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局部平衡的贸易模型,涵盖了主要的茶叶进口国和出口国。价格的确定是基于全球市场的清算框架,其中均衡价格是确保总进口需求量和总出口供应量相匹配。

到2030年,世界红茶产量预计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略低于前十年的2.4%的增长速度,主要体现在中国、印度、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中国的增长速度预计是显著的,将达到4.1%。红茶的两个最大出口国——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的产量预计将分别增长2.1%和2.6%,而印度的产量预计每年增长2.3%。

世界绿茶产量预计以每年6.3%的速度实现更快的增长,这反映了中国茶叶产量的增加,到2030年,中国绿茶产量预计增加近一倍,将通过重新种植高产品种和更好的耕作方式,这样产量的增加是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种植面积的扩大。越南预计绿茶产量也将大幅增加,年增长率为4%(见图5)。

生产国茶叶消费增长强劲

过去10年中,世界茶叶消费量每年增加3%—5%,这反映出生产国寻求的强劲增长抵消了传统茶叶进口市场及俄罗斯、欧盟、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需求。预计未来10年红茶的消费量将增加2%,最大的扩张规模在前5大茶叶生产国,中国的消费量预计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为饮茶有益于健康,所以红茶、普洱茶和黑茶在中国广受欢迎。预计红茶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生产国也将实现强劲增长,如乌干达(8.1%)、卢旺达(5.1%)、肯尼亚(4.3%)、马拉维(4%)、津巴布韦(3.8%)、孟加拉国(2.8%)尼泊尔(2.4%)印度(2.1%)印度尼西亚(1.5%)和斯里兰卡(1.4%)(见图6)。

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茶叶市场的影响是温和的,市场将持续得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强劲寻求的支撑,创造新的农村收入机会并有助于茶叶生产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茶叶消费增长尤为迅速,这是由于人们收入的提高和茶叶市场的细分如有机茶和特种茶带来的结果。

中国继续主导世界绿茶市场

在过去十年中,世界茶叶出口量每年增加0.5%。其中,红茶出口量每年仅增加0.1%,这是由于肯尼亚、印度的出口增加抵消了世界第二大红茶出口国——斯里兰卡出口的减少。绿茶出口量增加了2.3%,主要是由于中国和越南的出口增加。

中期内红茶出口量预计增长1.4%,这是因为肯尼亚的出口将会增加,奠定了该国作为最大出口国的地位。其次是印度、斯里兰卡、阿根廷、越南、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见图7)。预计世界绿茶出口量将在中期内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每年增长约4%,这是由于前三大出口国的销售额将大幅增加,预计中国将继续主导世界绿茶出口市场,占全球绿茶出口额的70%以上,并且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直到2030年。其次是越南,占20%的份额,在增长率方面,越南和日本将分别增长7%和6.5%。

世界茶叶市场面临的挑战

茶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必须解决的挑战,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威胁数百万茶农的生存。茶叶生长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全球变暖正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叶质量。茶叶是喜雨水植物,天气条件决定其生长状态,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影响茶叶品质,也会影响茶叶特性。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种植耐寒和抗逆茶树品种;生产多样化,茶叶与其他经济作物间作;有机栽培和投资节水技术。

该产业必须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具有可持续性,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是关键因素,应该优先考虑涉及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相关方面的环境可持续计划。此外,与劳动、性别和平等有关的社会标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决定了该产业的竞争力。世界茶叶产量的60%依靠小农生产者完成,小农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只有在茶叶种植的回报至少能覆盖生产成本和基本家庭支出时才能得到保证。

提高茶叶价值链的市场透明度和经济可持续性是另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挑战。过去40年,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国际茶叶实际价格一直在下降,这反应了技术改进,即产量和产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人口和收入增长带来的需求。经济可持续意味着小规模农场经营也有能力在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活力,包容性应是可持续的核心,特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探讨的其他营销方法,包括提高标准、开发特种茶、创新和促销产品。

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是未来市场拓展和促进茶叶消费的关键,例如速溶茶市场一直在显著增长,它提供了替代品,以增加茶叶种植者的收入。

文图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翻译:王西薇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8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