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传统茶馆生意如何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茶馆生意为什么没能出一个瑞幸?

绿又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此前对喝茶这件事仅有的认知,是父亲为了降血压喝的龙井和乌龙茶,母亲为了降血糖、血脂喝的玉米须茶。这些茶的口感在她嘴里并不好,而喝一口茶就一嘴碎末的体验,也让绿又很不舒服。

在她眼里,喝茶好像更多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品味。

一次武夷山旅游,为她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她们去了一家新中式风格的茶馆,在那里,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仅武夷山当地的红茶有如此多的品种,而且饮茶不仅仅只看茶的品种和沏茶的节奏,更要观茶、赏茶、闻茶,对茶器也很有讲究。

她也第一次品尝出了茶之间的细微差别和细腻口感。“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绿又的语气里难掩赞叹之意。

整个品茶的过程需要耗时2~3小时,绿又理解了以往文人墨客的雅趣:到茶馆细细品茶,从茶起头,柔声畅谈文学、艺术和处世哲学,然后消磨掉一个下午的时光。她很少这样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

回到城市之后,绿又遍寻市内茶室,再未有过这样安逸的感受——传统中式茶馆,往往着急推广产品,把明明不符合客人口味的茶推出来重点介绍;而新式茶馆,则是“流水线式地介绍茶,完全没得感情,介绍完就走人”,茶的品质“也就那样,中规中矩”。

对此,她表示能理解:“毕竟是上海,连喝茶的节奏都很难放慢,很多人喝茶都是一口闷。”

绿又还发现,如今弘扬茶文化已经成了一种营销词汇——小红书上,有一位杭州的95后大谈开茶馆如何能实现3个月赚800万元,从茶馆选址、装饰风格谈到员工管理、企业文化,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功利”二字。

茶馆在茶文化没那么浓厚、生活节奏极快的一二线城市,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风雅,还是附庸风雅?

在一二线城市,风雅和禅意已然成为了一种商品。

在寸土寸金的繁华市区中,茶馆的小小庭院里刻意造出小桥流水的景象,再不济也要用沙子、砾石摆出一幅“枯山水”——茶庭,即茶室所在的庭院,成为了茶馆的标配。

茶庭的本意,是为来客到达茶室之前,营造在自然中顿悟的“禅机”。但被高楼大厦环绕之后,这“禅机”多少显得有点扭曲、造作。

比如,“煮叶”请来了前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做店铺设计,把如今正流行的日式侘寂风演绎得淋漓精致。

图源煮叶TEASURE微博

什么是侘寂风?某家装行业媒体对侘寂风的解释是:“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侘寂的美学意识就是黯然、枯寂。”

是不是不明觉厉?但仔细想想,你真的能从一家人来人往、打卡拍照的茶馆里看出日本的“物哀文化”,感受到其中的哀美之姿吗?消费者最多能体会到,这是一家由MUJI设计师设计的日式极简风茶馆,至于“品中国茶为啥会被日式茶道元素环绕”这种问题,不能细想。

而包括煮叶、tea'stone在内的新式茶馆都选址于喧闹的商业体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的座位,大大稀释了侘寂风原有的意味。

但终究问题不大,因为一二线城市茶馆最主要的功能,显然不是让消费者品茶和体会禅意的。

品茶,还是社交?

为什么新式茶馆要大动干戈地请大牌设计师设计那么多烘托气氛的元素?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社交属性。用小红书上流行的话说,就是能出片。

之所以成为网红,能出片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有的茶馆还推出了汉服体验服务,让消费者更换汉服之后坐在店内拍照发圈。

例如,来自深圳的新晋网红茶馆tea'stone,门店大多开设在热门商圈、购物中心内,从装修设计到产品包装,都极具调性,为的就是能吸引更多的客流量,让自己成为一个“网红”。

tea'stone的门店座位大多十分拥挤,更像是餐厅的布局,因此难免喧闹,而tea'stone装茶用的器皿也和传统茶具相去甚远,感觉更像是在喝酒、吃下午茶。

图源teastone茶生活微博

盛装打扮一番,然后拍照、发圈、喝茶、聊天,成为了年轻人去茶馆的理由之一。

也有茶室为了欢迎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到来,加入了便宜的餐食。然而,这些附加产品和服务,多少都会让茶馆显得喧闹,与传统茶馆所追求的静谧相去甚远,也与茶馆的身份不符。

网红茶馆的另一个特质是在影视剧中露过脸。包括隐溪在内的新式茶馆,都成为了拍摄取景地,影视剧播出后,会有不少人前来“打卡”。不过,成为取景地能带来多少人流和收入,都是不得而知的。

图源电视剧《安家》

较为现实的问题是,房东是不会因为这家店成为“网红打卡地”而减租。

在疫情期间,这些身处繁华地段的茶馆,现金流成了大问题——茶馆的商业模式无疑是非常重资产的:一边是高额房租,另一边是大刀阔斧地装修设计,如果没有资本,疫情当前,茶馆其实很难维持发展。

隐溪的老板吕义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美集团创始人,集团旗下化妆品品牌包括韩束、一叶子等,目前正在冲击港股上市。他曾在上海疫情期间发朋友圈表示,自己贴了1000万元私房钱来维持隐溪的运作。

这主要因为隐溪的选址如上海的南京西路、上海中心等,都是商务人士集中之处,比较贴近目标客群。但这些地方的房租可真的不便宜。

但隐溪这样的选址也有它的理由。

卖茶,还是卖空间?

隐溪的目标场景是轻商务社交,试图打造一个除了居家、办公之外的“第三空间”。因此隐溪非常注重隐私空间的构建,会设置较多的包间,供商务人群来洽谈商约、办公以及开小型会议。

新零售商业评论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会偶尔选择去茶馆开会。现在大多数新式茶馆都设有10~15人左右的小会议室,投影、白板等开会的“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而茶室之外,通常都有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换个环境,给大家带来一点新鲜感,也算小半个团建吧。”一位经常带小团队出去喝茶开会的部门负责人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也有茶馆在低坪效的时间段把空间开放,做授课的教室、自习室或是办公室。但对个人而言,茶馆作为第三空间的性价比着实太低了。

“我在星巴克不点饮品也没有人赶我,点了一杯就能更肆无忌惮坐一整天了,相比之下,茶馆真的太贵了。”一位消费者说道,茶馆人均过百,“实在难顶。”不过她也坦言,如果是一个人换个地方办公,像星巴克、麦当劳这样的门店还是有风险,“你没法留下笔记本电脑,去洗手间。”相比之下,茶馆、自习室相对封闭的环境则更为安全,虽然“少了点白噪音。”

无论是喝茶、聊天,商务会谈、开会,还是自习,这些空间上的创新,必然与坪效低联系在一起。

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大多数茶室在大众点评上售卖的套餐都有时间限制,通常在3小时以内,超时需要加收百元左右的超时费。这意味着消费者无法买一壶茶坐一下午,这让品茶的消费体验多少打了折扣。

来自四川的茶品牌竹叶青,门店多开设在CBD(中央商务区)内,吸引的是商务人群。竹叶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竹叶青更注重茶叶的品质和茶的口味,做茶空间只是零售业务的拓展,其核心还是围绕零售做文章。

图源大众点评

而上文提到的tea'stone也表示,自己其实更多是为了零售,他们面向的无疑是更年轻的消费人群,在零售方面,tea'stone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咖啡、奶茶。

放低门槛

茶馆行业之所以仍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全国各地差异化的饮茶文化。

首先是饮茶的品种不同。从闽南的高山茶树,到徽州的古韵茗风,再到西湖的龙井醇香,各地对茶的喜好不尽相同。

其次是茶文化的不同。很多新式茶馆在川渝地区不受欢迎的最大原因是“茶馆竟然没有棋牌”;两广地区的茶饮、早茶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很难撼动;而在深圳、上海这样快节奏的城市,茶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又没有那么重要了……

对年轻人来说,不去茶馆饮茶的理由有很多:“价格太高,相同的钱可以爽吃一顿火锅,还更热闹。”“感觉喝茶有很多讲究,我都不懂,会显得自己很傻。”“是奶茶、咖啡不好喝吗?”……总的来说,就是饮茶的门槛太高,去茶馆的门槛就更高了。

不同茶的不同品种,像咖啡豆的品种和工艺一样,很难入门,而行业标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又不够明晰,这些都为它们的普及造成了困难。

有人提出,纯茶市场被咖啡、奶茶挤压了空间,但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奶茶(奶+茶)其实就像拿铁(奶+咖啡),是一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口味。

有不少人从拿铁入门,逐渐开始了解咖啡的品种和工艺,那么纯茶是否也可以走这样的路径?或许,纯茶茶馆正急需一个像瑞幸这样杀入市场、疯狂扩张,然后让大家接受的“新物种”出现。

中国的茶文化太过厚重,如今的环境又太过浮躁,两者间巨大的差距使得纯茶在推广过程中难免变味,但对于小众品类而言,只有把市场扩大,才能获得更多可能性——像lululemon这样专门做瑜伽裤的品牌,最终替代牛仔裤成为了年轻人的新时尚,相当于颠覆了整个服饰行业。

同理,或许只有当人人都认识到品茶的美妙之处,让品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再来细细讲究其中的门道,才能形成更强劲的新兴茶文化。

不过,身为茶的故乡,在中国解释纯茶为什么没能在年轻人中普及时,却要套用咖啡、瑜伽裤的概念,这本身也说明了纯茶的尴尬处境。

打破尴尬的契机或许已经到来。

无论是目前新式茶馆瞄准的商务人群,还是年轻群体,他们都有乐于了解茶文化、接受新鲜事物的本心,而这一趋势也已经被巨头们捕捉到。

从多年前星巴克收购茶瓦纳,到现在的奶茶店纷纷推出纯茶饮料,再到永璞仿照自身做咖啡原液的逻辑推出了原液茶……巨头们其实早就瞄准了这个市场,希望放低喝茶的门槛。

而纯茶的市场全面打开之后,去茶馆品茶这样进阶的需求自然也会增长。湖南“网红”茶颜悦色非常看好茶馆的生意,开设了自营的茶馆,虽然其形态更像是不能打包带走版本的奶茶店,但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本质上是放低了去茶馆饮茶的门槛。

图源大众点评

无论如何,茶馆生意虽然注定小众,但如果能把小众用户服务到位、占据市场头部位置,也不失为一门好生意。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门需要细水长流的生意,像品茶一样,急不来,要下功夫。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馆行业如何转型破圈?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馆是茶的体验场所、茶文化的展示窗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茶馆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革,品茗交流成为人们生活的休闲方式之一。

近日,在博鳌国际茶馆业发展论坛上发布的《2021中国茶馆行业发展报告》中,详细解读了全国茶馆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据《2021胡润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中国千万资产高净值人群83%喝茶,最青睐红茶;亿元资产超高净值人群92%喝茶,最青睐绿茶。《2020方太·胡润财富报告》显示: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已达到501万户,比上年增加7万户,增长率为1.4%。可见高净值人群数量逐渐增加,且有较强的饮茶习惯。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营茶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未来茶馆行业如何“转型破圈”?茶馆行业发展有哪些新方向?

中国茶馆的发展特点

茶馆诞生于中国,随中国人饮茶之风的兴起而萌芽,随各朝代的兴亡而盛衰,随不同时代的需求而更迭。目前茶馆消费人群中,年龄以30—50岁的中年男性为主,40%以上为企业家,其中对茶叶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消费者占30%以上;获客渠道主要以茶馆馆主的人脉、熟人口碑和会员推荐为主。

江苏苏州挹翠轩茶苑茶艺师在为顾客奉茶。

从经营状况来看,2019年超过70%的茶馆综合销售毛利不足40%,行业平均净利润不足20%,盈利的茶馆偏少;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茶馆行业销售额同比2019年下降,大部分茶馆存在库存积压,房租、贷款、工资、员工流动以及客户流失等多方压力;2021年,疫情持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外加新式茶饮风行、“预制茶饮”线上销售火爆等因素影响,散茶销售、进店品饮式的“空间”销售,经营状况都有所下降。

中国茶馆的业态特征

从茶馆的业态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营模式传统,服务同质化严重。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仍旧沿袭宋代茶馆的经营模式,多是“为卖茶而卖茶”,没有太大的突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茶馆原有的丰富社会文化功能被逐渐削弱,成了单一提供茶水服务的经营场所。经营者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大部分茶馆装修风格相近、茶叶品种雷同、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加剧了竞争,也减少了收入来源,更容易被其他同类型业态取代。

第二,数量众多,规模不大。据初步推算,全国的茶馆数量大约在几十万家左右,但抛开连锁化经营的新式茶饮店,传统茶馆无论在品牌知名度、连锁门店数量、单店经营规模等方面都缺乏头部品牌。行业内的大多数都是单店经营的小规模茶馆,老客户数量在100人以下的茶馆占行业的大多数,顾客平均消费客单价较为分散,单店年度营业额不高、毛利率偏低和费用偏高,经营不确定性较大。

浙江安吉第一滴水茶艺馆茶艺师在展示茶艺。

第三,注重硬件投资,软实力提升不足。首先,茶馆单一打拼硬件的时期已经基本结束,影响茶馆利润的主要因素是提供适合当地消费人群和消费习惯的特色服务,特别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社区服务和休闲服务。

此外,茶馆从业人员大多未受过正规专业教育或培训,对茶馆的经营理念、茶叶、茶具、茶文化等知识知之甚少,店长销售技能不足、产品销售积极性不高,缺乏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管理团队等原因,造成了茶馆软实力偏弱,影响了茶馆的经营业绩。

第四,单店投资大,连锁化程度低。茶馆因为要构建独特的氛围,单店的平均投资额整体偏大,基本都超过了同等营业面积的餐饮店及新式茶饮店。茶馆行业整体平均投资回报期超过了2年,再加上近几年房租费用、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茶叶及配套产品的囤货压力,对茶馆经营者的投资实力和经营能力都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茶馆行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因为类型繁多,连锁化程度较低,规模复制能力不强;连锁经营的茶馆无论是在门店数量、地域范围或品牌影响力上,都远远不及餐饮店和新式茶饮店。

第五,市场竞争加剧。受疫情影响,茶馆运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加上新型茶饮市场步入黄金发展期,茶饮料、预装饮料、咖啡等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茶馆的空间聚集功能降低,原有的部分功能被新兴的机构和媒介取代,竞争不仅仅来自同行同业,还有新式连锁茶饮、咖啡厅、酒楼、综合性商业体、外卖、社交媒体等其他业态的竞争。

中国茶馆的发展策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55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5%,较上年提高0.2%。由此可见,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茶馆的业态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茶馆业的变化,不止于经营模式的升级,更在于喝茶人群的迭代。当下,许多新式茶空间成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打卡地”。那么茶馆业态的发展还有哪些可能?

第一,以服务模式创新为主要内容。下一个十年茶馆业发展的新机会隐藏在时代需求里。茶馆经营者应把握需求,以茶为链接,加入其他元素,结合当地文化,让茶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新标配。

第二,以标准化服务、特色文化经营为主要方向。标准化服务是茶馆发展的内核,标准化可实现茶馆经营与管理的流程化和模式化,从而向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

江苏苏州挹翠轩茶苑雅士包厢。

第三,以产业思维和跨业发展为主要手段。茶馆本身是一个商业机构,经营者需要用产业思维来打造,考虑好每一环节流程。此外,经营者需要积极挖掘本区域特色,借鉴新茶饮和国外茶饮品牌的优秀经验,加速茶馆服务的工业化进程。

第四,利用新技术,引领新增长。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一方面,茶馆可以用数字技术实现产品只能支持与服务管控,另一方面,消费者接收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茶馆需要与时俱进,用数字化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从店内延伸至店外的服务,用互联网+的模式,实现茶馆新增长。

第五,关注新消费者的培育。茶馆可以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圈,茶馆经营者可以聚焦新中产和高净值人群,培育95后年轻消费者,关注“银发族”老年人,让更多消费者走进茶馆,沉浸式体验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时代锋刃的雕琢下,茶馆业态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茶馆寻求突破,将美学带入空间,亲切地称为“茶空间”,而老板称为“主理人”。他们用新方法,新理念,抓住年轻客群的“眼耳鼻舌身意”。未来,“茶空间”将有更多可能,它可品、可饮、可食、可休闲、可欢聚、可疗愈。相信茶+空间,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价值,赋予更多想象!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快速兴起的共享茶空间能否替代传统茶馆?

2021年对于共享茶空间行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它不仅仅表现为共享茶空间在一系列新局面、新模式、新方向等方面的快速革新,共享茶空间在经济领域的新业态、新消费和新内容也在不断爆发,进一步推动了共享茶空间的升级与变革。同时,产业内部的困境也开始显露,各种短板逐渐掣肘了共享茶空间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总之,2021年的共享茶空间行业既充斥着焦虑与不安,又迸发出创新、创意、创造的活力和锐意进取的勇气。

1
新时期下传统茶馆经营的瓶颈

我国传统茶馆,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茶馆的经营业态越来越多元化,呈现形式也越来越细化。有装修上档次、消费价格不菲的高端茶馆;也有以茶饮作为交流平台,提供古玩、古董鉴赏的交流场所;更有以茶道为专业背景,融合花道、香道、禅道的茶修院等等。

虽然茶馆的经营类别较多,但综合来看,茶馆的用户群体范围小,客流量少。且在近两年疫情的影响下,茶馆的门店生意越来越难做,再加上咖啡、网红奶茶、果汁等饮品的冲击,能够自身盈利并做出口碑的茶馆凤毛麟角。

除此之外,大部分茶馆定位偏老龄化,难以吸引年轻人,到店消费群体多以熟客、会员为主,客流量固定单一,而且房屋租金压力大,同质化竞争严重,这些因素导致茶馆目前面临的经营困境愈发增大。寻找消费痛点、重新定位目标客户,把消费者喜爱的中国茶用更智能、时尚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创新经营方式的新式茶馆才具有生命力。

2
共享为传统茶馆模式插上“翅膀”

共享茶空间,其实是传统茶馆在互联网模式与共享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碎片化、快速化,传统茶馆的经营模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茶空间的需求。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社交的高隐私需求使得“第三空间”成了刚需。而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共享茶空间”应运而生。共享模式加上24小时无人值守使共享茶室有着先天的成本运营优势,也为传统茶馆的经营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智能共享茶空间。

目前我国共享茶空间行业发展迅速,主打商务、休闲人群的共享茶空间目标消费人群非常明确,更利于进行精准营销。同时,共享模式打造的的私密型茶馆采用小包间的形式实现社交的高隐私。24小时全天候服务于消费者,线上支付订单获取进店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茶室,每小时段的收费20元至80元不等,这样优惠便捷、安静优雅的共享茶空间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3
共享茶空间运营成本分析

目前传统茶馆开销的主要成本有两大部分,一是房租,二是员工工资。而共享茶空间在这两方面的投入极大减少。以处于行业头部位置的6茶共享茶室为例,他们提供的以智能管理为特点的共享茶室,可以实现24小时全年无休的营业时间,收益实现大幅增加。

不过后台仍然需要安排少量人力,进行茶具清洗消毒、茶叶备货和卫生打扫等工作。但总体而言,人工成本节省了很多,少了人员值守、营销的成本,极大减轻了成本压力。

此外,茶室的另一主要特点是“共享”,在选址上完全可避开传统的茶馆选址难、租金贵的问题。因为不必要求每一家门店都要选址在“黄金地段”,临街的店铺,性价比高的办公区、写字楼、商业街附近等都可作为共享茶空间的选择地点。

而且共享茶空间是以短时租赁的方式进行运营的,收费明确清晰,业内基本上按照小时来出租单间茶室空间,全年365天24小时接受预订,一个个独立的小包间充分地体现了时间价值,提高了场地的闲置利用率,也减轻了租金的压力。

共享茶空间自助售货机。

最后,共享茶室的有着天然的网络营销优势以及社群传播的优势,手机App、公众号等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向目标群体实施精准营销;各类茶叶也可以在茶室内的自助售茶机中进行销售,不仅节省了人力的营销成本,也开创了新的销售模式。结合顾客的商务、休闲娱乐的附加需求,还可以提供投影仪、电视投屏、写字板、音响、共享充电宝等设备,然后单独收费。可以说顾客从手机下单到店内喝茶、会谈都是全自助的流程,不仅为顾客提供高隐私和安静的空间,更能极大降低运营成本。

4
共享茶空间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共享茶空间行业尚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各种共享茶空间品牌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月都有超过10家的新增企业。

以6茶共享茶室为领头的老牌企业几乎占据共享茶空间行业70%的份额,因此,新生的共享茶空间品牌主要从“年轻化”、“休闲化”等几个维度进行突破,尝试新的变化和发展机会。但是,从模式上来看,新兴的共享茶空间品牌和老牌比起来差别不大,同样都可以根据这三个标准进行划分:

6茶共享茶室形象门面。

一,重构传统茶室的体验颠覆。这种颠覆并非对原有业务的体验进行改良或者放大,而是革命性地产生结构变化。

二,重构传统茶馆的商业价值。整个共享茶空间的市场前提,是建立在碎片化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共享茶空间能否真正释放碎片化时间的价值,能否真正释放空间资产价值是核心。

三,重构传统茶馆的连接。要在连接的方式以及连接的成本、连接本身三个维度上进行重构。

5
共享茶空间的未来

尽管目前共享茶空间发展如火如荼,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品牌不断涌现,资本也在积极注入其中,但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巨大的。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共享茶空间领域仅有6茶一家获得了千万级的融资,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个获得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品牌。

为什么共享茶空间行业的发展,看起来分化得如此极端?

我们需要清晰得认识到,共享经济对于共享茶空间这种新兴业态来说,所承担的作用是“助推器”,它不会从本质上改变茶馆这个传统行业,也不会取缔覆盖茶馆在传统茶业中的重要位置,它是从结构上、模式上帮助共享茶空间从传统茶馆中脱胎而出,借助共享经济分化出全新的业态,使得传统茶馆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有了更多样的可能性。这也就意味着,共享茶空间的模式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挖掘。

笔者认为,出行共享最先涌现“独角兽”,这是跟它们行业标准化、商业模式清晰简单有关;而看非标准化的“茶空间共享”,复杂程度要大得多,在国内也找不出什么可供参考的模板,需要一步步去验证、摸索,逐步完善整个运营体系。

除了运营模式的挑战,共享茶空间行业还面临着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的挑战。

产品挑战。这里的产品指茶室空间。由于共享茶室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消费人群的局限性,尽管各家对外都强调空间多功能职能,但笔者认为还是不够的。主要以“茶室”为卖点,很容易产生“消费者切割”现象。未来茶空间如何做升级和优化,也是值得期待的。

服务挑战。大多数的共享茶空间以“24h无人值守”为特征,保证了茶空间的私密性和舒适性,但是这种看似“全脱手”的服务,并不意味着无人茶空间就不需要服务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同一品牌不同地域之间,消费体验能否管控和统一,其二是无人空间服务与智能空间、大数据之间产生联动能否实现。

纵观整个共享茶空间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共享茶空间的未来仍然是有想象空间的。行业内的每一个品牌接下来仍然需要稳扎稳打,沉下心来良性发展,以构建整个行业良性的共享茶空间生态圈。

一切都是未知数,但能够在共享经济“下半场”角逐中存活下来的,一定是深耕服务标准,以茶空间的盈利和用户的使用频次为基础、做好市场营销版块的企业。

来源:茶周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