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如何存为老茶?秋白茶的阶段性品鉴文

白茶陈化并非一成不变

香气滋味皆有变化

学会阶段性品鉴

才能把握住白茶的陈化

    文 | 小白


01



好久不晴,今天终于没有下雨了。


春日的阳光,没有夏阳那般烤人,落在身上的大块光辉几乎没有温度,却驱开了连日的阴郁心情。


天气晴朗,气温却依旧寒冷。


冬衣脱不得,却可稍稍敞开衣服,拥抱好久不见的明媚。


趁着周末空闲,不如写一篇品鉴,也不算是枉费了日光。


今天品鉴的还是秋茶,只不过年份稍微久些,是2017年的白露茶


想念秋天每日的阳光,人终究是向阳才会明媚吧。




02



2017白露茶,陈化约一年半的时间。


从叶子的颜色判断,还算是较年轻的一款茶,白毫的颜色虽不似老茶灰白,但也不同当年新茶一般鲜亮了。


原本的叶子就有褐色系与绿色系相互交错,如今差别越加的分明了。


褐色的茶叶颜色愈加的浓重,有些少年老成的模样,一边的绿色叶子却还是富有朝气的青年面孔。


想起了范玮琪的一首歌——《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香气上沉稳,对于白茶的陈化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毕竟香气分子不断的扩散,也是一种消耗内质的方式。


有些成熟的甜香味,还有竹制品干净的香气。


不是刚做好的竹制品,还带着竹子毛刺的味道,而是咱们农村里常用的竹蒸片,长时间使用之后干燥的味道。


您问两者有什么不同?


使用很久之后的竹蒸片的香气并不浓重,只剩下一些些竹木的清香,不似鲜竹的气味,鲜嫩中还有些清苦。


2017白露茶的香气没有太多的棱角,属较为圆润的柔和香气。




03



烫壶温杯后,沸水直接浇注在干茶之上。


第一冲,热香中带着些微苦的香气,与之衔接的是平缓的花香。


清苦的叶香与淡淡的花香相和,总体给人的感觉不会太过凄凉也不会太过明艳,恰到好处。


和今天的天气相似,空气中有些凉意,与阳光揉和在一块儿,却是相衬的很,生出些春风拂面的意味来。


茶汤的口感亦然,入口柔和清甜。


一口茶而已,却使人觉得心情明快。



(干茶与第一冲的图片是室内灯光拍摄的,其余图片都是室外光线拍摄,所以叶底颜色稍有区别。小白今后会多加注意,还望茶友包涵。)


第二冲,盖香当中的青草味缓和许多,这让花香更为突出,连绵不绝。


相比于第一冲的汤水,第二冲茶汤的颜色明亮许多。



第三冲的盖香上,青草汁液的气味更加平缓,不注意就容易忽视掉的程度。


汤水中的白毫星星点点,在秋白茶里边已经算是许多。


汤水的颜色加深,黄玉一般的温润颜色。


茶汤中的微微涩意,与氨基酸鲜甜的味道碰撞,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畅快感。


虽说强烈的涩感常常会给人不好的口感体验,但适量的涩感却能够赋予茶汤多层次的滋味。


厨房里面有句话说:要想甜,来点儿盐。


在茶汤滋味上,若是想要突出鲜甜的口感,零星的涩味是最好的辅助。




04



第四冲,这冲的花香是渐渐聚起的。


盖子凑近鼻尖使劲嗅,香气从缥缈渐渐壮大,最后如同实物般馥郁。


茶汤入喉感不错,只是饮完一冲后,口腔稍微凝结。


与劣质茶的锁喉感不同,这种凝结只存在口腔里,薄薄一层,不至于让口腔黏膜有显著的收紧感。



第五冲,盖香纯粹,只剩花香。


茶汤的口感上,回甘快速,与茶汤原本的甜润感相容,分离感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第五冲依然能够较明显的看见茶汤当中的白毫


“秋白茶当中没有白毫”的传闻到这儿,想必不攻自破了吧。



第六冲的口感几乎与第五冲相仿,这几冲的汤水颜色变化不大。


秋白茶耐泡,所以在冲泡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香气与汤水变化幅度都不大的平稳期。




05



第七冲,茶汤的口感接近于第一冲,但茶友别误会啊。


这可不是什么回光返照,秋白露耐泡的很。


算算冲泡次数,第七冲而已,正值壮年!


与第一冲不同的是,这冲茶汤入口之后,稍有凝结之意。


盖香当中青叶气味也重新出来了,花香更加馥郁,甚至有些甜腻的感觉。



第八冲,叶香缓和,连花香也变得清淡,刚刚那抹馥郁花香,大概真是最后一次绚烂的绽放。



第九冲,香气虽然比较缓和,但并不会感到无力。


汤水有些淡了,但也正常,毕竟还未坐杯,回甘依旧,表现力不错。



第十冲,坐杯5秒,坐杯之后叶香浓重起来,花香是淡淡的了,还不至于缥缈,仍有聚起之势。


茶汤依旧是好喝的,还可以继续冲泡一两次,不过要继续坐杯才是。




06



品鉴进入尾声,落日余晖也渐渐收起。


天色肉眼可见的变暗,不知明日是否还会放晴。


好久不见的晴天,好久不见的2017白露茶。


是不是人的性格奇怪?总是想念逝去的东西。


夏阳炙烤下,想念一场暴雨洗刷炎热。


漫长的雨季里面思念晴天。


春天来了,却捧着一盏秋白茶,沉溺在温润香醇间。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