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周红杰普洱茶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侯国云会长亲切会见知名茶专家周红杰教授

元旦期间,应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山东德润艺术馆孙德董事长邀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国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红杰教授,携夫人秘老师和学生薛晓霆先生一行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

    12月31日晚周红杰教授一行到达济南,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侯国云会长、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会长、山东德润艺术馆孙德董事长,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山东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杨杰先生等陪同交流会谈,共进晚餐,开心共度跨年夜。


组委会主任杨杰先生邀请周红杰教授

5月10日在济南第18届山东茶文化博览会举办期间,

举行科技普洱主题日活动,周教授亲自主讲。


    元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周红杰教授携夫人秘老师和学生薛晓霆在孙德副会长的陪同下来到山东省茶文化协会,侯国云会长亲切接见周红杰教授。

 侯国云会长向周红杰教授介绍协会发展历程

周红杰教授向侯国云会长赠送科技普洱茶饼


周红杰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国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著有《云南普洱茶》、《普洱茶健康之道》、《云南普洱茶化学》、《普洱茶与微生物》、《普洱茶加工技术》和《普洱茶保健功效揭秘》等著作24部,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6项,2005年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中国茶叶看云南,云南茶叶看普洱” 周红杰老师《普洱茶学》签售暨科技普洱品鉴会圆满举办

2023年9月24日,由晓德书号主办,山海陈茶会、文山隆利春茶叶公司协办的《普洱茶学》签售暨科技普洱品鉴会在山海陈茶会圆满举办。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首届“茶马奖”获得者、云南省级教学名师、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周红杰老师及其团队,晓德书号创始人、山海陈茶会联合发起人李峻,文山隆利春茶叶公司总经理杜岑,《云南白茶一本通》执行主编代光勇,晓德书号主理人姜雨希等20多位专家、老师和茶友和书友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山海陈茶会联合发起人李峻主持,他的首先向各位到场的嘉宾介绍了成立山海陈茶会的意义,他说,山海陈茶会代表的是山派陈茶和海派陈茶的融合。历史上的普洱茶,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一直以来,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海派陈茶,即侨销普洱陈茶,通过港台茶人不遗余力地传播,海派陈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较高。而山派陈茶,即边销普洱陈茶,由于流传下来的不多,大家对它比较陌生,其实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一样重要。我们山海陈茶会的使命,就是深度挖掘和重塑山派、海派陈茶的价值,向更多茶友呈现丰富多彩的陈茶文化。

李峻老师接着说,他受周红杰教授的影响很大,周教授在2004年主编的《云南普洱茶》这本书,至少印了27万册,可以说创造了茶叶类书籍在出版界现象级的神话!其中关于普洱老茶知识的普及,在我们70后、80后、90后的茶友读者中影响巨大!

今天签售的这本《普洱茶学》,应该说是我们茶界同仁值得骄傲的大事!它是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以来第一个以普洱茶单独茶类来命名的茶学类教材!今天这场活动,一是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普洱茶的学术知识,另一个是让大家知道,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和努力的云南学者。我们今天这场活动,也是想让大家感受到普洱茶先驱们和当下学术团队和科技普洱从业者对普洱茶的杰出贡献,向他们致敬!

国家优秀教师、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教授向嘉宾介绍说,这本《普洱茶学》是我们在科研和教学当中对普洱茶的一些总结和梳理,我经常讲“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云南,云南茶叶看普洱”。说明普洱茶在中国茶中的重要地位,你只要真正爱上它,感受到它的魅力,它就是爱茶人的最后一站。

这本书是从科研的角度进行创作的,但我们想让读者一看到内容就迫切地走进普洱茶,去品饮、体验和感受它的魅力。同时作为一本专业教材,我们力求将全面的、客观的、专业的、基础性的内容简洁地传递给读者,充分注重科学性、趣味性、时代性和它在中国茶产业发展学科中的引领性。因此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出版,用了六年的时间创作,经过两千多个日夜、65次的修改,可以说凝聚了团队创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我们团队每一位参与者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做到精益求精,更好地有效地向读者传播。

周教授接着说,这本书可以作为茶学专业本科生的配套教材,是我们云南农大核心课程中的特色课程,同时也可作为喜欢普洱茶及其文化者了解普洱茶知识、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读本。让我们《走进普洱茶学》,一起谱写云南普洱茶的新篇章。

《云南科技普洱茶探究》副主编、文山隆利春茶叶公司总经理杜岑给大家分享了文山悠久的普洱茶历史和丰富的茶资源。他说,从历史上看,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开化(今云南文山州)总兵阎光炜“进普洱肆拾圆、孔雀翅肆拾副、女儿茶捌篓”。这是目前查证史料中普洱茶、女儿茶进贡最早的记载。

文山州有5万多亩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总茶园面积达45万亩,在云南普洱茶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文山茶如果划分在哀牢山以东,它的整体风格是香气飘扬,兰花香型明显,滋味上鲜甜厚润。文山茶的水浸出物很高,主要是氨基酸含量也高,所以刺激性较低,呈现清甜型的风格。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我们选用文山古树料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不同渥堆试验后,制作出这款风格独特的科技普洱熟茶,请大家品鉴。

活动中,嘉宾们踊跃发言,对市场上关于普洱茶的种种传言和困扰问题纷纷向周红杰教授提问,周教授仿佛坐诊的郎中,对各种疑难杂症都给予耐心、细致而专业的解答。

科技普洱品鉴会开始,在座嘉宾先后品鉴了杜岑老师带来的一生一熟两款茶品——科技普洱坪寨熟茶和姑娘茶(花香竹筒茶),好多茶友第一次体验到科技普洱茶的魅力,完全被科技普洱坪寨熟茶独特的坚果香、菌香和乳香惊艳到了,原来这就是科技普洱茶,果然不一般啊!待茶艺师端上另一款姑娘茶,嘉宾们同样赞不绝口好评如潮,真香啊!有茶友赞道,这么好的茶叶,难怪要作为贡茶献给皇帝呢!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观山海,聊普洱。在山海陈茶会,在茶香袅袅的气息中,在书香弥漫的氛围中,周红杰教授和在座嘉宾一起分享《普洱茶学》精华,共同体验了一场科技普洱茶的魅力。

来源:晓德书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周红杰老师的《云南普洱茶》该怎么读?

  大家好,我是中琦。  读茶书时,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状况:这本书说这么说,那本书又说那么说,甚至同一本书都会自相矛盾。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现代普洱茶是一个兴起仅二十年的行业(所谓的百年历史,中间是有大量空白和断层的),信息、认知在迅速更新迭代中。  另一方面,江湖派增魅,学院派去魅。同一个名词双方的所指大多不同。进入市场后,就会混淆到一起,造成理解障碍。  这里,就需要我们理解作者的语境,否则会陷入大量的无效争论中。  今天陪你一起读的是周红杰老师的《云南普洱茶》。  1  初学者不适合《云南普洱茶》  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阅读  这是一本普洱茶基础茶书。为什么一本打基础的书不适合初学者呢?  因为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为2004年。  那一年,普洱茶国家标准还没颁布;省外的、边境外的晒青茶,都可以称为普洱茶;  到底什么是普洱茶?谁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书中几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  生茶、熟茶各指什么?当时普洱茶的地方标准认为后发酵的红汤茶才是普洱茶;而周老师把「生茶」叫传统普洱茶、熟茶叫「现代普洱茶」。  同样的「普洱茶」三字,你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才能确定此处文本说的是生茶还是熟茶。  这很有意思,我们能从一本书里能看到一个行业的混沌时期。但对初学者来说,这也太难了。  等学好基础再来回顾时代变化吧。

  △《云南普洱茶》,主编周红杰,最早出版时间2004年3月。
  2
  《云南普洱茶》的价值在哪?
  一、它是第一本从科学的角度去解读普洱茶的书。
  茶书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去魅」,一类「增魅」。或者说,一类是在解构、揭开面纱,讲为什么怎么样;一类是说普洱茶有多好多神秘。这本书的大致调性是在「解构」。
  美,是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是神秘与秩序之间的平衡。缺乏秩序,就是混乱。理解普洱茶之美,先需要一个抓手。
  一个科学的抓手,对行业有重大意义。
  二、在当时的环境下,甚至天才般提出了普洱茶熟茶品质形成的底层逻辑是微生物,并罗列说明了很多常见的普洱茶优势菌种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三、成书时间早、传播量大、整体框架至今仍然有效。
  此书在当时是最畅销的几本茶书之一,在茶圈影响力极大,很多内容已成为行业共识。
  《云南普洱茶》以学院派的角度,从历史、茶区与茶树品种、加工、化学成分与品质、微生物、鉴赏、选购与贮藏、保健功效、茶艺等十个方面来讲普洱茶,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并被大量后期茶书模仿抄袭。
  3
  补充
  一、这本书的编者为周红杰老师,但每个章节都有独立作者。所以观点并不完全统一。
  二、龚加顺教授所撰写的微生物部分是一个很好的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科普,讲得比较清晰简单,但是这仅仅是一家之言。需要注意的就是科研不是真理,这只是龚加顺教授的结论。

在不同的发酵环境中,微生物产生的类型总体有一定规律,但是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根霉,其实就未必会出现。但是以微生物为重点研究对象,无疑找到了正确的路径,使得后来探明普洱茶品质形成规律成为可能。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普洱茶中,有一些信息可能需要修正。比如最早的红印和绿印出现的年代应该没有40年代那么早,很多历史名茶的说法也值得推敲。邹家驹先生在《普洱茶辩伪》中有详细分析。

四、书中将普洱茶按加工方式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为后来国家标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第94页,写到了生熟茶之名的来源(但这个来源也只是一种说法,邹家驹就有别的观点):


  五、本书文末附有03年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而普洱茶国家标准2008年出台。在国家标准没出台的混沌时期,学院派是如何解读它呢?这是这本书现在读起来最有意思的地方。
  文|【茶叶进化论】中琦
  |茶叶进化论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找到约1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