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最早种植茶叶的地方

找到约721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中茶新品2020凤凰窝:太阳转身的地方,有你未曾感知过的普洱秘境

  在北纬22.51°~23.59°,东经101.07°~102.04°之间,坐落着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回归线从县城穿城而过。县城以西百里,是地方志里记载的墨江县最早种植茶叶的地方——景星镇。

  梧桐栖凤。“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在景星镇凤凰山上,有棵千年梧桐树,相传此梧桐树曾吸引凤凰来此安家。此山中有片古茶园,名“凤凰窝”。

  据《普洱日报》报道,凤凰窝古茶园面积66亩,茶树20196株,每年产量极少。古茶园中还生长着16种不同类型树种,其中以柏树为主,共有68株,形成了茶在林下、林在茶中的良好生态环境。

  凤凰窝古茶园地区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气候湿润,云烟笼绕;沙壤性质的土壤,土层深厚肥沃。这一切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凤凰窝茶原料的高端品质形成创造了条件。
  中茶凤凰窝普洱茶(生茶)紧压茶臻选海拔1600~1780米的凤凰窝茶区茶菁,采用传统普洱茶加工工艺加工,原料经两年干仓陈化后高温蒸压成形。饼形圆整饱满、松紧适度,条索壮实,色泽褐润显毫;汤色金黄油亮,香气呈浓郁持久的蜜糖香,几泡过后清雅的花香悠悠而来;初入口滋味略显含蓄,三泡后融在汤中的馥郁香气奔涌而出,汤质细腻饱满,滋味柔滑甜润,经时光沉淀,内质丰富,口感独特,香浓味醇,经久耐泡,尽显成熟魅力,饮毕喉韵温润悠长,杯底长留蜜糖香;叶底黄绿肥厚,富有弹性。
  作为人世间幸福的使者,相传每过五百年,凤凰便在浴火中自焚,然后涅槃重生,循环不已,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中茶凤凰窝普洱茶(生茶)紧压茶,经两度春秋,凝山灵水秀,品甘润甜柔,叹韵味悠悠,是一款可供您聚友品饮、鉴赏收藏的佳茗。

  产品信息

  产品货号:YTPA11BC0277

  产品品名:中茶凤凰窝

  产品归属:普洱茶(生茶)紧压茶

  产品规格:357g/饼,7饼/提,4提(28饼,10Kg)/件

  生产日期:2020年

  建议零售价:898元/饼

83岁老教授用26年时间书写浙川两地茶叶情

一片小小的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它不仅装载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也装载了百姓乡村振兴的故事。

龙井茶闻名天下,很难想象,这片茶的两头连接着中国东西部两个地方:一头是浙江杭州龙井,一头是四川广元青川和旺苍。让这片江南水乡的茶在巴山蜀水落地生根的老人叫白堃元,今年已经83岁了,距离他第一次去广元,已经过去了26个年头。这一次我们要讲讲他的故事。

白堃元,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也是浙江最年长的科技特派员。他出生上海,求学在杭州,但他却说自己是半个广元人,四川广元市、旺苍县两地百姓也亲切称为他“白爷爷”,当地政府还授予他为“荣誉市民”,为什么?因为没有他,就没有广元现在的茶产业,也不会有当地农民依靠茶叶脱贫致富的故事。

初见白堃元,是在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他戴着一顶藏青色鸭舌帽,鬓边下露出几丝银发,面颊清瘦,精神抖擞,说话带着江浙口音,说到茶叶时便会兴奋起来,眼里闪过光。

时光倒回到1997年,那一年,白堃元已经57岁了。在这之前一年,浙江省对口帮扶四川广元市。第二年,白堃元作为中国茶科所专家第一次前往广元考察。

“刚到那里时,那里的茶园有39500亩,但是当地人开会,桌子上居然只喝白开水,我对此很不解。”白堃元说,“一问才知道,原来当地的茶叶是用炒菜的锅来炒的,茶汤颜色像酱油一样,且味道很不好,价格才几元钱一斤。如果要用外地的绿茶又很贵,大家买不起。”

产茶地不喝茶,茶叶产量不好,价格很低廉,当地农民还不会炒茶,这可急坏了白堃元。不过凭借他多年经验,他很快发现了转机。“当年广元夏天干旱少雨,枯萎的玉米地中,却有一片绿树长得挺拔,坚强地挺在那里,走进一看,是茶树”。

白堃元跟当地人了解到,古时广元古称“葭萌”,意思是茶叶生长的地方。通过考察,他惊喜地发现,中国茶叶种植最早的地方就是在广元。

“中国最早种茶叶的地方怎么可能会产不出茶叶?一定可以找到种植茶叶的办法!”

从四川考察回来,白堃元见到了当年的浙江副省长,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别的办法,但是我有一个头脑两只手,也许可以帮到当地农民。”

领导当即拍板,“干!”

谁也没曾想到,就是白堃元在四川广元考察的这十天时间里,改写了广元种植茶叶的历史。

当时广元两县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农户生活条件恶劣,食不果腹,用他的话说,屋顶抬头能看到天空,晚上睡觉老鼠在身上跑。

他很快跑遍了广元的每个乡村,发现这里土壤酸碱性不一,降水量少,积温较低,属于次适宜种茶地区。“茶叶喜欢酸性土壤,广元高山适合种植茶叶,但有些地方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土壤是碱性的,不适合种植茶叶,有些农民还用这个土地的水浇灌茶叶,茶树当然就死了。”

弄清楚了什么土壤种植茶叶后,白堃元又开始教当地茶农炒茶。他亲自跑到一户户农民家里,教大家烧柴,手把手炒制茶叶。“下面烧柴火,上面放口锅,我用最便宜最实用办法,教他们如何炒茶”。

在这以后白堃元每年都会在广元住上一段时间,短则两三月,长则大半年,在乡镇村社、茶园、种植大户、茶农间奔波,办辅导班,开讲座,从种茶、采茶到加工、包装各环节技术倾囊相授。“当年我去广元的时候,那里都是沙子地,整个县里公务车就一辆吉普车,车子开过,满脸尘土,眼睛都睁不开。”

没过几年,当地的茶叶价格从几元钱上升到了几百元。为什么?因为茶农们都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只有让农民看得到,摸得到,他们才肯踏踏实实肯干。”

“有个茶农,当年我去的时候,穿着破破烂烂的中山装,第一年政府让他承包茶产地,他嫌贵没有下手,第二年价格涨了不少,我让他赶紧承包。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他早已发家致富,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茶农。”白堃元说。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

1997年,广元茶园为39500亩,每斤干茶价格每斤只有几元。2023年,广元现有茶园40万亩,以龙井43茶树为例,每斤干茶至少可以卖500多元,平均每亩茶园产值至少为1万元,现在当地茶农综合收入为26亿元。当年白堃元帮助茶农种下的“感恩苗”,如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致富茶”。25年间,广元茶产业由小到大、从单一品种到全面开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很多浙江人了解广元这个地方,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广元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方。当时地震发生时,白堃元就在广元旺苍的茶山上指导茶农。

看到震后的广元满目疮痍,白堃元决定要重新复兴当地茶产业。尽管当时余震不断,但白堃元坚持在当地开展茶叶生产培训课。“一开始还担心茶农们不肯来,没想到第一期就来了100多人,整堂课没有一位离场。”

为了让每个茶农都学会茶叶生产相关知识,白堃元亲自编写培训手册,“我讲课有一些江浙口音,农民听不懂的,可以看培训手册。”

汶川地震后,青川、旺苍两地之后涌现出一大批种茶专业户,规模也不断扩大。

“那时候白老师天不亮就到基地,检测每个不同时间段茶叶的生长状态,晚上回来还要采集和检测加工数据。对数据一丝不苟,反复核实。”白堃元的爱徒、中国茶科所副研究员丁长庆说道。

择一事终一生。白堃元用自己的半生经历为大家诠释了这句话。


白堃元在评茶室潮新闻记者摄

“我在农村看到农民生活不易,他们生活太苦,我想为他们做点事,只有让他们生活变好了,我才觉得安心。”白堃元说。

如今,白堃元年事已高,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传授技艺给徒子徒孙上。在中国茶科所的感官审评室里,为了评茶,他还是亲自上阵,亲力亲为教大家如何从看茶叶颜色、闻茶叶香味、品茶叶味道几方面入手。“我年纪大了,嗅觉和味觉都开始退化了,不过眼睛还是可以的,只要我还在,我就要把这门技艺教给大家。”


白堃元在评茶室 潮新闻 记者 摄

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

来源:潮新w客户端 记者 陈棠棣 黄望巧,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非洲茶叶的逆袭:仅百年时间,出口已居世界第一

根据2018年的出口数据,世界上最大的茶出国,并非中印两国,而是非洲的肯尼亚。

这个被东非大裂谷贯穿南北的国家,它资源贫乏却靠着茶叶“逆天改命”。

他们不仅靠着茶改善了茶农生活,促进了教育发展,还推动了整个国家经济技术的进步。

2004年,它第一次成为继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之后的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之后,它在茶叶出口国中一直名列前茅。

一、肯尼亚开启茶业,殖民者“功不可没”

中国与肯尼亚的渊源可不浅,在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有过接触。中国茶叶文化源远流长,明朝时已经十分繁荣。

然而肯尼亚栽种茶树却不是由郑和开始的,而是经历了多次“转让”:先是中国到印度,才是欧洲人将茶树带到非洲。

肯尼亚在茶树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那里土壤肥沃、降水充足、虫害少见,1500-2700的海拔高度,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源,堪称绝佳的一方生态净土。

总之,就是专门为产茶而生的地方,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在世界上都是极好的。

1903年,肯尼亚茶树种植由一个名叫凯恩的英国人拉开序幕。

1906年,阿萨姆茶在肯尼亚被种植成功。

1912年,肯尼亚人引进了斯里兰卡的茶树苗,这个时候肯尼亚已经有了大面积的茶园了。

然而,有着这样“宝地”的肯尼亚人在最初并没有什么福利,因为殖民者是禁止肯尼亚原住民种植茶叶的。

殖民者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开辟茶园,种植茶树,建立茶叶加工厂,改进茶叶生产技术,将茶叶卖到世界各地,赚了个盆满钵满,肯尼亚人却没有吃到任何“茶叶红利”。

整个非洲茶叶主要是通过拍卖形式来售出的。

而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1928年1月18日,是由史密斯的公司率先创造出的,而这也是肯尼亚茶叶成为商品被拍卖的标志。

但是之后肯尼亚茶叶并没有大面积种植,产量也不算高,国际茶叶限制法案和二战是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因应该殖民者禁止肯尼亚人接触茶树种植,新生的肯尼亚茶叶市场萎靡不振。

殖民者为肯尼亚带去了茶叶,开启了肯尼亚茶业,但是殖民者的霸权主义也严重制约了肯尼亚茶叶的发展,使得肯尼亚茶叶起步就开启了“困难模式”。

总之,在肯尼亚茶叶贸易的产生中,殖民者确实称得上是“功不可没”了。

二、翻身“茶奴”把歌唱

肯尼亚独立于1963年,之后肯尼亚政府很快就制定了关于茶叶种植与贸易的政策,牢牢抓住机会,推动了肯尼亚茶业的发展。

肯尼亚政府做出了或许最为明智的选择,将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扶持茶业上,将国家战略定位为发展茶叶经济……一系列果断干脆的政策实施后,肯尼亚的小茶农事业“迎来春天”。

在独立之前,肯尼亚小茶农生存艰难,出产茶叶不多,只有一家茶叶加工厂。

在独立后,肯尼亚政府设立了KTDA(肯尼亚茶叶发展局),实行“政商合一”的管理体制,花了大力气去研究自己国家的土壤、气候等状况,找出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

就在这一年,马拉姆巴茶园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在1966年投入使用。

茶叶发展局无疑是很受重视的,它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其中就有组织茶叶加工厂的建设,被称为“舵手”,保障了肯尼亚小茶农农业的发展。

曾经被殖民者的“霸权主义”深深伤害过的肯尼亚没有选择限制外资茶园的建立和扩大,反而十分支持其他人来肯尼亚发展茶业,并且用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国人移民到肯尼亚,使他们对肯尼亚渐渐生出归属感。

肯尼亚发展的最好的就是小茶农茶叶,到1972年的时候,小茶农茶叶种植面积就超过了大种植园的面积,产量也超过了殖民者时期的。

肯尼亚茶叶发展迅速,抓住时机在刚刚独立之际就做了最正确的决策,在短短九年后就扩大茶园面积超过了殖民者时期,翻身“茶奴”把歌唱。

三、出口过万吨,赶超红茶“鼻祖”

2005年,肯尼亚茶叶出口高达34.9吨,成功超过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茶叶产售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为全国百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政府挣了不少“外快”。

之后到现在的十几年里,肯尼亚一直牢牢占据世界茶叶出口国的“榜首”,可以说茶叶就是肯尼亚的“命根子”。

众所周知的是非洲很多国家没有很好的经济收入,肯尼亚也不例外。在没有种植茶叶之前肯尼亚的民众生活是很艰苦的,但是在独立后茶业的飞速发展为小茶农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人生在世,无非追求个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茶叶给肯尼亚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善了小茶农们的生活条件。

钱包鼓了,粮食丰裕了,路也修平坦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用担心了……

整个国家都因着茶叶而散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后来者居上,肯尼亚茶业开启较中国和印度都是晚上许多的,但是国家重视民众支持万众一心发展茶业,没有固步自封,不断地研发新的产品,改进制茶技术,最终获得成功。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中国不再有“万国朝贡”的至高地位,殖民者统治也被推翻,世界多极化发展,每个国家都在世界舞台上散发自己的独特光彩。

纵观肯尼亚发展历程,从开始到现在,几经波折但最终成功跻身世界茶叶大国,总是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很多地方的。

肯尼亚茶叶品质是没得说的,外形干净完整,茶香馥郁,这都要得力于肯尼亚茶叶发展局设立的茶叶技术部。

技术部有着充裕的研究资金,请了专业的茶叶专家研究茶树树种的改良和土壤的改良。

并且派专人指导茶农生产种植,引进了中国、日本等国家的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茶叶研究所还专门研发出新的茶树品种——紫茶。

打出自己的品牌,这种茶叶可以抗衰老,预防多种疾病,关键茶汤颜色漂亮,茶香四溢,口感润泽,味道清香。

中国很多农产品在国际上是不受欢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农产品很多都是农药残留超标。肯尼亚就在“自然无公害”方面下了大力气,研究产品的抗病虫害能力,全年采摘,杀虫剂是很少使用的。

回顾历史,肯尼亚成为茶叶大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上百年的不懈努力,“后来者居上”不是没有道理的,越是经历过贫穷的人才越懂得财富的珍贵。

曾经世界都向中国购买茶叶,现在中国“茶叶”早已经被替代,这就是固步自封的代价。

当前,国内茶产业一直沉迷于所谓的文化茶和手工茶。

殊不知在未来的竞争中,这种发展方向无异于自杀行为,行业的规范化和产业化才是中国茶叶的未来。

不仅仅是茶叶,甚至有着传统优势的丝绸、中药,乃至瓷器都已经远远落伍于世界一流水准。

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国人深思吗?

【原标题】非洲茶叶的逆袭:仅百年时间,出口已居世界第一,让中国自愧不如

注:内容来源国子监小祭酒,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10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