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正山小种中华茶道

找到约14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为何正山小种红茶和福建工夫茶会成为“申遗”的“漏网之鱼”?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重磅消息,令所有爱茶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彻夜难眠。这不仅是茶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此次“申遗”成功的项目中包含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2014年)、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2022年)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可见,福建是当之无愧、数一数二的中国产茶大省、强省。在振奋之余,我们也不禁深感疑惑:作为“世界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红茶以及中国工夫茶之源的福建工夫茶艺,为何会成为“申遗”的漏网之鱼?

正山小种:世界红茶鼻祖

“我觉得我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其名作《唐璜》中热情讴歌道。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英国前首相格莱斯顿在诗中也是饱含深情。

这种有着迷人的琥珀色、“松烟香,桂圆味”且富有神秘感的东方饮料,正是产自中国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

闽赣交界的桐木关(梁天雄 摄)

武夷山作为福建茶叶及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见诸记载的茶史有1000多年。唐时,属建州。陆羽在《茶经》写道:“茶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宋代,包括武夷山在内的闽北地区,更是被列为北苑贡茶。范仲淹诗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元代时,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第四曲一带设御茶园。明清时,武夷茶亦是作为贡茶,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武夷茶赋诗。

诞生于明末清初的正山小种红茶,更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茶之一。1610年,它就被“海上马车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运往欧洲,并从此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

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大量武夷茶运往欧洲各地(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

正山小种最早在欧洲被称为“Bohea”,即“武夷”的谐音。在英国《茶叶字典》中关于“武夷”条注释为:“武夷(BOHEA),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所产的茶,通常用于最好的中国红茶(CHINA BLACK TEA)。”18世纪,此名也用于茶叶饮料,发音为“BO-HEE”,并一度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也是英国皇室的奢侈品。

在中国,源于正山小种的红茶制作技术日臻于成熟后,就像一根接力棒一样,在福建的闽北、闽东以及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茶区进行了“接力”,并融入了当地的风味特色与文化韵味,而它们在欧洲人心目中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Black Tea”。

桐木关的茶园,正山小种红茶的发源地(梁天雄 摄)

在青楼里萎凋的青叶,这是成就正山小种“松烟香,桂圆味”的关键工序之一(梁天雄 摄)

1662年,在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婚礼上,她的嫁妆里有221磅来自中国武夷山桐木关的红茶和竟然中国景德镇青花瓷茶具。

1662年,第一个把饮茶习俗带入英国皇室的“饮茶皇后”凯瑟琳·布拉甘扎

这个“饮茶皇后”把饮茶带入英国皇室后,迅速掀起了饮茶风尚,后来渐渐演变成英国特有的下午茶文化。不久前辞世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前最喜欢的4款中国红茶中,就有正山小种。

英国贵族在花园里享受阳光和下午茶

武夷茶还通过万里茶路运往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流淌在茶炊里,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日子。

当喝武夷茶成为欧洲大陆的流行风尚时,财富与征服,奴役与反抗,战争与和平,也在全球轮番上演。

源于正山小种的红茶制作技术日臻于成熟后,如同接力棒,在福建的闽北、闽东以及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等茶区进行了“接力”,并融入了当地的风味特色与文化韵味,祁门工夫、坦洋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红茶相继应运而生。

上世纪80~90年代时,红茶虽曾有过曲折的发展经历,但它还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跨入新时代,并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

首泡金骏眉的制作者梁骏德(梁天雄 摄)

2005年,脱胎创新于正山小种的金骏眉,作为中国红茶的新秀,又引发了新一场的“红茶热”,至今方兴未艾,甚至一些绿茶、乌龙茶产区也纷纷“红变”,掀起了一场“绿改红”“乌改红”的“运动”,“祖国茶山一片红”。

正山小种红茶

福建工夫茶艺:中国茶艺的代表

此次“申遗”成功的项目,除了传统制茶技艺,还有相关习俗。譬如,潮州工夫茶艺、白族的“三道茶”。

早在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已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殊不知,工夫茶艺真正的源头却是在福建。

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母树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工夫茶》云:“闽中盛行功夫茶,粤东亦有之,盖闽之汀、漳、泉、粤之潮,凡四府也。”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

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讲究见工夫而得名。

明末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武夷茶品质之优正是得益于它精细的制作工夫。

烘焙这道工序,十分考验工夫,故梁章钜盛赞道:“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周昂 摄)

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体地指向武夷岩茶。譬如,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

可见,是品质,是制茶工夫成就了武夷茶的“工夫茶”之名。直到今天,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福建乌龙茶,其独树一帜的“岩韵”,除了天赐的产地环境外,与精湛考究的制作技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烘焙这道工序,十分考验工夫,故梁章钜盛赞道:“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祖籍福建漳州的台湾史学家连横(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祖父)对工夫茶有着相当精辟的见解:“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与福建一衣带水的台湾,多是来自漳、泉、潮三地的移民,喝工夫茶的嗜好基本相似。

潮汕工夫茶艺中特有的“滚杯”

闽北武夷山产的岩茶及其制法、泡饮法,率先在闽南流传开,再一路南下,蔓延至同漳州接壤的潮汕地区,而作为泡饮方式的“工夫茶”在清代的文字中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经典者如俞蛟《潮嘉风月记》、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等等。此外,闽南潮汕虽分属闽粤两省,但地缘相近,且有很大一部分潮汕人的祖籍在福建,因而两地在语言、风俗、民间信仰、饮食习惯上都非常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与福建工夫茶一脉相承的潮州工夫茶便是最好的证明。

潮汕地区自古也产茶,如时下备受爱茶人亲睐的凤凰单丛(乌龙茶),但在过去至少清中期以前,这一带所产之茶不足以供本地人饮用,故地方文献中多见“潮俗不甚贵茶,所给多闽产”之语。

“工夫茶,闽中最盛。”工夫茶这一雅俗共赏的品饮方式,因深植于寻常百姓生活而得以深远流传,且历久弥新。

在福建,“茶店比米店还多”早已是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茶,从早泡到晚,是福建人习以为常的居家生活,有些爱茶人还会在家中专辟一个雅致的茶空间。游走街头巷陌,也常见街坊邻居在门前围坐,泡茶闲聊。如果到酒楼吃饭,包厢里也通常会隔出一小间茶室,一边泡茶,一边迎客。即便是上班族,办公室里也少不了一张泡茶桌和一套工夫茶具……可以说,泡茶喝茶是福建人近乎本能的生活习惯,而且一道工夫茶还深蕴着福建人为人处事的智慧。

茶,从早泡到晚,是福建人习以为常的居家生活(周昂 摄)

闽南人把喝茶称为“呷茶”。望文生义,“呷茶”充满了闲情逸致,这样慢泡细品的饮茶方式似乎是当今快节奏生活的逆行。于是,当茶在盖瓯里泡开、斟出香馥的茶汤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大有“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情怀。

正山小种、福建工夫茶艺

“申遗”刻不容缓

与正山小种红茶昔日的辉煌、工夫茶在闽粤台的鼎盛极不相称的是,尊为“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至今还未成为国家级“非遗”,福建工夫茶艺甚至还未启动“申遗”,而祁门红茶、凤庆滇红茶、坦洋工夫茶等制作技艺以及潮州工夫茶艺都已成功成为世界“非遗”。

这一尴尬现状,亟待产茶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同其它茶叶制作技艺及相关习俗一样,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福建工夫茶艺也是福建人、中国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而且,正山小种红茶还作为中国茶的代表曾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与文化,工夫茶更是中国茶艺及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代表。尤其是茶日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今天,正本清源,保护、传承和弘扬好非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也满心期待,总有一天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福建工夫茶艺能 “申遗”成功,王者归来,重新擦亮“世界红茶鼻祖”、“中国茶艺代表”的熠熠桂冠!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加快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在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采访时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福建省南平市建设“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茶为媒、以点带面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融合发展。

江元勋说,南平市自古以来就是全国著名茶区,六大茶类中有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类发源于此,被誉为“红茶鼻祖”“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拥有“母树大红袍”“北苑御焙遗址”等著名茶文化遗存,是“万里茶道起点”。

江元勋认为,将南平市建设成为“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有着良好的基础。首先是南平与台湾茶产业历史渊源深厚。两地茶树同属、茶道同源、茶人同宗、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已成为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其次是南平与台湾茶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基础良好。 近年来,南平市充分发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首提地优势,着力在茶、文旅等方面加强对台合作,不断深化茶文化交流合作。目前看,两地茶产业合作不断深入,着眼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积极探索创新两地产业、产品、项目等领域合作模式。

江元勋认为,建设“海峡两岸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茶的纽带作用,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的“支持南平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赋予南平对台合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更加有利于在“三茶”统筹发展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闽台茶叶同根同源优势,释放两岸融合发展的更多红利。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全国两会特别策划·党媒联动 小茶叶成就大产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到福建考察时,就“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作出重要论述,为促进“三茶”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茶产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今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3月10日,作为“万里茶道”重要驿站的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六省区党报推出联动报道,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话“三茶”统筹发展的成果和经验,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茶名片

武夷岩茶正山小种

武夷岩茶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在所有茶类中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最为复杂,其中做青与双炒双揉技术是其特有的工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正山小种主要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2023年2月15日,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农户在进行茶苗育苗。近年来,甘棠镇已发展成为全国民间最大的茶苗无性系繁殖基地。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李郁 摄

江元勋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出身茶业世家的江元勋,9岁便上山采茶,13岁跟着祖父学习制茶工艺。多年从业经历,让他对茶产业发展格外关注。“一业兴,百业旺,一片小小的茶叶,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江元勋说,茶叶是民生产业、生态产业,也是文化产业,发展茶产业能够惠及更多老百姓,“梦想就是为中国红茶高质量发展找到路径,为中国茶农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片神奇的叶子迸发出新的活力?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江元勋认为,关键在于做好“三茶统筹”这篇大文章。

“福建茶业基础深厚,但依然存在着机械装备不够先进、茶叶深加工有待开发、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茶文化内涵挖掘尚不充分、茶科技成果转换应用偏低等问题。”江元勋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这为推动福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元勋认为,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精神内涵和道路引领;茶产业是茶文化的物质呈现和民生寄托;茶科技是茶产业高质量和创新发展的科学保障。这三者承古开今,互为融通,是茶业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统筹兼顾,互相滋养,和谐发展。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走访调研,江元勋代表今年准备将“强化品牌建设,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茶产业”的建议带到两会,推动自主工艺、自主品牌和自主产业模式研究,让中国茶不断呈现新的面貌,帮助更多的老百姓提升生活水平。


茶名片

六安瓜片

在徽茶中,六安瓜片十分特殊,它形如蜂翅、貌似瓜子,是唯一无芽无梗的片状烘青绿茶。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提道:“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清代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发展臻于鼎盛,当时的六安城乡茶馆密布,茶商云集,成为国内最大的内销茶产地之一。

六安瓜片主产区处在大别山东北部,丰富的水资源和云雾气候,特别适合茶叶营养物质的积累。六安瓜片产区覆盖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等5个县区内58个乡镇511个行政村,2022年地域保护范围达62.9万亩,产量1.1万吨,生产经营六安瓜片的主体2600余家,产业带动茶农约50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田间考察

赵皖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安徽是茶叶大省,但还不是茶叶强省,虽然茶叶区域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一直营销不畅,市场不旺,在国内国际的消费市场影响力也不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表示,安徽茶产业,虽然在农业中比重占比小,但知名度高,影响大。安徽作为全国重要产茶区,应该加快茶产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他认为,近年来,安徽茶产业虽然不断发展,影响力也有不断提升,但在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安徽省良种茶园、高标准茶园占比不高,部分老茶园仍为上世纪70、80年代建园,品种老化。其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全省茶叶企业分散程度高,小、散、弱现象仍较为突出,加工能力不足。茶叶加工厂建设用地仍然存在审批难的问题,导致部分加工厂设备更新速度慢,茶叶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加工能力不足。

他建议,安徽要注重茶叶区域品牌保护,不断打造营销品牌,打造安徽茶叶为主题的营销平台,不断增强安徽茶叶的竞争力,开拓省外市场,提升安徽茶叶的影响力。要丰富茶加工品,拉长茶叶的产业链条,也要实现茶产业与乡村振兴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茶叶与其它农产品行业的有效结合、茶文化建设、以茶园观光休闲为主的生态产品等,大力推进茶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努力促进茶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扩大茶叶圈内圈外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培育以茶叶为主题的特色消费、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等新型业态,让茶产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田间考察

茶名片

安化黑茶

高山之城,茶马遗风。湖南安化黑茶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明清两朝被定为贡茶。在中国茶史上,安化黑茶作为“储边易马”的官茶,从河西到西域,从中原到草原,在长城内外,都拥有非常悠久的传统销区历史,是农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生命之饮”和古丝绸路上的神秘之茶。

安化黑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安化云台大叶种、槠叶齐等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工序加工成黑毛茶,再经各种不同的精制加工工艺而成的成品,基本品质要求是汤色红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叶底黑褐、耐冲泡且无杂香杂味。

全国六大茶类数据中黑茶占比13.4%,安化黑茶占全国黑茶比例为17.79%。近年来,安化黑茶产业迅猛发展,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万吨增加到8.6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60亿元。


中国最美茶园——安化唐溪茶园摄影:周德舒

陈竞

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益阳市委书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唐俊摄

茶事斯为盛,人烟两岸稠。湖南益阳是“中国黑茶之乡”。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挖掘文化底蕴、强化科技赋能,小茶叶带起大产业。2023年,益阳安化黑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从业人员超40万人,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靠什么延续了“中国黑茶之乡”的荣光?接下来,将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品质为先,聚焦茶叶种植、加工工艺、标准制定等环节,全链条提升产品品质,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黑茶”区域公共品牌持续唱响。

坚持科技为本,建立院士工作站,打造黑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4个,获批有效发明专利60项,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坚持产业为要,成功创建省级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群拥有企业220余家,覆盖黑茶及其衍生产品、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连续主办5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打造茶乡花海、黑茶小镇等茶旅融合项目,推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安化黑茶产业集群高地加快形成。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打造质量、品牌、价格、品鉴“四大体系”,全力开展公共品牌宣推、产品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级黑茶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实现综合产值突破350亿元,不断提升安化黑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人类非遗名录——安化千两茶摄影:王凯

茶名片

恩施玉露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茶树原产地和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饮茶制茶种茶历史悠久,现有茶园面积180万亩,年茶叶产量13万吨,综合产值248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带动力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的富民产业、健康产业、生态产业。

恩施是中国蒸青针形绿茶恩施玉露的原产地。恩施玉露的生产,沿袭唐朝独特的蒸气杀青工艺,确保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质原色以及“干茶翠绿、茶汤青绿、叶底嫩绿”的品质特征。因采用蒸气杀青工艺制作而成,所以,恩施玉露被称为“蒸的好茶”。

2018年4月28日,恩施玉露成为东湖国事活动叙茶用茶。2022年,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入列第28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全国十大名茶”评选榜单,入围“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声誉百强”,其品牌价值达32.63亿元。


恩施玉露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立体育苗温室

全国人大代表沈艳芬供图

沈艳芬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院长


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沈艳芬提出“增动能、畅路径、夯基层做大做强恩施玉露产业”的建议:

首先是以科技为引擎增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聚焦品质提升,打造全国优质茶原料基地。建议依托地方茶树资源,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围绕“安全、优质、高效”推进生态低碳标准茶园配套技术研究;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研究;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及新茶饮的研究,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其次是以共享为纽带畅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聚焦品牌引领推动利益共享链建设,培育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全国特色名优茶基地、重要出口茶基地。建议加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与提升;构建“龙头企业(董事长)+专业合作社(社长)+科研院校(院校长)”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及利益共享长效机制,带领茶农增收致富。

再者是以人才为支撑夯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全国茶科技创新基地、茶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议培养爱好茶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重点支持地方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与中国茶叶研究所、湖北省果茶所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种好茶的高素质职业农民,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提升农户种茶专业知识提高生产效率;培养做好茶的高技能匠心工人,大力开展加工技能人才培养,培养动手能力强、技能全面的匠心技术工人;培养卖好茶的高情商营销达人,培养懂营销、善交际适应市场变化的年轻人。


恩施玉露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立体育苗温室

全国人大代表沈艳芬供图

茶名片

信阳茶

河南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信阳毛尖以外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馥郁持久而享誉海内外,屡获殊荣。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2017年4月,信阳市被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毛尖之都”称号;2017年5月,信阳毛尖公用品牌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名。截至2023年底,全市茶园面积216万亩,茶叶产量达9万吨,产值161亿元。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4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12家。


全国人大代表郭桂义供图

郭桂义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信阳农林学院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面积、产量、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茶产业在增加茶区人民经济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豫南茶树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郭桂义表示,我国茶产业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从茶树品种、茶叶加工、茶产品开发、茶文化等方面入手。

首先,茶树品种来说,要对传统的优良茶树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保护和利用,也要不断选育和引种新的茶树品种,包括白化、黄化茶树品种等;同时要将传统的单株选育、杂交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茶树新品种,丰富茶树品种种类,生产多样化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其次,茶叶加工要走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同时也要对中国的传统制茶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来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要。

他认为,茶产品开发既要生产加工传统的茶叶产品,也要不断创新茶产品,推动茶与食品、饮料、日用品、保健品行业的渗透与融合,更新传统茶的加工方法和产品结构,拓宽茶资源的用途,提高茶的附加值,提升茶叶经济效益。对于信阳来说,既要生产加工中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茶等名优绿茶及信阳红茶,也要不断探索研制开发生产白茶、青茶、黑茶等产品,提高茶资源利用率,增加茶农收入。

郭桂义表示,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灵魂。要在弘扬和传承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兴科技、数字技术等,将茶文化或茶文化初级产品与多元产业形态、多领域相互渗透融合、重构创新,发展茶文化创意产业形态,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郭桂义供图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高度评价17世纪的亚欧“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2019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3年11月,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申遗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茶商之都—山西祁县至今仍保留着四十几处茶庄旧址

李骏虎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协主席


“万里茶道”是明清时期晋商曹家开辟的一条由福建下梅通往中俄贸易口岸恰克图的万里商业大通道,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表示,“万里茶道”拉动了中国两个世纪的经济繁荣,为亚欧经济和文化交流史谱写了壮美篇章,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山西晋中祁县曾经是万里茶路的重要枢纽,祁县的昭馀古城更被誉为“万里茶道茶商之都”,城内茶道茶商遗址众多。建议将“万里茶道”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建框架,推进沿线城市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协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万里茶路文化产业品牌。


俄中文化交流协会执行会长、俄罗斯山西商会会长乔翔鹏在莫斯科分享“万里茶道”的故事

乔翔鹏是俄中文化交流协会执行会长、俄罗斯山西商会会长,2023年,他受邀参加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国际学术研讨会。他所领衔的万里茶道中晋俄商贸文化中心,正在搭建晋商牵头连接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到终点圣彼得堡的商贸文化平台,与俄罗斯博物馆携手在俄博设立“万里茶道”常设展馆,介绍中俄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晋商开拓万里茶道的故事、设立武夷山水茶空间。

2024年,在莫斯科由中国文旅部、中国驻俄大使馆主办的甲辰年欢乐春节期间,乔翔鹏应邀举办“万里茶道”版块活动,活动中介绍了晋商在万里茶道上从民间推动中俄商贸文化交流所做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向参与观众介绍了来自万里茶道起点福建的极品茶叶等。

“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幕年,希望将‘第十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落地山西,在太原、大同等地设立‘万里茶道’商贸文化交流中心,把中蒙俄经济走廊打造成一条高质量联通发展之路。”乔翔鹏说。

福建日报 记者:倪斌 吕琳 陈欣妍

安徽日报记者:范克龙

湖南日报记者:黄炜信

湖北日报记者:杨宏斌

河南日报记者:卢松刁良梓

山西日报记者:郝宏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