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天一茶业有限公司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文化赋能山区茶产业”大学生暑期实践团探访天台县龙头茶企

7月17日,浙江农林大学“科技、文化赋能山区茶产业”大学生暑期实践团到位于天台县的浙江天一茶业有限公司和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践走访。

社会实践团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成员们了解到养生食品天台黄精以及天台云雾茶的功效和特点,同样也获悉企业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面临的科技困扰。在参观了先进的茶叶生产线后,实践团成员对于茶叶加工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此次走访让实践团成员增长了茶行业专业知识,并对当地茶企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切实的了解。参观山区茶企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对茶叶的文化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也对茶叶先进加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山区茶产业的发展,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山区茶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图文|林逸轩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第三届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12月10日上午,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第三届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会议首先表彰了2021年度明星茶楼(馆)和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其中我县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天一茶业有限公司、天台云露茶业有限公司等获得先进集体,褚俊骅、杨慧珍等获先进个人。

随后市委副书记林毅针对如何发展壮大台州茶产业做出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新一届理事会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打造好“品质茶、致富茶、文化茶”。最后做出了台州茶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美好愿景。

此外,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听取了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章程》《财务收支审计情况报告》《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选举办法》;召开了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我县分会场在本次会议结束后,围绕如何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继续发展天台县茶产业,扩大其影响力,做出了讨论。

随着台州市茶文化促进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圆满召开,我们期待六茶共舞,三产融合,共同谱写台州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天台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李定国:曾经十亩农田换茶园

  曾经十亩农田换茶园,如今年产值近2000万!

  李定国的多彩茶世界

  藏身在群山里的三江街道半岭村,云雾缭绕,清新宜人。今年因疫情影响,乌牛早茶的头茬减产,让不少茶农头疼不已。浙江三农茶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县龙头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不仅邀请了本地农户,以五五分账形式抢摘自家茶园,而且大量收购了其他茶农茶青,比往年增加三成。

  今年的乌牛早茶虽失去了“早”的先机,但浙江三农茶企并不是单一的绿茶加工制作,其早已改变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多茶类加工。看似有危机,但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农茶企的董事长李定国,70后,出生半岭村,乃当地茶叶三代世家,爷爷是茶商、父亲是茶农,他自己本身也与茶叶打了30年的交道。作为我县茶业领域的新生代,李定国全心投入茶业,在技术、模式、营销、产品等方面创新突破,不断挖深和利用乌牛早茶,创新乌牛早茶发展,提升茶产品附加值。  

  茶业世家  

  在我省大力推广乌牛早茶这个品种前,乌牛早茶加工成茶干后,在名称上也称“乌牛早龙井”。

  乌牛早茶在色泽与口感均是上等的好茶,品质不逊于西湖龙井,尤其是优质的乌牛早茶具有兰花香,这是其他绿茶品种所不具备的。

  李定国爷爷李岩旺是当时罗溪乡为数不多的茶商。“约在40、50年代,爷爷就用扁担挑着两笼的老茶叶,翻山越岭,至温州西山附近的工厂售卖茶叶。”李定国说,为了能一天来回,爷爷时常是日出前就出门,披星戴月而归。  

  “爷爷这一代共有子女七人,唯有四伯李仁超与父亲两人从事茶业。”李定国告诉记者,到了父亲李松文这一代,半岭村的茶青就开始有人来收购了。因为乌牛早茶品质上乘,杭州茶商都会前来购买。父亲看到了商机,在那个仍旧看重粮食的年代,将家里十来亩的农田,换成了茶园。

  村里的人对此很不解,“松文,你饭都不要吃了啊……”而父亲,则会回一句“我饭吃得比你还要多,一担茶起码可以换上三担的粮食。”

  在李定国看来,父亲如此有超前意识,来自于他对本身制茶手艺的自信。“小时候,父母早上四五点就到茶园采茶,下午便开始制茶。初制工序之一便是杀青,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七八岁的我,常被父母拉来帮忙,烧火。到了凌晨三点,新鲜出来的新茶叶,便有各地来的茶商收购走。”父亲制作的乌牛早比较受茶商青睐,不仅数量多,而且形状、干燥度都很不错,质量上乘。  

  求茶之道

  然而在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下,茶产业面临着品种老化,产品质量不稳定,茶园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李定国表示,在其继承茶业之后,他就一直想着让企业能够转型升级,将茶业做精做细、正规化专业化。

  2005年,李定国等人于成立了浙江三农茶业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的单一茶叶种植、生产,到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在其半岭村的1200 平方的厂房,涵盖了仓库、研发室、品茶室和制茶间等多项用途,一间培训室内,挂满了三农茶企的各项殊荣,永嘉县龙头企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浙江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等等。

  在李定国的QQ签名上,有一个座右铭:“想做好哪一行,就要懂哪一行。”在2005年三农茶企创业初,李定国曾被老的制茶师傅“欺生”。“当时茶厂请了丽水新昌一带的经验老道的制茶师傅。要求制茶师傅以乌牛早的标准流程制作,但师傅以老经验自居而不肯执行,并要求我来示范。”  

  李定国表示,当时他的制茶手艺,都是从小耳濡目染,并未真正独立执行。被赶上架的他,凭着自己的记忆,成功制作出乌牛早,赢得制茶师傅的信赖。至此,李定国更加投入到茶业,评上了茶叶农民技师及评茶员证书,更加系统和科学地深入了解茶叶。

  为了学习到最老道的制茶技术,李定国会全国各地走访,特地去最出名的制茶出产地,学习经验,挨家挨户询问当地最老的工厂里最有经验的师傅。“2008年,三农茶企准备筹划制作红茶。我以一天一万元的价格,到福建请了三位制作红茶技艺的老师傅。”李定国说,当时他就拿着笔记本和笔,从师傅八点采茶至凌晨出茶的所有流程,进行一一记录,对不懂制艺反复询问,他的认真努力获得老师傅肯定。

  在三年的时间里,李定国将自己制作出的红茶,与三位师傅留下样品时常进行比较,并将自己的成品寄给师傅点评,渐渐摸索出红茶的标准工艺流程。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到制茶机器厂,订制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时间、温度、湿度、换气等制作红茶机。也成了当时永嘉县茶企里唯一一个制作红茶的企业,其红茶以“立红”品牌受到市场认可  

  产品研发

  到清明时节,采摘来的茶青就不能制作干早茶了,根据栽培要求,这时茶叶就要连枝裁剪掉。如何延长采摘期,把老掉的茶青变废为宝,成了多年困扰永嘉茶农的一个命题。

  早在2008年制作红茶时,李定国就已经给这命题作出了解答。“一个企业谋求发展壮大,必需要学会适应市场,转型升级,注重产品的研发、创新发展。”李定国对他喜爱的茶业全身心投入,并不断升级研发产品。

  2011年,在尝试红茶制作之后,三农茶企开始研制黑茶,找到了湖南安化有名的黑茶研究所合作,投入了50多万元,从湖南引进整套黑茶制作流水线。

  李定国表示,以乌牛早茶采摘后期(清明至谷雨期间)茶叶为原料,利用安化黑茶发花技术,经过多种制作流程,试制出了片茶、饼茶、砖茶等永嘉黑茶产品。相较而言,红茶的制作销售可以延续到谷雨,黑茶更是可以持续到立夏,这样极大的延长了我县乌牛早茶叶的采收时间,拉长了销售的周期,换来的是茶园亩产增值近万元的收益。目前,该公司的“黑眉人”半岭黑茶推出了花砖、青砖、黑砖三大系列,已开始通过线下连锁店和淘宝线上销售。现如今,李定国的茶叶基地,去年可以出厂黑茶30吨、红茶10吨、绿茶7吨,年产值达到近2000万元。

  全国六大类中的乌龙茶、白茶、黄茶也正在投入尝试研发阶段。李定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研和开发能力,希望可以不断深入开发乌牛早茶的加工工艺,涵盖中国六大茶类,填补永嘉茶叶六大类别都能加工的空白,丰富茶产品类型。  

  纵深发展

  今年,李定国已经购置了5、6万的白茶制作设备、采茶机器等,欲转型为“以机代工”的模式,并申请扩大厂房、仓库等。

  李定国透露,在学习生产黑茶过程中,发现黑茶含有一种物质,可提取出做成保健品。其旗下的温州紫荆花生物科技公司,正与相应研究院所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一旦量化生产后,其“乌牛早茶”产业的发展就会更深一步。

  此外,茶花酒、虫酿茶(在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一种民间饮品)等茶业衍生品也正在李定国所带领的工作室的研究单上。

  那么一旦“乌牛早茶”产业成功向纵深发展,全县700多吨的茶叶产量中,超六成“乌牛早茶”茶青就无需供应给外地茶商,甚至有可能向全国各地的“乌牛早茶”基地收购茶青,用于生产各色的“乌牛早茶”产品。  

  个人简介

  李定国:浙江三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永嘉工匠、市级技能大师、2018温州十大创业创新领军人物、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专员等。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