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最出名的茶

找到约397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吉普号小寒沙龙回顾:滇红茶能否再次代表云南?

  原文标题:滇红茶能否再次代表云南?|小寒沙龙回顾

  忧患中诞生的滇红茶

  曾经扛起民族的脊梁

  大叶种晒红的浓烈甜香

  全世界都为之倾倒

  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没落

  滇红能否借国运复兴

  成为代表云南的新符号?
  当北方大雪飘飞时,昆明室外却还是一片暖阳,最宜饮一杯滇红茶。小寒这一天,我们相约在昆明1911文创空间,举行复兴沙龙第268期,对“滇红茶的出路在哪里?”进行了深度探索。今年是滇红发展的80周年,红茶能不能再次成为云南的代表符号呢?

  品鉴经典滇红茶

  作为大叶种红茶,滇红的味道会更加浓烈、厚重,

  独属于滇红的蜜糖香和花果香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品鉴的吉普号·经典滇红茶一共三款:

  工夫·1939(特级工夫)

  传奇·1958(一级松针)

  皇室·1986(小金芽)

  小提示:


  中国红茶是怎么红起来的?

  在国外:十七世纪西方大航海时代,红茶传到了欧洲,并在各国的贵族圈中流行起来。1662年,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将饮用红茶的习惯带到了英国,后期发展为英式下午茶,成为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国内:红茶产地较多,产区很广,有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福建的“闽红”,湖北的“宜红”,江西的“宁红”……
  17世纪初,中国福建武夷山地区的桐木关率先研制出正山小种红茶,成为世界红茶的鼻祖。2007年前后,“红茶新星”金骏眉,以“紧秀如眉、蜜香味甜”,成为炙手可热的高端红茶饮品,市场价格直接“碾压”武夷山传统代表性红茶正山小种。

  滇红茶是怎么没落的?

  2006年以来,在普洱茶的市场热炒下,与普洱共享茶叶原料的滇红陷入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售价无法与国际市场对接的窘境。云南全省的滇红出口量大幅下跌,随着普洱茶市场回归理性,滇红才逐步赢回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改制,是云南红茶衰落的开始”
  云南茶协监事  方可:我1984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1984年进入昆明茶厂工作,在2000年左右到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红茶的起起落落,我都经历了。1980年末的时候,云南红茶没有营销权力,一直被国家指令性计划充当出口原料。80年代中后期,国家慢慢放开了,我们逐渐地有了经营权。给云南红茶了带来极大的影响。
  茶厂原来的国营体系,现在变成私有。企业家追求的一定是利益最大化,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没有利润,想办法创造利润。营销环节的利润没有了,只能考虑从生产成本上创造利润,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

  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云南红茶在市场的评价就是:质量次;价格低。云南红茶从那么辉煌的历史,变成现在这个格局,是让人非常心痛的。

  晒红茶的独特工艺

  红茶的工艺,是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制成,这是全世界的工艺。在我们云南,红茶还有多少代表性?最有代表性的,只能代表云南的,就是所谓的晒红茶。
  红茶制作所谓的基本工艺,也是全世界遵循的基本工艺:

  1  萎凋

  萎凋是深度失水,使鲜叶失水率达到30%以上,使茶叶中的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充分靠近,软化叶子,挥发茶香,为后面的发酵、揉捻做准备。

  2  揉捻

  揉捻是破坏细胞壁,使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融合伴随着细胞液相互融合,为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创造出条件,为发酵做铺垫。同时为滇红工夫红茶起造型作用。

  3  发酵

  红茶的发酵是茶多酚的氧化过程,没有过多的微生物的参与过程。创造出适合茶多酚氧化红变的条件,就可以发酵形成红茶应有的红汤红叶。

  4  干燥

  红茶的干燥方式主要采用烘干,达到紧缩茶条与挥发的作用。云南大叶种红茶有甜香,焦糖香两种基础香型。要出现这两种香,必须靠高温。
  茶叶萎凋有三种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红茶制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室内自然萎凋与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日光萎凋无法解决均衡失水率的问题,日光萎凋红茶出现,虽然成本降低至极致,但也成为云南红茶衰败的最根本原因。

  做红茶的关键在于揉捻,红茶六字真言:揉捻足,百病除。就是要更加充分地破坏细胞,看红茶的细胞破碎率,可以评估红茶好不好。原来我们测定细胞破碎率必须达到75%以上,现在下降了5点。

  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体制发生变化,茶园管理也发生变化。以前茶园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现在老板上茶山采茶,差不多就采了,茶园管理非常不规范。

  滇红是云南一个很有价值的符号

  茶业复兴出品人  周重林:记得我小时候最出名的茶是滇红,云南最出名的茶就是滇红。包括勐海茶厂成立,也在做滇红。滇红在抗战年代救国救民,换取物资及武器,从滇红诞生之时就有家国情怀在其中。为什么那么好的一个符号,却比普洱茶弱了很多。今年又是滇红80年,我觉得未来的机会很大。
  今天吉普号这个产品,这个盒子,汤色、香度,香气很高,是普洱茶没有的,香气很高,飘的很远。你还没有喝它的时候,就能闻到香味。
  滇红是云南一个很有价值的符号。我们真正的民族觉醒就是在这几年,我们开始摆脱西方的传统符号,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寻找符号。在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积极参与进来的时候,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重新复兴起来。

  “普洱茶与红茶的消费场景不同”

  吉普号CEO  张宇:国外发酵和氧化是两个词。之前我们聊熟茶,我们说它属于发酵茶,而红茶就完全不属于发酵茶类。所以这么一区分,对我们未来从它的基础属性上,到消费渠道、适用性等方面,都能进行更精准的分类。
  普洱茶的消费场景和红茶的消费场景不是一样的。那个年代买普洱茶就像你去古董店买古董一样,要去淘;红茶就不一样,你买红茶感觉是要去到专卖店的感觉,比较高档。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滇红都卖不过普洱茶。9年过去了,普洱茶也变得精致了,而红茶比如晒红也趋向了普洱茶的审美。
  我们在内部是做了滇红的一个坐标,尝试去寻找滇红茶的独特价值在哪里?我们提炼出了几个关键词:第一是经典,80年历史;第二个是大叶种带来的风格变化。我们在这个坐标系及关键词的基础上,尝试从消费端做好滇红茶。

  “红茶能不能做文创?如何做?”

  1911文创空间创始人王娇:红茶能不能做文创?茶作为我们传统的饮品,承载了历史和文化渊源,做文创产品肯定是可以做的。我们探讨更多的是如何做?怎么做?
  大家说文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文创其实分为三个类别:生活美学,创新设计,文化传承。顶级成功的文创产品,都能很好的将三者融合一体。我觉得茶是非常有机会做到三类合体的高含金量文创产品。

  交流互动:你对红茶的印象是什么?

  凤庆茶人  李欣芮:我来自云南凤庆——滇红之乡,从小在那边生长,茶文化非常浓郁。
  凤庆属于茶叶发源地,地处海拔1000-3000米之间,日照充足,自然环境优良。滇红质量好,口感佳。性价比各方面都比较高,耐泡,内含物丰富,微量元素丰富。我们家乡有这么好的馈赠,希望更多的朋友了解、品饮。

  沈连浩:审美,学习的成本高。茶很厚重,年轻人难接受。红茶非常特殊,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喝过红茶,一个冰红茶、一个奶茶。现在流行奶茶续命的说法,其实说的就是红茶续命。冰红茶当年英国人发明出来,有成瘾性,让人爱不释手。
  红茶在国内很小众,中国传统人士不喝红茶。后来福建做了金骏眉,清新淡雅,受人喜爱。滇红也有一个复兴的方向:成为年轻人爱喝的奶茶、冰红茶,成年人爱喝的淡雅茶。

  茶友  雷姣容:我是红茶研发人员,做技术出身。2008年来云南,发现云南滇红特别好。茶多酚含量高,做出来的品质高,竞争优势大。后来我自己出来创业,发现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红茶很难做好。
  我对红茶很有感情,我觉得它可以代表云南,应该发起更多茶企去推广红茶,希望大家对红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茶会现场,大家效仿英国女王用滇红茶,制作一杯自己的英式下午茶。

【大益茶史01】范和钧——大益帝国的「开国功勋」,从法国巴黎到云南佛海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4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虽然一直在传递佛系炒茶的心态,但是自己前后聊了两个月的行情,难免有点婊子立牌坊的嫌疑。幸好最近行情转淡,终于可以聊聊自己之前承诺的一些内容了。茶叶历史太复杂,自己也没有尝试过这种体量的内容,所以决定先从大益的历史开始着手,这几天搜罗了诸多资料,同样结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与猜测,尽量用相对诙谐的手法,跟各位聊聊。当然,如果阅读反馈不佳,我也可以马上调转笔锋可能还是会转回去写行情。

关于本系列的定位,

可能是你在全网能找到关于大益最详细的历史内容。

如果要跟别人聊大益史,你看这个系列就够了。

1905年,清政府还剩7年阳寿,彼时的中国已经与列强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忧外患不断,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岌岌可危。这一年最出名的战争是日俄战争,但彼时的中国,是一个人见人欺的国家,于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便来到了东北,即使我们是一名非参战国,老百姓的日子一样的民不聊生。

这一年,相继诞生了冼星海、邹容等伟大名家,以及我们这个系列的主角之一——范和钧,为了表示尊重,后文统一以范老尊称。

虽然出生在日本,但是范老祖籍在江苏常熟县,范老原名范樱,现在看来虽然有点娘,但是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具有文化气息的。据江苏常熟县县志记载,“范和钧,原名樱,乃北宋范仲淹第27代孙。”没错,就是写《岳阳楼记》的那个范仲淹。

不幸的是,范老的父亲在他11岁那年匆匆过世,从那时起,他母亲就开始独立承担供书教学的责任。1920年,15岁的范老以优异学习成绩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在母亲和众多亲戚的资助下进入浦东中学读书。不过,更不幸的是,在他进入浦东中学的第二年,他母亲染了病,从此一病不起。这里有个传言:当他收到电报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病重,吃什么药都不管用。那时范老正直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年纪,情急之下效仿古人「割股疗亲」,他忍痛从左腿切下一块肉,熬汤喂母亲喝。母亲喝过肉汤之后,精神竟然好了很多,从床上坐了起来。但是很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母亲也去世了。

1924年,范老19岁,从上海浦东高级中学毕业,父母双亡的他了无牵挂,优异的成绩让他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只身前往法国留学。因为没有法语基础,范老先是在里昂学习了一年的法文,然后转到巴黎大学学习“数学概论”和“高等物理”。

范老的住所位于巴黎第五区圣约克街,是当地出名的学术区。不久,同船来法的柳圃庆、何定杰也相继搬到。身在异乡,三个中国人一见如故,互相以兄弟相称。是日,三人来到香榭丽大道的一处桃园,各执三支檀木香,许下了皇天在上……的诺言,三人分别相差5岁,何定杰略长,以哥哥自称,范老最小,自然成了三弟,当然,绿色这段是我编的,从范老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三人的关系应该还没有到称兄道弟的地步。而把这段讲出来的目的,主要是范老在二位的游说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三人所在的公寓,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产党法国分党。

如今的巴黎第五区

不久后,国内财政收紧,范老的公费断绝了,光鲜的留学生不得不打工挣钱。天生的文化差异+加上华人的外貌+仅仅一年的法语基础。范老的选择余地并不多,最终去了古董店做漆器修补。在修补漆器的过程中,范老居然遇见了许多明清漆器,一边问候着法兰西为首的八国联军家属,一边又趁闲暇之余开始研究那些在中国已难觅踪迹的明清漆器,琢磨老祖宗的制作方法,感叹祖先们的工艺牛逼。这里不妨换位思考下,范老当时肯定也想过将漆器带一部分回国,但是这群强盗实在抢的太多了。

留法的后半段时间,范老白天晚上也不闲着,白天在中国古董行中做油漆绘画等工作,晚上在巴黎市立的“美术与工艺”专科学校学习。俨然一副工科男的造型,并且成功吸引了同样就读于巴黎大学医学系的娄允琴女士的注意,20多岁的少男少女在异乡遇见,还是自带浪漫气息的法国,很难不发生点什么浪漫的事情,不久后便双双坠入爱河,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这让范老重新遇见了久违的亲情。

1931年(一说1930年),26岁的范老毕业,留学生的身份加娇妻在侧,膝下还有两个可爱的小女儿,范老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归国后,受「当代陆羽」吴觉农之邀,进入上海商检局,负责茶叶出口检验工作。不料,这一次安排直接拉开了范老二十多年的传奇茶业生涯。与此同时,范老与巴黎的缘分就此结束,直到2019年,辣个男人带着一款名为「巴黎妙韵」的产品回到了熟悉的第五区,成为中法友谊的桥梁。当然,这是后面几期才会提到的事情了。

五年后,范老所在的上海商品检验局承办了一场中国茶叶展,类似如今的「茶博会」,展室悬挂两幅世界产茶国的巨型图表,一边是近百年来世界产茶国家茶叶产量直线上升,另一边则是我国茶叶出口数量逐年下降,说人话就是全世界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喝中国茶的人越来越少了。范老看在眼里,觉得中国作为数千年茶文化的泱泱大国,这个数据就很不对劲。31岁的范老内心燃起了小火苗……

1937年春,经济部在沪召开中国茶叶公司筹备会议,范老也凭借在茶叶出口6年的宝贵经验,应邀出席。会议意思很简单:国家打算振兴中国茶文化,你们安徽、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五个省份也属于产茶大省,各出资20万元,我们再号召几个私营厂商集资200万元,凑个300万搞个中茶总公司。当然,这个中茶并不是现在市场流传的中茶,这个中茶总公司在建国之后就被裁撤了。公司办起来很快,起初选址是在上海,谁知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中茶公司不得不从上海迁往武汉,并在湖北恩施筹办恩施实验茶厂。这时候,范老发挥出自己工科男的属性,凭借多年的补漆练就的精细手活,开始着手设计各种制茶机器,用来替代落后的手工操作,最终大幅提高了茶叶的数量与质量,为发展国茶外销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也为今后国内各地办厂打了样,产品悉数运销重庆,畅销后方,成效显著。

1938年12月,中茶公司拟定在顺宁、佛海及宜良三地设立茶厂,汲取恩施茶厂办厂的经验,全面安排机械化制茶。各厂目标均为年产红绿茶5000标准箱,比现在的沧海群峰还多多了。在决定佛海茶厂的厂长人选时,虽然厂还没有建好,但是我们的范老当仁不让,成为佛海茶厂的第一任厂长。当然,这个时候的厂长远不及如今光鲜,亲力亲为是免不了的,更像一个光杆司令。

范老,左二

1939年3月,受云南中国茶叶公司之命,范厂长深入蛮荒之地,决定把天赋带到云南佛海,正式筹建佛海茶厂。他将妻女安顿在昆明后,与清华大学毕业的技师张石城一起于4月1日从昆明出发,10日下午抵达仰光。在仰光他与佛海茶商李拂一会合,三人于5月27日终于到达了佛海县。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与民情调研之后,1940年1月1日,“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正式成立。范厂长除了负责建设佛海茶厂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经营刚刚成立的“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直到4月,范厂长才第二次回到佛海。好在茶厂的工人和傣族民工在张石城的带领下已经建起了几栋茅草房,建筑面积更是达到了3000多平,按当时的条件,已经算是颇具规模。这一年,佛海茶厂生产红绿茶132担。以服务社名义试制藏销紧茶1000担(每担120斤)。范老一看,卧槽!原来紧茶的产量可以这么大!遂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紧茶。这一年,中国茶叶公司开始实行统购统销。中小茶商纷纷将茶叶卖给范老领导的佛海服务社,加入紧茶联合运销的大军,由服务社的人将这些紧茶通过缅甸、印度运抵印藏交界处的市场葛伦堡,再有藏族商人运进西藏。相信你也猜到了,这里的紧茶,其实就是普洱茶。而作为光荣的共产党一员,范老将茶厂的大部分收益也捐献给了国家,成为了军资的一部分。

范老,右一

1942年,佛海服务社又收购紧茶一万余担,正当所有人以为一座茶业巨头即将冉冉升起的时候,狗日的日军又来了,日军攻入缅甸,天上的飞机像苍蝇一样接连不断的实行轰炸。无奈之下,范老下达了撤退命令,员工先后抢运了数千担紧茶到印度以后立即撤回佛海,两千余担紧茶全部在佛海分散到参加联运的十余个茶庄,这样即使被日机轰炸,也不会一次全部损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机械化制茶减少了人工,即使面对如此高频的轰炸,佛海茶厂仅仅预留三名员工即可,机器在、厂房在,每年还可以少量制作茶叶,维持基本开销。范老则带着茶厂的大部分员工撤回昆明。其实这个时候的佛海茶厂,基本已经和范老没有太多关系了,即使到了1950年佛海茶厂被国家接管,茶厂常年由一群副厂长同谋同策,彼时的范老,也不过45岁。据悉,因为各种原因,抗战胜利后,范老没有选择回到佛海,而是直接去了宝岛台湾,仍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但是由于台湾土地改革的影响,茶厂转向。失业的他只得重操留学时期的旧业,靠制作仿古漆器为生,一个不注意又混成了中国高仿漆器方面的大师,甚至写下了权威著作《中华漆饰研究》一书。

范老,右一

范老的晚年去了美国, 离开前,他也将自己多年制作的未售精品漆器捐赠给了台北华岗博物馆。至于茶,则成为范老的一种精神,永远留在了云南,并且留存到了现在。

1989年,范老与世长辞,享年84岁,一代茶叶大师,漆器大师的传奇落幕,由他创办的佛海茶厂(既勐海茶厂)是国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抗日风云中诞生,在日机的轰炸中撤离,为时虽然短暂,但它以高起点、高格局开创了国家大宗机器制茶的先河。范和均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在乱世之中给中国茶业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技术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赋予了此后的大益品牌一抹亮丽的殷红底色。

【好茶勿等】密林:源自德宏,茶中隐士。



班章为王,易武为后。这是茶界最霸道的广告语。茶人如果不知道老班章和易武,就雷同文人不识夫子,木匠不知有鲁班,必是不入流的新手,是会被人笑话的。但其实在云南茶树生长的地方,还有德宏这片鲜为人知的净土,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如同茶中隐士。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德宏州森林面积7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26%,全州的茶园面积已超过60余万亩,栽培茶园面积35.2万亩,古茶树分布面积约25万亩。



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度附近,德宏则在24度上下。相比之下,德宏靠北,气温更低些,但似乎为了证明“自己”不怕冷,德宏的古茶树多是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甚至2000米以上的地段,这与西双版纳易武的1400米和布朗山的1600米形成了极大的对比。



德宏最出名的茶可能是官寨茶,但如果问一百个做茶的,有一个人知道就非常不错了,更别说喝茶的。德宏茶品质并非不好,只是它的市场影响力有限,这与历史、市场等多种因素有关,究竟德宏茶为何沉寂如斯,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出名与否,与茶的品质无直接关系。这么多年,德宏的茶树安静地在那里,从容生长,历久弥香。


产品信息




【品名】密林

【规格】200克/饼 5饼/提 6提/件

【价格】399元/饼

【级别】品鉴级

【年份】2020年

【原料】精选德宏茶区大树鲜叶。


密林,原料精选德宏茶区森林深处古大树鲜叶,全程守采,手工杀青。茶汤微涩,汤香明显,口感清甜,生津回甘好,山野韵味十足。在严寒的冬季,静坐茶台,煮上一壶,山野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密林之中,风吹响树木的声音犹在耳畔;浅尝一口,仿佛浅尝着在林间随手扯下的一片叶子,苦味充斥口腔,却越嚼越甜。



那么,西双版纳茶与德宏茶究竟是谁更胜一筹呢?在我看来,如果说西双版纳的古树茶是一介书生,身材适中,朝气蓬勃,有才识有内涵,性格大开大合,内敛又不张扬;那么德宏的古树茶就是一个北方汉子,壮实高大,看起来是一道武夫,其实文静恬雅,吟诗作对不遑多让,舞刀弄枪也是一把好手,性格直来直去,煞是豪爽。



西双版纳茶好比是江湖豪侠,闻名江湖久矣,武功高强鲜有敌手,每天过的都是鲜衣怒马,高朋满座,美女醇酒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生活;而德宏茶就是那隐居在深山的大隐之士,年纪不大但有绝世武功,居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虽江湖无名,但心静如水。可悲的是,世人皆知侠者,却不知大侠经常求教于隐士。



在茶的江湖,德宏确实名不见经传,但论其实力,绝对是奇能异士般的隐士,虽不闻名于江湖,却行走在大侠中。这就是德宏茶的江湖语录。



找到约380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