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最大,生态最好的景迈茶,为什么会卖不出价的窘境?

2013年,景迈山的千年古茶林之下,被探明出有一批储量可达22亿吨的铁矿石,面对GDP短期内的巨大增长,和找上门来,提出各种优厚条件的大型企业,普洱市却毅然通过人大立法,放弃开发这片长江以南最大的铁矿资源,还陆续将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只为保护这片珍贵而脆弱的青山绿水...

这便是景迈,她有着云南规模最大的生态古茶园,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茶叶文明史,有着千千万万爱她敬她的人民...

千年万亩古茶林

景迈山隶属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距县城约60公里,已经濒临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地带,不过路修的非常好,从国道214线出发,到了惠民乡政府后,再顺着盘山公路往南开18公里,就到了号称“千年万亩古茶林”的景迈山。

景迈一词为傣语,释义为“由金马鹿带路而建的新城”,相传佛历四三九年(公元前106年),一支原本居住在“勐卯豪法”一带的傣族狩猎部落因饥饿而迁徙,到了澜沧江以西后,很多族人在此建村立寨,而部落首领“召糥腊”却被一只金马鹿吸引,一路追赶到了今天的景迈山上,见此地土地肥沃,森林稠密,他便又号召一部分族人来此定居,这一传说,至今仍在景迈的傣族村民口口流传。

要了解景迈山,熟悉这里的茶寨是最为快捷的选择,景迈山共有“芒景”和“景迈”两个村委会,其中芒景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布朗族村,有2600多人,布朗族则占全村人口的9成以上,下辖上寨、下寨、瓮基、瓮哇、芒洪、那耐这6个自然村。

而景迈村委会则下辖景迈大寨、帮改、笼蚌、南座、勐本、芒埂、糯干、老酒房村8个自然村,而景迈山很出名的茶地大平掌(也叫大坪掌)则位于景迈大寨,这里有2800多村民,其中傣族较多,还有少量哈尼族、佤族和汉族。

景迈山两个行政村下辖有14个自然村,都位于景迈古茶园内,产出的都是“景迈山普洱茶”,人口也并不算少,却有着如自然秘境般的生态环境,这里的森林与村落没有明确的界线,古茶树又与高大的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可谓是人在茶中,茶在林中。

面积最大,生态最好

景迈与茶之间,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据《布朗族言志》和傣文史料记载,早在佛历713年(公元180年),古濮人就在景迈山发现了野生茶,并在此地尝试驯化和栽培茶叶,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一直是上贡给孟连土司的优质茶叶。

清末民初时期,景迈茶是东南亚闻名的抢手货,当地人将混着螃蟹脚的茶叶简单炒制后,就赶着马帮去缅甸、孟连、西盟等地换取盐粮和洋货,1950年,芒景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时,还选采景迈古茶树茶叶,精心制成“小雀嘴尖茶”,敬赠给了毛主席。

建国后,景迈山也一直是茶叶经济重镇,这里举行过全国最早的茶叶培训班(1966年),也有过让当地人骄傲的景迈芒景联办茶厂,更是勐海茶厂的长期原料基地,被拼了进万千普洱茶中,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采摘自景迈山古茶园的茶叶,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元首,景迈茶,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早就走进过千家万户。

而景迈古茶园,还有一项殊为不易的成就:总体面积最大,茶山生态最好。景迈号称“万亩古茶园",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山区里,分布着总占地2.8万亩的茶园,实际采摘面积也达到了10003亩,其中近一半的茶树,树龄都在300年以上,最老的树龄为1400多年,古茶树总数量更是多达113万株。

茶树喜酸怕碱、喜温怕寒、喜湿怕涝、喜光怕晒,前三项大部分云南茶山都能满足,但受限于当地生态,唯独在喜光怕晒这点做得不太好,如忙肺、昔归,以及很多台地茶园,茶树基本上是裸露在山岭上,只能在太阳下暴晒。  

而景迈山则近乎完美的实现了这四点,这里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丰沛,还有南门河和南郎河的环绕,土壤为弱酸性,茶树主要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上有榕树、樟树、高山栲等高大乔木遮挡,下有蕨类、石斛、松萝、叶状地衣等附生和寄生植物共生,称得上是规模最大的生态古茶园。

值得一提,很多景迈古茶树上,还附上着一种珍贵的滋补品——螃蟹脚。螃蟹脚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地人常用来清热解毒,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和滋肾明目等功效,与普洱茶一起冲泡,还能起到丰富滋味,提升品质的作用,螃蟹脚在云南各大古茶园均有一定生长,其中以景迈山的“螃蟹脚”最受追捧,已经卖到4500左右一公斤。

景迈的遗憾与努力

不过,景迈也有着自己的遗憾,那就是在众多名寨茶价腾飞之时,出名最早,生态最好的景迈,总体茶价却始终上不去,有人将其归结为产量太大和内部竞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品质。

从茶叶内质理化指标看来,景迈古树茶的咖啡碱含量为3.73%,明显偏高,而游离氨基酸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则分别为5.04%和5.88%,使得茶汤苦涩明显,茶汤入喉,能明显感觉到集中在上颚后部和舌根部的涩感,除此之外汤感也略显单薄。

茶质问题的源头,或许是因为土地的特质,从土壤质量理化指标上看,景迈土壤的全氮、碱解氮和交换性镁的含量都很高,但有机质含量却极低,仅有2.91g/kg,有茶友可能会感到疑惑:前面不是说景迈生态最好,为什么有机质却这么少?其实,二者并不是一码事,这里就简单科普下吧。

土壤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构成,还含有少量的磷、钾、钙、镁、铁等微量元素,通常只占表面干土重量的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三(黑土等个别土壤能占到10%左右),但却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起决定性作用,是植物生长和营养积累的主要来源。

而有些违背常理的是,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其实都不算多,总体质量上更是远远落后于草原等其他地带,这首先与高等植物残留物(主要为枯枝落叶)和当地的热条件有关,其中低温地区,微生物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这也是东北黑土地异常肥沃的原因。

而景迈则属于高温潮湿地区,虽然植被覆盖率和生产能力都较高,但消耗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在雨季,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迅速,有机质分解迅速,导致土壤有机质低。

地由天定,人在认为,景迈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有机肥资源,建议当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广辟肥料来源,提高土壤养分活力、净化土壤生态环境、延长茶园经济生产年限,补齐有机质这一短板,让这万亩古茶林和古寨世代延续,生生不息...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