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茶园面积

找到约81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突出“勐海味”特色 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

勐海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着已经成为勐海的一张名片,这里面包含三个宣传主题:“勐海茶”“勐海味”“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勐海当地独特的茶叶品种是勐海大叶种茶,这个茶树品种的独特之处是茶多酚含量高,形成了苦中融甜的品质,协调性好。用勐海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茶具“勐海味”的特征,并形成几个层面的说法。1.科技“勐海味”:感官品质浓酽醇爽、香韵独特,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生态安全、神奇科技、核心点是太阳的味道。2.人文“勐海味”:触唇知茶、两颊生津、喉底回甘、过齿留香,舌面厚滑,是越陈越香,“浓强厚重”的普洱茶。

勐海普洱茶产业优势

2020年勐海全县茶业综合产值达12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这源自勐海普洱茶的极大优势:1.勐海普洱茶越陈越香,耐久储存的属性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品;2.勐海是普洱茶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辐射中心;3.勐海县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平均单价、茶农收入、上缴税收、企业品牌、县域公共品牌等在全国普洱茶产茶县中均排在第一位。2019年勐海县茶树种植面积87.54万亩、占全省12.95%,建成绿色生态现代茶园核心示范区36万亩,毛茶产量2.88万吨、占全省的6.68%,精制茶产量2.8万吨、占全省的8.43%,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亿元,茶叶加工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比为3.4:1,上缴茶叶税收3.9亿元,占全省茶叶税收的65%,是云南唯一突破百亿元的重点产茶县。

勐海县普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勐海县以“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为旗帜,以爱上“勐海茶”、恋上“勐海味”;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三个品牌;着力“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五个抓手,深入落实十项举措,茶产业呈现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兴兴”向荣的大好发展态;建成了中国最优质的普洱茶基地,实现了茶产业富民强县。

1.突出“勐海茶”的绿色生态

构建了“勐海大叶种茶”标准生态茶园,扩大种植规模。2011年,勐海茶园面积只有38.6万亩,今天已经达到87万亩,勐海茶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全面建成了“茶中有林,茶在林中;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心旷神怡”的生态最优和普洱茶原料最优的基地。

2.突出“勐海味”的独特风味

大力推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立足质量,树立形象和标杆,千方百计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浓强厚重”独特风味;打造高端茶品牌,提升老班章、贺开、南糯山等名山名茶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3.突出“勐海味”质量的统一性

按照普洱茶种植加工标准,择优扶持了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水平;建立了茶叶市场准入及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4.突出“勐海味”的专业化

扶持茶农的积极性,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优化发展,推进茶农持续增收,促进茶农与商家零距离卖茶,实现茶农的“包容”和提振茶叶致富的信心。

5.突出勐海味的营销通畅

建设现代化茶叶产业园区,结合特色茶叶专业化乡镇建设,加快茶叶集群产业的发展,推进茶叶流通环节向优势区转移。鼓励扶持企业、购销大户到主要茶叶消费区域设立销售窗口和专卖店,形成点、片、面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型现代物流方式,构建“勐海普洱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

6.突出勐海味品牌效益

扶持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目前勐海县茶业注册企业已经达到1万6千家,加工企业突破300家,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连续三年,勐海县有四家企业入围云南省十大名茶。

7.提高品牌辨识度,打造“勐海味”品牌特色

建设好“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严格落实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等在内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勐海茶”、“老班章”、“南糯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效益。打造及企业“SC”质量认证、复检和项目申报等工作,凡使用“勐海茶”标识的茶叶企业,均应取得“SC”认证,产品必须符合“勐海茶”的质量标准。

8.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突出“勐海普洱茶文化”品牌特色

大力展示普洱茶文化内涵,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业功能,从过去单纯卖茶产品转变为卖产品和卖服务相结合。开展民族茶文化展示、特色茶叶产品展示与贸易、茶文化研讨与交流、制茶大赛、斗茶大赛、民族茶艺大赛、茶产品经贸洽谈、古茶山旅游等。

9.突出西双版纳春城中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品牌

通过规划、布点、保护和改造,促进实体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与民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展现和彰显独特的民族民居建筑风格,把勐海县城建设成为了一个大普洱茶市场,展现了“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

10.加强宣传推介,突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名片和“勐海味”特色

宣传突出特色:“生态、科学、安全、放心、满意”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爱上“勐海茶”,恋上“勐海味”;“优质安全、生态健康”的“勐海味”;“神奇养生、美丽和谐”的西双版纳春城;全面提升“勐海普洱茶”的市场品位,在全国形成了只要有普洱茶的市场就必有勐海普洱茶的盛况。

勐海县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结构还不够优

2.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

3.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

4.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不够好

强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

(一)突出目标

一是在中国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引领云茶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三是巩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四是全面形成用心制作好茶,一心一意制作好茶的氛围。

(二)突出定位

1.当规模化的排头兵

(1)实施中低效茶园改造;

(2)提高茶园规模经营水平;

(3)推进初制所规范化建设;

(4)加强工园区建设;

(5)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资源保护。

2.当组织化的典范

(1)培育龙业;

(2)加大金持;

(3)推进示社创建;

(4)利益联结机制。

3.当专业化的标杆

(1)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

(2)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3)加强专业人大培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资源保护。

4.当绿色化的新样板

(1)加强绿园建设;

(2)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

(3)组建“勐海茶绿色有机产业联盟。

5.当市场化的风向标

(1)加强品牌宣传;

(2)组织茶事活动;

(3)推动茶旅融合;

(4)构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5)加强市场开拓。

勐海茶现象的核心内容:健康中国茶,让世界恋上中国茶,中国茶一定会更火!

作者: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根据录音视频整理)

来源:勐海县茶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熟茶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啥味?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普洱熟茶,因为产地气候、原料、发酵工艺等原因,昆明茶厂、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国营三大厂出品的熟茶各具风格。2004年以前的市场熟茶主流,是以下关系(7663)、勐海系(7572、8592、7262)还有早期昆明系(7581)为代表。

将熟茶按照风格划分,以勐海茶厂出产的熟饼7572、8592和7262为例,有着广为世人所知的“勐海味”。

勐海,普洱茶第一县。拥有世界最古老的树龄达18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900多年的南糯山人工栽培型茶树王;野生茶树分布面积约12.6万亩,栽培型古茶山8.1万亩;全世界连片最大的1.6万亩人工栽培型贺开古茶园,整个县茶园的总面积75万亩以上,有机茶园认证面积4万亩,生态茶园面积61万亩。

勐海是国际茶届公认的世界茶树栽培原产地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

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是实至名归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是唯一完整保存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产茶大县。

从野生茶树、大规模人工栽培茶树到清代普洱茶贸易勃兴发展,直至近代中国茶产业引入现代工业体系各阶段的物质证据,勐海拥有非常丰富、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资源。

县域内分布有著名古茶群落、古茶山,有傣族、哈尼、拉枯、布朗族等制茶民族历数百年积淀的地域茶文化,有因茶而兴的乡土聚落,如西定乡章朗寨、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和反映茶叶贸易运输的茶马古道遗迹。

2018年,勐海县茶园总面积75万亩以上,可采摘面积63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4万亩,生态茶园面积61万亩。

勐海县古茶山海拔均在1200~ 1600米之间,有世界最古老的树龄达18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让世界茶界为之震惊,奠定了“茶出中国”的历史地位! )和900多年的南糯山人工栽培型茶树王,有栽培型古茶山8.1万亩,有世界上连片最大的1.6万亩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贺开古茶园) ;全县野生茶树分布面积约12.6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定乡巴达、格朗和乡帕真雷达山、勐宋乡滑竹梁子。

“无勐海、不普洱”是茶桌上对普洱茶最常见的评价。勐海茶之所以能闻名于茶界,进驻茶人的心,更多是因为它绝无仅有的普洱茶古树资源。

悠悠古树王国,山山寨寨古茶香,这就是对勐海地区的真实描述。这里有世界上迄今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最古老的古茶园,世界上最古老的种茶民族茶树、茶园和种茶山寨,山山有树,沟沟有水,古茶山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勐海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先民之一的“濮人”“濮满”,即今布朗族的先民。布朗山布朗族乡是中国唯一的布朗族乡。

勐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种茶村寨,即1400多年的西定乡章朗布朗族村寨、1360年的布朗山乡老曼峨布朗族村寨、1200年的格朗和南糯山哈尼族村寨等千年种茶古寨;

勐海现居住着布朗族等 25个民族,从发现野生茶到驯化种植,乃至到日常祭祀、家居生活,都有茶的影子。勐海有最丰富的少数民族普洱茶文化,勐海的傣族、哈尼、布朗、拉祜、彝、汉等10余个世居民族,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创造了独特的饮茶习

一位精通土罐茶泡制且深谙茶艺、茶礼的布朗族老人岩刀说:“我们布朗族走亲串戚少不了茶;看望病人要带上茶;青年男女求婚要用茶,定婚不得少于两包茶;婚礼更是不能没有茶;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 是必不能少的。可见,千百年来,当地的居民已在岁月恒久中与普洱茶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勐海普洱在中国的茶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曾就被列为“国饮”。

清代时,普洱茶成为贡茶,设有普洱茶“贡茶案册”,每年上缴贡茶一千多担,世人将上贡的“普洱茶”皆视为珍品。清·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谈及勐海普洱茶,不得不说及其独特的“勐海味”,近来在国内外饮茶爱好者中长久风靡,已成为海内外茶叶市场的热宠。那么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呢?

老茶客所谓的勐海味,是茶香和茶汤香气的总和,厚重醇滑茶汤,触舌如有实质,温软香甜,不寡淡也不发酸。

因此很多人形容这种质感:“如饮米汤,似有若无。”喉头时有清凉的感觉,特有的甜香韵味迷人。勐海熟茶的香,包括“荷香”“兰香”“枣香”“清香”“樟香”。简而言之,爽口、爽香、有胶质感。

这种味道怎么形成的?

勐海有世界上最早的普洱茶制作发酵技术,1973年普洱茶的人工后发酵技术在勐海茶厂试验并获得成功,1975年研制配方生产的大益7572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的标杆;

勐海味形成的三大要素为:勐海料、勐海发酵、勐海仓储。

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水源纯净,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形成独有的普洱茶滋味香气,在原材料上为勐海味的普洱打下不可替代的基础。

勐海有世界上最好的发酵环境,勐海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孕育了发酵的优良菌群,不可迁移、不可复制,造就了世间独特的“勐海味”;

勐海发酵是主要关键,酿酒发酵同理。

勐海的气候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舒服的环境。然而,勐海茶区的微生物菌群及其生长环境难以复制。

将其他茶区的原料拉倒勐海去发酵,多多少少也能出一些“勐海风味”的熟茶。但是,比起与土生土长的勐海熟茶,味道稍逊。

熟茶的工艺真正成熟是在80年代

“云南的熟茶,从历史上看,1973年以前有没有发酵过的茶?解放以前,茶不值钱,易武茶农茶卖不掉,泼点水轻度发酵。70年代,广东泼水搞茶叶发酵实验,云南借鉴其经验研制熟茶,70年代处在试验阶段,80年代工艺才成熟并定型,1984年做出第一批能出口的优质熟茶,做了50吨,赚了几十万元的外汇,才有现代化的熟茶。当时,已故的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盛玲玲带领邹炳良、吴启英等人做了熟茶发酵的项目,得了云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奖金几百元。熟茶发酵有来自传统工艺的领悟,也借鉴了黑茶的工艺。盛老师把渥堆过程中的优势菌种——黑曲霉提出来了。这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

高照教授认为,熟茶是发酵程度最深的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黑茶,是在1-3天之内人工催熟的,属于轻度后发酵茶。熟茶跟湿仓茶以及其他的轻度后发酵茶相比,其区别主要体现在茶色素的转化上,熟茶转变的最深。转化程度依次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种转化主要是空气与酶的氧化作用导致的。正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检测的,转化得越深,熟度越高。跟十年、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生茶,以及茯砖、六堡茶等相比,熟茶的茶汤颜色转化最深。

但其不主张把熟茶发酵得太深,他说,发酵到什么程度为好,可以根据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气候条件不同进行判断。发酵太深,茶多酚损失过多,茶汤不够亮,也不利于熟茶的后期陈化。因为,制作好的熟茶还会继续发酵。“据我研究,熟茶的后发酵是不可避免的。放些年头的茶叶,体积会变大,重量越来越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把茶叶作为养分,把有机物的茶叶最终分解为成水、二氧化碳、无机物。因此,我喝熟茶一定要放三到五年才喝。熟茶在十年左右会达到一个更好、更新的品质高度。”

来源: 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勐海县推进绿色生态茶园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勐海县茶叶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始终坚持以中央“三农”工作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部署,落实州委州政府对勐海“三个定位”工作要求,围绕“两园一区一线七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实走深“五比五看五争当”活动,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坚持“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带领中心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促成效,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系统谋划产业发展,率先在全省推动了绿色生态茶园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目前,通过绿色生态茶园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完成绿色生态茶园建设47.25万亩,加快推动了勐海县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结构转型升级。为“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的构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建设美丽勐海、茶韵勐海和实施乡村振兴作出了新贡献。

勐海县茶产业概况

勐海县茶树种植面积90.7万亩,规模以上茶企16户,国家级龙头企业2户、省级龙头企业7户、州级龙头企业7户,省级标准化合作示范社10户。有机茶园(含转换期)认证面积达30余万亩、产品数量203个,认证面积、产品数量居全省县级第一。认定绿色生态茶园面积47.25万亩,拥有省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4个、州级产业基地9个、县级产业基地5个,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3.17万亩、产品数量51个。拥有茶叶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个,拥有量居全省第一。获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表彰数10个(其中“10大名品”7个,“10强企业”1户,“20佳创新型企业”2户),表彰数量居全省第一;获茶业百强县、“三茶统筹”先行县等表彰。

主要做法

(一)组织保障有力

为确保“勐海茶”绿色生态生产建设工作稳妥推进,切实加强对“勐海茶”绿色生态生产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决策、高效协调、有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编制出台《勐海县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具体工作要求,勐海县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都积极投入到绿色生态茶园建设工作中。

(二)工作推进有力

1.全面建成“茶中有林,茶在林中,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心旷神怡,生态最优”的生态茶园基地。在茶园四周和不宜种植茶树的地方种植黄樟、黄花梨、西南桦等经济作物,在风口设置防护林带,茶园内套种紫花目蓿、苕子、大叶千斤拔等绿肥作物。共计发放覆荫树苗木376.3万株,绿肥作物种子1000余公斤、种苗20余万株。

2.推广茶园提质增效技术。开展茶园低密留养、茶树嫁接技术,通过减少茶园内茶树株数,降低茶园管理、采摘和劳动量,增加茶园空气流通、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增加茶树物质含量。茶园低密留养推广10.6万亩、茶树嫁接2万亩。

3.推广茶园绿色生产技术。按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全降解粘虫色板防治12.6万亩,防治效果提高30%-40%,天敌友好型LED太阳能杀虫灯防治1.5万亩,生物农药0.7万亩,增施有机肥4.3万亩,种植绿肥1.2万亩。

4.推进绿色食品茶、有机食品茶认证。开展绿色食品茶园、有机食品茶认证和“绿色食品牌基地”认定。开展勐海县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成为全省创建面积第一。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17万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30余万亩,为全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县级第一,率先在全省开展低碳茶园认证5400亩。省、州、县级“绿色食品牌”基地认定92479.95亩。

5.推广茶园套种食用菌生产技术。建立茶树与食用菌合理组合的生态生产模式,改变“茶树+土壤”的简单系统结构和生产体系,形成“茶树+食用菌(微生物)+土壤”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生产体系,推广面积达1.1万亩。

6.推广茶园生态养蜂技术。在茶园内开展蜂类养殖(中华蜜蜂、土蜜蜂、葫芦蜂等),推广茶园养蜂技术面积达0.5万亩。

7.推广茶园套种中药材生产技术。在茶园内套种三七、八角等中药材,推广面积达0.7万亩。

8.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利用企业基地建设绿色生态技术集成示范茶园,建设规模7.8万亩。取得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12个乡镇(农场)的绿色生态生产茶园建设。

(三)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

把古茶树资源保护作为生态茶园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一是强化宣传,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保护技术水平。二是开展老班章茶树王抢救性保护,形成一套对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技术方案,为古茶树保护提供了技术铺垫,同时在贺开村委会对古茶树资源保护建立了示范园200亩。三是开展严厉查处各类破坏古茶山古茶树资源违法行为。

(四)规范化提升改造茶叶加工厂

对登记在册的229家茶叶初制所开展规范达标验收,引导鼓励茶企(合作社)对加工环节能源、设施等的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清洁优质加工。推广电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加工设备7000多台套,推广“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茶农”的“双绑”机制新键加工厂16家。

(五)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

围绕产业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等,编制颁布了《云南地区绿色食品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LB/T049-2018)、《新会柑普茶》(T/CTMA024-202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勐海茶茶叶仓储养护基本操作》(T/MHC003-2020)等行业标准、地方技术规程11项,编写《勐海茶种植技术》《勐海普洱茶加工技术》等系列丛书,印发《茶园植树技术要点》《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茶园施肥技术要点》《茶园修剪技术要点》《茶园采摘技术要点》等五个文件。

(六)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开展生态茶园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古茶园保护、茶叶初制加工等相关培训324期31531人次,培养茶艺师、评茶员140余人,获技能证书120人。承办西双版纳州“雨林英才杯”、勐海(国际)茶王节等赛事,通过“以赛代训”提高了茶业从业者在茶叶采摘、加工、审评、茶艺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来源:勐海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发挥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勐海县推进绿色生态茶园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推广

找到约80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