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叶”到“大业”云南勐海乡村因茶而兴

新芽吐绿,春意正浓,人间四月天,正是云南春茶采摘最繁忙的时节。走进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的贺开村,16000余亩古茶地漫山青绿,茶香纷飞,迎来首批春茶开采。

站在贺开古茶园的观景台上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绿意葱葱,一排排古茶树从山腰一直延伸至山顶,山峦连绵,云雾缭绕,连片的古茶树包围着附近的村寨,构成一幅“林中有茶,茶在寨中”的美丽画卷。

贺开村里的贺开古茶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古茶园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名录的茶园,是国内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4月份的贺开,正是忙碌的季节,茶农们穿梭于茶叶绿海之中,采摘着今年新春鲜嫩的翠芽。

在贺开,村村寨寨种茶,家家户户制茶,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山内聚居着曼迈、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班盆老寨、班盆新寨6个拉祜族村寨。近年来,为加强古茶树的保护,使之持续焕发生机,贺开村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将古茶树(古茶园)保护纳入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的村规民约,并严格按照相关条款抓实执行工作,将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充分做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

“连绵的古茶园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茶林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一直都在尽全力守护着它。”为守护好这片茶林,贺开群众逐步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科学护林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保证古茶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村民们使用无残留农药、优先使用农家肥或有机肥,及时清除古茶树的寄生植物……茶农以一切保证茶叶产品无污染、无公害的手段守林护林。如今,这片绿色生态的古茶园在贺开村村民的精心照料下,枝繁叶茂,自由生长。

如何让一片叶子发挥出最大价值?如何让一片茶林带动乡村振兴?如何让“小叶”成就“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资源,近年来,贺开村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以实施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为契机,整合资金,采取“村党组织+企业+茶农”的合作模式,构建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一间间以茶文化特色为主题的民宿开始出现,一个个民族文化展示项目油然而生,一项项系列茶产品展示着茶山茶农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让群众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增收,早在2019年,贺开村就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茶旅模式,每年吸引上万人次游客到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近20万元,茶农户均增收5000多元,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贺开村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贫困村脱贫、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引擎作用。如今,再走进贺开村各村小组,道路宽敞整洁,一栋栋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茶山环绕、鲜花盛开,宜居又宜业。

一幅生态好、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贺开缓缓展开。不仅是在贺开,这幅美丽的乡村的画卷也在勐海县5368平方公里广袤大地孕育出来的老班章、南糯山、那卡、章朗等一座座知名普洱茶古茶山山头一一铺开。

勐海县作为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主产区,普洱茶产业是勐海县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巩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助力民族地区实现致富梦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90.59万亩。其中:现代茶园面积84.97万亩,古茶园总面积5.62万亩;综合产值200.26亿元,是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唯一突破百亿的重点产茶县。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世代生活在勐海古茶山的茶农们得到了大自然最丰厚的馈赠,而这份馈赠也离不开更好的政策守护。近年来,为着力推进“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建设,勐海县进一步加强茶园管理、提升加工技术、规范产业发展、做强品牌效益,加快茶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把勐海打造为中国普洱茶产量中心、中国普洱茶加工中心、中国普洱茶品牌中心、中国普洱茶交易中心、中国普洱茶质量中心、中国普洱茶仓储中心、中国普洱茶研学中心、中国普洱茶民族文化中心。

除此以外,勐海县还持续开展“中国香米之乡”建设行动、粮食安全保障行动、特色生态农业培育行动、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五大行动”,为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奠定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下,群众的生活也因茶而兴,用茶叶谱写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来源:云南网 记者 龙彦 摄影,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