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兴海茶叶厂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回望 兴海这些年

  2002年,兴海在普洱茶核心产区——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创立。为生产安全、健康、放心的茶叶产品,符合现代食品标准要求,兴海将茶厂打造成为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年生产量达3000吨的新型现代化工厂。建立了茶园种植、加工基地,拥有古树茶园和生态茶园近3000亩。

  创始人张建丽女士带领着兴海人,

  凭借着对普洱茶的热爱、

  娴熟精湛的制茶技艺,

  让更多茶友认识了兴海:

  2003年全国普洱茶评比

  兴海的一级、七级、九级散茶荣获优质奖


  2005年广州茶博会暨第四届全国名优茶评比

  “班章王”熟茶荣获“茶王”金奖
  2007年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峰会

  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家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

  “魅力兴海”、“兴海印茶”等

  一系列优质产品,

  更是在专业赛事上获得无数荣光。
  黄金十年、云南景迈生态圆茶、

  金色版纳、高山古韵,

  及至各类班章系列、孔雀系列……

  这些大大小小的产品,

  将一个偏安一隅的小厂,

  打造成为大家熟悉的品牌制茶企业。








  ......

  十余年时间,

  太多太多耳熟能详的兴海产品,

  成为茶友津津乐道的经典产品,

  书写了无数行业佳话。


  2018年1月28日,

  兴海成为佳兆业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

  开创兴海茶业历史的新篇章。

  可兴海人依然在勐海那个叫曼恩的寨子旁,

  怀揣着当年的初心,

  勤勤恳恳制茶。
  2019年岁末,

  回望过去岁月的兴海人,

  从云南景迈生态圆茶开始,

  珍惜当下、珍惜荣光,

  追溯滋味的源头,

  不辜负每一片茶叶,

  重现兴海经典之光。


  2019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

  12月12日—12月16日

  深圳会展中心

  1号馆全国名茶馆T092兴海馆

  带您走进兴海岁月

  共品经典源头滋味

中期茶豪门,班章茶三雄:六星孔雀、土鸡沱、大白菜

之前有位年轻人带着一饼茶找上门,说家里长辈过世,留下了这饼普洱茶,当时老人说是“六星孔雀”,并再三叮嘱说非常有价值,一定要妥善保管。

疫情后他资金周转不开,便想着拿这饼茶卖点钱救急,我在鉴定为正品后,给万江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很快派过来一个小伙子,确认无误后当场银行转账45万。

而这,其实就是中老期明星茶交易市场的常态。一饼看似普通的普洱茶,却有人开价几十万不限量地去收,这不仅仅是炒作,更是整个行业对这饼茶价值的认可。

而这款“六星孔雀”,其实是勐海茶厂于2003年出品的一款400克的班章生态茶,出厂时不过2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大几十万,其价翻万倍的价格神话,正是孔雀系列,土鸡沱,大白菜等班章系茶品崛起的标志。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三款茶品的发迹史。

大益申请有机认证的前因

1996年前后,云南省茶司正式实行部门承包制,分出了数十个部门,自主灵活经营,引动定制茶热潮;香港回归前夕,头盘商制度解体,南天贸易公司衰落,老茶货源易手;台湾茶人登临易武,吹响产区复兴号角;港台普洱茶热潮吹拂珠三角,普洱茶知名度不断提高...整个普洱茶界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然而,曙光之下,危机悄然爆发,同一时期,一批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扛大梁的普洱熟茶也因食品卫生问题无法出口。次年,整个云南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大国营茶厂均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的当务之急。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勐海茶厂,其以早些年开辟的布朗山和巴达基地为基础,以标准最高的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重整茶园,严格管理,争取国际认证,经过数年的准备,于1999年申请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两个认证,尚属云南首例。

当时有机食品认证的整体造型,酷似一颗大白菜,印上这一商标的茶品,就是日后江湖俗称的大白菜了,不过大白菜系列,乃至之后的星级孔雀,土鸡沱茶品能有今日的地位与身价,除了勐海茶厂方面的努力外,还离不开这两位深耕班章,潜力做茶的大国茶匠——何广深,何宝强。

何氏兄弟接触普洱茶的契机

有关这两位茶人的传记与采访,大多会从其90年代末发掘班章开始,其实何氏兄弟早年主要经营的是出口到台湾的高端乌龙茶,其从安溪转战到布朗的契机,可能正是当年台湾的那波普洱茶热。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台湾省就从福建引种了乌龙茶种,不过当时的茶园海拔较低,种出的茶叶口感苦涩,需要进一步发酵,做出的乌龙茶汤色红亮,被称为“红水乌龙“;而后产区则迁往海拔更高的阿里山和梨山,做出的高山乌龙茶,无需过多发酵,品饮特征也向绿茶靠齐,被称为“绿水乌龙”。

20世纪80年代,台湾茶叶界和兴起茶王审评赛,对制茶工艺产生深远影响,导致绿水乌龙兴起,红水乌龙则逐渐退出市场,不过绿水乌龙品质虽好,价格却越来越贵,茶性也偏寒凉,逐渐脱离了大众市场。

与此同时,大陆品质精良的紫砂壶在台湾茶圈不胫而走,身价倍增,但此时两岸尚未通商,只能通过走私获取,而走私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除了紫砂壶外还兼运铁罐岩茶,高档铁观音等名贵茶类,从香港中转时,也会买一些价格低廉的普洱茶饼和茶砖用来填补空隙,以防风浪颠簸磕碰茶壶,俗称“压船舱”。


一开始,台湾茶人并看不上这些吸附了舱中异味的“臭浦茶”,而高山乌龙茶高端化造成的大众市场空白,却逐渐被价格亲民,用途广泛,耐泡养胃的普洱茶占据,后来一些胃功能弱的茶人开始尝试并宣传普洱茶,这又促进了更多高品质普洱老茶的到来,这就是台湾的“普洱茶热”由来。

可能正是因为普洱茶在台湾的爆火,专做高端乌龙茶的何氏兄弟才会注意到普洱茶,并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开启了一段传奇制茶故事。

白菜孔雀土鸡沱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末,何氏兄弟偶然来到布朗山上人迹罕至的班章茶区,这里红酸土资源丰富,有着大片布朗族先民栽种出的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却是“藏在深闺无人知”,这里的茶农也时代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何宝强却一眼相中了这里,并决定亲自选取原料制作普洱茶,可能也正是受高端乌龙茶的经营思维影响,何氏兄弟并没有选择主流的按等级划分配方,而是将收来的茶青按不同等级划分,再分别制作纯料普洱茶。

不过山里条件差,只能进行初加工,何氏兄弟便来到勐海县,找茶厂寻求合作,正好赶上勐海茶厂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开创的来料加工模式,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勐海茶厂压制由何氏兄弟挑选的这批班章茶。

更巧的是,厂里刚通过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不久,何氏兄弟的这批原料又符合认证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后,便在包装的中心印上了大大的有机认证标志,即1999年问世的第一款大白菜——“千年古树青饼”。

这款茶品的特征有班章、纯料、大益标、有机标志,为今后的白菜系列茶品的用料与品质奠定了基调,而整个白菜系列产品线众多,有生熟之分,有饼、砖、沱形态差异,也有大饼小饼不同不同规格,更有着用料差异分明的一级青、贡饼、橡筋茶、大叶青等特殊品类。

2000年,有7款带有“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茶品问世,分别为班章青贡饼、班章熟贡饼、班章1号熟饼、班章2号熟饼、班章特2号熟饼、一级青饼、班章9号青饼、班章珍藏青饼、班章橡筋茶,其中4生、3熟,都为何氏兄弟选料定做。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审核完毕,因此只出了班章青贡饼和班章珍藏青饼这两款茶品;2002年,在提前筹备下,至少有8款使用了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问世,也出现了“茶王青饼”、“珍藏精品”、“特制精品”这三个经典大白菜系列。

到了2003年春茶季,制茶背景则更加复杂,非典的肆虐,让很多茶农的毛料都无法及时送到厂里加工,云南茶区又罕见地下起连绵春雨,茶品初加工和品质都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通过年度审核,一边是无法使用的有机食品标识,一边是这批急待加工出厂的高品质班章原料,何氏兄弟只好弃用大白菜版面,并请人紧急设计绘制新版面。

由于时间紧迫,新版面只是以棕色版面打底,并画了一只造型简易的孔雀,并以星级的多少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茶品,这就是当年产量极少,日后却闻名茶圈的03年四星孔雀,五星孔雀和六星孔雀。


了解这些茶品的朋友们都知道,整个白菜系列品类众多,市场上时不时还会有人放货,但03年这三款星级“孔雀”,散片散提都很少有货,更别提整件了尤其是六星孔雀,传闻这款茶出厂时不过三百多片,留存至今的数量而想而知。

关于六星孔雀,此前的市场上还流转有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有1饼六星孔雀,可以轻松卖到40万元,但你带着50万元,却不一定能买到1饼六星孔雀。其实,作为一款正品数量恒定,身负改制前老茶,何氏兄弟代表作等光环的茶品,六星孔雀的高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观察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到了2004年,资金雄厚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国营勐海茶厂,在重新规范生产管理并完成所有订单后,此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被一并取消,何氏兄弟就改和兴海茶厂合作继续压制普洱茶,不过当年刚刚起步的兴海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大白菜定制茶被迫断了传承。

在与兴海茶厂合作期间,另一款在茶圈大名鼎鼎的土鸡沱也出厂问世,这款茶的大名是“2004年班章乔木生态沱”,只是因为包装上的孔雀太过简陋,便被市场起了“土鸡沱”的诨名。

不过,土鸡的包装虽土,但用料却是最顶级的,由于成本较高,土鸡沱在刚出厂时的市场价是4800元一件,折合80元一沱,而如今的土鸡沱早已是今非昔比,老福今,班章料,存量小,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它的价格如火箭般猛涨,已迈过10万一沱的门槛,而且还是一茶难求。

豪门茶品背后的疑点与历史

作为样式丰富,均价大几万的中期茶豪门,围绕着大白菜和孔雀系列不仅有光环,也有不少疑点,其中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白菜系列这么火,为什么大益不做了?

第一个原因是大益失去有机认证资格。有机食品是需要每年认证的,而在2006年,据说是因为抽样不合格,大益的布朗基地失去了有机认证的资格,赶在此前生产的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班章有机普饼这三款,就成了大益留有遗憾的大白菜收尾作,市场上称为“末代白菜”。

第二个原因是三方“白菜”之争。其中何氏兄弟是选料与出资方,而大益则是精加工与出品方,早年双方对“白菜”的归属权未达成共识,直到后来福今和今大福才更侧重于“白菜”茶品的宣传,不过大白菜并不是商标,而是有机认证的标识,因此两家用的都是形似白菜的新商标,而大益则将孔雀系列一直传承了下来。

此外,白菜系列火了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蹭热度的模仿者,有的确实通过了有机认证,但口感一般,有的只是找了个很像有机认证的“白菜标”,标榜“勐海出品”,都不敢注明厂名。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抢注了“大白菜”商标,狐假虎威地称自己的茶品是大白菜,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笑谈。

只是,市场的喧嚣过后,那些诞生于艰难岁月的定制茶却已再难重现,正可谓白菜孔雀今犹在,不见昔日炒茶匠。一源清井今犹在,不见当年作词人...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东莞茶仓赋予茶叶深加工意义交流会,东莞仓储或成小厂茶价值摇篮

后陈化茶仓储目前被定义为后发酵茶二次加工最关键的一环。不同的仓储会使相同的茶产生不同的滋味和口感,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它的市场价值。

今年4,由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承办、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协办的“东莞茶仓赋予茶叶深加工意义”高端茶产业交流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行。

会上,胡皓明会长提出普洱茶的最后一道加工工艺就是仓储,如果没有东莞仓,云南茶叶发展将十分局限。其它行业专家们也一致认为,东莞茶仓形成了独特的藏茶模式和藏茶文化,为茶叶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通过专业的贮存陈化,可以使黑茶类不断氧化发酵,提升品饮价值和市场价格,从茶叶的产业链来说,仓储是深加工层面的重要环节。未来,东莞的茶产业也将朝着这个趋势发展,通过科学的仓储提升茶叶的价值。

普洱茶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大益投资龙头的地位基本不会动摇,但每年还是有很多投资客栽倒在了大益产品的投资上。普洱茶市场投资有周期性,每隔三五年就会有一波行情,但有一些品牌也会消声匿迹被淘汰,同时也会有一些品牌走上前台。在普洱茶投资当中,选择有潜力的二三线品牌的小厂茶,是突然发家的不二法门。东莞藏茶量40多万吨,其中接近九成是二三线甚至是四五线品牌的茶叶,那么是不是这些就没有价值了呢?不然!随着近年来东莞对仓储、品质的把关,相信在未来一些品质好,仓储好的二三线品牌的个别品种一定能实现他的价值。

很多人不理解买二三线小厂茶的意义,因为这些小厂知名度不够高,就算产品性价比高,但是很难成为市场的宠儿,买下来除了自己喝基本赚不到什么钱。这种观点适用于绝大部分情况,但凡事总有例外。

举例来说,假如你在08年敢于购买陈升的老班章,假如你买了兴海的03景迈生态圆茶,又或者拿现在最火的大白菜班章来说,刚上市的时候它的受欢迎程度还不如7542。有人可能会奇怪,老班章就这么没吸引力?

老班章有新引力那是在出名后,2002年的时候,老班章就是一普通村寨。对于茶商来说,那里的茶园生态环境比较好,可以通过有机认证。至于说大白菜班章在市场的表现,岂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没有几个茶商愿意囤货。都是少量进货,少量品饮。

很少有人知道的事实,当年每出一件大白菜班章,福今的老板都会用一个小本本记下来。虽然这也间接促成了大白菜班章正品的可追踪体系。至于那些买大白菜班章的人,只恨自己当时买少了,没听谁买后悔了。因为谁也没料到,福今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高端普洱茶的一线品牌。

下来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在未来一定会有二三线品牌跃居一线。他们的产品也一定会成为市场的宠儿,到时候在买又觉得茶太贵没性价比。现在能做的不就是看到性价比高的二三线小厂茶就入了。拿来喝不亏,升值了有赚的那种,买了肯定合适。

东莞,我们知道有很多投资客收藏了很多二三线品牌的产品,或者目前它们并没有给到你太多的回报,但相信时间,以及东莞良好的仓储条件,给予茶叶更深层次的加工,未来一定能孕育出另一片天空。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