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到恩施
汤仁良,1921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38年日军侵占杭州,为躲避战乱,母亲四处借了60元国币,汤仁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中,逃难到恩施,在其表姐郑尉青的介绍下,进入中国茶叶公司恩施实验茶厂做实习生,师从范和钧,在此供职的有众多茶界名流:冯绍裘、戴啸洲、黄国光、李菊仪、袁炳才、周仕祥、王堃、王乃赓、尹苏民等,在茶叶界都是很有造诣的,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茶叶技术培训中心,集中了当时的优秀老师,涉及到茶叶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对外贸易等领域,被誉为中国茶叶的“黄埔军校”,汤仁良进厂后两个月就因好学被提拔为助理员,同时考入中国茶叶公司托办的茶叶技术培训中心,得以系统的学习茶叶方面的理论知识。
恩施实验茶厂是汤仁良事业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在那里为他一生所从事的茶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初步的实验经验,1939年被安排到芭蕉分厂工作,分厂厂长是黄国光(解放后任中国茶叶公司副总经理),浙江杭州人,自然对聪明伶俐的小老乡关照有加,不仅在业务上细心指导,生活上也给予关照,让背井离乡的汤仁良得到温暖,在芭蕉分厂几个月的时间里,还到过朱砂溪分厂,厂长李菊仪也是浙江人,制作龙井技术高超,在此学习了龙井制作。随后被安排到宣恩庆阳坝分厂,这里厂长杨润之,对于年轻而又聪明好学的汤仁良,将自己所有技术传给他,在这里学会了恩施玉露制作。
当时庆阳坝茶场制作恩施玉露的条件极为简陋,没有一样机械,加工设备全部是当地能够找到的设备,杀青是在大锅中进行,一个50公分的竹制蒸笼,用两个直径45公分的竹筛循环使用,大锅盖是竹片编制成倒漏斗形,可防止冷凝水滴入茶胚,蒸好的茶叶倒在篾席用大篾扇使其快速冷却,并散发水分,篾席也就四床,茶叶的做形是在整形台上做的,当时也就两个整形台,整形台是砖砌成长框内中间设燃烧木炭的炉膛一个,在砖框上放置一个与其外径相符的木框,操作台上部用长、短铁条平放支撑操作台,操作台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长190Cm,宽70Cm,高20Cm,用麻布紧堋在框底上,在麻布上裱上六层绵纸(用构皮树制的皮纸),操作时私人分列两边,每边两人左右并排进行,茶场每人发一条毛巾擦汗,装茶用木箱,筛、选、转、运用簸箕,庆阳坝分厂的条件虽然很差,汤仁良在这里学习的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绝技,这项技艺对他后来的茶叶生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940年,中国茶叶总公司经理换成李泰初,此人是孔祥熙的干连襟,仗势欺人,骄淫极奢,爱瞎指挥。恩施实验茶厂很快换成他所倚重的人。汤仁良只得另谋出路,刚好有个叫王乃祥的老乡在重庆云南茶叶公司四川分部(在重庆夫子池销云南茶叶)当经理,邀请他去任出纳,于是汤仁良被迫到重庆谋生。
蒙难在重庆
汤仁良到重庆后,先拜访了在重庆经商的叔公和堂哥,对他的到来,二人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叔公希望他在重庆经商,并承诺把自己名下的一个分店交汤仁良经营,汤仁良没答应,叔公又提出由他运作到中央大学读书,汤仁良也因为自尊心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堂哥建议到他的公司任职,汤仁良同样拒绝。按汤仁良自己的说法,他不愿意靠别人照顾过日子,心高气傲的汤仁良要靠自己的能力去求生。于是他去了云南茶叶公司四川分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在重庆的一个职员,也算是学有所用,凭本事吃饭。
战时的重庆抗战氛围很浓,无论国共两党或其它党派都要在陪都重庆表达自己的主张。《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日主张的舆论阵地,是进步人士非常喜爱的读物。汤仁良作为一个深受战乱之苦的热血青年,自然把这一刊物当作精神食粮,公司对面墙上贴着的《新华日报》,他是每日必看。这个时候,虽然是国共合作联合抗战,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活动在明的方面好像是允许的,《新华日报》也能与《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扫荡报》等同时贴在墙上,让市民观看,但它的纸质很差,也没有人敢看(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但暗中却不一样,他们对进步人士进行打压、限制,对拥护、靠近共产党的人士更是暗中采取措施,或关押,或暗杀,最大限度地进行扼杀。在这种大背景下,汤仁良不可避免的成了国民党特务的怀疑对象,1940年的夏天,国民党特务对汤仁良动手了,他们把他抓了起来并严刑逼供,年轻气盛的汤仁良对国民党特务的行为非常反感,审讯从一问一答变为一打一骂,汤仁良饱受皮肉之苦。特务们在审问不出结果后将其转到警备司令部。经过四十天左右的非人折磨后,因国民党特务找不到汤仁良与共产党有牵连的证据,被放了出来,释放时经一个狱警(浙江老乡)点破,汤仁良才知道自己是因为看《新华日报》惹火烧身,引出如此巨大的麻烦。
经历如此磨难的汤仁良,这时有些屈服于命运,从不迷信的他居然去测了字,他写的是一个“有”字,测字的先生给了他八个字:“大益东南,不利西北”。听了这八个字,他灵光一闪,恩施不就在重庆的东南吗?看来自己的命运还得再次与恩施联系到一起。于是他连夜向堂哥汤朝荣借了三十元钱,乘坐民生公司的小火轮到巴东,再乘木炭车又来到恩施。
再次到恩施
汤仁良回恩施后,经时任五峰县茶叶改良场场长的袁炳才介绍,认识了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戴松恩,戴松恩见汤仁良聪明伶俐,就安排他到畜牧组做助理学员。畜牧组主任王邦巩见汤仁良爱学习,是个可塑之材,就不安排他具体工作,让他自学文化知识并进行指导。
1940年,在王邦巩的关怀鼓励下,汤仁良考上了湖北省立农学院会计专修科,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湖北省立农学院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当时院址在恩施东郊的金子坝(陈诚官邸所在地),它是湖北省主席陈诚仿照延安办学方针,学生读书免费,还供吃、供住、供夏衣冬服,但毕业后,要为政府服务两年才能自由找工作。1940年建立的湖北省立农学院,是在当时的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陈诚直接倡导下,在极其困难的时期,为湖北培育建设人才开办的学校。为表达对这所学校的重视,陈诚亲任名誉院长,每到星期一,陈诚只要在恩施就会去农学院参加纪念孙中山“纪念周”,并与学员交流,学员不仅可与他直接对话,还可向他提出问题,调皮的学员甚至还与他开玩笑。虽然吃穿由政府供给,但汤仁良没有钱买鞋,就练高跷走路,汤仁良在冬天为避免脚受冻,曾经踩着高跷去食堂吃饭,
湖北省立农学院的师资力量是雄厚的,一些名校的名师因躲避战乱逃到恩施,在农学院执教。虽然条件艰苦,但在战火纷飞年代能够生活无忧,已是非常不易,所以师生们都很珍惜,学员学习也刻苦努力,老师也用心传授。那时教授和职工的工资是实物发放。生活仍然艰苦,其中有一位教生物统计学的李凤荪教授,挑粪水浇菜,不小心跌跤,因为舍不得肥料,在铲土时发现一个虫,经过培养送去伦敦世界昆虫学会鉴定。在全世界100多万昆虫中没有此虫,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凤荪虫”。另一位教经济学的教授沙凤歧,思想很开放,他经陈诚同意,竟敢教学生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论】和计算公式S=(T/t)元。让学生们知道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湖北省立农学院的学习并未如预期完成。
1942年春,因日寇的侵略更加疯狂,侵入五峰县,学院停课,学生只有提前毕业。汤仁良因所学专业是会计,被分配到宣恩中学任会计主任。这份工作应该是很不错的,但热爱茶叶的汤仁良却有些觉得不满意,竟违命不去宣恩,到了五峰茶叶改良场任技佐,月薪160元。
图片来源:《近代以来中国茶业研究及图鉴》
奔赴云南
汤仁良到五峰三个月,接到了表姐郑蔚青的来信,代表其父亲郑鹤春(云南茶叶贸易总公司经理)邀请他到云南茶叶贸易总公司工作。原来云南的茶叶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偏偏冯绍裘在1941年春去昆明中央机械厂定制四部克虏伯式双动揉捻机而不回的情况下,使红茶加工技人员更是难求。汤仁良1939年在恩施实验茶厂看了全国茶叶评审,当看到云南茶叶时,对其圆润饱满的芽叶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由此产生了云南情结。汤仁良看到信后立即决定去云南,并约上当时的五峰茶叶改良场场长袁炳才(又名袁鸣)夫妇和五峰农场场长熊径阳(是一个在深山炼提供铁材给贺龙被捕,因五峰老县长慈心,叫看守人员替他买烟时,暗示逃走的共产党员),一同前往云南,开始了他的追梦之旅。一路颠簸,1942年6月一行辗转到达昆明,成为云南的一名茶人。这位21岁的小伙子怀着对茶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被一封信召唤到云南,却不知此去等待他的是一条多么曲折的人生道路。
汤仁良到云南省公司不久,就被公司派往顺宁。当时有一紧急情况,冯绍裘因故离开了顺宁茶厂,吴国英继任副厂长,为冯绍裘定制的大型克虏伯式双动揉捻机,员工不会使用,做出的红茶质量却出现问题,调往口岸的五百担红茶,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海关全部退货。汤仁良到顺宁茶厂后,通过分析发现发生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在揉捻时整体发酵过度。造成原因是揉捻机的容叶量高达200公斤左右,揉捻时间两小时左右,云南是大叶种茶,芽叶肥厚重实,在加压揉捻的过程中因加压造成温度升高,促使茶叶在揉捻机的桶内发酵若按正常工艺要求发酵,就成为带酸的褐茶了。为解决这一问题,汤仁良带领茶厂技术人员进行试验,针对发酵过度,先是在发酵工序缩短发酵时间,虽然发酵过度的问题解决了,但品质问题还是存在,因为两次发酵茶叶品质完全变异,根本不符合红茶质量标准。面对这样的结果,汤仁良只能另设它法了,要使红茶品质达到要求,只能从解决揉捻时发酵这一特殊现象入手,如果揉捻过程推迟或少发酵,问题就不存在了。汤仁良带领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揉捻加压上进行试验,按茶叶加工的技术要求,揉捻加压按“轻——重——轻”的顺序进行,汤仁良认为大叶种的茶叶比重大,大型揉捻机投叶量大,桶深,自身压力就大,而揉捻时加压就压力更大,茶叶细胞破碎快,促进了在揉捻时先、后不一致时的茶叶内部的物质转化。试验目标确定为减压运行,最后的结果是不加压,连桶盖也不盖,利用茶叶自身重量形成的压力,使萎凋叶揉捻成条,而茶叶因无外在压力作用,通透性好,在揉捻过程中减少发酵现象,成品质量比较符合标准,达到外销要求。
汤仁良到达顺宁茶厂不满五个月解决了难题,因业务能力太强,被副厂长所不容,采取不发工资,理由是汤仁良的工资太高,群众不服。汤仁良负气回到昆明公司,总经理郑鹤春说事情已经知道,命汤仁良仍回顺宁。汤仁良以好马不吃回头草,坚决拒绝,郑经理又要汤仁良与业务主任王乃赓同样100元的月工资在公司工作,汤仁良说:我是你们请来的,凭什么要减少60元?既然公司无法安排,只好在公司吃住,另找工作。
年余后,直到1944年春,墨江茶叶公司经理禹恩燮,委托该公司昆明营业部经理兼墨江茶场李子忠场长,邀请汤仁良去墨江工作,担任墨江茶场技术主任。墨江茶场有500余亩茶树畸形生长的茶地。当年汤仁良除开始修建食宿厂房、试制“恩施玉露”器具外,在秋末将茶树全面进行整型修剪。过年时,李子忠从昆明回来,看到遍山是枯枝落叶,他心痛地责问汤仁良:你怎么能这样搞?汤仁良将取消顶端优势促发侧芽的道理说明。汤仁良在墨江茶场十分关注茶叶加工,把浙江师傅熬夜制茶改变到白天炒制龙井,将鲜叶储藏过夜,起到轻微萎凋作用增加香气。改变原来一次炒干为分段即初炒、复炒;将茶胚成型后(含水量在30%左右时起锅)平直摊放在簸箕里,待全部鲜叶做完后进行复炒,既省工、省燃料,又减少苦涩味。受到原来看不起汤仁良的一位浙江龙井老师傅孙德明的尊重。到1945年,茶园增产20%,而汤仁良指导生产工艺的“玉露”茶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墨江茶场又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李子忠高兴之余,花了150个银元,给汤仁良买了一套毕几毛呢西装,作为奖励。
淡泊名利,一心为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汤仁良毅然参加“云南人民倒蒋自卫军二纵队”(滇黔桂边纵九支队前身),并担任墨江军政委员会宣传部长,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后,一心投入茶叶事业的汤仁良,申请辞去部长职务,经边防副司令员余为民同意转业,并嘱咐去西双版纳建设小上海,团长刘杰生转业时任思普恳殖场场长,任命汤仁良为茶叶股长,历时一年许,在接收三厂一场的同时,汤仁良利用国民党军破坏不了的工具,在勐海南糯山茶厂生产了2.5吨红茶。1952年送样品经上海商品检验局鉴定,品质超过高档祁门红茶。汤仁良将报告单送给时任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天放,他非常高兴地说:云南有这么好的宝贝。立即将报告单送省经济委员会当场决定拨款十万人民币,并令汤仁良在昆明购买化验仪器,等待从上海调拨的显微镜。为1952年8月建立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做好准备,汤仁良因此调去思茅行政干校学习,1953年2月被农业厅从干校调到凤庆任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当时党政领导都很重视茶业,县长兼任红茶推广大队长。省农业厅又要求农业推广站以茶叶技术为主,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汤仁良能力得以发挥,通过培训农民技术员,土制三角水平尺,不到两年,将全县3900多亩荒芜、上下直裁的茶垦复改成水平横行。在加工技术上,汤仁良选定离单位约三公里的象唐初制所,蹲点农民自办的茶厂。实践中发现揉捻机的缺点在于揉盘上棱条不合理,揉桶运转,使茶体离心外跑,每次揉捻要一人将外跑的茶扫进揉桶。运转时,桶边与直型棱条形成剪切,茶条被断碎,而且团结力很小,揉好一机茶需要两小时以上,成茶品质较低。汤仁良在新婚的日子里,夜以继日的刻苦研究,不知其数的刻制不同型的棱条,最后成功的是不同曲律的曲棱。使茶胚起到向心力作用,茶胚不外跑,形成茶胚自身团扭,减少断碎,揉捻时不要专人管理,成茶紧结圆润,提高精制率10%左右。但被解放前的顺宁茶厂副厂长、留任为凤庆茶厂的厂长否认。几经周折后经中国茶叶总公司技鉴胡浩川同志亲临凤庆鉴定说:适合外销。并授意省农业厅将此揉捻机推广全国,省经济作物处处长贡惠英同志亲到凤庆,与县长解德宽商得同意,命汤仁良制30部模型,当时凤庆只有大刀木匠,城内只有一个被劳改释放的反动军官懂得数学的木匠,汤仁良请示县长同意,叫他到农技站制30部模型交省农业厅,共花了业务费2000元人民币。造成后来反右批判的证据,说汤仁良走白专道路,一鸣惊人,请反动军官到单位工作,浪费国家资金。并于1958年被划为右派,县委书记为了报私仇,不许汤仁良搞茶,到农村蹲点,指导粮作技术,近20年,汤仁良所蹲过的七个生产队都空前丰收,得到农友们的喜爱,无数次暗中给少量鲜叶,汤仁良得以探试“云南蒸酶绿茶”的工艺,认识了云南大叶种要制出好的绿茶,必须改变绿茶不能发酵的常规。
1976年落实政策改错后,继续投身茶叶事业,做出巨大成就,蒸酶茶制作也于1981年得出了成果,准备推广,却受到人为干扰,推广计划流产,于是愤而办理了离休手续,并发誓“再也不沾茶”。1985年临沧地区成立了“茶叶技术标准委员会”,经凤庆县县长毕文玉推荐,地区计量局毕加吝局长邀请,汤仁良因热恋云南大叶种制绿茶之心不死,放弃了赌气之话“再也不沾茶”的誓言,又成为该委员会的特邀委员兼顾问,再次开启了他的茶叶科研课题。
身在云南,不忘“玉露”
特别希望把自己在恩施学到的茶叶加工技术用于生产中。“玉露”茶是汤仁良在恩施学到的最精湛制作技艺,到了云南自然要展示出来,于是他采用大叶茶鲜叶制作玉露茶。由于大叶种芽大毫多,做出的“玉露”茶与恩施玉露相比在“细”和“光亮”上有所欠缺,但因紧圆亳多,又不能盗名“玉露”,就以“银针”为名。上市后受到消费者追捧,产品供不应求,制作玉露茶的关键是蒸青和整形、上光,形成玉露特殊的外在感观品质,虽然汤仁良对工人手把手地教,但理条、上光的工序仍须汤仁良参与完成。蒸青则是形成玉露内在品质的关键,为保证质量又提高产量,汤仁良于1946年在云南墨江茶厂进行研究改进,用一口大铁锅盖上中间钻有直径2.5厘米圆孔的板盖,盖上安装35Cm高、100Cm长、30Cm宽的木框。长方型的木框内装一个漏形的匀汽箱,箱口钻有许多小孔的铁皮,起到分匀蒸汽的作用,在上面安装手摇轮回竹条编制的蒸青帘,帘部除茶叶进、出口外,都用木板围封。每小时可蒸鲜叶40公斤,比庆阳坝时的蒸青设备不仅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保证了杀青质量,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墨江没有棉纸,就用厚约1.5公分用铁条为筋的薄层纸筋石灰板作作台的底板,可以长期固定使用,总体上减少了制茶成本。后来因工作变动,汤仁良先后在凤庆、临沧、耿马传授玉露茶制作技术,使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在云南得到传播。在临沧永泉茶厂制的“云针”获全省绿茶第一名,在凤庆茶厂制的“太华茶”得到外贸部总顾问黄国光的表扬,并获得金牌称号,每公斤600元,供不应求。汤仁良在云南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推广玉露茶制作技术,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临沧地委在凤庆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说:从来没有喝到过这样好的茶。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是很难掌握的,云南的大叶种茶内含多酚类蛋白酶高,而且非常活跃,还有茶多酚中的复杂儿茶素含量既高又苦涩,用一般杀青工具做不到的,要用恩施玉露蒸汽杀青,才能在温度不低于45℃,操作达三小时半的时间里完成不是氧化作用的“发酵”,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苦涩味。成为口感润厚、外形美观的高档绿茶。虽然很多人喜欢“玉露”茶,但因为人工操作,劳动程度强,缺乏事业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人才,因而汤仁良在云南传播玉露制作技艺也是面临困境,,玉露茶并未如他所愿大范围推开,就连自己的大儿了虽然他用尽心血去教也没有完全学会。
反右成为牺牲品,饱受磨难搞科研
1958年,反右扩大化,对县委主要领提了几点意见,即被划成右派,停职降薪,不准搞茶,到农村蹲点,20多年间,连续蹲点七个生产队。每到一地他都刻苦钻研,不怕苦不怕累,潜心农业科技研究,为所在社队实施特殊增产增收措施出谋划策。凡他蹲点的生产队良食都空前增产,乡亲们把他当作财神—样敬重。并暗暗的给他一些鲜叶,试验后得到了决定性的认知是最高兴的事。1971年夏,县委领导人将他的公职无理由的免去,并强令下放到边远穷困的营盘公社务农。他苦苦申诉,无济于事,只有申请返回浙江老家,幸得时任军管会政工组长刘振基同志的帮忙,汤仁良以自愿申请退职为由,并发给全家四人回浙江的差旅费800元,成为浙江诸暨小山村的一介农夫。汤仁良所在的公社党委书记和生产大队支书了解到他是搞农业的,就委派他为公社植保委员大队植保组長,五年时间里,给所在生产队改进了农业技术,大幅增产增收。工分值每10分达到1.80元,而其他生产队只有0.30元左右。
1976年云开雾散重见天日。汤仁良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工作,回风庆农科所开始新的农作物杂交试验。1980年冬天,他被调往临沧外贸局新成立的茶科所任制茶组组长。汤仁良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耗去了20年光阴,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茶叶界的损失。
借助“玉露”谱新篇,改进工艺创“蒸酶”
云南历史上就是产黑茶“普洱茶”的地方,汤仁良工作的凤庆县,1939年前只生产晒青,冯绍裘创制“滇红”后才有红茶。从恩施走向云南的汤仁良最先接触的是绿茶,培训时学习了红茶和绿茶加工,但在实习时得杨润之“玉露”制作技艺真传,因而对“玉露”自然有不可割舍的情感,对蒸青工艺具有独到的理解,对绿茶自然也有一份爱恋的情怀。我到云南他家中拜访时,他喝的是绿茶,而且他告诉我,他平时喜欢喝的就是绿茶。云南大叶种的普通鲜叶苦涩味重,是难制成好绿茶的,汤仁良为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绿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验,也使用蒸汽杀青技术,在初烘后加入“发酵”工艺,最后取得成功,研制出云南特有的“蒸酶茶”。探索做试验早在1942-1948年间汤仁良在顺宁(今凤庆)实验茶厂、墨江茶场试制玉露、毛峰、龙井等绿茶,终因制出的产品苦涩味较重而失败,唯玉露因原料幼嫩和独特的品质特征得到认可。解放后,内地茶叶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云南工作,他们也以小叶种绿茶工艺制成大叶种原料的绿茶,产品送母校老师鉴评,导致中国陈椽、王泽农、阮宇诚等茶界专家、学者在论著中断言:云南大叶种只能制高档红茶,不宜制绿茶。这个结论给云南绿茶判了死刑。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红茶市场不景气,有人说:不能吊死在红茶上了。汤仁良也从多年制茶的经验中悟到不同工艺可以改变云南大叶种的“脾性”。从那时起,在农村蹲点时,得到农友资助少量鲜叶,用开水壶蒸汽制蒸青茶实验。在无数次的失败后,摸索到需要“发酵”,才能减少苦涩味的初始方法,,成功投产。
1976年秋恢复公职后,汤仁良举家迁回凤庆。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公开搞起了蒸青茶研究。到汤仁良平反后被借调凤庆茶厂茶科所指导生产“恩施玉露”茶时,得以利用该所蒸汽炉将二三级鲜叶制成“珍眉”(即蒸酶茶)。试验得到系统进行各项技术指标被确认,试验宣告成功。1980年,汤仁良调到临沧地区外贸局任初建茶科所制茶组长,在此期间到临沧县博尚镇永泉茶叶初制所蹲点,在提高红茶品质的同时自购工具制竹木手摇蒸青机,继续蒸酶茶的研制,试制产品得到地县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临沧地区茶科所计划于1982年正式生产,不久,计划被莫名其妙的推翻,汤仁良愤而提出离休申请,致使蒸酶茶的研制工作中断。1985年初,曾喝过蒸酶茶时任临沧地区计量局局长毕加吝和凤庆县的毕文玉县长以“为人民服务”为由,说服汤仁良重启蒸酶茶的研究,并在地区科委主任李根福等人的陪同下到临沧各县进行系统的调查,最后决定在临沧县博尚镇建立永泉茶厂。经过反复改进、研制机具和完善制作工艺,于1988年试制成功并投产,产品送省参加全省茶叶鉴评,惊动全省茶界,其中参照玉露工艺制作的“玉针”(因银毫白如针而命名)获100分满分,冠全省参评产品之最;“珍眉”得94分名列第二。又报送国家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经高级工程师王善庭、钟罗化验,因品质出乎意料,在写评语前,由该所出资,花了3000人民币邀请沪浙茶叶专家会评,共同的评语是:品质较佳,超过浙皖高档炒青绿茶,可与中小叶名特茶相美。云南省科委及有关部门领导、《云南日报》记者纷纷前来视察、采访,一时之间,赞誉之词不绝于耳,产品供不应求。当年时任地委副书记的艾群在凤庆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说:这么好的茶,我从来没有喝过,希望各县都搞起来。会议一结束,耿马县委书记杨学亮即到永泉茶厂邀汤仁良和华加吝去耿马。(当时汤仁良因已经答应杭州茶叶试验场场长给栋房子,报销去云南来回差旅费和每月补贴400元的条件,准备去该场工作,没有立刻答应,经毕加吝说云南落后于浙江,应该在云南)次日,随杨书记去了耿马。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会议上决定以乡镇企业名义,在勐撒建厂,可谓雷厉风行。八月投产当年茯利两万多元。此后该厂生产的“回味牌”蒸酶茶系列先后分别获得展销、博览会五个金奖、一个银奖,其工艺申请获得国家专利。
1994年由临沧地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报请云南省科委批准,下达课题“蒸绿茶机械化生产线研究”,随批文补贴人民币17万元,经过三年六个月研制,于1997年8月成功鉴定,共耗资23.2万元,全生产线共22台套机器组成,全年可生产合格干茶100吨,并试生产了175公斤中档蒸青绿茶,鉴定后,全部生产线由地区外贸局接管(后来被不懂茶叶机械的厂长破坏了)。1995年,陈椽教授的学生,时任云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长的贡惠英同志写信给他说汤仁良经过发酵制成的绿茶很受消费者欢迎。他在回信中说,汤老老了,忘记绿茶是不能发酵的,并要点茶样看看。当时,汤仁良正在帮耿马县供销社在勐撒建立三南茶厂,将该厂的商品“露珠”“滴翠”“蒸酶”寄去各200。他正在开汤时,恰逢国家经贸委主任姚依林造访,就把三包剩余的叶茶“借花献佛”,又写信给汤仁良说:盼再各寄十几克。第二次同样寄去三包商品茶共600。这次他邀请安徽商检局、茶叶公司、茶学会、农学院四位高工专家会评,评审结束,欣然题词:“原璧归华、更新换代、形质并茂、还我国饮”。并用快函祝贺,同时建议在昆明召开记者招待会(因无经费没召开)。陈椽乃是我国茶界先辈,居然能自我否定以前论断,足见汤仁良利用蒸青发酵工艺制作的绿茶的品质之优。蒸酶茶是在传统制绿茶工艺上增加了发酵和高温蒸汽快速杀青,这是两个互为因果的改革。因此,彻底钝化了茶多酚蛋白酶的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的闷、抖式的发酵,又能减少破坏有益物质如维生素c、叶绿素,并可部分将咖啡因、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gcg的苦涩味减少,将其大多有益成份保存下来。蒸酶茶工艺存在的缺点:一是两个新增工序的操作,特别是发酵要求严格;二是初制成本高于传统绿茶10%左右。但它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实现了对云南大叶种茶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的开发利用,并且对今后新产品的开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时日本的茶叶专家渡边依作在临沧市访问凤庆茶厂时问汤仁良:你是怎样解决云南大叶种制绿茶消除苦涩味的?汤仁良因为地委书记段经堂要求保密,只好婉言答复:日本是小叶种茶,这项技术用不着。但作为国内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应用这项技术,大叶种地区用于绿茶制作,中小叶种地区在夏秋茶的加工上也可能借鉴这项技术的相关指标,做出品质更好的茶叶产品。认准蒸青好工艺,研制设备做好茶。
汤仁良在恩施学玉露茶制作时对蒸青这一杀青工艺有了很深的了解,他认为炒青会因为受热不均匀而影响产品质量,蒸汽杀青则没有这一问题,只要杀青设备密闭性好,杀青效果非常好。到云南后,他在绿茶制作的探索中始终把蒸汽杀青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1946年,汤仁良在云南墨江茶厂改进的匀汽箱与摇轮回蒸青帘蒸青设备能达到每小时可蒸鲜叶40公斤速度,这在当时来说效率是很高的,但需要操作人员技术熟练,要靠嗅觉掌握摇动的快慢,才不致失误。1981年在临沧县博尚镇永泉茶叶初制用汽油筒代替铁锅,在墙外用钢管将气体导入如上述蒸青箱内的手摇蒸青,每小时可以杀青75公斤,缺点是摇机人仍然要靠嗅觉掌握摇动快慢。1986年,汤仁良设计制造出电动网带轮回式蒸青机,只要调整好撒茶厚度与轮转速度,台时产量达到300-400公斤。但有三个缺点没法解决:一是增加茶胚水分115%不仅增加失水燃料,而且影响品质;二是盖板架和筛网(铁质)上的冷凝水里的铁离子污染茶叶,影响色香味和人的健康;三是筛网是匀速轮转,蒸好的茶叶很柔次,粘附在筛网上,二次重蒸,混入在制茶里,影响成品观感明显。(使用此机,须专人清除被粘茶叶)到了90年代初,汤仁良在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协助下,制成了“快速振匀蒸青机”76型,台时产量可达600公斤(鲜叶),直接操作只需搬茶、撒茶两个人。蒸好的茶胚不仅不附冷凝水,还能蒸发茶叶体内自由水0.5%左右。也没有铁离子的污染。(因为汽室除喷汽口是铜网外其他都是绒、棉织品),在6秒钟内达到彻底钝化多酚酶的作用。
汤仁良为了减轻制茶成本,设计了压力不超过0.1Mpa的蒸汽发生器(直立锅炉形式自动加水,可以不断使用),售价只要7000元,装上0.1Mpa的压力表会自动放汽使用蒸汽只有0.06-008Mpa的压力,很受厂家欢迎。汤仁良因为长期坚持试验,勇于探索,在茶叶界成绩斐然,得到国家和茶叶界的高度认可,1992年10月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7年4月被授予吴觉农勋章。这是对他一生为茶的最高奖励,作为一个茶人,得此两项殊荣夫复何求。
2019年,汤老去世,享年98岁。
来源:云南省茶业协会 苏学章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普洱茶产业持续跃升,普洱茶中的生茶、熟茶、中期茶等细分茶产品蓬勃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进入品质至上的升级时代,普洱茶的品饮、收藏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青睐,普洱茶已然成为中国众多茶叶品类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12月12日-16日
2019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
震撼来袭!
天下茗茶荟萃
知名茶企倾巢而出
一场普洱茶的饕餮盛宴即将展开
品饮、淘茶、收藏
↓优选普洱茶展商提前揭晓↓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其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大益茶道院、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成员企业,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大益”品牌。
云南中茶茶业限公司是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云南产区普洱茶产品的生产与加工。1951年“中茶”牌商标注册,中国茶叶行业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诞生,中国普洱茶产业历史从此掀开了一页新篇章。
雨林古树茶创立于2013年,专注生产古树茶。雨林古树茶现全球门店超过4000家,2017、2018年天猫雨林旗舰店“双十一”销售额位列茶叶品类前三名。2019年,雨林古树茶入选CCTV民族匠心品牌,亮相CCTV12个频道,加入品牌强国战略联盟。
采自西双版纳原始雨林以棵计算野茶,野茶天生天养,野性十足。
来自西双版纳有着悠久种茶历史且唯一拥有苦茶的布朗山,孕育着珍稀的苦甜茶。
采自西双版纳更稀少的野茶甜茶,野茶自然生长,内含物质丰厚。
澜沧古茶,始于1966年,是“普洱茶十大品牌”、“云南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普洱市重点龙头企业”、“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是集产、供、销、贸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企。
半世纪成熟和稳定的制茶工艺,以“做健康好茶”理念,品牌匠造重器、本味、和润、自在四大产品系列,积累千款茶品。
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
时光不老,好茶相伴。不管走到哪,陈升号都想请您喝杯茶……
“家传祖法信誉戎氏”,普洱制茶世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普洱茶唯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示范基地。
今大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以“让世界认识地道的普洱茶”为企业愿景,坚守“生态、品质、健康”的制茶理念,将最古老最生态的班章产区的茶叶服务于消费者。何宝强先生融合三十载潜心制茶经验,推出第二代班章大白菜系列,传承经典,再造经典,延续大白菜传奇。
2019年班章珍藏青饼
2019年大一号班章熟砖
“龙园号”为龙园茶业旗下品牌,是云南省着名商标、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中国普洱茶十大畅销品牌、中国着名品牌。
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特别金奖茶品——龙园号2019年大班章熟饼,精选西双版纳勐海老班章、新班章、班盆、贺开、张家寨等茶区早春古树高等级晒青毛茶为原料,茶气强劲、滋味浓酽,是一款十分值得品鉴和收藏的古茶佳品。
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不仅是凤凰沱茶的首创者、传承者、护道者,更是南涧县产业脱贫的践行者。它以品牌为主导,以渠道为依托,以技术为基础,以发展为动力,为消费者提供高质的茶品及茶服务,也为南涧扶贫事业披荆斩棘开创辉煌。
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以“诚信立业,品质至上”为宗旨,极力坚持“选料正宗,工艺传统,品质优良,口感醇正”的产品理念,努力将最优质的普洱茶奉献给消费者和海内外各界茶友。
八角亭班章有机茶基地,与老班章村直线距离仅1000多米,该片区为北纬21°-22°黄金产茶地带,海拔1700至1900米,年均日照超过2088小时,平均气温19℃,森林覆盖面积超过80%,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福海茶厂围绕“健康普洱茶”源点构建自身生态圈,重构人、茶、土地、自然生态关系,持续提供健康普洱茶品。
西双版纳勐海东卓茶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高端品饮,珍贵收藏,高值流通的普洱茶品牌,并将敬天爱茶作为企业经营理念,让每位爱茶之人都能品饮到一杯有灵魂的良心好茶。
聚宝龙普洱茶博物馆是以古董茶、印级茶为主的高端普洱茶收藏机构,它收藏了自民国以来的各类普洱老茶,上至百年古董茶,下至各稀有陈年茶品,包罗万象,种类繁多,呈现古董普洱一条龙。
百年时间跨度 | 二十年资深馆藏?|?千款顶级老茶
北京天月普洱茶博物馆是天月集团旗下的普洱茶品鉴及收藏专业机构,藏品来自世界各地藏家,时间跨度达百年以上,跨度之久远、种类之丰富为京城之冠。
滇南古韵·阿颇谷·芷兮文化是有着十余年历史,集科学研发、栽培、加工、营销、策划、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茶业企业,它立足于普洱茶核心产区,致力于云茶产品创新、云茶旅游开发、云茶文化传播。
永年普洱成立于2002年,经过十余年发展,从一个普洱茶经销商,发展成古茶园保护与开发、茶叶加工、专业化仓储为一体的普洱茶运营商。
书剑古茶独孤九剑单株系列选而又挑,每一株都独一无二,依季依节依时采摘,由连续四届勐海茶王节金手奖得主亲自操刀制作,至臻纯韵。让你不到茶山,也能感受书剑古茶的江湖味道。
因热爱而生,通过在传统人文与现代科技之间缝隙的探索,重新梳理茶与人的关系,笃行普洱茶核心价值观,打造普洱茶发烧友心中的卓越茶品。
薄荷塘与班章、冰岛并列于世,班章滋味霸气、冰岛糖香馥郁、而薄荷塘的水路最为细腻,品饮过后便难以忘怀。轻啜一口茶汤,那自然浓甜如山中野蜂蜜般的滋味,将昏沉的味蕾唤醒;那细腻稠糯的汤感,拂过口腔,仿佛在与你窃窃私语。
专注纯料,用心做茶。云南味茗堂茶业是云南本土一家专营普洱茶的正宗原产地茶厂。在云南昆明、冰岛古茶山、昔归古茶山等产茶名山都有相应初制厂和会馆。
荣获雨林联盟认证及欧盟有机认证双重高标准认证的昔归庄园位于天下茶仓——云南临沧,其目前拥有并管理着分布于临翔、双江、沧源、凤庆等多个产区及昔归、冰岛等多个名山头的10多万亩生态古树老树茶园。
云南洪普号茶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是一家依托于古茶山资源,以原生态小产区古树茶、研发、销售为一体的普洱茶新兴企业。
易武金涛以世家匠制、经典传承的手工普洱茶为核心,秉承“用心做好的理念”,倾情演绎本真纯粹、有生命的普洱茶,为茶友带来“气、津、甘”产品之魂的高级享受,全方位展现手工普洱茶魅力,诠释何为生命之茶。
特古茶山联盟主营临沧勐库地区冰岛五寨、昔归、小户赛、懂过、正气塘、大雪山等临沧各种名山古树毛料及成品。
《智德鸿昌》茶业致力打造小产区、特色、名山古树茶,自创建以来,它寻古遵道,始终保持传统普洱茶的古制法。曼岗石生系列——卧龙生茶?凤鸣熟茶是智德鸿昌2016年推出明星产品,其原料产于满山大石头的曼冈古茶产区,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古树茶,好看、好喝,极具收藏、品饮价值。
云南润尚茶叶有限公司出于对哈尼茶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整合多年来进行发展茶产业所积累的资源,建立了“哈尼部落”品牌。在专家团队的全力支持下,公司研发团队致力于自主研发,自主拼配,开发出系列普洱茶产品,红茶系列,共计40多个单品。
云南昌泰茶业集团昌泰茶行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普洱茶“产供销”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拥有多个加工型分公司和专业仓储基地,以及数十家遍布全国的线下零售店。2019年,公司新推出的19易昌号,首次面世就得到了广大茶友的认可。
云南双江勐库勐傣茶厂是一家集茶叶初制、加工、精制、销售、体验为一体的普洱茶专业企业。勐傣普洱,始于1996年,二十三年以来,勐傣人始终秉承经典传统工艺,坚持以最自然的方式制作健康好喝的普洱茶,只为一个信念——勐傣普洱·点滴香醇。
浮生若茶,立足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以正追极。多年来,以易武贡茶复兴为初心,致力于以易武茶识正立极,始创高杆古树概念,推动薄荷塘成为珍藏奢品,打造天门山成为新贵山头。
知名茶企云集,优质茗茶荟萃
2019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
静候君来!
更多优选展商专业采购指南将陆续推出
敬请关注
获取更多展商资讯!
从原始森林的深山树叶,到远销海外的国际化茶饮;从手口相传的家族茶园土法制茶,到工厂流水线的标准化制茶;从茶马古道的以茶易马与互贸互市,到互联网时代的跨境电商与线上销售......
百余年前,在美丽的云南临沧,在北回归线与澜沧江交汇的秘境茶山,一群淳朴勤劳的茶山少数民族世代与茶共生,殊不知一场时代与自然的美妙碰撞也在悄然发生。随着人民生活的日渐向好,古老的茶文化不再束之高阁、来自云南深山的普洱佳茗也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一壶佳茗诉茶话,今天我们将为您还原一个国饮复兴再次亮相世界的茶叶故事。
茶叶的绿色,是我军人的颜色、也是我茶人的颜色
“励精图治,打造知名中国茶叶品牌;笃行致远,倡导健康优质茶生活,通过五代制茶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将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努力把云南茶推向世界”。日前,当记者来到康乐茶城对云南军茶农业集团创始人、中国普洱茶传承人、集团董事长郑少凡作专访时,这个富有朝气的九零后开口说出的一番豪言壮语,让人感叹之余不免心生敬畏。这位英俊潇洒、骨子里却透着云南茶人勤劳善良本性的军茶集团“少当家”,在匆匆接受了记者采访后,就踏上了赴京的飞机,他说这次是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节目录制。
图为云南军茶农业集团董事长郑少凡先生(茶帅)
我们都觉得他行色匆匆,而对于他手下的员工来说却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说,因为郑少凡先生除了集团董事长职务以外,在全国范围多岗位上还身居要职:著名节目主持人、音乐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云南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副会长、官渡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秘书长、云南上水文化传播集团创始人、云南上水融媒体发展集团创始人、云南军茶农业集团创始人、昆明军茶茶业开发集团负责人、大理南涧彝族自治县政府特聘茶产业推荐官、快手广告职业资格认证磁力聚星星选达人、抖音直播带货营出营营员、CCTV-3中华媚丽巧厨娘栏目主持人、云南省组委会导演、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评审团评委等,而其网名“茶帅”则名气更甚,所以,一年四季在全国各地都闪现着他的身影,在全国茶届、音乐届、网红届等都有着他的知名度。
图为云南军茶农业集团董事长、大理南涧县茶产业推荐官郑少凡先生(茶帅)右一,吉尼斯世界纪录协会高级认证官麦克·温森特(中),南涧凤凰沱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章(左一)
茶帅郑少凡告诉记者,作为云南军茶第五代传承人,他目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传承祖辈的茶产业,使之做大做强,让这饼来自家乡的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喝上云南好茶。
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也许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搭上了党的好政策和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列车,就让云南茶走向世界缩短了进程,能够让几代云南军茶人的梦想在第五代传承人的手中得以实现。
拿得起与放得下,关于茶的舍与得
想要完整了解五代云南军茶人的传承历史,就得追溯到上世纪,了解云南的茶人先辈们是怎样制茶、卖茶的,为此,记者采访了作为云南军茶第四代长辈的李安淇女士,她目前就任云南军茶农业集团副董事长、昆明军茶茶业开发集团总经理等集团要职。
李安淇是拉祜族,从小就在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懂过村磨烈寨长大,在家乡有着大片的茶山及古树茶林,在他们那里至今仍保留着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茶树栽培和采茶制茶方式。
图为云南军茶农业集团副董事长李安淇女士
据李安淇回忆,在她很小时因为家里很穷,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都是茅草房,对那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屋外下雨屋里漏,睡觉时漏雨没有伞,他们就会把装肥料的塑料口袋披在身上来避雨。家里有口大铁锅,记忆中的阿婆煮饭、煮猪食、炒茶都用它,那时,也不讲口味和品牌,多数人家都喝土罐烤茶,还有部分人家制茶后就将其装在大口袋里背到集市上卖,那时的茶不值钱,也不分好坏,也就是几毛钱一斤。
她说,过去小时候常听阿婆说,她的祖祖辈辈都是守着“金山银山”却年年受穷,那时的制茶工艺都很简陋,如何采茶、制茶都是要靠一代代人手把手传承下来,茶的品种比较单一,也卖不上价,茶人不是靠茶养活,还得种庄稼、种菜来保障生活。
直到第四代茶人时期,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茶农们才开始被重视,人们对普洱茶的喜爱也日渐加深,随着对普洱茶内涵价值的深度挖掘,茶价逐年上涨之后茶农们的日子也才一天天好了起来。李安淇可谓是这一时代普洱茶产业逐渐兴旺发展的见证者。
她说,由于亲历了阿婆那个年代茶农的心酸,她在高中毕业后,就留在了城市里打拼,卖服装也不愿意回家乡制茶、卖茶。直到2012年,她才猛然醒悟,发现普洱茶才是先祖留给他们的宝贝,以前习以为常的茶树才是真正的摇钱树。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城市回到家乡,先是用在外打拼积攒的钱扩张了茶山,还租了一部分荒山种茶。
随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高速发展,茶的品质、品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在创出自家品牌的同时,进入省城发展也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2017年,李安淇带着家乡的茶来到昆明,入驻康乐茶城,店名唤作勐库大雪山茶厂,作为品牌在昆明的展销窗口,这个门店一直保持至今。在说起来昆明的创业经历时,李安淇感慨万千。她说,当时来昆明发展人生地不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可真不少,秉承真心待客、诚实做人的原则,凡来店里的客人一律免费喝茶,走时还赠茶,到了吃饭时间,还请客人吃饭,所以,第一年就亏了18万,差点打了退堂鼓。当时有人说她人太傻,哪有这样做生意的,而她始终认为,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舍得”就是必须先“舍”,才会有“得”,这是长辈们从小教会她的做人道理。
俗话说:好人必有好报。或许是她的真心和善良感动了天和地,所以,第二年她就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位“贵客”,一位在昆明做生意的浙商一次在品尝了她的茶后兴奋地说道,这正是他多年来寻找的真正的普洱茶味道,为此他一口气就买了20万的茶。当她带着茶过去交货取钱时,忐忑不安的李安淇心里却泛起了嘀咕,“我都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还以为是不是遇上了骗子”,然而事情的结果却超出她的想象,当天她就拿到了20万的货款,这是她到昆明以来做的第一笔大买卖,也是她经营茶叶赚到的第一桶金。由于前期的慷慨付出,让她后来的生意顺风顺水,苍天不负有心人,善良终究获得了回报。
从“厨房”到“厅堂”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
时间来到了2018年,为纪念先辈们的辛苦耕耘;为铭记老辈、青辈们从军过程中感染贯彻的军人品质;为更好的发展和将深爱的普洱茶推向世界,云南军茶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应时而生。集团中由老、中、青组合各抒所长,老一辈人就在家乡守护茶园、从源头把控品质匠心制好茶;再由家族中的八零和九零后一辈在昆明“冲锋陷阵”运营发展;随着新时代年轻人与互联网思维新玩法、新形态的加入,军茶集团也开始了将传统售卖模式引向产业化纵深发展。
图为军茶集团中青代赴茶山采茶
目前,军茶集团作为一家现代化的茶业集团,已发展成为以普洱茶产销为核心,兼营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板块业务为一体的茶业集团。集团产品以中高端品质普洱茶为主,搭配优质滇红茶与云南白茶,多品类让世界喝上健康的云南生态茶。军茶集团始终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诚守志、意正修身,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相融合,依次建立“运营服务体系”、“商品体系”及“视觉体系”等,为顾客提供有品质、有文化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目前,军茶集团已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拥有万亩生态茶叶原料基地,同时,为满足广大茶友的不同口味需求,集团与冰岛、曼松、景迈、百花潭、桃子寨、班章、贺开、弯弓等名山老寨的优质原料茶农保持常年合作,并对部分原料稀缺山头的核心区古树享有原料鲜叶采摘权。
集团旗下产品“冰岛南迫”、“冰岛·美人头”等生茶系列;“大雪山·珍品熟饼”、“懂过古树”等熟茶系列;“懂过白茶”、“ 老白茶”等白茶系列;“滇红砖”、“一品红”等红茶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喜爱。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日渐兴盛,从云南临沧走出的第六代军茶集团茶人新生代们怀揣着薪火相传的茶叶初心,伴随着从“军方特供茶叶品牌”到“面向广大市场消费人群”的转变,军茶普洱也将以一贯强硬的品质保障为广大消费群众带来一流的茶叶品饮体验,同时以品牌化、现代化的运营理念投入到空前巨大的普洱茶蓝海市场中。
云南军茶农业集团未来五年计划向知名茶品牌迈进。他们将用新的理念、新的产品形态、新的标准、新的技术以及全新的茶叶营销生态,打造走向世界的新式中国茶叶品牌。军茶集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通过不断提升产业链运营,优化冗余中间环节,直击茶叶原产地。个性化增值板块推出高端定制及私享茶旅服务:提供专属定制茶山游,从一对一的个性化线路制定到极具民族风情的菜品选择,私享茶山游将带领品质客户亲临茶山秘境,体验自主采摘茶叶、亲赴茶厂参观制茶做茶、亲手压制个人专属纪念茶饼、参观茶窖茶仓、躬体力行体验产品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同时收获无可替代的精神休憩与绝妙体验。
为确保产品口感恒定统一,同时将传统茶叶制造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老中青几代人同时凝聚在军茶集团的同一步调下,不断超越,成就经典。随着品牌化运营的不断增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伴随国家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有力号召,军茶集团潜心开发满足现代人不同生活场景需求的茶制品,精益求精只为让消费者放心喝上一杯健康好茶,同时积极与当地政府一起钻研提高茶叶生产能力、改善茶产区茶农的生活现状。一路走来,军茶集团深耕细作,期愿与消费者、茶区茶农共同打造新式健康美好茶生活。
杯有余香,茶歆余响
末了,虽天色向晚但大家仍旧沉浸在往昔的辛勤趣事与茶叶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忘返,诉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正如杯中之茶,味已淡可依旧口留余香、经久不散。直到把盏言茶之后方才惊觉,往日习以为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背后,也是一段段真实发生在茶山深处不为人知的茶叶史话;杯中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竟也穿越百年,见证了发生在一个制茶世家上的时移势迁;而眼下一个民族本土茶品牌的兴起也更是成为了民生向好、国力兴盛的生动展现。如今,茶叶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面向广大市场消费人群的新时代茶企,相信军茶集团也将以一贯强硬的品质保障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一流的茶叶品饮体验。在未来的发展中,愿军茶集团持续发挥品牌的力量,深度挖掘传统茶文化的价值,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让中国传统茶叶文化在新的时代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山城日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