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茶普洱市

找到约2,334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 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以及“三茶”统筹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茶博会举行

茶博会作为宣传展示云茶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在展会第一天举办了诸多活动,其中“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 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以及“三茶”统筹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

10月13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后,普洱市作“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

(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中兴)

活动伊始,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中兴致辞,杨中兴表示:“品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品世界文化遗产。一壶煮尽千秋事,半盏茶香荡古今。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是全球唯一的“茶”主题世界遗产所在地。喝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喝健康美好生活。做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做成功事业。”今后,普洱市将把握普洱景迈山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四大战略”,做强做优做大普洱茶产业。

(陈耀华副教授)

随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耀华副教授作为此次景迈山申遗文本编制团队的总负责人、景迈山申遗技术资讯主要专家,分别从“景迈山古茶林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以及“景迈山古茶林的时代价值认知”两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此次景迈山申遗的过程以及申遗成功的意义与价值。

“三茶统筹” 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

下午14:00,“三茶统筹”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论坛也在滇池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本次论坛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绿色发展中心共同承办。论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云南省丰富古茶树资源和多彩民族茶文化,邀请政府领导、茶界院士、专家学者、协会代表等共话云茶、共商对策、共谋发展,为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

论坛伊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首先进行了“走进澜沧江 共享普洱茶——绿色有机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演讲。他为云南茶产业梳理了自然生态、人文文化的优势,并提出未来云茶产业发展的几条可行性路径,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推动标准化种植生产;推动修订普洱茶国家标准;持续提升云茶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茶文化;做好边销茶供应工作等。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为大家解读了《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通过宏观概述、生产情况、国内市场情况、外销市场和云南茶产业情况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云茶产业优势和痛点,引发大家对云茶产业更好发展的深度思考。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江用文也就“茶叶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进行了主题演讲,助力云茶产业以茶科技赋能进行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为大家解读了《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通过宏观概述、生产情况、国内市场情况、外销市场和云南茶产业情况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云茶产业优势和痛点,引发大家对云茶产业更好发展的深度思考。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江用文也就“茶叶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进行了主题演讲,助力云茶产业以茶科技赋能进行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紧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也在现场进行了重磅分享,他以“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为主题,剖析中国茶产业整体情况、盘点云南茶产业的优势、提出云南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他提出,云茶产业想要高质量发展,应进行科技创新、营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的价值;同时还应协调好“古树茶与台地茶”“普洱茶与红绿茶”“普洱茶消费与收藏”“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四大关系;最后,刘仲华也为云茶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七大措施,包括实施以安全为导向的生态栽培——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实施以品质为导向的生态栽培——茶树与土壤营养精准调控,实施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依托茶叶深加工高效利用云茶资源,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茶旅融合发展彰显云茶魅力,实施云茶标准化工程等。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顾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卢水生)

最后,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顾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卢水生也进行了“茶旅电三结合是致富法宝”专题演讲。他建议积极发展推动“茶园建设、观光旅游、电商营销”融合发展,助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茶统筹”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论坛结束后,“古茶树保护我们再行动——景迈山申 遗成功为云茶产业带来的新机遇”论坛又继续开讲,专家学者共同就景迈山成功申遗的意义、如何传承普洱茶文化、如何更好保护古茶树资源主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10月13日,在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开幕后,“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会举办。众多专家学者齐聚活动现场,共话云茶、共商对策、共谋发展,为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推介会现场(央广网发 管云 摄)

推介会上,本次景迈山申遗文本编制团队总负责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耀华副教授分别从“景迈山古茶林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景迈山古茶林的时代价值认知”两个方面做了内容分享并介绍了景迈山申遗的过程。

据介绍,自景迈山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北大团队奔赴景迈山,开展现场调研与研讨40余次,高度总结和凝炼了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价值,编制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文本》,得到世界遗产专业评估机构和现场考察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为有效管控景迈山村庄建设而编制的《景迈山村庄规划(2021—2035年)》成为指导景迈山上各类规划、建设、工程项目的法定规划,为保护遗产价值、协调人地矛盾、改善村寨风貌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文本首席专家,陈耀华用13年时间见证了申遗从零开始到最终成功的全程。陈耀华表示:“在未来,希望在讲好景迈山故事和中国茶故事的同时,开创景迈山遗产保护与治理模式,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推介会现场(央广网发 管云 摄)

普洱市副市长杨中兴介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填补了世界遗产中没有以“茶”为主题的文化遗产的空白,是中国茶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大突破,也是对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鼓舞。杨中兴表示:“品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品世界文化遗产。今后,普洱市将把握普洱景迈山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四大战略’,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让全世界再次感知普洱的普洱茶和普洱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据统计,2022年,普洱市茶园面积209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90万亩,占全省的23.7%,居全省第一位;茶产业综合产值392.46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共有15个茶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8个茶企获评省级“绿色食品牌”基地,思茅区、景谷县、景东县获茶业百强县称号。

来源: 央广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循序渐进的五世茶祖——浅述“世界茶源”在普洱市

2013年5月23日,国际茶叶委员会将“世界茶源”牌匾授予普洱市

云南省普洱市辖10县(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研究和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证,普洱市居于“世界茶源”的地位,证据是“五世同堂”。

茶树演化发展的5个重要进程分别是:①宽叶木兰——②中华木兰——③野生型——④过渡型——⑤栽培型。五世茶祖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其物证均在普洱市辖区之内可寻可睹,所以笔者称之为“五世同堂”。

第三纪渐新世3540万年前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之一

一世茶祖
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

出土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景谷古地理气候属于南亚热带雨林气候类型,为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的遗迹,叶形大,倒卵形,叶缘全缘,环结脉序,时代距今约3540万年前。因普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避过了第四纪多次冰川袭击而遗存下来,为茶树来源提供了原始依据。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

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老祖宗,宽叶木兰(新种)化石,叶片形态特征与野生茶树极其相似。因这种化石只发现于云南普洱市景谷盆地,故称“一世茶祖”。

晚第三纪中新世2500万年前景谷中华木兰化石

二世茶祖
中华木兰化石

云南省有7个县发现这种化石,叶卵状,椭圆形,叶缘全缘成波状,近叶缘处连接成环。由于古气候由干燥向暖湿转化,原始的宽叶木兰向高一级的三级网状叶脉“中华木兰”演化而传播四方,中华木兰产于云南景谷、景东、澜沧、临沧、沧源、梁河、腾冲7县,其中普洱市景谷、景东、澜沧3个县均有发现。

中华木兰化石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2500万年前,中华木兰均分布在北回归线北纬22.5~25度地段一带,在哀牢山脉以西、横断山脉倾伏地段以南的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之间,分布范围正好与野生大茶树的发育和传播提供了脉络。云南全省除上述7个县外,未见中华木兰化石踪迹,故称“二世茶祖”。

三世茶祖
镇沅千家寨野生大茶树

1985年4月当地的农民发现报告,1996年11月,由全国、省、地三级10人专家组(笔者亦是其中之一)7天考察,在考察之后的论证会上,专家组成员签字认定:镇沅千家寨上坝1号大茶树,属于野生型,树高25.6米,测算树龄约2700年;千家寨小吊水二号大茶树,为野生型,树高19.5米,测算树龄2500年。千家寨有野生茶树群落280公顷(4200亩)。2001年4月,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镇沅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全体代表上山,在1号大茶树前举行仪式,在树旁立下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碑,名扬中外。研讨会认为,千家寨野生大茶树“对茶树原产地、茶树遗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此为茶树发展演化链环扣之三,故称“三世茶祖”。

四世茶祖
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

1991年3月,根据群众反映由地区茶学会理事长何仕华先生发现,后经三次全国、省、地专家考察论证,笔者亦参与其事。邦崴村海拔1900米,树为乔木型,分枝密,高11.8米,叶型长椭圆,叶尖渐尖,叶面微隆,考察结论认为,该树既有野生茶树的花果种子形态特征,又具有栽培茶树芽叶枝梢的特点,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可直接利用。

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的规律,对研究茶树起源和进化、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生物学、茶树良种选育、农业遗产与农艺史、地方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93年4月,在思茅地区(今普洱市)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邀请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交流论文,参观考察,登临邦崴山参观考察并举行仪式,在树旁立下了“保护古茶树弘扬茶文化”纪念碑。此次研讨会确认了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澜沧江流域古代濮人培育驯化茶树的“科学实验”结晶的观点,认为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植物染色体核型比印度阿萨姆茶种植物染色体核型更对称、更原始、起源更早,邦崴古茶树是过渡类型的结论是对的。从而解决了国际上争论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在何处的问题,证明了茶树原产地不是在印度,而是在中国、在云南、在普洱市,具体的坐标就是在澜沧邦崴。为此,中国国家邮电部1997年4月8日发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即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从而扬名海内外,奠定了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地位,故称“四世茶祖”。

五世茶祖
澜沧景迈芒景栽培型万亩古茶林

在澜沧县惠民乡景迈芒景山,分布着2.8万亩栽培型古茶林,据有关资料记载,已有1300多年,为古老传统普洱茶产地之一。1994年1月,笔者与同仁陪同日本茶学家松下智先生一行5人上景迈山,首次让外国学者参观,令其十分惊讶,松下智先生通过翻译对我说:“这是天然茶叶博物馆”。笔者写文章传出去,从此国内外都知道了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有着这样一个雅称。1997年2月,思茅地区(今普洱市)在澜沧县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中外专家代表考察景迈山古茶林,通过考察论证,研讨会取得了共识:“澜沧景迈千年万亩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很大、历史很长,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是一份珍贵的农业遗产,对研究中国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艺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为此,故称“五世茶祖”。

综上所述,普洱市作为“世界茶源、五世同堂”,其资格条件地位都已经具备,且物证齐全,足以提供无可否认的证明。

2013年5月23日,国际茶叶大会在普洱市举行,3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博士(英国人)将他签名的“世界茶源”牌匾,授予中国云南普洱市。从此,国际茶界认可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在普洱市,结束了一个多世纪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何处的国际悬案纷争。

(黄桂枢,作者单位:普洱市文物管理所)

来源:云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8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