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益阳茯茶价格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建国后青海边茶贸易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青海农牧业生产落后,宗教和封建头人统治盘根错节,历史上民族隔阂较深,尤其是马步芳统治集团对牧区人民血腥镇压、贸易掠夺,造成了少数民族对官方的不信任,畜牧产品卖不出去,所需要的茶叶、粮食、布匹和日用品买不进来,缺吃少穿。

青海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边茶贸易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予以重视,千方百计确保青海地区的边茶供应,稳定了大局,实现人民安居乐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青海边茶贸易也在不断变化。

解放初期边茶贸易是首要的政治问题

茶叶是青海省各少数民族人民的一项主要生活必需品。建国初,工农牧产品比价不合理,广大农牧民购买力极低,紧压茶消费长期处于低水平。

1949年9月,青海省贸易公司建立后,即从兰州、西安调进大批茶叶,满足各族人民的需要。为了稳价销售茯茶,打击市场上的投机倒把活动,10-11月,省贸易公司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抛售茯茶1000多封。

1950年10月,不法商人套购茶叶,抬价销售,造成物价波动。省贸易公司当即调低茯茶售价16.4%,并大量抛售,迫使市场物价回跌。全年,省各级贸易公司供应茶叶25.4万多斤。全省国营和私营商业共销售紧压茶42万公斤。

当时,全省组织了8个贸易工作队到边远部落进行贸易,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贸易工作队一边向牧民供应粮食、茶叶和日用工业品,一边收购农牧土特产品。工作中始终坚持买卖公平、价格合理、服务热情的原则,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少数民族群众从贸易中得到实惠,过去反动统治阶级造成的民族隔阂和群众对人民政府的疑虑逐步消除。果洛这藏族的显巴隆布听前来贸易的湟中回族商人说,西宁解放了,人民政府和解放军非常好,羊毛涨价了,可以自由买卖,他就与本部落43人赶着牦牛,驮运大批羊毛,跋涉千里,到湟源贸易公司换了棉布、茯茶、粮食等生活用品。

显巴隆布的秘书当即用藏文写下诗句:“毛主席像太阳,暖烘烘地照在人身上,牛羊也肥壮。马步芳象冰雪,太阳出来融化光,终究没有好下场。喝牛血,吃野果,三十多年没破伙(没吃到粮食之意),今天一袋袋装青稞。人民政府样样好,解放我们获新生。”

▲贸易队的雪地靴

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在1950年工作总结中指出:少数民族地区“一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贸易关系改变了政治关系”。

1951年贸易工作队发展到17个,先后到50多个地方开展贸易活动。

1953年,全省流动贸易组发展到76个,继续在边远山区和牧区开展流动贸易。这年,省贸易公司还组织西宁裕丰昶等7家私营商号运输大批茶叶等商品到玉树结古,开展深购远销。

1954年7月,海西贸易中心支公司在阿尔顿曲克的库尔班崖吉草原上建立了贸易商店,受到哈萨克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1954年冬到1955年春,果洛地区连降大雪,地面交通受阻,兰州军区空军调用飞机空投粮食4.8万公斤、茶叶3000公斤。

从1953年到1955年,国营和合作社商业供应给各族人民的茶叶达1004万斤,供应数量逐年增长,与1952年比较,一九五三年为2.67倍,1954年为3.45倍,1955年为5.19倍。

茶叶贸易的发展,使各族人民从自己的切身利益中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新社会的温暖。在青海省的藏、蒙群众中曾经流传过这样一首歌:毛主席太阳红又红,牛马羊子都兴旺。买上茶壶买茯茶,帆布来了添帐房,幸福生活哪里来,感谢中国共产党。

计划经济年代边茶为指令性计划商品

▲1958年机制茯茶

1955年后,边茶实行计划供应。西宁市机关、团体和饮食服务业用茶,视实际需要按季分月编制计划,经批准后供应,对消费者也限量供应。

1955年开始,全国紧压茶不足,商业部门在货源分配上,尽量照顾牧业区少数民族的需要。1957年供应开始紧张,全省销量仍达430万公斤。1959年,国家扩大计划管理和统一调度,将茶叶列为二类商品,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管理。

▲青海省部分地区茶票

由于边销茶货源紧张,从1961年10月开始,实行茶叶凭票供应,标准为西宁市每人每月供应0.15市斤,海南、海北、黄南州(含循化)0.4市斤,大通、互助、湟中、湟源、民和、乐都、循化县0.2市斤,柴达木地区0.3市斤,果洛州0.6市斤,玉树州0.7市斤。

1963年,采取死定量活供应办法,允许群众按定量一次性购买一个季度或半年的茶叶。

1963年,商业部将在少数民族地区供应的商品定为特殊商品、照顾商品和一般商品三类,当时茶叶被列为照顾商品。

1966年,采取各地销售指标包干使用的办法,在不超过年销售指标的前提下,供应上可以不受定量限制,办法由各地自定。

1973年,将茶叶改为专项照顾商品。茯茶主要供应牧业区。

1976年,全省各地一律实行敞开供应,并要求有一定的库存储备,以防止脱销。

▲军用马料票

1979年上半年,省副食品公司库存突破1000万市斤。

1982年青海省人民政府51号文件规定,茶叶分配要照顾民族地区特别是牧业地区的需要,凡是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需要有矛盾的,要优先供应民族地区特别是牧业区。

1983年,全省销售量750万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

1984年,根据边销茶销量不断增加,财政补贴不能增加的情况,省内实行分地区定基数供应办法,即以前三年各地平均销售量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272万元补贴额,核定各地区定量供应基数,对消费者采取按人定量平价供应和保本敞开供应两种办法。

1985年,商业厅将边销茶列为指令性计划商品,并理顺了茶叶价格,购销价格不再倒挂,于是停止实行定基础的供应办法,又敞开供应,当年全省销售673万公斤。

茯茶除供给各族人民饮用以外,还用于牲畜补饲。

仅1966到1967年,国营商业供应牧业区牲畜补饲和农业区役畜补饲茶达51万市斤。

牲畜补饲茯茶绝大部分供应给了青海省军区的骑兵部队,由当地的民贸公司负责向驻地的军用骡马按月供应。

骑兵部队对巩固新生政权意义重大,剿匪、平叛离不开骑兵,军马作用凸显。马虽然被人类驯服使役已经数千年,但在进化上仍存在许多缺陷,尤其是肠道系统,常被草料阻塞,导致马匹便秘,兽医称之为“结症”。

一匹军马每天的营养套餐为十多斤草料,7斤精料(玉米等),定时50克茯茶。至今青海境内仍驻有少量骑兵部队,需采购优质边销茯砖茶,每天饲喂军马。

边茶供应是政府长期的惠民工程

国家对定点茶厂实行流动资金贷款优惠利率、技改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政策,规定边销茶的指导价格,在青海建立了一定的边销茶战略储备。

一是边茶供应总量在逐步增大,人均消耗逐年提升。

二是保持了边茶价格相对稳定,人民群众实际购买力大幅提升。长期以来,政府严格控制边茶价格,保持了价格的相对稳定。

1955年9月20日,人民茯茶零售牌价每封由原来的4.59元调为4.90元。1956年,人民茯茶每封零售价5.47元。1962年4月7日,全省调高了高中级茶叶价格,但供应少数民族地区的边销茶一律未动。

▲50年代末民族团结牌茯茶

1962年上半年,经营湖南益阳茯茶由于购销价格倒挂每百市斤亏损7.38元。7月1日起,又因出厂价提高20%,每百市斤亏损达到23.50元,全年全省共亏损64.7万元(扣除红、绿、花茶利润5.38万元后的亏损额),边销茶实际亏损70.08万元。

1972年,益阳茶厂用全黑毛茶试制了一些高质量的“特制茯茶”,试销后群众反映良好。按保本经营原则计算,每市斤批发价1.046元,零售价1.20元。较原机制茯茶0.8559元提高19.6%。

1975年8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天津会议上将江西、浙江、江苏、安徽4地所产茯茶价格进行了调整,批发价由原来每市斤0.7925元降为0.6956元,零售价由0.9125元降为0.80元。

1984年1月1日,茯茶实行基数内为平价,基数外保本价的两种销售价格。1985年理顺了价格,亏损问题也随之解决。之后,省物价局、商业厅、供销合作社《关于对边销茶销售价格实行向下浮动的通知》中确定,以现行牌价为最高限价,只准下浮,不准上浮。

▲50年代末,2.5公斤白沙溪花岭茶

80年代,2公斤茯茶的零售价格大体在5元左右。现在1.5公斤茯茶的零售价格在23元左右,以年人均消费6斤边销茶计算,不过50元,与1斤牛肉价值相当,几可忽略不计。

三是严厉打击劣商和劣茶。解放初期,不法资本家大肆造谣、欺骗、恐吓,对蒙民、藏民进行敲诈,破坏民族贸易政策,他们把一千元人民币,当一万元给蒙、藏民,向牧民推销他们的劣质茶。他们造谣说:“贸易公司的胜利茯茶喝不得,喝了头昏。”等等。改革开放后,一些非国家定点厂生产的质劣价低砖茶,严重冲击边销茶市场。对于劣商和劣茶,国家一直予以严厉打击,较好地稳定了边茶市场秩序。

新时代边茶升级发展的趋势

建国后,商业系统在抓好传统边销茶供应的同时,从全国调拨了各种高中级茶叶,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从1957年中国茶叶公司青海省公司茶叶罐上看,全国各名优茶叶基本齐全。

▲70年代,青海省西宁解放商场茶叶专柜

80年代起,安徽、福建等地茶商陆续进入青海西宁,开设茶叶专卖店,批发零售南方各类茶叶、茶具。青海560万人口,一半在省会西宁,年轻一代多数不知茯砖茶为何物。

目前,西宁有五个茶叶批发市场,全市茶叶从业人员保守估计有300多人,进入了“六茶(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共享”“六茶共舞(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的新时代。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消费水平提升,传统意义上的边销茶逐渐退出了市区、郊区和农业区市场,牧业区也不再是传统湖南茯砖茶和雅安藏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六大茶类已进入青海的雪山草原、帐蓬寺院,真正进入了千家万户。

近些年主要边销茶厂积极调研边区消费市场,抓品质创品牌,多次来西宁参加青洽会,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喝好茶的观念深入人心。

▲50年代青海茶叶罐

2018年,青海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突破1万元,每年拿出收入的一定比例喝点好茶是完全可行的,在城镇存新茶喝老茶已蔚然成风。近十年来,喝茶的人多了,喝茶的量升了,茶文化氛围愈来愈浓了。

传统边销茶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应该赋予边销茶以新的时代内涵,要融入现代茶饮发展大趋势,在好喝养生、方便携带、快速泡饮上下功夫。

▲现今青海西宁路茶城一角

近年来,湖南益阳一些边销茶厂在开发中高档黑茶产品上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白沙溪茶厂、益阳茶厂及一些私营茶厂的高新产品受到广泛好评。人们期待更多更好的边茶产品投放市场,普惠青海人民。

作者:朱晓峰(青海老茶文化交流品鉴中心)

来源于: 安化黑茶传媒平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青海人民缘何独爱湖南茯茶?

“宁可三日无粮 不可一日无茶”,在青海、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茶是生命之饮。作为西北少数民族群众的传统生活必需品,边销茶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是维系西北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民族贸易产品。为了保证供应,稳定价格,边销茶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调度,采取专营政策,即在产区由指定的边销茶企业负责生产加工;在边疆的销区,由各省级供销合作社负责储备、供应销售。于是,在边疆地区,边销茶也因此被少数民族亲切地称为“政策茶”“民族团结茶”。湖南省的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临湘茶业等被国家认定为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多年来承担起了为国家供应边销茶的任务。

在边疆地区的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地区,多年来,这些省份的供销社以大局为重,主动担当,保质保量地完成供应任务,将优质的茶叶送到少数民族兄弟手中。

8月19—20日,青海省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朱小青带领省供销社有关部门负责人、青海省茶业公司董事长马全虎等一行不畏高温酷暑走进湖南,考察调研主要供应青海省的边销茶生产企业——湖南益阳茶厂和白沙溪茶厂。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利凯、益阳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严文凯,湖南省茶业集团纪委书记、边销茶部经理褚世炯等陪同调研。

朱小青在边销茶原料储备库了解情况。

为青海人民喝上放心茶把关

在益阳茶厂有限公司, 朱小青首先来到边销茶原料储备仓库。置身于原料木仓中,被满仓的茶香和堆码整齐的“茶山”震撼了。当他得知公司承担了全国储备总量1/3的边销茶原料和3万担边销茶成品储备任务,在标准化储备仓中,黑毛茶原料严格按不同采摘节气、地域、年份、等级分库存放时,他对益阳茶厂的做法大加赞赏。

朱小青了解各等级的黑毛茶原料。

在生产车间,朱小青参观了行业内领先的筛分设备、湘益4.0智能化生产线,在完整的边销茶加工工艺流程中做到茶叶全程不落地、干净卫生,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金花酵库中查看了湘益茯砖茶发花的情况,看到了在烘茯砖茶中的满满“金花”。在湘益茶博馆,详细了解了边销茶的历史文化、公司的发展历程。当讲解员讲到“汽车靠油走,哈萨克人靠茶走”时,朱小青深感赞同,说到在青海婚俗中茯砖茶作为礼物是必不可少的。在公司设立的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博士科研工作站中参观了检验室和审评室,对比了各种等级的黑毛茶原料和不同的湘益产品。朱小青对湘益茯茶中的“金花”特别感兴趣,对其形成机理详细询问,仔细对比了肉眼所见、放大百倍、放大千倍的“金花”。朱小青对公司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做法充分肯定,表示青海省群众喝到的是“放心茶”。

在参观过程中,朱小青提到了多年前在青海的寺庙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喝到过1968年益阳茶厂生产的茯砖茶,觉得口感特别好,才开始感受到茯茶的魅力。在湘益体验馆中,也细细品饮了湘益新茶和30多年的老茯茶,表示在益阳茶厂喝湘益茯茶别有一番风味。

朱小青在白沙溪黑茶博物馆了解千两茶。

在白沙溪茶厂,朱小青一行先后参观了白沙溪沿江风光带、黑茶文化长廊、千两茶晾晒场、千两茶踩制场、白沙溪茶码头以及白沙溪黑茶文化博物馆,详细了解了白沙溪83年的发展历程。沿路欣赏资江山水,一路茶香阵阵,鸟语蝉鸣。遥望着河对岸的陶澍园陵与钧泽源有机生态茶园,公司总经理刘新安介绍说:“对岸的钧泽源茶园是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我们将在这片茶园种上七彩樱花树,打造一个全国最美樱花茶园,将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澍陵园和白沙溪钧泽源七彩樱花有机生态茶园联为一体,打造成全国4A级旅游景区。”朱小青表示,白沙溪风景秀丽,是一块风水宝地,打造4A级旅游景区大有可为。

朱小青一行详细询问了关于安化黑茶制作工艺、旅游接待、研学开展、白沙溪厂名的由来等,甚至问到“三砖之源”是哪“三砖”、近期茶园防旱抗旱等情况。在白沙溪黑茶文化博物馆内,当看到“传奇厅”中《当代青海简史》中的记载:“到1951年底,西北地区100%的少数民族喝上了茯茶。西北各族人民满怀深情地称边销茶为“共产党茶”“毛主席茶”。朱小青十分感慨,动情说道:边销茶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用茶,更是团结之茶、民族之茶。

益阳茶厂和白沙溪茶厂的担当

作为最早一批被国家认定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湖南益阳茶厂从创办以来心系边疆、敢于担当,始终将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保质保量的产品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茶厂在成立之初,就派出一批工作人员常年驻扎新疆和青海,踏遍天山南北,走村入户,了解少数民族的饮茶习惯和收集对茶叶品质的意见。从湖南到新疆、青海,益阳茶厂的销售人员有的一驻就是二十年,回去一拨再派一拨,64年来这样的接力从未间断。

目前,益阳茶厂作为主要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边销茶产销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4,边销茶原料储备占全国的1/3,公司已成为边销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湘益茯茶在青海省市场占有率达到90%。64年来,公司是唯一一家能稳定生产、坚持不间断保质保量向西北边疆地区提供边销茶产品的生产企业,累计向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调拨边销茶50多万吨,为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和确保边销茶的长期稳定供应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年来,益阳茶厂被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白沙溪茶厂也是较早一批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西北市场是安化黑茶的传统市场,青海省是“白沙溪”品牌发展的根据地。今年,白沙溪在青海、甘肃等地开展了多次“健康饮茶·送茶入户”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好评,白沙溪将继续坚持“提高边销茶品质,稳定边销茶供应,确保边区人民喝得起茶、喝好茶”的宗旨,全力打造服务全民的21世纪健康之饮,把健康安全放心茶奉献给青海人民。

青海人的“熬茶”习俗

奶茶飘香,情深意浓,这是对生活在牧区的藏族、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倘若你到青海牧区旅游或做客,只要刚到牧民帐幕前,好客的主人便会招呼你入帐,不一会儿女主人便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让你享用。奶茶一般采用高原特有的牦牛奶,熬制时用牛粪作燃料先把砖茶放在铜壶或铝壶中煮,待茶烧开后加鲜奶,沸时不断用勺扬茶,直到茶与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梗,加盐和酥油即可。

传统的煮茶方式。

青海省有将近600万人口,共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省的一半,主要是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他们都爱喝湘益茯茶和安化黑茶,对湖南黑茶的喜欢是刻在骨子里的。

青海人熬茶只选用茯茶,主要以湖南出产的茯砖茶为主,煮茯茶的时候必须要加入青盐、花椒,否则就应了青海人的那句顺口溜“茶没盐,水一般”。讲究一点的还要加入生姜、荆芥,那味道会更加地道。青海熬茶不仅仅用于解渴,它往往是吃饭时的一种佐餐饮品,除了品尝茶味还有解油腻、助消化的功效。

早年的青海,由于气候等多种原因,蔬菜生长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冬天,想吃一口新鲜蔬菜很不容易。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吃家里自制的泡菜,就是吃牛羊肉。然而肉吃多了就显得油腻,也容易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需要吃点解油腻的东西,因而茶就成了人们的首选。青海人靠喝熬茶来解腻化食,已是多年的传统。从健康角度来说,茯茶除了有去油解腻、降压减脂、生津止渴等作用外,还有降糖和抗衰老等功效。

青海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借鉴、吸收并发展形成了适于本土养生的饮茶之道,其保健功效十分明显而且有当地特色。在青海熬茶不单是一道茶,也是一副很好的保健良药,已经成为青海人生活中离不开的“舌尖美味”。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之省茶业集团:湘茶飘香 于斯为盛

茶为国饮,湖南为先。这里的茶,曾翻山越岭,跨越重洋,经茶马古道、一带一路,芳播边区和海外;这里的茶,联结98个优质茶园基地、62.5万亩茶园,底蕴深厚、品质上乘、品类丰富、极具规模而独领风骚;这里的茶,香醇鲜爽,苦后回甘,滋润着万千茶农的宽阔心田。

▲湖南省茶业集团全景图

翻开这部厚重的湘茶历史,湖南省茶业集团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它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引领,是专业制茶、全产业链经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标志性企业、湖南省100强企业,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同行业榜首。

它始终坚持“视三湘茶农为父母”的宗旨,以带动三湘百万茶农增收致富为己任,是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更是湖南精准扶贫十佳企业、湖南省“千企帮千村”突出贡献企业,引领湘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携手茶农奔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一路高歌踏浪行,乡村振兴谱新篇!新的时代,新的起点,省茶业集团又将以新的格局擘画怎样的发展蓝图?

从“一片茶叶”到“一方茶业”:一叶致富兴四方

描绘乡村振兴这张生动画卷,绿色是最美的底色,悠悠茶园是茶企最好的画布。

省茶业集团挥洒着如椽大笔,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控股、参股、订单等形式,在省内建立了优质茶园基地98个,面积62.5万亩,并大力推广“土地入股分红+茶园管理工资+返利”的做法,将销售利润10%左右返还基地,同时安排茶农务工,设立了茶园管理工资、奖励基金等,让茶农多种渠道得到实惠。

▲高山有机茶园

2020年,公司积极探索“公司+村级专业合作社+农户(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吉首市青干村、石门县蓝公田村等地开展茶叶扶贫示范合作,以市场销售直接帮助了两个村近7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一直以来,省茶业集团对茶园基地做出“保护价收购”承诺——凡是按照标准生产的茶叶,公司以不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收购、包销,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地茶农“卖茶难”的问题,免除了基地茶农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增加茶农增收能力,省茶业集团每年都自筹上千万元资金,在品种改良、茶园植保、产品定位等方面为茶园基地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茶农种茶制茶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10年来,省茶业集团共为适茶贫困地区基地提供了种苗9000多万株,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其中仅2020年就邀请了20多名专家为基地茶农进行讲座和培训105期次,免费发放资料3.5万多份,下派技术指导人员29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受益茶农达3.1万人次。

▲高山有机茶园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除了以产业振兴联结茶农增收致富之外,省茶业集团主动出击,积极作为。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期间,公司累计向抗疫一线捐赠钱物324.5万元,并及时从湖北采购滞销茶叶4099吨,金额4846万元,缓解了当地茶农的燃眉之急。

面向未来,省茶业集团将继续发挥国家级标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销售额过百亿元,直接带动50万户茶农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全省100万户茶农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为我省乡村振兴与茶农增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一马当先”到“敢为人先”:科技创新领发展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十余年磨一剑,这是省茶业集团一个新的起点,很快,它找到了龙头引领的发力点。

省茶业集团敢为人先,坚持创新引领,牵头组建了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全国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研究中心、湖南省茶叶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四大省部级科研中心。

▲省茶业集团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荣誉

同时,集团与旗下企业的“湖南省安化黑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金花功能功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花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合作,并与湖南农大茶学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杭州茶叶研究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机制,先后取得了3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与81项国家专利。

引人注目的是,集团在刘仲华院士团队的带领下,在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团队的指导下,在黑茶功能成分研究、茶叶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以及产业化推广等方面成果突出,其中“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茶资源跨界增值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成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黑茶保健功能发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获湖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茶资源高效生态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成果获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奖,“夏秋茶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依托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集团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每年均推出多款品牌新产品,一经面市深受市场欢迎。同时,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大规模应用,也极大地助推了湘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多年来已为湘茶产业新增产值过100亿元,联结带动了茶农增收20亿元。

此外,省茶业集团集团积极以茶为媒,推动实践健康中国,联合古丈县委县政府、湖南省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实施了古丈县“国民营养计划”——轻轻茶“万人健康大计划”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从“三湘四水”到“一带一路”:湖南茶业香世界

十多个“现萃鲜茶饮”均以湖南的优质名茶为基底,来自大湘西的黄金茶在透明的器皿中舒卷绿芽,紫砂器具将湖红的花蜜香、甘鲜味挥发得淋漓尽致,打卡、拍照、喝茶、体验……在长沙繁华的解放西路,在“茶守艺”一号店,传统茶产品与新消费群体发生着奇妙的碰撞。

▲坐落在解放西路的“茶守艺”一号店

“茶守艺”是省茶业集团创建的现制新茶饮品牌。今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借势长沙爆棚的人气,仅通过新零售渠道,“潇湘”茶销售额同比新增2000万元。平均每天有1000位游客将“桂花虫草黑金茶”作为“长沙礼物”带回到家乡,“潇湘”茶的甘甜清新和品牌魅力更是被游客们传播到四面八方。

省茶业集团全力推动品牌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湘茶出湘”,推动五彩湘茶馥郁芬芳,远播四方。

集团现有白沙溪、湘益、君山、洞庭4件中国驰名商标,以及臻溪、数码茶园、倩云、辰州、韶山红、骄杨、茶守艺等品牌名茶和茶饮,现建有品牌专卖店2000多家、营销网点20000多个,每年举办品牌推介活动30场以上,带动了各品牌茶销售增长。

此外,集团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在5A级旅游景区——张家界武陵源天子山御茶园以及古丈、会同、安化等地基地开展特色旅游;加强白沙溪产业园、湘茶高科技产业园、益阳茯茶产业园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湖南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湖南茶叶博物馆作为省市科普基地,积极推广湖湘茶文化,每年接待国内外贵宾3万人次。

▲千两茶

▲湘益茯茶

“喝酒要喝伊犁特,喝茶要喝湘益特”。边销茶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集团旗下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等单位是国家定点的边销茶生产厂家,其中益阳茶厂边销茶产销量和原料储备为全国第一,主销新疆、青海、甘肃等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六十多年来连续、无间断累计向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调拨茯砖茶50多万吨,确保了边销茶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期与稳定供应。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省茶业集团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在国外拥有2家控股营销公司,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湘茶”国际商标,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了稳定的贸易联系,年茶叶出口额占湖南省50%以上。

传奇的湘茶,坚持秉承以茶产业为基,实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永葆视“三湘茶农为父母”初心,在乡村振兴征程中,推进魅力湘茶,香满世界,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湖南幸福乡村,不断求索、前行……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