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益阳一品心茯茶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刘杏益:匠心三十载,茯茶誉三湘

【工匠档案刘杏益湖南益阳人,1985年湖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首批中国制茶大师(黑茶类),高级评茶师,全国茶叶标准技术委员会茯茶工作组副组长。现任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读大学,一跃龙门从此改变命运”,这或许是不少农村百姓最朴实的愿望。而偏偏有这么一位80年代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坐进办公室,过上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悠闲生活。而是一辈子忙忙碌碌,穿梭于茶园、烘房、生产车间,肤色变得和父辈一样黝黑。这位曾经的大学生就是今天的主角——刘杏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首批中国制茶大师(黑茶类)”、“高级评茶师”……这些耀眼的光环成为刘杏益34年制茶人生的浓缩。“如果说改变命运仅狭隘的理解为从田头地间到坐办公室,那么我或许并没有‘跃过龙门’,但从此改变命运却是真的。”聊起他与黑茶的故事,年过半百的刘杏益说终于关不住话匣子。三十年如一日,刘杏益对工作精益求精与茶结缘,三十年终不悔“一开始没有过犹豫是假的。”刘杏益说话直爽而诚恳。原来本就出生在益阳农村,读书时非常刻苦,一心想跳出农门,却因为当时高考估分不准,被调剂到湖南农业大学茶叶专业。不读又可惜了,没有办法,刘杏益还是背上行囊出发了。直至有一次下乡去茶叶基地实习,看到茶叶对当地经济、农户帮助还蛮大的,刘杏益突然就觉得自己在做的事何其有意义啊!就这样,刘杏益与茶有了不解之缘,与茶深深地捆绑在一起了。1985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益阳茶厂。先后任生产技术科技术专干、车间副主任、主任、质量管理科科长、新产品研究室主任、茯茶公司策划部经理、茶厂副总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刘杏益担任过7个部门的负责人,其中有6个部门是首任负责人。岗位变化虽多,但不管是什么岗位,他都是技术带头人,产品创新的领头羊。34年,刘杏益致力于茯茶生产工艺及功效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为茯茶的发展与推广探寻方向。为“花”而痴,打造专属“湘益味”“茶好不好,喝了就知道”对于湘益茯茶,刘杏益是藏不住的骄傲。回甘快,没有杂质,即使算不上品茶高手的我们也被这款茶折服。刘杏益告诉我们,湘益一品茯茶是他的得意之作,益阳茶厂也是专注于茯茶加工及研究的黑茶企业。刘杏益介绍益阳茶厂的悠久历史说到茯茶,离不开“金花”。刘杏益向我们说起一段历史趣事。时间要倒回至百余年前,一次黑毛茶从安化运往陕西泾阳的过程中,被雨打湿了,制成茶砖运往西北后发现茶叶里边长满了金黄色的点点。可当时的黑茶是官茶,数量不够是要掉脑袋的,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交,没想到这批茶却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受欢迎。后来,通过检测,这些金黄色的点点,名字为冠突散囊菌,此乃益生菌种,自发酵过程中产生。而茯砖茶因为拥有“金花”而成为了黑茶上品。“历史趣闻更有利于向大众普及金花知识,但真正制作一款好的茯茶,一定是层层工艺的严格把关。”说完故事,刘杏益将话题拉回制茶的正题。好茶离不开好原料。益阳茶厂收购的黑毛茶均来自雪峰山脉高山产地的中大叶茶,内含物丰富。黑毛茶粗制过程中,渥堆很重要。存放时间过长,有酸味甚至茶叶会烂掉,若时间不够,黑茶风味又不足。而存放时间、存放条件,又根据每批毛茶和当时天气状况都有所不同,靠的就是制茶师的鼻子闻和嗅。“这一闻就是30年。”刘杏益打趣说到。一款滋味厚重、香气醇正的茯茶,发花是关键。“作为一种益生菌,‘金花’自然产生通常耗时一年。现在借助科技,也可实现菌叶接种,但口感却相差甚远。”制茶30余年,刘杏益秉承传统技艺,坚守自然发花。刘杏益来到生产车间检验产品质量对于于湘益茯茶,如果说“金花”是灵魂,金花酵库则是品质之源。公司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与质量管理,建立了行业内最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湘益品质精髓之库一一金花酵库,湘益茯茶的灵魂金花(冠突散囊菌)在此形成。其内所形成的有益微生物群体、金花繁衍指数、工艺指标均达到了茯茶尖端品质内涵所需要的稳定性,奠定了湘益茯茶产品最纯正、最不可复制的品质基础,造就中国茯茶最经典的天然本色。专属“湘益味”由此而生。金花茂盛、汤色明亮、茶香浓郁得湘益茯茶茶味人生,见证边销茶的内地畅销史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刘杏益最后领我们来到博物馆。这里记录了“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的传奇,1958年建厂后的辉煌以及更名为“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后的众多荣誉:中国最大的茯茶生产标杆企业;中国黑茶(茯茶)标志性品牌企业;湖南省黑茶行业第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黑茶行业第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一;黑茶领导品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益阳市市长质量奖……益阳茶厂经典茯茶产品一路走来,我们不禁好奇:全省大部分老茶厂都曾面临过停产、破产的情况,为什么益阳茶厂能历经61年从未间断生产,依然红红火火?从未遭遇逆境当然不可能。但在历史关键点,以刘杏益为代表的益阳茶厂人找到了突破口,选准了方向。2000年,边销茶产销跌入低谷,于是公司以敏锐的视角不断进行产品科技研发创新。2004年,一纸委任状交到了刘杏益手中。益阳茶厂的内销市场逐渐启动,可作为边销企业转做内销,产品、技术、推广都需要跟上来,于是刘杏益开始了新产品研发之路。“接到任务,我心里其实是没有把握的,因为要做内销市场,肯定要在原材料的等级上相应提高,以一芽二叶为原材料的茯茶发花需要突破多重技术瓶颈。”可刘杏益还是接下了这个重担。为了尽快研发出来,他干脆吃住都在厂里,不断试验,短短三个月,新产品成功研制,创新了茯茶发花工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茶学专家刘仲华甚至发出了“有了此项技术,湖南黑茶前景可观”的感慨。一年时间,该款命名为湘益“一品茯茶”的产品推出市场,改变了茯砖茶以边销茶为主的局面,全面进入内销市场,开辟湖南黑茶全面兴盛的新纪元。“当时我们这款产品一运到各地,都不用卸货,就被各地的分销商分走了。”刘杏益自豪地说。34年来,在益阳茶厂,刘杏益参与研发了上百款产品,每款产品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了行业内响当当的金花茯茶大师。博物馆里陈列的由刘杏益牵头研发的产品在黑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的良好机遇,刘杏益带领团队大力拓展了以北京、长沙、广州、上海等为中心的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开拓以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新兴国际市场。大师之茗 传承文化凝聚匠心今天的益阳茶厂早已褪去旧时“作坊”的印记,唯一被保存下来的旧传统是——师徒技艺传承。“在祖辈、父亲的培养下,现在企业拥有众多‘厂二代、厂三代’传承团队,这是湘益茯茶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优势。”刘杏益告诉我们,他的学生里就出了两名非遗传承人。作为一代大师,无论是嫡传弟子还是上门讨教的,数不胜数。采访当天,恰好有一群慕名而来的客人请求刘杏益答疑解惑。“基本知识学校都有教,能不能做出好茶首先要有一颗做好茶的心。”刘杏益的这句话想必所有徒弟都烂熟于心。
刘杏益手把手指导学生学习制茶技艺什么是一颗做好茶的心?2018年12月12日,在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由刘杏益率核心团队研制的“大师益品”茯砖茶惊艳面市。此款产品甄选益阳茶厂“国家万吨原料储备库”存放三年以上的一级黑毛茶为原料,经湘益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压制成型,在具有六十年生产历史的“金花酵库”中发花干燥而成。金花茂盛、均匀,汤色橙黄明亮,菌香浓郁,香气纯正,滋味醇和……细细品来,刘杏益三十年匠心与心血尽在茶中。“大师益品”茯砖茶“匠心匠茶卅年功,非遗传承菌香浓。天下茯砖有几许,手段如何看正宗。”这是潇湘茶网总经理、怡清源茶业创始人简伯华作为同行和一个老茶人对刘杏益大师的高度赞誉。茶人推崇、晚辈爱戴,同行尊敬,刘杏益,30年茶味人生,妙哉!(来源:湖南茶业)

“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名单公布

9月21日,“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征文大赛评审会在北京马连道工作站召开,并于当日下午评选出本次征文大赛的最终获奖作品。评审会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主持。

 

评审会现场。

 

恰逢湖南省益阳茶厂有限公司成立六十年,为全面弘扬茯茶文化,挖掘茯茶历史,推进茯茶产业发展,由湖南省茶业协会、《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办,益阳茶厂有限公司协办,面向全国推出了此次“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征文大赛。

 

此次“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于今年5月启动,以“茯茶香溢·健康世界”为主题,围绕茯茶千年历史文化,讴歌、赞美茯茶功效,书写“我与茯茶”的茶人、茶事、茶情、茶缘,抒发接触茯茶之后的茯茶之美,展望健康和谐社会中茯茶的市场前景。

 

评审会成员在阅读、评审参赛文章。

 

截至8月底,组委会共收到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参赛作品220篇,经《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编辑部初审,选出122篇作为入围作品提交评委会评审,其中散文63篇,诗歌59篇。

 

本次“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征文大赛评审委员会的各位评委是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翘楚。

 

益阳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永军、北京天恒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步艳梅也出席了评审会。

 

评审会主任:

                        

查迎新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主任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评审会成员:

查迎新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信息中心主任

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成曾樾

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艾克拜尔•米吉提

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作家》原主编

 

王 冰

鲁迅文学院培训中心主任

 

梅隆雪川

中国辞赋研究学会原会长

《中国诗人》原执行主编

 

刘一达

《北京晚报》记者、著名京味作家

 

孙  蔚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

《中华茶人》总编

 

各位评委在充足的时间内提前审稿,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于今日集中开会讨论。按照大赛组委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青春参与奖5名(参赛者年龄为35岁以下)和优秀奖10名的奖项设定,最终评审会评出以上各个奖项获奖作品。现将21位获奖作者及作品隆重公布。

 

“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

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1名)

 

曾玉荣     《一品茯茶,润心如花》    

 

二等奖(2名)

 

王玉海     《湘益茶缘》    

 

温勇智    《益阳茶:一泡六十年(组诗)》   

 

三等奖(3名)

 

王泳冰    《湘益茯茶,一味黑茶一缕香》 

   

祁新龙    《茯茶趣事》    

 

沙    飞   《在益阳,我要赞美茯茶的美丽》

    

青春参与奖(5名)

 

覃    丽    《“茯”光不止于掠影》    

 

于成杰   《茯茶情缘》

  

陈嘉伟    《我在湘益的岁月里渐渐长大》   

 

谢    耘    《湘益茯茶(享一壶茶)的美好时光(组章)》    

 

侯加阳    《邂逅一片湘益茯茶(组诗)》   

 

优秀奖(10名)

 

韩星海     《盛世“金花”香万里》

    

张雨倩     《益阳茯茶人家》   

 

叶建中    《“茯”在身边》    

 

程维平    《一包茯茶的故事》    

 

李文山    《湘益茯茶品沧桑》    

 

张福生    《茯茶是一味药》    

 

六谷农    《咏茶》   

 

马   晴    《湘益茯茶》    

 

张从莲    《湘益茯茶赋》  

  

苏欣然    《湘益茯茶,寻觅乡愁的茶饮》    

 

 

据主办方介绍,以上获奖作者,将应邀出席益阳茶厂于10月下旬举行的建厂60周年庆祝大会,并在大会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获奖作者还将深入益阳茶厂,参观了解茯茶背后的生产加工和历史文化底蕴。

 

评审会成员合影。

 

 

 

“湘益茯茶”杯全国茯茶文学作品征文大赛一等奖《一品茯茶,润心如花》

 

一品茯茶,润心如花

作者:曾玉荣

一、

细雨敲窗时,一个人,一本书,再拿着一杯茶,茶汤晕红,浅浅地啜上一口,一时,那种清香,伴着一缕温馨,慢慢浮荡在齿颊间,也清润在心中。

这一刻,人的心里,简直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片明媚自然,纤尘不染。

茶,能润心,能净心,能让心灵饱满,一弹出水。

一品茯茶,更是如此。

一品茯茶,出自益阳茶厂,属于海内名茶,其味香,犹如菊花。一杯茶汤放置面前,香气浓烈,浮浮荡荡,让人嗅着,自有一种陶渊明归园田居后采菊东篱、锄豆南山的感觉。此时,人虽然在城市,在滚滚红尘里,可心却早已经走向山里,走向老家,走入童年炊烟升起的地方。

一品茯茶的茶汤则色泽橙红明亮,洁净无痕,让人面对,如踏月中庭,清风吹衣;或如走在深山中,面对千山黄叶,一片飞金。此时,心里,自然而然会滋生出一种天地空阔、水明山净之感。人,也顿时如透明的一般。

一品茯茶茶香绵软,如二十四桥的一声箫音,在柳色朦胧中连绵不绝,缭绕天边。

一品茯茶口感滑爽,如风行水面,如水流石上。

一品茯茶,一品的茗饮。

二、

善饮茶者首先善于泡茶。泡茶,是饮者必备的技巧。泡茶,更是品茶的开始,是感情的铺垫,也是一种清心净虑的过程。

泡一品茯茶,更是如此,其细致,其一丝不苟程度,都说明,泡茶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一种艺术。

首先,茶器应备好。

在中国文化里,万事和谐,万物配套,什么马备什么鞍子。就以穿衣而论,丰腴女孩以宫装为美;细瘦女孩旗袍在身,跌宕有致;身着长裙的女孩,打着一把伞,走在弯曲的小巷里,自是诗中的意境。

茶器配茶,也是如此。

一品茯茶最宜于用白瓷,橙红的茶汤缓缓注入瓷杯,一时晕红如羞涩的微笑,如三杯两盏酒后的少女的醉靥。其次,玻璃杯也不错,茶汤在杯中,将杯子也映衬成琥珀色,将拿杯的手也映成了琥珀色。其它瓷器,则显得有点不适宜。

然后是投茶。

投茶的茶量,根据喝茶人的浓淡调配,喜爱喝浓的,多放,反之少放。这就如听歌,有的爱听红牙檀板击打节拍的轻唱,就去江南听评弹。有的则相反,喜欢听鼙鼓胡笳向晚之声,就得去塞上。

洗茶后,再行冲茶。

一品茯茶的洗茶,不是为洗,茶极净,一尘不染,何用洗?准确地说,洗茶是为了逼出茶香。滚水入茶,逼出茶香。然后换水入茶,恰好茶香出来,与水充分交融,如月光在水,如花香在山。

此时,茶仍如隔帘梳妆的女子,可听见环佩叮咚,可听见琵琶声如滚珠一般,可是,就是不见帘中女子出现。

随后,珠帘轻微地嘀嗒一响,那个倾国之姿终于曼妙登场,走上台来,团扇一转,微微一笑,一时花好月圆,万人皆静。一品茯茶出汤,就如美女出场,一股橙色茶汤从茶壶里缓缓斟出,香气伴着热气氤氲着,缭绕鼻尖,也弥漫一室。

此时,拿起茶杯轻轻饮一口,茶汤入嘴,在舌尖上缓缓一转,满嘴香气。茶汤入喉,喉间也带着一种香气,又徐徐升起,四处游走,一时人头脑清明,犹如淋了一场太阳雨。

泡茶,如为绝色美女画眉,随意不得。

品茶,如和绝色美女相对谈心,唐突不得。

而泡和品一品茯茶,更是如此。

 

三、

在茶国世界里,一般茶香味较清淡,羞羞涩涩,欲说还休,有着一种做作,一种忸怩,一种作秀。唯有一品茯茶香味较浓,自然而流畅,如《红楼梦》里走来的史湘云,带着微微的咬舌音,一派天真,一派天然,素面朝天,毫不修饰。

一品茯茶的香来自金花,恍如来自一个传说。

金花,是一种冠突散囊菌,是茶发酵而成,为茯茶独有。

茶汤之色,则如红葡萄酒,如女儿红。

饮此茶,最宜于闺中女子,在高楼帘幕低垂的房内,用羊毫笔,在桃花笺上填一阙词,或为“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或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罢,用白瓷茶杯,斟上一杯一品茯茶,用纤细的手指拿了,轻轻啜上一口。长长翘翘的睫毛上,无来由地挂着两颗晶莹的泪珠,摇摇晃晃的。

此时,瓷白,茶红,人面桃花,最为典雅,也最为牵绊游子的心。

当然,几个文人,长袍大袖,坐在书房里,也宜于饮此茶。书房的门上挂着一面珠帘,帘外是庭院,一片竹林,风吹萧萧,犹如细雨。时时有一两声鸟鸣,珠圆玉润,映出一丝青绿,一片水嫩。房内,绿色入帘青,也映绿了书房。书房内唯有书架,书架上排列着一本本线装书;唯有一个花盆,为鼓形,放在盆架上,里面装了土,放着几块乱石,还有几茎兰草。再放入一只蟋蟀,吱吱吱地叫着,如一颗颗露珠零落着。

此时,每人一杯一品茯茶,慢慢的品着,不说话,也不思想,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如果要说话,也只是谈谈诗词,谈谈书画,是万不可谈论名利得失。一品茯茶是灵物儿,是沾不得物欲的,即使是语言上的不洁,也是不行的。

这会儿真的是时光安好,大静无声。

此时,每一个面对此茶,坐在此室的人,都如同高僧。

 

四、

品一品茯茶,以书法作比,犹如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看王羲之捏一支竹管笔,书写着《兰亭集序》;品一品茯茶,以音乐作比,如行走在江南小巷里,听阿炳用二胡演奏着《二泉映月》;品一品茯茶,以歌舞作比,如穿越唐朝,面对着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品一品茯茶,以戏剧作比,如观女驸马袍袖轻扬,帽翅乱颤,用黄梅戏的强调婉转地唱着:“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哪……”

品一品茯茶,在一杯清香里,可以身心两忘,尘心如洗。

品一品茯茶,在茶香氤氲里,可让自己心清如露,心净如水。

品一杯一品茯茶,心如莲花。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