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银杏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多酚保健及药理功能的应用

大健康产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全球健康年支出总额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场,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元。

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防癌、降脂、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辐射、防龋齿、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功效显著,机理明确,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功能性原料,在保健食品行业、畜禽养殖行业、医药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茶多酚在保健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茶多酚类保健食品主要包括辅助降血脂产品(占21.45%)、减肥产品(占18.28%)、增强免疫力产品(占15.35%)、延缓衰老产品(占7.45%)、缓解体力疲劳产品(占6.32%)、其他类产品(占31.15%),由此可见,茶多酚保健食品目前侧重降血脂、减肥和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1. 辅助降血脂保健产品

迄今为止,我国已注册的降脂保健茶中总黄酮、茶多酚的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63.77%、46.38%,其根本原因在于总黄酮、茶多酚的降脂功能比较好。茶多酚可通过调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过氧化脂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水平,改善心脑血管系统,达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茶多酚辅助降血脂保健产品剂型丰富,包括软胶囊、片剂和冲剂等。安利(Amway)公司的纽崔莱辅助降血脂茶族益脂胶囊,以绿茶萃取物(茶多酚)、茶黄素、儿茶素为原料加工而成,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脂水平和胆固醇水平。

茶多酚片

2. 减肥保健产品

茶多酚与儿茶素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1)通过增强人体肝脏脂肪酸氧化,抑制摄入食物的欲望;(2)通过抑制胃肠道消化酶以及与肠道细胞刷毛缘上特定转运因子形成复合物,抑制胃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3)通过抑制脂肪合成相关酶、调节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增加人体能量消耗,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茶多酚减肥产品的剂型主要有软胶囊、硬胶囊、片剂、茶包等,茶多酚标示量在3%~20%。

3. 增强免疫力保健产品

免疫系统通过细胞或体液免疫,清除微生物、毒素或其他异物的危害,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茶多酚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诱生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T、B淋巴细胞,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等。茶多酚兼具内源性抗氧化剂和外源性抗氧化剂的双重特点,具有相互协调的综合效果,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有刺激促进免疫提高作用(如延缓人体胸腺衰退、保护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刺激抗体活性的变化等),而对正常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和保护作用,预防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姚广深等在生产啤酒的发酵液过滤工序或罐清酒工序加入茶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猴菇多糖,加工得到茶多酚啤酒,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内的抗氧化物质活性,防止过量氧自由基反应对机体的损伤。

4. 延缓衰老保健产品

茶多酚能竞争性地与自由基进行结合,从而预防或减弱自由基对生物体的伤害,进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如李红艳发明了一种茶多酚微丸制剂,由茶多酚、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用辅料为赋形剂和黏合剂,其微丸制剂中茶多酚含量为20%~80%,赋形剂含量为15%~79%,黏合剂含量为1%~5%,该微丸制剂可以制备成缓释或肠溶等类型,具有很好的抗衰老等作用。

5. 缓解体力疲劳保健产品

茶多酚通过抑制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及粘性放线菌的生长,抑制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及葡聚糖的合成,达到防龋齿的功效。如赵大鹏等发明了一种便于携带和食用的茶多酚滋补胶囊,主要配方成分为茶多酚、党参、白术、伏苓、甘草、黄芪、枸杞浸膏、沙棘浸膏,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的保健功效。

6. 抗辐射产品

徐顺贵等发明了一种含茶多酚的营养食品,主要配方为奶粉15~20份、花生粉1~3份、核桃粉1~3份、茶多酚0.5~1.0份,该食品中各种原料均为纯天然食品,具有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曹进等以茶多酚为主要原料,通过复配一种与茶多酚具有协同效应的抗氧化物质,加工得到一种含茶多酚的抗贫铀弹、防白血病的保健品,该产品可消除⁶⁰Co-γ化学辐射带来的机体伤害,修复造血细胞损伤,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效果。

二、茶多酚在畜禽养殖行业中的应用

1. 茶多酚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家禽日粮中添加茶多酚能够有效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脂质代谢。研究发现,茶多酚能够通过抑制肉鸡肝脏中脂质代谢基因的表达来降低肉鸡腹部皮下脂肪、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也可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以及刺激脂肪的分解来减轻肉鸡的过度肥胖和血脂水平。茶叶中的功能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有可能可替代抗生素使用,不仅能减少肉鸡体内抗药性微生物的数量,增加肉鸡体重,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而且可以提高茶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率。饲料中添加茶多酚还有助于提高家禽免疫力和抗病性。

2.茶多酚在家畜养殖中的应用

茶多酚能改善家畜生长性能、肉质和抗病性。此外,茶多酚对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肌浆蛋白含量和适度增加肌内脂肪,并促使肌束中的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变细,进而提高猪肉嫩度。同时,茶多酚能显著抑制催化肌苷酸降解的磷酸酯酶活性,提高猪肉肌苷酸含量,进而改善猪肉鲜味品质。茶多酚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可防止脂质过氧化,进而改善牛的生长性能和抗病性。

三、茶多酚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1.抗凝血药品心脑健制

以茶多酚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抗凝血药品,主要用于防治白细胞减少症、高纤维蛋白原症、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等,有助于机体头目清醒、提振精神、记忆力提高等功效,这类抗凝血药品制剂主要有心脑健片剂、心脑健胶囊。现有的心脑健片剂与胶囊已经列入国家中成药标准,该药品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降低胆固醇吸收,抑制胆固醇酯降解;改善微循环,促进骨髓再生和增强免疫等功效。

2.抗辐射药品

茶多酚具有显著的抗辐射功能特性。王友绍等发明了一种银杏黄酮与茶多酚组合的抗辐射药物,其银杏黄酮与茶多酚的质量比为0.7∶1.5。由于银杏黄酮和茶多酚均含有相同的苯环结构以及多元酚性羟基,进而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使茶多酚与银杏黄酮的组合药物的抗辐射作用比单独使用茶多酚或银杏黄酮的抗辐射作用显著增强。

3.治疗尖锐湿疣药品

2006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依据《植物药研制指导原则》批准了自1964年6月美国颁布新的药品法以来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它是从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和其他绿茶组分的混合物,该植物药适用于18岁及以上免疫受损患者的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的局部治疗,是截至目前FDA批准上市仅有的2个植物药之一。Veregen中儿茶素组成占总药物质量的85%~95%,这是起临床疗效的部分,它包括>55%的EGCG和其他儿茶素衍生物。

四、总结与展望

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等茶叶功能成分年产规模接近9000 t,80%以上的茶叶功能成分以原料形式出口,用于开发保健食品、功能型饲料、医药等。目前,茶多酚保健产品研发仍存在一些不足,其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偏低,茶多酚多羟基结构影响了化合物在人体中的溶解度、降解率、吸收率和进入血液中的比例,从而影响这些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物可利用性。茶多酚的分子修饰、摄入剂型改善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可能途径。此外,茶多酚终端产品的同质化、应用技术研发薄弱问题仍然存在。

围绕茶产品的适口性、适用性、安全性需求,充分挖掘茶多酚的应用特性和功能特性,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应用领域的专用化、多元化产品研发是重要突破口。

(具体内容见《中国茶叶》2020年第12期,P9-15,《茶多酚保健及药理功能的应用》,作者:张建勇,王伟伟,王蔚,陈琳,乐婷,江和源)

作者简介

张建勇

博士 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化学与加工研究,在茶叶功能成分绿色制备、儿茶素二聚物形成机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茶产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1部,获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溪县生态茶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生态茶园的模式多种多样,目前大多数是以改变茶园生态系统的栖息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茶园套种树木、花草和人工除草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病虫害和实现生物多样性,但却忽视了茶树本身的培育因素,而且农资投入、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与茶园可持续经营管理和茶农增收冲突。经过数年努力,安溪县龙涓乡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举源合作社”)在低产茶园改造基础上,优化茶树空间分布,稀植留高,茶—草—豆间作,茶—花—果相伴,采取遵循生态平衡的有机化管理,实现亲近自然经营,生产出安全、生态、高品质铁观音,打造了茶园管理新模式。

  一、茶园基本情况与茶叶特征

  举源合作社茶园位于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举源村布岩山,海拔750~850米,茶园土壤以红壤和红黄壤为主,茶园实际面积40公顷,山地面积120公顷,茶园周围植被丰富,草木茂盛。基于自然农耕的生态茶园管理方式所生产的茶叶叶片比较肥厚,加工制作出来的铁观音茶外形更加肥壮重实,色泽油润,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醇厚回甘,“观音韵”明显,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有余香。此外,合作社还对茶园进行分区域编码化管理,建立了茶叶生产安全管理与质量溯源平台软件系统,详细记录每个生产环节,做到每一泡茶都有溯源编码,每片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二、茶园自然农耕生态管控的主要措施

  生态茶园的管理要从茶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来考虑,不能只考虑当前的利益,还要综合考虑农资成本、劳动力情况,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因素,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潜在的后果。举源合作社由此出发,通过强化以下几方面,发挥自然农耕生态管控作用,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茶树疏植留高

  举源合作社以前的茶树种植方式为矮化密植,茶树株距30~40厘米,行距100~120厘米,高度30~40厘米,茶园植被单一,茶树自身抵抗力差,容易传播病虫害,需要多次喷施农药才能防治病虫害。

  2009年开始,举源合作社创新性地培育独株大树茶,将原来密植的茶树,先隔一行挖掉一行,再隔一株挖掉一株,共挖除原来密植茶树的75%,使茶树株距为80厘米左右,株行距达到250厘米左右,留高茶树至80~120厘米。茶树疏植留高后,茶树之间的间隔增加,茶树通风透气,采光效果好。虽然疏植后的前两年,茶叶产量会下降,但是疏植处理三年后,茶树枝条变得更加健壮、树冠变宽、芽叶肥厚,茶园鲜叶产量就达到密植时的水平,制成的成品茶滋味更浓厚、香气更悠长,售价提高了30%。而且茶树自身的抵抗力增强,有效地控制茶树病虫害在茶园的大面积爆发,抗旱、抗涝、抗寒能力也大大提高。

  2、茶草共生

  通过疏植留高,给茶草共生的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举源合作社经过2009~2012年的实践,将茶树留高达1米以后,采取留草管理的方式,让茶园中的蓼草、马塘等本土优质杂草自然生长,并人工拨除恶性杂草,让优质杂草与茶树共生共伴,在采茶前或杂草种子成熟前,将茶园内和梯壁上的草割除覆盖。

  实践发现,这种留草管理方式,不仅不会影响茶树健康生长,而且茶树越长越壮,可能是因为杂草在夏天为茶园遮阴,降低了茶园温度并增加了茶园空气湿度。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虽然茶园虫害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从茶树中吸引了部分害虫到杂草中。茶园有益虫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增加,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发挥出作用,茶树上的病虫害因而减少30%以上。此外,杂草根系深达20~30厘米,地上部修剪覆盖后,部分杂草根系腐烂,有利于疏松土壤,透水、透肥、透气,使得土壤容重降低24.8%左右。所覆盖杂草腐烂后还增加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里的蚯蚓越来越多,土壤也变得松软。这种留草管理方式,仅需要冬季翻耕一次茶园,每年还可以降低茶园锄草的劳动力成本约6000元/公顷。

  3、套种绿肥

  举源合作社在春夏期间在茶园中套种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11月份前后结合茶园冬季翻耕,施用有机肥,并套种油菜花。这种套种模式以提供绿肥为主,在豆科作物和油菜花的初夹期割除并覆盖到茶园。

  据检测,一年套种两次绿肥,茶园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20%左右,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对于原来酸化土壤的改良也有作用,实验一年内茶园土壤的pH值约能提高0.1个单位。套种绿肥后,茶叶产量明显提高,尤其是夏暑茶,鲜叶产量可以提高20%~30%。原因可能是豆科类作物本身有固氮功效,能提高土壤肥力,此外,秸秆腐蚀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腐蚀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转化率;套种绿肥还能改善茶园微域气象条件,尤其是夏季,可以降低茶园温度、提高湿度,从而减少施肥,改善茶叶品质并提高产量。

  实践中发现,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越来越多,大豆种植后豆和初长的豆苗容易被鸟类啄食,这就需要用声、光措施加以防控。

  4、轮采轮休

  举源合作社还针对部分茶园采取轮采轮休的管理方式。考虑到茶树的可持续生长以及采制效益,生产中不能只有索取,也要有回馈。因此,合作社试探性地改变原来一年采制四季的模式,实施一年采摘春秋两季,次年只采春茶一季的循环采养结合模式,其他季节让新梢自然生长。其中,采摘春秋两季的年份在8月初和次年2月中下旬各进行一次轻修剪,只采春季的年份,春茶采后进行深修剪,待次年2月中下旬再进行一次轻修剪,让茶树自身有休养恢复的过程,调节生长规律。

  实践发现,虽然发芽密度减少,但是茶树根系发达,枝条更健壮,基本没有鸡爪枝,对夹叶减少,新梢更肥壮,百芽重提高了将近1倍,制成茶叶品质提升1~2档次,销售价格可以提高30%左右。如果一年仅采摘春茶一次,全年总产量会减少35%左右,但由于茶叶质量提升,全年总收入不会减少,反而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

  5、茶林混合

  在园区种植树木,调节茶园的小气候,以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平衡。举源合作社在生态茶园通常的“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种植隔离防护带、梯壁梯岸留草种草”做法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在茶园内套种冬季落叶的花、果和名贵树,每公顷套种375株左右。主要套种银杏、紫玉兰、海棠、紫薇等,这些树木在春夏季起到遮阴作用,产生茶叶喜欢的漫射光,在冬季落叶,不影响茶树采光和积温,同时套种豆科植物、牧草和油菜花等增加了土壤肥力。通过这种方式,合作社构建了茶园“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善园区环境,形成自然调控能力强、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

  实验五年发现,这种茶—林—绿肥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虽然会使茶叶产量减少20%~30%,但是制成茶叶更为鲜爽回甘,实验测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在15%~17%之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1%~3.8%之间,酚氨比明显低于纯茶园所采制的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外,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美化了茶园,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一定程度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结论与展望

  举源合作社采取的茶树疏植留高、茶草共生、套种绿肥、轮采轮休、茶林混合等自然农耕生态茶园管理模式,不仅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改良了茶园土壤,还育壮了茶树,提高了茶叶品质,并有效防治了茶树病虫害,做到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就使得茶叶质量安全达到欧盟标准。

  这种模式得到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2015年在举源合作社召开了全县生态茶园管理现场会,也得到了泉州市和福建省农业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套种绿肥、立体化复合生态管理、茶树复壮等效果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江苏卫视等国家和省市媒体的报道。近年来,举源合作社的茶叶销量和价格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局面,有效增加了158户社员的收入,并辐射和带动周边茶农进行茶园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的重视和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这种自然农耕的生态茶园管理模式还会有更好的前景和价值。

  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刘金龙,高水练

普洱熟茶,摆脱「油腻」So easy!

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的西藏地区,蔬菜极少,摄食高能量的牛羊肉、奶类,相比之下与其他地区健康状况相同,甚至更强壮,分析其疾病图谱以及死亡率规律发现,他们的代谢免疫疾病以及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饮食结构有一个“去污剂”和“激活剂”,这就是全发酵茶。

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茶(普洱茶熟茶、边茶、六堡茶、黑茶)中含有丰富的茶褐素,含量高达水溶物的70~80%,它具有表面活性剂(去污剂)的作用,能够强力结合油脂,增加油脂的溶解度(4万倍),抑制人体吸收,增加排泄(30%以上),起到“隔离墙”作用;

其次是促进脂肪燃烧(激活B脂肪酸氧化酶),发挥了“激活剂”的功效。茶褐素的这种双重作用是很多植物多酚特有的功能。食物多酚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有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原花青素(蓝莓)、石榴多酚、柑橘多酚、辣椒多酚、银杏黄酮、大豆异黄酮、槲皮素等。如葡萄多酚,在葡萄籽中含量高达50%~70%,在葡萄皮中含30%~50%,茶叶中含茶多酚20%~40%。

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山西陈醋植物多酚含量达到2.6mg/ml,因此,喝陈醋“软化血管”作用,与喝红酒软化血管作用相同,都是植物多酚的抗氧化、“去污剂”作用。

根据研究发现,普洱茶调节血脂代谢异常作用显著,调节代谢的主要成分是茶褐素,占普洱茶水溶物的80%以上,咖啡碱是降血糖的重要成分;

普洱熟茶不影响睡眠的原因主要是茶褐素络合咖啡因,从而抑制了咖啡因的兴奋刺激性。茶褐素是普洱熟茶的特征活性因子,在肠道和血液内具有“刮油”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强力结合油脂,抑制吸收,增加排泄;

茶褐素在肌体组织内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通过加强脂肪的水解和氧化,生成CO2、H2O和ATP(能量),促进脂肪的代谢,消耗脂肪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普洱茶主要成分茶褐素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强烈抑制突变P53的表达,强烈抑制notch蛋白的活化,对白血病、乳腺癌等恶性病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等等。”

此外,长期饮用普洱熟茶对于肾脏功能,也是有利于血尿酸从肾脏排出的。嘌呤是一种低分子化合物,是由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产生,嘌呤在肝脏中合成尿酸,大部分尿酸通过肾脏排泄,还有一部分还通过大便及汗液排出。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咖啡碱,纤维素可以中和尿酸,并且促使尿酸从大便排泄。咖啡碱具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可以舒张肾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加,使肾小球过滤速度增加,并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

备注:本文转载于《普洱杂志》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