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倚邦大黑山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单株级古树 天弘倚邦·大黑树林 稀缺上市

天弘茶业2023年出品,甄选单株级古树茶菁精制的“倚邦·大黑树林”稀缺上市,超乎期待的极致型产品,将满足您对更高口感的追求……。

倚邦大黑树林,又叫大树林,也有人叫它倚邦大黑山,就如易武的薄荷塘一样,大黑树林也是倚邦的后起之秀。离大黑树林不远的曼松,被称为「普洱茶之皇」,声名显赫,在曼松巨大光环下,大黑树林则显得暗淡了许多,但其实大黑树林曾经也是贡茶。


大黑树林曾经也是贡茶

清朝雍正改土归流,倚邦土司曹当斋任土千总(官名),执掌倚邦、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古茶山长达38年。从此曹当斋的后人世袭管理这片茶园,曹氏家族的这一支系已有8代定居此地守着这片大黑树林。


距离他们住房100多米就是茶马古道,以前这片茶林也是作为贡茶。随着倚邦的衰落,这片茶林也鲜有人知晓。


酒深不怕巷子深,好茶也是藏不住,大黑树林的美妙口感在茶友中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茶友知道倚邦有个大黑树林普洱茶,口感很好。


大黑树林的具体位置

喝过大黑树林的茶友,必定会对这里的茶念念不忘。就算在好茶遍地的倚邦,大黑树林的茶也必是靠前的,但大黑树林具体在哪里,却鲜有人知道,其实,大黑树林就在倚邦曼拱村二队。


曼拱是倚邦古茶树保留较多的茶区,至今曼拱及周围村子仍保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老茶园。大黑树林就处在离曼拱约4公里的地方,这里的海拔1900米左右,比曼拱要高出100~200米,不通汽车,路极难走,这或许也是大黑树林被发掘较晚的另一个原因。


大黑树林的生态环境

大黑树林名字的由来,也许正是因为这里的树真的很大!这里生长着很多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森林覆盖率高,茶树生长于林中,而且没有经过矮化,都成乔木状生长。


大黑树林有茶园80亩左右,在古树茶最集中的地方,一亩地的范围内长着树干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茶树数十株,其中最高的有20米左右。


大黑树林普洱茶的特点

大黑树林也属中小叶种,香气很特别,是一种复杂的香型,有蜜香、带有独特的山野花香和果香,香气持久且杯底留香好,口感丰富饱满,入口柔,微苦,回甘快且持久,甜度高,生津猛,山野韵味,喉韵深。品质之高,在倚邦几乎可以与曼松和猫耳朵并列,堪称是倚邦茶的代表。


现已正式上市,量少稀缺,欢迎品鉴。

产品信息

名称:倚邦·大黑树林普洱茶(生茶)

配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产地:云南·西双版纳

规格:200克/饼×5饼/提×6提/件

出品商:勐海天弘茶业有限公司

制造商:勐海天弘茶厂

生产日期:2023年4月18日

喝倚邦大黑山,是对生活缺憾的弥补

一些人喜欢追逐潮流,却不得不在潮流的来来往往中疲惫;一些人坚守一个梦想,无论外界如何热闹,也不曾动摇,反倒可能引领某个领域的潮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再如何努力,生活注定都会有所缺憾,弥补这份缺憾,或许“唯有杜康”,或许是一段惬意的假期,也或许是一杯好茶,好如倚邦茶,好如大黑山茶,以其稀少、品质弥补了生活的那份缺憾。

弥补:细腰子、龙过河两寨合一

弥补村是我们在2020年倚邦考察的第二站,紧挨着麻栗树村,两个村通婚情况比较普遍,比如麻栗树村的李云心娶的媳妇就是弥补村的,为曹有和的女儿曹丽红(排行老四)。

李云心提前约好了弥补村的老人,带我们驱车从麻栗树村前往弥补村。他走的是小路,有一段是水泥路,有一段是土路,中间就是龙过河;采访结束后、临近中午,李云心又带我们前往龙过河古茶园。

我们先到李琪超的茶室,之后他叫李云忠过来这边,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李云忠说:“弥补老寨,原先在从麻栗树村过来弥补村的路上,刚好在水泥路那一段,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就规划搬迁,最早选址到现在的弥补这里。”而原先那里,他们习惯称为“细腰子”。李琪超说:“现在弥补村的门牌号,有的人家就是‘细腰子XX号’。”

李云忠说:“现在的弥补村是细腰子和龙过河两个村寨合并在一起的,过去两个村寨的人都很少,一个村寨只有几户人家。现在弥补村有24户人家,都以种茶为主,顺带种点玉米。”在从麻栗树村来弥补村的路上,靠近河谷一带,玉米的苗正绿。曹有和说:“我自己就在龙过河生活了40多年,那边是我老舅家。2003年搬迁到现在的弥补。”后来李云心带我们去龙过河茶园时,说:“过去龙过河的遗址就在龙过河古茶园下方,现在早已没有了人家,只剩下几块雕刻的基石。”如果他没说,我很难想象那里曾是村寨。从龙过河村寨遗址出来不远处,有一家茶叶初制所,两口子守在那里。后来我从地图上看,现在的弥补村地址正是细腰子与龙过河的中点,如此,两边都照顾到了。

细腰子:渐远的过去,渐近的改变

细腰子搬迁到现在的弥补后,过去的茶树依然归属他们,对于过去的往事,李云忠还记得一些,他说:“1958年左右,细腰子村是用大铁锅炒茶,炒好后卖给茶叶公司,3块钱一市斤。1964年打工,一天的工钱是一块钱,但一天也吃不完一块钱,当时的米干是一毛五一碗,还是带杂酱(有肉)的,不带杂酱的米干是一毛钱一碗。当时的盐巴是砖头形状,一块砖盐有一市斤多,只要一毛五一砖。”

聊到现在的茶叶采摘,李云忠说:“春茶时候必须要请工人来采摘,古树茶几天就发芽,发的特别多,比较集中,如果不请工人的话,采摘不及时,几天就老了,损失比较大。”后来我们从曼拱大黑树林沿着山路到麻栗树村时,郭龙成指着路两边的茶树,说:“这些都是没有采摘、长老的茶叶,他们认为现在(6月)的价格低,不划算卖,就直接不采摘了。”

李琪超的二春茶还没有卖,说价格不合适,给的价连工钱都不够,实在没办法卖。李琪超有小树茶60亩左右,有古树茶30多亩,但古树茶是他和兄弟两人的。他说现在茶叶一年带来的收入去掉工钱后,有10多万,比打工划算。

聊起弥补的茶叶,李琪超说:“十年前,收入主要是靠养牛,卖一头牛能维持家庭开支,价格从几百块到一两千,具体要牛的大小。当时茶叶是二三十元一公斤干毛茶,并且当时只有古树茶,没有现在的小树茶。2006年种下的茶树,成为现在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小树茶,甚至,有些人家的小树茶在那个时候都还没有种下。”

我看到李琪超的茶桌上摆放着一小袋白茶,他说:“有客人要,才会做白茶,不然不会做,平常还是做普洱茶,就是生茶。这些年的制作工艺比前些年更精细,是以客户标准为导向,尤其是卫生标准。以前制作的时候,鲜叶一采摘回来就炒,缺了摊晾这个环节,导致涩感比较重,现在好多了,都比较标准。”

说起村里的建房与成本,李云心也比较熟,因为麻栗树村与弥补村紧挨着,并且他的媳妇(曹丽红)也是弥补村的。他说:“以前的房子基本是木结构,可以乱砍乱伐,到森林里砍树,七八个人抬一棵木材回来,现在不允许砍树了。现在盖房子多是水泥房,建筑材料多是从景洪、勐腊县城、勐仑镇运输过来,沙又是从关累渡口运过来。运费比较高,一块砖在外面是两毛五,运到这里的价格是六毛五(包含运费)。”

注:内容来源茶叶之路,作者杨春竹里馆馆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火烧倚邦与大黑山曹家坟被炸始末

 本文涉及人物:

张继林:1938年出生,原三乡老支书,革登、倚邦历史的经历者

张金寿:1928年出生,石良子老人

 

撬头山,是革登和倚邦的分界处,是历史与现实的分界处。很多往事都无法回避撬头山;她居于中间,她经历过硝烟以及不堪回首的过往,要想理顺革登、倚邦曾经的渊源、知道历史的真相,那还得正视她。



 火烧倚邦老街


谈起倚邦的过往,张继林多次感慨倚邦老街昔日的繁华,尤其是倚邦老街的建筑之精美,一次次忍不住的赞叹:“倚邦老街以前的房子非常好,很多房子都是雕龙画凤,可惜了!”

20世纪40年代甚至更早,倚邦基本是石屏汉族人,经营主要以茶叶为主,可以说控制着古六大茶山很大比例的茶叶经营,而攸乐地区没有茶叶交易地,要把茶叶运输到倚邦来交易,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剥削;当时象明乡的大部分土地都属于倚邦汉族人,被地主、领主所控制,再加上其它矛盾,最后攸乐人起兵攻打倚邦。

 

攸乐以曼卡老四为头领,他娶了好几个婆娘(女人),石良子的张宝文就是曼卡老四的小老婆的儿子,现在都六七十岁了;曼卡老四去世后,小老婆带着张宝文改嫁给张宝森,张宝森即成为张宝文的继父。倚邦本地的汉族人肯定招架不住攸乐人的进攻(能打仗的比较少),从外面来了很多老黄兵——国民党兵(因穿土黄色军装而得名)帮助倚邦人,带着轻机枪、重机枪前来,连长、排长是骑马。“三撮毛”是攸乐兵,这边的攸乐人到了二三十岁都要剃成“三撮毛”,也就成了攸乐兵的代名词;老黄兵也有一个称呼,因为汉族兵的发型都是露出发际,被攸乐人称为“东洋兵”。

 

但最后,倚邦老街还是被攸乐兵攻进去了,老街也被烧掉了。张继林说,虽然老黄兵的装备比较先进,但攸乐兵比老黄兵更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容易躲避、隐藏,占了很大的便宜,而老黄兵就吃了不熟悉地形的亏;当时攸乐人比较迷信,身上配备了不知道什么东西,会唱假神,类似于巫术,背着大长刀,说是仙刀,传闻有点刀枪不入的感觉。

张继林老人

张继林说,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攸乐兵的武器是火铳,虽然老旧,但杀伤力大,一千多斤的大水牛,一枪就能干死。他们用葫芦装火药,一个葫芦能装好几斤,并且能防潮;对于火药,他们也特别讲究,分为硝、黄、炭三种,其中制作炭的树种要选好,最好的树种就是海床树;要使用火石,要三个指头配合好,才能发出去一枪,但这一枪打出去,击中人的话,即使不死,也很惨——射伤的面积大,并且火药的毒性强,对守护倚邦的老黄兵来说,会造成较大的心理阴影。

 

当时土枪中最好的是苗子枪,又称为英国枪。以撬头山为界,下半山(新发寨等)主要是使用火镰枪,上半山主要是使用铜炮枪。火镰枪的好处是不用买,可以自己供应,火镰枪属于苗子枪,而攸乐兵主要就是使用苗子枪;铜炮枪有奶嘴,每打一枪,都需要插奶嘴,当地人不会造,宣威人会造这种枪。张继林说,前些年还能经常看到火铳,现在找不到了。

 

后来,老黄兵又进攻攸乐,攸乐的好几座大寨子也被烧完烧尽。而撬头山夹在中间,就比较尴尬,按张继林的说法就是“两牛夹山”,老黄兵过来,要帮着运输物资、供应粮食、牛肉等;攸乐兵过来,也要帮忙。张继林说,自己就去帮忙运输子弹、机枪;我们一起的朋友问有没有给工钱,张继林笑着说:“哪里还敢要工钱?不去帮忙就要挨打的,好在我们村没有因此死过人。”

 

张继林说,当时古六大茶山打仗分为两个战场:易武、攸乐,易武的战场主要是在易武,攸乐的战场主要是在攸乐。当时倚邦是一个县,县城后来从倚邦搬迁到易武;大官都是从外面派来的,比如县长一级,国民党从昆明派来的官员是在倚邦,称为“大头官”,是汉官;乡长、保长(村长)则是当地人任职,新发寨陈有全的父亲就曾做过保长。

 

冲突的代价极大,持续了两三年,人员伤亡惨重,革登、倚邦、莽枝、攸乐等地的茶叶也受到较大的影响,严格来说,这场战火加速了古茶山普洱茶的衰落;而倚邦老街毁于战火、攸乐也被烧毁了不少村寨。后来,昆明派官员下来安抚,姓胡,人们称他为“胡大队长”,当地有人说他是中央军(军官);因为人比较胖,出门骑骡子需要两匹(中途需要轮换),上骡子的时候需要两人抬上去,下骡子的时候也需要人抱下来,除了自身比较胖之外,也有显示官威的意思。

现今的倚邦老街


“胡大队长”说:不要打仗了,都是农民,不要打了!战事熄灭,当然,安抚只是一方面,冲突的双方都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中间人来调节;另一方面,之前的冲突已经消耗了双方太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打仗就是打后勤、打财力,茶山也实在承受不住无休无止的战火!

 

我们在石良子采访到张金寿老人,对于倚邦老街的毁坏,他持另外的观点,当时他有十多岁。张金寿说,最先是攸乐兵攻打倚邦,战事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易武曼秀、落水洞等地的瑶族人加入进来,联合攸乐兵攻打倚邦;那个时候,曼秀、落水洞等地是瑶族人多。最后,瑶族人烧了倚邦老街,他们用干柴架起来烧,火一旦烧起来,就不可收拾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倚邦老街的瓦片在大火中会炸——裂,昔日无比繁华的倚邦老街终究成为废墟。后来,倚邦人上告,但瑶族人都跑掉了,板子最后打在攸乐人身上。

 真假曹家大坟


位于倚邦古茶山的大黑山曹家坟,在“破四旧”时被毁,非常可惜。现在广为流传的是,当年挖坟(包括故意毁坏和盗墓)的那些人,非死即病(精神病),不得善终。

曹当斋碑


张继林说,大黑山曹家坟最早是被瑶区的人来弄,结果那些人死了;(坟墓)主要是被橄榄坝的人来挖掉的。曹家坟真正被破坏,就是在“破四旧”的时候,被炸毁了,里面的棺材板都被炸出来了,墓里的砖是用大理石雕刻的,并且看到棺材外面还有一层包裹着,他说的就是棺椁。但真正安放主人的坟墓并不是看着最豪华的这一座,主人考虑到将来可能会被毁、被盗,所以弄了假的坟墓,而坟墓最后炸的时候,破坏者没有找到人(遗体),又炸了附近的,才发现真正的坟墓。

 

曹家坟在被炸之前,张继林就去看过,1966年下乡的领导来到这边,就带着他们去看,他们用铅笔画,还拍照。曹家坟占地一亩多,砌墙的石头都是大理石,墓碑上还有字,只是现在早已忘记了。在过去,下雨的时候,两三个人都能在墓前躲雨,雨淋不到人;赶马帮做生意的人,会选择将曹家坟作为沿途休息的一个点,在墓前搭地铺睡觉,第二天再继续赶路。

最后,大黑山曹家坟被炸坏,也没人敢去弄(收拾)。张继林说到此处,也是连连叹息。他说,曹家坟在毁坏之前,很多外面的人来看过后,都觉得这是云南规模比较大的坟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张继林说,大黑山曹家坟是1968年或1969年炸的,这是第一次较大的损坏——把坟墓的外层给炸坏了;但真正毁灭的,是在“破四旧”的时候;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还有盗墓者在继续破坏。

 

不过,大黑山曹家坟到底是不是曹家的坟,最后也没有一个定论,张继林说,后来曹家后人、陶家后人都来争。而墓碑上的文字,对于后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谜了。

曹家大坟遗址,非大黑山曹家坟


说起倚邦的大黑山,张继林还是特别激动,“大黑山过去非常出人才,但在1949年后就搬迁出来了,合并到了附近的大寨子。”

 来源:茶业复兴

本文作者杨春:专注云南地方史15年,出版著作多部,现在研究方向为茶叶、非遗、传统建筑等云南特色文化。参与著作《易武与古六大茶山》《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等。


图:包琪凡、安然
编辑:安然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