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走进倚邦

找到约9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为什么把倚邦称为贡茶之乡?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茶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邻漫撒(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据云南《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景洪)宣慰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至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六年以前,六大茶山是车里(景洪)宣慰使司的辖地,清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控制,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军平乱有军功,被清政府授封为倚邦土千总(土司中的武官职)。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二百年。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协助倚邦土千总办贡茶,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说普洱贡茶得说倚邦的曹氏家族。普洱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普洱贡茶采办官便是曹当斋。曹当斋祖籍四川,其祖父曹大洲清康熙初年从四川到倚邦一带经商运茶,被当时倚邦的本人族头人看中招为女婿,头人无儿子,去世后职位便由曹大洲承袭。曹大洲入赘本人族,得子曹国柱,曹国柱得子曹登云和曹当斋,曹登云未成年被祖父曹大洲送回四川,曹当斋则在茶山长大,娶了本人族姑娘叶氏为妻。

  曹当斋受家庭的影响,对中原文化有认同感,对边疆少数民族也有关爱之心,1728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时,曹当斋赞成和拥护改土归流,普洱府成立时,曹当斋被任命为倚邦土千总。
  清政府实施的改土归流及成立普洱府遭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从雍正七年(1729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大茶山一带战事不断,先是李阿先起义,后又刀兴国起义,清政府剿抚兼施进行弹压,曹当斋一直协助清军平乱,雍正十年年底刀兴国起义被弹压下去,茶山局势终于安宁下来。雍正十一年云贵总督下令,普洱贡茶由曹当斋负责采办。
  少数民族的起义虽被平息下来,但清政府也深感改土归流的阻力,转而推行流官管土官、土官管土人的政策。雍正十三年清政府将攸乐同知撤至思茅,攸乐同知撤至思茅后,六大茶山的最高管理者便是曹当斋。
  从雍正末年、乾隆初年开始,六大茶山动乱结束,社会秩序开始安宁,民族矛盾逐步平息,发展经济有了良好的环境。
  茶山夷民以茶为生,茶叶也是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了振兴茶叶,安民固边,曹当斋严格执行云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条例,打击奸商,维护茶农利益,整修道路以利茶叶运输,招募内地人进山垦荒建茶园。

  乾隆二年,曹当斋受清政府褒奖,乾隆皇帝赐给曹当斋勃命一封,表彰其军政修明、治邦有方,同时还表彰了曹当斋的妻子叶氏,称赞叶氏为名门闺秀,有撷蒴采藻之品格。
  为了茶山茶业的有序发展,乾隆十二年曹当斋将云贵总督亲署的茶叶管理条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导茶商茶农们遵章守法。
  在曹当斋任职期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易武,在倚邦、易武开新茶园建商号。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园至少已达2万亩以上,一片接一片的茶园从补远江(小黑江)边一直接到习崆山,曼拱、曼松、习崆、架布成为人茶村,茶园围村、街铺石板,根据倚邦茶山现在还能看到的古村寨遗址来分析,倚邦茶山在乾隆后期人口至少在二万以上。倚邦作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贡茶主办地比其它茶山领先步入辉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各地的商旅羁客常驻倚邦,倚邦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千总的府邸大门对着正街,正街约500公尺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状,街两旁全是商铺和住家(图片5)。曹千总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绍过当时的倚邦茶山盛况,据他估算,倚帮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西双版纳的统治,增强了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然而缅甸国、暹罗国仍垂涎于西双版纳,不断侵扰西双版纳。
  乾隆三十年,缅甸军队大举进犯车里、橄榄坝、勐养、茶山一带,年近七旬的曹当斋率子领兵协助清军作战,击退了缅军的侵扰。云贵总督上奏折给乾隆皇帝报捷,并给曹当斋请功。乾隆三十一年曹当斋升为土守备(五品官),朝廷赏赐曹当斋大缎二匹、一等功牌一块。乾隆三十八年曹当斋带着诸多的荣耀走完一生。曹当斋去世后其子曹秀接任当倚邦土把总。曹秀秉承父业,固守疆土,爱抚百姓,发展茶业,体恤商旅,在曹秀的管理下,六大茶山保持安宁太平、民族和睦、商民乐业,普洱茶接续着兴盛状况。

  乾隆四十二年,乾隆皇帝又赠给曹秀勃命一封,表彰其尽心守职、骁勇奋战、守土有功,同时还表彰了曹秀之妻“宜室宜家,知书达理”。
  曹氏家族在乾隆年间两次得到乾隆皇帝的敕命,这在云南是唯一的,曹当斋之妻和曹秀之妻皆为少数民族妇女,乾隆皇帝均给以表彰,足见乾隆皇帝对云南边疆的重视,对普洱茶的喜爱和对少数民族的关照和安抚之心。
  曹秀死于何年不详,据勐腊李品光先生考证,曹秀死时年仅40来岁,曹家后人说,曹秀是带兵与缅军作战时身亡的。曹秀之妻陶氏为傣族,她为丈夫守寡近四十年。
  曹当斋和曹秀这两位既效忠朝廷又爱抚百姓的地方官,是推动中国普洱茶古茶业兴旺、发展的领军人物,曹氏父子为边疆的稳固,为边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氏家族深得朝廷信任,世袭管理贡茶及倚邦茶山、莽枝茶山、革登茶山、蛮砖茶山。曹氏父子在中国普洱茶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值得浓墨重书。
  曹氏家族的兴衰和清王朝的兴衰是同步的,十九世纪末,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滇西发生了战乱,西双版纳的土地“两乌”又被法国人割占,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六大茶山开始衰落,倚邦随之而衰,曹氏家族也日趋走向败落。光绪十七年时任倚邦土把总的曹瞻云因“白旗下坝”(回民起义军攻进西双版纳)之事与六顺(思茅)土司结下冤仇,遭人暗害身亡,接着其子曹清民民国初年又与普洱道尹徐为光起矛盾、动干戈,曹清民受伤败走乌得,后病逝于整董。至此,荣耀、显赫了近二百年的曹氏家族结束了对六大茶山的统治。

  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倚邦人口减半,但还有庆太号、元昌号、惠民号、宋云号、鸿昌号、杨聘号、升义祥、庆丰号等10来家茶号,1920年左右有部份广东商人到越南莱州开商号专收六大茶山的茶,倚邦茶叶这一时期大多销往莱州。
  关于倚邦的老茶号最早创建于何时,目前大多没有详细的资料。2002年我见到惠民号茶庄的后人,当时已78岁的郑祖虞,老人珍藏有家谱,他家的家谱上记着乾隆四十年其祖上已到茶山做贸意。依据云南省图书馆馆藏资料分析,倚邦至少在乾隆末年已有茶号。英国人克拉克在光绪11年(1886年)写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记载有:著名的普洱茶产自倚邦的茶山……,有许多江西人和湖南人在倚邦作买卖,每年有大量的货物从倚邦运往缅甸,有茶叶交易往来于仰光、掸邦、加尔各答、噶伦堡和锡金。从克拉克的记载来看,倚邦茶在道光年间已卖到印度和欧洲。另据现已78岁的倚邦老人徐祖寿介绍,1912年一1937年倚邦街有高鸿昌、郑惠民、向春林、杨幼楼、宋鼎杰、杨炳乾、向升平、李长林等人开过茶号,他们都去过越南或香港。1937年法国人在越南阻挠云南茶进入莱州,倚邦茶销路又断,随之又是抗日战争爆发,东南亚、西亚战火连绵,更使得整个六大茶山的茶业一落千丈,所有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茶农逐渐迁秽歇业,热闹喧腾了二百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以茶为生的倚邦人跌入了困境。郑家、向家、宋家等几家昔日的产茶大户也转而靠卖土特产、染布等小生意渡日。

  1942年已经十分羸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人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仍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
  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他曾有的辉煌。


涅槃倚邦,带你重温历史,找回昔日繁盛

  倚邦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从普洱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倚象、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山,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习崆、架布、曼拱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

  涅槃倚邦,因茶重生

  从易武麻黑茶农小何家出来,看一下时间是上午的9:20分,简单吃了早点就转战地了。今日的目的地是倚邦,经过象仑去倚邦,全程盘山路,三个小时的车程。

  行驶到半山腰时大雾弥漫,车轮碾压过的山路和触手可及的云雾,都让来自土生土长平原地区的妹子雀跃不已,赶紧航拍走起吧,把这美景尽收在硬盘里才最安心。

  到倚邦老街的时候已经是大中午了,团队小伙伴在这里遇到了熟人,听说我们要去茶马古道走走,也就跟着一起了。

  从前的人没有保护遗址古迹的概念,导致路两旁的大青石都被陆续搬去了村民家,做了房屋地基石和围墙了,望着一段一段被马蹄磨的光亮的石板路,可惜,也可叹。

  香在倚邦,气在班章。倚邦茶的巅峰品质产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曼拱的大黑树林,还有一个是弥补的大黑山。龙过河和细腰子隶属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委会弥补村,也是老爷说东家平台春茶第五站直播的地点,腾达舅舅家里,当晚的龙过河相信直播过程中中奖的茶友已经先喝为快了。

  倚邦曾是普洱贡茶的采办地,清代最兴盛时曾有上千户人家居住,街上的每一块石板都记载着普洱茶的历史。

  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大庙基石,七道坎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曾有的辉煌。

  这片在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的茶山,如今走起来感觉每一步都那么沉重。

一球茶业倚邦 :两朝贡茶,六山香魁

  普洱茶名重天下

  离不开原产地古六大茶山

  从繁荣到萧条再到如今的复兴

  茶山与茶的历史相互交融

  为如今的普洱茶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而想要了解普洱茶

  最终还是要回到勐腊县最北的倚邦

  今天,一球君就带大家走进

  西双版纳边境的这座古城

  去回顾几经沉浮的普洱茶历史

  见证六山兴衰,涅槃重生

  倚邦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北角一个极其偏远的原始森林中,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绝佳,产茶历史悠久,是古六大茶山中的海拔之最,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即有茶有树有水井的地方。

  倚邦茶山下面有很多寨子,古树茶都极为优秀,其中倚邦(正寨)、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都是著名的茶叶产区。

  图 | 光绪帝御赐“福庇西南”匾额

  推开历史的大门,由青石板铺建的老城墙,沿着倚邦老街的“龙脊背”,直通普洱府;土司专用道的两旁商铺相连,运送贡茶的人马络绎不绝,人声鼎沸,仿佛每一处的古碑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繁荣与辉煌。

  图 | 倚邦老街的青石板路

  倚邦有一个出名的地方,叫做:倚邦老街,是马帮驮茶叶时必须停靠的一个站,被称为“山顶上的集市”,年复一年,于是就形成了一条传承着历史文化的路线——茶马古道。

  图 | 茶马古道运送茶叶的“马帮”

  然而,物有兴衰、盛极必反。接连遭受了封建统治覆灭、朝代更迭、疫病流行、抗日战争、攸乐起义战火波及的倚邦,大片茶园被毁,辉煌散尽,一蹶不振。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倚邦古茶山恢复制茶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极佳的茶叶品质,以及昔日的贡茶之名,倚邦才逐渐从沉寂中苏醒过来。

  两朝贡茶,乾隆代言

  作为明清两朝贡茶,倚邦历史悠久,在云南茶山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瓜贡茶,就是清朝年间,选用倚邦茶山上好的茶叶精制而成,作为朝廷贡茶进京的,代表了当年普洱茶的最高水平和历史见证。

  图 | 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普洱金瓜贡茶

  曾经长寿皇帝乾隆就是普洱茶的忠实粉丝,在品到普洱贡茶倚邦时,作打油诗《烹雪用前韵》一首,足见其对倚邦茶的钟爱。从诗中我们也可以隐约看出,倚邦茶具有芽秀、香奇、汤清、雅致的特点。

  图 | 乾隆作打油诗《烹雪用前韵》

  到了清朝末年,倚邦茶不仅作为贡茶,还作为极受欢迎的贸易商品远销缅甸、印度、欧洲等地区。

  小叶倚邦香,如荷韵悠长

  倚邦现存的古树茶园中,茶树种类以大叶种茶和中小叶种茶混生为主,部分经挑采出的倚邦小叶种,贵而精致,故有“猫耳朵”之称,在当今大叶种盛行的普洱茶界,可以称得上是特立独行。

  由于倚邦山头海拔落差大,茶树大多野生野长于原始密林间,故倚邦茶具有香高悠长,苦涩味轻,回甘爽口,杯底花蜜香持久不散的特点。

  清代·张泓在《滇南新语》中所言“味淡香如荷”,即是对倚邦茶最为贴切的诠释。

  作为贡茶之乡,倚邦的香气不似其他的山头有明显的类比性,但却是别具一格且纯粹的,因此,也被许多老茶友誉为“倚邦香”。

  历史已落幕,倚邦未完待续

  如果回到明清时代,倚邦老街一直作为六大茶山的行政主管地和政治中心。曾经的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也作为六大茶山最高管理者,在倚邦将茶叶经济推向高潮。

  而如今,倚邦仅仅是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彝族乡的一个村委会,在版纳边境默默诉说着自己昔日的荣耀。

  图 | 倚邦老街现状

  在去倚邦的途中,依然还能看到茶农用马拖行货物,正应了那句“车走不了的地方,马可以走”。也许对于倚邦来说,马帮和茶马古道就是它固有的标签,而普洱茶,则是它的原始属性。

  图 | 倚邦老街上偶遇驮货马帮

  时过境迁,王朝交替,许多人和事都化作了历史尘埃,但茶树的根却早已深深扎在了这里的泥土。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倚邦,终将承载着贡茶的盛名,重新登上新时代普洱茶的历史舞台。

找到约9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