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野生茶树

找到约3,90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召开

 

 

9月5日上午9时,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召开。会议由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玉帕新主持,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勐海规上茶企及拟升规茶企参加了会议。县人民政府张世影县长宣布“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野生茶树是研究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进行茶树品种改良、研制茶叶新产品的重要遗传资源。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野生大茶树具有显著的代表性。1961年,当学界还在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还是印度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700岁高龄的巴达野生茶王树的最早出现,终结了这一争论,也使勐海开始为世人瞩目。此后,树龄800余年的南糯山栽培茶树王,世界上迄今保留连片最大的4.8万多亩栽培型古茶群落,以及1400多年前植茶、制茶、用茶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先民)相继被发现。近年,又在格朗和乡雷达山和勐宋乡滑竹梁子等地不断新发现野生茶树分布点。

 

 

为全面准确掌握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加强县域内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经勐海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对勐海巴达、帕真和滑竹梁子等县域内野生茶树居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进一步摸清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现状、生境及生态类型,建立资源档案;找到历史悠久、树龄较大的野生大茶树,对其生长状况、植物学特征作详细观察记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掌握野生茶树资源的动态消长情况,为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完整、准确地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本次科考由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勐海县委书记洪国正,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张顺高作为顾问,特邀王平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新(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何青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张颖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梁月荣(浙江大学教授)、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韦朝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梁名志(云南省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知名茶学专家组成的野生茶树资源考察专家组,以“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中心对勐海县巴达野生茶树居群开展实地调查。并于2018年9月1日至4日,对西定乡巴达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5日至7日,对格朗和乡帕真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8日至10日,对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11日至15日,进行专家组考察会议。相关论证结果将于9月29日在勐海野生茶树居群科考研讨会上发布。

 

 

此次考察方法与步骤为:

1.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野生茶树居群分布情况选择线路调查或样地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2(40m×40m)进行调查;走访当地村民,了解野生茶树居群分布、保护利用状况。

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专家咨询、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年均气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3.野生茶树地理位置调查:利用GPS对茶树进行准确定位,获取茶树所处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4.野生茶树植物学特性调查:依据《中国古茶树》第八章“古茶树种质资源考察规程”,记录野生茶树名称、考察编号、资源类别等基本信息,观测野生茶树树体、芽叶、花果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填写性状记录表。

5.野生茶树生长势调查:以实际计数法进行计数,直接观测法观察野生茶树树冠、主干、枝、叶的完整性,以及人为破坏程度和病虫害情况等生长状况。

6.野生茶树居群生境调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野生茶树周围植被及土壤进行描述。

7.野生茶树保护利用状况调查:走访当地村寨、访谈村民,了解野生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及利用现状。

8.采集标本、图像:标本材料尽可能采集野生茶树花和果部位,标本一式三份;拍摄野生茶树居群生境,植株个体及花果部位的彩色照片。

9. 内业整理及成果上报:资料汇总,图片整理,标本鉴定,编写调查报告。

 

 

悠久的茶文化是勐海县的文化瑰宝之一,对其保护与弘扬尤为重要。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将在勐海盛大举行!感受众多精彩的茶事活动,以及西双版纳特色风情美食,一切尽在中国普洱第一县·勐海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召开

 

 

9月5日上午9时,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召开。

 

据悉,野生茶树是研究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进行茶树品种改良、研制茶叶新产品的重要遗传资源。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野生大茶树具有显著的代表性。近年,又在格朗和乡雷达山和勐宋乡滑竹梁子等地不断新发现野生茶树分布点。

 

 

为全面准确掌握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加强县域内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经勐海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对勐海巴达、帕真和滑竹梁子等县域内野生茶树居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进一步摸清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现状、生境及生态类型,建立资源档案;找到历史悠久、树龄较大的野生大茶树,对其生长状况、植物学特征作详细观察记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掌握野生茶树资源的动态消长情况,为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完整、准确地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本次科考由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勐海县委书记洪国正,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张顺高作为顾问,特邀王平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新(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何青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张颖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梁月荣(浙江大学教授)、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韦朝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梁名志(云南省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知名茶学专家组成的野生茶树资源考察专家组,以“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中心对勐海县巴达野生茶树居群开展实地调查。并于2018年9月1日至4日,对西定乡巴达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5日至7日,对格朗和乡帕真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8日至10日,对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11日至15日,进行专家组考察会议。相关论证结果将于9月29日在勐海野生茶树居群科考研讨会上发布。

 

 

此次考察方法与步骤为:

1.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野生茶树居群分布情况选择线路调查或样地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2(40m×40m)进行调查;走访当地村民,了解野生茶树居群分布、保护利用状况。

 

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专家咨询、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年均气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3.野生茶树地理位置调查:利用GPS对茶树进行准确定位,获取茶树所处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4.野生茶树植物学特性调查:依据《中国古茶树》第八章“古茶树种质资源考察规程”,记录野生茶树名称、考察编号、资源类别等基本信息,观测野生茶树树体、芽叶、花果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填写性状记录表。

 

5.野生茶树生长势调查:以实际计数法进行计数,直接观测法观察野生茶树树冠、主干、枝、叶的完整性,以及人为破坏程度和病虫害情况等生长状况。

 

6.野生茶树居群生境调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野生茶树周围植被及土壤进行描述。

 

7.野生茶树保护利用状况调查:走访当地村寨、访谈村民,了解野生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及利用现状。

 

8.采集标本、图像:标本材料尽可能采集野生茶树花和果部位,标本一式三份;拍摄野生茶树居群生境,植株个体及花果部位的彩色照片。

 

9. 内业整理及成果上报:资料汇总,图片整理,标本鉴定,编写调查报告。

 

 

悠久的茶文化是勐海县的文化瑰宝之一,对其保护与弘扬尤为重要。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将在勐海盛大举行!感受众多精彩的茶事活动,以及西双版纳特色风情美食,一切尽在勐海!

 

 

勐海启动野生茶树资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9月29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启动仪式举行。

 

野生茶树资源是茶叶作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1961年,当学界还在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还是印度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700岁高龄的巴达野生茶王树的出现,终结了这一结论,也使勐海开始为世人瞩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介绍,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有世界上迄今保留连片最大的7万多亩(2018年9月统计)栽培型古茶群落。

 

为全面掌握野生茶树居群现状,有力促进古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全面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勐海县专门成立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邀请全国一线的植物学、茶学、博物学和林学等专家,开展了历时13天的野生茶树资源考察工作。

这期间,考察组翻山越岭,深入西定乡巴达、格朗和乡帕真和勐宋乡滑竹梁子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并于9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科考成果进行了公布。

 

据悉,目前勐海县尚保存的野生型茶树居群面积约12.4万亩。其中,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茶树居群约7.6万亩,西定乡巴达大黑山古茶树居群约4.7万亩,格朗和乡帕真雷达山野生茶树居群约1000亩。

 

专家组对野生茶树居群内较大植株的生长势调查结果表明:野生古茶树在自然居群状态下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有乔木和小乔木型,平均树高9.68m,最高为巴达居群内的巴达1号野生大茶树(23.60m);平均基围1.67m,2m以上有8株;树幅平均在4.53m×3.60m,最大为帕真居群内的1号野生大茶树(10.20m×10.10m)。

 

从生长势的调查结果看,野生茶树总体长势良好,但少数树龄较大的野生茶树存在树干中空,树枝逐渐枯萎死亡现象。调查中发现,野生茶树居群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导致野生茶树分布区面积正在逐渐减少;野生茶树资源遭受砍伐采摘和放牧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频繁,对野生茶树的健康生长和资源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野生古茶树资源既是一种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可以创造新品种的再增值资源,又是一种失而不可复得的灭绝资源。”勐海县负责人表示,做好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是对勐海野生茶树资源最好的保护,是对中国茶文化最佳的传承,对于有效维护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及饮茶领域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这位负责人说:“要确保勐海野生茶树‘申遗’成功,进一步加强对野生茶树的保护和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赋予勐海的责任。勐海将以此次启动会为新的起点,不断巩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推进‘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建设,加大对野生茶树资源的再普查、再保护力度,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勐海茶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和融合化发展,切实做到一叶兴则百业兴、一片叶带一方富。

找到约3,82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