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五十年普洱价钱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喝懂“标杆茶”是了解六堡茶的快捷途径

这些天写了篇百年六堡的从采摘到工艺沧桑变迁的文章,收到很多茶友的反馈,分享交流老茶体感、交流认知的留言很多,询问详细信息,对详情追问的茶友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这里我挑选了一个不同声音的茶友留言,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位茶友是这样留言的:“这样的老茶的时间用肉眼很难去判断,也只能听当事人讲故事了。如果有茶样能否用科学的数据去分享它,用数据讲话要比讲故事来的直接也能让人明白。”


老茶市场鱼龙混杂 


    看了这位茶友的留言,颇有感触。毋庸讳言,事实上海内外留存下来的老茶真的非常非常少了的,以至于没有一定的渠道和没有茶缘分的普通茶友,连见都不可能见到。而且,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下,以至于很多做旧的所谓老茶、茶化石,黑乎乎一团团,或满是灰尘,尘埃蛛网一坨坨,充斥市场,某些商人再编些故事,之后,上当受骗者不乏其人,而这种所谓老茶,也充斥着有些茶展作为六堡茶久远历史的佐证。

    事实上,真正的留存下来的老茶,数量稀少,加之近年来被很多藏家出手在市场上大量收购,真品已经非常非常罕见了的。甚至一些老茶人,喝了十多年茶,因为圈子关系,根本喝不到真老茶。更遑论微信朋友圈中那些常常喝老茶的群体,他们喝到的老茶的真实性让人疑惑。

     笔者所著的《六堡茶大事典》里就收集了不少源流清晰、出处有据的存世老六堡茶。


    正因为有这些老茶乱象,所以这位茶友的观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老茶真的不能用感官,凭着肉眼,凭着冲泡从滋味和香气、口感去判断吗?事实并非如此,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辨别与品茶经验,并且喝过一些不同年份的真正老茶,建立起自己的评判标准,还是很容易判断出真正老茶的,相信有过这方面认知的资深茶友,会有共识。具体的一些方法笔者所著的《中国六堡茶》上也有详细阐述。


老茶汤色,红浓澄清,通透明亮。可以作为一项判断的辅助指标。

  

存世老茶非常珍贵,茶界流传为”喝一泡少一泡“了,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从叶底也可判断出很多信息,如仓储状况,并为判断年份提供辅助依据。


六堡茶科研应引起重视

     

    至于这位茶友说到“如果有茶样能否用科学的数据去分享它,用数据讲话要比讲故事来的直接也能让人明白。”这个想法,本人是很赞同的。但,这方面我更觉得应该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而不能轻轻巧巧地把责任让普通茶人去肩负,更不要期待个人无偿捐出这些珍贵的老茶去做研究。

    众所周知,资深茶友也很清楚,很多留存下来的真老茶,都价值不菲了,不是什么炒作的问题,而是留存的数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普洱如此、六堡老茶也是如此。而且,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有价无市”,或者是“天价为幌子而没真交易”。事实上,以我所接触的六堡茶圈子内,真正的够年份、品质优的老茶,是完全不愁没人买的,前提是要年份真实、价钱合理双方能接受,成交还是挺活跃的。关键的一点是必须是真货,真老茶。

     众所周知,存世下来的老茶,九十年代的价钱已经不低了,而存量更少的七八十年代,更是追捧者众,仓储好品质优的老茶,往往一茶难求。更何况,如果到了六十年代,当年(文革期间)生产的数量不大,而存世的量更少,价钱更是非常非常高了,品质好仓储好的老茶,基本上已经是过万甚至是数万元一市斤了。市面上,往往更多的是以克为成交单位,以8~10克作为一泡,以品尝价进行交易了。而更何况,更早期的五十年代、三十年代的老茶,存世量几乎在圈子内人人心中有数,多少数量,具体在哪些人手上,几乎都是公开的秘密。价钱也基本上是天价,平常普通茶友,根本是没机会见到,更没机会喝到的。

存世老茶,普通茶友难得一见。


     所以,当这位茶友说拿出这些百年老茶作为检验,去验证一些老茶去做理化分析研究其内含物质、以数据说话时,不禁哑然失笑。存世量就那么三几十克仅仅作为分享而不是售卖的百年老茶,怎么可能够有足够数量拿去做分析研究呢?况且,这些茶又应该怎么估价呢?

     相关的茶业部门机构或高等院校的科研,假如经费足够的话,是应该从市场上,购买一点点不同年份的老茶来进行学术研究的。但是毕竟市场经济的社会中,研究这些价值不菲的老茶是需要成本的。这些研究经费,更不可能让茶人及普通的茶商茶企去负担。

     我们很多的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茶业发展的有关部门的科研力量,以及一些发展茶业的资金,确实可以更多地用之于六堡茶相关方面的研究上,其仓储前后的物质变化、六堡茶的保健功能机理、六堡茶的祛湿功效的化学成分、六堡茶调节肠胃的机理等等,期待这方面多出科研论文,而不是说到其理化成分及作用机理等等就含糊其辞或者语焉不详。


建立标杆提高老茶认知水平


     归根结底,我们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对标杆茶的认知,喝懂标杆茶,才是了解六堡茶的最佳途径。

    回头看看,为什么这位茶友会认为“老茶的时间用肉眼很难去判断”呢?其实,那就是缺乏老茶的判断经验。如果一个人经常能接触到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些老茶,而且,经常能够通过各类感官去触摸、了解、冲泡、感受这些茶不同年份的特征,那判断三十年内的茶会很难吗?

    再举一反三,再偶然接触一些更老的茶,如四十年,五十年的,感受其与二三十年的差异,这样判断起来,不是容易得多了么?在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之后,再接触到七八十年的老茶,再接触到百年老茶,还会觉得不能判断吗?

老茶的汤色通透明亮。

     说到喝对六堡再喝懂六堡茶,关键之处是必须建立正确的标杆,你必须喝到比较真实年份的初期茶(3年-10年)、中期茶(10年-30年)建立起自己的评价体系,这样才好作为其他年份茶的参照坐标,尽可能地准确作出判断。而且,不同的仓储环境、温度湿度、茶底之品质、加工工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气韵”,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诸多因素是如何影响到茶,并体现出来的?

笔者绘制的不同年份的老茶与不同品感层面上的消长对比图。


     记得很早的时候,有茶友跟我交流,说到在山区、在湿度大的环境下,三年汤色已经非常红浓、非常醇、非常“陈”了。那汤色不是会误导了我们判断吗?确实,这需要我们综合判断。高湿环境下影响到茶的汤色,但也会对茶香造成影响。不同的环境,影响茶的品质直至“色、香、味、气、韵”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重变量的,所以,更需要熟悉各种环境下存放出来的六堡茶的特征。

     在众多茶友的要求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判断,笔者整理了一组六堡茶的标杆茶,有5年标杆、10年标杆、15年标杆、20年标杆、25年标杆,均是自然陈化的老六堡,仓储良好,供大家品鉴认知相应年份的六堡茶的特点。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之后,在商城选择适合自己的标杆茶,认真地冲泡品饮感受。



     加入六堡茶网络学院,可以不断地收到六堡茶相关知识文章,了解到一品六堡的经典茶品,并可以加盟参与销售,期待您的加入!


商城里有不同年份的标杆茶,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



技巧及建议:


      置茶比例个人倾向于100ml的容量置入8克,也就是说,如果壶是150ml的话,放入12克。当然,这个比例,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作调整,但建议不宜偏少太多,壶大而茶量不足会影响品感。

     前面洗茶(润茶)这道,要快,尽量控制在3秒以内,免得析出太多内含物质。每道茶以大开水高温冲泡,8道前基本可以快进快出,建议8道后适当增加时间,渐归于本质,越往后越能感受原种的品质特性。

论陈年普洱茶的投资、品饮价值,你真的懂普洱茶吗?

陈年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历经漫长的岁月转化,予人愉悦的感官享受。当然,陈年普洱茶有好有坏,这与其珍藏的年限、环境等有很大关系。要想了解一款普洱茶的价位,首先就必须要懂茶。

 鲁文锋珍藏·73小黄印

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先生,认识了几位老前辈,他们大都以生茶品为主、熟茶品为辅,而且只要是值得收藏的,几乎都是以“拢来啦”的方式收藏。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喜欢普洱茶,鲁文锋先生在《普洱壶艺》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稿,并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上辟有“普洱老茶讲堂”专栏,与各地茶友分享他多年的经验。

普洱藏家茶馆大堂 

一、广云贡饼的由来

“茶不是老了就好,更不是贵的就好,一定要有质才有效”,鲁文锋先生说道。

例如广云这批茶,在全国茶叶统一收购,纳入计划经济的政策规定下,从1954年~1973年,这19年间,云南的特选茶菁毛料需每年调拨到广东茶区做拼配,为调配茶菁而采拼配策略,所以才制成这批广云贡饼。

广云贡饼纸筒包装 

直到1973年,云南省茶叶公司自营出口后才停止此政策。一般喝“印级茶”的茶友皆知道,50年代到60年代期间的云南茶菁特别上选,目前市场奇货可居,价高仅不易购得。

唯独当时采用上选云南茶菁制成的广贡茶饼未被发现,很多茶人眼捷手快与市场唱反调,一边说广东茶不好,却暗中收藏,等待日后炒作价格。

广云贡饼竹筒包装 

二、陈年普洱茶的投资价值

他品茶先讲究茶质,再讨论其他。他表示:“年代是价钱的砝码,谎报就会不准;质量才是不动的天秤,造假就会失真”。

当在品茶抓级数时,他一定先将主见净空,断定茶品陈化的环境,然后提升探索茶品的变化差异,判断是适合现饮品,还是长期投资品,买多买少就看价钱高低。

若以当时三年前投资五百片之金额,定存于银行,现在利息都不够买几片喝,幸好此茶很多人不知收藏,而他独爱此茶,才有幸收到些许。

鲁文锋珍藏·52年红印 

因为市面太多不对的印级茶,甚至价钱高昂不已,不一定随市场逐流,反其向操作也未尝不可。

好茶总是喝一片少一片,每少一片价钱会提升还在其次,不易购得才是难处。尤其买茶不是只为了现在喝,更可以当作投资或留给下一代。

一但品饮到有收藏价值的茶,鲁文锋先生都会和夫人研议多买些,幸好俩人别无他好,闲来喜爱品饮普洱茶增加生活情趣,普洱茶已变成鲁文锋伉俪共同的话题,也是鲁家人相聚时的饮品。

 鲁文锋伉俪(左一右一)拜访师父白水清夫妇

​三、陈年普洱茶的品饮价值

熟茶并非质量不好的茶,而是缺少生茶的茶气与活性,为何说活性呢?

因为当茶品未受高温冲泡时,茶其实还是活的,只是像在睡觉一样,人是一瞑大一寸,它是一年陈、沉、醇、老一点,因为新的生茶品皆会有苦涩感,而时间就是它的催化剂,用时间与空间来换取它的实际价值。

 普洱熟茶茶汤

有一项由来已久的错误观念,绝不是“生茶品放久就会变成熟茶品”。

熟茶品是人为加速催熟化改变而成,而生茶品是经由时间慢慢陈放而成,就算放上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后,依然还是生茶品。

只是它的苦感、涩质已随时间转化变醇变香,老普洱茶是一天一天的转顺,转醇,急不得也。

52年红印茶汤 

鲁文锋先生深切说道:茶是要喝的,不是光买年代回来骗自己或告诉别人。

这一路走来,幸好有茶人前辈指引教导,看着别人还在慢慢摸索、缴学费,而他却有幸能快乐的品饮,不免以感恩心面对。

综合他个人品饮陈年普洱茶的感受,无论纸—筒也好,竹筒也罢,只要是早期茶品,喝起来感觉相当舒爽,苦感与涩意几乎退掉了。

88青饼茶汤 

普洱茶的陈年老韵转沉化香,拨开醒茶,引发内香。

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最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真性。新鲜生茶的茶品经过自然陈化的过程,才算得上是真、纯、美好的普洱茶。

声明: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益茶市的前世今生(二)

  我这人有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毛病,一旦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既然前篇聊到了台湾藏茶的点点滴滴,就忍不住把一些自己看过的关于普洱茶的记载拿出来分享。本文就来爆一些猛料——1.早期(民国以前)沱茶不是普洱茶;2.越陈越香到底是个什么味道;3.陈年普洱茶是良药。

  现在的茶人能喝到88青就已是凤毛麟角,能喝到蓝标宋聘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至于百年贡茶,那就只存在于传说之中。这里就借用先人的文字,一起领略一下百年贡茶的滋味,等大家看过之后,也就明白台湾的茶客为何对老茶如此执着了。

  相关记载出自唐鲁孙《中国吃》

  四川藏园老人傅增湘,在北平算是藏书最多的珍本版本鉴定专家了,恰巧我(唐鲁孙)买了一部明版的《性理大全》,请他去鉴定,他说是清朝版本仿刻。我这部书是琉璃厂来熏阁刚买的,于是打电话让来熏阁老板来傅宅研究研究,结果校对出我这部书有明成祖一篇大字序文,确定是明刻原版,一点也不假。反倒是傅老收藏的一部书真序假,算是残本,藏书家岂能收藏残本。我因为买这本书是研究学问,真假版本对我来说那是毫无所谓,于是就把这部书跟傅老换,傅老大喜之下,约定三天之后在他家喝下午茶。

  到期我准时前往,他已经把茶具准备妥当,宜兴陶壶,一壶三盅,比平常所见约大一倍。炭炉上正在烧着水,书童说,壶里的水是早上才从玉泉山“天下第一泉”汲来的。傅老已拿出核桃大小颜色元黑的茶焦一块,据说这是他家藏的一块普洱茶,原先有海碗大小,现在仅仅剩下一半多了。这是他先世在云南做官时一位上司送的,大概茶龄已在百岁开外。据傅沅老说,西南出产的茗茶,沱茶、普洱都能久藏,可是沱茶存过五十年就风化,只有普洱,如果不受潮气,反而可以久存,愈久愈香。等到沏好倒在杯子里,颜色紫红,艳激可爱,闻闻并没有香味,可是喝到嘴里不涩不苦,有一股醇正的茶香,久久不散。喝了这次好茶,才知道什么是香留舌本,这算第一次喝到的好茶。

  “香留舌本”这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最高境界,现在的88青再经过若干年的转化,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目前还不好说,如果达到了其价格恐怕还能再上几倍。

  至于文中所说的沱茶,主要是由重庆、雅安的干茶压制而成的产品。如今这两类茶已经式微,其工艺倒是被云南制茶者掌握,对于那些年份超过五十年的沱茶,不一定是普洱茶,只是外形相近罢了,这点诸位藏家一定要注意。

  陈年老茶堪比良药,这点绝非杜撰,也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很多人总觉得同庆号、宋聘号的这些百年老茶就是现如今存世的普洱茶中的极品了,但真正的极品都在那些根本不差钱的贵人手中,一般人哪能见得到呢。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是在吹牛,再给大家看段记载。

  唐鲁孙在《说烟、话茶、谈酒》中曾这样写道:“宣统出宫后,故宫清理善后委员会曾经在神武门出售一批剩余物资,有大批云南普洱茶出售。先祖母说百年以上的古老普洱茶可以消食化水、治感冒、祛风湿,价钱比中等香片价钱还便宜,所以买了若干存起来。到了冬天吃烤肉,吃完有时觉得胸膈饱胀,沏上一壶普洱茶,酽酽地喝上两杯,那比吃苏打片、强胃散还来得有效呢!”

  怎么样,厉害吧。上面可是提到了大批贡茶,这些茶当年就被瓜分得一干二净。现在留下来的,我们能见到的,大概就是存于博物馆、投保费用都过亿的那块金瓜贡茶,谁又能喝得到呢?

  通过以上两段文字,我们也不难发现,收藏普洱茶的道路还长着呢,现在才哪到哪啊!

  责编:婉君

  审核:张馥宣

  来源:大益行情网编辑部

找到约6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