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山绿茶制作过程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五大茶王”诞生!第十届宁德市茶王赛精彩指数爆表!

5月31日,第十届宁德市茶王赛在宁德师范学院顺利举办,超600份茶样角逐,五大茶王诞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占据着人们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茶叶消费的观念日益升级,以“品质为王”的时代正在重新洗牌。近年来,宁德市按照“提升绿茶品质,加快发展红茶、白茶、乌龙茶”的原则,一方面加快优势茶产业的不断创新升级,另一方面形成多茶类协调发展,以健康、放心的茶叶品质赢得消费者青睐。

闽东茶叶品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绝非偶然。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茶产区融合发展、“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名优茶赛事举办等等,而这当中,名优茶赛事举办是检验闽东茶叶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

两年一届的宁德市茶王赛,不仅展现了宁德茶叶制作的顶尖水平,更是进一步推进宁德市茶叶品种结构调整与品质抓手,提升宁德市茶叶加工水平,促进茶叶产品创新,加大名优特色茶开发力度,增强宁德茶叶的综合竞争力。

茗香盛宴落地宁德

甄选宁德好茶刻不容缓

用宁德茶叶品质,诠释宁德茶产业综合实力。本次茶王赛邀请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林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等单位的权威专家组成赛事审评组,并为审评组专家颁发“宁德市第十届茶王赛赛事评委”聘书。

本届茶王赛审评茶类涵盖白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四大茶类,参评茶样共计619份,其中,白茶259份,红茶244份,绿茶44份,乌龙茶34份,花茶白茶38份。审评组专家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通过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全程感官密码审评。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首次将花香白茶作为单独一类,与传统白茶分开评审。醇厚甘爽,花香四溢,参评的花香白茶样品以高香型茶树良种鲜叶为原料,融入特殊加工工艺,具有独特的花果香品质特征。

据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辉介绍,近几年,宁德白茶产业发展迅速,综合水平呈逐年递增现象;宁德重点围绕建设的“七个特色产区”里,都覆盖了白茶生产;不仅如此,宁德茶产业先后对白茶的工艺创新、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本次参评的花香白茶、创新型工夫红茶就是最好的证明。茶业是宁德的优势特色产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茶叶主产区前列,在全省、全国地位突出,中国六大茶类宁德就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四大茶类以及再加工的茉莉花茶、工艺茶、深加工茶产品等,是全国茶类最多的设区市之一。

农业农村部茶叶指导组专家、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现代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推广研究员、一级评茶师高峰总结了此次参赛茶样中花果香型红茶的四大特点:观念、品种、加工技术、市场四大创新特色。花果香型红茶是闽东茶区率先研发的创新性红茶,进入市场后得到多数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前景广阔,是闽东茶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茶类之一。

宁德对于茶产业的创新探索远不止于此。

审评期间,主办方设立参观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新茶饮实践中心环节,为现场的领导、专家们展现新茶饮制作过程,学习、了解茶饮原料,体验制作茶饮的乐趣,零距离感受茶饮魅力。传统茶饮与新茶饮的魅力碰撞,为此次茶王赛增添了更多的看点。

△“说茶”主播体验新茶饮制作过程

“茶王”出炉

共绘宁德茶产业新蓝图

宁德市茶王赛,作为宁德市最具影响力之一的茶叶赛事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九届,本届第十届宁德市茶王赛从5月10日开启征收茶样,历经专家层层审评,最终评选出茶王与各类奖项,本届大赛福建省海上茶香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绿茶茶王;福建东笔宁茶业有限公司获得创新型红茶茶王;福建九珑茶业有限公司获得传统型红茶茶王;福建茶珍香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白牡丹茶王;福鼎市春绿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白毫银针茶王。

在中国茶产区“宝藏库”中,宁德传承悠久的产茶历史,立足品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等多元优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增效、茶农增收为目标的举措让宁德茶产业成为行业里备受瞩目的产区之一。而在全国、全福建省茶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宁德茶产业持续发扬产区优势,不断增强全市茶业实力,在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品牌等各方面均创历史新高。

面对市场与时代的更新迭代,宁德茶产业继续保持初心。因地制宜,持续深耕。宁德市全力打造的“两个集聚中心,七个特色产区”,初步形成了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产业集聚中心和以福鼎白茶为主的白茶产业集聚中心以及蕉城天山绿茶、寿宁高山茶、周宁高山云雾茶、霞浦元宵茶、柘荣高山白茶、古田红茶和屏南小种红茶等七个特色产区。

2021年,宁德市毛茶总产量11.83万吨,同比增长7.16%;毛茶产值45.78亿元,同比增长9.13%;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12亿。同时,宁德市有着“中国红茶之都”“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美誉,是“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在众多荣誉的光辉下,宁德茶产业担负着更多的责任,此次第十届宁德市茶王赛的圆满举办将为宁德茶产业再添权威背书。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600+茶样!5大茶王!宁德现象级茶王赛赛果出炉

斗茶,又称茗战。顾名思义,是对茶叶优劣的比拼。

历经千百年岁月流转,斗茶逐渐从唐宋文人的雅趣,演变成各大茶产区的比拼赛事。视线转向当代,在所有茶事活动中,茶王赛、斗茶赛这类极具竞争意味的活动形式,总能牵动着行业茶人关注。

6月2日,第十一届宁德市茶王赛在福建宁德举办。各色好茶齐聚赛场,这场两年一度的茶王盛宴,不仅展现了宁德茶叶制作的前沿水准,更是进一步推进宁德市茶叶品种结构调整和茶叶加工水平提升,以赛事促进茶叶产品创新,加大名优特色茶开发力度,进而增强宁德茶叶综合竞争力,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

此次赛事中,究竟有多少好茶脱颖而出?涌现了多少产业机遇与可能?

△第十一届宁德市茶王赛现场(“说茶”摄)

600+好茶争锋对决

专家齐聚打造闽东标杆赛事

本届茶王赛参评茶样共计616个,其中红茶294个、白茶237个、绿茶34个、乌龙茶51个,这些茶样无疑诠释着宁德好茶的顶尖水平。

为科学严格审评茶样品质,此次赛事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茶叶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宁德师范学院专家组成评审组,严格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和《茶叶赛事茶叶感官评定方法》(DB35/T1987—2021)对所有茶样进行感官密码审评。阵容强大的专家组,通过专业、科学、审慎的审评,进一步奠定了此次赛事的权威性与标杆性。

△第十一届宁德市茶王赛审评专家合影(“说茶”摄)

审评专家组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看外形,闻香气,品滋味,察汤色,摸叶底,不错过每一份好茶。品质好茶和专业审评的碰撞,促成一场精彩纷呈的斗茶盛事。

△审评专家组审评茶样(“说茶”摄)

令人可喜的是,此次大赛茶样整体品质好、质量高,赢得了审评组专家老师们的高度认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对花果香红茶茶样整体情况进行总结,表示花果香红茶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茶树品种、采摘标准、再加工工艺和产地环境,近年花果香红茶的工艺越来越成熟,企业之间的差别其实很小。从这次的审评来看,银奖、金奖差别较小,特别金奖和茶王之间更是只有毫厘之差,整体水平非常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说茶”摄)

众多高水平的品质好茶,也令赛事竞争愈发激烈。

审评期间,还开展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新茶饮实践中心参观体验,“说茶”主播在宁德师范学院茶学系师生带领下,深度体验新茶饮制作过程,学习、了解新茶饮原料与配比奥秘。传统茶与新茶饮的魅力碰撞,为茶王赛增添了更多看点。

△“说茶”主播参观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新茶饮实践中心(“说茶”摄)

5大茶王正式出炉

以赛兴业绘就茶业璀璨蓝图

经过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此次赛事最终评选出茶王与各类奖项。福鼎市沁泓茶业有限公司的白毫银针获得白毫银针茶王;福鼎市长惜茶业有限公司的白牡丹获得白牡丹茶王;甲峰山(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甲峰山·一品梅2号获得传统型红茶茶王;寿宁县鸾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旗坑红红茶获得花果香红茶茶王;福建鸿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龙游三号(有机)获得绿茶茶王。现场还公布了各参评茶类的特别金奖获奖名单,金奖、银奖名单将于近期公布。


△第十一届宁德市茶王赛茶王颁奖(“说茶”摄)



△第十一届宁德市茶王赛特别金奖名单公布(“说茶”摄)

从2月发布通知,5月启动征样,到如今茶王正式诞生,大赛收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辉介绍,宁德市茶王赛自2002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11届,通过赛事大力促进了宁德市整个茶叶加工制作技艺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的赛事,得到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肯定,茶样水平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辉(右)接受“说茶”主播采访(“说茶”摄)

第十一届宁德市茶王赛的举办,挖掘着宁德市的好茶资源,促进当地制茶水平提升,为优化宁德茶产业经营环节,强化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塑造打牢基础。多年来持续开展的茶王赛,也早已成为展示闽东茶品质、宣传当地茶品牌、弘扬特色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在提质茶产业发展上,宁德市做出的努力远不止于此。在全国、全福建省茶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宁德茶产业发扬产区优势,不断增强全市茶业实力,在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品牌等各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全力打造“两个产业集聚中心,七个特色产区”,初步形成了以坦洋工夫为代表的红茶产业集聚中心和以福鼎白茶为主的白茶产业集聚中心以及蕉城天山绿茶、寿宁高山茶、周宁高山云雾茶、霞浦元宵茶、柘荣高山白茶、古田红茶和屏南小种红茶等七个特色产区,持续书写“绿叶”变“金叶”的茶产业升级故事。

△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平湖茶园(图片来源:谢书秋摄)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全市茶园面积113.2万亩,毛茶产量13.4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60亿元。展望未来,相信宁德市仍将在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的基础上,依托标杆赛事的开展和标志性品牌的打造,持续扩大茶产业的规模与影响力,绘就茶业发展璀璨蓝图。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度知识】茶叶发酵,茶叶品种分类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茶文化也很深,茶是普通大众的饮品,相信大部分对茶并不陌生,也可能都喝过茶,但是要说对茶的了解,估计就剩少部分人了。现在我们茶友网公众号年度总结就来对茶叶做个全面的科普,详细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本次总结分为上、中、下三篇,看完这三篇大家对茶能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下面跟着笔者来学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六大基础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还有其它茶类包括再加工茶、抹茶、花茶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加工六大茶类的国家,其中,白茶、黄茶、黑茶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技术。即使有的国家能够加工绿茶、青茶、红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授过去的技术。

  现在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具体包括: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则有: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一、认识茶叶发酵

  中国茶叶现在最权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茶的分类都按制造茶叶时的发酵程度来分,约可分为三种: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简单来说,发酵度反映了在制作过程中新物质产生的多少,发酵率越高,内含物质转化得越多越彻底,发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状态。茶叶按加工方式及发酵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不发酵茶类、部分(轻微、微、半)发酵茶类及全发酵茶类。

  茶叶发酵程度会有小幅度误差,高低不是绝对,按照法效的程度,大致红茶95%发酵,程度最高,最完全。黄茶20%发酵,为半发酵。黑茶80%发酵为后发酵,青茶60%~70%发酵为半发酵,鲜叶中一部分会因酵素发生变化,产生特出香气和滋味冲泡后呈金黄色,琥珀色。白茶为5%~10%发酵为轻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茶树鲜叶采摘后高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保持叶内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茶叶品种分类

  绿茶

  绿茶(发酵度:0)——不发酵茶。绿茶,英文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是不发酵茶,颜色为绿,基本上跟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颜色保持一致。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有的绿茶叶片颜色呈墨绿色,很深,但在水中泡开以后,叶片就成了嫩绿色,无半点红的地方。1.零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清透,鲜爽;2.性寒,茶汤微苦,清火明目,清热去燥;3.多酚提神醒脑,适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4.忌空腹饮用,肠胃敏感不宜大量饮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茶品种代表:龙井茶、碧罗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平水珠、西山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茶、安吉白茶、普陀佛茶、雀舌茶,竹叶青等。

  主要产地: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白茶

  白茶(发酵度:5%-10%)——微发酵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之所以叫做白茶,是因为长有很多白色的茶毫。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叶面是灰绿色的,叶背是黄褐色的。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是白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痕迹。1.微发酵,茶汤呈象牙白,清鲜爽口;2.性寒,陈化后逐渐温和,退热祛暑;3.含有丰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4.忌大量饮用新茶,建议喝3年以上的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茶种类大全: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另外还有云南的月光白等。

  主要产地: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黄茶

  黄茶(发酵度:10%-20%)——微发酵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茶的发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就像煮青菜时盖上锅盖,青菜很快就会捂黄了。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工艺技术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1.低发酵,闷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2.性凉,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3.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多,对防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黄茶种类大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黄茶、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平阳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主要产地:主要在湖南岳阳、湖北远安县、四川雅安、安徽霍山县、浙江平阳、泰顺、瑞安、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

  乌龙茶(青茶)

  青茶(发酵度:15%~70%)——半发酵茶。乌龙茶(Oolong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说起来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乾隆年间,一名叫苏龙的将军归隐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将军善于打猎,肤色黝黑,人们都叫他乌龙。一日,将军在采摘完茶叶后,继续打猎,茶叶在腰间的茶篓中,上下摇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时,发现这个茶叶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没有苦涩味。从此,这种茶叶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以将军的名字给这种茶叶命名,称作“乌龙茶”。1.半发酵,工艺极其繁复,人工依赖高,将茶叶滋味变幻演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赋予了茶叶更多的人文色彩;2.性凉,消食解腻,减肥消脂;3.忌空腹饮用,忌酒后饮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龙茶茶品种代表:大红袍、武夷岩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黄金桂)、铁观音、东方美人、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主要产地: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红茶

  红茶(发酵度:70%-90%)——全发酵茶。红茶是国际上销量最大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1.全发酵,汤红艳透亮,花果香,口感润滑;2.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3.性温和,不刺激,养胃护胃好帮手。

  红茶品种代表: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阿萨姆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百瑞香、锡兰红茶、日照红茶、滇红工夫、云南红茶、泉城红茶、川红工夫、荔枝红茶、滇红工夫、坦洋工夫、宁红工夫、粤红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等。

  主要产地:中国(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黑茶

  黑茶(发酵度:随时间会变化)——后发酵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的发酵是最特殊的。其他茶类都是仅依靠自身的物质发酵,而黑茶的发酵还借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发酵非常的彻底。1.后发酵,随时间会成长,越陈越香;2.汤色红褐,汤质醇厚爽滑,陈香;3.消食减脂,保护心血管,润滑肠道。

  黑茶品种代表: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主要产地: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拓展知识:除了基础六大茶类,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中的比较常见的花茶,再加工茶以及抹茶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花茶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

  花茶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再加工茶

  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叶。我国的再加工茶以花茶和紧压茶为主。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绿源牌速溶茶。

  抹茶

  抹茶不是绿茶,抹茶也可归在再加工茶里。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抹茶原本产生于中国,后来兴盛于日本。多年来,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茶叶市场始终无法发展壮大。中国茶叶市场的消费也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外部大环境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大;内部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

  茶叶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产地分类,例如“祁红”,即祁门红茶,是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的红茶,“滇红”即是产于云南省的红茶,“婺绿”是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绿茶;有的按销路分类,将茶叶分为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它们都存在不少缺陷,容易产生混淆。比如说,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和内销茶,但有的茶叶既可外销又可内销就不太好归类,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外销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多数茶界学者和茶叶工作者赞成以下观点: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叶主要成分的变化、茶叶的品质特征等因素,同时参考生产、贸易、消费方面的习惯。按此原则,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总共十大类。

  文丨茶小弘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