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福茗茶温心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天福茗茶温心产品

男人喝红茶有好处吗?红茶哪个品牌好?

红茶是完全发酵茶,经过发酵后,寒性转为了温性,因而可以促进食欲,促消化,还可以利尿消肿,并且茶叶呢,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且红茶当中还含有咖啡因,可以醒脑提神,抗疲劳。 

红茶当中由于含有鞣酸,会抑制我们食物当中铁的吸收,对于贫血患者是不适宜的,另外红茶中含有的咖啡因,有兴奋的作用,因而喝茶的时候要注意时间,清晨喝茶,可以醒脑提神,而晚间喝茶,就有可能影响睡眠了。

红茶

男士喝红茶有益于长寿;农村人常说:男要喝红茶,女要吃红糖。  

可将发酵过的茶和绿茶结合起来喝(可以解决喝茶不适的症状)  

建议女士喝红茶

那么红茶哪个品牌比较好呢?

市场上有小罐茶,天福茗茶,中茶,华祥宛,暖莘茶等都是比较不错的知名茶品牌,暖莘茶口感比较好,性价比高这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心酸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非原产地不选,非原生态不选,非高标准不选,非好口感不选。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产品主打理念:
以一叶茶诠释中国茶文化,以一叶茶诠释各种情绪,以一叶茶诠释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场景,以一叶茶温暖每一个人的心。





从茶叶品牌、包装茶、现制茶到茶饮料,千亿茶生意谁的天下?

我国是茶叶消费大国。数据显示,按零售消费价值计算,预计2022年中国茶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449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茶市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102亿元。庞大的市场体量,孕育出数万家与茶相关的企业,让中国茶充满生机。

近期,八马茶业再次更新招股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之前,中茶股份、澜沧古茶也曾多次披露招股书,关于谁是A股“茶叶第一股”的争夺愈演愈烈。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趋势的变迁,茶叶这个传统的品类,进化出不一样的风采。小小一片茶叶,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商业模式,每种商业模式都可以造就一大批独角兽或者上市公司。

从传统茶品牌、包装茶、现制茶饮、茶饮料,茶生意的逻辑是,卖的茶叶越来越少,从卖礼品到卖水,生意却越来越有想象力。

01

从散茶到茶叶的品牌化角逐

上世纪80、90年代,大益、天福、八马等茶叶品牌脱离马连道等茶叶批发市场,竞相崛起。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茶叶销售渠道突然就“失灵”了,云南省勐海茶厂陷入困境。第四任厂长邹炳良用了足足5年时间才找到了答案——品牌化,并于1989年成功注册了“大益”牌商标。

但大益茶的爆火,应该从吴远之收购了勐海茶厂并且对其进行了民营体制改制开始。吴此前从事金融行业,对大益茶进行品牌化、金融化改造:

茶叶工厂部分展示图

一方面,吴在花费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并且结合了大量活动让“大益普洱茶”的品牌树立了起来。另一方面,大益茶在全国授权了大大小小的专业店,打造了庞大的销售体系。接下来,接二连三的炒作,让大益茶成为“中国比特币”。大益茶火了,但仍没有脱离普洱茶的范畴,也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茶叶的属性,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在大益茶向全国扩张的同时,王文礼家族一直在深圳经营茶庄的生意,主要是面向外贸市场。1992年,他们向日本出口了60箱茶叶,赚取了第一桶金。但当时茶叶实行出口配额制——茶叶出口要靠国有外贸公司代理,需要交代理费,利润并不是很高。

1997年,王文礼和大哥王文彬、三弟王文超共同成立八马茶业,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连锁店,并和沃尔玛合作,在全国沃尔玛设立八马茶业专柜。之后,和麦德龙、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的合作,借助商超的人流,迅速帮八马茶业打开了国内市场。

八马茶叶门店展示图

随后,八马茶业开始做品牌,打广告。2009年,八马茶业找到“广告狂人”叶茂中做策划,叶茂中将八马茶叶的品牌定位为“商政礼节茶”,主攻成功人士的送礼需求,并选择当年热播电影《建国大业》宋美龄的扮演者许晴做代言人。

此后,八马茶业采用“直营+加盟”的线下销售模式大肆扩张。在生产方面,八马茶业除了铁观音及部分岩茶为自主生产,大部分产品通过定制采购和自主分装的方式获得,被戏称为“茶叶搬运工”。

八马茶业起源于福建,但是在深圳率先发展起来。而台湾人李瑞河则在1994年就进入了福建本土,并福州市开了第一家天福茗茶直营店。李瑞河将台湾的一套现代化管理理念带进了大陆的茶叶界,他有极为严苛的卫生条件和服务标准。他会亲自带领新员工到店面卫生间,手把手教授员工厕所清洁要领,并将食物原料倒进清洁完的马桶,让厨房烹饪后,带头吃。

但天福茗茶最初的生意并不是很好,一天也卖不出去100块钱的茶叶。但李瑞河相信大陆市场具有发展潜力,不仅没有灰心,反而加速开店,并从福建开到全国。

在向北方拓展的过程中,李瑞河发现北方人更喜欢喝茉莉花茶,便加大了对茉莉花茶的生产。本土化的意识,使得天福在店面扩张的同时,产品也逐渐囊括了国内各大茶系。

天福茗茶展示图

当时,中国茶生产能力不缺,缺的是通过渠道卖给消费者,这就给了李瑞河造渠道上精耕细作的机会。通过将中国茶叶厂家的产品进行精致化的分级包装,天福开发了700多个茶叶系列产品,成为著名的渠道品牌。2010年,天福茗茶年营收12.47亿元,净利润达2.23亿元。到2011年,天福茗茶连锁店超过1000家,并于当年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茶叶第一股。

但好景不长,地方茶企在各地政府扶持下,很快学会了天福茗茶的渠道连锁化经营模式,加之茶叶网络销售的侵袭,天福茗茶又沉溺于“茶叶界星巴克”的美梦中不可自拔。2021年,天福茗茶营收19.25亿,比后起之秀“小罐茶”少了足足4亿元,市值更是惨淡,只有50多亿港元。

02

包装茶的逆袭

2012年,在卖掉E人E本的第二天,杜国楹上了茶山,决意Allin茶行业。但为了原本的消费电子团队,他还是推出了新的产品——8848手机。但从内心中,杜国楹认为消费电子有天花板,但茶行业几乎没有。

这一年,易宝支付华南区总经理谭琼也接了一个活——帮一家公司做茶叶B2B交易平台可行性调研。在4个月时间里,谭琼对中国茶行业有了重新的认知:在中国,懂茶的人大概只占了三成,剩下七成是非专业喝茶人群。这意味着,大部分人并没有被固定的茶产品和口味“驯化”。

彼时,大部分人的饮茶习惯是——大罐子、大袋子装茶叶,客人来了抓一把;也有小袋包装,比如出差带几包,回来的时候没喝完,但被挤碎了。根据茶叶包装和人群消费特性,杜国楹和谭琼创立了不同的茶品牌。

杜国楹邀请日本设计大师神原秀夫设计小罐包装形态,创想了上百款的设计方案,前后历经13稿才确立了小罐形态,足足用了两年时间。进而通过非遗传承人的“大师作”,迅速打开了局面。

小罐茶展示图

小罐,确立了包装的标准化;大师作,代表了当代市场的品质标准,同时非遗传承人也都有自己的茶厂和制茶车间,能够大批量供应高品质的原叶茶。两者的结合,让小罐茶成为高端礼品茶的典范,成功开创并定义了一个新的品类。2016年,小罐茶产品上市,仅用了两年时间,小罐茶的零售额就超过了20亿。

谭琼的包装茶走了另一条思路——袋泡茶。实际上,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于袋泡茶的认知,来自于立顿的黄牌红茶。立顿红茶一度成为了袋泡茶的代名词,被放在白云宾馆等高端场所招待外宾。一直到2019年的立顿红茶的销售额依然达28亿美元(近200亿元)。而公开财报的国产茶企中,2019年只有7家营收过亿元。

谭琼看到了一个做中国版立顿的大机会——以碎茶叶制成的立顿茶包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茶的要求。于是,谭琼团队采用透明三角茶包,从外面就能看到原叶完整没有被切碎,利用真材实料的原叶茶与立顿碎叶茶包形成了差异化,同时打进五星酒店等B端渠道。

茶叶线下体验旗舰店

茶里还有一个优势是,新渠道的出现——先是借助传统电商,2014年在天猫和京东上开店,2018年后又大规模做直播带货。它还可以借鉴喜茶和奈雪的茶的玩法,2016年在广州开了一家线下体验旗舰店。

凭借袋泡茶的创新,茶里共获7轮融资,投方既有号称“茅台最牛股东”林劲峰及其背后的盈信国富投资、电商巨头京东,还有国资背景的广东文投等,茶里成为新晋独角兽。投资人都在赌茶里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立顿红茶。

03

登堂入室,街边奶茶店的百亿生意

从散茶、袋泡茶到茶饮料,茶产品的开发也随之往细分市场纵深发展。2012年,20岁出头的聂云宸自网络购物浪潮的冲击下,不得不关掉了背街小巷里的小小手机店,将目光转向了商业中心周边的奶茶店。

但聂云宸发现,市面上的奶茶奶茶大多以茶粉勾兑,口感甜腻,虽然利润巨大,但在市场上已经是烂大街一样的存在。而来自湖北的某IT上市公司品牌经理彭心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奶茶大部分是由奶茶粉和碎茶混合而成,造成了奶茶一度成为不健康和低端的代名词。有一位好朋友在进五星酒店大门时,往往会将手中还没有喝完的奶茶丢进垃圾箱。

从低端走向高端,奶茶行业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密码。2012年,聂云宸拿着开手机店赚的20多万,在江门市九中街租下一家20平米的小店,开启了“真奶茶”门店的新实验。这一年,都市白领彭心自拟了一份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主打饮品、烘焙,兼做教学,却被很多商场拒之门外。

对于真奶茶,口味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的第一要素。为此,开店前夕,聂云宸特意花费几个月时间专门研究奶茶调料的配比,每天喝下不低于20杯奶茶,记录不同比例的口感。开业之后,他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认真听取年轻人对于皇茶口感的看法,不断进行调试,最终在一款芝士奶盖茶身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初的皇茶,大多是以街边小店的形态出现,面积多是10来平米,开店成本并不高。因而,到2015年,皇茶在广东已经开出了50多家门店。但由于聂云宸申请皇茶的商标权一直没有得到批复,加上开一家奶茶店的门槛很低,许多人纷纷效仿,导致皇茶山寨横行。无奈之下,聂云宸选择壮士断腕,将所有门店统一更换为“喜茶”。

喜茶门店展示图

2016年,喜茶获得了“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1亿元的首轮投资。其后,美团龙珠、红杉资本、腾讯等蜂拥而至。在资本力推下,喜茶逐渐从街边小店走进商场、购物中心,以直营模式开拓了660家门店,营收超50亿元(2021年奈雪的茶营收42.93亿元),估值约677亿元。

而拿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四处碰壁的彭心也迎来了自己的“贵人”——丈夫赵林,他有十余年餐饮经营经验和投资经验,掌握行业很多真实数据,为彭心后来做茶饮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5年,奈雪的茶开业,一铺开就是3家店,分别在福田卓越intown、欢乐海岸、华强北九方。在选址上,奈雪摒弃了以往茶饮品牌选择的社区店、街边小店模式,而是与星巴克一样进驻核心商圈。尽管成本投入高,但优点在于易于流量挖掘、便于提高用户粘性、拥有更多场景延伸可能。但起初很多商场并不愿意将大面积的摊位租给一个新茶饮店,直到彭心的丈夫赵林亲自出面才谈妥。

奈雪的茶门店展示图

在产品上,奈雪的茶首创了“茶饮+软欧包”的双产品模式,提供了消费者在正餐之外的错时消费,深受许多女生的欢迎,因此店铺经营的如火如荼。彭心称,最初几家店,奈雪的排队人数几乎是周围其他门店人数的总和。

就在奈雪开第二家店时,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潘攀找到了奈雪联合创始人赵林,此后半年时间里,他们保持着两周见一次面的频率,直到奈雪开到了第11家店,双方开始正式讨论融资的话题。最初的A轮、A+轮以及B轮三轮融资,天图都有参与。

此后,深创投、太盟投资集团都先后加入进来,它们奔着将奈雪的茶打造成中国的星巴克的愿景,推动了奈雪的茶门店规模的扩大,2021年6月成功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2021年营收42.97亿元,远超小罐茶和茶里。

04

无糖茶饮料,首富的新战场?

喜欢喝茶的中国人,似乎对于瓶装纯茶饮料并不“感冒”。在日本市场早已取得成功的三得利进入中国这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因为不甜,统一集团推出的无糖茶“茶里王”更是2011年在大陆市场中败退。

但正是在这一年,卖水的农夫山泉(缔造了首富钟晱晱)推出了第一款无糖茶饮料——“东方树叶”。当时,智明星通的创始人唐彬森还在游戏的世界里遨游,没有想到在日后会成为首富的新对手。

东方树叶刚上市,市场反响并不好,因为当时饮料的评判标准是够不够“爽”,而东方树叶的产品特征则是够不够“润”,消费者并不买单。据说,当时有媒体评出的“最难喝的饮料”,东方树叶榜上有名。

农夫山泉部分产品展示图

不过,当时的农夫山泉集团并没有砍掉这款“难喝”的饮料,反而加大技术投入,研究在不添加防腐剂、稳定剂、色素和香精的前提下,茶汤依旧能够存放数月而不改变原有品质,开创了“0糖、0脂、0卡、0香精、0防腐剂”的茶饮新标准,并从2011年开始陆续申请了20多件与“无菌技术”相关的专利。

为了保证无糖茶味道的纯正,农夫山泉的研发团队还曾经跑到日本调研,并在日本技术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革新——建设了国内首条log6级别的无菌生产线。

2016年,唐彬森创办的元气森林也切入到茶饮领域,找了五六个年轻人搞产品研发,大多是互联网出身,只有一个从传统行业来的。唐彬森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是你们年轻人能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产品,不要按照以前的方式,忘记传统的套路、规则和方法论。第二,你们把产品做出来以后,能不能每个人找10个朋友,让他们一人买一箱,是买不是送。

就这样,一款不符合传统的“燃茶”就出现了,与东方树叶类似,这也是一款纯茶饮料。但与东方树叶不同,为了迎合用户的口感,燃茶添加了代糖——赤藓糖醇,做成了一款“无糖也甜”的纯茶饮料。

在产品研发时,有研究人员发现乌龙茶的口感最好,就是价格有点儿小贵。唐彬森听说后,大手一挥就批了——“钱,不就是个数字吗?”作为游戏界的“大佬”,身价上百亿的唐彬森并不缺钱。  

元气森林部分产品展示图

平衡产品的“好喝”和“健康”,是元气森林团队的重要考量。而抓住新零售渠道,则是元气森林燃茶突围的关键。在渠道建设上,元气森林下得了“狠手”:

1、“重金”挖人。不少元气森林的业务员曾经是农夫山泉、百事可乐的业务员,干了五六年,薪水刚过万,但在元气森林,新入职的业务员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字。

2、让利经销商。农夫山泉不管是水还是饮料,经销商每卖出一箱,利润不超过5元,只有新品有可能超过这个数字,而元气森林的产品,每卖出去一箱,经销商可以赚17元。除此之外,卖不出去的元气森林由厂家回收,并给予50%的补助。每一年年终,完成任务的经销商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总销售额返点,返点比农夫山泉高大约三分之一。

3、铺设智能冰柜。通过自己开发的智能摄像头做无人巡检,既减少了人力成本,也降低了管理成本,而这些节省的成本都可以用于提高产品品质。

2018年,燃茶仅用了两年时间做到了无糖茶品类第二,仅次于2011年上市的东方树叶。

2022年上半年,农夫山泉茶饮品实现营收33.0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1.6%,其主打产品正是东方树叶。这个沉寂了10年的品牌再次迎来了新生,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农夫山泉近5000亿的市值。

05

小结

中国的茶生意,从茶马古道算起,悠远流长。但传统的茶叶生意,聚集在各地的茶叶批发市场里,散乱,价格和产品不透明,是作坊生意。当然也有人将大益茶等炒成了“金融生意”。

真正让茶生意进入快车道的,是天福茗茶、八马茶叶等通过产品和渠道创新(直营+加盟开店卖茶叶),将茶叶生意品牌化,终于出现了一批营收过亿的上市公司,但无论营收还是市值都不算高。

小罐茶尝试通过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将茶叶包装变小,变成“快消品”,营收迅即超越传统的茶叶品牌,但依然脱离不了“礼品茶”的属性。茶里学习立顿,试图将袋泡茶生意推到立顿红茶的规模(年营收近200亿元),不过,这个梦想还在路上。

真正将中国的茶生意推向新高度的是中国式的创新——将台湾的奶盖茶,升级为中国版的星巴克——喜茶和奈雪的茶,抓住了中国商场扩张和新中产崛起的红利,迅速崛起,这是一个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生意。

当然,最有想象力的是,以东方树叶和燃茶为代表的无糖茶饮料,可以成为跟可口可乐一样无处不在(密集渠道覆盖)的国民饮料,将支撑一个市值几千亿元的巨无霸公司,那是首富都关注的顶级战场。

作者:陈世峰

来源:蓝鲨消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年轻人开始喝袋泡茶了

作者:河大弯大

说起茶,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家里来客,妈妈总是热情地端上一杯热茶;又或者老干部们翻书看报时,桌子上永远不忘摆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

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茶叶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渴提神的饮品,更是一种蕴含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精神观念的载体,或者简单说,是一种“文化”。

但是近年来,中国传统茶叶市场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年轻人离传统茶饮越来越远了。

以2020年天猫双11发布的茶行业品牌交易额排名为例[1],传统茶饮品牌“艺福茶”、“八马”、“天福茗茶”“茶马世家”和“小罐茶”等销售额排名都出现下滑趋势。

其中,下滑最快的是“艺福堂”,2014年总销售额排名第一,到2020年排名第九;“天福茗茶”2015年销售总额排名第5,到2020年被直接甩出了榜单。

相反的是,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喜欢袋泡茶。

方框为下滑明显的传统茶品牌,圆形为上升明显的袋泡茶

从2017年开始,在茶叶品类销售额排名中,开始出现袋泡茶的身影,像ChaLi茶里、大益和修正韵芝这样的袋泡茶的品牌,在过去4年间(2017-2011年)销售额快速上升,占据天猫销售额榜单靠前的位置。

其中大益茶销售额多年占据榜首,大益茶虽然是传统茶饮品牌,但在天猫上销售得最好的是果味茶;ChaLi茶里2020年在天猫销售额榜单中排名第4,这家成立只有7年时间的袋泡茶品牌,累计售出近6亿个茶包[2],大益和ChaLi在天猫的总销售额,远远超过张一元和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叶品牌。

另外一方面,像艺福堂、雨林这些传统茶饮的品牌,近年来也跨入袋泡茶的领域,并且袋泡茶业务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上千年的茶文化,袋泡茶在中国老茶客眼里是与“廉价”“劣质”划等号的产品,但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喜欢追随袋泡茶这种茶饮方式?

1袋泡茶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

年轻人怎么回事儿?

立顿在中国袋泡茶市场上份额多年稳居第一,透过立顿在中国的业绩,可以感受一下袋泡茶在中国的增长趋势。

立顿向小食代记者透露,“过去几年,立顿的复合年增长率为双位数”。并且立顿表示“看好中国市场,对未来给予了更高的增长预期”。[3]

另外一方面,近年来,中国不断冒出袋泡茶品牌,包括大益茶、川宁、袋表作、茶里、UMTEA、TEAONE、研传等知名的品牌,袋泡茶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并且我们通过天猫,可以看到这些品牌的袋泡茶,卖得都红红火火。

甚至后来,就连喜茶、眷茶、奈雪的茶等网红品牌和雀巢、统一等传统瓶装饮料品牌,也开始跨品类扩张,加入袋泡茶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3亿元到2019年的50.3亿元,增长速度迅猛。2020年中国袋泡茶线上市场涨幅更是高达156%,市场规模达到128.7亿元。

可以看到的是,袋泡茶正在中国迅速崛起,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开始喝袋泡茶了。

但是,在中国很多老茶客看来,袋泡茶是低端的,“只有不懂茶的人才喝袋泡茶,只有劣质茶叶才会做成袋泡茶”。

既然袋泡茶在中国这么受鄙视,为何又受到年轻人的欢迎?这要从袋泡茶代表的另一种文化形态讲起。

最初袋泡茶起源于西方,中国年轻人对袋泡茶的启蒙源自于英国下午茶文化。但英式下午茶与茶包原本关系不大,甚至目标受众完全相悖。

在下午茶的一种起源故事里,英国贵族夫人安娜·罗素在1840年代发明了下午茶这种打发无聊的下午时光的生活方式,并迅速在英国及欧洲的贵族之间流行开来。

1904年,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压低生意成本,决定把少量茶样装入一个小袋,寄给潜在欧洲客户试尝,收到这些奇怪的小袋子后,疑惑的客户无从下手,就把它们浸泡到开水中,结果完全出人意料,客户认为茶叶装在小袋里使用很方便,定货单纷至沓来。沙利文无心之举成就了工薪阶层随时饮茶的梦想。

然而,这两种完全相悖的茶衍生品,在中国的星级酒店顺利会师。

在前几年中国国内的消费升级浪潮中,酒店行业为了提高自营餐厅的利用率而纷纷推出下午茶套餐。

下午茶被包装成一种新生活方式,在中国消费者心里,下午茶代表着悠闲的下午,精致的生活品质。由此,下午茶吸引了一批对未来生活有美好期冀的中产消费者,通过效仿英伦贵族消费下午茶的方式,获得某种满足感和自我身份确认。

最初,大多数酒店的下午茶套餐都将重点放在了拍照更好看,更容易形成社交筹码的“点心”上,难以被网红直观呈现的茶,就没那么上心。

一些星级酒店在大几百元的下午茶套餐中,直接用了茶包来泡茶——毕竟,茶包在国内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就是酒店的早餐厅和房间标配。

这在老茶客看来却极为荒唐:不管茶点多么精致,只要照片角落的茶壶里伸出一根吊牌,就会让人觉得“高贵感”全无。

毕竟,无论中外,袋泡茶哪有什么贵族气质,这本就是如速溶咖啡一样为便携而发明出的妥协产品。想象一下,如果在乾隆皇帝或老茶客的紫砂壶里,吊着一包袋泡茶(特别是碎茶),这会是什么画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甄嬛传剧照

其实不只是对中国的茶客来说看着荒谬,对英国人来说也同样如此。因为袋泡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

用袋泡茶来泡下午茶与下午茶作为生活方式所传达的闲适与精致截然相反。英国女王的官邸白金汉宫不会在任何正式的会面上使用茶包。即便是普通英国人在准备一场有仪式感的茶会时也会尽量避免使用袋泡茶。万不得已在茶会上使用袋泡茶,也要在厨房里将茶泡好,确保上桌的茶壶或茶杯里不会出现茶包的吊牌。

但不可否认的是,酒店下午茶和下午茶文化的传入确实让很多中国的年轻消费者开始注意到袋泡茶的存在。也开始注意袋泡茶出现的本来意义——便捷。

3为什么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袋泡茶?

解释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喜欢和袋泡茶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的饮茶方式。

传统喝茶方式,喝茶前,需要预热、洗杯、洗茶、泡茶,流程规矩繁多,并且各种茶叶的泡茶方法并不一样,按照传统的饮茶方式来,泡一杯茶一上午就过去了。虽然现实中,很多人并不会走完全套流程,有时干脆只是在保温杯里随便抓点普通茶叶——但在年轻人眼里,传统茶文化代表的是“慢”,这个印象已经洗不掉了。

泡好茶之后,品茶也有讲究,对外要求要有舒适安静的环境。如果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品茶,一位老茶客不会愿意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喝茶。对内,茶文化对人也有要求:神清气定,细细慢品。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对以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宝贵的,现代生活再也不允许年轻人沿用传统的饮茶方式。

这时袋泡茶凸显在年轻人的眼前。年轻人对茶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喝茶方便快捷,走到任何地方,随时都可以拿出一袋袋泡茶,随泡随喝,喝完直接一扔,省去了温杯烫盏的复杂程序。

这还没说“挑茶”这一步。

中国传统茶叶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价格并不好衡量,再加上传统茶叶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价格虚高,消费者被骗也是经常发生的事。好茶叶带来的体验自然是袋泡茶永远无法企及的,但被人骗用高价买了和袋泡茶同品质的外贸货,就完全是另一种感受了。

选购传统茶叶,对于大部分年轻消费者来说,是件门槛很高的事,毕竟要求一个新入门的消费者去参观茶园、茶厂学习门道,是不现实的。

袋泡茶除了满足新时代年轻人们对快节奏的喝茶需求之外,也迎合了消费决策越来越快的趋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袋泡茶都是用碎茶或茶粉制成的,当时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能让茶叶中的水溶物质更快速析出,但后来给袋泡茶带来另外一个好处——消费者对袋泡茶的品质认知是有清晰的上限和下限的,消费者购买袋泡茶不太担心被坑被骗的现象。

具体来说,袋泡茶的品质不会太高,因为在中国高品质的茶叶价格很高,没有人会把高品质茶叶切碎,用来制作袋泡茶。如果谁这样做,这样的企业估计会被亏死,这是袋泡茶品质的上限。

袋泡茶品质的下限也很明显,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知名的品牌,袋泡茶里使用的原材料对比其价格,也不会让消费者觉得太亏。因为袋泡茶的价格相比茶叶来说,实在是很便宜,以目前仍处于行业第一的立顿为例,天猫上100袋的袋泡茶,也只卖45元。这比隔壁行业同样以低质低价取胜的速溶咖啡还便宜了一个量级。

上述情况导致袋泡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一直有一种廉价低质的感觉。不过近年来国内新崛起的袋泡茶品牌商们,正在改变这一印象。

中国传统茶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惜年轻人对传统事务的热爱程度有限。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叛逆,喜欢反对传统和权威,尝试新奇的事物。

国内新崛起的袋泡茶品牌们,采用多种原材料拼配、调制的方式,做成茶包,来掩盖碎茶尴尬的同时,也对年轻人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比如常见的调制袋泡茶有菊花普洱茶、玫瑰普洱茶、荷叶白茶、蜜桃乌梅茶等等多种口味。

散装茶叶的品质可能很好,但味道却没那么“花哨”。对于饮茶者来说,要么自己屯一堆不同口味的散茶和配料,否则很难满足随手改变口味的需求。

一些新袋泡茶品牌,甚至还专门为不同场景设计出不同产品,比如某品牌为上午设计了“早餐元气”茶、中午喝的“午后解腻”茶,下午喝的“怡神”茶,市场反应不错,日销80万份,疫情期间在电商渠道的月销售额达到2000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饮用袋泡茶,并不是年轻人抛弃了传统茶叶,而是捆绑在散装茶叶上的旧式茶文化抛弃了年轻人。

茶叶在中国历史悠久,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和意义,甚至在中国大学里,有一个专业叫“茶学”。不论是茶道还是茶学,一面构建起庞杂的知识体系、礼仪规范和动作标准,另一面却忽略了年轻人对茶的体验培养和审美教育。在说他们“不懂”之前,要想想,他们也没啥机会懂。

现在多数中国年轻人,既无时间挑选和细品好茶,也不愿意去花精力挤进茶桌、紫砂壶、茶宠等这些上一代茶消费者构建出的文化里,最后导致传统茶叶离中国年轻人越来越远。

传统茶叶反而变成了只有生活悠闲富足的阔老板和退休老干部才能享用的饮品。

4由传统文化转向国潮文化

但茶文化没有断代,而是走了一条“东学西渐”的道路。

中国袋泡茶市场上的第一,但在新一轮袋泡茶国牌崛起中,立顿正在失去C端消费者的青睐而不是变得接受度更高。

在2017年后,本土袋泡茶新品牌迅速崛起,在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零售市场上增速和销量均好过立顿。

我们在天猫上查询了几个本土袋泡茶品牌,以CHALI茶里为例,排名前三的产品,月销售3.9万件,平均单品售价60元,而立顿排名前三的产品销售数量只有2.95万件,平均单品售价不到50元。

也就是说,在酒旅、餐厅等服务业里,立顿仍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对于主动购买茶包的年轻人来说,国产茶包品牌更具优势。

这与袋泡茶新品牌试图将茶包的“便捷”与传统茶文化中的“厚重”相结合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CHALI茶里在它的一款袋泡茶与中国最大牌的媒体之一南方周末联名,并在包装内写下具有南方周末文字风格的“严肃情话”在情人节促销。

南方周末是现在很多消费者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在那个资讯匮乏的时代,他们几乎只能通过南方周末来了解整个世界。CHALI茶里与南方周末联名,很容易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度。

事实证明,效果不错。CHALI茶里尽管售价远高于国际大牌立顿,但依然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能的。

用中国本土元素收获消费者好感度,最具代表的品牌是李宁和安踏。2018年李宁模仿之前美国“国潮”风格,将街头涂鸦粗线条、杂乱的图案,换成中国传统中的视觉元素,比如高饱和颜色、红黄搭配、粗毛笔字、日月山河和关公等图案,取得巨大成功。安踏也在2020年推出过李白概念款,将诗酒剑的元素融入到球鞋的设计之中。

球鞋还是球鞋,冲锋衣也还是冲锋衣,你总不能说冲锋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用中国传统元素来做球鞋,就同时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文化需求。

类似的还有奈雪的茶与旺旺联名,以当今的眼光来看,虽然旺仔牛奶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受欢迎,但仍然击中了不少消费者的心。

还记得以前电视广告上,每天都会出现一个吐着舌头的小男孩,调皮地说“再看,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喝掉”。旺仔牛奶代表的是Y世代中国消费者在童年时最为甜蜜的集体回忆。

在那时,有很多孩子取得好成绩后,都会被奖励一瓶旺仔牛奶——虽然以今日眼光来看,那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种饮料罢了。

奈雪的茶与旺旺联名,仅从数据来看,吸引了5900万消费者观看阅读,38,762次讨论,在联名活动期间,奈雪的茶与旺仔牛奶的活动商品销售量都有显著提升。[4]

国外一些消费品牌显然也看到这种趋势,加速做本地化,但是他们比本土品牌慢了一步。一步慢,步步慢。

比如2018年11月,立顿联名Linefriends,推出布朗熊玻璃杯套装,2020年9月立顿联名哆啦A梦,这些联名并没有成功唤起中国消费者儿童时期的集体记忆。

对跨国企业来说,本地化营销团队难以参与产品的实际研发。实际负责产品研发的人如果不是中国人,也难以分辨哪些集体记忆是美好的,哪些集体记忆其实是不希望回忆的。

这使得外来的和尚在这一点上很难与中国新品牌竞争。这也是立顿在中国增速放缓,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本土袋泡茶品牌的原因。

其实,国内新崛起的袋泡茶品牌替代国际袋泡茶大品牌的例子,不仅仅适用于袋泡茶行业,在新零售其他品类的一样适用,比如我们看到的完美日记,安踏等。

本土品牌取代国际大牌在20年前的日本已经发生过一次,而这一过程,将会在中国重演。

参考文献

[1]胡文露.2020双11的茶行业类目排行出炉,大数据再创新高.[J].茗边智库.2020-11-13

[2]落落.2020年中国袋泡茶行业案例分析:CHALI茶里.[R].艾媒网.2020-08-21

[3]何丹琳.立顿在中国每年卖出20亿杯茶!还在高速增长.[N].小食代.2020-10-27

[4]旺旺x奈雪的茶跨界营销案例.[R]第11届金鼠标数字营销大赛.2019-05

来源:赤潮AKASHIO,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