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仁茗茶和天福茗茶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深度好文】当代中国茶艺复兴的希望在哪里?

国运兴,茶运兴。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也正迎来茶文化的大复兴!

在福建对岸的台湾岛上,茶连两岸,艺亦同根。茶艺首先在台湾兴起,拉开了中华茶艺的序幕。紧接着,得到大陆茶界的热烈响应,尤其是大陆十几亿人的大市场和日渐提升的消费能力,为茶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台湾不少茶人也来到大陆发展,波澜壮阔的茶艺大合唱随之在全中国极速上演,精彩纷呈,标志着两岸联手推动当代茶文化走向新的大复兴。

“茶艺”的由来

茶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国饮”,自神农尝百草时开始,中国人茶叶的消费方式不断演变进步。以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为标志,中华茶文化渐成一个独立完备的体系,其后又经历宋元明清近千年的创新与发展,凝结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由于历史的原因,茶文化于近现代一度陷入边缘境地。进入民国,战乱频仍,茶道低迷,之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制约了茶叶的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海峡两岸茶人共同努力,茶艺应运而生。经过40多年来不断发展、完善、壮大,在传承弘扬、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丰富多彩的新学科。

茶艺的部分内容,古已有之,但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始于80年前。而将其定名并赋予新的含意,则始于40多年前。茶艺一词,首创者应为茶学家胡浩川(安徽六安人)。1940年,傅宏镇辑纂《中外茶业艺文志》时,胡浩川教授在为该书作序时写道:“津梁(注:津梁即渡口和桥梁,比喻能起引导、过渡作用的事物或方法)茶艺,其大禆助乎吾人者”“今之有志茶艺者,每苦阅读凭藉之太少。”他所提的“茶艺”,涵盖了茶树种植、加工和审评之内的各种技艺,但并不包含当代意义上关于茶叶冲泡、品饮及相关礼仪服务之类的内容。而且,令人遗憾的是, “茶艺”虽然提出,但并没有引起业界的重视,成为空谷足音,未能得以流行。

1970年后,台湾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在寻求身份的认同,而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茶文化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1977年,时任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的娄子匡教授(浙江绍兴人),组织了一个“味茶小集”的茶会,邀来一批茶界人士,推动正确的饮茶方式。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另有人指出“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流传日本被其专美于前,如果现在援用“茶道”,恐怕会引起误会;另一个顾虑,是怕“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不容易被普遍大众接受、传播。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会者普遍认可接受了娄子匡提出的“茶艺”一词,以区别于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受到大家的赞同。笔者推断,出生于1907年的娄子匡极有可能看过《中外茶业艺文志》这本书,对序言中“茶艺”一词留有深刻印象,因而将其“信手拈来”,并赋予新的含意,谱写出妙词天成的佳话。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范增平在《中华茶艺学》一书中写道:“1970年中期,台湾人民一方面受到全世界掀起‘中国热’的影响,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通过反省而认识到自己的传统历史文化有其优越性的存在。于是一群知识分子从中找寻,迫切地希望回归到中国文化的源头,因此,传统的民俗活动,一时之间热门起来,并俨然成为一种时尚,而最具民族文化亲切感的‘茶艺’,也就应运而生。”

台湾茶艺“茗星”多

台湾是现代中国最早提倡茶艺以及中华茶文化的复兴之地,涌现出众多“茗星”。吴振铎、李瑞河、范增平、林资尧、阮逸明、林馥泉、蔡荣章、吴智和、张宏庸、周渝都是台湾较早致力茶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茶人。

1977年8月14日,钟溪堓、林炳煌在台北市林森北路创办“中国功夫茶馆”,嗣后林馥泉、蔡荣章二人先后加入管理阶层,成为当代茶艺早期的重要人物。

1978年,台北市和高雄市分别组织成立茶艺协会,台北市茶艺协会由花松村任创会理事长,这是台湾第一个由民间组成的茶艺团体,高雄市茶艺协会由叶荣裕担任创会理事长。这两个地方性茶艺团体的出现,代表着“茶艺”已具有雏型。

1984年,李友然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开设“中国茶馆”,热心推动茶艺活动,多次提供“味茶小集”活动场所。

1980年,曾出任台湾地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创刊并主编《茶讯》的林馥泉,在台北“有记名茶”开办“茶艺讲座”,并出版《识茶小集》共5册茶书。同时,在《大华晚报》以“浅说识茶”“茶艺讲座”为主题发表有关茶艺的文章。

一位从法国学习服装设计回来的学者管寿龄,在台北市仁爱路开设了一家“茶艺馆”,同时经营茶叶和艺术品的买卖及餐厅业务,1979年取得正式经营执照,可以说是现代“茶艺馆”的发端。被台湾人称为“茶仙”的周渝,祖籍湖南长沙,1946年出生于重庆,1981年在台北创立紫藤庐茶馆,长期推广茶道美学,进行国际茶文化交流及文艺活动。

台湾茶人在茶艺理论、茶艺实践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绩。出版的著作有:范增平的《台湾茶文化论》《中华茶艺学》《生活茶艺馆》,张宏庸的《台湾茶艺发展史》,蔡荣章的《现代茶艺》《说茶之陆羽茶道》《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等。曾先后担任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秘书长、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秘书长的林资尧,长期致力于国际茶文化交流和茶道学,尤爱茶礼,促进茶礼生活化、社会化,为中国茶礼的建设开拓作出了贡献。

范增平对茶艺达到痴迷的程度,出力出钱、奉献自我。1981年,他辞去工作,捐出自己的财产,典卖掉两栋房子,专心致力于茶艺活动。先后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华茶文化学会”“良心茶艺馆”。“良心茶艺馆”内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和茶点给大众享用,馆内有价目牌,没有收费员,只有一个良心箱,来喝茶的人,自己凭良心付费,希望借此唤醒人们的良心。茶艺馆的收支不能平衡,范增平只有紧缩自己的开销,再苦也不退缩。当初下决心最少要开满三年,没想到竟然撑了十年。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成立

一个规模涵盖全台湾地区的茶艺团体——中华茶艺协会,由吴振铎、李瑞河、范增平等人发起,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82年9月23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成立。召开成立大会时,时任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谢东闵(祖籍福建漳浦)亲自出席,并接受名誉理事长一职,对当时的台湾茶界是极大的鼓舞。首届理事长由茶叶大师吴振铎担任,秘书长由范增平担任,常务理事有天仁茗茶董事长李瑞河等人。吴振铎连任两届理事长,第三届的理事长为李瑞河的胞弟李瑞贤。

中华茶艺协会宗旨是宣传茶艺文化,提倡饮茶风气。经常举办茶艺讲座及各种茶会,积极推动各项有关茶艺的活动,提供茶艺咨询服务。创办会刊《中华茶艺》杂志,发行量最高达到二万份,出版有《茶艺大观》和《茶艺》丛书。使台湾的茶艺活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堪称台湾茶艺史上的黄金时代。

吴振铎1918年出生于福建福安,福建农学院毕业,大学毕业后先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叶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示范茶场场长。1946年去台湾,任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首任场长。退休后仍在台湾大学教授茶作学及推广茶文化活动,著作有《吴振铎茶学研究论文选集》。他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其中尤以适制乌龙茶的台茶12号(金萱)及台茶13号(翠玉)最为人所称道。他一贯倡导饮茶风气,弘扬茶文化,为台湾茶业的兴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台茶之父”。他认为:现代茶艺不仅讲究品茗的环境、美感与气氛,还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备水、备具、备茶、置茶、泡茶、分茶、奉茶、尝茶等。只有两方面兼备,才会使人在品茗之中产生舒适感和愉悦感,才能感受到浓厚的茶文化底蕴。

作为常务理事的李瑞河,热心地出钱出力,积极赞助茶艺协会。曾任茶艺协会秘书长的林资尧说:“每年天仁的捐款和李瑞河先生募来的钱,占协会经费的六成以上,但是,他从来没有要求协会为天仁做什么。”林资尧推崇李瑞河对茶艺的付出,说他在这方面是“台湾第一人”。

“茶艺中心赔本5年也没关系”

曾任天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天福集团副总裁,现任陆羽茶艺中心董事长的李胜治,对40年前李瑞河先生一手创立的陆羽茶艺中心及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赞赏有加,认为这两个单位宣传推广普及茶艺功不可没,值得肯定。笔者深为赞同。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南投茶农世家,1961年到台南创建天仁茗茶店。1968年,成立天仁茶业有限公司,在台北设立天仁茗茶店,并建天仁制茶厂……事业越办越红火。李瑞河从小就很着迷茶文化。他认为,强调茶文化,就等于告诉消费者,茶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有更多的内蕴,值得细细品味。1977年,他在苗栗头份创建天仁茶园,内设陆羽馆,大力弘扬茶文化。同时,对台湾刚兴起的茶艺,他第一时间表示全力支持。

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国功夫茶馆”,两年后因为投资人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时任茶馆经理的蔡荣章想到李瑞河是茶业界的老大哥,自己虽然与他不相识,仍尝试写一封信,问他是否有意接手茶馆,但李瑞河认为茶馆经营不善,必事出有因,因此婉拒。茶馆随即倒闭。


一年后,蔡荣章在亚都饭店教饭店服务员学茶艺,刚好与天仁接洽买茶的事,而有机会与李瑞河接触。这次李瑞河主动问蔡荣章,有没有打算再度出山开茶艺中心,双方一拍即合。天仁衡阳路门市的二楼空着,李瑞河就把它辟做茶艺中心。陆羽茶艺中心由李瑞河独资创建,开头注资1000万元台币,后来再注资1000万元台币,于1980年12月成立。

李瑞河把这家茶艺中心取名为“陆羽”,为的是纪念唐代茶圣,体现他浓浓的陆羽情结。李瑞河聘请蔡荣章为总经理,开设“陆羽茶道教室”,教人如何泡一壶好茶,一时吸引许多人来学习茶艺。李瑞河投资茶艺中心是为推广茶艺,不为赚钱,因此一开始就把茶艺中心定位为“赔钱”单位。他想如果茶艺中心亏钱,可以拿天仁茗茶赚的钱来补贴。果然,茶艺中心第一年虽然打响了名气,但因为大部分的课程免费,收支结算下来还是亏损。蔡荣章汇报亏损消息时,李瑞河表示:“没关系,茶艺中心赔本5年也没关系。”

后来,茶艺中心推出收费的茶艺进阶课程,举行泡茶师评定考试,对泡茶师进行专业认证,组织茶艺表演;并开发泡茶用的壶具,由蔡荣章、林瑞萱夫妇设计,请陶艺家用高级土质制作。因为壶具的造型自成一格,具有实用与收藏价值,成为一大收入来源。从此茶艺中心开始有盈余,这样的结果,是李瑞河始料所未及的。

1984年,天仁又出资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李瑞河把林资尧从茶艺协会聘请过来主持这个基金会。原始基金是100万元台币,之后天仁每年拨款200—400万元台币,供基金会公益性运作。

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的使命和陆羽茶艺中心有所不同。茶艺中心是教人泡茶,讲究喝茶情趣的享受,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则重在“礼仪的培养”,以及对各种茶艺、茶文化的无偿支持赞助。

在秘书长林资尧的筹划下,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开发出各种茶礼,创有尊礼古圣先贤的祭孔、祭神农、祭屈原、祭陆羽等茶礼,体现大自然时节更替的四序茶会,以及五方献供茶礼、金色莲花茶礼、郊社茶礼、佛堂茶礼、教师节献茶礼等,使茶艺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华茶艺协会和陆羽茶艺中心、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及茶人的大力倡导下,台湾茶艺盛行,喝茶人群大为增加。同时将茶提升到“艺术品”的层次,价值感非凡,喝茶成为高雅的风俗。据有关资料,到1983年台北市大约有80家茶艺馆,到了1987年,台湾地区的茶艺馆达到500家左右。茶艺深入民间,蔚然成风。

“一般企业人士只重视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李瑞河先生却为整个产业的文化而付出,这点显示出他的宏观视野。”海峡两岸第一位茶叶博士阮逸明赞许道。


茶艺的核心是功夫茶文化

台湾与福建,两岸血脉相连。漳台两地人同祖、茶同根,亲情、茶缘特别深厚。祖籍漳州的台湾史学家连横(连战的祖父)在《雅堂先生文集》中说:“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发源于闽南漳州漳浦的功夫茶习俗,在台湾同样有深厚的基础。笔者前几年去台湾时,曾在邓丽君纪念馆内看到她收藏的紫砂壶上百把,可见其主人对功夫茶的热爱。笔者最近采访两位年近八旬的台湾老茶人,他们回忆六七十年前,看到有些长辈们用紫砂壶泡茶,大些的紫砂壶配6只小茶杯,小紫砂壶配4只小茶杯。有时集会时也看到老人们围一起泡茶,叫做老人茶,与闽南的老人茶一样。兴起茶艺之后,台湾人泡饮功夫茶的风气十分普及,功夫茶不再是老人的专利,很多中青年人也乐此不疲,迷恋其中。

功夫茶,是把茶泡好、把茶品好的技艺,这正是茶艺倡导者们的初衷。打头阵的中国功夫茶馆,就鲜明地亮出功夫茶的旗号。一些人表示,功夫茶是指闽南的一种小壶泡茶方式,讲究泡茶器具以及水温的控制,泡起来很费“功夫”,代表着中国茗饮的最高水平。

台湾茶艺家吴德亮在所著的《台湾茶艺的兴起与传承》一书中写道:“台湾茶艺有别于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台湾独创的‘茶艺’一词系于1977年间,在茶界与文化人的激荡下所产生的。”“明清盛行的炒青条形散茶,不再将茶叶碾成粉末,而直接抓一撮茶叶置入茶壶或茶杯,并以开水沏泡饮用,称为‘撮泡法’,不仅简单方便,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味,从此广为讲究品茶情趣的文人雅士喜爱,开创饮茶史上的一大革命。而最典型的撮泡法就是盛行于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并流传至台湾的‘功夫茶’,是乌龙茶特有的泡茶方式,却也影响并带动了今日细品熟茶、把壶赏玩的茶艺风潮。”明确指出了茶艺与功夫茶之间的直接传承关系。

毕业于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的张宏庸是最早研究茶艺的学者之一。他出版的《台湾传统茶艺文化》一书,以中国茶学理论为基础,分别论述台湾名茶、茶泉、茶器、茶术、茶人、茶所、茶食、茶宴等泡茶艺术。他认为:悠悠千载,茶不仅是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人们美化生活重要途径。品茶时,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嗅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极尽五境之美。要泡出这样的好茶,需要做好茗茶、茶泉、茶器、茶术四个方面。这些泡茶艺术与功夫茶密切相关。

范增平最早将如何泡茶总结出行茶十八步,具体有:临泉松风(煮水)、孟臣温暖(烫壶)、精品鉴赏(观茶)、佳茗入宫(投茶)、润泽香茗(温润泡)、旋律高雅(注水)、沐淋瓯杯(烫杯)、茶熟香温(斟茶入茶海)、茶海慈航(分茶入杯)、杯里观色(赏茶汤)、听味品趣(品茶)、品味再三(一杯茶分三口慢慢细品)、和敬清寂(静坐回味)等程序。这些明显是按照民间功夫茶的泡饮方法,加上文人的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开创了艺术化描述功夫茶(工夫茶)冲泡啜饮程式的先河。

茶艺茶艺,核心是功夫茶技艺。在当今时代,要想冲泡出一壶(或盖碗)好茶、品出好茶,离不开功夫茶文化。

茶艺的广阔舞台在祖国大陆

正如知名台商李瑞河常说的那样:“台湾茶叶的根在大陆,我的根在大陆,台茶的出路也在祖国大陆。大陆有13亿人口,世界最大的茶叶消費市场,是茶产业的广阔舞台。”茶艺的兴盛,广阔舞台同样在祖国大陆!

1990年,事业正值巅峰的李瑞河,遭遇金融危机的打击,旗下的天仁证券亏损台币30亿元。他一肩扛起所有责任,变卖家产还债,保住了天仁茗茶。事业归零之后,亲友借钱相挺,他采用“侨商”的名义,选择到祖国大陆东山再起,重新出发。1993年2月1日,李瑞河在福州竖起了天福茗茶的大旗。当年9月,他在祖籍地漳浦签约兴建天福茶庄。此后,又在漳浦建茶厂、茶食品厂、茶具厂、高速公路服务区、唐山过台湾石雕园、闽南文化城……同时把天福茗茶连锁店开向全福建、全中国。

《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李瑞河事业上虽然遭遇过挫败,但对茶叶痴恋依旧,对茶事业爱之弥深,为茶艺、茶文化付出甘之如饴。他大力推广茶艺,天福茶庄开业典礼上,表演的就是天仁茶艺基金会研究发明的四序茶会(功夫茶泡法)。他要求各门店按照陆羽茶艺中心推广的小壶泡茶法,免费为客人泡功夫茶、奉茶。取之于茶,用之于茶。事业成功后回馈桑梓,芳草报故园。他投巨资建天福茶博物院,一年贴钱200多万元;投巨资创建天福茶学院(后升格更名为漳州科技学院),创办人李瑞河申明:建学校是公益性投入,本人及家族不要求一分钱回报;在天福茶博物院内,他竖立台茶之父吴振铎的雕像以纪念,并请吴振铎的学生阮逸明教授当首任院长(后兼任天福茶学院名誉副校长)。他将热衷于茶艺的二妹李素贞请来漳浦宣传茶文化,现任天福茶博物院院长,他将蔡荣章从台湾调来,聘为天福茶学院教授,任茶文化系首任主任,他招聘台湾南投青年李尚儒博士,来天福茶学院市场开发与营销系当讲师,后任系主任。他把茶文化、茶旅游、茶工业、茶教育、茶科研做到全国各地,创造了许多中国及世界第一……

茶文化迎来大复兴


两岸三通之后更促进茶人的交流。李瑞河在天仁事业兴旺时期,就几次到祖国大陆探路。1987年10月,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1988年的4月,李瑞河即带领天仁7位主管到大陆考察茶叶市场。他们从广州开始,一路走访了景德镇、庐山、福州、上海、杭州、北京、长春等地。这趟大陆之旅持续一个多月,可见李瑞河进军大陆市场的决心之大。1989年5月,李瑞河派天仁总经理李瑞贤带队,由陆羽茶艺中心、天仁茶艺文化基金会组成一支20多人的“华夏茶道访问团”,到大陆表演茶艺。访问团每到一地,都和当地茶文化界的人士交流,分享台湾茶艺发展的经验。在杭州,李瑞河多次拜访浙江省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捐赠一万美元,后来还将访问团巡回表演用的功夫茶车赠予“茶人之家”,以推动茶艺的发展。

吴振铎、范增平等人先后赴祖国大陆探亲、宣传茶艺。范增平上百次深入参访大陆18省市各产茶区及茶企,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城市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推动并参与中华茶艺专业教育的设立和茶艺师认证考试制度的完成。他广泛采访两岸的茶人,自费出版了共7册的《中华茶人采访录》,为“茶人”下定义,为当代的中华茶人留下历史的记录。

同时,祖国大陆不少茶人积极研究茶艺,推出一批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繁荣。正是鉴于当代茶艺的蓬勃发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将茶艺师列入国家职业大典,茶艺师这一新兴职业走上中国社会舞台。

中华民族正加快复兴,中国茶文化正迎来繁荣的黄金时期。以茶艺、功夫茶的兴起为主要标志,中国茶文化魅力无穷,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她将助力我们身心更健康、社会更文明、世界更美好!

作者简介

严利人

漳州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闽南功夫茶研究会会长

注:内容来源茶周刊,作者严利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边聚焦·金榜茗录】天福集团茶文旅一体化发展——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荣获2018中国茶业品牌传播力十强企业


天福集团是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在内地创办的茶专业集团,25年后,“天福茗茶”连锁店已遍布全国各地。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天福集团开始重视茶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体验中占据的独特视角。现今,天福集团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在全国各地名茶原产得建有大规模的茶叶或茶食品生产工厂外,更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院和真正将茶叶融入生活各个角落的茶业综合园区,是当前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目前,集团在中国内地各大、中城市开设“天福茗茶”连锁店将近1100多家,在福建、四川、浙江等省建有12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家茶博物院,4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及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漳州科技学院。“天福”于2005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茶业企业;2011年9月26日,天福集团股票于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茶业第一股。

 


“天福茗茶”连锁店的开创

李瑞河先生自1953年在台湾开设第一家“天仁茗茶”专卖店后,“老行业、新经营”的理念,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传统行业中,自创一套茶业连锁店扩展管理方法,在台湾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洲等地成功开设130多家“天仁茗茶”连锁店。1993年,为了振兴祖国的茶事业,并且看到了祖国内地极好的发展潜力,怀着对家乡的浓厚感情,李瑞河总裁选择了“同根同种,同文同俗”的内地发展。因为有了“天仁茗茶”数十年的成功经验,“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国内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目前,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哈尔滨,再到云南的昆明、海南的海口,随处可见到“天福茗茶”绿底白字的招牌,享受温馨的服务,品饮一杯免费的香茶。

 


立足原产地 标准为先——天福集团生产系统

天福集团现在在福建福州、云南昆明、漳州漳浦、安溪、四川乐山、浙江新昌等名茶原产地,建有大规模的茶叶或茶食品生产工厂,生产各地名茶和茶食品。天福集团在产品安全、卫生、品质、口感特色方面严格管理,给客人以“眼见为净”的放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赞誉。天福集团“813茶王”“高山茶王”“阿里山乌龙茶”“凤梨酥”“绿茶巧克力”、“茶和天下”礼盒、原芽系列等产品,经过严格检验审核,连续5届成为APEC指定大会用茶及礼品,分别是1997年温哥华APEC、2001年上海APEC、2005年釜山APEC、2009年新加坡APEC、2014年北京APEC的大会用茶,并作为礼品赠送与会各国元首及政要。

 


体验式文化营销理念——天福集团文化、旅游服务融合


天福茶博物院是由天福集团投资兴建的公益文化事业,也是集团总裁李瑞河先生秉承“取之于茶,用之于茶”弘扬中华茶文化的理念所作出的一大成就。天福茶博物院始建于2000年初,2002 年建成开院。整个博物院总占地130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博物院内有五大馆八大景:1)主展馆展示中华3000多年茶文化及世界各国茶情;附设天福史馆展示天福集团的发展历程。(2)中国茶道教室设有茶艺表演厅和溢香轩等环境优雅的品茗场所,还可欣赏中国历代的茶道和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表演;(3)日本茶道馆(福慧庵):日本式庭院及茶室,设有精亭(四叠半)、俭亭(八叠)、敬亭(立礼席)分别代表三个不同时代风格的日本茶室,表演日本抹茶道。(4)韩国茶礼馆:按照韩国传统茶室的建筑风格,采用原杉木构建而成,表演韩国生活茶礼。(5)书画馆展示海峡两岸茶书画作品;附设奇石斋,展售奇石、工艺品。

院内还有汉亭、唐山、宋桥、元塘(天宫赐福)、明湖(明湖垂影)、清池、兰亭曲水、武人茶苑、茗风石刻、茂林修竹等景观。环境幽雅自然,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景点,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

 


厦汕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暨“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位于沈海高速天福服务区境内,是由天福集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于2003年创建的休闲旅游景点。占地2300亩,投资2.5亿元人民币。由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皮定均将军纪念园四大部分组成。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示范服务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是天福集团属下一个全资子公司,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创集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旅游、住宿、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景区。

 

天福服务区包括台湾美食城、闽南文化城、餐厅、 商场、茶庄、加油站、汽车修理厂、停车场、宾馆(开元楼、贞观楼、瑞云山庄)等完整服务项目。

 

天福石雕园石雕园以“唐山过台湾”为主题石雕群和以闽台民俗为主题的趣味性石雕群两大部分,利用山上丰富的自然石资源,营造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新景区。体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脉相承的关系。

 

观光茶园以种植两岸茶叶代表性品种及新优品种,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了解、认识茶叶,并亲手采茶、制茶,是新型旅游DIY项目。

 

皮定均将军纪念园占地50亩,建有:皮定均将军雕像、将军亭、照壁等景观,是漳州市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为后人缅怀瞻仰皮将军提供便利。

 


四川夹江天福茶园是天福集团投资于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位于成都往乐山、峨眉山的成乐高速公路夹江天福服务区,总占地面积380亩,是一个茶业综合园区,主要包含高速公路服务区、茶博物馆、川茶的产销枢纽等三大部份。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农业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高速公路服务区。茶园内设有餐厅、加油站、商场、茶庄等服务设施,以天福茗茶连锁店“奉茶”精神和服务水准,为旅客提供卫生、安全、优质的旅途服务。

 

茶文化旅游景点。园内建有茶博物馆,是为天福茶博物院的第一分馆,馆内通过实物、场景、蜡像、模型、灯箱、展板以及现代声光设备,生动展示了茶的历史、中国茶事、世界茶事、巴蜀茶文化等内容;游客可参观天福茶厂、茶食品厂,了解绿茶、乌龙茶和茶食品的生产流程,欣赏精彩的茶艺表演,品尝各种产自各地的好茶,并可亲自体验手触茶青、眼观茶色、鼻嗅茶香、耳闻茶乐、品尝茶味的“茶之旅”活动,一同走进茶的世界,让心灵去旅游!

 


川茶的产销枢纽。天福集团目前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开设有 1300多家直营连锁店,在台湾、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有200多家直营连锁店,拥有全球最大的茶叶销售网络。天福在四川设生产基地,让川茶与国际销售通道接轨,必将激活四川茶业,带动川茶走向世界。

 

溧阳市宁杭高速公路-天目湖服务区是天福集团投资于华东地区的首家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也是天福集团在全国投资的第三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00多亩,预计投资3000万美元。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1)高速公路服务区:茶园内将设天福茗茶、餐厅、商场、台湾美食城、加油站等服务设施。

(2)茶文化旅游景点:园内将修建茶博物馆,为世界最大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院的第二分馆,生动的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茶业发展史以及世界各国饮茶风情等内容。

(3)溧阳茶产业的产销枢纽:溧阳早有种茶、制茶、饮茶的传统习俗,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随着溧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丘陵山区的进一步开发,特别是举办了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极大地推动了溧阳茶叶的发展,同时天目湖白茶从全国众多老牌茶叶竞争群中脱颖而出。天福将在天目湖服务区设生产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让溧阳茶与国际销售通道接轨,将溧阳茶推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4)茶食品加工厂:“创茶食之先锋,争世界之潮流”是天福人永恒的追求!

(5)商务旅游会议中心:园内还将修建天美仕生物科技华东地区全国会员休闲度假村(天美仕生物科技是利用茶叶中萃取出的元素制作成护肤品和保健品)和一幢五层楼的豪华商务旅游会议中心。

(6)宜兴茶具厂:园内将修建宜兴茶具加工厂,是天福集团在华东地区投资的唯一茶具加工厂。

 


教育文化为先 引导青年人才投身茶叶事业

漳州科技学院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盘陀天鹅湖滨,国道324线旁,距离漳浦县城10公里,距离漳州市区50公里。总占地1300亩,总投资2.5亿元,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生,2008年面向全国、海外招生,是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教育部认证的大专学历毕业证书资格,也是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等院校和中国内地第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正式批准招收台湾学生的民办高校。2009年起承办国家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学院学制三年,下设商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文化创意学院、茶学院、工程建筑学院五个二级学院,目前在校生5000多名。学院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重点培养实用型的高等技术和管理人才。

 

天福集团还在漳州科技学院的对面建成大型的生产基地作为校办厂区,包括茶厂、茶食品厂、茶具厂等,共7万平方米的厂房,以最先进的茶叶、食品生产线和完整的实验、检验 设备为设计、建设目标,形成一个现代化茶叶、食品厂区,既可以作为天福集团的主要生产工厂,也可供学院作为学生实习和产教结合的基地,为中国茶业培养更多具有理论基础和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天福创始人李瑞河:乘“一带一路”东风,全球布局

一片茶叶开创的世界,被称为传奇!

海峡两岸,岁月变迁!七代人,200年,世世代代的期盼!从福建到台湾;再从台湾回福建。克服万难,乘风破浪,开创出一片更阔的蓝海,拥抱一片更大的天空。

提到李瑞河,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说到“天福茗茶”,相信一定是耳熟能详。李瑞河就是中国最大茶叶集团“天福茗茶”的创始人。

李瑞河,台湾商人,世代种茶,出生于1935年,现年83岁。他身上有一种“心怀天下”的情怀和豪气,更是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和勇气!

媒体现场采访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李瑞河

世界茶王 当代陆羽

四月昆明,花团锦簇,满城飞花。在昆明经开区的“天福茶厂”《明天》杂志采访了李瑞河。一行记者坐在用茶叶堆砌的茶台前一边品茶,一边等待着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夜幕降临,直到21:20,只听有个声音:李总来了!回头一看,有位老人杵着拐仗,消瘦的身影,步态飞快的走过,然后坐到已布置好的采访坐位上。第一句就是:“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虽然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突然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采访的氛围更融洽了。

后得知,这位老人是才从成都飞到昆明,视察完茶厂后第二又飞往贵定,然后到厦门,可以说一天到一个地方,几个小时都是在飞机上渡过的。这样的工作强度相信对于一位身强力壮的青年来说都可能吃不消,更何况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

李瑞河回忆起一段自己创业的血泪史。1961年,他在台湾创立天仁茗茶店,1990年,“天仁证券”上市,正值金融危机,30亿台币市值亏损,事业归零。近耳顺年,“西”山再起!1993年,李瑞河58岁,在福建创办了“天福集团”。25年后,天福茗茶的茶店已遍布全球,有1300家连锁店,并于2011年登陆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茶叶第一股”。

迄今,天福集团在大陆建成9大主要生产基地、1200多家天福茗茶直营店,还创办了全球最大茶博物院、全球首家茶专业高等院校,以及茶叶食品公司、茶具公司和多个茶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

茶乃国礼,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把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天福茗茶作为1997年美国温哥华APEC、2001年上海APEC、2005年韩国釜山APEC、2009年新加坡APEC、2014年北京APEC均采用天福茗茶作为指定用茶或馈赠礼品。外界冠之以“两岸茶王”“世界茶王”名衔,美国林肯大学还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鼓励台湾青年“大胆西进”

中国经济崛起,李瑞河雄心壮志的说道:“一带一路”沿线有62个国家,天福茗茶战略是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全球布局,未来五年内计划将直营店总数增加到超过5000家,让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中国茶。

商人梦,两岸情!凭着自己的成功经历,李瑞河给台湾青年的建议是:大胆西进,积极参与大陆的经济建设,台湾的树太小了,如果台湾青年还留在家中靠山吃山,才是真的没有出路。台湾青年可到天福培训一年,合格后天福可提供创业机会。

最后,他开玩笑说,自己的三个儿子,老大娶了福建姑娘,老二娶了黑龙江姑娘,老三娶了贵州姑娘,“有人说我‘被统战’了,到底谁‘统战’谁呢?他们的孩子都姓李啊!这就是两岸一家亲嘛!”

采访一直持续到凌晨,老人一直不停的在说话近两个小时,毫无疲倦的感觉,直到送大家出门时,还依依不舍,停留在2000年在云南镇沅千家寨上坝的一棵2700年的古树茶下的照片前,激情的表达着他对茶的情感,留下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与及对茶的挚爱.....

李瑞河站在2700年前古树茶前介绍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